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七固体制剂的溶出度测定(精)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是通过测定药物在一定时间内从固体制剂中溶出的含量来评价制剂的质量和性能。
这个试验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制剂的溶出速率和溶出度,从而指导制剂的优化和改进。
以下是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的技术指导原则:1.药物选取:选择溶出介质和试验条件时,应考虑药物的溶解性和性质。
药物的溶解度可以通过文献资料或初步试验来确定。
2.溶出介质:根据药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溶出介质,一般选用仿生体液模拟消化道环境,如pH1.2酸性液体、pH4.5醋酸缓冲液或pH6.8磷酸盐缓冲液。
如果药物在上述介质中溶解度较低,可以添加适量的表面活性剂。
3.试验仪器:常见的溶出度试验仪器有旋转篮法、双槽法、胶囊法等。
根据药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试验仪器。
4.试验条件:试验温度和搅拌速度是影响溶出度试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一般可选择37℃恒温水浴,并设置适当的搅拌速度,通常为50-100转/分钟。
5.取样与检测:根据试验要求和所测药物的特性,确定取样时间和方法。
离线法和在线法都可以用于取样与测定。
离线法通常是取制剂各个时间点的溶液样品,通过适当的手段对样品进行分析。
在线法则是实时测定溶解度。
可通过利用紫外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仪器对取得的样品进行检测。
6.数据处理:溶出度试验通常得到的是药物释放曲线,对于不同制剂的溶出度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如计算平均溶出度和标准差等。
7.结果评价:根据药物的特性和要求,对于结果可以进行合理的评价。
可以比较不同制剂的溶出速率和溶出度;也可以将实验数据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如中国药典中对于溶出度的规定。
总之,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包括药物选取、溶出介质选择、试验仪器选择、试验条件确定、取样与检测方法选择、数据处理和结果评价等。
根据这些原则,可以进行准确、可靠地评价固体制剂的溶出度,为制剂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基础依据。
17.速释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检查方法的建立

考虑因素 桨法优于篮法 考虑篮法50rpm 转速 考虑桨法75rpm 或 100rpm 转速或 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或改变表面 活性剂的种类 考虑篮法或使用桨法和沉降篮 考虑篮法或桨法75rpm 或 100rpm 转速
15
8
示例 1 – 受崩解时限控制的溶出度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10 分钟时的溶出量(% )
崩解时间 (分钟)
100 95 90 85 80 75 10
BCS 1 速释产品
3
2
1
15
20
硬度( kP)
25
0 10
15
20
25
硬度( kP)
Ke/Kd < Kg, Kapi. 崩解时限检查比溶出度检查对工艺参数 (如 硬度) 更有区分力,因此崩解时限与产品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更 大,崩解时限检查作为控制质量的放行手段。
– 商业化阶段,常规检测仅选用一个溶出量能达到 >85% 的时间点。仅发生重大工艺变更 时才需要溶出曲线。
BCS I 和 III 类药物的 考虑要素 BCS II 和 IV 类药物的考虑要素
水或 pH 1.2、4.5、6.8 的缓冲液 加入表面活性剂使溶解度增加至适当水平(1x – 3x 漏槽)
根据 API 的 pKa,选择介质的 pH 与 API pKa 相差较大的介质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的基本概念 溶出机制及处方特性对溶出度的影响 如何建立良好的溶出度检查方法作为产品质量控制(QC)手
段 溶出度检查方法的区分力 溶出度质量标准的制定
2
溶出度定义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溶出度实验报告

溶出度实验报告溶出度实验报告一、引言溶出度是指固体物质在溶液中溶解的程度,是药物制剂研究中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之一。
溶出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的溶解特性,从而指导药物的制备和质量控制。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溶出度的变化,探究影响溶出度的因素。
二、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和试剂:使用溶出度仪、磁力搅拌器、玻璃容器等实验仪器,选择待测药物及其溶剂。
2. 实验步骤:a. 准备药物溶液:按照一定比例将药物加入溶剂中,使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
b. 装填样品:将药物溶液倒入溶出度仪的样品槽中,确保样品的均匀性。
c. 开始实验:启动溶出度仪,设定合适的温度和转速,记录时间。
d. 取样测定:在规定时间间隔内,取出一定体积的溶液样品,用适当方法进行分析测定。
e. 数据处理:根据测定结果计算出溶出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条件下药物溶出度的数据,并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分析。
