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帝国主义

合集下载

当代文化帝国主义的新特征及批判

当代文化帝国主义的新特征及批判

当代文化帝国主义的新特征及批判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文化交流和融合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然而,这种趋势背后却隐藏着一种文化现象——文化帝国主义。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文化帝国主义的新特征及其批判,揭示其背后的权力关系和文化侵略现象。

我们将首先概述文化帝国主义的定义和历史背景,然后分析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新特征,最后对其进行批判和反思。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提高人们对文化帝国主义的警惕性,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平等交流的发展。

当代文化帝国主义呈现出许多新特征,如数字化传播、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跨国公司的文化扩张等。

这些新特征使得文化帝国主义的侵略方式更加隐蔽和多样化,给文化多样性和平等交流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批判当代文化帝国主义的新特征,揭示其背后的权力关系和文化侵略现象,以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平等交流的发展。

在批判当代文化帝国主义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其对弱势文化的影响和剥夺,以及其对文化多样性和平等交流的破坏。

我们需要倡导文化多样性和平等交流的理念,推动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我们也需要加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本土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以应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挑战和威胁。

当代文化帝国主义的新特征及批判是一个重要的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提高人们对文化帝国主义的警惕性,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平等交流的发展,推动全球文化的共同繁荣。

二、当代文化帝国主义的新特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当代文化帝国主义展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征,这些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我们对文化霸权和文化交流的认知。

数字化技术的利用:当代文化帝国主义借助互联网和数字化媒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传播文化产品。

社交媒体、流媒体服务、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使得文化产品和观念能够迅速跨越国界,渗透到各个角落。

文化产品的商业化:与过去相比,当代文化帝国主义更加注重文化产品的商业化。

全球传播视域下文化帝国主义再解读

全球传播视域下文化帝国主义再解读

全球传播视域下文化帝国主义再解读文化帝国主义是指发达国家通过传播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制度来影响其他国家和民族,实现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的一种行为。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帝国主义的影响力更加广泛和深远,成为国际关系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全球传播视域的拓宽,文化帝国主义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再解读。

全球传播视域下文化帝国主义的再解读需要考虑传播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等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

这意味着文化帝国主义的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发达国家通过各种传播平台可以更直接地将自己的文化输出到全球各地。

全球化的进程也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文化帝国主义再解读需要考虑这一新的传播背景下,发达国家对其他国家文化的影响力和影响方式的变化。

全球传播视域下文化帝国主义的再解读需要关注文化接受方的主体性和反抗力量。

过去,文化帝国主义往往被视为一种单向的文化输出和影响,被影响国家和民族被动接受,缺少主体性。

然而,随着全球传播视域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民族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文化价值和主体性,并积极寻求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加强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并通过各种方式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

因此,全球传播视域下的文化帝国主义再解读需要更加重视被影响国家和民族的主体性和反抗力量,以及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最后,全球传播视域下文化帝国主义的再解读需要重视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流的平衡发展。

文化帝国主义的本质是一种文化输出和输出,是一种文化传播的不对等性。

在全球传播视域下,要实现文化传播的平衡发展,需要各国和地区加强跨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并推动对话与共生。

只有在这种基础上,才能实现文化传播的平衡发展,才能避免文化帝国主义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伤害,并实现真正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权益的平等。

综上所述,在全球传播视域下,文化帝国主义需要再解读,需要更加关注传播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关注文化接受方的主体性和反抗力量,关注文化传播中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对抗,以及重视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流的平衡发展。

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研究

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研究

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研究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研究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西方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这种影响被质疑为是一种文化帝国主义的表现,即通过西方文化的传播和渗透,影响、改变、甚至侵蚀其他文化的价值观和传统。

一、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历史背景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概念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其形成有其历史背景。

早在西方殖民主义时期,欧洲国家对殖民地的统治不仅以政治、经济手段为主,也包括文化方面的控制。

西方国家以自身的价值观和文化标准作为衡量其他文化的标准,进而将自身的文化强加于其他国家,甚至对其进行文化剥夺和重塑。

二、西方文化对其他文化的渗透西方文化的渗透主要表现在媒体、技术和教育等方面。

通过主导全球媒体产业,西方文化向全球传播,使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成为全球化的主导。

