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障碍评定

合集下载

工伤小便功能障碍分级

工伤小便功能障碍分级

工伤小便功能障碍分级
工伤小便功能障碍是指在工作中受到外力或其他因素的损伤导致排尿功能障碍。

根据病情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轻度功能障碍
轻度功能障碍指的是排尿功能有所受损,但仍然能够自主排尿且排尿量正常。

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困难、尿急或尿频等症状,但不会影响到生活和工作。

二级:中度功能障碍
中度功能障碍指的是排尿功能明显受损,需要借助一些辅助手段才能完成排尿。

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导尿管或进行间歇性膀胱镜检查等方法来排尿。

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安排和配合,但不会完全影响到正常生活。

三级:重度功能障碍
重度功能障碍指的是排尿功能完全丧失,无法自行排尿。

患者需要依赖永久性导尿管进行排尿,或者通过进行膀胱造瘘手术来排尿。

这种情况下,患者在工作和生活中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和困扰,需要长期进行导尿护理。

在确定功能障碍的分级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估。

除了排尿功能,还会考虑到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程度、是否需要辅助器具、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等因素。

对于不同等级的功能障碍,治疗方法和康复措施也不同。

一级功能障碍通常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
方法进行康复。

二级功能障碍可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或进行物理康复训练。

三级功能障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并建立永久性的导尿通道。

总之,工伤小便功能障碍的分级可以有助于医生评估和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同时,及早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排尿功能,减少对生活和工作的不良影响。

工伤重度排尿障碍标准

工伤重度排尿障碍标准

工伤重度排尿障碍标准
工伤重度排尿障碍是指在工作中由于特定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以及工作压力等因素导致的严重排尿障碍。

下面是关于工伤重度排尿障碍的标准:
一、症状表现:
1.反复发作性排尿困难,尿流弱、尿流无力;
2.尿急、尿频,尿意频繁,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3.尿液中出现血尿、脓尿等异常现象;
4.排尿时出现尿失禁;
5.尿液排出不畅,排尿时间延长;
6.可能伴有尿道疼痛、尿道灼伤的症状;
7.严重时可能出现尿潴留等并发症。

二、影响程度:
1.工伤重度排尿障碍需持续存在,而非偶然的一次性事件;
2.排尿障碍严重影响了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3.排尿障碍不符合常人排尿正常规律,以至于无法适应工作环境;
4.尽管接受治疗,但依然存在严重的排尿困难;
5.必须由医疗专业人员明确诊断为工伤重度排尿障碍,并注明该病情是由于从事工作引起的。

三、临床诊断:
1.患者需到医疗机构接受专业诊断,并经医师明确诊断为工伤重度排尿障碍;
2.排除其他可能导致排尿困难的病因,如前列腺疾病、尿路感染等。

四、治疗措施:
1.综合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推拿等方法,以提高排尿能力;
2.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
3.由于工伤重度排尿障碍是由于工作环境等因素引起的,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相关的劳动保护措施,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总之,工伤重度排尿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工伤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确定工伤重度排尿障碍标准时,除了考虑症状表现和影响程度外,还需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此外,对工作者的劳动保护和改善工作环境也是应该重视的方面。

排尿障碍

排尿障碍


排尿障碍在卒中患者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它 在多个方面干扰了康复的成功,包括皮肤护理 尿路感染、抑郁、需要醒来排尿致睡眠质量差 及影响社会活动等。此类排尿功能障碍的治疗, 应根据患者的意识状况、运动功能、功能恢复 的潜能和尿动力学表现而决定。治疗的主要目 标是恢复到社会可接受的控尿,减少夜尿也很 重要。



进行实验室尿液分析、培养及超声膀胱功能检查。必 要时可行尿动力学检查(测定膀胱内压)与膀胱内镜 检查。 尿动力学检查对明确尿失禁的原因很有帮助,有助于 了解逼尿肌和尿道外括约肌的功能状态,也可以排除 有无膀胱出口梗阻,进而指导治疗。 腹部超声是排除尿潴留的主要手段,且能够排除可能 合并膀胱结石及其他尿路病理改变如肿瘤等。 另外需认识到尿失禁可能并非脑卒中本身造成的,也 许还存在发病前非神经性的原因
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主要发病原因有以 下几种

