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旗自然概况
鄂温克旗林业概况

一、森林资源自治旗森林资源丰富,物种多样。
林区野生维管束植物74科298属682种,木本植物11科47种;野生动物有鸟类17目40科16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9种。
有兽类6目15科38属5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兽类2种,国家二级保护兽类10种。
两栖类2目4科4属6种;昆虫类7目38科72属98种。
全旗森林覆被率33.1%(旗属森林覆被率15.19%)。
旗属林业用地面积445805.1公顷,其中森林面积169711公顷,疏林地面积7110公顷,灌木林地面积14347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3007公顷,其余为荒山和草原。
森林蓄积量11942662立方米,疏林蓄积量81311立方米,散生木蓄积量35408立方米,四旁植树蓄积量437立方米。
二、防沙治沙工程2009年国家第四次荒漠化普查结果显示,我旗沙地总面积363.83万亩,占自治旗土地面积的12.7%,其中流动沙地1.83万亩,半固定沙地8万亩,固定沙地195万亩,露沙地159万亩。
2009年至2012年,我局广大林业职工积极投入草原防沙治沙工作中,取得了辉煌成绩,累积治理沙地27.9万亩,使我旗境内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和零星分布的风蚀沙丘、沙坑全部得到有效治理。
三、封山育林鄂温克旗1987年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十一五”期间,全面启动了三北”四期工程,对樟子松进行封育的主要手段是实施封山禁牧、禁采、禁开垦,严谨人畜进入封育区破坏封育成果,利用樟子松在本地区立地条件下可快速进行天然更新的特点,采取人工促进更新技术措施,加快其成林。
樟子松封育面积从1987年的60万亩,增加到2012年的160万亩,樟子松成林面积53.37万亩。
四、人工造林即国有造林,为国家重点造林工程。
1987年,自治旗纳入“三北”地区造林重点项目区,荒山荒地造林工程力度不断加大,截止到2011年底,累计完成人工造林33万亩。
五、义务植树绿化祖国、人人有责。
五泉山自然风景区

五泉山自然风景区位置五泉山自然风景区,位于内蒙古风光秀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与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交汇处鄂温克旗境内,海拔937.7米,区域范围6.8平方公里,因景区内天然形成的生命之泉、智慧之泉、富饶之泉、珍贵之泉、圣泉,五眼泉水千年流淌,四季喷涌而得名。
简介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有具备神奇疗效的泉水,有集天地精华的元气洞,有鬼斧神工的卧佛山,有风光旖旎的宝勒高湖,有难得一见的野生动物和珍惜植物,黑、白桦林错落有致。
全国仅有的樟子松林系贯穿景区,孕育美丽传说的“结义”、“鹿角”、“情侣”、“卧龙”等樟子松藏身其中,天鹅、黄羊、野猪、等几十种野生动物在此处没,是国内难见的一处集草原、森林、湿地、湖泊、泉水、动植物观赏等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天然公园。
荣誉1996年晋升为自治区级自然风景区,2002年授予呼伦贝尔市文明单位称号。
该景区是以草原风光、民族风情、森林景观为特色的综合性旅游区。
交通五泉山自然风景区交通十分便利,距呼伦贝尔市中心仅48公里,从海拉尔机场驱车45分钟即可到达;距“森林之都”牙克石市35公里。
保护区内通信、娱乐、食宿等基础设施完备。
拥有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的餐饮中心,150人住宿的欧式贵宾客房等,是您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
卧佛山五泉山宝勒高湖的对面,有一座卧佛山,形似仰卧的巨佛,佛口微开,传说有人在夜里11--12点钟的时候看到过佛光闪现,这座卧佛山在这里一卧就是几千年的历史,传说五泉山这块风水宝地聚集了天地之精华,极具灵性,是潜心修养,一心向佛的圣地,这尊数千年如一日仰卧在草原胜景中的巨佛给人无限遐想,五泉山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尊大佛的佛光普照才人杰地灵,安康祥和。
智慧之泉相传,清朝的鄂温克族大将军海兰察,出生在巴彦嵯岗一带。
他自幼丧父,从小开始放牧,身体瘦弱,并不强壮。
一天,海兰察发现一头熊,它总是跟在羊群后面转悠,撵也不走。
他忍耐不住,摸上前去,拉开弓朝它射了一箭,正好射中,熊跛着一条腿钻进林子。
内蒙通湖草原简介

内蒙通湖草原简介内蒙通湖草原是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一片广袤的草原地区。