同时,西方科技的发达也进一步拉近了全球各地的距离,加强了西方文化的传播。

此外,西方在各国推广西方文化教育,以培养西方价值观为目标,进一步扩大其文化影响力。

三、西方文化带来的影响与挑战西方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影响既带来了一定的进步,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一方面,西方文化对其他文化的渗透促进了全球社会的交流和融合,增进了人类的互相了解和合作。

例如,西方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人权、平等和民主等普世价值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

然而,另一方面,西方文化的传播也给其他文化带来了挑战。

由于西方文化广泛传播的特点,其他文化可能面临被边缘化、丧失独特性的风险。

数百年来,许多非西方国家的文化习俗、传统和价值观已经被西方文化影响和改变。

这种文化影响的结果是,一些非西方国家的年轻一代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更注重西方文化的追求,导致文化认同的混乱。

四、回应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策略在面对西方文化的传播和渗透时,非西方国家需要采取一些策略回应。

首先,加强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加强教育,提升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增强对西方文化的批判和抵抗能力。

全球传播视域下文化帝国主义再解读

全球传播视域下文化帝国主义再解读

全球传播视域下文化帝国主义再解读【摘要】文化帝国主义是指通过文化传播和意识形态输出来影响他国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现象。

本文从全球传播视域出发,重新探讨文化帝国主义的概念和影响。

首先介绍了文化帝国主义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和演变过程。

然后从全球传播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文化帝国主义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表现和影响。

文章还探讨了文化帝国主义在当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批评与争议,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

通过对文化帝国主义的再解读,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思考全球化时代下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为全球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和促进贡献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全球传播、文化帝国主义、历史背景、概念、影响、全球化、表现、批评、争议、思考、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全球传播视域下文化帝国主义再解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帝国主义再次成为学术界热议的话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传播网络的普及,文化的传播已经超越了国界,形成了全球传播的新格局。

这使得原本局限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内容得以被广泛传播和接受,同时也加剧了文化帝国主义的问题。

传统意义上,文化帝国主义是指强国通过文化手段来影响、统治弱国的现象。

在全球传播视域下,文化帝国主义的概念有了新的内涵和影响。

全球化使得文化传播更加快速和普及,同时也带来了跨文化冲突和文化认同的困扰。

在这一背景下,对文化帝国主义的再解读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

本文将从文化帝国主义的历史背景、概念及影响、全球传播视域下的再解读、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表现,以及批评与争议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全球传播视域下文化帝国主义问题的复杂性,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

将成为当代传播研究的重要议题,也将为我们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提供新的思路和观点。

2. 正文2.1 文化帝国主义的历史背景文化帝国主义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发达国家对殖民地和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输出和控制的现象。

东方主义

东方主义
文化帝国主义 (文化殖民)
一、文化帝国主义的定义 一个国家运用政治与经济权力,通过 文化输出的方式对另一国进行文化侵蚀 , 使自己的文化在输入地占据主导地位,而 当地的文化被迫逐渐消失,进而更容易地 获取经济、政治利益。是一国以文化方式 达到从根本上消灭另一国文化、淡化民族 意识,从而达到更根本的政治、经济侵略 的目的。 情人节与七夕 学外语

