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棉
第三章 梳棉

第三章梳棉一、名词解释1、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2、气流附面层3、除尘刀高低4、踵趾差5、大圈条6、小圈条7、四锋一准8、清梳分工9、落棉率10、后车肚二、填空题1、梳棉工序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针齿间分梳作用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剥取作用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梳棉机上_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间是分梳作用,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之间是剥取作用3、给棉刺辊部分主要机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前上罩板上口隔距(增大或减小),则盖板花数量(增大或减小)。
若盖板速度(增大或减小),则盖板花数量(增大或减小)。
5、锡林、盖板、道夫部分机构主要有、、、、、。
6、剥棉圈条部分的主要机构有、、等。
7、梳棉机针布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剥棉装置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A、B、C、D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1、下列条件哪一组条件能满足分梳作用?()A:两针面交叉配置,且有相对运动,两针面隔距很大。
B:、两针面平行配置,且有相对运动,两针面隔距很大。
C:两针面平行配置,但没有相对运动,两针面隔距很小。
棉纺工艺-梳棉1

FA201梳棉机各部位隔距
DK903与FA201梳棉机的隔距对比(mm)
1、给棉罗拉~给棉板隔距
其隔距应保证在空转时两者不接触,以免磨损机 件。形成对棉层良好的握持。隔距宜进口大, 出口小。根据机器的设计尺寸和筵棉厚度测算。
2、给棉板~刺辊隔距
刺辊对棉层的梳理作用随着隔距的减小而加剧, 但可能引起纤维显著的损伤。遇到下列情况须 采用较大的隔距:喂入棉层厚、定量重、纤维 长度长、纤维强力和成熟度差。清钢联喂棉, 棉层较蓬松且定量较重,隔距也应比棉卷喂入 加大。纺中长化纤时隔距可比棉型化纤略大。
1) 国产 第一代:
1181型,产量5-6公斤/小时 A181型,产量10-15公斤/小时 第二代:
A186C、D、E、F、G型,产量20-35公斤/小时 工作盖板40/106回转盖板
A186C、D型踵趾差为0.9mm, E、F、G型为小 踵趾0.56mm。
第三代:产量30-40公斤/小时
FA201 刺辊下除尘刀加分梳板,小踵趾
(3)生条定量轻,为保持梳棉机一定的台时产量, 势必提高道夫速度,这不利于剥棉并造成棉网漂 动而增加断头,并对生条条干不利。所以生条定 量不宜过轻,一般在20g/5m~25g/5m之间。但 也不宜过重,以免影响梳理质量。
国内外梳棉机生条定量范围 一般纺化纤定量轻,品质要求高的精梳纱和混纺
纱定量宜轻
纺化纤可比纺棉大些,防止绕锡林。
纺不同纱号时锡林~盖板隔距间常用隔距
9、锡林与前、后固定盖板间隔距
锡林与前、后固定盖板间隔距小,利于分梳, 减少棉结。但过小,损伤纤维,碎裂杂质, 使生条短绒增加,杂质粒数增多,粒重减 小。所以锡林与前、后固定盖板的隔距, 从刺辊侧至道夫侧,应遵循隔距由大到小, 逐渐增强分梳的原则。一般后固定与锡林 间隔距自下而上为0.37~0.55mm, 0.30~0.45mm,0.25~0.40mm;前固定自上 而下的隔距为:0.20~0.25mm, 0.18~0.23mm,0.15~0.20mm或隔距均相同。
第三章 梳棉 1

(四)两针面对纤维的 作用:
