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合集下载

治蛋白尿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治蛋白尿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治蛋白尿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治蛋白尿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方剂组成:
麻黄8g,连翘、射干、赤小豆、小蓟各15g,薏苡仁、白茅根各20g,玉米须40g,淡竹叶、大力子、杏仁各10g。

主治疾病:蛋白尿
出现症状:颜面浮肿,眼睑尤甚,恶风,咽红。

口干,脘胀,小便短黄。

具体体征: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方剂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典型病例:余某,女,28岁,半月前月经来潮,颜面眼睑浮肿,尿少,自认为经事所致,但月经已干净10余日,浮肿未见减轻反而加重。

故来求医。

诊见:颜面浮肿,眼睑尤甚,恶风,咽红。

口干,脘胀,小便短黄,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考虑为急性肾炎。

服用上方7剂,药后病无进退,试从疏肝论治;遂改方。

服用二方7剂后肿势大减,小便变长,咽干口苦也明显减轻,继守上方,共服20余剂,尿检转阴。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组成配方,功效与作用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组成配方,功效与作用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组成配方,功效与作用
【组成】麻黄6g(2两,去节)、连翘6g、杏仁9g(40个,去皮尖)、赤小豆15g、大枣12枚
(擘)、生梓白皮9g(可用桑白皮代)、生姜6g(2两,切)、甘草6g(2两,炙)。

【用法】先煎麻黄,去上沫,再入其它药物同煎2次,分服。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使用标准】
1.身热恶寒无汗,体疼,身目俱黄,肤痒,小便不利,苔薄黄腻,脉浮数。

2.疥疮在未治愈以前,突然疮枯内敛,发热无汗、咳喘,身面浮肿,小便不利,烦犹不安,甚则神志不清,脉弦硬而数者。

上述2条,但见其中1条,即可使用。

【按语】
1.本方治疮毒内攻,浮肿喘满症有卓效。

历代方书中治疗这一类病证多选用连翘、赤小豆,如无喘满浮肿等症,麻黄亦可不用。

2.本方临床多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初期兼有表证者,或黄疸轻症。

若表邪已解,但湿热内蕴者,则非本方所宜。

又,本方清热利湿作用较弱,对于湿热较甚的黄疸应选用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之类,所以临床需注意此三方的鉴别。

尤在泾云:“茵陈蒿汤是下热之剂,栀子柏皮汤是清热之剂,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是散热之剂。

”可谓得其要领。

——本文摘自《经方使用标准》。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原文: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组成:麻黄6,连翘9,杏仁9,赤小豆30,大枣12枚,桑白皮10,生姜10,炙甘草6以潦水先煮麻黄令其沸腾。

如果有沫用勺舀出。

然后放入其他中药继续熬。

这是一付的剂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功能:解表散邪,清热除湿退黄,主治兼有表邪的湿热黄疸病证,急慢性荨麻疹、小儿鱼鳞病、疮疡湿毒引起的浮肿、小便不利、皮肤瘙痒症等疾病。

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基本特征:发热、怕冷、没有汗(有人会头部出汗)、皮肤发黄或者肿满。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方能解决哪些问题?1、荨麻疹类型1:脱衣时,遇风则起疙瘩,瘙痒难忍。

皮肤黏而无汗。

麻黄6,连翘9,杏仁9,赤小豆30,大枣12枚,桑白皮10,生姜10,炙甘草6蝉衣10、赤芍15、丹皮10、防风6、荆芥10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

两付康复,不康复则不对症。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方能解决哪些问题?1、荨麻疹类型2:全身起皮疹,红色,奇痒难忍,挠痕高出皮肤,起伏错落。

怕风怕冷。

小便短赤不利,舌苔白而略腻。

麻黄9,连翘9,杏仁9,桑白皮9,赤小豆30,生姜12,炙甘草5,大枣10枚。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

两付康复,不康复则不对症。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方能解决哪些问题?1、脚癣湿疹:脚趾头水气重、尿少、无汗。

麻黄4,连翘9,杏仁9,桑白皮15,赤小豆30,生姜12,炙甘草5,大枣10枚、茯苓15 白术12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方能解决哪些问题?1、饮酒后遇凉发黄疸:饮酒过度、发热怕冷、全身发黄,发呕,尿黄赤、舌苔白。

