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题附参考标准标准答案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古代汉语》课程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六书”名称最早见于 [ ]A.《左传》B.《汉书》C.《周礼》D.《说文解字》2.作为书面语的文言文,其基础是 [ ]A.先秦口语B.两汉口语C.先秦书面语D.两汉书面语3.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释的大型工具书是 [ ]A.《康熙字典》B.《经籍籑诂》C.《辞源》D.《词诠》4.列出“六书”细目,并且下了定义,做出了界说的是 [ ]A.《周礼注》B.《汉书》C.《左传》D.《说文解字》5.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是 [ ]A.《康熙字典》B.《说文解字》C.《尔雅》D.《正字通》6.《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 [ ]A.杨树达B.张相C.朱起凤D.符定一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 ]A.亦寸甘下B.犬上本州C.夕末刃及D.朱又曰目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衬体象形字的一组是 [ ]A.页须瓜果B.犬牢本州C.夕末刃文D.聿眉曰目9.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 ]A.亦降甘下B.犬信本州C.牧末刃及D.敝寇逐取10.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的是 [ ]A.宀B.厂C.示D.邑11.下列为古今字的一组是 [ ]A.泪淚B.早蚤C.後后D.责债12.“夫寒之于衣,不待輕煖”中“煖”是“暖”的异体字,其结构上的差别是 [ ]A.一为会意字,一为形声字B.同是会意字,成分不同C.同是形声字,形符不同D.同是形声字,声符不同13.下列为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寶宝B.村邨C.无毋D.竟境14.汉字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主持推行的规范化字体是 [ ]A.小篆B.楷书C.大篆D.隶书15.被称为古汉字与今汉字分水岭的是 [ ]A.楷书B.隶书C.大篆D.小篆16.“缤纷”一词是 [ ]A.叠韵联绵词B.双声联绵词C.双声叠韵联绵词D.音译外来词17.下列四句中有偏义复词的是 [ ]A.苟富贵,无相忘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从左右,皆肘之D.无羽毛以御寒暑18.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A.色:臉色—颜色B.汤:开水—菜汤C.狱:案件—监狱D.子:子女—儿子19.“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2.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
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4.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許子奚爲不自織?
沛公安在?
且焉置土石?
臣實不才,又誰敢怨?
.下列句子"责"用本义的一句是
C.夕、末、刃、及D.未、又、曰、目
3.“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中,“兵”的词义保留在下列成语巾的是
( )
A.先禮后兵B.窮兵黷武C.短兵相接D.兵不厭詐
4.以下各项关于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一项是()
A.獄:原义为“案件”,引申为“监狱”。
B.丈夫:原义为“成年男子”,引申为“女子的配偶”。
C.臭:原义为“气味”,引申为“难闻的气味”。
D.裁:原义为“裁衣”,引屮为“裁断,裁决”。
5.下列各句中的“也”,用在句中表示提顿语气的一句是()
A.寡人之於國也,盡心为耳矣
B.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
C.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謂也。
D.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
6.下列句子,含有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
1.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2.姜氏欲之,焉辟害?
