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价值及其相关性分析

合集下载

肥厚性心肌病诊断标准

肥厚性心肌病诊断标准

肥厚性心肌病诊断标准肥厚性心肌病(HCM)是一种常见的心肌疾病,其特征是心肌肥厚和非对称性左心室肥大。

HCM 可以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猝死,因此对其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症状和体征。

1. 典型症状,包括心绞痛、晕厥、心悸、呼吸困难等。

2. 典型体征,颈静脉搏动、收缩期杂音、心尖搏动等。

二、心电图。

1. 静息心电图,可出现非特异性ST-T 波改变、左心室肥厚的电压改变、非特异性室性早搏等。

2. 动态心电图,24 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可发现室性心律失常。

三、超声心动图。

1. 心脏超声检查是诊断HCM 的关键方法,可以显示左心室肥厚、室间隔增厚、前瓣下运动异常等。

2.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观察到左室流出道梗阻等。

四、心导管检查。

1. 心导管检查可测定左室流出道压力梯度,是诊断梗阻性 HCM 的重要手段。

五、磁共振成像(MRI)。

1. MRI 可以准确显示心肌肥厚的程度和分布,是诊断 HCM 的重要方法之一。

六、遗传学检查。

1. 家族史,有家族史的患者更有可能患有 HCM。

2. 基因检测,可以发现 HCM 相关基因突变,对于家族聚集病例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MRI 和遗传学检查。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对肥厚性心肌病进行准确诊断,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需要指出的是,诊断肥厚性心肌病时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心肌肥厚,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检查手段,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家族史,进行全面准确的诊断,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患者的病情风险。

心电图结合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意义评价

心电图结合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意义评价

心电图结合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意义评价徐洵洵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8(016)002
【摘要】目的探究心电图结合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抽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作为观察组,另抽取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比对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经结果比对,观察组心电图出现左室高电压和左胸导联V4~V6的ST段下移;巨大倒置T波;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心尖部肥厚达15 mm以上且心尖部左室心腔明显缩小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心电图结合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重要价值.【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徐洵洵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功能科,辽宁大连 1161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0.4+5;R542.2
【相关文献】
1.超声心动图结合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J], 简雅婷;胡剑;邓冰晴
2.增强超声心动图诊断心电图不典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一例 [J], 王婧;雪梅;王悦喜
3.心电图结合超声心动图诊断不同程度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价值评价 [J], 袁征
4.心电图结合超声心动图诊断不同程度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价值评价 [J], 袁征
5.心电图ST-T段动态变化结合超声心动图诊断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一例 [J], 戴春峰;陈章炜;钱菊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掌中宝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

超声掌中宝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

超声掌中宝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HCM的诊断标准HCM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家族史、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和欧洲心脏协会(ESC)的指南,HCM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内容:1. 临床症状:HCM患者常表现为运动耐量下降、胸痛、心悸、乏力和晕厥等症状。

这些症状与心肌肥厚和心室梗阻有关。

2. 家族史:HCM多具有家族性,近亲属中有HCM病史者更容易患病。

因此,家族史对HCM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心电图:HCM患者可出现ST-T改变、左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早搏和房室传导阻滞等心电图异常。

4.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诊断HCM的关键检查方法。

HCM的超声表现包括左心室肥厚、心肌结构异常、前乳头肌和二尖瓣异常等特征。

超声掌中宝在HCM诊断中的应用超声掌中宝是一种便携式超声心动图设备,具有高分辨率、便携性强的特点,适用于临床多个领域。

在HCM的诊断中,超声掌中宝具有以下优势:1. 便携性:超声掌中宝体积小、重量轻,患者可以随身携带,方便医生随时进行检查。

尤其在急诊科、门诊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超声掌中宝的便携性能够为患者提供快速、及时的诊断服务。

2. 高分辨率:超声掌中宝具有高分辨率的成像能力,可以清晰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助于准确诊断HCM。

3. 快速检查:超声掌中宝可以进行即时检查,无需等待,节约了患者的等候时间,提高了诊断效率。

在使用超声掌中宝进行HCM诊断时,医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心肌结构测量:通过超声掌中宝测量左心室壁厚度,评估心肌的肥厚程度。

常规超声掌中宝可以清晰显示心肌的肥厚情况,有助于HCM的早期诊断。

2. 心室功能评估:超声掌中宝可以评估心室的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诊断心室梗阻的严重程度。

