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金融学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金融学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金融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题目: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在金融学研究的应用

学院金融学院

专业金融学

年级2015级

学号152103045

姓名邵明新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在金融学研究的应用

金融学院金融学邵明新 152103045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具体的方法论,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这一一般的哲学方法论,它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然而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比较重要的方法之一,实践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金融学的研究方法一般具体包括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数量经济模型分析、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案例分析、制度分析等。金融学学术研究过程一般包括选题立项、资料收集、数据加工处理、结果分析、总结规律等过程。然而在这些研究过程当中都始终贯穿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作为金融学学术型研究生,如果将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运用到金融学研究过程中,定会使我们事半功倍、受益匪浅。

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选题立项、资料收集中的作用

选题立项、资料收集是研究方法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选题立项、资料收集是客观的实践活动,包含着我们的主观意识,体现了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但是选题是否科学、资料收集是否完整真实会直接影响接下来的数据加工处理、结果分析、总结规律等过程,以至于最终影响我们的研究意义。所以这需要马克思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尤其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鼎力相助。

在选题立项、资料收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结合自身知识储备、研究能力、设备条件、课题发展状况、研究前景等综合考虑。因为因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告诉我们,人类实践活动不仅具有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且还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实践的社会性决定了其历史性,因为实践的内容、性质、范围、水平都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都随社会历

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选题立项、资料收集是须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研究过程,须在科学的实践观指导下进行,这样才会使得研究的第一步科学严谨,为下面的步骤展开做好铺垫。

二、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数据加工处理中的作用

数据加工处理在金融学研究方法中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它是最终结果、规律准确得出的重要保障。它是从大量的原始数据抽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即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主要对所输入的各种形式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其过程包含对数据的收集、存储、加工、分类、归并、计算、排序、转换、检索和传播的演变与推导全过程。数据加工处理中,通常计算比较简单,且数据加工处理业务中的加工计算因业务的不同而不同,需要根据业务的需要来编写应用程序加以解决。而数据处理则比较复杂,由于可利用的数据呈爆炸性增长,且数据的种类繁杂,从数据处理角度而言,不仅要使用数据,而且要有效地管理数据。因此需要一个通用的、使用方便且高效的管理方法,把数据有效地管理起来。

金融学中通常使用的数量经济软件、计量经济软件都是数据加工处理的常用方法,是被广大金融学人从事研究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这些数据加工处理的过程也是建立在以实践为基础之上的,也需要科学的实践观加以指导。首先一点,这些数据加工处理的方法和软件的形成是前人正确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又不断修正和完善的结果,前人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在科学实践观的指导之下进行探索,得出数据加工处理的方法以及应用软件,并在后续不断研究当中修正,来更好地指导后人的实践。第二点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到实践当中去的过程,我们在应用这些加工处理的方法时,目的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实践,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完成了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当中去的过程。

三、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结果分析、规律总结中的作用

科学的理论不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从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事件和科学文化实践钟来。成功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只有全面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才能深刻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既要重视总结别人的经验、过去的经验,更要重视总结自己的经验、现实的经验,在不同时空的比较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结果分析、规律总结的过程中,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作用也不可小觑。首先我们研究结果、规律的总结是来自于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得出,社会

实践活动的科学性保证了最终研究结果、规律的准确性。没有前步的科学的社会实践,社会实践观的精确指导,我们是不可能得出有效的结果和规律,我们的研究活动也是毫无价值和意义可言。其次研究结果、规律的总结本身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因为这种实践活动(结果分析、规律总结)引起了客观世界的某些变化,给人们提供了现实的成果,并且这种结果分析、规律总结的最终成果是外在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

四、小结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方法论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进行各项研究活动的科学指导方法,其巨大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金融学这一门学科当中,它能渗透到各门社会学科当中,更好地为社会学科理论的形成而服务。作为研究生的我们有必要认真掌握这种科学的方法,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让我们变成更为有科学理论武装的有为青年人。

