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椎体附件的8种肿瘤,您掌握了吗?【影像学院J058】

合集下载

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
.
髓外硬膜下肿瘤
1、脊膜瘤
YU M/13
.
82
髓外硬膜下肿瘤
脊膜瘤 张 F/50
.
83
髓外硬膜下肿瘤
脊膜瘤
.
84
2、神经鞘瘤
.
85 LI M/ 50
髓外硬膜下肿瘤 2、神经鞘瘤 张 F/14
.
86
髓外硬膜下肿瘤
3、神经纤维瘤多发
.
87 张 F/76
髓外硬膜下肿瘤
4、表皮样囊肿
李 F/15
Intraspinal Tumor 127 血管畸形
.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脊柱先天性神经管闭合不全----
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脊髓低位、 栓系综合症、终丝脂肪瘤、畸胎瘤等。
.
134
脊髓脊膜膨出
.
135
畸胎瘤
.
136
治疗
不同类型的脊髓肿瘤治疗方法不同 良性------------恶性
胚胎残余肿瘤
6.1
转移瘤
6.3
肉瘤
3.7
其他
11.4
.
Intraspinal9 Tumor
按肿瘤与脊髓、硬膜关系、分类
分类
髓内肿瘤(24%)(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
髓外硬脊膜下肿瘤(51%)(神经鞘瘤,脊膜
瘤)
硬脊膜外肿瘤(25%)(肉瘤,转移癌)
.
髓外硬脊膜下肿瘤 髓内肿瘤
.
10
硬脊膜外肿瘤
75
.
颈段脊髓炎
76
.
髓外硬膜下肿瘤

骨肿瘤影像图例丨杂类肿瘤(恶性)~

骨肿瘤影像图例丨杂类肿瘤(恶性)~

骨肿瘤影像图例丨杂类肿瘤(恶性)~杂类肿瘤Miscellaneous Tumors不同组织来源:骨髓、血管、平滑肌、脊索组织,来源不能确定的。

大部分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溶骨性病变。

•良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骨内血管瘤、骨巨细胞瘤(GCT)、单纯性骨囊肿(SBC)、动脉瘤样骨囊肿(ABC)、骨内脂肪瘤•恶性:Ewing肉瘤、釉质瘤、脊索瘤、淋巴瘤(NHL、HL)、白血病、血管肉瘤、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瘤、POEMS)Ewing肉瘤Ewing Sarcoma•第二常见的儿童骨与软组织肉瘤,仅次于骨肉瘤•大约80%的年龄低于20岁,峰值发病年龄为10-15岁•发病部位:干骺端多于骨干;任何含有红骨髓的骨。

小圆细胞肿瘤•退分化滑膜肉瘤•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Ewing/PNET•髓母细胞瘤•间叶性软骨肉瘤•神经母细胞瘤•NHL•横纹肌肉瘤•小细胞骨肉瘤Ewing肉瘤。

股骨干穿透样溶骨和硬化混合性病变;MR示骨髓信号异常及巨大软组织肿块,明显不均质强化。

右髂骨Ewing肉瘤。

溶骨和硬化混合性病变,侵袭性骨膜新生骨形成。

软组织肿块在T2WI上显示最佳。

CT能更好的显示骨的穿透和破坏范围。

釉质瘤Adamantinoma•少见,中位年龄25-35岁,男性稍多•在纤维性和纤维骨性基质中包含纤维上皮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发病机制:上皮细胞在胚儿发育期内限于骨或骨膜•90%发生于胫骨,几乎均位于前侧骨皮质典型的釉质瘤,表现为狭长的、边缘清晰的溶骨和硬化混合性病变,居于胫骨前侧骨质中心。

肿瘤包含多个圆形溶骨灶,伴有磨砂玻璃样表现和“锯齿状”骨皮质破坏。

釉质瘤。

胫骨前侧骨皮质的两个溶骨和硬化混合性病变,同一骨内的多灶性病变虽表现为各自独立,但在组织学中却是连续的。

CT显示病变以前侧骨皮质为中心并侵及髓腔内松质骨。

脊索瘤Chordoma•起源于胚胎期脊索残迹的低至中度恶性肿瘤•大多数确诊年龄为40-70岁,男性多见•常见于脊柱,60%位于骶尾部,25%位于斜坡•居于椎体中心,通常不累及后侧附件及椎间盘脊索瘤。

6种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你get了吗?

