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展期结直肠癌联合脏器切除术的体会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标准化手术室护理措施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标准化手术室护理措施摘要:结直肠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与患者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情绪因素等联系密切,发病率逐年上升。
国外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占第三位,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病死率中占第二位。
外科手术是结直肠癌常用的治疗方案。
传统的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创伤大,术后疼痛感较强,且对患者腹腔、盆腔脏器有明显影响,可导致肠道粘连,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逐渐在临床得到应用,为结直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比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的创伤更小,切口更为美观,且术后恢复快。
目前关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氧化应激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
关键词: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标准化;手术室护理引言结直肠癌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该病近些年来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手术作为对该病的首选治疗手段,能够彻底切除病灶,控制病情进展。
然而,常规的手术方式对患者伤害较大,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不利于术后恢复,还会加剧痛苦。
在20世纪90年代初,腹腔镜技术首次被应用到结直肠癌外科手术之中,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经过30多年的发展,腹腔镜手术也获得了长足进步,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有着极为理想的作用。
但是,在对患者施术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手术室护理,也将会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
1护理主要内容(1)在术前两周,需要帮助患者严格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休息,避免出现熬夜行为。
如果患者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改善病情后,方可进行手术。
指导患者进行胸式呼吸训练,掌握正确的咳嗽方法,从而加快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结合营养状态,科学为患者提供饮食,提高耐受力,避免食用含有残渣较多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在患者术前24h禁食,但需要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并在术前30min,给予患者口服200mL葡萄糖。
并且,需要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工作,详细了解基础资料,评估身体状态、心理状态以及风险系数等。
结直肠癌治疗进展

结论
ESMO 2016 A Longer Interval Between Preoperative Chemoradiotherapy and Surgery Urged in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降期↑pCR↑mrTRG1-2↑
MR评价消退不满意 肿瘤消退↑ 手术创伤↓
1.远端结肠行肠道支架,可提高一期吻合率,减少永 久性造口与伤口感染
2.肠梗阻患者不建议腹腔镜手术 3.视腹腔污染程度选择术式,注意充分冲洗、引流
转移性结肠癌
评估初始能否切除
确定复发风险 评分(CRS)
确定治疗方案
治疗目标及技术考量
目标:R0切除争取治愈
原发灶症状 (出血、穿孔、梗阻)
复发风险大小 (CRS评分)
6w 12w
结果
7% 14%
17% 35%(pCR+near pCR)
16% 31%
15% 17.4%
9% 20%
J Clin Oncol 1999;17:2396. 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 15(10):2661-2667. Ann Surg. 2009 Oct;250(4):582-9. JCO 2016:34:3773. ESMO 2016.
106
67
升期ypT4
8
5
LC
No.of Pts %
30
19
87
55
40
25
24
15
4
3
43
27
82
52
4
3
71
45
40
25
4
3
