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限度检验培养基质量控制文稿演示
微生物的培养PPT 演示文稿

(1)产氧光合作用 ----藻类和蓝细菌细胞内含有叶绿素,能与高 等植物一样利用光能分解水产生氧气并还原 CO2为有机碳化物,其反应通式为: CO2 + H2O ----------[CH2O]+ O2↑ 叶绿素
四、Nutrient
营养物质按照它们在机体中的生理作用不同,可 以将它们区分成六大类。
1. Source of carbon (碳源) 2. Source of Nitrogen (氮源) 3.Inorganic salt(无机盐) 4. Growth factor(生长因子) 5.Water(水分) 6. Energy source(能源)
藻类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其它光合色素 随类群而异。藻类多数水生, 只要环境中有光照、少量氮素 和无机盐就能生长
(2)不产氧光合作用
----光合细菌(紫色细菌和绿色细菌)与蓝细菌不同,细
胞内含有类似于叶绿素的菌绿素,但不能进行以H2O 为供氢体的非环式光合磷酸化作用,也不产生氧气。 光合细菌吸收光能,以还原态无机硫化物(H2S、S或 S2O3-2等)为氢或电子供体同化CO2,代表性反应为:
二、营养物质的功能
参与微生物细胞的组成 提供微生物机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所需 的能量 形成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来源
营养物质是微生物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 活动的物质基础,失去这个基础,生命 也就停止
三、化学成分
药品生产企业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PPT课件

详细记录。
•
6、菌种不得随意带出实验室,外单位索取、购买应有证明和登记登
记,并包装严密。菌种处理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灭菌处理应有详细记录。
第27页/共62页
第28页/共62页
文件
• 文件应当充分表明实验是在实验室按可 控的检查法进行的
第29页/共62页
文件
• 人员培训和资格确认 • 设备验收;验证;检定(或校准期间核查)和维修 • 设备使用中的运行状态(设备的关键参数) • 培养基制备、储存和质量控制 • 检验规程中的关键步骤 • 数据记录与结果计算的确认 • 质量责任人对实验报告的评估 • 数据偏离的调查
第22页/共62页
国外的菌种保藏机构
• 世界菌种保藏联合会(WFCC) • 美国标准菌种收藏所(ATCC) • 美国农业部北部地区研究实验室(NRRL) • 英国 国立标准菌种收藏所(NCTC) • 英国 国际真菌研究所(CMI) • 荷兰真菌中心保藏所(CBS) • 日本微生物菌种保藏联合会(JFCC)
量控制试验是提供优质培养基的保证。
第16页/共62页
培养基
• 培养基的制备 • 培养基的储藏 • 质量控制实验
第17页/共62页
菌种
• 微生物实验过程中,实验菌株可能是最敏感 的,因为它们的生物活性和特性依赖于合
适的 试验操作和贮藏条件。
• 实验室菌种的处理和保藏的程序应标准化, 使 尽可能减少菌种污染和生长特性的改变。 按统 一操作程序制备菌株是微生物试验结果一 致性 的重要保证。
菌种应有专用的冰箱,应上锁管理。
•
4、由专人按操作规程和有关要求定期
进行传代,并定期对保存的菌种进行检查,
一般每年1~2次,(或定期更换冻干菌种)。
中国药典微生物培训培养基的配制及质量控制PPT课件

3、培养基的促生长和抑制性能试验
⑴无菌检查用培养基 适用性试验 无菌性检查和灵敏度检查
22
灵敏度检查
参照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培养基灵 敏度检查试验
23
微生物限度检查(计数培养基)
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促生长、抑制及指示能力检查
24
菌种