以下是实验结果的总结和讨论:1. 温度对溶出度的影响:我们选取了不同温度下的实验条件,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药物的溶出度也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可以提高溶剂的分子动能,加速药物分子与溶剂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溶解过程。
2. 搅拌速度对溶出度的影响:我们对比了不同搅拌速度下的溶出度实验结果,发现搅拌速度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溶出度。
这是因为搅拌速度的增加可以增加溶剂与药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率。
3. 药物粒度对溶出度的影响:我们选取了不同粒度的药物进行实验,发现药物粒度的减小可以显著提高溶出度。
这是因为药物粒度的减小可以增加药物与溶剂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溶解速率。
4. pH值对溶出度的影响:我们调整了不同pH值的溶液进行实验,发现药物的溶出度与溶液的pH值有一定的关联。
不同药物对pH值的敏感程度不同,有些药物在酸性环境下溶出度较高,而有些药物在碱性环境下溶出度较高。
综上所述,温度、搅拌速度、药物粒度和pH值等因素都对药物的溶出度有一定的影响。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

附件1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前言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包括以下内容:(1)溶出度试验的一般要求;(2)根据生物药剂学特性建立溶出度标准的方法;(3)溶出曲线比较的统计学方法;(4)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即采用体外溶出度试验代替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一般考虑。
本指导原则还针对药品的处方工艺在批准后发生变更时,如何通过溶出度试验确认药品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提出了建议。
附录对溶出度试验的方法学、仪器和操作条件进行了概述。
二、背景固体制剂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或释放、药物在生理条件下的溶解以及在胃肠道的渗透。
由于药物的溶出和溶解对吸收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体外溶出度试验有可能预测其体内行为。
基于上述考虑,建立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如片剂和胶囊)体外溶出度试验方法,有下列作用:1.评价药品批间质量的一致性;2.指导新制剂的研发;3.在药品发生某些变更后(如处方、生产工艺、生产场所变更和生产工艺放大),确认药品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
在药品批准过程中确定溶出度标准时,应考虑到药物的溶解性、渗透性、溶出行为及药代动力学特性等因素,以保证药品批间质量的一致性、变更以及工艺放大前后药品质量的一致性。
对于新药申请,应提供关键临床试验和/或生物利用度试验用样品以及其他人体试验用样品的体外溶出度数据。
对于仿制药申请,应在溶出曲线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溶出度标准。
无论是新药还是仿制药申请,均应根据可接受的临床试验用样品、生物利用度和/或生物等效性试验用样品的溶出度结果,制定溶出度标准。
三、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药物的溶解性和渗透性,推荐以下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Amidon 1995):1类:高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2类:低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3类:高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4类:低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上述分类原则可作为制定体外溶出度质量标准的依据,也可用于预测能否建立良好的体内-体外相关性(IVIVC)。
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曲线测定及比较原则

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曲线测定及比较原则在药物研发和制剂过程中,了解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曲线测定及比较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口服固体制剂是最常见的药物给药形式之一,通过口腔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本文将深入探讨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的原理及比较原则,并分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1. 溶出曲线测定的原理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曲线测定是评估药物释放速度和溶出特性的重要工具。
它通常通过体外试验进行,试验中固体制剂被置于体模型(如流体槽)中,模拟体内环境,然后测定药物在不同时间点的溶出量。
溶出曲线是描述药物溶出速率和时间关系的图形。
通常,溶出曲线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溶出量或释放度(如百分比)为纵坐标。
