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土地用途

合集下载

关于香港人口的分布与其土地利用问题的意见

关于香港人口的分布与其土地利用问题的意见

收稿日期:1999-11-16;修订日期:1999-12-25作者简介:叶汇(1910-),男,福建省福州人,1933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学系,1938年2月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地理学博士,回国后历任大夏大学和中山大学教授,曾任中山大学地理系主任,创办自然地理学专业和河口研究室,讲授过地貌学、世界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课程,培养研究生。

从事过华南和华中地区地貌与新构造运动、长江上游地貌第四纪地质、珠江下游河道和河口研究,发表论文数十篇,撰写专题研究报告若干。

1987年退休。

3承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前副所长赵焕庭研究员审阅初稿并提出宝贵意见,本院罗宪林副教授代为搜集资料,特此致谢!关于香港人口的分布与其土地利用问题的意见3叶 汇 林慧玲(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 广州 510275)摘 要:概述了香港人口分布和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根据香港的土地利用特点,结合香港地势图分析,全区的土地利用以城市用地为主,主要利用沿海冲积-海积平原和坡地。

文中针对高台地和斜坡地利用提出一些新意见,务求全体香港市民不受滑坡的威胁。

关键词:人口分布;土地利用;香港中图分类号:F29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21(2000)01-0012-04 人口的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是两个紧密关联的部分。

过去已有人分别研究过香港的人口地理[1~3]和土地利用状况[1,4~6]。

本文拟就香港的发展讨论其土地利用问题。

1 香港人口空间分布特点和经济发展前景 香港特区截至1998年9月共有人口668万。

香港岛人口分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沿不规则的海岸线和交通线呈线性分布;“新界”也有两条以上的分布线,在海岸上汇合,形成了荃湾、沙田和大埔等人口聚居点[1]。

九龙半岛南端成为主要人口集聚的中心。

这样的人口分布规律在世界许多滨海城市是常见的。

香港地处世界最繁盛的环球水运要冲,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重要(图1)。

英国殖民主义者在鸦片战争之后,强占我国的香港岛,作为侵略我国的根据地。

香港的土地出让制度

香港的土地出让制度

香港的土地出让制度(一)香港土地的政府所有制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地区三部分,全境土地面积1097平方公里。

1903年,港英政府完成了对全港土地详尽的地籍测量,调查和登记了香港境内土地的产权、位置、面积、用途等,同时对土地所有权制度进行变革,宣布除新界部分农业用地归当地村民所有外,其他土地统称为“官地”,最终所有权归英国王室所有,由港英政府代为行使。

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按照1990年4月中国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境内的土地和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管理、使用、开发、出租或批给个人、法人或团体使用或开发,其收入全归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支配”,从法律上确定了回归后香港土地的特区政府所有制形式。

(二)香港土地的批租制度自1842年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后,香港就开始实行土地批租制度,即土地所有权归英国皇室所有,由港英政府代为掌管并向土地开发商或土地使用者批租土地,开发商或使用者通过承租取得规定期限内的土地使用权,并向港英政府一次性交纳规定期限内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1997年香港回归后,依照“中英联合声明”、《基本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港英时期的土地批租制度得到延续,香港特区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制度继续实行,其收入全部归特区政府支配。

香港政府通过土地契约将不同期限的土地使用权批租给受让人。

土地契约是土地出让方和受让方之间达成的协议,在协议中出让方允诺在一定期限内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受让方,受让方支付土地出让金后在规定期限内拥有土地使用权,并在期限届满后归还土地。

土地契约明确规定了土地的地理位置、面积、租约的期限、土地用途(如住宅用途、工商业用途或其他用途)和对土地使用的限制条件(如建筑物的高度、式样等),土地契约的各项条款非经双方同意不得更改。

如果受让人有改变土地用途的要求,在不违反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政府允许改变契约中的有关条款,但必须事先提出申请,获得同意并补交相应的地价后方可更改用途。

香港的休憩用地规划

香港的休憩用地规划

香港的休憩用地规划香港对土地的需求极为殷切,各类用途都竞求土地。

不过,政府明白到康乐活动对个人以至整个社会都非常重要,因此会预留土地作康乐及休憩用途。

这些休憩用地不但可作康乐用途,亦有助改善区内日照和空气流通的状况,更可以用来种植花木以调剂视觉,是城市设计中必要的土地用途。

香港高楼大厦林立,在这个高密度的环境中,上述功能更显重要。

香港政府为休憩用地的规划、分布及设计制定了一套指引,载于《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标准与准则》)。

