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戏剧

合集下载

20世纪欧美戏剧

20世纪欧美戏剧

20世纪欧美戏剧一、影响20c欧美文学发展的因素:1、政治经济;2、科技发展,物质文明的进步;3、社会哲学思潮错综复杂:非理性思潮盛行二、20c欧美文学(戏剧)的划分1、现实主义2、现代主义三、现实主义1、萧伯纳:(1856-1950)英国戏剧家反对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继承了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批判传统,批判讽刺英国19c末20c初资产阶级的习俗和道德,是莎士比亚以后最伟大的英语戏剧家之一。

他的剧作中的戏剧冲突主要是思想和信念的冲突,所以每出戏里几乎都有问题讨论的场景,发展和丰富了英国的讽刺喜剧艺术主要作品《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这两部戏剧合称“不愉快的戏剧”)、《巴巴拉上校》等。

代表作品《华伦夫人的职业》:这个剧本揭露了资产阶级肮脏的财富来源,批判了资产阶级社会残酷的现实规则——遵守道德、做个正经人只会在贫困和死亡中挣扎;而出卖灵魂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同时塑造了独立自主、富于反抗性的新女性薇薇的形象,寄托了作者社会改革的理想。

2、布莱希特:(1898-1956)德国戏剧家、诗人、导演和戏剧理论家终生献身于德国工人运动,自称是“愿意把无产阶级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的资产阶级作家。

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融汇到自己的创作实践当中,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戏剧美学观点,提出了“史诗剧”理论和“陌生化”效果的论点。

(1)“史诗剧”理论:(又称“叙述体”戏剧理论、“叙事剧”理论)传统戏剧产生的效果是使观众进入一种幻觉状态,压制了观众的思考能力,不能对舞台上发生的事件做出理智的判断。

而布莱希特认为剧作家不仅要解释世界,同时也要改造世界,要让观众产生思维的兴趣,使他们相信世界是可变的,激发观众变革现实的兴趣和愿望,培养观众积极的处世态度。

(2)为实践“史诗剧”理论,布莱希特提出了“陌生化效果”的论点:(又译为“间离效果”、“打破幻觉手法”)舞台要把人们熟知和习以为常的事件以另一种样式展示给观众,也即要把日常平凡的东西以“不平凡”的面目出现,以引起观众的惊奇,让观众用新的眼光观察和理解司空见惯的事物,从而诱发观众去思考。

西方戏剧文档

西方戏剧文档

西方戏剧西方戏剧是指欧洲和美国地区的戏剧形式和艺术传统。

西方戏剧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巅峰。

它对世界戏剧和表演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西方戏剧的起源、演变和主要流派。

起源与发展西方戏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戏剧文化。

古希腊的戏剧由两个主要形式组成:悲剧和喜剧。

悲剧一般以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英雄人物的遭遇和命运的悲剧性结束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而喜剧则侧重于揭示社会中的荒诞和笑料,以嘲笑和讽刺社会问题。

在古希腊时期,戏剧是一种宗教仪式和社会活动,常常在城邦的市政建筑中上演。

当时的戏剧演员身着面具,表演者主要是男性。

戏剧不仅是为了娱乐和演艺,更是一种教育和宣传的手段。

著名的古希腊戏剧家如阿伽门农、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德等为西方戏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古希腊文化的传播,罗马也开始发展自己的戏剧形式。

罗马戏剧在场景和舞台布置方面进行了改进,并加入了更多的喜剧元素。

罗马的戏剧主要由男性演员扮演各种角色,女性参与度较低。

在中世纪,罗马戏剧逐渐衰落,而基督教的宗教仪式和教育剧目成为主流。

这些教会剧目主要是为了宣传和教导基督教的教义,常用拉丁语演出。

教会剧院成为戏剧表演的主要场所,表演者仍然是男性。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戏剧重新兴起并融入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和艺术表达形式。

意大利的歌剧和英国的莎士比亚戏剧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戏剧形式。

歌剧融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力。

莎士比亚戏剧则以其深刻的情感描写和复杂的角色关系而闻名于世。

主要流派西方戏剧有许多不同的流派和风格,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流派:古典主义戏剧古典主义戏剧是17世纪到18世纪欧洲戏剧的主导形式,特点是规范的剧本结构和叙事方式。

法国的莫里哀和英国的约翰·德狄、威廉·康格里夫等戏剧家是这一时期最为著名的代表。

古典主义戏剧强调理性和秩序,常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表达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思考。