草原面积广阔,风景秀丽,是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草原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内蒙通湖草原的特色和魅力。
内蒙通湖草原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
草原面积达到1000多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草原之一,也是内蒙古最著名的草原之一。
草原上有着广袤的草地、碧绿的湖泊、奔腾的河流和壮丽的山脉,景色迷人。
内蒙通湖草原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而闻名。
草原上分布着大片的绿色草地,草原植被丰富,有各种各样的野花和灌木。
在这片草原上,可以看到各种野生动物,如麋鹿、狼、狐狸等。
此外,草原上还有许多湖泊和河流,如通湖、黑龙江等,水域面积广阔,清澈见底,是众多水鸟的栖息地。
内蒙通湖草原的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夏季气温适宜,凉爽宜人,是避暑胜地;冬季寒冷且干燥,适合进行冰雪运动。
草原上的风景也因不同的季节而有所不同,春季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夏季是绿草如茵的季节,秋季是金黄丰收的季节,冬季是银装素裹的季节,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美景,吸引着众多游客。
内蒙通湖草原是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这里既有原始的自然景观,也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草原牧民的生活,欣赏蒙古族的歌舞表演,还可以尝试骑马、射箭等草原活动。
此外,游客还可以乘坐游船游览通湖,观赏湖光山色,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内蒙通湖草原还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这里的风景如画,每一处都是摄影的绝佳景点。
无论是日出日落的美景,还是奔跑的马群,都能让人拍摄出令人惊叹的照片。
内蒙通湖草原以其广袤的草原、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而闻名。
这里的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一个理想的旅游胜地。
无论是追求自然风光的游客,还是喜欢拍照的摄影爱好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如果你想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那么内蒙通湖草原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鄂温克族介绍PPT

六、鄂温克族的驯鹿文化
• 在大兴安岭的密林深处,生活着以狩猎和放养驯鹿为生的 鄂温克人。这种独特的驯鹿文化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然而, 今天,随着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鄂温克人的驯鹿 文化正在走向消亡。 • 鄂温克驯鹿人也称鄂温克猎民(主要根据他们的职业特征 并有别于其他鄂温克族而言的),是鄂温克族的一部分。 他们是三百多年前从现俄罗斯境内的外贝尔加尔湖沿岸和 列拿河流域迁徙过来的,并世代在大兴安岭过着游牧生活, 1965年定居敖鲁古雅(鄂温克语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 1973年成立了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这里既是鄂温克驯鹿 人的定居点,也是乡政府的所在地,位于大兴安岭西北麓 的满归林业局经营区内,距满归镇17公里。 •
鄂温克族简介
一、人口及地理分布
•
鄂温克族是跨越中国、俄罗斯居住的 跨界民族。在俄罗斯境内曾被称为通古 斯人,现定名为埃文克族,约有5万人 左右,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地区。我国 主要分布在东北黑龙江省讷河市和内蒙 古自治区。与其他民族交错杂居,形成 了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1957 年统一民族名称为鄂温克,意思是“住 在大山林里的人们”。有人口26315人 (1994年)。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 人口普查统计,鄂温克族人口数为 30505。现在(2011年)只有243人了。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倒数第四多的民族。 在北纬52度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至 今仍有鄂温克人的脚印与炊烟,其定居 点便是有“北极村”之称的敖鲁古雅鄂 温克猎人村。
