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详细讲解(带图)
(完整版)山海经

《山海经》出处《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矿物、民族、物产、药物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
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
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
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
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山海经》编章结构《山海经》一书的书名,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大宛传》:“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
”这表明司马迁读过《山海经》。
在司马迁之前,《山海经》的书名应当早就已经有了;而在更早之前,虽然还没有《山海经》的书名,但是《山海经》的文献资料应该也是早已存在。
在班固《汉书·艺文志》中,著录有“《山海经》十三篇”,并将其列为“数术略”中“形法”类之首,但所列仅目,内容早佚。
传世《山海经》全书篇幅不大,不到三万二千字,包括《山经》和《海经》两大部分。
《山经》分为《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5个部分,故《山经》又称作《五臧山经》(或作《五藏山经》,臧、藏为古今字)。
Ppt山海经(共52张PPT)

江南”
二是局部小区说
认为《海经》的山川疆域只在今山东省中南部以泰山为中心的地域---何幼 琦《海经新探》
记述的是云南省西部东经101度以西,北纬23度以北纵谷地区的地理----扶永 发《神州的发现》
三是世界圈说
梁启超、苏雪林的中亚西亚说
《西次三经》的探讨
神比较多
神的形象 基本上是以人兽结合为主
有名字 ,如英招,陆吾。均有自己的司职 出现了一些神话,如鼓与钦定(丕鸟)杀葆江于昆仑之阳,被帝惩
罚。一化为晨鹄,一化为鵔鸟。
“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所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 以上的神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可是古代人民互相传颂,却确信 以为是真的”。----矛盾
月经精”
六朝人所作的《汉武故事》和《汉武帝内传》把西王母仙化了
“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日正中,忽见有青鸟从西方来。……是夜漏七刻,
空中无云,隐如雷声,竟天紫气。有顷,王母至,乘紫差车,玉女夹御,戴七胜, 青气如云:有二青鸟,夹侍母旁。下车,上迎拜,延母坐,请不死之药。母
曰:‘帝滞情不遣,愁心尚多,不死之药,未可致也。’因出桃七枚,母自 啖二枚,与帝二枚。帝留核竺前,王母问日:‘用此何为?’上曰:‘此桃美,
涉及到东非大裂谷、汤加、墨西哥、巴西、英吉利、澳大利亚、安第斯山、阿
尔卑士山等地区----宫玉海《谈谈如何揭开〈山海经〉奥秘》
“《五藏山经》在《山海经》全书各部分中最为平实雅 正,尽管免不了杂有一些传闻、神话,基本上是一部 反映当时真实知识的地理书。”--地理学家谭其骧
《山经》共写了四百四十七座山,这些山中,见于汉晋以来 记载,可以指系确切的约为一百四十座,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其中对晋南、陕中、豫西地区记述得最详细正确。
2024年山海经图片与原文课件.

2024年山海经图片与原文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山海经》图片与原文教材,主要涉及第一章“南山经”的第一节“招摇之山”,内容包括对山海经的整体介绍、招摇之山的地理描述、山中所生长的神异草木和出现的奇珍异兽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山海经》的成书背景、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掌握一定的古文阅读技巧。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文阅读与理解,对《山海经》中神话传说的把握。
教学重点:《山海经》的文学价值,招摇之山的地理描述及神异草木、奇珍异兽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山海经》图片与原文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2024年发现的《山海经》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地理、神话传说等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山海经》的成书背景、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让学生对《山海经》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招摇之山的地理描述、神异草木和奇珍异兽等内容,分析古文的用词、句式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古文阅读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巩固古文阅读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招摇之山的一段古文,并分析其中的神话传说元素,提高学生的古文翻译和理解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山海经》中的奇珍异兽,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山海经》图片与原文课件2. 内容:《山海经》简介招摇之山地理描述神异草木、奇珍异兽古文阅读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并分析《山海经》中另一座山的描述,找出其中的神话传说元素。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山海经》图片与原文,使学生了解了《山海经》的文学价值和古文阅读技巧。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法。
山海经全文翻译及配图(生僻字注音版)

山海经全文翻译及配图(生僻字注音版)山海经异兽是《山海经》记载的奇异怪兽75种。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
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异兽1】蠃鱼【原文】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①;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注释】①黄贝:据古人说是一种甲虫,肉如蝌蚪,但有头也有尾巴。
【译文】邽山,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洋水,水中有很多黄贝;还有一种蠃鱼,长着鱼的身子却有鸟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像鸳鸯鸟鸣叫,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水灾。
【异兽2】穷奇【原文】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嗥狗,是食人。
【译文】邽山,山上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牛,但全身长着刺猬毛,名称是穷奇,发出的声音如同狗叫,吃人。
【异兽3】天狗【原文】阴山,有兽焉。
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译文】阴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野猫却是白脑袋,名称是天狗,它发出的叫声与“榴榴”的读音相似,人饲养它可以辟凶邪之气。
【异兽4】狰【原文】章莪之山,无草木,多瑶、碧。
所为甚怪。
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
【译文】章莪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瑶、碧一类的美玉。
山里常常出现十分怪异的物象。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赤豹,长着五条尾巴和一只角,发出的声音如同敲击石头的响声,名称是狰。
【异兽5】肥遗(鸟)【原文】英山,有鸟焉,其状如鹑①,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②,可以杀虫。
【注释】①鹑:即“鹌鹑”的简称,是一种鸟,体形像小鸡,头小尾短,羽毛赤褐色,有黄白色条纹。
雄性的鹌鹑好斗②疠:癞病,即麻风。
【译文】英山,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鹌鹑鸟,是黄身子而红嘴巴,名称是肥遗,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麻疯病,还能杀死体内寄生虫。
2024版山海经(图片与原文)ppt课件