另外,老年人常见的男性前列腺肥大和女性压 力性尿失禁等病中亦可混杂

尿潴留常见于卒中急性期,位于额枕叶、内囊、 基底节、丘脑、脑桥及小脑的卒中病灶均可引 起逼尿肌无反射。这可能与大脑处于休克状态 有关。

并且有急性期尿潴留与卒中本身无关而与患者 不能正确表达排尿的需求、意识丧失、一过性 的膀胱膨胀以及限制活动有关。



脑桥上神经中枢的传人冲动多是抑制性的,但 也有促进作用。 主要抑制排尿的脑桥上中枢是小脑、基底神经 核和大脑皮质, 促进作用可能是由下丘脑后部和.脑桥腹侧来 控制。

由于脑血管病阻断其下传冲动,就会产生逼尿 肌活动过度或反射亢进,临床表现为尿急、尿 频和急迫性尿失禁。
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主要发病原因有以 下几种
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主要发病原因有以 下几种

排尿障碍的护理

排尿障碍的护理

排尿障碍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意识及合作程度。

2、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3、评估患者排尿障碍的原因及分型,是尿失禁或尿潴留。

尿失禁是真性尿失禁、假性尿失禁还是压力性失禁,尿潴留原因是机械性梗阻还是动力性梗阻引起。

4、了解 B 超情况及尿动力学梗阻引起。

二、护理措施1、尿失禁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护士应给予开导和提供必要的帮助,消除其羞涩、自卑与焦虑的心理,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皮肤护理:床上铺橡胶单和中单,也可使用尿垫或一次性纸尿裤,经常用温水清洗会阴部皮肤,勤换衣裤、尿垫、床单;根据皮肤情况,定时按摩受压部位, 防止压疮发生。

(3)外部引流:女患者可用女式尿壶紧贴外阴接取尿液;男患者可置尿壶于外阴合适部位接取尿液或利用带胶管的阴茎套接尿,但此法不宜长时间使用, 每天须定时取下阴茎套和尿壶,清洗会阴部和阴茎,并将局部暴露于空气中,评估局部有无发红、水肿或破损。

(4)重建正常的排尿功能:①如病情允许,鼓励患者每日白天摄入 2000-3000毫升液体,但入睡前应限制饮水,减少夜间尿量,以免影响患者休息。

②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膀胱冲洗、训练的目的、方法,所需的时间、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安排排尿时间,观察排尿反应。

