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橙化学式
甲基橙化学式

甲基橙化学式
甲基橙(Methyl orang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
C14H14N3NaO3S,分子量为327.33 g/mol。
它是一种弱酸性有机物,是一种常见的指示剂。
甲基橙呈现为橙色粉末状物质,能够溶于水和乙醇等极性溶剂中。
它的溶液表现为橙黄色,甲基橙对酸碱度非常敏感,在酸性溶液中呈
现红色,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则呈现黄色。
这种指示剂广泛应用于酸
度测定中,常见的如PH值测量,也被用于准确计量酸碱度的浓度。
除了用于酸碱度测定外,甲基橙在医学和生物科学领域也有着广
泛的应用。
在医学过程中,它通常被用于酸碱平衡研究,特别是在诊
断和监测糖尿病方面。
在生物科学领域,甲基橙也被广泛用作染色剂,用于对生物样品进行细胞分析与显微分析。
在实验室中,甲基橙也被用于化学反应中,例如酸碱滴定、中和
反应和溶液制备等化学实验。
由于甲基橙颜色鲜艳、品质稳定、使用
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常常被化学实验室所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甲基橙被广泛使用且易于获取,但是对于人
体和环境等非目标目的,它有潜在的危害和污染风险。
其使用和处理
需根据安全和环保要求进行严格的操作和管理,以确保人类健康和生
态环境的保护。
总的来说,甲基橙的化学性质和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尽管它有着
易获取、易操作的优点,但是安全和环保等因素也需要加以重视。
在
实际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守严格的使用规范,以确保它的合理使用和
环境安全。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甲基橙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号:MSDS-030甲基橙别名:甲基橙一:标识【危化品名称】:甲基橙【中文名】:对二甲基氨基偶氮苯磺酸钠【英文名】:4-dimethylaminoazobenzene-4'-sulfonic acidsodium salt【分子式】:C14H14N3O3S·Na【相对分子量】:327.36【CAS号】:547-58-0【危险性类别】:二: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甲基橙【外观与性状】:橙黄色鳞状晶体或粉末。
【主要用途】:用作指示剂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属微毒类。
无吸入中毒报道、大量口服可引起腹部不适。
对眼睛有刺激作用。
有致敏作用,可引起皮肤湿疹。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燃爆下限】:无意义【爆炸上限】:无意义【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六:泄漏应急处理【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储运注意事项【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包装密封。
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甲基橙的制备

通过对比已知的质谱数据,可以鉴别 甲基橙的纯度和种类。同时,质谱分 析还可以用于研究甲基橙分子的反应 机理和降解过程。
05 甲基橙的合成条件优化
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通常会增加。在甲基橙的合成中,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缩短反应时间。
温度对产物纯度的影响
甲基橙的应用
01
甲基橙可用于滴定分析中指示终点,因为它的颜色变化明显 ,易于观察。
02
甲基橙也可用作酸碱滴定法中的指示剂,帮助确定滴定终点 。
03
甲基橙还可以作为染料和颜料,用于染色和涂料制造。
02 甲基橙的制备方法
方法一:通过重氮化反应制备
1
重氮化反应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合成方法,通过将 芳香胺与亚硝酸或亚硝酸盐反应,生成重氮盐。
高温可能导致副反应增多,降低产物纯度。因此,在合成甲基橙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温度,以平衡反应速率和产 物纯度。
压力的影响
压力对反应平衡的影响
在甲基橙的合成中,压致设备承受过大压力,增加安全风险。
压力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压力可以提高反应速率。然而,当压力达到一定值后,反应速率不再明显增加。 因此,选择合适的压力对提高甲基橙的合成效率至关重要。
结晶分离与纯化
将结晶体分离出来,进行 洗涤和干燥,得到纯净的 甲基橙晶体。
04 甲基橙的表征
红外光谱分析
确定分子结构
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用于确定甲基橙分 子的化学键和官能团,从而推断其分 子结构。
鉴别化合物
不同的化合物在红外光谱中表现出不 同的吸收峰,因此可以通过对比已知 的红外光谱数据来鉴别甲基橙的纯度 和种类。
03
强碱滴定强酸甲基橙的颜色变化