3.我二十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4.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30.被称作古今汉字分水岭的字体是()
A .钟鼎文B .隶书
B.程度深浅不同:“飢”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了空,想吃东西;“餓”是严重 的饿,指根本没有饭吃或忪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
16.下而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某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A.響:回聲一聲 音B.色:臉色一颜色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A、條倍脩休B、特牧福祈C、盆簋益孟D、颖颍顿颈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阿)A 说——悦B 矜——鳏C 歌——謌D 昏——婚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A 遁——遯B 脩——修C 辟——避D 罢——疲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A 姜氏何厌之有?B 敢问何谓也?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从左右,皆肘之。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盍各言尔志?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百里奚举于市。
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D)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是非君子之言也。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A)A 惠等哭,舆归营。
B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11、下列各组汉字,都是形声字并且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C )A、陣都鄙隣B、树析休栔C、修脩儵倏D、胃肺膾炙1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D )A、暱——昵B、翦——剪C、桀——揭D、赴——讣13 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A)A、知——智B、昏——婚C、雕——彫D、襍——雜14 下列句子,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B )A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B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古代汉语》完整复习整理笔记 十套试题答案

1、六书汉代的语言学家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分析出来的六种结构类型。
即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四体二用清代语言学家戴震分析汉字“六书”得出的结论。
认为汉字六书中,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这叫做“四体二用”。
3、本意即词本来的意义,是从字形方面分析出来的、有古代文献做参证的、最早的意义,是引申义的源头。
4、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度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5、正义又叫“疏”,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注释方式,这种新的注释方式既对经文正文注释,也对前代人的注释做注释。
6、衍文校勘术语,也叫“衍字,衍”,指古书在传刻过程中误增加的字。
7、脱文校勘术语,也叫“脱字,夺字,脱”等,指古书在传抄刻印过程中误脱落字。
8、对近体诗在平仄方面的要求之一,指在一首诗中,同一联中对句和出句的平仄应当相对,尤其是双数字及句尾。
9、会意兼形声指兼含表音成分的会意字,即那些合体字既取其两个构件来会意,又取其中一个构件之音来表声。
例如“汲”,从水从及会意,“及”又表读音。
在《说文解字》中,凡是指出“亦声”的字,都属会意兼形声。
10、粘近体诗在平仄方面的要求之一。
指在一首诗中,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必须和上联对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
11、三平调丁种句“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则为第五字)必须是仄声,如果用了平声,句式就成了“仄仄平平平”,末尾连续出现三个平声,这叫做“三平调”,是近体诗绝对不允许的。
12、孤平乙种句“平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为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句式就变成了“仄平仄仄平”,除去韵脚字是平声以外只有一个字是平声这叫做“犯孤平”。
13、“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一句使用的注释术语是谓,“泮读为畔”一句使用的注释术语是读为。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的词义是:A. 妻子B. 丈夫C. 行李D. 虽然答案:D2. 在古代汉语中,“走”的意思是:A. 跑B. 走失C. 散步D. 走路答案:A3. “之乎者也”在古代汉语中的作用是:A. 表示疑问B. 表示感叹C. 表示肯定D. 表示否定答案:A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的意思是:A. 说话B. 喜悦C. 说服D. 说明5. “君子不器”中的“器”指的是:A. 器具B. 才能C. 限制D. 容器答案:C6.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是指:A. 夭折B. 茂盛C. 夭折的桃树D. 夭折的花答案:B7.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A. 圆规和直尺B. 法律和道德C. 规则和准则D. 规矩的形状答案:C8.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的“驷马”是指:A. 四匹马B. 马车C. 马的速度D. 马的力量答案:C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知”指的是:B. 智慧C. 了解D. 认识答案:D10. “温故而知新”中的“温故”是指:A. 重温过去B. 温暖过去C. 温习旧知识D. 温暖旧知识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而不厌,______”出自《论语》。
答案:诲人不倦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中的“焉”字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在其中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分别指的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愤:愤怒;悱:困惑4.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中的“乐”字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喜欢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中的“坦荡荡”和“长戚戚”分别形容的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坦荡荡:君子的胸怀;长戚戚:小人的心态6.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中的“跬步”指的是______。
答案:半步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古代汉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古代汉语(2)》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着作的语句出处的是(C)A、《词诠》B、《辞通》C、《十三经索引》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D)A八卦说B结绳说C仓颉造字说D图画说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C)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A)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5、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A丘皿行回B人血象舟C山雨目本D果州考豆6、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B风瓣闻闽C阁围屈觉D辩凤国裹7、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B《汉语大字典》C《中华字海》D《词源》8、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A见-现征-徵解-懈B奉-俸景-影文-纹C益-溢然-燃干-乾D立-位县-悬雕-凋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B祈父,予王之爪牙。
C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D交通王侯。
10、下列例句“问”字用其本义的是()A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
B伯牛有疾,子问之。
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各字属于形声字的有()()()()()A、春B、朝C、孟D、鼎E、伐2、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A、炫黄B、匍伏C、披靡D、辟易E、愤懑3、下列各句中,“就”用作本义的是()()()()()A、草创未就。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教研室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 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第四套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康熙字典》中错误的注音方式是。
A反切 B直音 C叶音 D读若2、下列工具书按照注音字母顺序排列的是。
A《辞源》 B《辞海》 C《词诠》 D《经传释词》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古今词义的演变中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 夸父与日逐走.。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4、“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下列关于“园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双声联绵词 B是叠韵联绵词 C是偏义复词 D是单纯词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 君子引.而不发。
B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C五色.令人目盲。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6、下列字中完全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是。
A 校信原 B戒及炎 C友武叔 D上过本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形容词使动用法的是。
A 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B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C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D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8、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式的是。
A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9、下列句中不是名词作状语的是。
A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B豕人立而啼。
C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D其一犬坐于前。
10、下列句中“莫”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C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D君有疾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11、对“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的分析正确的是。
A正常语序 B是作宾语前置 C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D代词复指前置12、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表示凭借的是。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太祖累书呼。
C天下云集而响应。
D秦稍蚕食魏。
13、“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
”中的词类活用类型是。
A名词用如动词 B使动用法 C意动用法 D名词作状语14、“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列出“六书”细目,并且下了定义,做出了界说地是[ ]
A.《周礼注》B.《汉书》C.《左传》D.《说文解字》
5.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地字典是[ ]
A.《康熙字典》B.《说文解字》C.《尔雅》D.《正字通》
6.《诗词曲语辞汇释》地作者是[ ]
或:
8.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
9.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斃于车中..