三、信仰与标志
• 鄂温克的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 们”。这正是他们生活环境的特点,密 密森林是他们的家乡 鄂温克族被誉为“森林之舟”,信奉萨 满教和喇嘛教,鹿善于奔跑而且柔顺、 和美具有神力,古代人对它产生崇拜之 情,史书中对它有记载。蒙古萨满认为 鹿能显灵,可以驱魔镇邪。鄂温克族百 姓以森林、大山、火、水作为民族的标 志,象征着生机、活力和兴旺。 鲜卑人的墓葬中,常有马、牛、羊为殉 牲,唯不见有鹿为殉牲。联系到后来在 黑龙江沿岸、在大兴安岭山脉中发现的 岩画驯鹿图,联系到明清时期大兴安岭 的鄂伦春、鄂温克人被称为“使鹿部”, 史学家们认定:鲜卑郭洛是驯鹿。北方 的这座大山因栖息驯鹿即鲜卑郭洛而得 名大鲜卑山;北方这个古老的民族驯鹿 标志因居住在大鲜卑山而又自称为鲜卑 人。以祥瑞而名兽,以瑞兽而名山、名 腰带,又以山名族,转了好大一个弯子。 北方,则有鹿作为民族的标志。
鄂温克自治旗气候

鄂温克自治旗气候1、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土地面积是多少?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是中国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
土地版面积19111平方公权里。
邮政区码:021100。
著名景点:维纳河矿泉、巴彦胡硕旅游区、红花尔基森林公园等特产:草原白蘑、花脸蘑、紫蘑、灵芝。
产业:畜牧业,煤电业谢谢。
2、鄂温克族自治旗的历史沿革“鄂温克”为鄂温克族人的自称,意为“住在山林中的人”。
为在黑龙江中上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巩固的统治,皇太极于崇德四年至五年(1639—1640)发动了征服索伦部的战争,最终统一了索伦诸部,派军队在黑龙江北岸的索伦村屯驻守,将鄂温克部落以氏族为单位编成佐,任命氏族酋长为章京(佐领),并规定了索伦部众按时向盛京纳贡的义务。
每个鄂温克男丁,都要交纳貂皮一张作为贡赋。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清朝在黑龙江以北索伦部的广大地区建立起有效的统治。
顺治年间,鄂温克人南迁到嫩江流域,理藩院任命达如汉布勒、扎木苏等人为首领,授予副都统印信,直接管辖鄂温克等族事宜。
雍正十年(1732),清政府将布特哈(满语,意为打牲)的5个阿巴(围场)和3个扎兰(满语,连或队之意)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壮丁规定了旗色,编成了布特哈八旗。
1790年杜尔伯特太吉率三氏蒙古族厄鲁特部迁锡尼河流域,也被编入索伦八旗。
1928年建厄鲁特旗。
1917~1928年间苏联境内的部分蒙古族布利亚特部迁至伊敏河、锡尼河一带,于1921年建布利亚特旗。
1932年将索伦八旗、布利亚特旗、厄鲁特旗合并建索伦旗。
1958年8月1日改建鄂温克族自治旗,辖辉、伊敏、锡尼河东、锡尼河西、南屯(现巴彦托海镇)、巴彦嵯岗6个苏木(后改称人民公社)和1个公私合营牧场。
1961年,由锡尼河东公社分出孟根楚鲁公社,南屯公社分出巴彦塔拉公社。
1968年2月,自治旗革命委员会成立。
1969年8月1日,鄂温克族自治旗随呼伦贝尔盟划归黑龙江省管辖。
1973年,设大雁办事处;1975年,改处为镇,全旗辖1个镇(大雁镇)、8个人民公社(辉、伊敏、锡尼河东、锡尼河西、孟根楚鲁、南屯、巴彦塔拉、巴彦嵯岗)和1个公私合营牧场。
呼伦贝尔龙山公园介绍

呼伦贝尔龙山公园游玩介绍
呼伦贝尔龙山公园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是一个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龙山公园的介绍:
1.自然景观:呼伦贝尔龙山公园地处大兴安岭深处,拥有壮丽的自
然风光。
景区内有山川、森林、湖泊等多种自然景观,四季景色各异。
夏季,山间溪流潺潺,绿草如茵;秋季,红叶满山,美不胜收;冬季,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世界。
2.人文景观:龙山公园融入了鄂温克族的民俗文化元素。
游客可以
欣赏到传统的鄂温克族歌舞表演,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风情。
此外,景区还设有展馆和博物馆,展示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特色。
3.活动体验:龙山公园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
游客可以进行
徒步和骑行等户外运动,探索原始森林和湖泊。
此外,在公园内还有丰富的休闲设施,如露天烧烤区、露营地、儿童乐园等,供游客们放松身心,享受休闲时光。
4.生态保护:作为一个生态性旅游景区,龙山公园注重生态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