大肠埃希菌 [CMCC(B)26003] 金黄色葡萄球菌 [CMCC(B)26003]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 白色念珠球菌 [CMCC(B)98001] 黑曲霉 [CMCC(F)98003]
14
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目前,许多实验室为了操作方便,多使用脱水 培养基进行配制或购买已制备好的分装于培养皿 或玻璃容器的商业培养基。 经实验室配制或由生产厂生产的培养基的质量高 度依赖于其如何制备,采用不适宜方法制备的培 养基将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或复苏,从而影响试验 结果的可靠性。
15
所有配制好的培养基均应进行验证,验证 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无 菌检查或微生物限度检查项下有关规定进 行。实验室配制的培养基的常规监控项目 是外观、性状、pH、促生长试验、定期 的稳定性检查以及培养基有效期的确定。
18
一些用于进一步鉴定微生物的诊断试剂, 如革兰染色、氧化酶试验试剂等。它们与 培养基相似点可能是质量控制试验。在试 剂用于未知样品鉴定前,选择正确的标准 质控菌,按使用说明上的要求进行质控试 验。
19
用于环境监控的培养基应特别小心防护。 20
1、测定PH值 2、一般性状
⑴制成平板或分装于试管的培养基应检查 ⑵固体培养基 ⑶液体培养基 ⑷ ⑶其他
曙红亚甲蓝琼脂 或麦康凯琼脂 培养基
促生长能力+指示能力 乙型付伤寒沙门菌
微生物检测技术 演示文稿

(二)外部质量控制
a.实验室应参加外部的质量控制活动,对其开展的每 一项检测均应参加相应的室间质量控制。
b.对有关实验室或管理机构发出的测试样品应严格 地当作普通样品一样处理,这样一种方法有助于实验 室每天测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是对实验室所用的方 法,试剂,设备,人员能力的测试。
C.从室间样品测试中的错误可以发现实验室的 不足之处,对工作人员的教育改进可以提高实 验室的检测质量。
7、微生物的生长
1.个体生长很不明显,持续很短时间就繁殖。
被后人尊为细菌学鼻祖,传染病的克星,细菌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传染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从古至今,鼠 疫、伤寒、霍乱、肺结核等许多可怕的病 魔夺去了人类无数的生命。人类要战胜这 些疾病,首先要弄清楚致病的原因。而第 一个发现传染病是由病原细菌感染造成的 人就是罗伯特· 科赫。
2003年,经过全球10个国家的科学 家的共同努力,终于确认了冠状病毒 是SARS的病原体。最终判定这种冠 状病毒是否真正的元凶,依靠的是 100多年前德国伟大的细菌学家科赫 提出的“科赫原则”。
微生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酵母菌 霉菌
热死 时间 温度( ℃) 时间( 分)
63 60 60 50~60 60 7 5~30 5 10~15 5~10
消毒与灭菌方法 a、干热灭菌法
1.火焰灭菌(酒精灯) 2.干热灭菌(电热干燥箱) b、湿热灭菌法 1.巴氏消毒 2.煮沸消毒 3.间歇灭菌法 4.加热蒸汽灭菌法(高压灭菌锅) c、辐射 d、过滤 e、化学方法
微生物检验技术
讲授:周慧恒
目录
一、第一讲 二、第二讲 三、第三讲 四、第四讲 五、第五讲 六、第六讲 七、第七讲 八、第八讲 九、第九讲 十、第十讲
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方法验证.ppt

• 实验人员进入洁净室(无菌室)不得化妆、戴手表、戒指等首饰;不得 吃东西。应严格按更衣程序更衣。
• 记录温湿度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每次实验时,对操作室和层流台做微 生物沉降菌落计数并记录;如发现问题应找原因,及时报修和报告并将 报修原因和结果记录归档。如遇停电,应立即停止实验,重新进入无菌 室前,至少开启机房运转1小时以上。
菌种的传代和保藏
菌种的保藏方法
• 使菌种的代谢处于最不活跃或相对静止的状态,从而在一定时间内 不发生变异并保持生命活力。
• 一般来说,低温、干燥和隔绝空气是使微生物代谢能力降低的三个 重要因素