外国戏剧的发展

外国戏剧的发展
外国戏剧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古希腊戏剧时期: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戏剧达到了巅峰,创造了悲剧、喜剧等戏剧形式。代表作品包括《俄狄浦斯王》、《阿里斯多芬的蜜蜂》等。
2.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引领了戏剧的复兴。代表作品包括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3.古典主义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的古典主义戏剧取代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强调戏剧的规范化和理性化。代表作品包括莫里哀的《吝啬鬼》等。
4.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戏剧开始反对古典主义,强调个性和情感。代表作品包括雨果的《莎乐美》等。
5.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戏剧开始探索更多的表现形式和主题,如意识流戏剧、实验戏剧、政治戏剧等。代表作品包括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布莱希特的《加里森》等。总的来说,外国戏剧的发展经历了从古典主义到现代

20世纪末期以来的美国戏剧发展的综述

20世纪末期以来的美国戏剧发展的综述

20世纪末期以来的美国戏剧发展的综述 20世纪末期,美国戏剧基本上是沿着前30年的轨迹不断发展的,即继续沿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多元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依然是这个时期的特点。

前期剧作家不断有新作问世,支撑着美国戏剧舞台,戏剧创作风格也在变化,有延续,有创新,有发展;同时新的戏剧创作倾向的出现,一批年轻剧作家的崛起,给美国戏剧增添了活力,预示着世纪之交的美国戏剧发展的方向。

  一  现实主义戏剧依然是世纪末美国戏剧的主流。

阿瑟密勒老骥伏枥,辛勤笔耕,继续写社会主题,创作基调是现实主义的,同时也试用其它写作技巧。

在《一个爱情的故事》(Some Kind of Love Story,1982)和《献给一位女士的哀歌》(Elegy for a Lady,1982)剧中试用了新的戏剧技巧,在某些方面跟哈罗德品特的戏剧有相似之处。

1983年春天,他亲自来北京导演《推销员之死》并随后出版了《推销员在北京》(Salesman in Beijing),扩大了他剧作的社会影响。

《我什么也记不清了》(I Can't Remember Anything,1986)一剧通过写两位老人对过去的生活轨迹的回忆,展示了老年人的孤寂和失望,揭示了人生的坎坷、世态的炎凉和美国社会每况愈下的不景气状况。

《克拉拉》(Clara,1986)写父女关系问题,通过写调查一桩杀人案的过程,鞭挞了美国社会,其风格基调是现实主义的,同时也娴熟地运用了表现主义手法。

自传《时移世变》(Time-bends:A Life,1987)揭示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右翼势力对进步作家迫害的情况,对理解社会问题剧《炼狱》等颇有参考价值。

  密勒认为英国伦敦比纽约百老汇更重视戏剧艺术,因此将自己的新作《驶下摩根山》(The Ride down Mount Morgan,1991)在伦敦的温德海姆剧院首演,剧中展示了贪婪自私的保险商莱曼费尔特人生中面临的家庭危机,也是美国梦的危机。

西方戏剧史的五个阶段

西方戏剧史的五个阶段

西方戏剧史的五个阶段
1、古希腊戏剧
时间: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

特点:古希腊戏剧的繁荣主要得益于雅典的民主;在佩里克莱斯时期,“戏剧津贴”政策是希腊的黄金时代。

2、中世纪戏剧
时间:5-15世纪。

特点:“宗教”成为封建统治的重要思想基础,也是充实的政治基础,戏剧成为封建宗教宣传的工具。

3、文艺复兴戏剧
时间:14-17世纪
特点: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的产生;核心:人文主义,反对神权政治,强调人的价值和自由。

