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里巴人(郑幅中)讲经络
【独家】一觉睡到自然醒!中里巴人揉穴安眠法(有图有真相)

【独家】一觉睡到自然醒!中里巴人揉穴安眠法(有图有真相)【小二导读】长假舍我们而去,工作的人儿纷纷离家。
新年新气象,怎么能没有一个饱满的精神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呢?但是,偏偏才开工没几日,小二的朋友圈里就接二连三地出现:“回到北京,就入睡困难”“好容易睡着了又做梦,带别人四处逛园子、看画、又能飞,一晚上累死个人”大半夜某友又发来一句“还是睡不着啊,真头疼”(我也不睡觉是么⊙﹏⊙b汗)。
哎,一说到睡觉,就是灰蒙蒙的气场。
失眠啊,成了一个时代病,小二钻进馆藏库内一通扒拉、筛选,献上今天这篇——田原老师从中里巴人先生那里淘来的独家秘法,嘿嘿,小伙伴们快来跟着两位老师一起,找一找身上的安眠穴吧,揉一揉,让你一觉睡到自然醒。
当然了,好方法还要长期坚持,为了没有熊猫眼,美美的去上班、约会、找情缘。
大家一起来努力吧动动手指,揉几个穴位,跟失眠永不相见!后面有田原老师分享的助眠简单小妙招哦。
═════我是分割线(*^__^*) ══════安眠穴,一觉睡到自然醒症状:失眠。
穴位:少海,小海,肩贞,步廊,幽门。
方法:1. 按揉心经和小肠经,检查上面是否有痛点,包括少海、小海、肩贞等处,把痛点揉散。
2. 再检查肾经是否有淤堵,重点按揉俞府、步廊、幽门等,把痛点揉散。
很多朋友长时间被失眠困扰,老是睡不着;好不容易入睡了,整夜都在做梦,梦里的故事情节还很复杂;有时睡着了,但夜里两三点就醒来,然后睡意全无。
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怎么处理呢?中里巴人健康私房话:人有睡眠障碍,常是因为“心肾不交”。
曾有一个朋友看过《求医不如求己》后找到了失眠的原因。
她发现,左臂的心经有问题,肘部心经上的少海穴四周摸上去像有块硬疙瘩。
于是,她开始每天揉此处,揉的时候发现小肠经的小海穴也一样酸痛,左上臂小肠经上的肩贞穴四周像是粘连了一大片肌肉组织。
这时,她知道自己的经络已堵塞得相当严重了,于是坚持按揉这三个穴位。
有一天,她揉着肘部痛点时,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一夜无梦。
中里巴人:每天早晚各做300下这个动作,慢性病都会离你而去

中里巴人:每天早晚各做300下这个动作,慢性病都会离你而去中里巴人真名郑幅中,北京中医协会理事。
著有《求医不如求己》。
中里巴人家学渊源甚深,其父为八卦掌第四代传人。
来源:中里巴人所著《求医不如求己》推腹,是最好的健身法推腹,顾名思义就是推肚子,用手指、手掌、拳头皆可,一般由心窝向下推到小腹,但是你也可以顺时针推、逆时针推,或者是向上推、向下推,您想怎么推都行,简单吧?这可是最好的健身法。
一切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其对应的蛛丝马迹由此,当慢性病老是不愈,但又不知病因何在、如何治疗的时候,那您就去寻找这个腹部的阻滞点(也许是一个硬块,也许是一个痛点,也许是一个“水槽”,也许是一个“气团”)吧,只要把它推开揉散,就会发现您的慢性病也随之消失了。
如果您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慢性病,但推腹时却在某个部位发现有阻滞点,那一定要赶紧将它推散揉开,因为那将来必是个隐患。
有人一推就会打嗝放屁,那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效果最好;有人则会腹中水声咕咕,这是在推动腹中沉积多日的浊水,这种湿浊如果不及早排出,循经上头则头痛眩晕,滞塞毛孔则发皮炎湿疹,遇肝火则化痰,逢脾虚则腹泻,遗患无穷,所以必须及早清除。
“胃不和则寝不安”,是说肚子不舒服就别想睡踏实觉。
有人长期睡眠不好,或眠浅易醒,或辗转难眠,或噩梦不断,只能靠安定来麻醉神经,真是痛苦不堪。
这种情况我建议您赶紧推推肚子,会很容易找到阻滞点,然后细心将它推散揉开,坚持下去,您就可以告别漫漫长夜忧愁枕,一觉睡过日上三竿了。
推腹最简单有效的健身法推腹怎么推呢?先把十个手指的指甲剪平,每天晚上临睡觉前、早上起床前,平躺在床上放松,用手指肚从心窝这儿开始往下推。
为什么我每次都会强调从心窝开始呢?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没好好推心窝。
因为推的时候,心窝这块地方容易一带而过,稍微一推就过去了。
其实在推腹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在这里停留一会儿,因为人体的气和水,还有脏东西最容易在心窝这儿堆积,这就是人难受的时候觉得心口堵闷的原因。
每天推一推活到九十九:中里老师专业推腹法(附视频)