软件测试名词解释、简答题以及综合题(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是为特定的目的而设计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和预期的结果。测试用例是执行的最小实体。 2、驱动模块 驱动模块是在进行单元测试时所设置的一种辅助测试模块,它用来模拟被测试模块的上一级模块,相当于被测模块的主程序。驱动模块在单元测试中接收数据,把相关的数据传送给被测试的模块,启动被测模块,并打印出相应的结果。 3、回归测试 在集成测试策略的环境中,回归测试是对某些已经进行过的测试的某些子集再重新测试一遍,以保证上述改变不会传播无法预料的副作用或引发新的问题。在更广的环境里,回归测试就是用来保证(由于测试或者其他原因的)改动不会带来不可预料的行为或者另外的错误。 4、静态测试 静态测试是指不利用计算机运行被测程序,也就是说,计算机并不真正运行被测试的程序,而是通过其他手段达到检测的目的。静态测试是对被测程序进行特性分析的一些方法的总称。 5、桩模块 桩模块是在进行单元测试时所设置的一种辅助测试模块,它用来模拟被测试模块工作过程中所调用的模块。桩模块由被测模块调用,它们一般只进行很少的数据处理,以便检验被测模块与其下级模块的接口。 6、强度测试 强度测试的目的是要检测非正常的情形,测试是想要破坏程序。强度测试需要在反常规数据量、频率或资源的方式下运行系统,以检验系统能力的最高实际限度。 7、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分析、设计规格说明和编码的最终复查。它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通常对软件测试的定义有两种描述: 定义1: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定义2:软件测试是根据软件开发各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而精心设计的一批测试用例(即输入数据及其预期的输出结果),并利用这些测试用例运行程序,以及发现错误的过程。 8、自动化测试 自动化测试得一般定义为:各种测试活动的管理与实施,包括测试脚本的开发与执行,均使用一种自动化测试工具来验证测试的需求。 9、动态测试 动态测试的主要特征是计算机必须真正运行被测试的程序,通过输入测试用例对其运行情况(即输入与输出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达到检测的目的。 10、独立路径 某一程序的独立路径是指从程序入口到程序出口的多次执行中,每次至少有一个语句集(包括运算、赋值、输入/输出或判断)是新的和未被重复的。 二、问答题 1、软件测试涉及哪些关键问题? 软件测试涉及的关键问题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测试由谁来执行。通常的做法是开发者(机构或组织)负责完成自己代码的单元测试,而系统测试则由一些独立的测试人员或专门的测试机构进行。 (2)测试什么。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概要设计规格说明、详细设计规格说明和源程序都是测试的对象。 (3)什么时候进行测试。测试可以是一个与开发并行的过程,还可以是在开发完成某个阶段任务之后进行,或者是在开发结束后再进行测试。 (4)怎样进行测试。根据软件的功能规范说明和程序实现,利用各种测试方法,生成有效的测试用例,对软件进行测试。 2、简述软件测试过程的流程。 软件测试过程按测试的先后次序可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有效性)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用户)测试共5 项步骤。 (1)单元测试:针对每个单元的测试,以确保每个模块能正常工作为目标。

北邮大金融学基础第二次阶段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100.0分) 1 充分就业就是( )。 1人人都有工作 1充分就业是指社会劳动力100%就业 1有排除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就不是充分就业 1非自愿失业,它主要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是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的调节而得以实现 的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D;] 得分: [10] 试题分值: 10.0 提示: 2 (错误)各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通常是( )。 1充分就业 1稳定物价 1经济增长 1国际收支平衡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A;] 得分: [0] 试题分值: 10.0 提示: 3 可能导致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是( )。 1实施紧缩型的货币政策 1实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 1货币供给量过大 1经济过热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A;]

提示: 4 导致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 )。 1货币供应过多 1货币贬值 1纸币流通 1物价上涨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A;] 得分: [10] 试题分值: 10.0 提示: 5 凯恩斯认为,( )的货币需求随利率水平的高低呈反方向变动。 1交易动机 1谨慎动机 1预防动机 1投机动机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D;] 得分: [10] 试题分值: 10.0 提示: 6 再贴现是指( )。 1商业银行对工商企业的贴现 1商业银行之间进行的贴现 1中央银行各分支机构之间的贴现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贴现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D;]

提示: 7 中央银行是具有银行特征的( )。 1特殊企业 1一般企业 1中介机构 1国家机关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D;] 得分: [10] 试题分值: 10.0 提示: 8 (错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是( )。 1支付中介 1信用中介 1信用创造 1金融服务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C;] 得分: [0] 试题分值: 10.0 提示: 9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是( )。 1再贷款业务 1贷款业务 1存款业务 1货币发行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B;]