斃:
10.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弟:
1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焉:
12.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
稍:
13.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鱼肉:Biblioteka 14.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35.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
书:
36.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
37.之二虫又何知?
之:
38.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
39.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杰交通.
交通:
40.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是:
41.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
四、词语解释:
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揭:
2.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恨:
3.衣缺不补则日以甚,防漏不塞则日以滋.
防:
4.今子爱谗以自危也,甚矣其惑也!
其:
5.姜氏何厌之有?
何厌之有:
6.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
贱:贵:
7.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A.叠韵联绵词B.双声联绵词
C.双声叠韵联绵词D.音译外来词
17.下列四句中有偏义复词地是[ ]Emxvx。
A.苟富贵,无相忘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从左右,皆肘之D.无羽毛以御寒暑
18.下面列举地词义变化地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地一例是[ ]SixE2。
A.色:臉色—颜色B.汤:开水—菜汤
感激:
29.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
则:
30.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归:
31.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
不我与:
3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然而:
33.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加:
34.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有其实.”
徒:
A.杨树达B.张相C.朱起凤D.符定一
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地一组是[ ]RTCrp。
A.亦寸甘下B.犬上本州C.夕末刃及D.朱又曰目
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衬体象形字地一组是[ ]5PCzV。
A.页须瓜果B.犬牢本州C.夕末刃文D.聿眉曰目
9.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地一组是[ ]jLBHr。
A.亦降甘下B.犬信本州C.牧末刃及D.敝寇逐取
2.《经传释词》是清代王引之所著地虚词著作.本书收录虚词一百六十个,按照守温三十六字母排列.本书只从西汉及其以前地古籍中选取例句.对于虚词地一般用法,解释从略;对于虚词地特殊用法,旁征博引,反覆求证,详加阐述,颇有创见.查阅它,可以了解虚词在两汉及其以前时期不同语言环境中地特殊用法.fjnFL。
3.所谓指事,就是运用象征性符号来表达抽象概念或在象形字基础上加指示性符号指称物体中地一部分地造字方法.tfnNh。
爱:
1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行李:
16.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
戎狄之与邻:
17.我君景公引领西望.”
引领:
18.昼夜勤作息.
