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描述的大九州

《山海经》描述的大九州

(2011-11-28 23:42:53)

转载▼

标签:

杂谈

《山海经》描述的大九州

除《史记》之外,与《内经》、《易经》并称中华上古三大奇书的《山海经》,也描述了整个地球地貌的很多内容。尤其是该书用神话形式描述的阴阳五行八卦、干支,就更能够证实邹衍等古代学者的“大九州”宏论并非空穴来风。

1.《山海经》描述的地球地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科学家埃特·默茨研究了《山海经》,惊奇地发现其中的某些记载竟然与美洲的地形地貌十分相似。例如第四部分《东山海经》有四卷,描述了北美西部和中部的地理及当地风物。其内容包括,在美国内华达州拣拾黑色蛋白石和金块;在美国旧金山湾看到海豹在岩石上玩耍;一种会装死避害的美州负鼠的情景。又如《山海经》第九部分《海外东经》和第十四部分《大荒东经》,描述了美洲不少地方。《大荒东经》还描述了“光华之谷”、“河水流进无底深渊”、“日生于此”等,任何一个曾经在北美科罗拉多大峡谷旅行及在此观赏过日出的人,都会毫不怀疑地指出是这里。默茨把这一发现绘成了地图,著有《几近褪色的记录》一书。

又如法国的维宁,在1985年出版的《无名的哥伦布或慧深和尚于五世纪发现美洲之证据》一书中,也认为“光华之谷”(即《大荒东经》中的“朝阳之谷”)是美国西部科罗拉多大峡谷。并断言:“现在肯定地说,《山海经》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地理书”[4]。

请注意:法国的维宁所说的“以中国为中心”,应该说是以“天极”为中心,才符合远古中国先哲们所讲地理知识的准确含义。

此外,《山海经》中还有不少笔墨是描述五大湖区及密西西比河流域等北美东部地区情况的。这部著作的内容主要是积累了自古以来的世界地理知识,包括山川、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编撰出来的远古神话传说,这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宫玉海先生也曾考证了《山海经》,指出书中有代表世界五大洲的约20个重要地名,提出并论证了《山海经》

“是帝王书,从书中‘帝命竖亥、禹命竖亥、’‘‘曰’的记述来看,都是中央帝国对整个世界的了解,并以存档的。”认为《山海经》是上古帝王所使用的世界地理书[5]。

“帝命竖亥”、“禹命竖亥”是指《山海经》中有关推步的传说。“推步”是指推算天文历法。《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了:

禹帝命令竖亥推算天文历法,自东方的极点到西方的极点,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搬着手指算,左手指向青丘之北。又一说禹命令竖亥,又一说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6]

青丘,是指传说中的海外国名。《吕氏春秋·求人》也记载了:

禹东至榑木之地,有鸟谷、青丘之乡,有将牙齿熏染成黑色的民族所组成的国家[7]。

引文中的“东极”、“西极”与“南极”、“北极”一样,都是就标识地球的整体而言。如《淮南子·地形》:“六合之间,四极之内。”“六合”就是指天地这个整体;“四极”就是以“天极”为中心将地球赤道这个圆周,等分为每个方位为90度的东、南、西、北这四个方位。可见学者们推论《山海经》为世界地理书是言之有据的。

2.《山海经》以神话传说形式描述的阴阳五行八卦、干支

《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了:“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了:“帝俊之妻,生月有十二。”[8]

《山海经·大荒西经》还记载了:

有个国家名叫淑士国,是颛顼之子。有神仙十人,是由女娲的肠子化生出来,分布在旷野之上,处于横向(地球赤道一周)位置[9]。

这类神话在《淮南子·览冥篇》中记载为:

上古之时,四方极远的地方荒芜颓废,九州大地分崩离析,天不能完整地覆盖,地不能平稳地运载,火范滥火而不息灭,洪水浩荡而不退却,猛兽吞食善良的百姓,凶猛的飞禽抓扑年老与瘦弱的百姓。于是女娲炼五色石用来补苍天,断鳖足以稳定四面八方,杀黑龙以制止洪水。”[10]

女娲补天的故事,在读者都熟悉的《红楼梦》中被生动地描述为:

“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

文中的“十二丈”、“二十四丈”、“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与“十二支”、“二十四节气”、“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与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尽管数目有别,但是它们内在关系的不可分割却是显而易见。又如《山海经·宜此经》记载:

女娲的肠子化生十位神仙,处于旷野,就象盘古临死前将自己的身体化为四极五岳,日月星辰[11]。

道教文献中将这处于旷野之上的十位神仙称为:十方诸天尊。

十方诸天尊包括:东方玉宝皇上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云:

“十方诸天神,其数如同沙尘,在十个方向的境域内化育有形世界,普济度天人。委炁聚功德,同声救罪人。”[12] ?

