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康二线软土路基沉降观测技术

合集下载

软土路基处理中的沉降观测及数据分析

软土路基处理中的沉降观测及数据分析

42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工 程 技 术我国东南沿海和内陆广泛分布有含水量大、压缩性高的淤泥质软粘土,在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沉降而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对于软土地基上的建设公路、铁路、房屋建筑等工程,地基沉降观测和分析常被认为工程成败的关键。

文章通过湖南某公路的沉降观测实验,阐述了沉降观测中的仪器布置要点,对沉降观测的孔隙水压力进行了分析。

1 仪器布置及分析要点该公路某断面淤泥厚度3.6m~5m,塑料排水板超载预压处理软土路基,塑料排水板间距1.2m,处理深度9m ,预压填土高度6.3m,土工格栅两层,设计要求预压期6个月。

根据试验路段的地质条件、路基设计情况及试验目的试验监控仪器布置见图1。

观测的目的是探讨不同工程条件下软土地基内、填土路堤内各点的表面沉降、分层沉降、侧向位移、孔隙水压力与时间发展的关系和规律。

表面沉降:是地基变形和固结的直观反映,可以判断地基是否稳定、控制填土速率以及预测地基的固结情况。

为了提高沉降观测精度必须做到“三同一固定”,即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监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固定测站、转点和监测人员。

孔隙水压力:是地基土体应力变化的重要指标,可以了解地基土体内应力的转化情况,反映地基土体的固结快慢,判断地基强度增长情况。

掌握孔压变化规律对指导路堤填筑速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侧向位移:是判断地基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体的深层位移常利用测斜仪测得,测斜管采用膜量与土体相近的材料做成,当土体产生侧向变形时,测斜管也随之移动,利用测斜仪可测出这种变化,直接反映不同深度的地基土体侧向位移大小。

分层沉降:是不同深度处地基土体变形和固结的直观反映,通过分层可以分析不同深度处地基土体变形趋势。

2 孔隙水压力观测结果分析为了了解目前土体的固结程度和土体的最终沉降量,需对沉降监测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软土路基沉降与稳定观测

软土路基沉降与稳定观测

软土路基沉降与稳定观测邹会斌【摘要】软土路堤施工最突出的问题是稳定和沉降,进行软土地基的处理就是为了使工后沉降得到有效控制,达到路基的稳定.路堤在施工期中的动态变化对路基稳定也非常重要;除必须严格按设计文件及软基设计规范要求同步进行沉降和稳定的跟踪动态观测外,观测方法也是影响数据是否准确的关键因素.结合工程实例,介绍软土路基沉降的观测方法.【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04(000)008【总页数】2页(P34-35)【关键词】高速公路;软土路基;路基沉降;观测方法【作者】邹会斌【作者单位】河南省交通公路工程局工程技术科,河南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6.11 概述在软土地基上修筑高等级公路路堤时最突出的问题是稳定和沉降,进行软土地基的处理就是为了使工后沉降(即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内残余沉降)减小,达到路基稳定。

然而,路堤在施工期中的变形动态对路基稳定也非常重要,故路基施工期间必须严格按设计文件及软基设计规范要求同步进行沉降和稳定的跟踪动态观测。

其主要目的有:一是控制填土速率,二是确定构造物和路面结构的施工期,三是实测路基沉降,为路基稳定提供依据。

下面结合某高速公路软弱地基的处理,介绍软土路基沉降的观测方法。

2 路基沉降的观测方法观测频率及控制标准:观测仪动态观测表具应在地基处理之后埋设,并在测得稳定的初值后,方可填筑路堤。

每填筑一层土都应观测1次,如果两次填筑时间过长,每3 d至少观测1次。

路堤填筑完成后,在设定的预压期间内,可根据地基的稳定情况来确定观测时间,一般半个月或1个月观测1次,直到设定的预压期结束。

在观测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较大的水平位移或沉降,及时记录及时报告,以便采取必要措施。

路基加载速度应根据水平位移量和竖向沉降量控制。

每昼夜水平位移量不超过0.5 cm,竖向沉降不大于1.5 cm,超过时暂停填筑,待沉降及位移量小于规定值后再继续施工。

每次观测按规定格式做好记录,并及时整理、汇总观测结果;同时绘制填土高度-时间-位移量关系曲线图和填土高度-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指导下步施工。