Samuel Y, et al J Clin Oncol.2012.30(31):3827-33
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1, 11(4), 1747-1754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1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1.114251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周海军,白铁成,刘涛,曹波,李恺鹏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胃肠疝外科,陕西延安收稿日期:2021年3月19日;录用日期:2021年4月15日;发布日期:2021年4月22日摘要结直肠癌(the colorectal cancer, CRC)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发病率依然较高,仍存在许多早期、中期患者被忽视或延误病情的情况。
因此,对于CRC的二、三级预防尤为重要。
包括对高危患者行粪便隐血试验OB、电子结肠镜、直肠指诊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此外对于确诊为CRC的,应力争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目前,对于CRC的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切除,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前全身放化疗降低肿瘤分期的手术切除,转移灶的局部切除治疗以及姑息切除,全身放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等。
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CR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的新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关键词结直肠癌,结直肠肿恶性瘤,CRC,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New Progres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Haijun Zhou, Tiecheng Bai, Tao Liu, Bo Cao, Kaipeng Li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Hernia,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Received: Mar. 19th, 2021; accepted: Apr. 15th, 2021; published: Apr. 22nd, 2021AbstractColorectal cancer (CRC) is a common malignant tumor of the digestive 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rate is still high, and there are still many early and mid-stage patients who are neglected or delayed in their illness. Therefore,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prevention of CRC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cluding high-risk patients with stool occult blood test OB, electronic colonosco-py, and 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 are conducive to the early detection of the disease. In addition,周海军等for those diagnosed with CRC, we should stri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prolong life, and 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 At present, the treatment methods for CRC include endoscopic resection, radical surgical resection, preoperative systemic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to reduce tumor stage surgical resection, local resection and palliative resection of metastases, systemic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targeted 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 Wai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new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CRC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KeywordsColorectal Cancer, Malignant Tumor of Colorectal Tumor, CR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Colorectal Cancer Array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CRC (the colorectal cancer, CRC)是消化道最常见的肿瘤,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经验体会