基础工程考精彩试题(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地基:承担建筑物荷载的地层。 2.基础:介于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的部分,即建筑物最底下的一部分。 3.天然地基:自然状态下即可满足承担基础全部荷载要求,不需要人工处理的地基 4.人工地基:天然地基的承载力不能承受基础传递的全部荷载,需经人工处理后作为地基的 土体称为人工地基 5.浅基础:基础埋深小于5m,在设计计算中可忽略基础侧面土体的摩阻力和侧向抗力的基础 6.深基础:基础埋深大于5m,在设计计算中不能忽略基础侧面土体的摩阻力和侧向抗力的 基础 7.最不利荷载组合:参与组合起来的荷载,能产生相应的最大力学效能 第二章 1.刚性基础:不需配置受力钢筋的基础 2.柔性基础:用钢筋砼修建的基础 3.刚性角;刚性基础的宽度大小应能使所产生的基础截面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不超过基础 材料的强度极值,从而得到墩台边缘处的垂线与基底边缘的连线间的最大夹角。 4.刚性扩大基础;也叫无筋扩展基础,由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墙 下条基或柱下独立基础 5.地基容许承载力:指地基稳定有足够安全度的承载能力,它由地基极限承载力除以一个安 全系数所得 6.持力层:直接支承基础的土层。其下的土层为下卧层。 7.下卧层:持力层地基承受的荷载是随着土体深度的加深而慢慢减小,到一定深度后土体承 受的荷载就可以忽略不计了,这时我们就把这一层往下的土体叫做下卧层 8.软弱下下卧层:地基由多层土组成时,持力层以下存在容许承载力小于持力层容许承载力 的土层时,这样的土层叫做软弱下卧层 9.桩的横向承载力:桩在与桩横轴线垂直方向受力时的承载力。 第三章 1.高桩承台基础;承台在地面或冲刷线以上的基础 2.低桩承台基础;承台在地面或冲刷线以下的基础 3.基桩;就是指群桩基础中的单桩 4.灌注桩;在现场地基中钻挖桩孔,然后在孔内放入钢筋骨架,再灌注桩身混凝土而成的桩 5.端承桩;桩顶极限荷载绝大部分由桩端阻力承担,桩侧阻力可忽略不计的桩 6.摩擦桩;桩顶极限荷载绝大部分都由桩侧阻力承担,桩端阻力可以忽略的桩 7.柱桩;也称为端承桩 8.单桩承载能力;单桩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和桩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均能得到保证,变形 也在容许范围内,以保证结构物的正常使用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9.深度效应;桩的承载力(主要是桩端承载力)随着入土深度,特别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而变 化,这种特性称之为深度效应 10.单桩轴向承载能力:指单桩在外荷载作用下,不丧失稳定,不产生过大变形所能承受的 最大荷载 11.负摩阻力;当桩身穿越软弱土层支承在坚硬土层上,当软弱土层因某种原因发生地面沉 降时,桩周围土体相对桩身产生向下位移,这样使桩身承受向下作用的摩擦 力 12.中性点:在ln深度处桩周土与桩截面沉降相等,两者无相对位移发生,其摩阻力为零,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立足时间需要研究理论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实践。其中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实践活动改变了环境,也改变了人本身。人们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也生产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在本质上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回答实践提出的种种问题。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把实践的需要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而不能就理论研究理论。毛泽东说:“社会科学研究专从书本子里面讨生活是危险的。”“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世界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国,就不是一个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立足于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要求理论工作者必须满腔热忱地投入生活,与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同进步,与人们群众共命运,真正了解实践的需要、时代的走向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立足历史潮头,引领时代发展和进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如果问题本身没有什么意义,甚至是一个伪问题,那么,而后的全部研究都会变得没有什么价值,甚至是毫无价值。 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有社会担当意识,有历史责任意识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十分重视研究那些事关国家、民族命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这对于从全局上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函,具有重大意义。 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科学理论不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从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事件和科学文化实践钟来。