麻黄9,连翘9,杏仁9,桑白皮9,赤小豆30,生姜12,炙甘草5,大枣10枚桂枝9黄连3全瓜蒌15白茅根10 太子参15防己15。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方能解决哪些问题?1、扁平疣:脸色和皮肤略暗黄,皮肤有粘腻。

【医门传薪】治疗皮肤病的奇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医门传薪】治疗皮肤病的奇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医门传薪】治疗皮肤病的奇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俗话说“医不治癣,治癣必丢脸”。

这里的“癣”泛指各种难治性皮肤病。

孙师治疗皮肤病方法多样。

其中包括保和丸、苍白二陈汤加荆防,肾气丸、防风通圣散、桂麻各半汤等等。

其中具有特色、令人意想不到的当数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第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此方本为治黄疸而设,但如今却少有人用治黄疸,现黄疸多用柴胡剂合菌陈蒿汤。

使得本方湮没,不为时医所用。

笔者跟师后发现孙师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治疗皮肤病竟有如此好的疗效。

究其理,原文已云“瘀热在里”;病机相合,异病同治也。

关于组成,原方的连轺,据考证应为连翘的根,但说法不一,常代以连翘。

原文的生梓白皮,药房多无,代以桑白皮,且不影响大局。

常用组成为:麻黄10克,连翘10克,赤小豆30克,桑白皮30克,杏仁10克,甘草6克,可加僵蚕10克,蝉衣10克等。

胡诌方歌一句,便于记亿:麻黄连翘小豆汤,梓白杏仁草枣姜。

下面附笔者验案1则。

【验案】李某,男,48岁,脉缓,舌红苔黄腻,全身红疹,痒三年有余,中成药无效。

大便偏干,一日一次,小便调,纳眠可,证属血热生风。

方子:麻黄10克,连翘15克,赤小豆30克,桑白皮30克,杏仁10克,生甘草6克,生地20克,赤芍30克,益母草30克,土茯苓3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

三付。

二诊(大年初三),服上方身痒明显减轻。

现:舌尖红苔白腻润,脱衣服加重,夏天轻。

右寸关不足,长年流清涕,打喷嚏(受凉明显)。

证属肺气不足,表阳亏损。

方子:生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6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麻黄10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徐长卿20克,生姜大枣为引。

三付三诊,后来我家串门,诉上方三付不如首诊效果明显,请仍用首诊之方。

后我已回郑州,患者首方再进六付。

随访至今半年未发。

【按语】首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荆防四物汤。

前方散郁热,利湿热。

后者含‘’治风先治血‘’之意。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有什么疗效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有什么疗效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有什么疗效关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有什么疗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麻黄莲翘赤小豆汤,是一种中药汤剂,一般用以皮肤病的医治,它的主要成分便是麻黄、莲翘和红小豆,那麼麻黄莲翘赤小豆汤有哪些功效呢?接下去文中就为大伙儿详细介绍麻黄莲翘赤小豆汤能冶疗什么皮肤病,有什么功效,很感兴趣的盆友能够来了解一下哦!麻黄莲翘赤小豆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全文为“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莲翘赤小豆汤主之”,该方有补虚、祛寒、清热利湿之功,用以医治寒症表邪未散、寒湿蕴郁而致的黄疸。

1、能冶疗奶癣奶癣多见孕母嗜食高脂多油油腻感之品,寒湿传到胎宝宝,泛溢皮肤而心脾皮疹,故选用麻黄莲翘红小豆汤加减:麻黄3 g,莲翘10 g,红小豆15 g,防风6 g,蝉衣6 g,赤芍6 g,白鲜皮10 g。

全方取麻黄达表宣散肺气虚,桑白皮宣肺利湿,莲翘清热散结,红小豆去湿祛毒,使邪有发展方向,为医治奶癣的合理之方。

2、能冶疗日光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病人证属表邪外束,寒湿瘀滞者,采用麻黄莲翘赤小豆汤加味,药用价值麻黄5 g,莲翘15 g,甜杏仁5 g,红小豆45 g,桑白皮20 g,姜片5 g,生甘草5 g,红枣3枚,苦参30 g,取麻黄莲翘赤小豆汤“开鬼门、清洁府”之意,使寒湿之邪或从皮肤泄露,或自小便而解,进而得到良效。