(8 10±2 )m n 0 i 。术 中出血 (0 20±5 ) , 0 ml 无手 术死 亡 ,无输尿 管
损伤 、 术后 出血 、吻合 口瘘 ,切 口感 染 , 部感 染等 并发症 。术后 下 肺 地时间2 一 4 , 均 3 , d d平 d 术后 住 院时间 7 一 1d 平 均 1d d 4, 2 。术后排 尿 障碍 l 。 例 所有 病例 手术病 理 匀未见 切缘 癌细胞 残 留。 全 组 病例 均 随访 2 6— 4 个 月 。 8 无肝脏转移 ,无局部 复发 ,未发现 穿孔点及腹 壁切 口种植 转移 。 3 讨 论 . 全 直 肠系 膜切 除 ( ME)由 He l T ad于 8 0年代提 出 ,至 9 年 0
病理 类 型 :高 分 化腺 癌 3例 , 中分 化腺 癌 6例 ,低 分 化 腹腺
癌2 。 例
1 2 方法 .
均 采用 全麻 ,取 头低足 高截石 位 。气 腹压力 设 定为 1mmH , 5 g 脐部 1mm观察 孔 , 入 腹腔镜 , 0 置 其余 操作 孔分 别于左 右 中下腹 部 。 手 术 操 作 过程 同文 献报 道 , 同时应 注 意 以 下方 面 :
缝合 关闭盆骶腹 膜。
当前我 国直 肠癌 发病率 逐渐增 高 ,临床 确诊 较晚 。位于 低位者 较多 ,约 占所有 直 肠癌 的 7% …。直肠 全系 膜切 除是低 位直 肠癌根 0 治术 必须遵 循 的原则 , 在遵 循 T 原 则前提 下 ,腹腔镜 技术 为低位 ME
直肠癌 根治 术提供 了更好 的微创方 法 。 内外 开展腹 腔镜直肠 手术 已 国 有 十余年 历史 , 腹腔 镜 T ME 已积累 了十 余年 的经验 ,国内外诸 多 也
1 2 3 腹会 阴联 合直 肠切 除术 ( ls 式 ) .. Mie 术 :直 肠前 间隙应分 离 至前 列腺 下缘 或 阴道 内 1 3 / 以下 , 肠后应 分离 至肛 提肌上 缘 。 取 直 将 石钳 置于 尾置尖 处做 为会 阴组引导 , 率先从 后 间隙突入 腹腔 。
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适形保肛手术的研究进展2024

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适形保肛手术的研究进展2024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的出现和应用,众多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获得保肛可能。
但ISR术所带来的一系列肛门结构损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张卫教授团队提出的超低位直肠癌适形保肛手术(CSPO)也叫“改良的部分ISR”:以肿瘤远端1 cm作为肿瘤侧切除线,以高于肿瘤侧切除线2 cm~3 cm作为肿瘤对侧切除线,利用对侧多保留的肠璧与近端肠管吻合,可以更好的保留肛门功能。
本文针对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CSPO研究进展,对超低位直肠癌CSPO手术的产生背景、解剖学基础、适应证与禁忌证、术前评估方式、腹腔镜条件下手术操作要点、与其他术式对比、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进行全面系统介绍,为超低位直肠癌CSPO的推广进一步提供文献支持。
同时对超低位直肠癌的治疗前景进行展望。
近年来,全球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列第三位和第二位[1],在整体结直肠癌患者人群中直肠癌的占比高达49.8%,而中低位直肠癌在直肠癌中高达70%~80%[2],相比于中、高位直肠癌,低位直肠癌具有更高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风险。
随着诊断技术在直肠癌分期中的评估越来越精准,不同危险度分层的直肠癌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模式,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对于低位直肠癌,器官保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OPRA研究显示,部分直肠癌患者可通过有效新辅助治疗而豁免手术[3]。
对于不可豁免TME手术的患者,如何实现保器官及功能是外科治疗一个新的探索领域。
传统认为,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al pelvic resection,APR)是中低位直肠癌外科治疗的金标准[4]。
但其使患者肛门缺失,永久性肠造口严重影响了术后生活质量。