6种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你get了吗?

6种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你get了吗?脊柱肿瘤相对少见,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5-10%,其中70-80% 为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

脊膜瘤和神经鞘瘤是常见的 2 种髓外硬膜下肿瘤,但是哪一种最为常见现在仍然存在争议。

其他的髓外硬膜下肿瘤比如:神经纤维瘤、粘液乳头型室管膜瘤、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周细胞瘤、副节瘤、黑色素性神经鞘瘤、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软脑膜转移瘤,虽然这些肿瘤比较少见,但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和外科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

No.1脊膜瘤最常见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之一,起源于蛛网膜颗粒上皮细胞成人女性好发,WHO I 级常见,最常见病理类型为:上皮型、纤维型和过度型儿童或者青少年怀疑脊膜瘤要想到神经纤维瘤病II 型的可能性,预后更差随着 WHO 级别的升高,基因突变的数量也随之增加80% 位于胸椎管内、15% 位于颈椎管内、5% 位于腰椎管内MR:T1WI 呈等信号,T2WI 呈稍高、等及稍低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可见「脊膜尾征」但不特异。

「银杏叶征」是脊膜瘤较特异的影像学特征,是由于位于脊髓外侧或腹外侧的脊膜瘤被韧带分为前后 2 份。

脊膜瘤钙化不常见(1-5%),但由于与邻近脊髓、神经和硬脊膜的明显粘连,可能会增加手术风险;这种粘连被认为是由蛛网膜颗粒细胞化生引起,导致纤维化增加,并导致蛛网膜手术平面的破坏胸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脊膜瘤,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脊髓受压胸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脊膜瘤,T2WI呈低信号,脊髓受压,术中表现为坚硬的白色肿块,病理图片中心为同心圆形钙化,骨针代表化生骨(S)银杏叶征No.2神经鞘瘤约占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鞘瘤的 29%,由雪旺细胞构成单发最常见;多发需要考虑到神经纤维瘤病 II 型的可能性40-60 岁最常见,无明显性别差异位于脊髓内罕见,颈髓占 63%,男性好发典型的神经鞘瘤由致密区(Antoni A 区)和疏松区(Antoni B 区)构成,其中致密区瘤细胞呈梭形或者卵圆形,细胞排列较致密;疏松区细胞呈梭形或星芒状,排列疏松MRI 表现取决于致密区和疏松区的比例。