美国女特工在山西挖煤 |
2013年10月22日 11:11财讯.COM /wkp/20131022-CX03c6t1.html

微博认证为“环球网美国记者站”的微博截图爆料, 美剧《神盾局特工》第一季第四集上演雷人桥段, 一位西装革履的调查人员,正在向一位黑人女子询 问着什么,女子说:“醒来时在什么伤员验伤分类 处,然后自己在一个铜矿下面的牢房里过了四 年……”那位调查人员马上试探着问,“有消息说你 被带去了山西省”。该微博调侃,“有一女特工任 务失手结果神秘失踪了很多年,经过组织调查原来 是被抓到山西挖矿了……美帝的编剧你们够 了!!!”还有网友继续接力调侃,“其实她原来 是个白人,挖了四年煤染黑了。”
《英雄》中中国元素的堆砌; 雅典奥运会闭幕式 2、警醒人们去打破东方主义的枷锁 促使今天的人文学科努力提供新的方法 和观念,打破东方主义文化殖民色彩的定型 观念。 这项任务非常艰巨,根深蒂固的历史文 化的浸淫使人们很难完全分辨清晰哪些是对 现实的清醒认识,哪些是受东方主义观念的 预设影响。
思考:
和尚带的宠物猪看起来没有什么作用, 只是充当旅途的解闷工具罢了。据说它一口 气吃了4只西瓜,把和尚,仆人,猴子的一份 都吃了;还说它调戏了7只蜘蛛,被蜘蛛们狠 咬了一口。 那个仆人也是什么用都没有,整天担着 一副破行李,听任摆布。 和尚花了13年才到了印度,寻了一些印 度的佛经,像得了宝贝一样回国了。 学生们听罢非常惊讶,一是想不到,中 国人这么热衷于冒险;二是想不到1000年前 中国人就喜欢宠物猪了。 ……

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研究

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研究

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研究引言自从二十世纪中期,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西方国家的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引起了广泛的研究与讨论。

西方文化的传播、强制性改变以及对其他文化的主导地位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本文将探讨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的相关议题,包括其定义、历史背景、作用以及对于其他文化的影响,以期促进对这一理论的深入理解。

一、定义1. 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概念西方文化帝国主义是指西方国家对其他国家文化的传播和强制性改造,通过媒体、教育和商业等手段,以西方文化为主导,使其他文化逐渐丧失自身特色和独立性。

2. 文化帝国主义与文化霸权的区别文化帝国主义与文化霸权的概念常常被混为一谈,但二者有着微妙的差别。

文化帝国主义是指以西方文化为主导、通过文化扩张实现政治和经济控制的过程。

而文化霸权更侧重于西方文化对其他文化的主导地位,其核心在于文化上的统治和控制。

二、历史背景1. 论文化帝国主义的起源文化帝国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首次开始显露头角,随着工业革命的崛起,西方国家开始逐渐扩展其经济和政治势力,其文化也通过相应的手段传播至其他地区。

殖民主义的实践对于这一现象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代表性事件近代历史上,有许多代表性的事件展现了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影响。

例如,19世纪末的康菲尔条约导致了中国的鸦片战争,西方以其文化和思想入侵了中国,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三、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作用1. 经济控制西方文化帝国主义不仅能够通过媒体和商业手段影响其他国家的文化风格,同时也能巩固其在经济上的控制。

西方国家的文化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霸占地位,使得其他国家很难保持自己的文化独立性,经济上的依赖性使得西方文化具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2. 影响价值观西方文化在帝国主义理论中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其传播和强制性改变了其他国家的价值观念。

通过媒体、教育和宣传等手段,西方文化帝国主义渗透到其他国家的社会、家庭和文化中,引导了人们对于生活方式、道德标准和消费观念等方面的认知和追求。

从漫威英雄电影 看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doc

从漫威英雄电影 看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doc

从漫威英雄电影看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漫威电影作为典型的美国式英雄电影,表面上是让中国观众享受科技大国制作的视觉盛宴,但实际上电影中无处不在宣传着美国的主流文化价值观,这也让它沦为美国向中国推行文化霸权的工具。

纵观XX年漫威在中国上映的电影,主要是通过漫威的金字招牌和本身的高质量,最大限度的吸引观众,扩大影响范围;再以其他英雄系列影片轮翻轰炸,使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最大限度的影响中国观众,以实现“文化同化”的目的。

一、文化帝国主义概述1、文化帝国主义的来源和发展文化帝国主义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属于后殖民主义思潮的分支。

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通过反帝反殖民斗争,纷纷获得了独立,但长时间的压迫使这些国家在经济和文化上大大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迫使它们不得不依附于以前的殖民统治者,这就孕育了文化帝国主义的诞生。

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利用发达的传播手段向不发达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包括宣传意识形态和倾销文化产品,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受众国民众的思想和行为,逐渐接受并被同化,西方国家也从中获得政治和经济利益①。