4、古典戏剧
时间:17世纪法国崛起,19世纪浪漫主义逐渐衰落。

特点:基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赞美贤明君主,塑造理性爱国人物。

5、现实主义戏剧
时间:19世纪-20世纪
特点:真实逼真的再现现实,典型环境的刻画,典型人物的塑造,有特色的批判。

强调内在的真实,用拟人、象征、幻觉来表现人类共同的存在和精神危机。

20世纪外国文学史课件-荒诞派戏剧

20世纪外国文学史课件-荒诞派戏剧
《犀牛》的巨大成功使尤奈斯库真正声名鹊起,得到了评论家和 观众的广泛认可,他的作品也不断由小舞台走向大剧院,走向全 欧洲,走向全世界。
剧作家却部分抛弃了50年代那种单线式、漫画式、木偶式的缺少 心理描写的人物形象。一个新的人物“贝朗瑞”作为作者的代言 人出现了。
一、荒诞舞台上的末路英雄
尤奈斯库创作的主要特点:
少年时期在作家心底留下的另一个阴影则是孤 独和恐惧。成长过程中难以挥去的伤痛使尤奈 斯库在学会了反抗的同时,内心也滋生了一种 被过度夸大的负罪感。负罪感在作品中往往表 现为对强权的妥协。
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是荒诞派戏剧的 黄金年代,也是尤奈斯库文学生命的辉煌期。
一、荒诞舞台上的末路英雄
50年代是荒诞派戏剧诞生、辉 煌和逐渐消亡的时期。作为荒 诞派戏剧的领军人物,50年代 的尤奈斯库是一位走在风口浪 尖的人物。一方面,作为一位
化动作、情节、心理描写、人物 性格,甚至人物的姓名、社会行 为和历史背景,以及引起并阐释 或缓解冲突的所有因素。
尤奈斯库和他的同伴们建立 的新型戏剧弱化了传统戏剧语言
对法西斯纳粹主义、专制主义、极权主义、 反人道主义,以及历史特殊时期所表现出的 非人性本质的思考与嘲讽
二、荒诞的变异——— 《犀牛》
剧作家选择犀牛这种猛兽作为象征体除了使作品产生夸张的漫画 式效果外,更在于它能体现出人类那种暗藏的、最原始的兽性意 识。
❖ 人具有理智,具有主宰自己行为的思想,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更具有作为人的尊严,即人性。但兽性却是人类骨子里难以去除 的顽疾。
一、虚空心灵里的自由回声
“等待死亡”是理解贝克特几乎 所有作品的一个重要线索,与 “死亡想象”相联系的神秘、恐 怖、荒诞、不安以及悖论性地指 向某种浪漫主义式的更高真实的 幻觉一直是文学不竭的灵感源泉。

二十世纪的美国戏剧ppt课件

二十世纪的美国戏剧ppt课件
• 最著名的是E.赖斯的纽约剧组所开创的活报剧(Living Newspaper)。
• 后来,美国国会认为联邦剧院的演出是一种共产主义的威 胁,于1939年通过法案把它扼杀了。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其数量之多甚至无法统计。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纽约国际弗林吉戏剧节(International Fringe Festival)
• 纽约亚洲表演艺术节(Asia Performing Arts Festival)
• 汉森国际木偶剧节(The Hanson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Puppet)
• 危险戏剧节(Danger Festival) • 世界上以莎士比亚戏剧为主题的戏剧节堪称最广,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20世纪美国戏剧
•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 国戏剧开始多样化,最杰 出的剧作家是E. 奥尼尔。
• 创作出《琼斯皇帝》、 《安娜 克里斯蒂》、《上 帝的儿女都有翅膀》和 《奇异的插曲》等名剧。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在20世纪初创作的主要戏剧作品

在20世纪初创作的主要戏剧作品

在20世纪初创作的主要戏剧作品
20世纪初创作的主要戏剧作品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知名的作品:
1.《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由莎士比亚创作的喜剧,讲述了一个关于贸易、信任、宽容和爱情的故事。

2.《长日之旅入夜》(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由尤金·奥尼尔创作的戏剧,以自传式的形式展现了一个家庭在心理上的痛苦和破裂。

3.《虚无的十年》(The Waste Land):由T·S·艾略特创作的诗歌剧,以复杂的象征手法描绘了当时社会的虚无和破碎。

4.《到达伊藤园》(At the Ito-Yokado):由谷崎润一郎创作的日本话剧,探索了爱情、婚姻和性别角色在现代社会中的困惑和挣扎。

这些作品代表了20世纪初戏剧的不同风格和主题,对后来的戏剧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20世纪西方戏剧一、概况* 传统与现代主义的分界较明朗。