曲线的形状和特征能提供关于制剂性能和药物释放机制的有用信息。
2. 比较原则2.1. 相似性比较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的相似性比较是评估不同产品(如不同厂家的仿制药)之间的溶出特性是否相似的重要方法。
相似性比较需要将参比制剂和待比制剂在相似条件下进行溶出曲线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确定两者之间的差异。
2.2. 生物等效性评价口服固体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是比较不同制剂或药物给药形式之间是否具有相似的生物利用度的评估方法。
生物等效性评价一般是通过进行药物体内动力学研究,如测定血浆药物浓度、药动学参数等来进行的。
3. 我的观点和理解通过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及比较可以评估不同制剂之间的溶出特性和生物利用度。
在仿制药评价中,比较待评价药物与原研制剂的溶出曲线可以确定仿制药是否具有与原研制剂相似的药效。
通过对溶出曲线的研究,我们还可以了解到药物的释放机制、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因素等,有助于优化制剂的设计和改进。
总结与回顾: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曲线测定及比较原则是药物研发和制剂工艺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溶出曲线测定,我们可以评估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特性和药效,并与其他制剂进行比较。
相似性比较和生物等效性评价是口服固体制剂研究中常用的比较原则。
这些研究有助于提高制剂的质量和性能,并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浅谈固体药品溶出度的测定 毕业论文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PINGXIANG COLLEGE毕业论文(2009-2012年)题目:浅谈固体药品溶出度的测定系别:化学工程系专业:商检技术班级:09商检技术学号:09362009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日期:2011年12月浅谈固体药品溶出度的测定摘要药物溶出度检查是评价制剂品质和工艺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主药的晶型、粒度、处方组成、辅料品种和性质、生产工艺等的差异,也是评价制剂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度和制剂均匀度的一种有效标准,能有效区分同一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差异。
溶出度试验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药品质量的关键检验项目,药品注册的需要以及药品生产安全的全球化进程都促进了溶出度技术的普及。
本文通过阐述固体药品溶出度的测定,总结实习经历,借此理解溶出度的现实意义,加强药品质量管理意识。
关键词:溶出度、溶液、介质、生物利用度一、引言溶出度也称溶出速率,是指在规定的溶剂和条件下,药物从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1]。
测定固体制剂溶出度的过程称为溶出度试验,它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的崩解和溶出的体外试验方法。
药物溶出度检查是评价制剂品质和工艺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主药的晶型、粒度、处方组成、辅料品种和性质、生产工艺等的差异,也是评价制剂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度和制剂均匀度的一种有效标准,能有效区分同一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差异,因此是药品质量控制必检项目之一。
二、溶出介质的选择溶出介质是根据样品的溶解度数据和剂量范围进行选择的,以满足漏槽条件,漏槽条件规定溶出介质的体积不能少于主药形成饱和溶液所需体积的3倍量[2]。
一般一个剂量单位以溶剂900ml或1000ml为最普遍。
溶出介质可大体分为三大类,首选水,其次是0.1mol/L盐酸、缓冲液[3](常用为PH=4.0醋酸缓冲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
对于药物可以在胃部快速溶解和通透性高的,胃排空时间可能是吸收的限速步骤,对于这类药物,溶出度检查主要是证明药物在胃液条件下可以快速溶出。
药物固体制剂溶出度测定概况

h
(一)中国药典2010年版溶出度概况 修源自订内容附录溶出度测定法修订内容
4、修订测定法中加样与启动仪器顺序;
2005:启动仪器至规定转速并平稳→已放置样品的转篮降入溶出杯中 (或样品投入溶出杯中)→自供试品接触溶出介质起立即计时
2010:已放置样品的转篮降入溶出杯中(或样品投入溶出杯中) →按各 品种项下规定的转速启动仪器,计时;
篮网丝径:2005:0.25mm;2010:0.28mm±0.03mm 溶出杯高:2005:168mm±8mm:2010:185mm±25mm
3、溶出介质量不在附录中明确;
2005:除另有规定外,分别量取经脱气处理的溶出介质900ml,置各溶 出杯内
2010:分别量取经脱气处理的溶出介质,置各溶出杯内
(一)中国药典2010年版溶出度概况 新
增内容
附录溶出度测定法新增内容
1、明确三种测定方法的名称;
第一法(篮法)、第二法(桨法)、第三法(小杯法)
1、文字上细化对仪器的要求;
转篮 ……均为不锈钢或其他惰性材料
2、增加准确量取溶出介质的量化要求;
实际量取的体积与规定体积的偏差不超过±1%
3、增加准确取样时间的量化要求;
2010:当正文规定需要使用沉降篮或其他沉降装置时,可将片剂或胶囊 剂先装入规定的沉降装置内(桨法);当在正文规定需要使用沉降装 置时,可将片剂或胶囊剂先装入规定的沉降装置内
h
一、溶出度的基本概念
溶出曲线?