• 无论使用那种菌种保藏方法,都应进行验证,以确保在相应保存条 件下的菌种不会变异并且性能稳定。
• 菌种的传代次数(自原始菌种冻干粉起)不得超过5代(GMP,药 典)
微生物实验室应制定菌种的保藏管理规程来规范菌种的来源、申购、保 管、转种传代、存储和领用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菌种的溯源性和稳定性; 防止试验用菌种因多次传代而失去典型生物学特征发生变异或死亡,保 证菌种长期正确、稳定,从而确保实验的灵敏度和重现性。
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菌种保存应有专人负责,加锁保存于冰箱中。 •实验室的标准菌株应来自CMCC(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菌种保 藏中心或ATCC(美国菌种保藏中心)等国际法定菌种保藏机构。有接 收、确认记录。 •菌种的转种等均应在超净工作台进行,以防污染。 •各种菌种应按规定时间接种,所有保藏的菌种均应贴有相应的标签,有 菌种清单。
• 培养箱、冰箱需在设备的每个腔室内放置经校准过的玻璃温度计,每天 检查设备腔室内的温度状况并且在日志上做好相应的记录。定期回顾每 个设备的温度记录数据,以考察设备的运行状态。
培养基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ppt

适用菌种
病毒 支原体 各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丝状真菌 蓝藻 动物细胞
液体石蜡覆盖保存法
传代保存的变相方法 能够适当地延长保存时间 优质石蜡121℃高压灭菌2小时,160℃
干燥箱中灭菌1—2小时,放冷备用 液体石蜡的深度以1cm左右 保存期通常6个月至一年
适用菌种
霉菌、酵母菌、放线菌、部分细菌。如: 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等需氧性细菌
目标菌的生长指标G大于6时,培养基可
接受
定性测试方法
用3mm接种环取测试菌培养物,在测试 培养基表面划平行直线。可同时在一个 平板上接种多个菌株,但划线不能交叉
按标准中规定的培养时间和温度对接种 后的平板进行培养
结果解释
培养后按以下方法计分:
0表示无生长 1表示微弱生长 2表示生长良好
不能用于低温冷冻保存的微生物(如孢 子形成能力极差的丝状菌)
不适于用菌种:固氮菌、乳酸杆菌、明 串珠菌、分枝杆菌、沙门法:菌种悬浮在10%(体积分数)甘油蒸 馏水中。置于低温(-70)保藏。
注意事项:所要保藏的菌种,最好先培养至对 数期;使用液体培养基时,可直接加到已灭过 菌的甘油中,并使甘油的终浓度在l0%~30% 左右。为避免反复冻溶,可分装于小离心管中, 置低温保藏。
性能评价 所用测试菌株
实验室验收:
产品标签:
名称和批号 有效期
接收日期 包装及其完整性
SN/T1538.1-2005中4.1;对应 CNAS/CL01 4.6.2内容,通常要 记录(采购服务和供给)
储存要求
例行常规检查内容:
容器密闭性复查 首次开封日期 内容物的感官检查
使用前检查(即用型培养基):
方法和螺旋平板涂布法效果较好。
微生物检验质控 ppt课件

ppt课件
4
(二)操作手册
①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②实验室安全措施; ③标本采集和处理指南; ④本室开展的检验项目及最低鉴定要求; ⑤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方法; ⑥质量控制方案; ⑦常用参考数据; ⑧其他制度。
ppt课件
5
(三)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培养基是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必需品。培养基质量的好 坏,直接关系到分离培养的成败。目前大多数实验室都使 用干粉培养基配制或使用成品培养基。对来自著名的微生 物培养基生产公司的培养基,质量比较稳定。只要按照说 明书的要求贮存,在有效期内使用可获得满意效果。
标本鉴定正确数-平均实验室正确数 /实验室平均正确数 的标准差,高于平均值得正分,低于平均值得负分。如果 得分低于-1.96,则表示水平差,需进行学习和帮助。
ppt课件 20
谢谢!