路基沉降观测方法

路基沉降观测方法

路基沉降观测方法目录目录1.编制依据 (1)2.任务范围及工作内容 (1)2.1.1任务范围: (1)2.1.2工作内容: (1)3.参照执行的标准及规范 (1)4.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2)4.1.1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2)4.1.1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遵循以下要求: (3)4.1.2沉降变形监测观测(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3)5.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5)5.1.1(一)一般规定 (5)5.1.2(三)沉降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布置 (5)5.1.4.观测方法.精度及要求 (8)5.1.5.(五)沉降观测频度 (10)5.1.6.(六)沉降评估 (10)6.2.(二)过渡段的沉降评估 (14)6.2.1沉降评估所需资料 (14)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法1.编制依据根据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指挥部2008年5月《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结合本工班管段路基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2.任务范围及工作内容2.1任务范围:商合杭一分部管段路基总长614.11米,分为三段如下表:第一段:DK674+162.92-DK674+433.98 路基全长271.08。

第二段:DK680+980.19-DK681+101.27路基全长121.08。

第三段:DK681+237.65-DK681+459.60路基全长221.95。

2.1工作内容: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

3.参照执行的标准及规范(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7)《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8)《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9)《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10)路基工程设计图纸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的要求;根据《商杭合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规定,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观测的程序和方法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观测的程序和方法
压实机械与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观测的程序和方法
王春生, 王明江
(新疆北新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摘 要: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路段中,地基沉降发生变形是一直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主要问题之
一。通过对江西赣定高速公路及新疆和库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施工沉降的观测,并结合规范给出了不同施
每月均不超过6 mm,方可开始路面铺筑。
4 结语
软土地基沉降观测是高速公路建设中一项极为重 要的检测工作,它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路堤填筑的质 量。因此在软土地基高速公路采用沉降板进行施工沉 降观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根据施工高速公路路段的具体情况,现场制定 出工作要点、工作程序、成立现场观测工作的管理体 系,责任到人。
WANG Chun-sheng, WANG Ming-jiang
(Xinjiang Beixin Road & Bridge Co. Ltd., Urumqi 830054, Xinjiang, China)
Abstr act: Subgrade subsidence for expressway soft soil is one of factors infuencing construction, speed and quality.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Ganding Expressway and Heku Expressway soft soil subsidence, the process and methods are given. Key wor ds: expressway; soft soil subgrade; subsidence observation; subsidence slab

高速铁路软土地区桥梁沉降监测技术分析

高速铁路软土地区桥梁沉降监测技术分析

高速铁路软土地区桥梁沉降监测技术分析摘要:为了确保软土地区高速铁路的平顺性和低沉降量,为沉降预测计算理论的发展提供可靠数据,监测方法和监测技术至关重要。

该文通对人工监测技术和自动监测技术的介绍及各方面的优缺点对比,认为自动监测系统作为高速铁路沉降监测完全能满足我国铁路高速发展特别是客运专线运行的需要,具有很大优势。

关键词:高速铁路软土桥梁沉降监测1 沉降监测意义我国高速铁路事业飞速发展,京沪高速铁路桥梁占80%。

为了保持桥上无砟轨道结构的高平顺性和高稳定性,确保高速铁路运营的安全、舒适,对高速铁路桥梁基础的沉降特别是工后沉降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

对于高速铁路的深厚软土、松软土来说,控制路基及桥梁基础的沉降成为高速铁路修建的难点之一。

那么,对已修建的软土地基高速铁路沉降进行监测,一方面对铁路的健康进行评估减少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沉降预测目前没有成熟的规范作为指导,对于沉降的控制与预测,必须要以大量可靠的沉降观测数据为基础。

因此,必须对其观测方法和技术加以研究比较,以保障能够对高速铁路大量桥梁基础沉降进行准确的量测、判断、评估,并为高速铁路沉降计算理论的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2 沉降监测方法目前广泛使用的人工监测方法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全自动全站仪监测、气压高程测量等。

水准测量是一种直接测高法,测定高差的精度较高,能满足高速铁路桥梁变形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但水准测量受地形起伏的限制,作业工作量大,施测速度较慢。

气压高程测量由于大气压力受气象变化的影响较大,因此气压高程测量比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都低,主要用于低精度的高程测量。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速铁路桥梁基础沉降为绝大多数为毫米级,具有“小变形,大波动”的特性。

因此,此种高程测量方法不适合高速铁路桥梁基础沉降的监测。

全站仪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量测仪器以其测量精度高、工作全面已经在工程界得到广泛的应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三角高程测量在精度上的不足,但对于沉降监测实际操作显得有些复杂,且测量精度也不能满足要求。