3. 心脏瓣膜检查:超声掌中宝也可以检查心脏瓣膜的功能和结构,评估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是否异常。

4. 心腔直径测量:通过超声掌中宝测量左心室和右心室的直径,评估心腔的大小和形态是否正常。

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尖不同节段肥厚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

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尖不同节段肥厚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
a p i c a l h y p e r t r o p h i c c a r d i o my o p a t h y ( A HCM ) . Me t h o d s Ch o o s e 4 3 p a t i e n t s d i a g n o s e d wi t h e c h o c a r d i o g r a p h y(ma l e
The Ev a l u a t i o n o f Api c a l Hy pe r t r o p hi c Ca r d i o my o pa t h y Co m bi n e d
Ec hO c a r di 0 g r a ph y a n d El e c t r o c a r di o g r a m
中 国超 声 医 学 杂 志 2 0 1 4年 4月 第 3 O卷 第 4期 C h i n e s e J Ul t r a s o u n d Me d Vo 1 . 3 0 No . 4 Ap r i l 2 0 1 4





3 4 7 - - - — —
2 . Th e A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Hu h e h a o t e ,Ne i me n g g u 0 1 0 0 5 0 Ch i n a
查 进 行 对 比研 究 ,探 讨 超 声 心 动 图 诊 断 心 尖 肥 厚 型心 肌病 的 重 要 性 。
方法 收 集 超 声 心动 图诊 断 为 心 尖 肥 厚 型 心 肌 病 患者 4 3例 ,男 3 1 例 ,女 1 2例 ,平 均 ( 6 0 ±1 0 )岁 , 结 合 患 者 症 状 、体 征 及 心 电 图 检 查 结 果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不 同 年 龄 阶 段 ( 1 0岁 为 一 阶段 )心 尖 各 节 段 室 壁厚 度 与 心 电 图 肢 体 导 联 及 胸 导 T 波 和 R 波 进 行相关性分析 。 结 果 不 同年 龄 阶段 心 尖 各 节 段 室 壁 厚 度 及 组 间各 室 壁厚 度 之 间 无 统 计 学 差 异 ( P >O . 0 5 ) ,心尖 侧 壁 厚 度 与 I 、a v L、V5 导 联 T波 倒 置 深 度 呈 负 相 关 ,心 尖 间隔 厚 度 与 I 导 联 T 波 倒 置 深 度 呈 负 相 关 ;心 尖 侧 壁 厚 度 与 V6 导 联 、心 尖 间 隔厚 度 与 V5 、V 6

超声心动图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分析

超声心动图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分析
测量流速 , 取样时声束与血流方 向之 间夹 角 < 0 6 。。根据组织 病理学 研究 和斑块 的影像学特点将斑块分为 : ①低 回声 的脂质 性软斑块 ; 中等 回声 的纤维性斑块 ; 强 回声伴声 影的钙化 ② ③ 性硬斑 块 ; 回声强弱不均匀的溃疡性混合性斑块。 ④
2 结果
程度 , 及时给临床 医生提供可靠 的信息 , 并进行疗效观察 。
缺血发作是脑梗 死的最重要危 险因素 ,若未 经适 当治疗约有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可发生脑梗死。本组 资料表 明动脉 / 3
粥 样 硬 化 斑块 好发 于分 叉处 ,可 能 由 于该 处 管 腔 血 流 缓 慢 , 易
检出预测和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3 讨 论
周 围 动 脉疾 病 的辅 助 检 查 较 多 , 往 公认 动 脉 造影 是诊 断 既 这 类 疾 病 的 金标 准 。 而动 脉 造 影 偏 重 于 解 剖 学 方 面 的诊 断 , 主
况, 且费用昂贵 , 技术复杂 , 能用于普查 。超声能够检测出斑 不
块及 其特征 , 且随着彩色多普勒 超声 技术 的应用 , 并 进一步 提
高斑块 的检 出率 , 并且了解狭 窄处 血流动力学改变 , 断狭 窄 判
内部结 构及 回声特点 , 同时观察血流充盈情况 , 集血流频谱 , 采
5 . %(91 7 。硬斑 是成熟斑块 , 92 9 /6 ) 8 比较稳定 , 不易破裂 , 不易
脱落 , 相对发生脑梗死的机会较小 。 目前认 为短暂性脑缺血发
作性脑病 的发生 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 并认为短暂性脑
于非脑 血管病患者 , 颈动脉粥样硬化 的不稳定性斑块脱落是造
成 脑 梗 死 的重 要 发 病 原 因 , 超 技术 对 颈 动 脉 粥样 硬 化 斑 块 的பைடு நூலகம் 彩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特征分析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特征分析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特征分析牛思泉【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the ultrasonic beckoning diagram and electrocardiogram on the 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AHCM) and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of ultrasonic beckoning diagram andelectrocardiogram to provide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diagnosis of AHCM. Methods 28patients with ACHM were taken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28cases with healthy volunteers as control group, who accepted the diagnosis of ECG and trasonic beckoning diagram to explore the&nbsp;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diagnosis methods.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ltrasound Beckoning and ECG had a certain abnormality.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R wave amplitude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left ventricular and apical myocardial thickness. Apical myocardial thickness ha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T segment depression depth and T wave inversion depth. Conclusion The diagnoses of ECG and ultrasonic beckoning diagram on AHCM have showed certain abnormalities and the abnormalities have relevance.%目的:探讨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特征,探讨两者对于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价值的相关性分析