按《标准与准则》,休憩用地大致可分为「康乐休憩用地」和「绿化用地」。

前者可再分为3个等级:「区域休憩用地」、「地区休憩用地」和「邻舍休憩用地」。

大致来说,「区域休憩用地」是大型用地(面积最少达5公顷,例如面积约19公顷的维多利亚公园),用以满足全港市民和游客对康乐活动的广泛需要。

「地区休憩用地」是中等规模的用地(面积最少为1公顷),用以满足一个地区内人口的需要。

「邻舍休憩用地」是面积较小的用地(如果可能的话,市区内这类用地的面积最少为500平方米),为毗邻人口服务。

具体供应标准方面:(1)「区域休憩用地」:无既定标准,属最低标准之上「额外」提供的用地。

(2)「地区休憩用地」和「邻舍休憩用地」:第一,在市区(包括都会区、新市镇)、离岛和乡镇地区(如西贡等),休憩用地的供应标准是每100,000人最少20公顷(即每人2平方米),其中最少10公顷为「地区休憩用地」,10公顷为「邻地区休憩用地–沙田公园邻舍休憩用地–房屋委员会梨木树邨 区域休憩用地 - 维多利亚公园舍休憩用地」。

第二,在乡村和乡郊地区的小型住宅发展,须提供每人最少1平方米的「邻舍休憩用地」。

由于乡郊居民前往郊野地区的开敞空间较为方便,加上人口分布亦较分散,因此,《标准与准则》并没有为乡郊居民提供「地区休憩用地」的要求。

「区域休憩用地」的服务对象是全港各区市民,以及海外游客。

因此,这类休憩用地应接近主要公共交通路线,并利用自然景观、海滨、海港景色及/或观景点等优势;「地区休憩用地」则应设于有大幅平坦、交通方便的地点;「邻舍休憩用地」应设于服务对象信步可达的地点,最好是在大约不超过400米的范围郊野公园 – 西贡东郊野公园内。

香港楼市的土地供应与开发政策研究

香港楼市的土地供应与开发政策研究

香港楼市的土地供应与开发政策研究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楼市一直备受关注。

土地供应和开发政策是决定楼市走势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就香港楼市的土地供应与开发政策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香港的土地供应主要分为两种:政府供地和市场供地。

政府供地是指香港特区政府在土地供应上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拍卖、出让等方式将土地提供给发展商。

市场供地则是指私人土地所有者在市场机制下自愿出让土地。

这两种供地方式共同构成了香港楼市的土地资源。

其次,香港的土地开发政策涉及多个方面。

首先是土地用途规划。

香港特区政府会根据城市规划和发展需要,对不同土地进行规划,如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

其次是土地开发方式。

政府会通过不同方式拍卖土地,如单幅拍卖、多幅拍卖等,以保证土地供应的多样性和公平性。

此外,政府还会对土地的容积率、建筑高度等进行控制,以保证城市建设的良好质量。

再次,香港楼市的土地供应与开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楼市价格。

供地不足会导致土地价格上升,从而影响到房屋价格。

因此,政府需要根据需求合理安排土地供应,以平衡市场供需关系。

最后,香港楼市的土地供应与开发政策也受到一些问题和挑战的影响。

其中包括土地资源匮乏、土地供应不足、政策调整等问题。

因此,政府需要不断调整政策,加大土地供应力度,以促进香港楼市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香港楼市的土地供应与开发政策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需要政府、市民和各界人士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楼市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香港楼市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香港法定图则与中国大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对比 精简版解析

香港法定图则与中国大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对比 精简版解析

香港法定图则与中国大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对比目录一、法律体系对比 (1)二、规划体系对比 (2)三、土地用途表与建设用地适建表对比 (5)四、香港法定图则土地用途分类与大陆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对比 (8)五、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法定图则修改对比 (9)香港《城市规划条例》及其修正案是香港规划体系的核心,于1951年实施后进行数次修订。

相关法规简单,主要有:《城市规划条例》《建筑物条例》和《建筑物(设计规例)》《郊野公园条例》和《海岸公园条例》《古物及古迹条例》《香港机场(管制障碍物)条例》环境方面的法规《空气污染管制条例》等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施行,是我国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方面第一部法律,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废止。

相关法律:主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配套法:《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等。

香港城市规划体系说明:1香港地域面积小,土地面积1104.04平方公里。

没有做类似于大陆“城镇体系规划”的必要性。

以全港及次区域发展规划为纲领性规划。

2全港及次区域发展策略相当于大陆总规,但其不具备法律效应,其对土地总体功能划分、交通基础设施以及环境方面作出宏观布局。

3. 法定图则采用多类图则并行的基本构架,由分区计划大纲图、发展审批地区图和土地发展公司/市区重建局发展计划图三大类型组成,三类规划地位平行。

通俗的说,发展审批地区图适用于即将开发地区;分区计划大纲图适用于正在规划建设地区;发展计划图适用于已经规划建设好的地区。

4.法定图则组成:说明:1.土地用途表中含11类香港土地用途大类,即综合发展区、商业/住宅、住宅甲、住宅乙、住宅丙、乡村式发展、工业、政府、机构或社区、休憩用地、其他指定用途、绿化地带。