公园内设有生态展示区,介绍了当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并倡导游客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
呼伦贝尔龙山公园以其壮美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和多样
化的旅游活动,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鄂温克族

鄂温克少数民族概述中国古今文学鉴赏结课论文系部:建工系班级:土木工程—01 学号:80908328姓名:张强简介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讷河市和内蒙古自治区。
1957年统一民族名称为鄂温克,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
有人口26315人(1994年)。
根北纬52度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至今仍有鄂温克人的脚印与炊烟,其定居点便是有“北极村”之称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人村。
大部分鄂温克人以放牧为生,其余从事农耕。
驯鹿曾经是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
关于鄂温克族的民族来源,目前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鄂温克族起源于贝加尔湖沿岸及以东地区的北室韦;另一种观点则提出鄂温克族起源于乌苏里江流域靺鞨七部之一的安居骨部。
语言鄂温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分海拉尔、陈巴尔虎、敖鲁古雅三种方言。
没有文字,牧区一般用蒙文,农区和林区通用汉文。
民间文学鄂温克族的民间文学十分丰富,鄂温克族的口头创作有神话、故事鄂温克族——图腾、歌谣、谜语等,还善于用桦树皮刻剪成各种工艺品。
他们能歌善舞,民歌优美动听,风格独特,即景生情,即情填词。
生产活动鄂温克旗的鄂温克族人以畜牧业为主,衣着仍保持着传统的鄂温克服饰,但生活中现代便装已很普遍;牧区的鄂温克人以乳、肉、面为主食。
好客的鄂温克人鄂温克人非常好客,极有礼貌。
他们常说:“远方的来客不会背着自己的房子走。
”他们认为如果客人来了不好好招待,自己以后出去也不会受到礼遇。
他们待客必有好烟好酒,菜肴必有大块大块的手扒肉,以及风干肉、柳蒿芽和稷子米煮成的独具风味的肉粥。
宗教信仰鄂温克族大部分信仰萨满教,牧区有些人还信仰藏传佛教。
敬奉鬼神,崇拜大自然。
习惯上主要有动物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
过去实行天葬(即风葬),后来多改为土葬。
主要节日有祭敖包、阴历年和米阔勒节。
自治旗成立族北语文——鄂温克语文,分布持哈、莫尔格勒、敌鲁古雅等方言,没有文字。
鄂温克旗自然概况

鄂温克族自治旗自然概况鄂温克族自治旗是内蒙古自治区三少民族自治旗之一,鄂温克族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大草原南端,滨洲铁路海拉尔站南侧,东街大兴安岭脊梁为界。
地理坐标东经118°48′02″~121°09′25″,北纬47°32′50″~49°15′37″。
东与牙克石市接壤,南同扎兰屯市、兴安盟的科右前旗交界,西和新巴尔虎左旗为邻,北邻海拉尔区、陈巴尔虎旗。
旗域如下垂的枫叶状,北缘自海拉尔市断桥距南端的伊和高古达山178.75公里,东部界山伊和布德尔距西部辉河流向北湾处173.25公里。
全旗土地总面积为19111平方公里鄂温克族自治旗是以汉族居多数、多民族杂居的鄂温克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县级自治地方。
2005年共有21个民族,142791人,其中男性74588人,女性68203人,性别比为109.36∶100。
在总人口中汉族91019人,占总人口的60.4%;少数民族56562人,占总人口的39.6%;其中鄂温克族10234人,占总人口的7.2%。
旗人民政府驻巴彦托海镇。
邮编:021100 代码:150724 区号:0470 拼音:Ewenkezu Zizhiqi【行政区划】鄂温克族自治旗辖4个镇(其中1个矿区)、5个苏木、1个民族乡:大雁矿区、伊敏河镇、巴彦托海镇、红花尔基镇、巴彦嵯岗苏木、巴彦塔拉达斡尔族乡、锡尼河巴润苏木、锡尼河准苏木、伊敏苏木、辉苏木。
【历史沿革】1934年设索伦旗,1956年改为今名。
因民族名而得名,鄂温克语意为“住在山林中的人”。
2000年,鄂温克族自治旗辖4个镇、7个苏木、1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146808人,其中各镇苏木人口(人):大雁矿区镇 68349 伊敏河镇 28071 巴彦托海镇 24458 红花尔基镇 4137 巴彦嵯岗苏木 1655 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 2181 锡尼河巴润苏木 4489 锡尼河准苏木 2056 伊敏苏木 4492 辉苏木2674 阿尔山诺尔苏木 1762 孟根楚鲁苏木 248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温克族自治旗自然概况