1.分梳作用: (1)分梳作用的条件: 1)两针面的针齿相互平行配置; 2)一个针面的针尖逆对着另一个针面 的针尖运动;V1 >V2 3)两针面间的隔距很小。 (2)分梳过程:无论对那个针面来讲,在
p力作用下,纤维都有沿针齿向针内移动 的趋势,故两个针面都有握持纤维的能 力,从而使纤维在两针面间受到梳理作 用。 (3)梳棉机上“分梳”作用的部位: 锡林与盖板间的作用、锡林与道夫间的 作用均是“分梳”作用。
6. 大漏底:(其位置在锡林下方)
①组成:铁皮和尘棒,分前、后两段。 大漏底的大部分弧面(中部)上为尘棒,前后两端则为平弧板。 ②作用:托持纤维,排除短绒和杂质。
7. 锡林墙板和盖板清洁装置:
(1)锡林墙板: ①组成: 由生铁制成的圆弧形铁板,固定于锡林两侧的机框上。 ②作用:安装曲轨、短轨及盖板部分传动机构的基础。 ③曲轨:由生铁制成的弧形铁轨,盖板在其上缓慢滑行。 利用五只托脚及其螺栓装在墙板上。可借调节螺丝来调节曲轨 高低位置,以改变盖板和锡林间隔距。
1-圈条器 2-大压辊 3-剥棉罗拉 4-道夫 5-清洁辊吸点 6-盖板花吸点 7-三角区吸点 8-前固定盖板 9-锡林 10-盖板 11-刺辊 12-后固定盖板 13-刺辊放气罩吸点 14刺辊分梳板 15-给棉罗拉 16-棉卷罗拉 17-车肚花吸点 18-喂棉箱 19-给棉板 20-条筒 21-三角小漏底很牛逼
1-墙板 2-曲轨 3-后托脚 4-盖板磨针托脚 5-中托脚 6-支撑托脚 7-前托脚 8-托脚调节螺丝 9-后罩板托脚座 10-前罩板托脚座
(2)盖板清洁装置:
包括:上斩刀、螺旋毛刷、小毛刷、五角绒辊等。
1-盖板 2-除尘刀 3-吸落棉风槽 4-清洁罗拉 5-钢丝大毛刷
纺纱工艺梳棉的作用

纺纱工艺梳棉的作用
梳棉是纺纱工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的作用是将原棉进行处理,使棉纤维的长度更加均匀,棉纤维的杂质、杂毛和膜、皮等也被除去,提高棉条的品质。
梳棉工艺在纺纱加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梳棉的原理是利用梳棉机的针片把毛棉打散,将棉絮加以平行化和纵向拉伸,排除棉绒中的杂质,使得毛棉变成了更加均匀、轻盈、压缩度适中的棉带。
在梳棉的过程中,通过纺纱机械原理,将这些棉带进行捻合成为了非常细丝的棉纱,提高了棉纱的质量。
在梳棉工艺中,一般会采取多次梳棉的方法,以保证棉带的均匀度。
梳棉工艺的主要功能是提高棉条的品质,它可以消除棉纤维的繁茂,促进纤维的均匀性,减少或去除不利于纺纱的杂质、杂毛、皮膜等,从而使梳棉后的棉条更均匀细致、质地轻盈流畅,提高了棉纺工艺的稳定性和纱线的品质。
梳棉还可以改善棉纤维的力学性能,增加其纵向强度和耐久度。
同时,通过梳棉,还可以有效地控制纱线的粗细,控制其强度和均匀性,使得生产出来的纱线质量更加优良。
此外,梳棉的过程中,还可以有效地去除织造或印染时可能产生的棉纱表面残留和霉菌等有害物质,确保了纱线的卫生和安全。
总之,梳棉是纺纱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棉条品质,改善纤维的力学性能,控制纱线粗细和强度均匀性,有效去除有害物质,确保纱线
的质量和安全性。
只有通过优良的梳棉工艺,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棉纱。
梳棉安全操作规程

梳棉安全操作规程梳棉安全操作规程一、前言梳棉作为纺织品加工的重要工艺环节,其安全操作对于生产安全和职工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为了保证梳棉操作的安全和效率,特制定本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供梳棉操作人员参考。
二、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安全技术培训。