而“全球化”这股东风则带来了频繁的文化产品贸易,加速了这一进程。

文化帝国主义作为一种全新侵略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

2、文化帝国主义的特征霸权性。

同军事和政治霸权一样,文化也具有霸权性的特征。

发达国家凭借更多的资源筹码在国际机制中能够制订出更多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条款,通过各种霸王条款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隐蔽性。

同以前通本过直接传教或推行奴化教育相比,在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则把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依附在自己所生产的文化产品当中,通过正当合法的国际贸易推销到目标受众国家,由赤裸裸地强制性侵略变成了隐秘性地传播。

渗透性。

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攫取更大的经济利润,通过大批量的生产文化产品并销往海外,受众频繁的接触这些产品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其价值观念甚至被同化。

可以说这种渗透作用是由内至外的,它以看似友好平和的姿态,将帝国主义的触角伸得更远更深。

文化帝国主义

文化帝国主义

浅析文化帝国主义20091031228 穆雄09 社(2)文化帝国主义是指西方强国通过对其他国家人民生活的系统渗透和控制,将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强加于他国人民头上,以达到重塑其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制度和身份,减弱帝国主义势力扩张的阻力的目的。

简言之,文化帝国主义就是通过文化思想的渗透来控制一个国家人民的灵魂,然后把这个国家变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殖民地。

在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它通常被表述为第一世界的资本主义国家把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强加给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

众所周知无论任何时期,帝国主义的本性都是侵略、征服、控制和剥削别人,老牌帝国主义用炮舰和金融或商品手段,即用军事或经济手段来达到目的。

而新帝国主义的手段则越来越高明,除用军事、经济手段外还用文化思想手段达到他们丑恶的目的。

但是文化帝国主义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现代帝国主义总过程的一部分,概括起来文化帝国主义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文化帝国主义以强大的经济、资本实力为后盾,主要通过市场而进行扩张。

这主要是指某些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的国家向其他国家系统地扩展其经济、政治与文化控制方式,而结果则是导致了实力雄厚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和西欧)与相对贫弱的欠发达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和南美、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的支配、附属和依赖的全球关系。

而文化帝国主义就是这一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某些发达国家的产品和时尚风格通过市场向其它国家传输,从而产生特定的需求与消费形态,巩固和支持了支配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

第二,文化帝国主义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即通过含有文化价值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而实现全球性的文化支配。

西方一些学者和政治家通常在为资产阶级国家政府服务时,总是强调西方大国的文化和价值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领导地位。

如基辛格认为,“似乎每一个世纪都会出现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具有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改造整个国际关系的力量、意志、智慧和道德源动力,这几乎是一个自然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始于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以法兰克 福学派为代表的激进主义对二战 后的西方文化进行了全面批判。 赫伯特·许勒在《传播与文 化支配》一书中首度使用和诠释 了“文化帝国主义”这一概念。 《大众传播与美国帝国》
2、发展:70-80年代
萨义德的《东方学》是对西方文化霸权的一种 批判性研究,被认为是开创了后殖民主义批判的先 河。 东方学以西方对东方的支配、霸权为基础。 欧洲民族与文化优越于非欧洲的民族与文化。 东方学是欧洲人的东方学
在墨西哥以及中美洲国家,美国电影在当地同 样居于统治地位,如1925年在墨西哥的电影市场上, 美国占据了近87%的份额。
电视节目出口的40%。1984年美国占 据了拉丁美洲进口节目的77%、西欧 进口节目的44%、阿拉伯国家进口节 目的42%、南部非洲进口节目的47%、 加拿大进口节目的70%。到了20世纪 末,美国电视节目已经占到许多国家电 视节目的60-80%以上。相比之下,美 国自己的电视节目,外国进口的节目则 只占1-2%。
四、文化帝国主义理论遭遇挑战
(1)世界电视现状的改变,使文化 帝国主义理论不复得以在经验上获得支 撑。 针第三世界,忽略了加拿大、澳大 利亚、新西兰等中等发达国家。 忽略了由于语言而形成的第三世界 地区性电视节目中心的影响,如拉美墨 西哥、巴西(西班牙语)、亚洲的台湾 和香港(中文)、阿拉伯世界的埃及 (阿拉伯)语。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的战火八十年代初叶从第三世界烧到欧洲。
法国文化部长杰克·朗1983年公开指责美国的电视剧《达拉斯》 是文化帝国主义的象征。
《达拉斯》
《朱门恩怨》(Dallas)于1978 年至1991年间,由美国哥伦比亚 电视网制作,总计13年间播出 356集,不仅是该公司最长寿的电 视剧之一,同时行销全球56个国 家的电视台,被视为无往不利的美 国剧集经典。
3、高潮:90年代