金融学基础作业答案

《金融学基础》形考作业1 (第一章—-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货币制度:就是国家对货币得有关要素、货币流通得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得制度。 格雷欣法则:即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得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得货币(良币)会被市场价格偏低得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得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得现象就就是格雷欣法则。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得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得本国货币,亦称应付标价法。间接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得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亦称应收标价法。 如果:本币盯住基本外币,汇率随其浮动,则被称为联系汇率或盯住得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18 浮动汇率:18 直接融资:30 间接融资:30 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得信用。其典型形式就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得信用. 银行信用:指银行或其她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得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 国家信用:就是指以国家为一方得借贷活动,即国家代为债权人或债务人得信用。现代经济活动中得国家信用主要表现在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得负债. 消费信用:企业、银行与其她金融机构向消费个人提供得用于生活消费得信用。 二、判断正错误 1.税务局向工商企业征收税款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x ) 2.我国货币层次中得M0即现钞不包括商业银行得库存现金,而就是指居民手中得现钞与企业单位得备用金。(√ ) 3.在货币层次中,流动性越强包括得货币范围越小。(√) 4、金币本位制条件下,流通中得货币都就是金铸币.( x ) 5、格雷欣法则就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得“双本位制"条件下出现得现象。( √ ) 6、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得汇率制度就是以黄金—-美元为基础得、可调整得固定汇率制。(√) 7、牙买加体系规定黄金与美元不再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x ) 8、一般来说,一国货币贬值,会使出口商品得外币价格上涨,导致进口商品得价格下跌。( x ) 9、信用关系就是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得经济关系。(√) 10、银行信用就是银行或其她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得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 ) 11.商业信用得工具就是银行承兑汇票.( x )

上海财经大学810金融学基础考研资料及历年真题答案解析

810金融学基础 “金融学基础”分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宏观金融(国际金融与货币银行学)、 微观金融(投资学与公司金融)三部分,各部分各占比1/3。 微观经济学部分: 一、消费者行为:预算约束、消费者偏好与效用函数、消费者最优选择、需求、斯勒茨基方程、消费者剩余 二、不确定性:期望(预期)效用函数、风险规避、风险性资产 三、生产者行为:技术、成本最小化、成本曲线、利润最大化、企业供给 四、竞争性市场:市场需求、行业供给、短期均衡、长期均衡、经济租金、竞争性市场中的 税收与税负转嫁 五、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定价、价格歧视、自然垄断、寡头产量竞争、产量合谋、产量领 导者模型、价格领导者模型 六、博弈论基础:支付矩阵、纳什均衡、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七、一般均衡:交换经济均衡、帕累托有效、均衡与效率(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福利经济 学第二定理) 八、外部性与公共品 宏观经济学部分: 一、国民收入核算与国民收入恒等式 24 二、IS-LM 模型 1、收入与支出; 2、IS-LM 模型; 3、IS-LM 模型中的财政、货币政策; 4、开放经济下IS-LM 模型政策效应分析 三、总供给与总需求 1、总供给与总需求; 2、失业与通货膨胀 四、经济增长 1、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2、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五、消费 1、持久性收入消费理论 2、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行为 六、投资 1、基本投资理论; 2、投资的Q 理论 七、经济周期 1、价格错觉模型; 2、实际经济周期模型; 3、粘性价格模型 八、宏观经济政策争论 1、积极与消极政策; 2、政策时滞与政策效应; 3、规则与相机抉择 国际金融部分: 一、国际收支及宏观经济均衡 1、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各种国际收支理论 2、国际收支分析方法、国际收支性质上的不平衡及其成因、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3、国际收支的弹性论、吸收论、乘数论和货币论 4、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方法及其效能 5、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部与外部均衡、米德冲突、丁伯根法则和政策分配原则、斯旺模型 和蒙代尔模型 6、中国的国际收支