骨肿瘤分类(2013版)PPT课件

骨肿瘤分类(2013版)PPT课件

精品ppt
10
第三版(2002年)
第四版(2013年)
➢ 软骨源性肿瘤
➢ 软骨源性肿瘤
➢ 骨源性肿瘤
➢ 骨源性肿瘤
➢ 纤维源性肿瘤
➢ 纤维源性肿瘤
WHO
➢ 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
➢ 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
➢ Ewing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 …
肿 ➢ 造血系统肿瘤
➢ 造血系统肿瘤
瘤 分 类 比 较
➢ 巨细胞瘤 ➢ 脊索组织肿瘤 ➢ 血管性肿瘤 ➢ 平滑肌肿瘤 ➢ 脂肪源性肿瘤
➢ 富于巨细胞的破骨细胞肿瘤 ➢ 脊索组织肿瘤 ➢ 血管性肿瘤 ➢ 肌源性肿瘤 ➢ 脂肪源性肿瘤
➢ 神经性肿瘤
➢…
➢ 其它肿瘤
➢ 其它肿瘤
➢ 其它病变
➢ 未明确肿瘤性质的肿瘤
➢ 关节病变
➢…
➢ 先天性和遗传性综合征
➢ 肿瘤综合征
精品ppt
11
第三版(2002年)
第四版(2013年)
➢ 骨软骨瘤
➢ 良性
➢ 恶性
•(骨的)纤维肉瘤
精品ppt
14
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
第三版(2002年)
➢ 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第四版(2013年)
➢ 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enign fibrous histocytoma,BFH)/ 非骨化性纤维瘤(Nonossifying fibroma,NOF)
WHO骨肿瘤分类及解读
(2013版)
张振勇 漯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
精品ppt
1
概述
➢ 2002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出版《WHO骨 与软组织肿瘤分类》第三版
➢ 2013年-IARC《WHO骨与软组织肿瘤分类》第四版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整理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整理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整理●颅内肿瘤●概述●病理学分类●组织学病理诊断+基因特征的“综合诊断”新模式●标准化的诊断术语如“弥漫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髓母细胞瘤-WNT激活型”●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原因:脑瘤占位、瘤周脑水肿、脑脊液循环受阻●头痛:多晨醒、咳嗽和大便时加重,呕吐后可暂时缓解●呕吐:多清晨呈喷射状发作●视神经乳头水肿●神经功能定位症状●原因:肿瘤直接刺激、压迫和破坏脑神经●破坏性症状●中央前后回肿瘤——一侧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额叶肿瘤——精神障碍●枕叶肿瘤——视野障碍●顶叶下部角回和缘上回——失算失读失用及命名性失语●语言运动中枢——运动性失语●下丘脑肿瘤——内分泌障碍●四叠体肿瘤——眼球上视障碍●小脑蚓部——肌张力减退及躯干和下肢共济运动失调●小脑半球肿瘤——同侧肢体共济失调●脑干肿瘤——交叉性麻痹●压迫症状●鞍区肿瘤——视力视野障碍●海绵窦区——肿瘤压迫Ⅲ、Ⅳ、Ⅴ、Ⅵ脑神经——病人出现眼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面部感觉减退减退等海绵窦综合征●癫痫●脑肿瘤病人癫痫发病率高达30%-50%●与肿瘤部位有关●缓慢生长的脑肿瘤癫痫率>迅速生长的恶性脑肿瘤●脑电图检测到癫痫发作期的棘波、棘尖波有诊断价值●老年和儿童颅内肿瘤特点●老年人脑萎缩,颅内空间相对增大,颅内压增高不明显,以幕上脑膜瘤和转移瘤多见●儿童以发生中线区肿瘤多见,幕下以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多见,幕上以颅咽管瘤多见●诊断●头部CT和MRI扫描●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活检●治疗●药物抗癫痫●降低颅内压●术前有癫痫病史,术后一般药物抗癫痫3个月●术前无癫痫病史,幕上肿瘤病人无需预防性使用,术后一般药物抗癫痫2周●手术治疗●切除肿瘤、降低颅内压和解除对脑神经的压迫●微骨窗入路、神经导航、术中磁共振、唤醒手术、术中电生理监测等●放射治疗●高度敏感:生殖细胞瘤、淋巴瘤●低度敏感: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脊索瘤、星形细胞瘤●方法:●全脑、全脊髓照射:易种植的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胚胎性肿瘤●瘤内放射治疗:适用于部分囊性颅咽管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刀,X刀●化学药物治疗●替莫唑胺:胶质母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一线化疗●卡氮芥或环己亚硝脲、VP16、VM26及铂类等:恶性胶质瘤二线治疗●弥漫性胶质瘤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发病率最高,治疗最复杂,难以治愈●将IDH突变和染色体1q/19q缺失状态作为胶质瘤临床病理分型●脑胶质瘤复发过程发挥重要作用:PTPRZ1-MET融合基因,预后不良●O⁶-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预示烷化剂(替莫唑胺等)化疗敏感●胶质瘤中微小RNA家族microRNA-181是预测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提示替莫唑胺敏感●分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WHO Ⅱ级)●发病高峰中青年25-35●多位于大脑半球,以额叶、颞叶多见●星形细胞瘤生长缓慢,平均病史2-3年,缓慢进行性发展●癫痫为首发症状,头痛●诊断:●CT低密度脑内病灶,占位不明显,无明显瘤周水肿●MRI肿瘤一般不强化,与脑实质分界不清,少数可呈囊性●治疗:手术治疗●明确组织学和分子病理诊断●缓解占位效应,改善症状●降低瘤负荷,延缓生长●预防肿瘤恶变●未能完全切除或年龄>40,术后辅助性放疗●高级别星形细胞瘤(WHO Ⅲ/Ⅳ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GBM)●发病高峰中老年,间变性~46岁,胶质母~56岁●高级别胶质瘤生长迅速,病程短,间变肿瘤平均病程15.7个月,GBM5.4个月●颅内高压+局灶性神经症状●GBM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星形细胞瘤●原发性:PTEN突变、EGFR扩增和或超表达等●继发性:IDH突变和TP53突变,由Ⅱ级或Ⅲ级星形细胞瘤恶变而来●诊断:●CT呈低密度或不均一密度混合灶,占位效应明显,伴瘤周水肿●MRI上90%-95%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可伴囊变,出血,肿瘤形态不规则●治疗:●手术联合术后辅助放疗化疗●原则:保留重要神经功能前提下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目的:瘤细胞减容,缓解占位效应和明确组织学和分子病理诊断●新诊断的间变性胶质瘤标准化治疗方案:手术切除+放疗,根据肿瘤MGMT甲基化状态考虑是否给予替莫唑胺化疗●GBM标准化治疗方案:手术切除+放疗+替莫唑胺同步化疗●少突胶质细胞瘤(WHO Ⅱ/Ⅲ级)●发病高峰30-40岁●肿瘤生长较缓慢,平均病程4年,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确诊:IDH突变+1q/19q联合缺失●最显著影像特征:钙化●浸润性生长倾向,呈灰红色,质地柔软,界限清楚●治疗方案:手术切除+化疗联合治疗;若发生间变可给予放疗。

