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 (8)

合集下载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 (8)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 (8)
(二)《醉花阴》与《声声慢》中的情感是 否一致?为什么?
发言规则:(1)每道题首个发言小组加3分,同 组成员补充说明,依据回答质量酌情加分,重复
回答不予加分。(2)要说明自己是哪个组的, 从哪个方面来鉴赏。
你认为《醉花阴》和
《声声慢》中,哪一句或哪 个字词最能体现作者的愁情? 为什么?就其中一首谈谈你 的看法。
用字不可太露, 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
——沈义父《乐府指迷》





【 宋

】声
李 清 照
声 慢

熔炼寻常语,倾述真挚情
学习目标:
深入研读,渗透学习方法, 即用“抓意象、品语言、感意境、 知际遇、悟情感”的诗歌鉴赏方 法去品读诗词。
各学习小组按要求讨论学习,后派代表发言。
《醉花阴》组和《声声慢》组分别讨论: (一)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 达情感的?
课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业: 用自己的语言,将李
清照的一首词改写成一段 话。
谢谢!

国家一等奖必修四《醉花阴》优质ppt课件

国家一等奖必修四《醉花阴》优质ppt课件
莫道不销魂, 物
帘卷西风, 行 人比黄花瘦。 动
以清秋游乐的佳节反衬她倍觉 神伤的孤独
薄雾浓云愁永昼, 时 以清秋游乐的佳节反衬她倍觉
瑞脑销金兽。 令
神伤的孤独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时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景
莫道不销魂, 物
帘卷西风, 行 人似黄花瘦。 动
薄雾浓云愁永昼, 时 以清秋游乐的佳节反衬她倍觉


东篱把酒黄昏后,

“薄雾”“浓云”“西风”“黄花”是客观的 室外之景,烘托环境的沉闷萧瑟;“
有暗香盈袖。 物 瑞脑”“金兽”“玉枕”“纱厨”是客观的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室内之物,烘托内心的百无聊赖孤独 愁苦,借景抒情的抒发自己难以排解 的愁情
人比黄花瘦。


薄雾浓云愁永昼, 时 以清秋游乐的佳节反衬她倍觉
了最集中最形象 的体现。可以说 全篇画龙,结句 点睛,巧妙结合 相映成辉,创设 出了“情深深, 愁浓浓”的情境
• 人与绿杨俱瘦。 • ——宋无名氏《如梦令》 • 人瘦也,比梅花、人瘦几分? • ——宋程垓《摊破江城子》 • 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 ——秦观《水龙吟》
诵读回味

相思之愁 孤独之愁
瑞脑销金兽
有暗香盈袖
佳节又重阳
莫道不销魂
玉枕纱厨
帘卷西风
半夜凉初透
人比黄花瘦
检查预习:
• 结合课下注解,用 尽量准确而又优美 的语言描绘这首小令。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
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 西风,人比黄花瘦。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

《醉花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诵读中领悟作者情感。

(2)探究词人表现情感的方法。

(3)赏析词中名句,探究鉴赏诗词名句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诵读,领会词人的思想情感。

(2)探究鉴赏诗歌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入手,挖掘意境与情感的关系,从而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探究鉴赏诗歌语言的角度和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1、教法:诵读法发现法讨论法2、学法:诵读法探究法归纳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从背景音乐联系到对李清照的经典评价,导入本课时教学。

导入语: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惊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这位光耀千古的女子就是——李清照(学生齐答)。

(二)展标:大屏幕展示,明确学习内容。

(三)了解作者1、学生简介2、师生共同明确(四)读词,体会诗人情感。

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意蕴。

2、学生展示诵读,领会诗人情感(1)学生展示(2)师生评价3、准确把握词人情感。

(1)提问: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哪个字是作者情感的直接流露?(2)教师依据词中表现的情感引导诵读本词的方法并范读。