* 与非理性的潮流相反,德国优秀的戏剧家布莱希特将哲学、社会学、美学结合起来,创建了叙事式戏剧理论,突出理性的价值,他丰富卓越的戏剧创作对20世纪的戏剧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 (一)现实主义戏剧* 萧伯纳、布莱希特、皮兰德娄、达里奥·福* (二)现代主义戏剧* 未来主义戏剧、象征主义戏剧、表现主义戏剧;* 存在主义戏剧;荒诞派戏剧;二、布莱希特与“叙事剧”* 贝托尔特· 布莱希特* (Bertolt Brecht,1898—1956)20世纪最富有独创性的剧作家、戏剧理论家(一)生平与创作(1898—1956)* 1、生平:* 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 成长为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作家和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 自觉以科学社会主义经典理论作为创作指南,形成了自己的美学观念;布莱希特的墓地* 2、创作三阶段:* 1926年以前* 成名《三角钱歌剧》(1928)* 1926-1933年* 1933-1956年* *1933-1948年,流亡国外,创作繁荣。

* 3、叙事剧按题材可分三类——* “教育剧”:早期创作中用来鼓动宣传目的的作品,大多缺乏情节,长于说理,人物有概念化倾向,如《母亲》。

* “寓意剧”:以比喻为特色,作者以充分的想象来描述人物的思想,摆脱了环境、时间的束缚,具有较强的自由性,多利用别民族文学中的素材对现实中的种种关系进行哲理性概括,如《高加索灰阑记》、《四川一好人》。

《四川一好人》剧照* “历史剧”:借历史题材的描述来回答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如《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伽利略传》。

*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二)叙事剧理论* 理论背景: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宣泄。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在体验的基础上,再现生活和角色* 布莱希特的叙事剧理论,也叫史诗剧,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

* 布莱希特敏锐地发现:两千年来的西方戏剧理论一直把叙述性和戏剧性对立起来。

于是,他把戏剧分成两个类型:传统戏剧(又叫做戏剧性戏剧,或亚里士多德式的戏剧)和叙事剧(叙事性戏剧)。

* 最早提出“史诗剧”概念的并不是布莱希特,而是曾和布莱希特合作过的德国著名导演艾尔文·皮斯卡托。

他在1924年导演的《旗帜》一剧的副标题就是“史诗剧”。

布莱希特接受了这一术语,并以“非亚里斯多德式戏剧”的概念发展和丰富了这个概念。

主要内容* *叙事剧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认为戏剧应当要诉诸观众的理性,在对观众叙述某些生活场景及问题时,应当让观众保持冷静,或者至少控制自己的感情,在冷静的观看中去思考、去判断是非曲直,调动起观众的主观能动性。

(三)间离效果* 是指布莱希特所运用的,在观众和舞台之间保持距离的方法,又称为“陌生化效果”;* 彻底破坏舞台上的“生活幻觉”,把观众从无意识状态中唤醒过来;* 制造间离,是为了消除间离:“艺术化地把现实交到人们手里”;(四)目的和意义* 这是布莱希特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运用于艺术事件的产物。

* 戏剧的首要任务是对群众进行政治启蒙,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在于“改变世界”;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反对固守传统形式;* 因此,陌生化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提高观众的认识。

布莱希特的探索不是“形式主义”,而是体现了艺术思想的严肃性和深刻性。

* 世界三大体系化戏剧流派:[德]布莱希特——叙事体戏剧体系;[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验艺术体系;[中]梅兰芳——中国戏曲表演体系。

(五)值得反思之处* 实践上看,布莱希特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共鸣,只能减弱或推延观众的情感联系,因为一旦重新进入剧情,情感联系可以恢复。

* 布莱希特的陌生化,明显削弱了戏剧本身对观众吸引力。

* 布莱希特在表达主题思想方面,选择了一种说教意味、告白式的方式。

变观众与舞台之间双向交流产生意义的过程为单向性的从剧作者到观众的灌输过程。

参考书目:* 布莱希特著:《布莱希特戏剧选》(两册)。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 贝·布莱希特著,丁扬忠等译:《布莱希特论戏剧》,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版。

* 卞之琳:《布莱希特戏剧印象记》。

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 余匡复:《布莱希特论》。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 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 英国20世纪杰出剧作家* 1925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萧伯纳、鲁迅、蔡元培于1933年在上海合影* 代表作《巴巴拉少校》* 写实风格突出。

* 以“机智”为中心特色的幽默风格。

* 有意识的扩大语言技巧在现代戏剧舞台上的作用,相对压缩或简化动作与情节。

* 对固定的喜剧程式进行了谐谑摹仿。

* 【意】路易吉·皮兰德娄(Luigi Pirandello,1867-1936)* 怪诞剧* 《六个寻找剧作者的剧中人》* 1934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果敢而灵巧地复兴了戏剧艺术和舞台艺术”。