脊柱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脊柱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Case22: M,49y;??。
Case23: F,66y;腰痛,右下肢放射痛 。
Case24: M,77y;腰背痛1年,加重1月 。
神经鞘瘤
• 不属于原发椎体的肿瘤,多数为椎管内病变,压迫周围骨 质,或者恶性变引起周围骨质破坏
Case25:M,45y;颈痛4年,加重伴四肢麻木无力、头晕1年 。
Case26:F,47y;腰背痛4年,加重5月 。
谢谢观赏
Chordoma 脊索瘤
• • •
• •
起源于胚胎脊索残余或迷走脊索组织
好发于30~60y,骶尾部最多见(骶骨3~5节),中轴线 X/CT:溶骨性/膨胀性破坏,瘤内斑片状钙化,边缘硬 化边 可穿破椎间盘累及相邻椎体,伴椎间隙变窄
MRI:T2WI显著高信号(黏液基质);中等度强化,不
均匀
Case6: M,61y;骶尾椎疼痛2年 。
Case7: M,62y;8月前前列腺手术发现骶尾部肿物,无不适,现肿物逐渐
增大,2月前伴局部疼痛。
Case8: M,73y;右臀部疼痛伴右下肢放射痛2月 。
中间性肿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 嗜酸性肉芽肿 骨巨细胞瘤 骨母细胞瘤 软骨母细胞瘤
ABC (Aneurysmal bone cyst) 动脉瘤样骨囊肿
Case12: F,4y;患儿颈部活动受限1个月 。
Case13: F,4y;腰痛1月余,加重半月 。
Case14: M,6y;双侧髋部疼痛1月余,加重伴不能行走半月 。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骨巨细胞瘤
• 好发于20~40y,起于椎体,向附件发展
• 单纯溶骨性骨质破坏,有偏心性,膨胀明显;椎体变扁时 肿瘤呈前后哑铃状膨胀(较有特征) • 有骨包壳形成,可伴骨皮质中断,无周围硬化及基质钙化。 • 在骶骨者,好发于上部骶椎(脊索瘤:S3-5)

医学影像-骶骨肿瘤

医学影像-骶骨肿瘤
骶骨肿瘤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影像科
郑婉静
骶骨解剖
• 腰椎-尾椎之间 • 5块骶椎融合 • 骶管:马尾及
终丝 • 骶孔:骶神经
前后支 • 骶髂关节
• 骶骨属于软骨内化骨
• 骶骨椎体及附件成分骨化中心一般于3-6岁 闭合,边缘骨骺于20-24岁闭合,致使骶骨 中各种干细胞及破骨细胞一直生长活跃, 成为骨源性肿瘤的好发部位
(三)起自骶管的肿瘤以神经源性肿瘤最常见 • 神经源性肿瘤:
1.围绕骶孔偏心生长 2.易囊变
谢谢~
病例2 女,42岁,反复腰骶部疼痛1年余
软骨肉瘤
• 软骨肉瘤起源于软骨或成骨结缔组织 • Mayo 报道1041软骨肉瘤仅20例发生在骶
骨,多见于骶骨两侧翼后部 • 好发于老年人,男:女=2~4:1
• CT:溶骨性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病灶内软 骨基质钙化
• 瘤体钙化呈点状、环状、簇状钙化
• 骶管及骶孔中神经走形丰富,发育过程中 包绕脊索,也是神经源性肿瘤和脊索瘤的 好发部位
骶骨肿瘤
• 根据组织来源分为椎管内、椎骨起源的肿 瘤
• 起源于骶骨的肿瘤:脊索瘤、软骨肉瘤、骨巨细 胞瘤及转移瘤
• 起源于骶骨骨髓的肿瘤:骨髓瘤、白血病骨浸润 • 起自骶管的肿瘤以神经源性肿瘤最常见
临床特点
• 起病隐匿 • 腰腿疼痛、下肢感觉异常、大小便异常 • 发病年龄:
骨细胞瘤影像表现
• CT: 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软组织肿
块,肿块内密度不均,可有坏死与液化区
• MR: T1WI呈低等信号,T2WI信号混杂(等低信号
多见)
• 增强扫描: 厚壁花环样强化,其内可见低信号或低密度