鄂温克族自治旗是自治区三少民族自治旗之一,鄂温克族自治旗位于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大草原南端,滨洲铁路海拉尔站南侧,东街大兴安岭脊梁为界。
地理坐标东经118°48′02″~121°09′25″,北纬47°32′50″~49°15′37″。
东与牙克石市接壤,南同扎兰屯市、兴安盟的科右前旗交界,西和新巴尔虎左旗为邻,北邻海拉尔区、巴尔虎旗。
旗域如下垂的枫叶状,北缘自海拉尔市断桥距南端的伊和高古达山178.75公里,东部界山伊和布德尔距西部辉河流向北湾处173.25公里。
全旗土地总面积为19111平方公里鄂温克族自治旗是以汉族居多数、多民族杂居的鄂温克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县级自治地方。
2005年共有21个民族,142791人,其中男性74588人,女性68203人,性别比为109.36∶100。
在总人口中汉族91019人,占总人口的60.4%;少数民族56562人,占总人口的39.6%;其中鄂温克族10234人,占总人口的7.2%。
旗人民政府驻巴彦托海镇。
邮编:021100 代码:150724 区号:0470 拼音:Ewenkezu Zizhiqi
【行政区划】鄂温克族自治旗辖4个镇(其中1个矿区)、5个木、1个民族乡:大雁矿区、伊敏河镇、巴彦托海镇、红花尔基镇、巴彦嵯岗木、巴彦塔拉达斡尔族乡、锡尼河巴润木、锡尼河准木、伊敏木、辉木。
【历史沿革】1934年设索伦旗,1956年改为今名。
因民族名而得名,鄂温克语意为“住在山林中的人”。
2000年,鄂温克族自治旗辖4个镇、7个木、1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146808人,其中各镇木人口(人):大雁矿区镇68349 伊敏河镇28071 巴彦托海镇24458 红花尔基镇4137 巴彦嵯岗木1655 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2181 锡尼河巴润木4489 锡尼河准木2056 伊敏木4492 辉木2674 阿尔山诺尔木1762 孟根楚鲁木2484。
【地形地貌】地处大兴安岭山地西北坡,处于大兴安岭山地向呼伦贝尔平原的过渡地段,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平均海拔高度800~1000米。
鄂温克族自治旗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由海拔1 400米以上的山地逐渐降到海拔610米的高平原,形成比较明显的三个地形区。
东南部山地以大兴安岭中低山组合,山体走向多为东北向西南延伸,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最高点达1707米。
这一地区水系发达,河流密集,土壤以棕色针叶林灰色森林土,黑钙土为主,森林分布较集中。
中部低山丘陵呈山地向平原过渡地势,海拔高度为800~1000米。
山势较和缓,山顶和丘岗比较干坦,谷地比较开阔,河流纵横,水潭丰富,土壤以黑钙土、风砂土为主。
西北部高平原是呼伦贝尔高原的一部分,整个地势东南稍高、西北较低,海拔高度为610~800米。
最低处在伊敏河谷地,海拔602米。
地面开阔平坦,河流少。
土壤以黑钙土、风砂土为主,植被以干草原和禾草甸为主,为奶牛和肉羊的主要生产基地。
【气候资源】自治旗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温和短促,降水较集中。
光能资源太阳辐射量:年总量5065.6l一5405.99兆焦耳/米2,各地差异不大,5月份辐射量最多,12月最少,植物生长期4—9月的辐射总量为3450—3640兆焦耳/米2,占年总辐射的67—68%。
日照时效:年日照时效2600---2940小时,百分率6l一66%。
6月日照时效最多,平均265—306小时,12月最少,平均147—168小时。
植物生长期4—9月的日照时效1667小时左右。
夏季日照时间可达16小时,生长季日照时间长,有效利用率高。
热量资源全旗处于高纬度,地势高,热量资源普遍不足,热量分布由东南向西北稍有递增。
(1)气温:年平均气温-2.4~-2.2℃,最冷月1月平均-28~-26℃.最热7月平均气温19~22℃。
(2)积温: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0℃、5℃、IO℃、15℃的间隔日效分别为171天、137天、109天、8 6天;相应的界限积温分别为2279.3—2380.1℃、2159.8—2259.2℃、1856.4一1974.3℃、1174.0---1394.1℃。
(3)无霜期:无霜期的分布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年平均无霜期为100—112天,最长131天,最短82天。
降水和蒸发(1)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及相对变率:全旗年平均降水量274.6—318.5毫米。
相对变率10.7一13.7%。