* 【意】达里奥?¤福(Dario Fo,1926~)* 新现实主义文学*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死亡》* 199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在鞭笞权威,褒扬被蹂躏者可贵的人格品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堪与中世纪《弄臣》一书相媲美。

”1、未来主义戏剧* 【意】马里内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 (1876~1944)* 《他们来了》2、象征主义戏剧* [比利时]梅特林克* 静剧理论* 《闯入者》* 代表作《青鸟》* [德]霍普特曼* 代表作《沉钟》3、表现主义戏剧* 表现主义艺术产生于在20世纪初的德国,二三十年代风靡一时,影响遍及各个艺术门类.* 表现主义戏剧代表人物:* [瑞典] 斯特林堡(1849-1912)* 先驱者* 代表作:《鬼魂奏鸣曲》* 【美】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 1888-1953)* 现代美国戏剧大师* 代表作:《毛猿》;《琼斯皇》;* 思想特点及艺术特色* “戏剧就是生活”,而“生活是一出悲剧”。

* 不完全是对社会生活的客观摹仿,机械再现,而是带有较强的主体意识,较浓的主观色彩。

* 他不重视事物的外部真实,而重在表现人物的心理真实。

* 舞台时空常具双重性,即外部空间与思维空间并存,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共驻。

* 《琼斯皇》* 《毛猿》4、存在主义戏剧* 存在主义,是一个揭示人的本真存在的意义和方式,进而揭示个人与他人及世界的关系的哲学流派。

* 存在主义文学是在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基础上产生的文学流派,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表现形式。

* 兴起于二战前夕的法国,战争时期得到广泛发展,战后盛行于整个西方世界。

* 让保尔·萨特* (Jean-Paul Sartre 1905—1980)* 存在主义文学的思想倾向* 一个总论点和三个分论点:* 总论点:“存在先于本质”。

* 三个分论点:* 第一,他的客体观是“自在的存在”。

认为世界荒谬,人生孤独;* 第二,他的主体观是“自为的存在”,主张自由选择,不断选择;* 第三,他的责任观,是自由和负责相联系,自由选择必须承担责任。

* 第一点是自由选择的客观条件。

* 第二点是自由选择的核心内容。

* 第三点是自由选择的基本依据。

萨特的存在主义戏剧* 《间隔》(《禁闭》1945)情境剧(境遇剧):萨特为宣扬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特设的一种戏剧类型。

这种戏剧不着力于情节和人物塑造,而是强调对情境的刻画,把人物逼入特定的艰难情境甚至是绝境中,让他们通过自由选择来决定自己的本质,决定自己的命运。

这种戏剧极为有效地表现了当代人普遍的忧患意识和两难选择状态,是对存在主义哲学的戏剧化阐释。

* 艺术特征* 第一,题材的荒诞性。

* 第二,境遇的极限性。

* 第三,哲理的深刻性。

5、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初兴起于法国、50-60年代风靡欧美剧坛的一个重要的戏剧流派。

又称为“反戏剧派”或“反传统戏剧派”。

发展概况:* 1950年5月11日巴黎梦游人剧场上演了尤奈斯库的独幕剧《秃头歌女》;* 1952年《椅子》上演;* 1953年,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在巴黎演出成功;* 1961年,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埃斯林出版研究荒诞派戏剧的经典性理论著作《荒诞派戏剧;基本特征* 思想上:表现“人生荒诞”;积极意义:“荒诞派戏剧力图使人正视人所面临的现实,荒诞派戏剧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主义戏剧。

”* 艺术上:反戏剧;情节:无逻辑、杂乱舞台形象:破碎、夸张台词:无意义代表作家* 尤奈斯库(1912-)* 《秃头歌女》* 《椅子》* 塞缪尔· 贝克特* (Samuel Beckett 1906—1989)* 1969年获诺贝尔奖——“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

”* 《等待戈多》剧照* 《等待戈多》的主题——“等待,无望的等待”* 意味着碌碌无为的人生;* 象征着虚无缥缈的理想;* 预示着悲剧的永远不会终结。

* “这部剧作的主题并非戈多而是等待,是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本质特征的等待。

在我们整个一生的漫长过程中,我们始终在等待什么;戈多则体现了我们的等待之物——它也许是某个事件,一件东西,一个人或是死亡。

此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等待中纯粹而直接地体验着时光的流逝。

当我们处于主动状态时,我们可能忘记时光的流逝,于是我们超越了时间;而当我们纯粹被动地等待时,我们将面对时间流逝本身。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