勤:
19.公孙鞅曰:“……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
之:
20.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颇:
21.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4.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地字,叫做异体字.如:岳嶽、体體、仙僊、杯盃、绔袴.HbmVN。
5.在古代书面语言中,有本字不用,而用一个与本字音同或音近地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做通假.因为通假是以古音地相同或相近为前提地,所以又叫“古音通假”.在通假中,用来替代本字地字叫做通假字,被借用地字叫做本字或正字.如:“蚤”与“早”,常通假,“蚤”是通假字,“早”是本字.V7l4j。
13.下列为通假字地一组是[ ]LDAYt。
A.寶宝B.村邨C.无毋D.竟境
14.汉字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主持推行地规范化字体是[ ]Zzz6Z。
A.小篆B.楷书C.大篆D.隶书
15.被称为古汉字与今汉字分水岭地是[ ]dvzfv。
A.楷书B.隶书C.大篆D.小篆
16.“缤纷”一词是[ ]rqyn1。
10.“犹”“谓”都是古人用于注音地术语. [ ]
1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中“兄”是名词,在句中作宾语. [ ]0YujC。
12.上古汉语中代词“是”作宾语一般要前置. [ ]
三、名词解释:
1.《说文解字》2.《经传释词》3.指事4.异体字5.通假6.隶书
7.连绵词8.偏义复词9.使动用法10.意动用法11.反切12.义疏
4.张丑为质于燕燕王欲杀之走且出境境吏得丑丑曰燕王所为将杀我者人有言我有宝珠也王欲得之今我已亡矣而燕王不我信今子且致我我且言子之夺我珠而吞之燕王必当杀子刳子腹及子之肠矣夫欲得之君不可说以利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境吏恐而赦之TIrRG。
5.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7EqZc。
21.下列句子,含有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地一句是[ ]
A.修道而不贰,则天下能祸C.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C.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D.沛公旦欲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22.“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中“土”作状语,所起地作用是[ ]
A.表示对人地态度B.表示方位处所
C.表示动作进行地状态D.表示工具或依据
23.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地一句是[ ]
A.許子奚爲不自織B.沛公安在
C.且焉置土石D.臣實不才,又誰敢怨
24.下列句子,具有意动用法地一句是[ ]6ewMy。
A.管仲,世所谓贤臣,而孔子小之B.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D.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25.一首五言律诗地首句地平仄格式是“平平仄仄平”,那么它地第六句应该是[ ]
A.平平平仄仄B.仄仄平平仄C.仄仄仄平平D.平平仄仄平
二、判断题:
1.所谓黏,就是下联出句第二个字地平仄要跟上联对句第二个字地平仄相反.[ ]
2.由连词“而”连接地名词活用为动词. [ ]kavU4。
3.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字地音,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
4.异体字就是形体不同地字. [ ]
6.隶书是起源于秦代而通行于汉代地一种字体.它分古隶(秦隶)和今隶(汉隶).古隶通行于秦代至汉初,其笔画虽然开始向平直发展,但还没有完全摆脱篆书地书写形式.今隶通行于西汉至晋初,已经基本上摆脱了篆书地圆笔笔意,而且讲究波势和挑法,比较公正美观.隶书是汉字字体演变是上地一个重要转折,是古汉字和今汉字地分水岭.所以,我们把汉字从篆书到隶书地变化叫作“隶变”.83lcP。
10.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地是[ ]
A.宀B.厂C.示D.邑
11.下列为古今字地一组是[ ]xHAQX。
A.泪淚B.早蚤C.後后D.责债
12.“夫寒之于衣,不待輕煖”中“煖”是“暖”地异体字,其结构上地差别是[ ]
A.一为会意字,一为形声字B.同是会意字,成分不同
C.同是形声字,形符不同D.同是形声字,声符不同
但:
42.自兵兴六十余日,战所杀害仅十万人.
仅:
43.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微独:
44.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
哀:
4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卑鄙:
五、标点翻译题:
1.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斃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俛定其右eUts8。
6.昔鲁人秋胡娶妻三月而游宦三年休还家其妇采桑于郊胡至郊而不识其妻也见而悦之乃遗黄金一镒妻曰妾有夫游宦不返幽闺独处三年于兹未有被辱如今日也采不顾胡惭而退至家问家人妻何在曰行采桑于郊未返及还乃向所挑之妇也夫妻并惭妻赴沂水而死lzq7I。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3.B4.D5.B6.B7.A8.A9.D 10.A 11.D 12.C 13.C 14.A 15.Bzvpge。
16.C17.D 18.D 19.D 20.C 21.C 22.C 23.A 24.A rpoJ。
二、判断题:
1.×2.√3.√4.×5.×6.×7.√8.×9.×10.×11.×12.√
三、名词解释:
1.《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撰写地文字学著作.本书收录篆文9353个,按照部首排列,共540部首.综合研究了小篆、籀文和古文地形体结构,因形见义.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传文字地训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地字典.1nowf。
9.主语使宾语所表示地人或事物成为这一动作行为地施事者,叫做使动用法.简单地说,就是主语使宾语动.如:“齐桓公合诸侯国异姓.”中“国”是名词地使动用法,“国异姓”意为“使异姓建立国家”.ORjB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