软土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软土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软土路基沉降观测方案路基作为一种土工结构物,最突出的问题是稳定和沉降,为掌握路堤在施工期间的重点变形动态,确保线路开通达到预期的速度目标值、满足运营平顺度和舒适度的要求,施工期必须进行沉降和稳定观测,一方面保证路堤在施工中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能正确预测工后沉降,使工后沉降控制在设计的允许范围内。

1、路堤填筑容易出现的问题1.1、因地基抗剪强度不够引起路堤侧向整体滑动,边坡外侧土体隆起。

1.2、构造物与路堤衔接处产生差异沉降。

2、沉降观测目的2.1、控制填土速率。

2.2、确定基床表层施工时间。

2.3、实测路基沉降,为预测工后沉降提供依据。

3、路基观测项目路基观测项目主要是地基土体变形,包括垂直与水平变形,其观测项目具体见表1。

表1 路基沉降观测项目表4、地基变形监测实施原则4.1、路基工后沉降控制要求区间正线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按设计速度200km/h控制:一般地段150mm;路桥过渡段80mm;沉降速率40mm/年。

联络线:一般地段200mm;路桥过渡段100mm;沉降速率50mm/年。

主要站线(到发线等)200mm;次要站线(牵出线等)300mm。

软土路堤在填筑过程中,必须控制填土速率。

区间正线控制标准为: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速率≤1.0cm/d,坡脚水平位移速率≤0.5cm/d。

4.2、监测断面设置原则4.2.1、测点的设置位置不仅要根据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4.2.2、观测点需设置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4.2.3、路基面沉降观测:在路基面中心及左右两侧路肩处设路基面沉降观测桩,纵向间距不大于100m,并保证每工点至少有一个观测断面。

地表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断面设置原则上断面间距不大于200m,根据工点长度、工程地质条件,监测断面数量应加以调整,且每个工点不小于2个观测断面,桥路过渡段起始位置各设一个沉降观测断面。

浅析软土路基沉降观测

浅析软土路基沉降观测

浅析软土路基沉降观测冯志欣(中铁大桥局武康二线指挥部,湖北谷城441700);日裔要】本文结合武康二线襄胡段02标D Y l(19+478~DⅥ(20+31)o段软基处理施工过程中的监控要点进行阐述,对软士路基的沉降观测.,‘进行分祈和评价。

为了保证琴段欺蝴&基的工程质量、有效控静】工后沉降、提高设计质量,在D Y Kl9+400一D YK20+300段900m布设观测断面17处,并进行重点观测。

在本段路基施工过程中,对软王路基进行沉降观测统计分析表踞,通过砖软基进行处理,严格按规范要求t t施工,其工程质量是能够达至4预期目标的。

本文介绍了软基施工观测的教术要求。

.,{关键诃l载土路基;碎石桩复合地基;沉降观测,,一i,.’t4,’,J r,/7J,.,J’,^一,,…,o,/,j,‘,1工程概况本施工段位于北鄢中积平原区,海拔高程87—89m。

地势平坦开阔,阡陌纵横,水塘、水田较多。

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粉质黏士、淤泥质粉质黏土、圆砾土及泥岩。

由于水塘、软土地基承载力很低,为确保路基稳定,故对地基采用施打碎石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形成较大的密∥实柱体,提高软土地基的整体抗剪强度,减:!≯沉降。

2观测桩的技术要求及观测要求…Z1技术要求Z”观测断面设置情况1)在软土地段区间每隔5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2)每个观测断面在线路中心地面设~个观测沉降板,在两侧路肩各设一个观测桩(巾40m m钢钎,长1.0m),在两侧路堤坡脚外1.0-2.0m及10-12m处各设—个观测边桩,各聊测桩及沉降板在同一断面上。

见下图器譬西秭啊醑衢再黾己躔2.12边桩材料采用150号砼预制,断面为15cm X l5cm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5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

213边桩埋设埋设深度在地表以下不,J吁1.4m,桩项露出地面不应大于o.1m,埋设方法采用洛阳铲打^设计深度,将预制桩放入孔内,桩周围以150号砼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设稳定。