ppt课件 21
ppt课件
16
(二)一般性检查项目
包括有否制定各种制度及其执行情况。 ①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记录、培养基的保存方法、灭菌 质量、有效期。 ②室内全面质量控制的建立,室内工作人员的熟练程度 的考核和盲点试验的进行情况,细菌检验的操作手册及操 作的规范性。 ③设备的操作卡,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设备的使用保 养、维修记录。
微生物检验 的质量控制
ppt课件
1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包括室内 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评价。
室内质量控制是由实验室内部 制定并实施的,是质量保证的 核心和基础。
室间质量控制评价是由实验室 外部的组织或机构对实验室进 行的质量评价。
ppt课件
2
室内质量控制
ppt课件
3
(一)人员与组织管理
①经过广泛的基础训练教育,包括微生物学、基础医学临 床医学知识的学习,专业化的实验技能培训。 ②参加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 ③配有一名经严格训练并长期从事于微生物检验的技术人 员,全面负责实验室的工作。
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版

表:2.1-024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通用)1. 常规法:取供试品10為1,用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稀释至 100ml ,用匀浆仪等适宜的方法混匀,制成1:10供试液。
2. 薄膜过滤法:取供试品10mi ,用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稀释至 100ml ,用匀浆仪等适宜的方法混匀,制成1:10供试液。
吸取1:10的供试液10ml ,过滤,加0.1%无菌蛋白胨水溶液 300ml 分 三次冲洗,每次100ml ;冲洗后,将滤膜正贴于胰酪大豆胨固体培养基和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上,每种培养基平行制备 2个平皿。
按平皿法测定其菌数。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麦康凯液体培养基(配制批)麦康凯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 )供试液制备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需氧菌总数检查30〜353〜5)、霉菌、酵母菌总数检查20C〜25C,5〜7天)三糖铁琼脂斜面穿刺接种 (18〜24h )三、控制菌检查 (30-35 C )检验者:表:2.1-024号:结论本品经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检验,结果审核者: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丸剂)供试液制备供试液。
胰酪大豆胨增菌 (18〜24h )RV 沙门选择培养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分离培养(18〜48h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麦康凯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四、沙门菌检查 (30 °C 〜35C )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 )、RV 沙门增菌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三糖铁琼脂(配制批号:五、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检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审核者:检验者: 表:2.1-024阴性对照阳性对照三、大肠埃希菌检查)、麦康凯液体培养基(配制批结果□检出大肠埃希菌□未检出大肠埃希菌(规定:不得检出/g)四、沙门菌检查(30°C〜35C)胰酪大豆东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表: 2.1-024 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蛇胆川贝液)三、大肠埃希菌检查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麦康凯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麦康凯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RV沙门增菌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三糖铁琼脂(配制批号:)审核者:检验者:表:2.1-024 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30〜353〜5天)、霉菌、酵母菌总数检查20C〜25C, 5〜7天)1、 口服液体药用聚酯瓶:取数个试瓶,加入1/2标示容量的氯化钠注射液,将盖旋紧,振摇1分钟,即得供试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基的灭菌
灭菌以后培养基应该迅速冷却至所需温度,避免 长时间保存在灭菌锅内,造成过度灭菌,影响培 养基的营养成分或选择性效果。
每批培养基制备好以后,应仔细检查一遍,如发 现破裂、水分浸入、色泽异常、棉塞被培养基沾 染等、均应挑出弃去。并测定其最终pH。
将全部培养基放入36±1°C恒温箱培养过夜,如 发现有菌生长,即弃去。
培养基的制备