溶出度与
溶出度是指活性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制剂在 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规定条件中的时间如果是一点,测得的溶出量就是单点 溶出度;时间如果是连续的多个点,测得的溶出量按次序连 起来就是溶出曲线。
溶出度测定实验报告(共4篇)

溶出度测定实验报告(共4篇)溶出度实验数据处理溶出度实验数据处理1.绘制标准曲线2.根据回归方程,计算样品的浓度和溶出百分率3.求溶出累积百分数根据单指数函数公式处理Y=Y∞(1-ekt)式中Y为t时间累积释放百分率,Y∞为相当长时间药物累积释放度(通常为100%),上式整理后得:Log(Y∞-Y)=LogY∞-kt/2.303 即Log(Y∞-Y)对t呈直线关系。
试片药物释放常数k为.......;50s释放百分率为.....代入公式计算得50s累积释放百分率为83.28%.篇二:实验十溶出度检查实验十溶出度检查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转篮法测定片剂溶出度的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和判断标准2、熟悉溶出度测定仪的使用方法3、巩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二、实验原理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或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A?溶出度(%)?1?D?1000100?100% 1%E1?Scm按中国药典的规定,判断是否合格。
规定限度(Q)为标示量的75%。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仪器:溶出度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超声仪、注射器、微孔滤膜、吸量管、烧杯、2.试药:吡哌酸片(规格0.25g)四、实验内容:1. 溶出度仪调试:对溶出度仪器装置进行调试,使桨叶底部距离溶出杯的内底部15mm±2mm。
2. 溶出度测定:取供试品6片,分别投入6个转篮内,奖转篮降入容器内,开始计时。
经30分钟时,取溶液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ml,加0.04%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100ml,摇匀;照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73nm 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含量与溶出度。
按吡哌酸的吸收系数(E 1%1cm)为1339计算每片的溶出度。
五、结果和分析1. 结果2. 结果判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判为合格。
(1)6片中,每片的溶出量按标示量计算,均不低于规定限度(Q)。
(2)6片中,如有1~2片低于Q,但不低于Q -1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3)6片中,有1~2片低于Q,其中仅有1片低于Q -10%,但不低于Q -2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时,应取6片复试;初、复试的12片中,有1~3片低于Q,其中仅有1片低于Q -10%,但不低于Q -2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七固体制剂的溶出度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固体制剂(片剂、丸剂、胶囊剂)溶出度的原理、方法与数据处理。
2、熟悉溶出度测定的意义、溶出度测定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提要
溶出度系指在规定介质中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崩解(或溶散)度无法反映崩解后微细颗粒的再分解和溶解过程。
当溶解过程为影响吸收的主要限速过程时,崩解(或溶散)时限往往不能作为判断药物制剂吸收的指标。
采用血药浓度法,尿药累计量法等等体内测定法虽可推测药物的吸收速度,但实验方法较复杂,成本高。
固体制剂的溶出度测定法是一种较简单的体外实验法,对主药成分不易从制剂中释放,久贮后变为难溶物,在消化液中溶解缓慢,与其他成分共存易发生化学变化的药物,以及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的药物,均应作溶出度检查。
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或溶散)时限检查。
溶出度的测定原理为Noyes-Whitney方程:dc/dt=ks(Cs-Ct)式中:dc/dt为溶出速度,k为溶出速度常数,s为固体药物表面积,Cs为药物的饱和浓度,Ct为t时溶液的药物浓度。
试验中,溶出介质的量必须远远超过使药物饱和的介质所需的量。
一般至少为使药物饱和时介质用量的5-10倍。
现行《中国药典》溶出度测定方法规定有转篮法和浆法,并对装置的结构和要求作了具体的规定。
通常以固体制剂中主药溶出一定量所需时间或规定时间内主药溶出百分数作为制剂质量评价指标。
本实验以氨茶碱片为材料,测定氨茶碱的溶出度。
三、实验内容
仪器溶出度测定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10ml容量瓶、1ml移液管、0.8um 微孔滤膜等
材料氨茶碱片(0.1g)、氢氧化钠、牛黄解毒片等
1.氨茶碱片中茶碱溶出度的测定
取本品一片,照溶出度测定法(第一法:转篮法),以蒸馏水800ml为溶剂,转篮转速为每分钟100转,依法操作,经10分钟时,取溶液10ml,滤过(0.8um微孔滤膜),精密量取续滤液1ml,加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定量稀释成10ml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在275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茶碱的吸收系数为650计算出每片的溶出量。
限度为标示量的60%,应符合规定。
2.牛黄解毒片中黄芩苷溶出度的测定
(1)比较E值的测定
取样品10片,精密称定,计算平均片重,将称定的片子研细,再精密称取相当于
的量,置1000mL容量瓶中,加入人工胃液至足量,摇匀,置37度水浴中,浸渍24h,不时振摇,取样,滤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76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E值。
(2)样品E i的测定
取人工胃液1000mL,加热至37℃,置溶出杯中,调节转篮转速为100转/分,将精密称定重量(W1)的药片一片放在转篮内,以溶出介质接触药片时为零时刻开始计时,然后10分钟取样一次,取样位置固定在转篮上端液面中间、距离杯壁1cm处,每次取样10mL (立即补充10mL溶出介质),将样品液过滤,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76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E i值。
四、测定结果与数据处理
1.每片测定结果记录
No.1234567891011
取样时间(min)空白10203040
5060708090100
2.用普通坐标纸作图绘制溶出曲线
以累积溶出百分比对溶出时间逐一描点,用图估法拟合一平滑曲线,通过累积溶出百分比50%处引一与t轴平行的直线,与溶出曲线相交于A,过A点向t轴引垂线交于t1,此t1即为t50,此值可供方差分析用。
四、思考题
1、固体制剂进行体外溶出度测定的意义?哪些药物应进行溶出度测定?
2、影响溶出度测定结果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