1994年Schiessel[5]提出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开启了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新篇章,ISR的提出是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一大福音,ISR术不仅让众多低位直肠癌患者保住肛门,而且还得到较好的肿瘤学结局[6]。
结直肠癌黏液腺癌临床病理及治疗进展2024(全文)

结直肠癌黏液腺癌临床病理及治疗进展2024(全文)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全球CRC总体发病率已经升至第三位,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
在CRC中,黏液腺癌(mucinous carcinoma,MC)是非特异性腺癌(adenocarcin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AC)中一个独特的组织亚型,其特点是细胞外黏液占肿瘤体积50%以上。
一、黏液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统计数据表明,MC发病率具备一定地域差异,MC的发病率从亚洲国家的3.9%到欧美国家的10%~13.6%不等[2]。
通过对发病部位的研究发现,MC在近端结肠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直肠或远端结肠。
针对相同部位肿瘤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MC常发现于疾病进展期[3]。
对这一现象有两种假说。
其一可能与MC中黏液蛋白物理特性相关,MC中黏液蛋白基因MUC2的过度表达和抑癌基因转录因子HATH1沉默密切相关,与AC中的表达趋势相反[4]。
染色体不稳定可能是MC疾病快速进展的另一种机制,相对于AC,MC出现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频率更高。
高MSI发生率在Lynch综合征患者中也可以观察到,这表明MC与AC可能具备不同的致癌途径[5]。
MC与AC的转移模式存在明显差异,AC常见远处转移器官为肝脏,而MC更容易出现腹膜转移,且MC术后淋巴结阳性率高于AC。
转移模式差异的原因目前认为与黏液组分密切相关[6]。
正常黏液与肠道微生物构成了菌群生物膜。
MC中菌群生物膜的失调导致肠道上皮通透性增强,黏液组分会由肠道向腹腔内移动,导致肿瘤的腹膜转移及对邻近脏器侵犯[7]。
另外,菌群生物膜将诱导肠道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导致大量细胞因子的产生,如TNF-α、IL-22,研究表明此类细胞因子促进肿瘤细胞的黏液分泌。
例如,TNF-α处理的结肠癌细胞ATOH1蛋白的稳定性增强,进而促进黏液分泌。
结直肠癌术后须知徐光明

结直肠癌术后须知高邮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徐光明1.结直肠癌辅助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包括辅助化疗和辅助放疗。
辅助治疗的最终目的在于消灭残存的微小转移病灶,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机会,提高治愈率。
辅助化疗:手术是治疗Ⅰ-Ⅲ期结直肠癌唯一的根治方法,但依旧有35%-50%的患者在接受根治性手术后出现肿瘤复发。
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证实根治性手术后给与5-氟尿嘧啶单药联合增敏剂亚叶酸钙辅助化疗可降低结肠癌早期复发风险约40%,提高总生存率7%左右。
同时研究也证实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如卡培他滨)与静脉5-氟尿嘧啶等效,由于口服药物的方便给药方式和良好的耐受性,故卡培他滨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
在单药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奥沙利铂的两药化疗可将总生存率进一步提高3.0%。
因此,结肠癌根治性手术之后的辅助化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并延长患者总生存期。
但并非全部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均需接受辅助化疗。
Ⅰ期结肠癌肿瘤分期早,治愈率高,单纯接受根治性手术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90%,因此不推荐辅助化疗;Ⅳ期结肠癌除外少部分合并可切除肝和/或肺转移,约85%的患者失去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机会,该群体接受的属姑息化疗范畴,不符合辅助化疗定义。
故辅助化疗的适应证仅限于Ⅱ期与Ⅲ期结肠癌患者。
全部Ⅲ期结肠癌患者均推荐接受辅助化疗。
Ⅱ期结肠癌患者是否接受辅助化疗存在一定争议,目前推荐依据是否合并高危复发风险因素将Ⅱ期结肠癌分为两类:高危Ⅱ期与非高危Ⅱ期,合并高危因素的Ⅱ期结肠癌推荐辅助化疗,未合并高危因素的Ⅱ期结肠癌建议观察随访,或给与单药氟尿嘧啶类药物,包括5-氟尿嘧啶单药联合亚叶酸钙或卡培他滨辅助化疗。
根据我国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结直肠癌诊疗规范》,高危因素包括:组织学分化差(Ⅲ或Ⅳ级)、TNM 分期中T4分期、侵犯血管和/或淋巴管、术前合并肠梗阻和/或肠穿孔、手术切除标本检出淋巴结不足(少于12枚);被国际上普遍认可的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NCCN)指南中,Ⅱ期结肠癌高危因素还包括肿瘤侵犯神经、肿瘤切缘阳性、可疑阳性或切缘过于接近肿瘤。