每天推一推活到九十九:中里老师专业推腹法(附视频)常熬夜的你,一定要灸此穴,否则后果很严重~治疗男性病离不开此穴,男人必须要知道~(附艾灸演示视频)带状疱疹:用传统中医疗法治疗十余次就治愈了~脉脉艾灸11月15日推送了一篇文章寒冷冬季里,不喜欢艾烟的灸友请试下黄豆灸~,里面有介绍日常推腹的重要性,不少灸友留言咨询推腹的方法。
今天把这篇历史文章再推送一次,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腹——可不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保健方法,它的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以前,今天发一段中里老师的演示视频,通俗易懂,一学就会!请在WiFi下观看•中里巴人,真名郑幅中,北京中医协会理事。
网络第一畅销书《求医不如求己》作者。
其父为八卦掌第四代传人,自幼练习道家导引养生功法、汲取中医之精髓,后又研读了中医各家经典和现代医学典籍,尽得医武同源之意趣。
中里巴人被太极名家李宝良先生收为关门弟子。
来看看网友们推腹后的体会:杏仁哈哈,偶推腹,敲带脉几个月瘦了七斤。
解决了便秘,睡眠问题。
中里老师好伟大。
-------------------行者38原来我有慢性前列腺炎,经常感觉尿急尿频,下腹部坠涨,小腹不敢压迫。
第一次推腹的时候力量很轻,用的是指腹,当时就感觉想放屁和小便,几天后发现在上腹部有轻微的水声,肚脐上面还有一个痛点,我就按住痛点开始揉搓,慢慢的感觉不到疼痛了,为了加大力度,我在推任脉的时候是用拇指顶着食指推的,在别的地方是用的拳头,过了大概十天左右我发觉在左腹部靠近左跨的地方有一长条形硬块,并且越来越明显,好像是在脾经的腹结的位置。
我按住后顺时针方向揉搓,开始很痛,慢慢的有所好转,但是感觉好坚硬,不好揉散,我就调整了呼吸,在呼气收腹的时候加大了按揉的力度,突然间感觉一下子开了,四分五裂的,硬块从上到下一下就散开了,更加奇妙的是第二天,我起来就发现我的尿频、尿急的现象没有了,真的好神奇和美妙,按说前列腺应该按揉趾骨的前面痛点,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希望大家可以讨论一下能找到答案岂不是更好,以上是我亲身的体验,也更增强了我作推腹的信心...........---------------------山清水秀我也是最喜欢用推腹法,因为不用精确的去找穴位,而且听说腹部的穴位和经络很多,都能照顾到,对我们初学经络的人很实用,第一次使用推腹法就开始打嗝不止,推一下能打很多个嗝,连推连打,不推不打,很是疑惑,看书上说打嗝就对了,放心的继续推,真的是有效果,腹部感觉似乎轻松了许多。
中里巴人讲解经络穴位