定义与背景定义《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包含地理、历史、神话、民族、动植物、矿产、医药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著作。
背景产生于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作者不详,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是由不同时代的多人所作,最终由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整理校订而成。
历史地位及影响历史地位《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影响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神话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文学、艺术等领域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研究价值与意义研究价值《山海经》包含了丰富的古代文化信息,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研究意义通过对《山海经》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自然环境、社会状况、民族关系、宗教信仰、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情况,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和奇特想象,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01创世神话讲述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等创世神话,揭示古代人对世界起源的想象。
02洪水神话描述大禹治水等洪水神话,反映古代人对自然灾害的抗争精神。
03战争神话描绘黄帝战蚩尤等战争神话,展现古代部落间的战争与融合。
神话传说03描绘凤凰、麒麟等神奇动物,象征吉祥和美好。
神奇动物描述食人花、不死草等怪异植物,展现古代人对自然的探索与想象。
怪异植物介绍鲛人、羽人等神秘生物,反映古代人对未知世界的猜测与向往。
神秘生物奇异动植物描述描绘山川河流、海洋湖泊等自然景观,呈现古代地理概貌。
地理景观民族分布异国风情介绍华夏、东夷、南蛮等民族分布及特点,反映古代民族格局与文化交流。
描述异国殊方、海外奇谈等异国风情,展现古代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与想象。
030201地理知识及民族分布古代绘画作品欣赏古代山海经图卷展示古代山海经手绘长卷,呈现古代艺术家对山海经中神怪形象的想象与描绘。
明清山海经绘本展示明清时期山海经的绘本作品,分析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与特点。
古代山海经碑刻拓片展示古代山海经碑刻拓片,探究碑刻艺术的独特魅力。
山海经课件课件完整版

山海经课件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山海经》的第三、四章内容,详细解读其中的神话传说、地理描述和古史记载。
《山海经》是一部富于神话色彩的古籍,它包含了大量的神话故事、地理知识和古史传说,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山海经》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的重要神话故事、地理知识和古史传说。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山海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地理描述和古史传说,并将其与现代地理知识相结合。
教学重点:掌握《山海经》中的重要内容,学会分析其中的神话元素和古史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山海经》教材、多媒体设备、地图、黑板。
2. 学具:笔记本、笔、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山海经》中的插图,引发学生对古代神话传说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第三章的神话传说,分析其寓意和现代价值;解读第四章的地理描述,结合地图让学生了解古人对地理的认识。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山海经》的描述,绘制一幅古地理图。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山海经》课件2. 板书内容:神话传说:第三章地理描述:第四章古史传说:……3. 板书形式:采用图表、关键词、线条等形式,清晰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山海经》中的一个神话故事。
(2)根据《山海经》的描述,绘制一幅古地理图。
2. 答案:(1)答案要点:神话故事的名称、主要角色、情节、寓意。
(2)答案要点:地图的准确性、地理要素的标注、色彩的运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阅读《山海经》的其他章节,了解更多的神话故事和古史传说。
《山海经》教学课件

《山海经》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语文》第五单元第一课《山海经》。
本课主要介绍了《山海经》这部古代神话传说的内容,包括其中的神话故事、地理知识、生物特征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山海经》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山海经》中的经典神话故事;2. 能够分析并欣赏《山海经》中的文学美;3. 能够运用《山海经》中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提高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山海经》中的经典神话故事,理解其文化内涵;难点:分析《山海经》中的文学美,运用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山海经》的动画片,引导学生进入神话世界,激发学习兴趣;2. 课文讲解:讲解《山海经》中的经典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引导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3. 文学欣赏:分析《山海经》中的文学美,如对人物的刻画、对环境的描绘等,引导学生欣赏文学魅力;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运用《山海经》中的知识,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神话故事;六、板书设计板书《山海经》板书内容:1. 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2. 文化内涵:地理知识、生物特征等;3. 文学美:人物刻画、环境描绘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山海经》中的故事,创作一个神话故事;2. 作业要求:内容丰富,结构清晰,具有创新性;3. 答案示例:学生作业示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山海经》的相关书籍,深入了解更多神话故事,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语文》第五单元第一课《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神话传说集,包含了大量的神话故事、地理知识、生物特征等内容。
山海经淮南子讲解课件