2.说明书中含引言、拟备该图的权利依据及程序、拟备该图的目的、规划区、人口、对土地用途表各类用地分别予以说明、交通、公用设施、文化遗产、规划的实施法定图则与控规组成成分对照表三、土地用途表与建设用地适建表对比《尖沙嘴分区计划大纲》土地用途表节选表1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中心知识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文本节选说明:大陆控规管理文本中“建设用地兼容性表”类似于香港法定图则“土地用途表”,(以下简称“兼容性表”以及“用途表”),其中兼容性表利用●、○、×,表达允许、不允许、有条件设置。

香港地理总结

香港地理总结

香港地理总结1. 介绍香港位于中国南部,东亚地区的珠江口东岸,东临南海,南隔深圳河与深圳市相望,该地区隶属于中国,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之一。

香港地理位置独特,地处洪水河口,地理条件的形成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海港和贸易中心。

本文将对香港的地理特点、自然环境和地形地势进行总结。

2. 地理特点香港地理特点的最显著特点是其丘陵和山地地形,大部分地区都是由山脉和丘陵组成。

香港地区的面积相对较小,总面积约为1104平方公里,但因为地形复杂,面积利用率相对较低。

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是香港的三个主要地理组成部分。

香港岛是香港的商业和金融中心,位于深水埗海峡以南。

在香港岛的西部,中环是香港的商业和金融中心,而东部的北角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

香港岛高耸的山脉位于南部,其中最高峰是维多利亚峰,海拔约为552米。

九龙是香港主要的住宅和工业区,位于中国大陆和香港岛之间的尖沙咀和深水埗之间。

九龙的地势较为平坦,但在南部有几个较为显著的山丘,如九龙山。

新界是香港最大的地理行政区,也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新界北部以山地为主,南部主要是平原和丘陵地形。

新界的自然风光壮丽,还拥有很多农田和自然保护区。

3. 自然环境香港的自然环境非常多样且丰富。

香港岛和九龙岛周围的海域充满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香港有非常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如珊瑚、贝类、鱼类和其他海洋动物。

香港的陆地生态系统也非常多样,其中包括森林、湿地和草地等。

香港的森林面积约为占全境面积的25%,其中包括热带雨林和温带雨林。

香港还有一些特殊的自然保护区,如大澳湾、长洲和鸭脷洲。

另外,香港还拥有几个重要的水库,如东莞水库、香港水库和大浪水库。

这些水库不仅为香港提供饮用水,还为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4. 地形地势香港的地形地势多样,山地和丘陵分布广泛。

香港最高峰是维多利亚峰,位于香港岛的南部,海拔约为552米。

除了维多利亚峰,香港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山脉,如大帽山、龙虎山和太平山。

香港土地法律制度略论

香港土地法律制度略论

香港土地法律制度略论t陈绍方人们常用/寸土寸金0来形容香港土地的稀缺与珍贵。

若较之实际情况,这种形容并不为过。

香港辖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据1996年最新统计,总面积约为1092平方公里,人口达630余万,人口密度约为5890人/平方公里,其中香港岛、九龙、新九龙高达26130人/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典型的地少人稠地区之一。

然而就是在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却创造了一个个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世界重要的港口和航空中心、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国际信息中心、国际旅游中心,,创造这些奇迹的个中缘由固然有许多,其切合实际的土地制度及其有效的法律调控机制不能不说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因。

因为土地乃是人类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生活、生产要素,人类的其它活动都是在这个载体上才得以进行的。

一土地所有制与/两权分离0的土地权利运行机制香港作为英国的侵占地,与其它英属殖民地一样,基本沿袭了英国的土地所有制,即依照英国皇室土地法的规定,全部土地属英皇永久所有。

按照英国的习惯法,英皇对土地(包括英国本土、英属殖民地等)的所有权只是名义上、最终意义上的,对土地所有权的具体行使,则由英皇委托诸政府职能部门或地方政府(包括英属殖民地政府)来进行。

香港政府正是依据英国土地法和习惯法的这种基本原则、精神,代表英皇来行使香港的土地所有权的。

这也是香港全部土地俗称/官地0的由来。

当然新界的土地所有权与香港岛、九龙半岛有所不同,主要是新界作为租借地,其土地所有权有个租期(99年3)的限制。

在这个租期内,港英政府(按照其逻辑)拥有完全的土地所有权,其权利的行使与香港岛、九龙半岛并无二致。

世界不同土地所有制的国家在确定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关系模式上,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密不可分,土地使用权随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不可独立出来单独行使,如美、法、德、日、前苏联、越南以及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前的中国等。