80岁以上高龄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治疗体会

80岁以上高龄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治疗体会曾永坚;曾永华【摘要】我院从2000年3月至2009年6月手术治疗24例高龄(80岁以上)老年梗阻性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6例次(25%),其中切口感染3(12.5%)例次,切口裂开2 (8.33%)例次,肺部感染1(4.16%)例次.平均住院时间50 d.随访22例,随访率91.67%,术后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45.83%、29.16% 和16.67%.结论高龄并不是结直肠癌伴梗阻患者手术治疗的禁忌,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3(008)010【总页数】2页(P27-28)【关键词】高龄;肠癌;梗阻、手术【作者】曾永坚;曾永华【作者单位】526000,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红十字会医院;526000,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红十字会医院【正文语种】中文我国人口趋于老龄化、饮食结构改变及生活水平提高,现代食谱中纤维素减少,脂肪、蛋白质增加,直接导致结直肠癌患病率增高。
结直肠梗阻大多发生在老年人,特别是高龄患者,起病较缓慢,且往往合并慢性便秘,导致不易察觉,当完全梗阻是病情急转直下,迅速恶化,较为凶险。
急性肠梗阻是急诊手术的指证,其中85%的肠梗阻是由结直肠肿瘤引起的[1],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15% ~20%的患者就诊时的首发症状是肠梗阻[2],约有78%的癌性梗阻发生在结肠脾曲以远的位置[3]。
我院从2000年3月至2009年6月手术治疗24例高龄(80岁以上)老年梗阻性肠癌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和整理我院在2000年3月至2009年6月期间诊治的24例80岁以上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
其性别年龄组成(表1),首发症状分别(表2),病程(表3),主要合并症和伴发症(表4),肿瘤部位分布(表5)如下所示:表1 性别与年龄构成(例)性别例数年龄80~85岁 86~90岁>90岁17 13 3 0女男75 111.2 治疗方法1.2.1 术前准备充分的术前准备是降低老年大肠癌手术风险的保证:①常规胃肠减压,及时有效地使用抗生素,积极有效地纠正酸碱平衡、贫血及电解质紊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匿固丽7-010AN丽O.04刚关于进展期结直肠癌联合脏器切除术的体聂明辉罗家旭张艳(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辽宁营口115001)临床医学2kZ;【摘要】结直肠癌是发病丰较高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效果不满意,其重要原因是部分结直肠癌在诊断时已^进展期。
本文就进展期结直肠癌联合脏器切除术浅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l结直肠癌舍脏器切除【中图分类号lR735.37I文献标识码lA【文章编号l1674一0742(20lo)02(a)一0062一02在欧美发达国家结直肠癌占恶性肿瘤总发病率的第2位,在我国以每年4.2%的趋势不断升高,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
然而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不容乐观,术后5年生存率仅约为50%,其重要原因是部分结直肠癌在诊断时已属进展期。
进展期结直肠癌可分为局部进展期和结直肠癌肝转移。
进展期结直肠癌往往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诊断时癌肿常常十分巨大、侵出浆膜、浸润至周围脏器,或出现梗阻、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此类患者约占结直肠癌患者的6%~10%,其中最常被侵及的脏器是膀胱。
而肝脏是最常发生结直肠癌转移的部位,肝脏因其丰富的衄流、高糖而低氧含量的状态,以及狄氏间隙内富含营养的过滤液,使其成为结直肠癌转移的最佳生长环境。
结直肠癌死亡患者尸检中,肝转移率高达60%~71%,在确诊结直肠癌时已有20%~40%的患者发生肝转移。
此类进展期结直肠癌多需采用扩大的多脏器联合切除术治疗。
1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联合脏器切除结直肠癌侵入邻近脏器特别是周围多脏器受累,常形成较大范围的粘连肿块,多伴有区域淋巴结肿大,例如横结肠癌浸润十二直肠、胰腺、胃和肝脏,升结肠癌累及肾脏、小肠,直肠癌与膀胱,子宫、阴道、前列腺和输尿管粘连。