中里巴人讲解经络穴位足阳明胃经 (7 — 9点,前接大肠经——后续脾经)走向:从头到脚。
起于头部之眼珠下鼻翼边的四白穴,先往上绕眼睛一圈,再往下经嘴边到下颌;沿下颌往上经耳朵边往上至头顶额上;再从下颌点往下经脖子到锁骨,再直下经乳头后又拐入胸中心线旁开2—3寸位置,笔直下至阴部边缘上方,再转入大腿中线直下贯到脚腕,经脚背到二趾尖的厉兑穴。
(胃经经过乳房)胃经功能:胃主消化,胃为后天之本。
小贴士:打通胃经。
每天用手指指肚敲打面部——拍拍脖子两侧——胸前——大腿正面外侧及小腿胫骨外侧的整个胃经。
不仅有助消化,而且美容效果很好。
胃经上的4个常用穴——梁丘、足三里、丰隆、下巨虚。
对于急性胃痛或慢性胃痛的发作,马上点按梁丘穴有立时止痛的疗效;如果疼痛的位置偏于胃脘,要再多揉足三里。
偏于小肠部位则多揉下巨虚。
若属于慢性胃肠病的治疗,丰隆穴则效果最好。
1.天枢穴——(在肚脐眼旁边二寸)功能:治疗大肠功能不好,有治便秘与腹泻双向调节作用。
注:如果有肠胃病尤其是慢性结肠炎,这个穴会很痛,有便秘的也如此。
2.梁丘穴——(在膝盖之上二寸位置,找敏感点) 它是胃经的郄穴,治急性症。
功能:治急性胃痛和妇女急性乳腺炎。
如是急性胃痛,点中这个穴位后会很敏感,且止痛效果很快。
3.足三里——(膝眼之下三寸外加一横指处) 它是一个强壮穴,又称为‘长寿穴’。
功能:归纳足三里的作用主要为以下几点①. 补中益气。
足三里有补中益气的作用,病人中气不足者可取之。
配合肺经的‘中府穴’。
②. 止痛作用。
足三里的止痛作用非常强,主用于腹部疼痛,我体会,凡是腹部疼痛,病因为气滞、血瘀、寒盛、食滞中阻、气虚、血虚、脾虚、胃虚等等引起的疼痛,皆可用之。
③. 止泄作用。
足三里最显著的作用就是止泻,对于脾胃虚弱型腹泻,虚寒性腹泻,食积性腹泻等等,皆有良效。
④. 健脾和胃的作用。
各种胃病属于脾胃虚弱型,或脾胃虚寒型,皆可针之,有良效也,惟胃阴虚型不太适合。
⑤. 增加食欲的作用。
人体经络与重要穴位(中里巴人),坚持按摩可治百病

人体经络与重要穴位(中里巴人),坚持按摩可治百病肺经:由胸走手。
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
肺主咳嗽、心烦、掌中热。
1、中府穴:胸骨旁开六寸(四横指是三寸,一横拇指是一寸)处。
治疗:气不足、咳喘、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
2、天府穴:胳膊腋横纹下三寸处。
古人找此穴的方法:两胳膊前伸端平,掌心相对,用鼻尖找胳膊的点,该点就是天府穴。
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3、尺泽穴:肘横纹外端末处。
尺是肾的意思,泽是恩泽,所以此穴是补肾穴。
按揉此穴,让气下行,治疗高血压、哮喘。
(肾虚就是肾不纳气。
气走上边来了,人就会头重脚轻)4、孔最穴:腕横纹上七寸处。
此穴较深,按揉时要重些压。
主管所有的毛孔,是治疗鼻孔出血、痔疮的要穴。
对感冒或大夏天不出汗可起到发汗的作用。
是郗穴,郗治急症,治急性咽喉痛。
5、列缺穴:两个合谷(虎口)相对,食指下面的凹陷处就是。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特别是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落枕、以及头项的病。
因为不好找此穴,所以人们用的少,其实它很重要。
6、经渠穴:治咳嗽。
7、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大补穴。
补气,是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等。
此穴较深,要用大拇指硌它。
从太渊穴到孔最穴之间,这一段为“止咳点”,大家在咳嗽时,可以找此处最敏感的地方多揉一揉,症状马上就会减轻。
8、鱼际穴:小儿咳、热、积食。
9、少商穴:治疗咽喉痛的要穴。
点刺放血最佳。
大肠经:由手走头。
起于商阳穴,止于迎香穴。
功能:打通大肠经,可防皮肤病;可帮助人体增加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如果排便不畅就敲打大肠经小臂这一段,边排便边敲打效果更明显。
长期便秘的人,在肘下这一段很痛,很敏感,要常揉。
还有一个好办法,用大拇指内侧推二三间到商阳,两边都要推,肚子就会有感觉,一定要推到商阳穴,这是排便捷径。
1、商阳穴:在食指指甲盖底的外侧处。
用指甲掐,治便秘。
2、三间穴:位于食指近拇指侧根部,第二掌指关节后,好找,按摩方便,随时都可以操作。
它最善通经行气,上可通达头面,治疗三叉神经痛、齿痛、目痛、喉肿痛和肩膀痛;下能通腹行气,泻泄可止,便秘可通。
【养脾之法】使用哪些经络穴位,就能养好脾胃??—中里巴人