强碱滴定强酸甲基橙的颜色变化一、引言强碱滴定强酸甲基橙是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
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酸碱中性化反应的原理和特点。
本文将就强碱滴定强酸甲基橙的颜色变化进行深入探讨。
二、强酸甲基橙的性质1. 强酸甲基橙(Methyl Orange)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其分子式为C14H14N3NaO3S,外观呈橙黄色固体。
2. 在酸性溶液中,强酸甲基橙呈红色;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呈黄色。
3. 强酸甲基橙的pH范围为3.1-4.4,适用于酸性滴定。
三、强碱滴定强酸甲基橙的实验原理1. 强碱NaOH与强酸HCl的中和反应:HCl + NaOH → NaCl + H2O2. 强碱滴定强酸甲基橙的颜色变化:当强碱NaOH滴加到强酸甲基橙溶液中时,首先出现红色,然后在中和点附近呈橙色,最后转变为黄色。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所需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强酸甲基橙溶液、强碱NaOH溶液、滴定管、均质玻璃烧杯等。
2. 滴定过程:a. 取一定量的强酸甲基橙溶液倒入均质玻璃烧杯中。
b. 用滴定管滴加强碱NaOH溶液,每次滴加后轻轻搅拌并观察颜色变化。
c. 当出现从红色到橙色再到黄色的颜色变化时,记录下滴加的强碱NaOH溶液的用量,即可得到中和点。
五、实验现象及解释1. 强酸甲基橙溶液初呈红色,表示酸性较强。
2. 随着强碱NaOH的滴加,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橙色,表明中和点即将达到。
3. 当溶液呈黄色时,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完成,强碱NaOH的滴加量达到了摩尔计量的化学当量。
六、实验结果分析1. 通过实验得到的中和点,可以计算出强酸甲基橙和强碱NaOH的摩尔反应比。
2. 实验结果可用于验证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关系。
七、实验意义及应用1. 强碱滴定强酸甲基橙的颜色变化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中和反应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2. 该实验也可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酸碱中和过程的控制和调节。
甲基橙的变色规律

甲基橙的变色规律甲基橙(Methyl Orange)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染料,也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其溶液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呈现不同的颜色,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酸碱滴定和化学分析中。
甲基橙的变色规律是指其颜色变化随着溶液pH值的变化而发生的现象。
甲基橙的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呈现红色,而在碱性条件下呈现黄色。
这是因为甲基橙分子中的苯酚基团(-OH)在酸性条件下不断失去质子,形成苯酚根离子(PhO-),使溶液呈现红色。
而在碱性条件下,苯酚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OH-)结合,形成苯酚(PhOH),使溶液呈现黄色。
甲基橙的变色规律可以通过酸碱滴定实验来观察和验证。
首先,将甲基橙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得到一定浓度的甲基橙溶液。
然后,向溶液中滴加盐酸(酸性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碱性溶液),并不断搅拌。
当溶液pH值低于3时,甲基橙呈现红色;当溶液pH值高于4时,甲基橙呈现黄色。
这个过程可以反复进行,直到观察到明显的颜色变化。
甲基橙的变色规律与其分子结构有关。
甲基橙的化学式为C14H14N3SO3,其分子中含有苯环和氮、硫等原子。
苯环的存在赋予了甲基橙分子一定的共轭结构,使得其在酸碱条件下呈现不同的吸收光谱。
当甲基橙溶液处于酸性条件下时,苯环中的苯酚根离子吸收红光的能力较强,从而呈现红色;而在碱性条件下,苯环中的苯酚吸收蓝光的能力较强,使溶液呈现黄色。
甲基橙的变色规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化学分析中,甲基橙常用于酸碱滴定反应的终点指示剂。
在滴定过程中,当反应接近中和点时,滴加甲基橙溶液,溶液颜色由红色逐渐转变为黄色,这时即可判断滴定反应已经完成。
此外,甲基橙还可用于测定酸碱度的定量分析,通过测量溶液颜色的变化,推测出溶液的pH值。
总的来说,甲基橙的变色规律是指其在酸碱条件下呈现不同颜色的现象。
这种变色现象是由甲基橙分子结构中的苯酚基团在酸碱溶液中失去或结合质子所导致的。
甲基橙的变色规律在实验室和化学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现象之一。
《甲基橙的制备》论文[