西康二线软土路基沉降观测技术

西康二线软土路基沉降观测技术

南 的 新 通 道 。 西康 二 线 属 铁 道 部 “ 八纵八横 ” 路 网规 划 中 影响, 因缓 慢 剪 切 变 形 抗 剪 强 度 持 续 衰 减 , 在 主 固结 沉 降 包 头 至 柳 州 信 道 的 组 成 部 分 。 改 建 铁 路 西 安 至 安 康 增 建 完 毕 后 仍 有 继 续 次 固结 沉 降 的可 能 。 为 了在 施 工 中调 整 填 二线 , 沿 线 普 遍 土 质 很 差 。 安 康 东 编 组 站 处于 软 土 地 区 , 土速 率、 预 测沉降趋势 、 提 供 施 工 期 间 沉 降 土 方 量 的计 算 本路段 经过沟 洼地段 , 沟 内覆盖 高或低 液 限粘土 、 粉土, 依 据 。 同时 也 为 了检 测 地 表 水 平 位 移 及 隆 起 情 况 、 掌 握 分 层位移 量、 推定土体剪切破 坏位 置 , 确保软 基和路堤 施工 厚 4 ~ 1 5 m, 土体 容 重 为 1 . 8 ~ 2 . 1 g / c m , 含水量为 3 0 ~ 5 O %, 液 限为 4 0 ~ 6 0 % ,塑 限 为 1 6 . 9 4 — 3 0 %, p s 值小 于 1 . 5 MP a , 的安 全稳 定 , 在 路 基 工程 施工 过 程 中应 采 用 相 应 的沉 降 观
郎儒林①L AN G R u — l i n ; 保承全②B AO C h e n g — q u a n; 杨剑⑨YA NG J i a n
( ①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渭南 7 1 4 0 0 0 ; ( 中铁十 四局集团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济南 2 5 0 0 0 0
③ 中铁二十二局集 团第二工程有 限公司 , 北京 1 0 0 0 0 0)

l 2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康二线软土路基沉降观测技术
摘要:文章结合西康二线路基工程施工,依据软土路基处治的原理,介绍了在软土路基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布设测设原件,对软土路基进行全面沉降观测和数据分析,及时调整填土速度和处理方法,确保软土路基和路堤施工的安全稳定。

关键词:软土路基;沉降观测;路基稳定
中图分类号:u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122-02
0 引言
西康铁路是中国华北、西北地区进渝入川、连接大西南的新通道。

西康二线属铁道部“八纵八横”路网规划中包头至柳州信道的组成部分。

改建铁路西安至安康增建二线,沿线普遍土质很差。

安康东编组站处于软土地区,本路段经过沟洼地段,沟内覆盖高或低液限粘土、粉土,厚4~15m,土体容重为1.8~2.1g/cm?,含水量为30~50%,液限为40~60%,塑限为16.94~30%,ps值小于1.5mpa,粘聚力c为8.8~20kpa,快剪内摩擦角?准为2.4°~9°竖向固结系数为0.00031~0.00086cm?/s,孔隙比为0.8~1.29。

由于孔隙比大、透水性小和含水量多,加上压缩性强,低剪切强度,工后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稳定,这势必会严重影响工程进度。

1 软土路基处治的原理及特点
软土是淤泥和淤泥质土的总称。

主要是由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淤泥沉积物及少量腐殖质所组成的土。

软土具有
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灵敏度高、扰动性大、透水性差、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等特点,在软土路堤填筑施工过程中,为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减小路基工后沉降量,就必须加强软土路基施工的观测与控制。

西康二线安康东段路基所在的地区软土强度低,粘聚力差,标准贯入击数n都在5以下。

该软土地基渗透系数<10 -5mm/s,渗透能力差,往往需要几年的实践才能固结,十米厚的软土层一般需要五到十年才能达到良好的固结程度;该地段软土路基流动性和灵敏度较强,外力的扰动很容易破坏其絮状结构,从而降低土体强度;受荷载的影响,因缓慢剪切变形抗剪强度持续衰减,在主固结沉降完毕后仍有继续次固结沉降的可能。

为了在施工中调整填土速率、预测沉降趋势、提供施工期间沉降土方量的计算依据。

同时也为了检测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情况、掌握分层位移量、推定土体剪切破坏位置,确保软基和路堤施工的安全稳定,在路基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采用相应的沉降观测技术。

2 软土路基地段的沉降观测
2.1 断面及点的设置原则路基面和地基的沉降情况的观测是路基沉降观测的主要内容。

依据各类地基的特点和各个结构部位合理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严格按设计要求设置监测点,同时还需根据地质、变形情况作适当调整。

为了对所有监测点进行集中监测,应该在同一横断面上布设监测点,定期监测,每次施测后综合分析
监测数据。

通常情况下,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50米;如果路堑的地基平稳、路堤高度小于5米,间距可延长至100米;有的路段地形、地质状况变化很大,可加密观测断面。