二是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适当分离,土地所有权永不转移,使用权则可由所有权人有条件地让渡与他人行使,并可一再转让,如英国、英联邦国家、英属殖民地以及英国占领地香港等。

香港行政区面积小,城市用地狭窄,为何不向北建设新市区,却只是填海? - 知乎

香港行政区面积小,城市用地狭窄,为何不向北建设新市区,却只是填海? - 知乎

提问搜索话题、问题或人...首页发现消息香港城市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修改香港行政区面积小,城市用地狭窄,为何不向北建设新市区,却只是填海?修改主要还是想请教香港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比较感兴趣。

另,有几点不太理解:1、填海造成的生态问题比开发新市区更严重,为何执意要填海造地?2、不知香港的城市功能是否过分集中于港九?是否有分散城市功能的规划?修改举报添加评论 分享 • 邀请回答6 个回答按票数排序陈琴琴,给99%的一行字答案点反对和没有帮助!!!张战、刘德华 赞同我记得我们原先上课的时候老师说过,香港为了保护太平山的生态环境,坚决是作为保护地进行使用的,为的就是给香港人留下最后一片绿地。

2编辑于 2012­05­053 条评论chen shawn ,奇葩柳天阳、非典熊Hermosa 、cill 等人赞同(手机码字,缓慢更新中)香港的土地问题与其说是规划问题不如说是政治问题,它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最大瓶颈。

政府的城市规划及土地开发被各种利益集团,政治团体,环保组织所挟持,寸步难行,基本上就是一个“无为”状态。

当你用卫星地图查看新界时,你会发现北区其实有很多荒地,郊野公园和棕地(地产商低价收购农民土地用于放置集装箱的,说白了就是在待价而沽),还有更让人头疼的:港英政府时期遗留下来的新界丁屋问题,这更涉及到基本法层面上。

为什么不开发新界反而去填海?因为新界土地补偿代价和政治风险实在是太高了....填海反而更划算。

链接:香港为什么学不了新加坡?(高密度城市生存之三)大片的棕地7Lawrenc…话题位于落马洲附近的河套地区,上方为深圳市农地,荒地,丁屋,右方为八仙岭郊野公园从1990年以来,香港就一直在推新界东北发展规划,阻力实在太大,一路上修修改改, 最近出台了新界古洞北新市镇、坪輋/打鼓岭新市镇以及粉岭北新市镇的规划。

具体见下图:结果呢,网上谣言四起,说有内地房企打算入驻买地,新发展区实为“深圳后花园”,而且政府届时会引进大量双非入住,是”富豪双非教育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土地用途
香港的土地用途可以大致分为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农业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等几个方面。

以下是对香港土地用途的详细介绍:
1. 住宅用地:
住宅用地是香港最主要的土地用途之一。

由于香港地域狭小,人口密度高,住宅用地的需求量一直很大。

香港的住宅用地可分为公共(如公屋)、私人住宅和“豪宅”。

公共住宅主要由香港房屋委员会(Housing Authority)和房屋协会(Housing Society)负责开发,以提供给经济较为困难的市民。

私人住宅则主要由发展商建造,供给市场上的富裕阶层。

而“豪宅”是指房价较高、面积较大、配置高档的住宅,通常是富豪们的居所。

2. 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包括工厂、仓库等工业设施的用地。

这些地点通常位于较偏远的地区,以避免对居民区造成噪音和环境污染。

工业用地的需求量相对较小,但仍然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香港的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其中以葵青、沙田、屯门等地区为主。

3. 商业用地:
商业用地是香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各种商业设施和商铺。

其中,写字楼和购物中心是最常见的商业设施。

写字楼主要用于提供办公空间给各类企业,而购物中心则是供消费者购物和休闲的场所。

香港的商业用地主要分布在中环、
铜锣湾、尖沙咀等地,这些地区是香港最繁忙的商业中心。

4. 农业用地:
尽管香港的土地面积有限,但仍有部分地区被划分为农业用地。

主要分布在新界的一些偏僻区域,如元朗、北区等。

农业用地主要用于农田耕作和农业生产,包括蔬菜种植、禽畜养殖等。

尽管在城市化和土地供应不足的压力下,农业用地面积在减少,但农业在香港仍具有一定的地位。

5. 公共设施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主要用于建设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包括学校、医院、火车站、码头、机场等。

这些设施对于提供基本的社会服务和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香港政府将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得相对分散,以满足市民日常生活和各种需求。

总体来说,香港的土地用途多样化,根据不同的需求量和功能,将土地分配给不同的用途。

这种合理的土地规划和利用,有助于促进香港的发展和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