各地降水量及相对变率有着明显的差异。
其地区分布规律是以东南向西北递减。
东南山地年降水量400—450毫米,西部地区仅275毫米左右。
(2)降水量的季节分布:全旗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布极不均匀,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且集中于7~8月,秋冬季降水量共占30%左右。
尤其冬春降水过少,往往造成春旱,影响牧草的返青、生长。
(3)湿润状况:按照伊万诺夫湿润度标准,全年湿润度为0.44~0.52,属半干旱、季湿润度春季为干旱,夏季为半湿润,生长季为半干旱。
风能资源全旗大风日数较多,月平均在21~25天之间。
平均风速,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东部地区平均风速小于4.0米/秒,西北部平均风速大于4.0米/秒。
【水资源】全旗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大部分。
总资源量为16.2亿米3,水能理论蕴藏量约9.8万千瓦。
河流与湖泊境还有大小湖泡74处,1465个,总水面127公里2。
这些湖泡中多效是季节性的中分布河流中下游流域。
据水质化验分析:多数河流水质较好,但有些河流已被污染。
河川径流量全旗境有在大小河、沟263条,总长度4278公里,河道水面面积86公里2,流域总面积23772公里2,多年平均迳流量10.7亿米3,平均会砂量0.19公斤/米3,侵蚀模数值7.335吨/公里2·年,多年平均输砂量16.7万米3。
地下水资源全旗地下水总储量5.48亿米3,根据自然地貌、区域构造体系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型地下水:第四系孔除隙潜水类、上第三系、上白垩统、上朱罗统孔隙承压水类,基岩山区裂隙水类。
【土壤资源】全旗的土壤可分为9个土类,22个亚类,43个土属。
(1)棕色针叶林土:本土类分为3个亚类,7个土属。
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5.08%,主要分布在东、南山地海拔1200米以上地带。
宜林土壤。
(2)灰色森林土:本土类只分一个亚类,二个土属,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15.23%,分布于低山丘陵,良好的宜林土壤。
(3)黑钙土:分四个亚类,9个土属。
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23.03%,分布于低缓丘陵,波状高平原,是宜林、宜牧、宜农土壤。
(4)栗钙土:分4个亚类,lO个土属分布于波状高平原和部分河谷冲积平原,谷地和高阶地。
是宜牧土壤,牧草生长较好,但不宜开垦。
(5)风砂土:分两个亚类,4个土属,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12.01%,植被稀疏,严禁开垦。
(6)草甸土和沼泽土:面积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7.03%和7.5%。
分布全旗滩谷低湿地、河漫滩、阶地、湖泡周围等低湿和积水地段。
(7)盐土和碱土:面积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0.36%。
植被稀疏,以盐、碱性植物为主。
全旗各土壤类型养分含量中有机质、全氮、速钾、碱解氮的含量都比较丰富,虽然各土类间差异较大,但除碱土外,都能基本满足各种植物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只是速磷的含量普遍甚缺。
【生物资源】全旗植物种类繁多,旗植物有72科284属621
种。
珍稀植物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樟子松、兴安柳。
还有草原白蘑、花脸蘑、紫蘑、灵芝等菌类植物。
旗境栖息的野兽种类据不完全统计有4个目、14科49种。
其中有受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12种。
鸟类资源比较丰富,据记载伊敏河流域鸟类有16个目、34个科140种。
【农牧业资源】土地资源2005年拥有草场116.18万公顷,可利用草场108.68万公顷,耕地13666公顷,林区面积112公顷,占全旗土地面积的58.9% 。
森林资源全旗95%以上的森林集中分布东南部的中低山区,而北部草甸草原、干草原地区森林稀少。
草场资源(1)草场类型:全旗天然草场分森林草原带和干草原带。
在这两大草原带又分为7大类,17组,38类型草场。
①山地草甸草场,属半湿润气候。
②低山丘陵草甸草原草场,湿润系数1—0.6之间。
③起伏丘陵干草原草场,土壤为栗钙土。
④高平原草甸草原草场,多辟为夏秋营地。
⑤高平原干草原草场,气候干旱。
是良好的放牧场和割草场。
⑥砂地植被草场,只能轻度放牧利用。
⑦河漫滩草甸草场,该草场水草条件较好.多以夏秋营地利用。
(2)牧草种类:主要饲用植物38科,176属,414种,其中优良牧草7科75种。
牲畜存栏头数
单位:万头(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