名词解释以及问答题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1.经济变量 2.解释变量3.被解释变量4.内生变量 5.外生变量 6.滞后变量 7.前定变量 8.控制变量9.计量经济模型10.函数关系 11.相关关系 12.最小二乘法 13.高斯-马尔可夫定理 14.总变量(总离差平方和)15.回归变差(回归平方和) 16.剩余变差(残差平方和) 17.估计标准误差 18.样本决定系数 19.点预测 20.拟合优度 21.残差 22.显著性检验23.回归变差 24.剩余变差 25.多重决定系数 26.调整后的决定系数 27.偏相关系数 28.异方差性 29.格德菲尔特-匡特检验 30.怀特检验 31.戈里瑟检验和帕克检验 32.序列相关性 33.虚假序列相关 34.差分法 35.广义差分法 36.自回归模型 37.广义最小二乘法38.DW 检验 39.科克伦-奥克特跌代法 40.Durbin 两步法 41.相关系数 42.多重共线性 43.方差膨胀因子 44.虚拟变量 45.模型设定误差 46.工具变量 47.工具变量法 48.变参数模型 49.分段线性回归模型 50.分布滞后模型 51.有限分布滞后模型52.无限分布滞后模型 53.几何分布滞后模型 54.联立方程模型 55.结构式模型 56.简化式模型 57.结构式参数 58.简化式参数 59.识别 60.不可识别 61.识别的阶条件 62.识别的秩条件 63.间接最小二乘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 1.简述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学科间的关系。2.计量经济模型有哪些应用? 3.简述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 4.对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5.计量经济学应用的数据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什么会存在随机误差项? 7.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8.总体回归模型与样本回归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9.试述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10.在满足古典假定条件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有哪些统计性质? 11.简述BLUE 的含义。 12.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什么在进行了总体显著性F 检验之后,还要对每个回归系数进行是否为0的t 检验? 13.给定二元回归模型:01122t t t t y b b x b x u =+++,请叙述模型的古典假定。 14.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为什么用修正的决定系数衡量估计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 15.修正的决定系数2R 及其作用。 16.常见的非线性回归模型有几种情况? 17.观察下列方程并判断其变量是否呈线性,系数是否呈线性,或都是或都不是。 ①t t t u x b b y ++=3 10 ②t t t u x b b y ++=log 10 ③ t t t u x b b y ++=log log 10 ④t t t u x b b y +=)/(10 18. 观察下列方程并判断其变量是否呈线性,系数是否呈线性,或都是或都不是。 ①t t t u x b b y ++=log 10 ②t t t u x b b b y ++=)(210 ③ t t t u x b b y +=)/(10 ④t b t t u x b y +-+=)1(110 19.什么是异方差性?试举例说明经济现象中的异方差性。 20.产生异方差性的原因及异方差性对模型的OLS 估计有何影响。 21.检验异方差性的方法有哪些? 22.异方差性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23.什么是加权最小二乘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4.样本分段法(即戈德菲尔特——匡特检验)检验异方差性的基本原理及其使用条件。 25.简述DW 检验的局限性。 26.序列相关性的后果。 27.简述序列相关性的几种检验方法。 28.广义最小二乘法(GLS )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9.解决序列相关性的问题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30.差分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31.差分法和广义差分法主要区别是什么? 32.请简述什么是虚假序列相关。 33.序列相关和自相关的概念和范畴是否是一个意思? 34.DW 值与一阶自相关系数的关系是什么? 35.什么是多重共线性?产生多重共线性的原因是什么? 36.什么是完全多重共线性?什么是不完全多重共线性? 37.完全多重共线性对OLS 估计量的影响有哪些? 38.不完全多重共线性对OLS 估计量的影响有哪些? 39.从哪些症状中可以判断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40.什么是方差膨胀因子检验法? 41.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的作用是什么? 42.虚拟变量引入的原则是什么? 43.虚拟变量引入的方式及每种方式的作用是什么? 44.判断计量经济模型优劣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5.模型设定误差的类型有那些?

关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理解

关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理解 作为一名文科学生,我在高中时便系统的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方法论知识,并且受益匪浅。在研究生阶段第一学期的政治课上,我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这本书,该书详细论述了很多方法论知识,让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与理解又加深了一步。在本书所涉及的各个方法论中,对我影响最深,同时也最能引起我共鸣的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与实践相对应的是认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作为一名唯物主义者,我坚定地相信实践决定认识,所以我们在进行理论研究时,要立足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哲学,因为它开创了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主张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并不是人的意志的产物,因为人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社会生活。同时,实践的需要也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这一理论无疑是正确的。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革命党人,正是以我国实际情况为基础,在经历了多次实践后,才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这一重要理论的,