1991年,约翰 ·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 1993年,爱德华·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
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的4个层次
1、不平等的信息流,即媒介 帝国主义。不平衡的信息流指的是第 一世界流到第三世界的信息,明显超 过第三世界流到第一世界的信息。
2、(美国文化)对民族国家认 同、文化认同的威胁。
3、消费文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对 传统社会的冲击。 4、现代性的发展及其对传统文 化的挑战,即现代性批判的文化帝国 主义。
三、文化帝国——美国 1、好莱坞文化
20世纪20年代,美国好莱坞电影就在拉美国 家的电影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1923年好莱坞占 据了玻利维亚电影市场90%的份额,巴西的80%, 委内瑞拉差不多也是这个比例。1929年,美国影片 占阿根廷市场的80%,占巴西市场的近86%。
文化抵抗事实上是和文化霸权同步进行
全球美国化实际上并没有成为现实
各个国家对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抵制
1972-1982年间,拉丁美洲进 口电视节目的平均小时数在减少,许 多国家发展了自己本土的电视剧。
秘鲁的《单纯的玛丽亚》 尼日利亚的《公鸡在拂晓打鸣》 肯尼亚的《图绍利阿尼》 土耳其的《麻雀不迁徙》 巴西的《大赌注》 巴基斯坦的《夏娃的女儿》
————亚瑟·施来辛格
1、 经济先行、文化是目的倾向的“文化帝国 主义” 。
运用政治与经济权力,宣扬并普及外来文化的 种种价值与习惯,牺牲的却是本土文化。 2、文化先行、文化是辅助经济与政治进行支 配的工具倾向的“文化帝国主义” 。 西方强国通过对其他国家人民生活的系统渗透 和控制,将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强加于他国人民头 上,以达到重塑其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制度和 身份,减弱帝国主义势力扩张的阻力的目的。
对文化帝国主 义理论的反省来自 霍尔的制码/解码理论 费斯克的两种经济理论 洪美恩的民族志电视观众研究
电视观众在信息接受方面是“主动地、积极的”
一、文化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文化帝国主义、商业帝国主义、
政治帝国主义 “文化交流是指跨越国界的单纯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交流。 当这种交流伴随着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时,就变成了一种侵略。”
美国电视节目进入拉美国家后的影响研究,后多用于 发展中国家传播现象和理论的研究。
它的锋芒指向职责西方的文化侵略,尤其是美国 的廉价电视倾销第三世界,以及西方通讯社对外电新 闻的支配和垄断。抨击资本主义文化扩 张 导致的西方“文化霸权”以及第三 界对西方的“文化依附”,最终造成全 球资本主义化。
二、文化帝国主义理论 文化帝国主义的理论最早来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西班牙语国际网络” 把西班牙语节目传送给美国的 墨西哥移民观众。
加拿大用法律规定,广 播节目国产率必须达到60% 以上。 法国规定电视和广播节 目至少有40%的时间要使用 法语,法国电影院里放映的 好莱坞影片中不得超过1/4。
谢谢!
(2)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及理查 德·约翰逊的民族志研究表明,传播过程是一个复 杂的结构,编码和解码间没有给定的一致性,同 样的信息可以由不同的受众以不同的方式解码。
霍尔的“对立码”解码模式
(3)理论范式的改变,如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 义、积极观众理论等等,也使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在 思想方法和理论基础上受到一定冲击。
“全球电视网”
2 、电视节目 早在1974年,美国就占据了全球
USIA) 1953——1999 (1999年并入美国国务院)
3美国新闻署 、新闻传媒 (U.S. Information Agency-
据80年代的统计, 美国新闻署在128个国 家设立了211个新闻处 和2000个宣传活动点, 在83个国家建立了图 书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