掌握梳棉的操作工艺和安全常识,知晓常见危险因素及其防护措施,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2.检查梳棉机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要检查机器的润滑情况、传动部分是否松动、电气设备是否正常等问题。
3.构建安全保护措施。
为了保障人身安全,应该对梳棉生产线进行防护措施设置,标志牌设置、禁止随意接近等,从而防止梳棉机危险事故的发生。
4.准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化验操作一定要使用安全、防护手套。
操作人员进行梳棉前应穿戴统一的专业袖套和口罩,以避免灰尘和细小纤维进入鼻腔和喉咙,并防止皮肤接触到有害纤维色素。
长袖、长裤、工作鞋等防护设备,防护口罩要时时检查是否损坏或有缺陷,如果存在问题立即停止作业并及时更换。
三、操作细节1.操作时要集中注意力,避免因与他人的谈话或其他无关事情分神导致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
2.注意纱线翻车的情况。
翻车后要及时排除故障,维修一切无损的情况下方可继续生产。
3.及时根据物料变干湿程度调整设备速度和履带,以避免梳棉时出现织物抽条现象,降低梳棉效率。
4.按照梳棉机生产线前后顺序配合,准确串联运作,降低出现危险事故的几率。
5.监管电气连接情况,确保梳棉机运转正常。
四、领导及应急处理1.发现异常情况或遇危险预案启用时,告知领导并进行及时处理。
(如员工感觉口罩不透气或有害气体发生时,或当天工作时间超过两小时,工艺可中断30分钟)2.在梳棉机旁设置告警器和指南针,便于随时采用必要防护措施,警示加工密度等相关信息。
五、经验总结1.梳棉的操作需要经验和技巧,建议梳棉机操作人员要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安全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2.定期检查梳棉机的性能及各项配置的安全性,防止长时间运用所带来的设备磨损。
-梳棉工序概述

第三章梳棉第一节梳棉工序概述一、梳棉工序旳旳任务1、梳理:将小棉束、小棉块梳理成单纤维状态;2、除杂:除去小棉块内旳细小杂质及带纤籽屑;3、均匀混和:将不同成分原棉进行纤维间旳混和,并使输出品均匀;4、成条:制成符合一定规格和重量规定旳棉条,圈放在棉条筒内二、梳棉机旳发展1、第一代梳棉机:产于50年代,机型为1181,产量10-15公斤/小时;后以生产1181C。
2、第二代梳棉机:产于60年代,机型为A186,产量20-25公斤/小时。
3、第三代梳棉机:产于80年代,机型为FA201,产量35公斤/小时。
4、第四代梳棉机:产于90年代,机型为FA221、FA225,产量50-60公斤/小时。
三、梳棉机旳工艺过程(flash)第二节给棉、刺辊部分一、给棉刺辊部分旳梳理作用(一)给棉刺辊部分旳机构给棉刺辊部分旳作用:喂入棉层,刺辊对棉层梳理并除去杂质。
(通过刺辊旳高速回转抛落杂质,在刺辊下方形成三个落杂区,除尘刀托持纤维,杂质被挡住而下落,小漏底运用气流除去短绒和尘屑。
50%以上旳棉束由刺辊开松成单纤维,并除去50%以上旳杂质。
)1、尾架:放置棉棉卷;下部旳斜槽是为了增大棉卷与棉卷罗拉旳接触,以增大摩擦力。
2、棉卷罗拉:喂入棉层;表面有沟槽,以增大与棉层旳摩擦力。
3、给棉罗拉:握持给棉;表面有沟槽,以增大与棉层旳摩擦力。
(简介给棉罗拉加压)4、给棉板:与给棉罗拉一起形成握持钳口,前端工作面便于刺辊梳理。
(简介给棉板圆弧面)5、刺辊:完毕对棉丛旳梳理。
刺辊与给棉罗拉间旳线速度比较大,棉束得到分梳。
•刺辊旳重要作用是对棉层进行梳理并除去部分杂质、短绒等。
刺辊由滚筒和锯条构成,其构造如图所示。
滚筒表面有螺旋沟槽,用以嵌入锯条。
•由于刺辊与给棉板、刺辊与锡林间隔距很小,且刺辊转速很高,因此对滚筒旳圆整度、整个刺辊旳动平衡以及滚筒与刺辊轴旳同心度均有较严格旳规定。
•锯条为刺辊旳分梳元件。
锯条旳材料、规格及技术状态,对刺辊旳梳理作用影响甚大。
梳棉棉的操作方法

梳棉棉的操作方法
梳棉棉是一种手工工艺,它可以使棉花变得柔软、蓬松、顺滑。
以下是梳棉棉的一般操作方法:
材料准备:
1. 棉花:选择干净、干燥、杂质较少的棉花。
2. 梳棉棉工具:可使用专用的梳棉棉工具,如梳棉刷或梳棉梳。
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将棉花均匀地撒在一个平坦的工作台上,确保棉花的分布均匀。
2. 梳理棉花:使用梳棉棉工具,从棉花的一侧开始,轻轻地梳理棉花。
梳理时要注意力度要轻,避免将棉花弄断。
梳理的方向可以是单向,也可以是来回梳理,根据个人的喜好和需要来选择。
3. 反复梳理:逐渐将梳理的范围扩大到整个棉花。
梳理过程中,要不断地从一侧向另一侧梳理,并逐渐将棉花梳理成蓬松、柔软、顺滑的状态。
4. 清理杂质:梳理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杂质混入棉花中,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手或工具将杂质清理出来,以保证棉花的质量。
5. 存放:梳理完成后,将梳理好的棉花整齐地摆放或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或受污染。
以上是梳棉棉的一般操作方法,具体操作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
纺纱学第4讲(梳棉)

梳理
第四章
梳理
L工作面长度 L2托持面长度 a→b →c →g分梳工艺长度
Lx=a+弧C+x=a+2πy(90-α) /360+x给棉板握持点~始梳点长度
第四章
梳理
给棉板工作面长度L(斜面长) 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La
刺辊/给棉板隔距点A以上一段给棉板长度+鼻坎长度
La=L1+a=L3+a+(R+Δ )tanα
JWF1205高产梳棉机
第四章
4.梳棉机的工艺过程
梳理
• 梳棉机的外形与内部结构示意图 • 梳棉机静态结构 • 梳棉机的结构与功能(DK903) •喂棉 给棉、刺辊 固定分梳板 锡林、盖板 凝聚成条 吸风除杂 圈条 驱动控制 • 梳棉机动态工艺过程
第四章
梳理
梳理部分结构概念
梳理区的发展与变化
第四章
梳理
剥取 [2]剥取条件 (1)针齿交叉配置; (2)V1,V2同向, V1≠V2, V1>V2; (3)大的针密500-1000枚/平方英寸; (4)小的隔距(6—13)”/1000
第四章
梳理
2
2
〔2〕受力分析 R-梳理力,分解为 平行针齿工作面的力P:P1=Rcosα 1,P2=Rcosα 垂直针齿工作面的力Q:Q1=Rsinα 1,Q2=Rsinα
第四章
梳理
一般情况:C=1.0,影响C的因素 nt 、Z、L、Ttex → C↑ nt↑→C↑ nt↑→ 分 解 纤 维 束 能 力 ↑→ 除 杂 ↑→ 回 收 纤 维 ↑→ 转 移 ↓ →返花↑→棉结↑ Z↑→C↑ Z正比于齿厚x齿距,可用薄齿、小齿距 V一定,W下降, C↑
第四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与杂质的运动轨迹 1—较重杂 2—较轻杂 3—纤维
(2)落杂区的划分
第一落杂区:给棉板与刺辊隔距点到除尘刀(第一分附 件) 第二落杂区:除尘刀到小漏底入口(第一、第二附件) 第三落杂区:小漏底落杂区
(3)刺辊车肚的气流与除杂 A可看作附面层形成点,第一落杂区气流增 厚,给棉板下需补入气流,托持纤维;少量纤维和 杂质随刀背下落;第二落杂区气流又增厚,被小漏 底分割,补入气流回收纤维;第三落杂区,气流、 短绒尘屑溢出网眼;经g到B。小漏底和刺辊罩盖 由入口至出口气压逐渐增大,为降低落棉采用刺辊 吸尘罩盖。
B
g
(二)影响刺辊落棉的因素 1. 刺辊速度 高,落棉多,纤维损伤也多。
2. 刺辊直径 ↑,有利于除杂区分梳除杂附 件的安排,使吸尘点增多。 3. 落杂区分配 第一落区:↑,保证杂质抛出的必要时间有 利排杂。 第二落区:↑,有利排杂,但该区落杂总量 <第一落区。 第三落区,一般不变。
4. 除尘刀的位置
(一)机构 组成:给棉罗拉、给棉板、刺辊、分梳板 或小漏底(老机有)、除尘刀; 作用:喂入棉卷或棉丛,进行梳理,排除 杂质和短绒。