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同时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该理论不光可以应用到革命中,也适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反的,如果我们脱离实际,孤立地搞理论研究,那么结果肯定是被实际所淘汰的。记得我在高二时,曾经阅读过一篇关于学习效率的文章,其中写道某一研究机构经过研究发现,人们在清晨的时候大脑最清醒,记忆力也最高,所以清晨最适合学习。我在高一一整年都是晚上学习,虽然效率不错,但我还是决定要改变一下学习习惯,因为我希望自己的学习效率可以进一步提高。所以在那之后我尝试了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学习,但是半个月下来我发现效果并不好。首先是我起床时很困难,其次在清晨学习的那段时间里一直打瞌睡,后几天甚至在课堂上也忍不住打瞌睡。我在经过思考之后终于明白了该种学习方法不适合我的原因。因为我每天晚上九点半下晚自习,到家已经十点,洗漱完毕之后就更晚了,还要再学习一段时间,早上如果还那么早起来的话,缺少睡眠,上课时自然会打瞌睡。所以我果断放弃了早起学习这一不适合我的方法,回到了自己正常的学习时间。通过这次事情我明白了,做事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盲目,只有符合自己的实际,才是最有效的。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还强调要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研究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理论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还是理论实现发展的过程。社会科学研究既要总结概括实践,更要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理论成果从实践中来,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样,理论会更丰富、更完整、更发展,实践也会更成功。所以,我们在实践中要注重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不能孤立地搞理论,也不能孤立地搞实践。实践可以检验和发展理论,理论也会对实践产生影响,正确的理论会促进实践发展,错误的理论会阻碍实践的发展,只有

《金融学基础》平时作业(新)

……………………………………………………………最新资料推荐…………………………………………………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金融学基础》课程平时作业

第一章货币制度 一、判断题 1.被当作交换媒介的商品不一定就是货币。对 2.现金是货币,银行存款也是货币。对 3.从货币发展的历史看,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铸币。错 4.作为价值尺度,货币解决了在商品和劳务之间进行价值比价比较的难题。对5.根据“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银币必然要取代金币。错 6.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对 7.货币作为交换手段不一定是现实的货币。对 8.古代实物货币与现代信用货币在执行价值储藏手段的职能上没有区别。错9.与金属货币相比较,现代信用货币不是良好的储藏价值的手段。对 10.信用货币价值稳定的基础是中央银行提供给社会公众的信用。对 二、单项选择题 1.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是( a )。 A.货币形式 B.纸币 C.扩大的价值形式 D.一般价值形式 2.国家纸币是指(b)。 A.由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 B.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纸币 C.由国家认可的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 D.由国有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 3.本位货币是(a)。 A.被规定为标准的,基本通货的货币。 B.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 C.本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 D.可以与黄金兑换的货币。 4.实物货币是指( d ) A.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 B.不能分割的货币 C.专指贵金属货币 D.作为货币价值与普通商品价值相等的价值 5.贝币和谷帛是我国历史上的(c )。 A.信用货币 B.纸币 C.实物货币 D.金属货币 6.信用货币是指(a) A.由有信用的金融机构发行的货币 B.足值货币及其代表物以外的任何一种货币 C.由商业银行发行的货币 D.在有黄金准备的基础上发行的货币 7.劣币是指实际价值(d)的货币。

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

1.《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全篇按《风》、《雅》、《颂》三类编辑。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对后世影响深远。 2.《楚辞》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增入《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3.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4.《红楼梦》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共一百二十回,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红楼梦》对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的腐朽等社会现实及道德观念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5.《呐喊》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1923年8月首次出版。收1918年4月至1922年10月期间的作品共14篇。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等著名作品。《呐喊》显示了鲁迅对传统文学和外来文艺的有机结合,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典型形象,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代表了鲁迅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它的出版,改变了文学革命初期仅有理论建树而创作不丰的局面,

金融学基础作业答案word精品

《金融学基础》形考作业1 (第一章一一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格雷欣法则:即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 币)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就是格雷欣法则。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亦称应付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亦称应收标价法。 如果:本币盯住基本外币,汇率随其浮动,则被称为联系汇率或盯住的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18 浮动汇率:18 直接融资:30 间接融资:30 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 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代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现代经济活动 中的国家信用主要表现在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 消费信用: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二、判断正错误 1 .税务局向工商企业征收税款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x ) 2 .我国货币层次中的M0即现钞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而是指居民手中的现钞和企业单 位的备用金。(V ) 3 .在货币层次中,流动性越强包括的货币范围越小。(V ) 4. 金币本位制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金铸币。(x ) 5. 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双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V ) 6.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是以黄金一一美元为基础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V ) 7. 牙买加体系规定黄金和美元不再作为国际储备货币。(x ) 8. 一般来说,一国货币贬值,会使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涨,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下跌。(x ) 9?信用关系是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V ) 10.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 V ) 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