定时使用便器,使用时用手按压膀胱,协助排尿, 注意用力要适度。

③指导患者进行骨盆底部肌肉的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

④对长期尿失禁的患者,可行留置导尿术,避免尿液浸渍皮肤,发生皮肤破溃。

但要注意应定时夹闭和排放尿液,锻炼膀胱壁肌肉张力,重建膀胱储存尿液的功能。

2、尿潴留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安慰患者,消除其焦虑和紧张情绪。

(2)提供适宜的排尿环境:根据病情协助卧床患者取适当体位,尽可能使患者以习惯姿势排尿,如卧床患者略抬高上身或坐起等。

(3)调整体位与姿势:根据病情协助卧床患者取适当体位,尽可能使患者以习惯姿势排尿,如扶卧床患者略抬高上身或坐起等。

康复护理4-2-1 排尿障碍的评定

康复护理4-2-1 排尿障碍的评定
梗阻尿失禁肥。大或肿瘤压迫尿道,造成排尿受阻。
动力性尿潴留由梗排阻。尿病功 变能 ,障 如碍 外引 伤起 、, 疾而 病膀或胱使、用尿麻道醉并药无所器致质脊性髓
梗阻
初级排尿中枢活动障碍或抑制,不能形成排尿反
射。
其他 原因
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用力排尿或不 习惯卧床排尿,包括某些心理因素,如 焦虑、窘迫等使得排尿不能及时进行。
(二)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
2.根据临床表现分类 尿失禁。是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 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的流出。
尿潴留。是指膀胱充满尿液但是不能自 主排出。
(二)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
尿失禁
类别
主要表现
病因
真性尿失禁尿失膀滴禁胱入。完就全排不出能,贮膀存胱尿处液于,空有虚尿状液态。
昏迷、括约 肌损伤或支 配神经损伤
~S4)以上的中枢神经损伤。 痉挛性膀胱病人的膀胱逼尿肌出现不自主收缩
、膀胱内压力增高、膀胱容量减少、膀胱顺应性 降低等,表现为尿失禁。
(二)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
1.根据尿流动力学的检查结果分类 (2)逼尿肌活动不足性膀胱。 又称为松弛性膀胱,松弛性膀胱病人的膀胱逼 尿肌收缩乏力、残余尿量增多、膀胱顺应性增 加,表现为尿潴留、残余尿增多。
(三)排尿障碍的评定方法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监测病人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 常规、尿常规、尿液细菌培养、血尿素氮、血肌酐等。 (2)尿流动力学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能客观地反映 逼尿肌、尿道内、外括约肌各自的功能状态及其在储尿 、排尿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尿流动力学测试有助于准确 诊断及治疗神经源性膀胱。 (3)B超:泌尿系统B超检查可了解有无泌尿系统结石 、积水等,有无尿道梗阻,并可测量膀胱残余尿量。

排尿障碍的诊断与护理

排尿障碍的诊断与护理

康复计划:制定个性化的康复 计划,包括运动、饮食、心理 等方面
饮食调整:调整饮食结构,避 免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保持 尿液通畅
5
排尿障碍的预防
预防方法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定时定量饮水、避
免憋尿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焦虑、紧张等不
良情绪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 身体素质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 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如前列腺增生、尿路
严重程度分类
轻度排尿障碍:尿流缓慢、尿线细、 尿量减少
重度排尿障碍:尿流完全中断、尿 潴留、尿失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度排尿障碍:尿流中断、尿滴沥、 尿线变细
极重度排尿障碍:尿失禁、尿潴留、 尿路感染、肾功能损害
3
排尿障碍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胆碱能药物:如奥昔布宁、托特罗定等,用于缓解膀胱过度活动症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等,用于缓解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 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度他雄胺等,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氟西汀等,用于治疗排尿障碍相关的精神心理障碍
4
排尿障碍的护理
日常护理
定时排尿,避免憋尿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 久坐、久站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喝 水,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 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饮食护理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 免脱水
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 蔬菜、水果等,以促进肠
道蠕动
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 辛辣、油腻、煎炸等
排尿困难:尿 道梗阻症状
尿失禁:膀胱 控制能力下降
尿潴留:膀胱 排空障碍
尿路感染:尿 道炎、膀胱炎、 肾炎等

二便障碍的康复护理-康复护理常用技术

二便障碍的康复护理-康复护理常用技术

《康复护理学》
谢谢!
第五章 常见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第二节 二便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学》
教学目标
《康复护理学》
掌握:长期卧床或制动的康复护理、吞咽 障碍、认知障碍的康复护理
熟悉:二便功能障碍
了解:心肺康复护理、皮肤康复护理和挛 缩的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学》
一、概述
《康复护理学》
(一)排尿障碍的常见临床类型
(1)尿潴留
《康复护理学》
5.肠胀气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
(1)去除引起肠胀气的原因 (2)鼓励患者适当活动 (3)其他措施:
• 轻微肠胀气 • 严重胀气
《康复护理学》
6.排便失禁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2)饮食调护 (3)皮肤护理
《康复护理学》
(4)重建控制排便的能力:
• 了解患者排便规律,观察排便前的表现 • 配合医生为患者定时使用导泻栓剂或灌肠 • 指导患者进行肛门括约肌及骨盆底部肌肉收缩训练
《康复护理学》
3.便秘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2)饮食调护 (3)提供适宜的排便环境 (4)采取舒适的姿势和体位 (5)遵医嘱给药 (6)重建正常的排便习惯 (7者的康复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 (2)心理护理 (3)饮食调护 (4)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5)皮肤护理 (6)观察病情
《康复护理学》
练习方法
– 患者取站立、坐位或卧位,做排便动作 – 先缓慢收缩肛门括约肌及盆底肌肉,然后再缓
慢放松 – 每次10秒左右,连续10次,每次锻炼20~30
分钟,每日可练习数次,以患者不感觉疲劳为 宜。
《康复护理学》
四、健康教育
1.知识介绍 2.摄入适量的液体、适宜的饮食 3.保持情绪稳定 4.进行适宜的运动 5.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轻度排尿障碍的标准