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价值的相关性分析

解 两者 的关联 性 ,探 讨 两者在 A C 中的诊 断价值 。 方法 :对 6 H M 2例 A M 患者 ( HC 组 ) 与 HC A M 2 7名 无 器质性 心 脏病 的健 康体 检 者 ( 健康 对 照组 ) 的超 声心动 图和心 电图资料 进行 回顾 性 分析 ,
并对 A C 组 患者 的心 电 图和超 声心 动 图进 行 相 关性 分 析 。结 果 :A M 组 患 者 心 电 图主要 表 H M HC
现 为胸 前 导联 巨大倒 置 的 T波 伴 s T段 下移 ,左 室 高 电压 。超 声 心 动 图有 不 同程 度 的 心 尖部 肥 厚 ,心尖部 心 腔 明显 变 小。 心 电 图和 超 声心 动 图指 标 具 有 相 关 性 :R 波 最 大 波 幅 与 心 尖心 肌 厚
度 、左 室后 壁厚 度 呈 正相 关 ,s T段 压低 深度 与心 尖部 室壁 厚 度 无 相 关性 ,与 心 尖 心肌 厚 度 呈 负
新 医学 2 1 0 0年 1 第 4 卷 第 1 2月 1 2期
l 5. 72
71 9
中所 有 患者 胸廓 均 采取钛 网修补 胸 廓 ,术后 示胸 壁
外 观 良好 ,也 未 发 生 排 斥 反 应 ,无 呼 吸 循 环 并 发 症 ,仅 2例 出现 呼 吸反 常 ,经加 压包 扎 固定 伤 口后
[ ] 陈 克 能 ,P I O G Y .胸 壁 切 除 及 其 重 建 [ ] 5 ER N U J .中 华 外 科 杂 志 ,2 0 ,4 ( ) 5 —5 . 0 5 3 7 :959 8 [] 6
NAKAM URA H , KAW AS AKI , TAGUCHI , e a. N M t 1 Re o tuci o t a t ro c s wal fe s t a c nsr t on f he n e ir he t l at r ubotl se ne t my f rme a ttc br a tc n e tr c o o t sa i e s a c r:r p r fa c s e o to a e

超声掌中宝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

超声掌中宝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

超声掌中宝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心肌病是一种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没有明显的缺血、高血压、或心瓣膜疾病作为基础,且能导致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律失常和猝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心肌病的一种,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其特点是心尖部肥大和扭曲,导致心室流出道梗阻等症状。

超声掌中宝是一种可移动式超声心动图仪器,具有便携、高清、易携带等特点,非常适合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

本文将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超声掌中宝的应用以及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意义等方面详细介绍。

一、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常常可以出现晕厥、运动耐力下降等症状,还可表现为进行性心力衰竭、肺淤血和心律失常等。

2.心电图改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能出现ST段改变、T波倒置、室性早搏、心率失常等心电图改变。

3.超声心动图改变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最重要的检查手段,其特点是心尖部分肥厚、扭曲,心室流出道明显狭窄,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不全,还可能出现心内膜纤维化等。