脊柱肿瘤影像学 ppt课件

脊柱肿瘤影像学  ppt课件

ppt课件
24
1、脊柱肿瘤部位
椎体内肿瘤:约75%以上位于椎体肿瘤均恶性 附件肿瘤:位于脊柱后部肿瘤约1/3为恶性 椎体常见肿瘤:良性——血管瘤
中间型——嗜酸性肉芽肿、骨巨细胞瘤 恶性——转移瘤、骨髓瘤、浆细胞瘤、脊索瘤
ppt课件
25
图 1~4 示 T11椎体变扁, 椎体及附件 内见长 T1、 长短混杂 T2 异常信号, 压脂序列为 高低混杂信 号,增强扫 描示病变显 著不均匀强 化。
ppt课件
15
ppt课件
16
图1 矢状位T1WI,腰2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表现为低信号;图2 矢状位T2WI,腰2
椎体及附件骨质表现为高信号;图3 轴位T2WI,显示软组织肿块T2WI呈高信号,
边界不清,压迫脊髓。 淋巴瘤
ppt课件
17
CT与MRI对比Βιβλιοθήκη 淋巴瘤ppt课件18
核素骨扫描: 1.利于检查多发病变及发现小病变 2.病变性质
脊柱肿瘤影像诊断
ppt课件
1
病理类型 WHO分类(2013)
软骨源性肿瘤 ( Chondrogenic tumor ) 良性:骨软骨瘤 恶性:软骨肉瘤
骨源性肿瘤 (Osteogenic tumor ) 良性: 骨样骨瘤 中间型 :骨母细胞瘤 恶性 :骨肉瘤
血管源性肿瘤 ( Vascular tumor )
ppt课件
13
MRI:
1.根据肿瘤信号特点,推测其病理基础 2.评估硬膜内外间隙及神经结构 3.评价骨髓病变
ppt课件
14
男,17 岁,S1 左侧椎板骨样骨瘤。图1 :骨盆正位 X 线平片示局限性骨
质增生硬化(箭头);图 2 、 3 :C T 示瘤巢边界清楚,其内见斑点状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在椎体附件的8种肿瘤,您掌握了吗?【影像学院J058】
※※打造影像人自己的医学影像平台※※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知识成为一种内涵
◎让专业成为一种交流◎让我们成为一世朋友
※※※※※※※※※※※※※※※※※※※※※
一、骨巨细胞瘤:
临床:成人,20-40岁,由软而脆且易出血的肉芽样组织所构成,无纤维包膜,可出血和坏死。

临床症状主要为局部疼痛、无力和感觉异常
形态:典型呈膨胀性偏心性多房性骨质破坏,骨壳较薄,轮廓一般完整,内见纤细骨嵴构成分房状。

影像:CT:椎体局限性膨胀性溶骨性破坏,皮质连续;若为侵袭性可侵犯数个椎体椎弓椎间盘,皮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形成;发生于骶骨时,一般位于骶髂关节附近,皮质可中断;增强扫描低密度区散在强化。

磁共振表现为长/等T1长T2信号,偶可见液液平面,T2WI有或无低信号边缘;增强扫描不同程度强化。

一般无钙化。

二、骨样骨瘤:
临床:多腰椎,最常起于椎弓,其次椎板,小关节面和椎弓根,一般30岁以下,由成骨性纤维组织及骨样组织、编织骨构成,肿瘤本身为瘤巢直径约1.5cm,很少超过2厘米,周围由增生致密的反应性骨质包绕。