(3)联系背景,深刻领会作者情感。

提问:作者因何而愁?(五)品读,探究词中表现愁思的手法。

1、提问:词中作者是如何体现相思之愁的?2、自主与合作探究3、学生发表观点4、师生共同明确(六)学习鉴赏诗词名句句的角度和方法。

1、提问:《醉花阴》历来被人称道,其中的一句词更是被无数人称赞喜爱,你认为它是哪一句?(1)学生再读思考,选出佳句。

(2)教师插入赵明诚赛诗小故事。

2、你认为这句词好在哪里,请说明理由。

(学生探究后发表观点)3、总结升华(七)课堂反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并州路李宜远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教学设计
2.起首七字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3.结尾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试作简要赏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鉴赏古诗词,达到加强巩固的目的。
五、小结
李清照用清丽的语言,抒发了她对丈夫浓浓的思念,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忧愁而美丽的画面。思念是如此凄苦,思念又是如此美丽。而这种愁情,穿越时空,引起每一个人内心的共鸣。
生1 :“文采有后主遗风”指她文风有南唐后主李煜的风格;《漱玉集》是她的词集。
生2: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指李清照故乡在山东济南;《金石录》是她和丈夫赵明诚以毕生心血而成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
师:沈谦《古今词话》里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是说二李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今天我们来学习《漱玉集》中一篇重要作品《醉花阴》。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以情景默写的形式用多媒体展示,契合目前高考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既检查背诵默写,又总结了写“愁”的古诗的方法。
(3)李清照是如何写她的愁的呢?哪些字能体现出来?
明确:李清照写愁是从时间的长度上着手,一年之久,相思成灾。“永昼”“半夜”“又”。李清照的愁思从白天到晚上,甚至更长,佳节又重阳,“又”字说明不止一个重阳节。
愁还有重量,李清照在《武陵春》中云: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有数量,杜甫《曲江二首》之一中云: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愁有数量和深度,秦观在《千秋岁》中云: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
愁有面积,贺铸在《青玉案》中云: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些写愁的名句共同特点是运用了夸张、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愁形象化了。
3.赏析“人比黄花瘦”的“瘦”字。

高中语文《醉花阴》教学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高中语文《醉花阴》教学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的教案教案如下:第一单元1、课题: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

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

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生回答。

生按要求比一比二、探究新知(一)统一长度单位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例1情境图。

)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教师小结。

师生量课桌。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

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教师指出刻度线、O刻度、长度单位“厘米”并明确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

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

(板书:1厘米)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我们发现了什么师: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教师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

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3、认识几厘米。

李清照醉花阴教学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李清照醉花阴教学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午夜凉初透”
• 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 思旳凄苦之情。“玉枕”,瓷枕。“纱厨”,即 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 避蚊。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 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愈加怀念远方旳丈 夫呢?一种“又”字,便充斥了寂寞、怨恨、愁 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 旳,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 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旳“凉”不只是 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东篱把酒傍晚后,有暗香盈袖”
• 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 菊圃前把酒独酌旳情景,烘托出词人无语 独酌旳离愁别绪。 重阳佳节,把酒赏菊, 原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 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消 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 赏这“暗香浮动”旳美景呢?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得人憔悴”怀念之情,刻骨铭心,形销骨立。 • 构造上,和首句旳“愁”字相呼应。
•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 ”是“瘦”旳原因,“瘦”是“愁”旳成 果。贯穿全词旳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 集中最形象旳体现。巧妙结合,相映成辉
• 李清照用清丽旳语言,抒发了她对丈夫浓 浓旳怀念,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哀愁而漂亮 旳画面。而这种愁情,能穿透时空,引起 每一种人内心旳共鸣。此悲此情,令人不
公元1127年,金人旳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旳琼 楼玉宛,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高宗赵构 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李清照夫妻二人 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家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 京市)。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 劫一空。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逝世,时清照四十 六岁。
接着金兵进一步南下,孤身一人旳李清照同南 渡旳难民一样,到处流亡。还曾被人诬陷通敌, 险些入狱。再后来,李清照随身携带旳凝聚了他 们夫妻两人一生心血旳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 在颠沛流离旳逃亡途中丧失殆尽。