4.家族史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有家族聚集性,有家族史的患者更容易患病。

二、超声掌中宝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超声掌中宝是一种移动式超声心动图仪器,由于其便携、高清、易携带等特点,非常适合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

超声掌中宝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无创检查超声掌中宝可以通过胸部的透射,对心脏进行无创检查,避免了心脏穿刺和造影的不适和风险。

2.高清影像超声掌中宝具有高清的超声影像,可以清晰显示心尖肥厚、扭曲以及心室流出道的情况,有助于准确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3.随时随地检查超声掌中宝的便携性非常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不受场所的限制,为患者提供了便利。

4.快速诊断超声掌中宝可以迅速获取心脏影像,有助于快速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指导临床治疗。

三、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意义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猝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价值及其相关性分析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特点,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为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为观察组,20例健康体检且一切正常的志愿者为对照组。

两组均接受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并对异常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二者的关系。

结果: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均有一定的异常。

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心尖心肌厚度与R波最大波幅、左室后壁厚度与R波最大波幅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28、0.7254,P<0.05)。

心尖心肌厚度与ST段压低深度、心尖心肌厚度与T波倒置深度与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35、-0.6649,P<0.05)。

结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而且两者的多种异常表现具有相关性。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指的是局限于左心室乳頭肌水平以下心尖部肥厚性心肌病[1]。

该病主要累及左心室,常见于中老年男性。

心电图是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传统手段,但是发现率较低[2]。

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UCG)技术日益成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现率明显提高[3]。

本院在临床中发现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在诸多异常指标中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综合运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可以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现率。

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4年8月在本院确诊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共20例为观察组,患者临床表现轻微胸闷、心悸、胸部隐痛11例,头晕、乏力7例,无明显自觉症状2例,排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24~77岁,平均(58.2±16.3)岁。

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且各项指标正常的志愿者共2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5~77岁,平均(58.4±17.7)岁。

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和正常者均接受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

1.2.1 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飞利浦IE33、西门子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3.5 MHz。

连接心电图,取左侧卧位,在胸骨旁、心尖部取标准系列切面,常规检测左室长轴切面、二尖瓣与乳头肌及心尖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及两腔心切面。

检查左心室乳头肌以下室间隔、左室后壁和心尖部。

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径(LAD)、左室乳头肌以下心尖部游离壁厚度(AT)、左室舒张末径(LVD)、左室后壁厚度(LVTW)、室间隔厚度(IVS)等。

1.2.2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肥厚心肌局限于左室乳头肌以下的心尖部,AT≥16 mm;左室腔不扩大;室间隔及左室壁基底段及中段心肌厚度2.5 mV;ST段下移>0.05 mV,呈水平样或下斜;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倒置,双肢对称性深倒>0.8 mV。

对V3-V6导联的R波高度与T波倒置深度、ST段压低深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同导联R波高度与T波倒置深度、ST段压低深度有显著的负相关(r=-0.7637、-0.7521,P<0.05),ST段压低深度与T波倒置深度有显著的正相关(r=0.7753,P<0.05)。

观察组心电图检查胸前导联T波、R波振幅、ST段压低深度、RV5+SV1波幅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相关性分析心尖心肌厚度与R波最大波幅、左室后壁厚度与R波最大波幅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28、0.7254,P<0.05)。

心尖心肌厚度与ST段压低深度、心尖心肌厚度T波倒置深度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35、-0.6649,P<0.05)。

其他指标无显著相关。

3 讨论3.1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异常表现目前关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病因尚不明确[4]。

有研究认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可能是一种遗传病[5-7]。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主要累及左心室,常见于中老年男性,病变集中在左心室乳头肌水平以下的心尖部位[8]。

由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无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容易误诊为高血压、冠心病,给准确诊断和尽早治疗带来了问题[9]。

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一定的筛选价值[10-11]。

从本院临床实践来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具有的异常表现主要有T波异常倒置、左心室高电压、ST段改变等,尤其是V4、V5变化最显著。

本组患者T波呈对称性倒置,胸前导聯R波振幅增高>2.5 mV;ST段下移>0.05 mV。

对V3-V6导联的R波高度与T波倒置深度、ST段压低深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R波越高的导联,ST 段压低和T波倒置越显著。