1. 给棉罗拉 (Feed Roll) 与给棉板鼻尖共同形成对棉层强有力的钳 口(nip),握持棉层,使刺辊在整个棉层横向 进行开松与分梳。为使棉层握持牢靠、均匀, 罗拉表面有齿形沟槽或小菱形花纹,并在罗拉 两端加压。
一、机件与作用 1.锡林 完成梳理、剥取与转移。 2.盖板(活动和固定) 配合锡林梳理,并除去杂质与短绒,见后图。
由盖板铁骨和针布组成, 铁骨是一狭长铁条。为增加铁 骨强度,防止弯曲变形铁骨的 截面呈“T”形。 80~110根,用链条联结成 环状,沿圆弧状曲轨缓慢移动。 30~46根盖板形成分梳区,其 余为空程。
分梳工艺长度与梳理效果的关系
LA/mm 23 24.5 26.5 28.5
棉束百分率 6.3%
短绒百分率 29.68%
7.26%
28.48%
8.12%
26.51%
8.96%
24.42%
若选择不当:(1)当分梳工艺长度大于纤 维主体长度时,纤维损伤少,但未经分梳开的 棉束多,对分梳开松与除杂不利;(2)当分梳 工艺长度小于纤维主体长度时,对纤维损伤较 多,但分梳开松与除杂效果较好。 根据经验LA≈纤维的主体长度
(2)锡林与刺辊间的隔距 宜小不宜大(0.15-0.3mm) (3)锡林与刺辊锯齿规格 锡林齿密>刺辊齿密,锡林工作角<刺辊工作角
(二)锡林与盖板间(大分梳区) 1. 作用性质:分梳作用(针齿配置?) 2. 分梳过程
(1)梳理作用,两针面都能抓取纤维; (2)由于条件不同两针面抓取纤维的能力不同,抓 取纤维能力强的针面握持纤维,抓取能力弱的针 面与纤维产生相对滑动—梳理纤维(梳直、梳 开)。 (3)由于情况变化,两针面抓取能力变化,纤维握 持与梳理发生变化,纤维在两针面间转移。 (4)在某种条件下,两针面抓取纤维的能力相同, 纤维束分解。
2. 附面层中纤维杂质的运动 杂质多处于附面层的外层,纤维多处于附面 层的内层,沿各自的运动轨迹离开附面层下落。 纤维与杂质互相影响:纤维可随杂质一起落 下,细小杂质可能随纤维继续前进。
纤维与杂质的运动轨迹 1—较重杂 2—较轻杂 3—纤维
3. 刺辊部分的除杂 (1)除杂原理:除尘刀切割刺辊气流附面层外层
(3)提升作用条件与特点 条件: 针齿平行配置; 相对运动方向顺着对 方针尖(V2>V1) 特点:两针面都不抓取 纤维,只是使纤维自针 隙提升至针尖位置。
V2
V2
V2
V1
V1 V1
三、梳理元件间针齿的作用分析 (一)锡林与刺辊间 1. 作用:剥取作用 刺辊上的纤维因剥取作用转移到锡林上。锡 林速度大于刺辊速度。
活动盖板和针布
盖板横截面
踵趾面:每根盖板与锡林针面的隔距,入口趾 面大,出口踵面小,针面能充分发挥梳理作用。
3.道夫 凝聚锡林上的纤维,并实现均匀与混合。 道夫结构类似锡林,直径600~707,转速 20~30r/min;高产梳棉机道夫线速度90m/min, 出条速度130~170m/min。 4.前后罩板、抄针门、大漏底 罩住纤维,以免飞散
二、刺辊部分的气流与除杂作用 (一)刺辊部分的气流 1. 气流附面层原理 气流附面层:物体高速运动时,运动物体的表 面因摩擦而带动一层空气流动,又因空气分子的 粘滞与摩擦,里层空气带动外层空气,层层带动, 就在运动体表面形成气流层,称~。
附面层厚度:离形成点越远,附面层厚度越 大。
附面层速度分布:距运动体越远,速度越小。 当速度小至运动体表面速度的1%左右时,该 处即为附面层厚度的边界。
2.给棉板(Feed Plate)
工作表面为光滑弧形, 有一鼻尖。为使棉束尾端 不致于过早滑脱,要求:
握持力:AB逐渐增加,
B点最大;
隔距:AB逐渐减小;
偏心距e:给棉板圆弧与
给棉罗拉中心的距离;
3.刺辊(Lickerin) 完成对棉丛的梳理并去除部分杂质。
铸铁圆筒,两端堵头;表面 包锯齿,250mm;八头螺旋 线。 剌辊高速有利于分梳和除杂, 但过高会损伤纤维而短绒率, 锡林速度也相应,带来全机 高速的一系列问题。 增加刺辊表面锯齿密度,也 可提高分梳和除杂。齿密: •横密:如8槽/inch •纵密:如4.5齿/inch
(1)分梳作用条件与特点 条件 针齿平行配置 一针面针尖迎着另一针面的 针尖相对运动(图中VB>VA) 受力分析 P=Rcosα; Q=Rsinα