淮南子成书于西汉中叶,即武帝 时期。当时,诸子百家思想自由, 文化繁荣,为淮南子的创作提供 了良好的环境。
山海经的起源与版本
起源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描述奇异地理、神话传说的著作,最早的版本可以追溯 到战国时期。
版本
山海经共有三个版本,分别为《山经》、《海经》和《大荒经》。其中,《山 经》主要描述地理,《海经》描述神话故事,《大荒经》则描述了古代部落的 战争和政治斗争。
山海经和淮南子中描述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构造为雕塑与建筑的结合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对 古代建筑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
音乐艺术价值
音乐内容的创新
山海经和淮南子中包含着大量的 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音乐 创作提供了新颖的内容和素材, 促进了音乐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音乐表现手法的丰
富
山海经和淮南子中的音乐表现手 法具有独特的特点,如运用动物 的声音、乐器的演奏和歌唱的表 现形式等,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 现手法。
教育思想
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01
淮南子认为教育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主张重视教
育、培养人才。
提倡全面发展
02
淮南子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全面发展,培养人们的道德、智慧、
身体和审美等多个方面的素质。
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03
淮南子认为教育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传授知识,也要
注重培养人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赫拉克勒斯
讲述赫拉克勒斯克服十二项艰巨任务, 展现英勇无畏的精神。
俄狄浦斯
描述俄狄浦斯在寻找亲生父母的过程 中,解开斯芬克斯之谜的冒险。
文化英雄神 话
仓颉造字
描绘仓颉观察鸟兽足迹,受到启发创造文字的故事。
伶伦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经》:《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 《东山经》、《中山经》
《海经》:《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 《海外经》包括《海外南经》、《海外西经》、
比翼鸟
《西山经》: “崇吾 之山......有鸟焉,其 状如凫,而一翼一目, 相得乃飞,名曰蛮蛮, 见则天下大水。”
《海外南经》:“比翼 鸟在(结匈国)其东, 其为鸟青、赤,两鸟比 翼。一曰在南山东。”
毕方
《西山经》:“又西 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 山,无草木,多瑶、碧。 所为甚怪。有鸟焉,其 状如鹤,一足,赤文青 质而白喙,名曰毕方, 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 有譌火。 ”
饕餮
《北山经》: “钩吾之山其上 多玉,其下多铜。 有兽焉,其状如 羊身人面,其目 在腋下,虎齿人 爪,其音如婴儿, 名曰狍鸮,是食 人。”
混沌
《西山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 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 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 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 帝江也。”
这些灵禽异兽有些产生于自然,又 消失或隐匿在自然深处。不管是曾经 有过的,还是从未有过的,它们始终 藏匿在我们记忆的幽深处,时隐时 现……
《南山经》:“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 阳多玉,其阴多青。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 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东山经》:“又南五百里,曰凫丽之山,其 上多金玉,其下多箴石。有兽焉,其状如狐, 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侄,其音如婴儿, 是食人。”
穷奇
《西山经》:“(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 如牛,胃(同猬)毛,名曰穷奇,音如獆 狗,是食人。 《海内北经》:“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 从首始,所食被发,在蜪犬北。一曰从 足。”
梼杌 táo wù
《神异经·西荒经》:
“西方荒中,有兽 焉,其状如虎而犬毛, 长二尺,人面,虎足, 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 搅乱荒中,名梼杌。”
当康
《东山经》:“钦山,有兽焉,其状如豚 而有牙,其名曰当康,其名自叫,见则天 下大穰。”
乘黄
《海外西经》:“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 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 之寿二千岁。 ”
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
洋学、心理学、人类学ຫໍສະໝຸດ …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
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
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
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
也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
的百科全书。
鲁讯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亦说《山海经》“盖
古之巫书”,又在《汉文学纲要》中说“盖以记神事”。 足以证明《山海经》是一部极具神话研究价值的古书。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 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 本子。纸张很黄; 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 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 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 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 舞”的刑天。
《海外北经》、《海外东经》; 《海内经》包括《海内南经》、《海内西经》、
《海内北经》、《海内东经》; 《大荒经》包括《大荒东经》、《大荒南经》、
《大荒西经》、《大荒北经》、《海内经》。
《山海经》中的 灵禽异兽
顒 yóng
《南山经》:“又东四百里,曰令丘之山, 无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条 风自是出。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四目 而有耳,其名曰颙,其鸣自号也,见则天 下大旱。”
——《阿长与山海经》
——真正的中国神兽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
国古代国神话、地理、植物、
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
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
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
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
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
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
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
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
九凤
《大荒北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 曰北极柜。海水北注 焉。有神九首,人面 鸟身,句曰九凤。”
精卫
《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 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 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 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 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 湮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跂踵 qǐ zhǒng
《中山经》:“又西二 十里,曰 复州之 山 ……有鸟焉,其状如 鴞,而一足彘尾,其名 曰跂踵,见则其国大 疫。”
天犬
《大荒西经》:“有赤犬,名曰天犬,其所 下者有兵。”
九尾狐
《海外东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 尾。一曰在朝阳北。”
《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