这实际上是将整个天地的“十个方位”用神予以人格化。去掉那些人为的神秘字眼,我们便会相当容易地看出,十方神实际上就是十干所标示的空间——整个天地的十个方位,即“四面八方”——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加“上、下”——北极、南极。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人名叫石夷,根据天地之间气的运行,来审察日、月在晷度的分节限制,以测定日和月的时段。这段话的原文是:

“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郭璞对“来风曰韦”中的“来风”注释说:“来或作本也。”[13]

《辞源》是这样解释“风”与“韦” 的:

“空气流通为风”; “计算圆周的量词为韦。”[14]根据郭璞所注:“来或作本也。 ”可以解释为:“本风曰韦”,即本于对四周围“风”的计量称为“韦”。

“风”,在古代中国人的眼里,实际上就是“气”,如八面来风就是指八方之气。现代文艺作品中的“天高地远八面风,中华有神功”中的“八面风”就承传了古代汉语这一文化含义。故笔者认为原文中的“来风曰韦”,是指根据天地之“气”的运行,来审察十干所纪的日、十二支所纪的月在晷表度数的分节限制,以测定时日与月份的长短。《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了:

有鸟身披挂五种色彩,它的“冠”象帽子一样,被称为狂鸟。郭璞注释这种狂鸟为:

①或作女娲之腹。②女娲,是古代的神女而为帝王者,人面蛇身,一日七十二变,其腹化作神仙[15]。

3.《山海经》的神话传说与四极、九州、五色气、十干等知识

以上所谈到的“四极”、“九州”、“五色石”、“五彩鸟”、“七十二变”、“十神”,在我们所介绍的四时五行、天地、干支纪日月的历法所涉及到的天文、地理知识中,都有它们的底本。“四极”是天地的东、南、西、北的极限;“五色石”、“五彩鸟”与横亘在二十八宿之中五种颜色的气;“七十二变”与“五行”中每一行的72日(原本73日左右,古人一般用平均数72日);“十神”在旷野“横道而处”,与十干纪十日所标识的整个天地十个方位。

干支所标识的整个天地十个方位是指,从十干与四时、五行(五季)的关系中所反映出来的,由四方生出五方、八方、十方。五方是四方加中央,八方是四方加四维,十方是八方加“上”----北极、“下”----南极。这是相对地体的全方位而言的。相对缘地球表面向太空延伸的太空“干支符号所代表的时空观是辨证的。……从干支与四时五方的关系看也是辨证的,如空间方位由四时生出五方、八方。五方是四方加中央,八方是四方加四维,十方是八方加上下。”这些都是相对来说的。中央有相对固定的位置而无固定的方向,八方有方向而无固定位置,中央一立便有八方、十方了[16]。

十个方位实质上就是指南极、北极和四面八方。只不过这个中央位置是指地球的“极”,“九州”则是将北极、南极这两个方位合并为一个中心而论。因此根据《山海经》的内容,完全可以确定古人所讲的“大九州”,就是指整个地球!

4.《海外经》-月令图

刘宗迪博士考证了《山海经》中《海外经》的述图文字,认为《海外经》所据古图并非如流俗所认为的那样是地理风俗图,而是历法月令图,其中的许多记载都可依据上古历法制度得到恰如其分的解释。刘博士写道:“《海外经》记载有四方神:

东方勾芒,鸟身人面,乘两龙。(《海外东经》)

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海外南经》)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海外西经》)

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海外北经》)

对于这一四神组合,中国人太熟悉了,他们就是五行体系中显赫的四方-四时神,这一体系见于《吕氏春秋.十二月纪》、《礼记·月令》、《淮南子·天文训》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星占》等著名的文本。”

刘博士认为:“《海外经》所据古图并非古人所谓“天下土地之图”,而是上古历法月令之图。

(1)《海外经》中的四方之神原本是四时之神,它们分居《海外经》所据古图的东、西、南、北四方,表示春、夏、秋、冬四时,这足以暗示图中所描绘的内容都应从历法时序的角度进行理解。

(2)《海外东经》中的“扶桑-十日”和《海外西经》中的“登葆山-十日”表明,其所据古图的春、秋两季图画中再现了春分、秋分立表测影以建立十时计时制度的天文观测活动,《海外北经》中的“夸父追日”和《海外南经》中的“三株树”则表明,其所据古图的冬、夏两季的图画中再现了冬至、夏至立表测影以端正四方方位的天文观测活动。……(《海外经》)顺序描绘一年四季的十二个月,每一个月的画面中则描绘了此月应该举行的重要节气活动情景,实为后世皇历的滥觞。”[17]

有对整个地球地貌的记载,有对干支历法的神化,还有对月令图象的描绘,《山海经》的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一部记载了地理、天文、民俗、历史、文学等知识的著作。只是因为书中所包含的地理学内容同当时世俗所知的陆地,一点都对不上号,千百年以来一直当作荒诞的神话著作,现今学术界几乎将她从科学典籍中剔除出去。结合最新发掘、展示出来的阴阳五行八卦、十干、十二支等知识,来分析《山海经》所记载的传统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各学科知识内容,这部奇书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灿烂夺目的浓墨重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