轻度排尿障碍的标准

轻度排尿障碍的标准引言轻度排尿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流量减少等症状。

为了准确诊断和治疗轻度排尿障碍,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标准的制定制定轻度排尿障碍的标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症状轻度排尿障碍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流量减少等症状。

标准应明确这些临床表现,并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和分类。

2. 检查手段制定标准时需要考虑到对轻度排尿障碍进行确诊所需的检查手段。

例如,可以包括膀胱超声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等。

3. 疾病分级根据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将轻度排尿障碍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于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计划的制定。

4. 相关指南和文献制定标准时应参考相关的国际和国内指南和文献,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这些指南和文献可以提供参考范围、诊断依据等方面的信息。

标准的执行制定好标准后,需要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

以下是一些执行标准的建议:1. 医生培训医生在诊断轻度排尿障碍之前应接受相关培训,以了解并掌握标准中描述的临床表现、检查手段等内容。

2. 患者教育对于患有轻度排尿障碍的患者,医生需要向其提供相关教育,使其了解疾病的特点、治疗方法以及对生活方式的影响等。

3. 标准化问卷调查为了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症状和治疗效果,可以设计标准化问卷调查,用于定量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生活质量。

4. 定期评估与更新制定好的标准应定期进行评估与更新,以确保其与最新科学进展相符,并能够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

标准的效果制定和执行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提高医疗质量。

以下是标准可能带来的效果:1. 确诊准确性提高通过制定明确的标准,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轻度排尿障碍,避免误诊和漏诊。

2. 治疗方案个体化根据不同级别的轻度排尿障碍,医生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 患者满意度提高通过教育患者、提供合理治疗方案等措施,可以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增强患者对治疗计划的依从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尿障碍评定
一、概述
1、排尿的生理在正常的情况下,膀胱逼尿肌在副交感神经的影响下处于轻度收缩状态,膀胱内压保持在10cmH2O以下。

当膀胱内尿液增加时,膀胱内压也增高,但是由于膀胱壁的适应能力,因此内压无明显升高,保持在15cmH2O以下。

当膀胱尿液增加至350-550ml,膀胱内压力超过15cmH2O,刺激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盆神经传导至骶髓的初级排尿反射中枢,同时将冲动上传至大脑的高级排尿中枢,从而产生尿意。

当条件允许,则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内括约肌松弛,则尿液排出,反之,大脑便抑制骶髓的初级排尿中枢直到有合适的机会抑制才会被解除。

此外,腹肌和膈肌收缩,使腹压增高也促进膀胱内尿液的排空。

排尿的生理
2、神经源性膀胱时调节和控制排尿生理活动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病变或受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内尿液排空。

3、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可根据尿流动力学的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分类
(1) 根据尿流动力学的检查结果分类:①逼尿肌过度活跃性膀胱(痉挛性膀胱)逼尿肌、括约肌协调性膀胱,逼尿肌、括约肌失调性膀胱;
痉挛性膀胱
②逼尿肌活动不足性膀胱(弛缓性膀胱)
弛缓性膀胱
逼尿肌过度活跃性的神经源膀胱又称为痉挛膀胱,多见于病变部位在脊髓的初级排尿中枢(S2~S4)以上的中枢神经损伤。

痉挛型膀胱病人的膀胱逼尿肌出现不自主收缩、膀胱内压力增高、膀胱容量减少、膀胱顺应性降低等,表现为尿失禁。

当合并有括约肌不协调时,逼尿肌收缩同时括约肌并不不松弛,从而导致膀胱压力会更高,有发生尿液反流的危险。

表现为尿失禁、残余尿量增多。

逼尿肌活动不足性的神经源膀胱又称为弛缓性膀胱,弛缓性膀胱
病人的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残余尿量增多、膀胱顺应性增加,表现为尿潴留、残余尿量增多。

(2)根据临床表现分类:可将神经源膀胱分为尿失禁、尿潴留。

尿失禁是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地由尿道流出;尿潴留是指膀胱充满尿液但是不能自主排出。