此类手术操作往往十分困难,在一些地区的外科医生常由于认为肿瘤较大,侵犯范围较广而放弃手术。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资料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的生物学特性是局限性生长,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且结直肠位于腹腔四周及盆腔,其邻近脏器多为与重要生命体征关系不I大的器官,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联合脏器切除的术后5年生存率仍可达到50%左右,有资料表明不经治疗则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1.8%。
我们在临床上也经常可以见到侵犯多个脏器的结直肠癌,只要没有远处转移,局部扩大切除仍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这就使结直肠癌在治疗观念上有了一些改变,对于那些临床上无远处转移的病例,即使侵犯多个脏器,扩大的联合脏器切除仍可使相当多的患者受益,外科医生应充分认识这种手术的意义以及其所承担的风险。
所以对局部进展期患者行扩大的联合脏器切除手术可能是提高生存率的惟一途径。
1.1手术适应证由于联合脏器切除的手术范围大,创面较大,因而手术的并发症相应增加,死亡率偏高,所以应该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尽可能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我们认为手术适应证应基本掌握在:(1)年龄不超过75岁,(2)患者无心、肺、肝、肾等功能不全;(3)肿瘤未侵犯重要脏器,如下腔静脉、肠系62中外医疗CHINAFOREIGNMEDICALTREATMENT膜上血管,且没有远处转移。
(4)术者应具备丰富的经验,(5)医院设备如霞症监护等设施齐全。
对已有广泛淋巴、血行转移和腹膜种植的患者,或肿瘤侵犯大学管及神经、骨盆受侵者应为手术禁忌。
应当指出,详细的术前检查以及对肿瘤浸润深度及范围的正确估计对于正确选择病例十分重要,切忌盲目扩大手术范围,造成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我们强调外科医生不仅能够做大的手术,更重要的是应当知道手术应该做大的范围,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组织器官的功能。
1.2术前准备进展期结直肠癌拟行联合脏器切除的患者应做充分的术前准备,除一般常规准备外,应备足全血,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在老年患者特别是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术前l周停止服用抗凝药物非常重要。
对直肠或部分结肠癌患者疑有输尿管侵犯者应在术前放置双侧输尿管导管以减少术中输尿管的损伤。
疑有肾被膜侵犯者,应在术前做分肾功能检查,为病侧肾切除做好准备。
女性患者涉及盆腔脏器联合切除应在术前向患者充分交代病情,对绝经前或青年妇女尽量保留一侧或部分9H巢,对未生育患者尽量不做子宫切除。
有作者主张对绝经后的妇女在切除原发结直肠肿瘤的同时应将其双侧卵巢切除。
对绝经前的妇女如发现卵巢表面有可疑的肿瘤转移结节,部分患者可以术中做冰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如术中病理证实为癌转移,则应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同时切除双侧卵巢。
对升结肠靠近肝曲肿瘤疑有侵及十二指肠的患者应在术前做低张十二指肠造影,了解十二指肠受累情况。
1.3根治性整块切除此类手术中常见到肿瘤与周围脏器粘连成团,此类粘连并非均为肿瘤浸润粘连,而有相当部分为肿瘤引起的炎性粘连,肿瘤的浸润可能没有原本估计的广泛,因而不能轻易放弃手术根治的机会。
目前的术前检查手段常难以区分肿瘤侵犯和炎性粘连,因此需要手术医师在术中仔细加以辨认。
炎性粘连经锐性分离是可以分开的,而肿瘤侵犯常常难以与正常组织解剖出明确的界限,此时应停止分离,强行分离会造成脏器损伤、肠管破裂、创面污染,会使手术难以顺利完成。
手术中仍应尽量遵循无瘤原则,不应试图将受累脏器逐一分解粘连切除,而应在细致探查后,设计手术范围,界定足够的无瘤切缘,由此范围的周边正常组织向肿瘤中心分离,行整块切除。
如此,手术并不进入癌变区域,在正常组织区域操作解剖层次分明。
术中先了解肿瘤与重大血管的关系,如能切断肿瘤供血血管、游离脏器,会增加操作的安全性。
遇到较大血管且解剖关系不清楚时,可先试结扎而不断此血管,观察血万方数据临床医学CHNAFoREIGN~EOCALT—REATMENT匿圃一—誓■=瑚管远端的正常脏器如肠管等的血运变化情况,待确认不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时方可切断,如此可避免出血及发生其他并发症。
同时,还应注意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常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肠系膜血管根管和髂血管旁等。
1.4防治并发症大规模联合脏器根治性切除的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文献报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3%~75%,死亡率为0%一40%。
原因常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出血、吻合IZl瘘、肠梗阻、未能及时发现的脏器损伤等。
因而应针对原因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纠正机体的各种异常;术中应避免不必要的损伤、确保吻合I=1安全、有效引流,此外联合脏器切除创面较大,应注意仔细止血,及时补充血小板,术后大创面渗血也是导致术后低血压的重要原因,围手术期作好监护和营养支持,密切观察并及时防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5术后综合治疗Kasperk等指出,尽管施行多种方式的辅助治疗,较高的局部和远处复发仍是多脏器切除术后的主要问题。