《醉花阴》优质课一等奖

《醉花阴》优质课一等奖
词的意境 二、教学重、难点: • 1、找出词的意象,分析感受
词的意境
醉花阴
• 李清照
温故知新
说说我们学过的李词。
4
•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 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藉花 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 鸥鹭。
•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
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 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 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 动许多愁。
静听歌曲,体悟情感
《醉花阴》
初读感悟:找出词中的“词眼”
西香 风盈 ,袖东 人。篱 似莫把 黄道酒 花不黄 瘦消昏 。 魂后
,, 帘有 卷暗
纱销 厨金

,兽薄 半,雾 夜佳浓
花 阴
凉节云
初又愁 透重永 。 阳昼
,,
李 清 照
玉瑞
枕脑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 1、反复朗读,体会其“愁”
情 • 2、找出词的意象,分析感受
全班带着情感齐读上阕, 体会词人凄楚。
悟读词的下阕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 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 词眼
提问5:思考上阕中词人无 法排遣的凄凉愁闷,下阕 中她是如何排遣的?下阕 的词眼又是哪个词?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词人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暗 指自己赏菊时借酒消愁。
赏析:“人比黄花瘦”的“瘦”字 A.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 B.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写 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C.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 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用帘外之黄花之瘦比喻人之形体销魂,创 意极美。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 “芙蓉如画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李却 以憔悴的“黄花”自指,此为独创。

醉花阴高中语文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醉花阴高中语文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作业
一、请运用本节课学习的鉴赏词的方法(找词眼,明词情;找意象,悟词意)试着鉴赏婉妁派另一词 人“秦观”的代表词,并将其改写成300左右的鉴赏短文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讲练结合提能力
2.入乎其内,出乎其外(高考链接)
讲练结合提能力
展示题目
展示形式 展示位置
怎样入愁:你认为词中哪些字词最富有表现力?体现了怎样的愁情 板演
前黑板
展示小组 1·2组
点评补充小 组
2组
缘愁选景: 选取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板演
为何生愁:
口述
李清照一生经历了什么?南渡前和南渡前后诗作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诗歌鉴赏方法回顾
鉴赏、领悟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置身诗境,缘景明请
重点探究—— 缘景明情 景 思维导图识真趣
词中有哪些主要意象表现出作者之愁?
薄雾 浓云
瑞脑 金兽

玉枕 纱橱
黄昏 西风
黄花 暗香
“物皆著我之色彩”
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 词人用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 愁苦的感情色彩。
黄西不香把凉纱又消浓
花风消盈酒初厨重金云
瘦,魂袖黄透,阳兽愁

,。昏。
。。永




讲练结合提能力
1.课内练习( 超乎象外,得其环中)由已知到未知(文本)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三句运用了十四个叠字,表现了三种 不同境界,奠定了全词凄伤感情基调。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描绘出离愁的凄惨情景 ,诗孤苦飘零 的晚境体现。 D枯萎凋零的菊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E全词通过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营造了冷清凄美的意境, 传递出孤寂愁苦的心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琅嬛记》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 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 轻舟。只恐双溪舴艋(zé měng) 舟 ,载(zài)不动许多愁。
•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 (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 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 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 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 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 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 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 已经53岁了, 经历了国家败亡、 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 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 痛。
• 南渡后: • 内容:怀旧、悼亡 • 词风:凄凉、低沉
名家笔下各具千秋的“愁” :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杜甫)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李煜) •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 •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 • 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
醉花阴 李清照
•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 人。号易安居士。她的词在苏轼、柳永、 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 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 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 号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 为前后期
• 南渡前: • 内容:闺情(离愁) • 词风:清丽明快。
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能力提升,品味佳句: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 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 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 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
作业:
• 展开想象,用你个性化的 表达(如散文、现代诗歌等), 把你对《醉花阴》这首词的理 解描绘出来。
诵 其
诗再 知见
其 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