金融学基础作业答案

《金融学基础》形考作业1 (第一章——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货币制度:就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格雷欣法则:即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就就是格雷欣法则。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亦称应付标价法。间接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亦称应收标价法。 如果:本币盯住基本外币,汇率随其浮动,则被称为联系汇率或盯住的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18 浮动汇率:18 直接融资:30 间接融资:30 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典型形式就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指银行或其她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 国家信用:就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代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国家信用主要表现在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 消费信用:企业、银行与其她金融机构向消费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二、判断正错误 1.税务局向工商企业征收税款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x ) 2.我国货币层次中的M0即现钞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而就是指居民手中的现钞与企业单位的备用金。( √ ) 3.在货币层次中,流动性越强包括的货币范围越小。( √ ) 4、金币本位制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都就是金铸币。( x ) 5、格雷欣法则就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双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 √ ) 6、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就是以黄金——美元为基础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 √ ) 7、牙买加体系规定黄金与美元不再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x ) 8、一般来说,一国货币贬值,会使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涨,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下跌。( x ) 9、信用关系就是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 10、银行信用就是银行或其她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 √ )

名词解释习题

名词解释 第一章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认知:指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谓的认识过程。 3口语报告法(大声想):即经过一定的训练后,让被试者在解决某个问题的同时,大声说出头脑内进行的活动,事后由心理学家对之进行分析。 4观察法:指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5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6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7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指在实际生活情景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8实验室实验:是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 9调查法: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1、意识:(心理学上的意识有两层含义。一种是把它当作心理的同义词使用。) 第二种含义指的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awareness)。具体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 2、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即指向性和集中性。 (1)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努力的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 (3)随意后注意: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这方面它类似于随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这方面,它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 3、生物节律:生物节律(biological rhythm)指动物和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它们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1)日节律 4、催眠:催眠(hypnosis)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取决于其受暗示性(suggestibility)的高低。 5、催眠诱导:催眠师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称为催眠诱导(hypnotic induction)。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1、感觉: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与解

第一章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一

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面向实践)(1)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实践,其中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2)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实践的需要决定一个理论的产生,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把实践的需要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而不能就理论研究理论。具体包括以下三点,1.实践的需要决定一个理论的产生;2,实践的状况决定了理论的任务。3,实践的发展为理论研究提供条件。4、方法论:立足于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需要理论工作者必须满腔热忱地投入生活,与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真正了解实践的需要、时代的走向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立足历史潮头,引领时代发展和进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3)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应该以问题为中心。方法论:有社会担当意识、有历史责任意识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十分重视研究那些事关国家、民族命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这对于从全局上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概括实践)(1)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科学理论不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我们要善于理论总结,善于提炼。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又要总结失败的经验,既要总结别人的经验、过去的经验,更要总结自己的经验、现实的经验,在不同时空的比较中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2)经验是感性的,需要总结、概括。经验是具体的、零碎的、偏于感性的认识。总结经验药经过思考,把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再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调查研究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总结经验,要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观察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要客观、周密和系统,搜集材料要全面,有重点,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在此基础上抓住本质。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回(回归实践)(1)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理论必须为实践服务,改变实践,才能提供理论的意义,毛泽东说:“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应辩证的加以理解。确定性,就是只能以实践的结果论是非,不确定性,是说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它不可能完全证实或伪证一切认识,而且这种证实或证伪所达到的程度或边界也是相对的,因而不是一劳永逸的。进行科学研究,要把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起来。(2)在实践中发展理论要具有批判的精神。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是发展的,社会实践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我们的认识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也限制这我们的认识能力和水平,客观世界运动变化发展永无止境,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永无止境,我们应该持批判的精神在实践中发展理论。(3)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和科学精神,同时又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自觉把自己的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完整准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在新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名词解释思考题

名词解释、思考题

————————————————————————————————作者:————————————————————————————————日期:

名词解释 干性咳嗽、湿性咳嗽、热型、肠原性青紫、心源性哮喘、库斯莫尔呼吸、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牵涉痛、隐性黄疸、板状腹、反跳痛、腹膜炎三联征、Murphy 征、眩晕、晕厥、呕血、隐血便、柏油样便、肿瘤标志物、肌张力 思考题 发绀 1.何谓真性紫绀? 2.中心性、周围性紫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3.还原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的结构区别。 肿瘤标志物 1、例举6种颜色、形状异常的粪便并说明相应的临床意义。 2、简述粪便镜检可见的各种细胞成分及主要病理意义。 胸痛 1、胸痛的病因? 2、胸痛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呼吸困难 1、什么是呼吸困难? 2、简述肺源性呼吸困难类型? 3、简述心源性呼吸困难有哪几种情况? 眩晕 1、眩晕的表现及伴随症状。 2、举例说明眩晕的三类病因。 晕厥 晕厥的四大病因? 意识障碍 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 血液检查 1、血液一般检查包括哪些项目? 2、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哪些原因? 3、类白血病反应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心悸 心悸的病因有哪些?如何寻找、筛查病因? 水肿 1、导致组织间液增多的因素有哪些? 2、心源性、肾性水肿如何鉴别? 呕血 1、呕血与咯血的鉴别? 2、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四种病是哪些? 3、呕血患者的问诊要注意哪些? 咳嗽咳痰咯血 病例:患者,男,36岁,反复咳嗽伴低热1月余,1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咳嗽,为

阵发性单声咳,少许白色黏痰,伴有发热,体温最高38℃,以午后为重,伴有盗汗。1天前出现咯血,急诊入院。 请问:1、该病人还需要补充什么病史?咯血原因可能是什么? 2、咳嗽咳痰的病因? 3、咯血的常见病因及问诊要点? 4、名词解释:干性咳嗽、湿性咳嗽 填空: 1、鸡鸣样咳嗽多见于;咳嗽呈金属音调常见于。 2、典型肺炎球菌肺炎痰液呈;灰绿色痰多提示;粉红色泡沫样痰多提示 脊柱四肢 1.试述肌力的分级。 2.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有哪些内容? 黄疸 1.何谓黄疸?何谓隐性黄疸? 2.简述正常胆红素代谢过程。 3.简述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实验室鉴别。 腹痛 1、试述肠绞痛、胆绞痛、肾绞痛的鉴别。 2、试述急性腹痛的常见病因 发热 1、发热就打“消炎针”,合理吗? 2、抗菌素“退热”与阿司匹林退热机制有何不同? 3、发热的分度? 4、间歇热与回归热有什么区别? 便血 1.对粪便内是否有血不肯定时怎麽办? 2.小肠出血可能有哪些原因?考虑小肠出血你该怎么办? 腹部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1简述幽门梗阻的主要症状及体征。 2试述良、恶性腹部肿块的鉴别。 3急性腹膜炎的腹部体征有哪些? 4腹水的腹部体征有哪些? 5试述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症有哪些表现? 腹部检查 1.试述腹壁静脉检查的临床意义 2试述脾大的测量方法及分度 3.试述腹部包块触诊应描述的内容 心脏检查1 1.震颤的产生机理是什么? 2.心前区震颤的常见部位及意义是什么? 3.心脏叩诊按什么顺序进行,具体手法如何? 4.靴形心及梨形心常见于什么病变? 5.心脏听诊包括哪些内容?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立足时间需要研究理论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实践。其中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实践活动改变了环境,也改变了人本身。人们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也生产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在本质上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回答实践提出的种种问题。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把实践的需要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而不能就理论研究理论。毛泽东说:“社会科学研究专从书本子里面讨生活是危险的。”“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世界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国,就不是一个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立足于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要求理论工作者必须满腔热忱地投入生活,与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同进步,与人们群众共命运,真正了解实践的需要、时代的走向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立足历史潮头,引领时代发展和进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如果问题本身没有什么意义,甚至是一个伪问题,那么,而后的全部研究都会变得没有什么价值,甚至是毫无价值。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有社会担当意识,有历史责任意识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十分重视研究那些事关国家、民族命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这对于从全局上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函,具有重大意义。 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科学理论不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从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事件和科学文化实践钟来。邓小平说:“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结果。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么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成功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只有全面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才能深刻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的“两起两落”,在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之后,才真正认识了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