夜间疼痛明显,服用水杨酸类药物缓解。

形态:类圆形,中心破坏明显,瘤巢内偶可见钙化。

影像:CT类圆形的低密度骨破坏区,中央见不规则的钙化骨化影,周围不同程度的反应性骨硬化环。

MR表现为长/等T1长T2信号,钙化呈低信号,瘤巢周围骨硬化呈低信号,周围可见水肿,增强扫描强化明显。

三、骨软骨瘤:
临床:10-30岁,多位于椎体后缘附件,由骨质组成的基底和瘤体、透明软骨组成的帽盖和纤维组成的包膜三种不同组织构成,又称外
生骨疣。

形态:一般表现为丘状或菜花状,可见软骨帽,恶变者软骨帽常破坏。

影像:CT表现附件骨性肿块,皮质与椎板皮质相连,可伴脊髓受压;磁共振成像病变中心部位表现为等T1等T2信号,软骨帽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

增强扫描为中等度强化。

四、动脉瘤样骨囊肿:
临床:多发生于30岁以下。

脊柱占12-30%,胸椎最常受累,其次腰椎和颈椎,骶骨罕见;病变位于椎弓及其突起。

形态:病变由大小不等的海绵状血池组成,外壁为薄壁囊状骨壳。

圆形,膨胀性生长,其内可见分隔,一般无钙化
影像:CT多呈囊状膨胀性骨破坏,骨壳菲薄;软组织密度肿块内见斑片样、条索状及不定形钙化,边缘可有硬化;有时可见液液平面,下部密度高于上部,随体位而改变。

磁共振信号混杂,其内可见小分隔及液液平面。

增强扫描间隔可见强化。

相比骨巨细胞瘤间隔一般较粗,无骨质增生硬化。

五、内生软骨瘤:
临床:10-30岁多见,可多发。

形态:类圆形,局部骨质侵袭性批淮,其内可见斑点状、小环状钙化。

影像:磁共振表现为长/等T1长T2信号,钙化T2WI表现为低信号。

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

六、骨母细胞瘤:
临床:男性多于女性,男:女=2:1,发病年龄90% 20~30岁;水杨酸类药物无缓解和无明显夜间疼痛与骨样骨瘤鉴别。

形态:肿瘤境界清楚,血管丰富,肿瘤体积较大时出现囊变,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时则多数含血囊腔。

少数肿瘤可发生恶变。

影像:CT:对肿瘤内钙/骨化影显示高于平片,尤其对复杂部位肿瘤显示较好;类圆形膨胀性骨质破坏,周围有不同程度增生硬化;破坏区骨壳可中断, 周围软组织可局限性肿胀;MRI:非钙/骨化部分
T1WI呈低至中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 钙/骨化部分呈低信号;病灶周围骨髓和软组织反应性充血水肿,为长T1长T2信号;可显示骨壳中断,椎管内延伸和脊髓受压;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时可见囊腔及液液平面。

七、转移性骨肿瘤:
临床:患者51~60岁最多;
临床表现为疼痛、持续性、夜间加重。

可出现肿块、病理骨折和压迫症状
影像:溶骨型:椎体广泛或局限性骨质破坏,椎体常变扁,椎间隙多保持完整。

椎弓根常受侵蚀破坏;成骨型:少见。

大多前列腺癌引起,少数为乳癌、鼻咽癌、肺癌和膀胱癌。

呈斑片状、结节状高密度,位于松质骨内,边界清楚或不清。

骨皮质多完整,骨轮廓多无改变;混合型转移兼有溶骨型和成骨型转移的骨质改变。

八、骨肉瘤:
临床:患者多为老年,平均年龄40岁,男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2:1。

影像:CT骨破坏以溶骨为主,松质骨呈斑片状缺损和骨皮质的浸蚀;骨质增生表现为松质骨内不规则斑片高密度和骨皮质增厚;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实质部分要明显强化;MRI:瘤软骨钙化在T2WI 上显示最好,多在T1WI上为不均匀的低信号,T2WI上为不均匀的高信号;不规则肿块;多平面成像可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周围侵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