摘要:甲基橙,亦称“金莲-D”,化学名是“对二甲氨基偶氮苯磺酸钠”。
【1】0.1%的水溶液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分光光度测定氯、溴和溴离子。
可与靛蓝二磺酸钠或溴甲酚绿组成混合指示剂,以缩短变色域和提高变色的锐灵性。
氧化还原指示剂,如用于溴酸钾滴定三价砷或锑。
【2】在偶联反应步骤,反应体系的反应物用量是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
为此在偶联反应步骤分别加入不同量的亚硝酸钠进行调节,取得了理想的实验结果。
此外再次验证了亚硝酸钠用量对产率的影响。
关键词:对氨基苯磺酸二甲基苯胺甲基橙偶联反应重氮盐一、引言甲基橙为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橙黄色粉末或结晶状鳞片,与水配比即可得到甲基橙溶液,主要作为酸碱指示剂使用,测量的PH范围是3.1--4.4(由红至黄色)。
甲基橙的传统合成法是“逆加法”,即将对氨基苯磺酸碱化成水溶性较好的盐,然后在低温强酸性环境下发生重氮化反应,值得的重氮盐于醋酸环境下与N,N-二甲基苯胺偶联,碱化中和,重结晶制得。
二、实验部分2.1实验仪器与试剂主要仪器:烧杯量筒温度计布氏漏斗抽滤瓶2.2 主要试剂物理性质2.3 实验原理将对氨基苯磺酸与氢氧化钠作用生成易溶于水的盐,再与硝酸重氮化,然后与N,N二甲基苯胺偶联得到粗产品,粗产品在%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重结晶,得到甲基橙产品。
2.4 实验步骤(1)、重氮盐的制备在50ml烧杯中、加入10ml 5%氢氧化钠溶液和2.1g对氨基苯磺酸晶体,温热使结晶溶解,用冰盐浴冷却至0℃以下。
另在一试管中配制0.8g亚硝酸钠和6ml水的溶液。
将此配制液也加入烧杯中。
维持温度0-5℃,在搅拌下,慢慢用滴管滴入3ml浓盐酸与10ml水配成的溶液,直至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测呈现蓝色为止,继续在冰盐浴中放置15分钟,使反应完全,这时往往有白色细小晶体析出。
【3】(2)、偶合反应在试管中加入1.3ml N,N-二甲基苯胺和1ml 冰醋酸,并混匀。
在搅拌下将此混合液缓慢加到上述冷却的重氮盐溶液中,加完后继续搅拌10min。
甲基橙实验报告(总5页)

甲基橙实验报告(总5页)实验名称:甲基橙实验实验时间:2021年4月22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目的:1.了解甲基橙的化学性质和应用。
2.学习分光光度法测定甲基橙的浓度。
实验原理: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样品和标准溶液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作用,来测定样品中成分的浓度。
分光光度法通常使用分光光度计。
甲基橙是一种有机染料,化学式为C14H14N3NaO3S。
在水中可以形成鲜艳的橙色溶液,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指示剂,一般用来检验酸碱度。
当甲基橙分子吸收可见光时会发生电子的激发跃迁,而跃迁的波长与甲基橙的分子结构有关。
通常,选择波长为460nm左右的吸收峰进行测定。
根据比尔定律,溶液中的物质浓度与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成正比。
实验步骤:1.将甲基橙的一定量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一定浓度的溶液。
2.在Visible波段选择波长为460nm左右的波长。
3.使用分光光度计取一定量的甲基橙溶液,测定在460nm波长下的吸光度,设为A。
4.根据比尔定律C=k1A来计算溶液中甲基橙的浓度。
实验记录:1.取一定量的甲基橙溶液,如0.02mol/L,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000ml。
3.根据比尔定律C=k1A计算溶液中甲基橙的浓度。
k1值为2.2L/mol•cm,A值为0.85。
计算结果为0.004mol/L。
4.将所得的浓度与原来定量的溶液体积计算,得到溶液中甲基橙的质量浓度。
计算结果为0.5mg/L。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甲基橙溶液的浓度,并计算了溶液中甲基橙的质量浓度。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分光光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分析和测定许多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浓度。
甲基橙(MSDS)

甲基橙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甲基橙化学品英文名称:methyl orange中文别名:英文别名:技术说明书编码:分子式:C 14 H 14 N 3 O 3 S&# 183 ;Na分子量:327.36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主要成分:CAS No.:547-58-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属微毒类。
无吸入中毒报道、大量口服可引起腹部不适。
对眼睛有刺激作用。
有致敏作用,可引起皮肤湿疹。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包装密封。
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