R-纤维束产生的张力
特点:两针面均有抓取和握持 纤维的能力,纤维束一分为二。
(2)剥取作用条件与特点 条件 针齿交叉配置; 一针面的针尖从另一针面 针齿背上越过(VD>VC或 VC反向,反之亦可) 特点:快速针面抓取纤维, 慢速针面释放纤维。
大漏底:FA系列等梳棉机的锡林下部有大 漏底,其分为前后两段,中部为尘棒,前后两 端为平滑弧形板。主要用来托持纤维,部分短 绒和杂质通过尘棒下落。 锡林下部装有弧形托板和吸尘槽,吸附锡 林针面的杂质和短绒。
二、锡林、盖板和道夫的梳理作用 1. 特点 自由梳理——损伤纤维少,有调头梳理作用 反复梳理——梳理细致 储存纤维——均匀、混和作用 2. 两针面间的作用 三种作用:分梳作用、剥取作用、提升作用 (棉和化纤的梳理中提升作用较少) 基本条件:两针面具有一定的针齿密度(5001000枚/平方英寸)、两针面具有相对运动、两 针面间的隔距很小(6-13’’/1000)。
短绒百分率(%)
24.42
23.35
5. 给棉方式 (1)逆向喂给(下喂棉) :棉层喂给方向与 刺辊分梳方向相反,易损伤纤维。图a (2)顺向喂给(上喂棉) :棉层喂给方向与 刺辊分梳方向相同,纤维损伤少。图b
(a)
(b)
6. 梳理元件的数量 多刺辊系统 刺辊分梳板
三刺辊系统 分梳板
以分梳板代替漏底
4.刺辊与给棉板的相对位置
(1)刺辊与给棉板的高低位置 给棉板抬高,分梳工艺长度增加,托持面减 短,梳理效果↓。
(2)刺辊与给棉板的隔距 隔距小,梳理效果好,但短绒增加。(一般
0.18-0.305mm)
刺辊与给棉板的相对位置对梳理效果的影响
隔距(mm)
棉束百分率(%)
0.23
8.96
0.305
10.14
第三章 梳 棉 Carding
第一节 梳棉工序概述
一、梳棉工序的任务
梳理:使棉束单纤维(锡林、盖板作用)
除杂:清除杂疵、短绒
混和:进行单纤维间的混和 成条:制成均匀的棉条
二、梳棉机的发展
时间 1950s 1960s1980s 19912000s 机型 1181 A186C-F
锡林转速 (r/min)
2. 影响剥取(转移)的因素 (1)锡林与刺辊的速比 设纤维在转移开始时被锡林抓 取,在接近后罩板以前转移:
S Vc S L Vt
Vc S L L 1 Vt S S
后罩板式中:ຫໍສະໝຸດ Vc-锡林表面线速度; Vt-刺辊表面线速度; S-转移区长度; L-纤维长度。 棉纺时常1.5~1.8;化纤取1.9~2.2
(3)针布规格 齿密和齿高:锡林,矮、密;盖板,高、稀 针齿角度: c f 针齿锋利梳理好 (4)梳棉机的产量 产量高,锡林盖板的针面负荷增加,梳理效果 差。要提高产量且保证质量,必须相应提高锡林与 刺辊的速度。
微机控制及数显; 道夫变频调速;带 传动平稳,噪音低; 高精度、整体式锡 林道夫;机内滤尘 箱连续吸,车肚机 外间歇吸;后固定 盖板及刺辊分梳板; 可视棉网的双皮圈 导棉装置;全封闭 安全罩;安全自停 装置;棉卷或棉箱 喂入,自调匀整通 用设计 。
三、梳棉机的工艺过程
第二节 给棉、刺辊部分
一、给棉、刺辊部分的梳理作用
入口:4.76~9.52mm 出口:0.4~1.59mm
入口隔距↑,气流量↑,小漏底排除落物 多,但被入口分割掉的落物少,使总落棉少, 但落棉含杂率高。 (2)小漏底弦长:弦长短,落棉多。
Typical single cylinder short staple card
棉层
第三节 锡林、盖板与道夫部分 (Cylinder、Flat & Doffer)
280 330-360
产量 梳理元件 (Kg/h)
5-7 18 弹性针布 金属针布
FA201 FA223225 TC-03
360-600
20-100 金属针布
2005
600
140
金属针布
国内外主要梳棉机制造厂商
德国特吕茨勒:DK803、DK903 瑞士立达:C51、C60 英国克劳斯罗尔:MK5、MK5D 马佐里(东台):C501 青岛宏大:FA231A、FA232A 郑州宏大:FA225B、FA221D 金坛纺机:JFA226 江阴机械:FA212B 东佳集团:FA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