测点及测斜管、沉降盘的埋设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埋设稳定(见图1)。

观测期间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以免施工机械相互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能善始善终,取得满意成果。

2.2 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元件布设
2.2.1 观测元件的埋设要求根据地质、地形、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案、沉降观测方法和进度计划等设计观测断面和观测内容,具体内容参见表1和表2。

2.2.2 挖方高边坡根据施工图横断面,在边坡坡面上布置平面位移观测点,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定期测量坡面水平方向和铅直向位移;在边坡的典型剖面上(布置有锚杆的断面)布置钻孔测斜仪,量测边坡深部位移、变形及地下水位位置;同时采用钢筋计对锚杆受力状态进行观测。

另外在边坡开挖过程中,由专人记录边坡开挖时的节理、
裂隙等信息。

如果现场的岩质与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差别太大,可申请钻孔。

在施工过程中,已做好的上部边坡在原有的基础上要继续做好监控,以免下部边坡施工时对上部边坡造成的影响能及时体现,以利于采取主动的防治措施。

2.2.3 路堤边坡在路堤施工时,必须进行沉降和稳定的观测,须观测地表沉降量、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量、地下土体分层水平位移量。

2.2.
3.1 稳定性观测:
①桥头纵向坡脚、填挖交界的填方端、沿河或邻近凌空面等特殊地段必须设置观测点。

②按照设计要求,在路堤两侧坡脚或坡脚外3~5米处埋设位移观测边桩,并结合稳定性分析,将观测点设置在预测可能的滑裂面和地面的切面位置上,坡脚外1~10米以内布设三、四个位移边桩;同时,必须在同一观测断面的同一横轴线上布设边桩。

③基于设计要求,应该定期将校核基点与工作基点桩校核,且要在校核基点附近设置保护措施。

④地面位移观测仪器要求:测距精度正负5mm,测角精度2秒。

⑤凌空面大、地基不稳定的地段(沿河、临河地段),基于工程质量的考量,可观测对地基土体内部的水平位移情况。

2.2.
3.2 沉降观测:
①通常将沉降板埋设在施工路段的路基中心、路肩及坡趾的基底处观测高程。

②沉降板观测仪器要求:沉降变形的水准测量精度是1mm,读数取位至0.1mm;剖面沉降管的测量精度是8mm/30m;单点沉降计观测精度为测量值的1%,灵敏度为0.01mm。

③标点桩、校核基点桩主要用于水平位移的观测,同时也可以观
测地面沉降情况,埋设在坡趾及以外的标点边桩就可同时对地面沉降情况进行观测。

3 过渡段沉降观测
路基面沉降及不均匀沉降的观测是过渡段沉降观测的重点,沉降观测至少为6个月。

分别在路桥、路涵、路隧过渡段的结构物起点、与结构物起点相距5~10米、15~25米和50米处分别布设一个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上布设三个观测桩,沿涵洞轴线设路基面观测断面。

路堤与路堑过渡地段的观测断面应布设在分界处,观测桩的数量与上一道工序相同。

沉降观测水准的测量精度至少精确到
1mm,读数取位至0.1mm。

按表3所规定的观测频次一一施测,尤其要在数据异常或外部环境改变时及时施测。

4 测量观测资料整理
观测资料应齐全、详细、规范,符合设计及细则要求。

结束当天的观测任务后及时将测量数据录入计算机,与自动采集测试数据一样留出备份;同时要及时在沉降观测管理信息系统中录入沉降观测信息,确保实时监控相关单位的施测过程。

观测时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备,并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在路基面观测第三个月末和六个月末及轨道铺设前以书面和电
子文件将每个断面(点)的路基面、地基面沉降观测资料、沉降观测结果分析报送评估单位。

5 小结
软土地基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施工过程中如果不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保证不了施工质量,就会造成地基失稳。

在路基填筑过程中,对路基地基变形观测,每7天就将观测数据以数据库电子文件形式及时报给分析评估单位,以便进
行工程中的沉降发展情况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施工方案。

参考文献:
[1]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铁道部(软土地基路桥设计参数试验项目)昆山试验工点软土地基工程特性研究报告[r].武汉: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2004.
[2]京沪高速铁路公司.京沪高速铁路沉降评估实施细则[r].北京,2008.
[3]孙红林,李丹.京沪高速铁路路基工程主要技术标准研究[j].铁道建筑,2009,(7):5-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