研究结论与郑嘉荣等[3]、李娇[8]的结果是一致的。

她们指出R波高度、ST段压低深度和T波倒置状况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为心电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提供了依据。

虽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具有一定的特征,但是容易误诊为冠心病、心肌炎等疾病,造成漏诊[12]。

因此,寻找一种更好的检查方法对于指导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超声技术的日益成熟,超声心动图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多数学者认为相比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可以更准确的探测心室壁肥厚部位、肥厚程度和肥厚类型,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中更具有优势[3-5,9-11]。

此外,心动图还可以较为客观、完整的反映心脏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改变状况,方便定期随访,因此在临床得到广泛的运用[12]。

从临床报道来看,超声心动图满足如下标准基本就可以确定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尖部室壁厚度>13 mm;心室收缩时,心尖部室腔暗区消失;左室长轴切面、左室两腔切面示左室心尖部心肌增厚,厚度>16 mm,室间隔、左室壁明显增厚;心尖部心腔狭小甚至闭塞[4,6-8]。

在本研究中,对2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径(LAD)、左室乳头肌以下心尖部游离壁厚度(AT)、左室舒张末径(LVD)、左室后壁厚度(LVTW)、室间隔厚度(IVS)等参数的比较上,AT、LAD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与李帆[9]、孙英妮[10]等人报道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AT值约是正常者的2倍,LAD值约是正常人的1.5~2.0倍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上述结果揭示了AT 和LAD可以作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参考。

从超声心动图的特点来看,主要表现为心尖部心肌不对称性肥厚、心尖部心腔狭小、舒张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等,心尖部厚度均>15 mm,平均厚度为(21.4±4.6)mm,严重者,还会出现收缩期闭塞。

从本组病例超声心动图的异常表现来看,与多数学者报道的异常特征相似,这表明了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超声心动图结果上的异常具有普遍性。

因此,在超声心动图诊断中,要注重上述异常。

如具有上述异常表现,但又难以确诊为冠心病等疾病,可以适当怀疑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并结合有关的诊断标准,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准确率。

3.2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的相关性分析从现有的情况来看,虽然关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异常表现总结较多,并且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符合率明显提升[13-14]。

但是受制于患者病变程度和医师的检查水平,无论是超声心动图诊断还是心电图诊断,均存在一定的误诊和漏诊[15]。

在本研究中,对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异常表现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在对心尖心肌厚度与R波最大波幅,心尖部室壁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心尖心肌厚度、心尖部室壁厚度与ST段压低深度,心尖部厚度、室间隔厚度与T波倒置深度等异常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心尖心肌厚度与R 波最大波幅、左室后壁厚度与R波最大波幅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28、0.7254,P<0.05)。

心尖心肌厚度与ST段压低深度、心尖心肌厚度与T波倒置深度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35、-0.6649,P<0.05)。

其他指标无显著相关。

上述结果表明两种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联系,如果能合理的综合利用可以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發现率。

综合本研究的结果,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而且两者的多种异常表现具有相关性。

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中,结合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可以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现率,为及早治疗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1]成官迅,阎静,刘国顺,等.双源CT功能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4,28(1):9-17.[2]刘敏,田新桥.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功能的研究进展[J].心脏杂志,2014,24(1):117-120.[3]郑嘉荣,刘雅平,王冬,等.超声心动图对扩张型心肌病和心肌致密化不全的鉴别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16(3):175-178.[4]王倩,黄进,丁畅.3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0):111-112.[5]张苏君.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0):64.[6]张璐,王叶,程流泉,等.左室长轴收缩期峰值应变在原发性心脏淀粉样变性与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价值[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34(5):609-616.[7]罗晓亮,高晓津,王东,等.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预后分析[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4,14(2):883-886.[8]李娇,王美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表现与临床诊断意义[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4,21(2):87-88.[9]李帆.彩超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6):113-114.[10]孙英妮.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31(1):49-50.[11]周熹.致密不全性心肌病的临床分析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7):37-39.[12]陈付利,陈富霞,胡帆.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行室间隔化学消融术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7):88-89.[13]李楠,韩智红,姜腾勇,等.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碎裂QRS波与磁共振扫描心肌延迟增强相关性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4):361-363,366.[14]于扬,盛琴慧,张宝娓,等.左心房大小对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6(2):207-210.[15]郭金柱.成人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1例报告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1):162-1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