3、能冶疗急、漫性荨麻疹中医药学觉得,荨麻疹的产生责对于先天性资源禀赋不够,风、湿、热、毒之邪客于皮肤引发,风和湿是病发的关键病理学要素。

《内经》云:“少阴多,病皮痹瘾疹”,《金匮要略》中有“湿邪中乾,则自痒而瘾疹”。

荨麻疹的辨证论治与经方麻黄莲翘赤小豆汤方剂喻意有相同之处,因而依据异病同治的传统式基础理论,临床医学灵便交互,拟订新制麻黄莲翘赤小豆汤来医治该类病症。

全方采用麻黄、莲翘、桂枝、白芍、红小豆、紫草、苦参、大青叶、蒲公英花、天葵子、地丁、薏苡仁、党参、焦三仙,临床医学成效显著。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湿痒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湿痒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湿痒有一种湿气会遍布你全身、痒的不得了,这个小方帮你驱除干净、浑身清爽老中医曾经碰到这么个案例,一个男青年,突然有一天浑身起了红皮疹一样的一片一片的,奇痒难忍,恨不得挠破。

但是用手一挠它、它就反抗,起那种高出皮肤一截的疤痕,小便还发烫发黄,舌苔很腻,看起来湿气很重的样子。

去医院当皮肤病治了好久也没治好,老中医切脉之后发现小伙子脉浮弦,这是有表症啊!邪气在体表,脉象才会浮,就像按水中的木头一样,这脉稍微一搭上就能感受到搏动;而且弦,说明有邪气阻滞,才能形成气郁弦脉。

综合判断,这一定是湿热邪气盘踞在小伙子的体表、皮肤腠理之中,要开表、散邪、祛湿、清热才行。

于是老中医就开了副很经典的方子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6克,连翘9克,杏仁9克,赤小豆30克,大枣12枚,生梓白皮(现多用桑白皮代替)10克,生姜6克,甘草6克这是医圣张仲景很有名气的一张方,专治这种体表有湿热邪气,盘踞不散的症状。

大家看,这里麻黄、杏仁、生姜都是调肺解表的,要给湿热邪气以出路,中医不像西医,看见邪气病菌就一定要整残、杀死干掉,你只要走了就行,咱不惹事儿,也不怕事儿。

如果你不走,就用赤小豆、连翘、桑白皮来清你的热、利你的湿,让你待不住,自己滚出去、扫地出门。

大家看这个清热利湿的剂量明显比解表的力量大,正所谓三分解表七分利湿。

小伙子很幸运,只吃了两副药,就发了点小汗而痊愈了,解决了一大苦恼!大家不要以为这个麻黄连翘赤小豆就只能治治皮肤病,它能量很强的,可以说有三大类毛病,都能被它打趴下:第一类,就是最典型的湿热盘踞在体表的毛病,比如皮肤瘙痒、水疱、糜烂、渗出等皮肤病:荨麻疹、急性湿疹、红皮病、脂溢性皮炎、寻常性痤疮、水痘、玫瑰糠疹、病毒性疱疹、过敏性皮炎、汗腺闭塞证、皮肤瘙痒症、狐臭等。

第二类,就是以发热、水肿为表现的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尿毒症、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淋病、膀胱炎等。

第三类,就是湿热影响到肝胆了,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术后黄疸、胰头癌、妊娠期黄疸等急重症。

经方心裁(136)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经方心裁(136)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经方心裁(136)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原文】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伤寒论》(262)【组成与用法】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连翘根是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一升,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天服尽。