4、排尿障碍评定的目的 1)确定排尿障碍的原因;2)确定排尿障碍的类型; 3)了解排尿障碍对患者的影响及并发症; 4)选择合适的膀胱管理方法,制订科学的康复护理计划。

(二)排尿障碍评定
排尿障碍的评定包括病史采集、临床检查、辅助检查等。

1、病史病史采集是排尿障碍评定的主要组成部分。

进行病史采集时,应注意询问病人的发病经过及排尿障碍特点,如目前的排尿方式、排尿控制情况、有无尿意、排尿耗时、尿液的性状、有无并发症等。

同时,应了解病人以往的饮水和排尿习惯,是否有外伤、手术、糖尿病、脊髓炎等病史,是否使用过抗胆碱能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α受体阻滞药等。

2、临床检查排尿障碍的临场检查包括针对原发病的全身体格检查和针对膀胱的检查。

针对原发病的体格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针对膀胱的检查包括简易膀胱容量和压力测定以及残余尿量的测定等。

(1)全身体格检查:在进行全身体格检查时,应注意病人的血压变化;腹部检查应注意下腹部有无包块、压痛;肾区有无叩击痛,判
断膀胱充盈情况;皮肤检查应重点检查骶尾部皮肤处有无破损;神经系统的检查应注意脊髓损伤平面的评定、肛周的感觉、运动情况、各神经反射等。

(2)简易膀胱容量和压力测定:简易膀胱容量和压力测定技术是判断病人膀胱容量大小和压力变化情况的技术。

它是根据压力量表的原理。

,将与大气压想通的压力管与膀胱想通,膀胱内压力随着储量的改变通过水柱波动来显示(图3-9)
简易膀胱容量和压力测定
用物准备:可调式输液架1个,三通管1枚,测压管1根(可用一次吸痰管或吸氧管),输液架1副,500ml生理盐水1瓶,带有刻度的量杯(或有刻度的尿壶)、无菌导尿包1个,14号无菌导尿管1根。

操作流程:1)病人平卧位,调节侧压装置的零点平耻骨联合;2)嘱
病人自己先排空尿液,再插入导尿管排尽残余尿;3)连接测压装置,以适当的速度滴入无菌生理盐水并观察测压计水柱的波动,同时询问病人的感觉;3)当水柱达到4cm或漏尿时停止测试,肌力此时滴入的生理盐水的量。

注意事项:1)正常判断病人膀胱容量需两位护士操作,一人观察病人膀胱在不断充盈中的状态和病人的感觉及全身的反应,一人观察滴入的速度和水柱的变化并做记录。

2)如何使用气囊导尿管,不要向气囊内注水,以免影响测压结果。

3)冠珠速度对测定结果又影响,最好用输液泵以均匀的速度滴入膀胱。

一般采用20-30ml/min为常规灌注速度,但膀胱过度活跃时可减慢点滴的速度至小于10ml/min,如果水柱上升速度很快,此时不一定要停止测定,可以先减慢滴速,再做观察。

4)在测定前、中、后嘱病人咳嗽,以测试个管道是否通畅,水柱波动是否灵敏。

5)询问病人的感觉,包括首次膀胱充盈感、首次排尿感、强烈排尿感和疼痛感等,并记录相应膀胱容量。

6)操作前、中、后要测量血压。

(3)膀胱残余尿的测定:指排尿后立即导尿或用B超检查测定膀胱内的残余尿量。

正常人残余尿量一般少于50ml。

通过膀胱残余尿量测定,可以了解膀胱排尿功能,或判断下尿路梗阻程度,为膀胱护理提供依据。

3、辅助检查排尿障碍的评定应参考实验室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B超等辅助检查结果。

(1)实验室检查:监测病人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尿常规、尿
液细菌培养、血尿素氮、血肌酐等。

(2)尿流动力学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能客观地反映逼尿肌、尿道内、外括约肌各自的功能状态及其在储尿、排尿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尿流动力学测试有助于准确诊断及治疗神经源性膀胱。

(3)b超:泌尿系统B超检查可了解有无泌尿系统结石、积水等,有无尿道梗阻,并可测量膀胱残余尿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