制备培养基用容器不得为铜锅或铁锅,以防有离 子混入培养基中,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所有容器在使用前都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经过一 定的处理,洗刷干净。有的还要进行包装,经过 灭菌等准备就绪后,才能使用。
容器的大小需大于复水后培养基总体积的2倍以上, 避免在加热溶解过程中,培养基溢出。
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的储存
培养基应存放于冷暗处,最好能放于普通冰箱 放置时间一般不宜超过一周。 倾注的平板培养基不宜超过3天。如果保存时间超
过2天,应将其放入密封的塑料袋中保存。 配好的肉汤类培养基如果保存时间超过2周,应将
其放在带有螺旋盖的试管或其它密闭的试管或容 器中防止蒸发
培养基的使用
平板在接种使用时,表面必须无明显潮湿水珠。 对于冰箱保存的平板,应待温度回复至室温后再
培养基的制备
因培养基在加热消毒过程中、pH会有所变化,培 养基各成分完全溶解后,应进行PH的初步调正。 例如,牛肉浸液约可降低pH0.2,而肠浸液pH却 会有显著的升高。因此,对这个步骤,操作者应 随时注意探索经验、以期能掌握培养基的最终PH, 保证培养基的质量。
一般灭菌前比最终pH高0.2-0.3 。 用1mol/L Na0H或 lmol/LHCL调整。
培养基的灭菌
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立即灭菌,避免微生物生长繁殖而 消耗养分,改变培养基的酸碱度。
高温可破坏培养基的营养成分,还会使琼脂的凝胶强度下 降,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灭菌温度和时间,并且不可重复灭 菌。
高压蒸汽灭菌锅的压力表等要定期进行检定,并定期采用 生物指示菌法或化学变色纸片对灭菌效果进行验证。
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的各种成分必须精确称取并要注意防止错 乱,最好一次完成,不要中断。可将配方置于傍 侧,每称完一种成分即在配方面军做出记号,并 将所需称取的药品一次取齐,置于左侧,每种称 取完毕后,即移放于右侧。完全称取完毕后,还 应进行一次检查。
培养基所用化学药品均应是化学纯的
培养基的制备
要求生产企业提供:培养基成分名称及产品编号、批号、 使用前的pH、储藏信息和有效期、性能评价和所用测 试菌株、技术数据清单、质控证书以及必要的安全/危 害数据等材料。
验收
购买的培养基到货后,应有专人做好接受和验收 工作,应仔细核对生产企业提供的资料、培养基 名称、规格数量、外观特征、批号、保质期是否 符合要求。
在培养基分装灭菌前,各成分应溶解均匀。 在锅中溶化时、可先用温水加热并随时扰动、以防焦化、
如发现有焦化现象、该培养基即不能使用,应重新制备。 待大部分固体成分溶化后,再用较小火力使所有成分完全 溶化,迄至煮沸。如为琼脂溶化,用另一部分水溶化其它 成分,然后将两溶液充分混合。在加热溶化过程中,因蒸 发而丢失的水分,最后必须加以补足。
培养基制备用水中不能含有任何抑制或影 响微生物生长的物质。
使用蒸馏水或与其同质的水。 最好不使用离子交换器生产的去离子水。
培养基的制备
每次制备培养基均应有记录,包括培养基 名称,配方及其来源,和各种成份的牌号, 最终pH值、消毒的温度和时间制备的日期 和制备者等,记录复制复制一份,原记录 保存备查,复制记录随制好的培养基一同 存放、以防发生混乱。
主要内容
培养基购置、贮存、制备、使用注意事项 培养基质量控制 常用菌株保存方法
一、培养基购置、贮存、 制备、使用注意事项
购置
依据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 求》,对培养基的供应企业进行评价后选择合格的供应 商;
应选择产品市场信誉度高、有质量保证能力和服务保证 能力的企业;
计数培养基判断结果
干粉色泽均匀、研细度好,色泽符合要求 制备好的培养基有相应的颜色,一般的培养基应澄
清、无浑浊、无沉淀。 pH值符合、硬度适宜,划线不破、透明无沉淀物。
生长率 %) ( 试 对验 照培 培养 养基 基上 上菌 菌 10落 落 % 0总 总 70%数 数
菌落大小、形态与对照培养基一致。
使用 用于沉降菌检测的所有平板必须经无菌试验后才
可使用 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再融化只允许一次。
培养பைடு நூலகம்质量控制
由于不同批次的蛋白胨、浸膏(粉)、琼 脂、胆盐等成分的质量及酸碱度不同等, 影响了培养基质量的稳定性 。因此对购入 的干培养基开展质量检验验收是实验室室 内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有培养基质控标准
每批培养基到货物后都应对培养基的质量进行检 测,满足检测方法规定的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培养基的储存
干粉培养基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要避免阳光直 射;未开瓶的培养基在室温下的最长保存2年,开 瓶后的干粉培养基易吸湿,应注意防潮并在6个月 内用完。应定期对储存中的培养基进行常规检查, 如容器密闭性复查、首次开封日期、内容物的感 官检查,如果培养基发生结块、颜色异常和其他 变质迹象就不能再使用。
微生物限度检验培养基质量控制文稿演示
分类
主要用于增菌 用于检测动力及保存菌种 用于分离鉴定细菌
分类
普通琼脂培养基 血液琼脂培养基 双糖铁培养基 SS培养基 庖肉培养基
概念
由于不同批次的蛋白胨、浸膏(粉)、琼 脂、胆盐等成分的质量及酸碱度不同等, 影响了培养基质量的稳定性 。
适宜的培养基制备方法、储存条件和质量 控制是提高优质培养基的保证
WS/T 232 2003 商业性微生物培养基质量 检定规程
卫生部卫监发(1993)7号文件 食品卫生 微生物检验用干燥培养基生产质控和质量 标准
质控参数
1.外观:干粉色泽、研细度。2.溶解后培养 基色泽、透明度、杂质、沉淀物、硬度 (凝胶强度);
3.灭菌后pH值;
4.菌落形态、菌落大小(直径);5.生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