因此即使手术达到了根治水平仍应认识到肿瘤已属晚期,术后应给予积极的综合治疗以消灭残存病灶,巩固疗效,体高生存率,如腹腔化疗、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和辅助全身化疗。
2结直肠癌肝转移联合脏器切除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在临床上比较多见。
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后,患者的预后较差,一般其自然生存时间少于3年。
虽然存在许多争议,大多数作者仍倾向于手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以提高长期生存率和治愈率。
并且,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切除后,其效果远好于胃癌或胰腺癌肝转移。
Wilson等认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两年生存率与是否手术关系并不密切,而其5年生存率则与手术与否明显相关。
未经手术的患者要达到5年生存几乎不可能,而手术和总的5年生存率大约为30%左右。
因此要达到长期生存,手术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2.1手术适应证对于与结直肠癌同时发现的肝转移,只要:(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可以耐受手术,肝脏储备充足・(2)结直肠癌原发灶能根治切除,(3)肝切除在技术上可行,例如单发转移灶远离大血管,发生在一叶内多个转移灶等;(4)无肝外淋巴结转移;(5)手术医生的技术和经验可以胜任,就应该手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
2.2手术方式可以根据转移的位置、大小、数目而行楔型,肝段、肝叶或半肝切除。
无论手术方式如何,均应该强调手术的根治性,因为外科医生只有在术后才能知道切缘是否阴性,所以为保证切除足够的肝脏多数作者认为切缘应距离肿瘤边缘≥lcmIGayowskJ等统计切缘≥lcm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44%,而<lcm者5年生存率为3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术中可应用B型超声检查定位,行肝段或解剖切除。
目前多主张不规则切除。
对于同时性肝转移,一些作者主张分期手术,时机一般选择l~3个月内。
2.3手术的死亡率从0~14%不等,一般低于5%,肝叶以上切除死亡率较高。
手术合并症主要有感染、肝衰竭、出血等。
2.4综合治疗同样,结直肠癌肝转移也为肿瘤晚期,术后应进行辅助治疗以巩固疗效,提高生存率。
如肝动脉化疗、肝转移放疗、门静脉置管化疗和全身化疗等。
不论是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或结直肠癌肝转移都以属肿瘤晚期,其治疗上存在争议。
虽然联合周围脏器或联合肝脏部分切除创伤较大,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但仍可达到一定的根治率,更有患者获得长期生存。
只要注意严格掌握适应证,联合脏器切除对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具有比较肯定的疗效。
【收稿日期l2009-12-04(上接61页)用组织病理学评价细胞学诊断,两者允许相差一级。
了解这些知识,对于临床医生正确理解细胞学的诊断信息是十分重要的【21。
通过以上资料还显示,LSIL与HSIL及以上的诊断符合率比较,HSIL及以上病变的准确率显著高于LSIL的准确率。
对于这种现象,宋学红认为,LsIL包含HPV感染和CINI,具有70%的消退趋势,故与组织学的对立关系不十分明确。
HSIL包括CINⅡ和CINⅢ,因其细胞学特征改变较明显,所以与组织学的符合率较高。
因此,用细胞学筛查技术有助于提高有助于提高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准确率。
3.2ASCUS的诊断意义在本资料中,ASCUS占全部筛查病例的2.28%(86/3768),其中ClN的病例占37.21%。
与文献报道{3J,在运转良好的细胞学实验室,ASCUS在正常人群筛查中不超过3%一5%,真正的ASCUS潜存12%~20%的CIN比较,表明我院的细胞学实验室符合此项指控标准。
CIN比例比较高,可能由于:(1)本资料中筛查人群是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而非正常人群。
【2)以上文献报道中的评价是液基薄层细胞制片,而不是传统巴氏涂片。
因此对于传统巴氏涂片中的ASCUS病例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并及时让其行阴道镜检查,对于避免CIN和浸润癌的漏诊,以免延误病人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ASCUS是细胞学结果中较难决策的。
以下3种方法有助于进一步评估:(1)直接阴道镜检查・(2)单纯细胞学复查・(3)细胞学+HC2检测HPV。
对于基层医院,直接阴遘镜检查为首选方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传统巴氏涂片能早期发现CIN尤其是ClNII以上病变,是早期宫颈病变筛查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