【功效】解表散邪,清利湿热。

【医案】1.月经疹初诊:1999年11月26日。

徐某,19岁,月经来潮之前10天,面部灼热瘙痒发疹,经净后上述症状消失,反复发作已达2年。

经量较前减少,4天净,经前乳房胀痛。

末次月经11月10日来潮。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西医诊断:月经疹。

治法:养阴凉血,清热疏风。

方剂:两地汤(《傅青主女科》)加味。

玄参12g生地15g白芍10g地骨皮10g麦门冬12g龟版胶(烊冲)10g蚕砂(包)10g白鲜皮12g地肤子12g刺蒺藜10g乌梢蛇10g,3剂。

此后以该方为主进行加减治疗,共服药40余剂,虽然症状可以缓解,但仍常有复发。

二诊:2000年3月31日。

末次月经3月7日来潮,面部瘙痒潮红,鼻塞,舌脉如上。

治法:疏风解表,清理湿热。

方剂: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减。

麻黄6g连翘10g赤小豆20g桑白皮10g杏仁10g生甘草5g石膏15g蚕砂(包)10g乌梢蛇10g白鲜皮20g地肤子20g,5剂。

三诊:2000年4月5日末次月经4月4日来潮,经前面部瘙痒潮红消失,小腹隐痛,舌脉如上。

治法:疏风凉血,养阴清热。

方剂: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合玉女煎(《景岳全书》)加减。

麻黄5g连翘10g赤小豆20g桑白皮10g石膏15g牛膝15g知母10g生地15g麦门冬10g蚕砂(包)12g乌梢蛇12g,5剂。

此后对症治疗,月经疹未再出现。

2.妊娠瘙痒症初诊:2002年12月19日。

吴某,29岁,妊娠33周,全身瘙痒4周,加重2周。

全身皮肤见散在红色小丘疹,下腹及大腿部见片状红色小丘疹。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药】麻黄二两(去节)(6克)连翘二两(连翘根是)(6克)杏仁四十个(去皮尖)(6克)赤小豆一升(15克)大枣十二枚(擘)(4枚)生梓白皮一升(切)(桑白皮15克)生姜二两(6克)甘草二两(炙)(6克)黄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张徽声【煎服】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现代用法:水煎二次温服)。

【原文】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262)【解说】湿热兼表发黄。

除黄疸外,当有发热恶寒、无汗身痒等。

湿热兼表’单纯清利或解表,均非所宜。

用本方在于解表散邪,清利湿热并施。

俾使表里宣通,湿热有外泄之路,则其病可愈。

方中若加茵陈,其效更佳。

但麻黄、生姜不宜久服.表证一罢,即须撤去。

本方还常用于湿热郁蒸之皮肤瘙痒、肾风水肿等证,疗效堪佳。

【运用】一、周身瘙痒刘渡舟医案:高某某,男,20岁。

周身泛起皮疹,色红成片,奇痒难忍,用手搔之而画缕成痕而高出皮面。

举凡疏风清热利湿之药尝之殆遍而不效。

微恶风寒,小便短赤不利,舌苔白而略腻,切其脉浮弦。

辨为风湿客表,阳气拂郁而有郁热成疸之机。

疏方:麻黄9克,连翘9克,杏仁9克,桑白皮9克,赤小豆30克,生姜12克,炙甘草3克,大枣7枚。

仅服2剂,微见汗出而瘥。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183)按语:皮肤瘙痒之证,凡见脉浮、苔腻者,皆可考虑使用本方。

二、肾风水肿张东军医案:樊某,男,28岁。

患慢性肾炎两年余,先后在市级医院住院治疗两次,用抗菌素、激素及利尿剂治疗,症情缓解。

但尿化验始终Pr(卅),下肢轻、中度浮肿不消。

缘气候变化而患感冒使病情加重,经用青霉素一周病无缓解,故于1985年11月5日前来就诊。

症见:颜面虚浮,眼睑浮肿,双下肢浮肿,按之没指'腰胀痛,左侧尤甚,小便量少,色如茶,腹胀食少,舌边尖红,苔黄而粘'脉滑少力。

尿化验Pr(卅),WBC:3~5,RBC:1~2,颗粒管型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
用量
导语:养生的方法很多,实践证明中药中的方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疗效非常好的方剂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别名】麻黄连翘汤(
养生的方法很多,实践证明中药中的方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疗效非常好的方剂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别名】麻黄连翘汤(《医学纲目》卷三十一)。

【处方】麻黄6克(去节)连轺6克(即连翘根)杏仁6克赤小豆10克大枣12枚(擘)生梓白皮(切)10克生姜6克甘草6克(炙)【功能主治】解表发汗,清热利湿。

治阳黄兼表证。

发热恶寒,无汗身痒,周身黄染如橘色,脉浮滑。

【用法用量】上八味,以水1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备注】方中麻黄、杏仁、生姜辛散表邪,宣发郁热;连轺、生梓白皮、赤小豆清泄湿热;大枣、甘草调和脾胃。

诸药合用,使表里宣通,湿热得以清泄,表解里和而黄疽可愈。

【摘录】《伤寒论》
【处方】麻黄1两,连轺1两,赤小豆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身热不去,瘀热在里发黄,小便微利。

【用法用量】每服1两,以水3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临床应用】荨麻疹:陆某,男,27岁。

患荨麻疹状若地图形,全身瘙痒甚剧,时愈时作,缠绵6年。

近年来复发次数增多,影响工作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