【养脾之法】使用哪些经络穴位,就能养好脾胃?—中里巴人【养脾之法】使用哪些经络穴位,就能养好脾胃?6079次阅读 03-01中里巴人话健康——求人不如求己中里巴人精彩试听:1.要想调和所有的脏腑,都要先通过脾这关。
2.越是营养的东西,越需要脾的功能强才能吸收,脾强才能进补,如果脾弱,就会虚不受补。
3.“脾胃不足为百病之始”。
4.脾的运化能力弱了,脾虚了,就揉五脏的原穴。
5.当脾觉得堵了,就揉六腑的合穴。
6.“少吃多得味,多吃活受罪”“劳倦伤脾”。
1.要想调和所有的脏腑,都要先通过脾这关前面谈过,每个季节的最后十八天是脾所主,这时候,我们要抓紧季节交接的当口好好调养脾胃。
怎么调养脾胃呢?脾在五行中属土,所以土里长的东西它都喜欢,比如土豆、地瓜、山药、花生等都养脾。
有时候,您可能会突然想吃点儿白薯、土豆之类的食物,或者是想吃点儿甜食,这就是脾在告诉您,要多给它点儿能量,它要帮助其他脏腑了。
比如您突然想吃点儿酸甜的食物,这是它想补肝了;如果您想吃点儿甜苦的食物,比如巧克力、咖啡,这是它想补心了……总之,要想调和所有的脏腑,都要先通过脾这关。
2.脾得先补好,才能进补;如果脾不好,就会导致虚不受补很多人想通过吃点儿好东西来补肾、补肝……其实,进补是有前提的——得脾胃先受纳,才能“五味出焉”;如果脾胃不受纳,五味就出不来。
也就是说仓库满了,装不下东西了,哪还能往外传送。
营养越高的事物,需要占用脾的功能越多。
所以,首先得您的脾好,功能强,才能进补;如果脾不好,您还想补益其他脏腑,就会导致虚不受补。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看到脾胃在五脏中的重要性,专门写了一本书叫《脾胃论》。
书中说了一句很著名的话:“脾胃不足为百病之始。
”——如果脾胃补养得好,百病就生不起来,人的正气会很足。
当时他发明了一个著名的方子——补中益气汤。
健脾胃可以吃补中益气丸,还有一些其他的成药,比如参苓白术丸、启脾丸、人参归脾丸……都是健脾的。
知道了脾的重要性,又知道了脾的功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健脾了。
中里巴人教你活学活用黄帝内经

魂要守舍:好好睡觉
第三十五
章:人体自
有“减压
阀”——经
络
第三十六章:
减压的智慧
第三十七章:选择适
合自己五脏天赋的运
动
第三十八章:拉筋是
最好的运动:“筋长
一寸,命延十年”
第三十九章:“站如
松”能带给你什么好
处?
第四十章:“坐如
钟”——人只有坐得
住,才沉得住气干成
大事
第四十一
章:走路
“行如
风”,睡觉
位能补肝?
第二十六章:
哪些方法能长
久强壮心脏?
1
第二十七章:
如何让肾不衰
老?
2
3
第二十八章:
如何养肾才能
真正有效?
4
第二十九章:
如何让脾不衰
老?
5
第三十章:使
用哪些经络穴
位就能养好脾
胃?
第三十一章:
养脾胃,用
“推腹法”;
补肝肾,
“敲带脉”
第三十二章:
你嘴里发出
的声音就能
保养五脏
每天看上去都神采奕奕:好好养
排行榜第一名。
谢谢观看
目录分析
第二章:生病了,
先“察颜观色”,
再按特效穴
第一章:身体好不
好,一望便知
第三章:身体为什
么会出现“酸、麻、
胀、痛”?
第四章:“一
通百通”
第五章:生气
伤人不见血:
“百病生于气”
3
第六章:你可
以活得好,还
能活得长
4
第七章:愿一
生没有无妄之
灾
5
第八章:一旦
开窍,你就能
详解肾经(中里巴人)

详解肾经(中里巴人)下面讲几个身怀绝技的肾经大穴,您只要经常刺激它们,让它们常葆活力,您自己也就会觉得活力四射。
太溪(俞土穴):在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此穴是俞土穴,阴经以俞代原,所以也是肾经的原穴。
太溪穴治疗范围极广,说白了就是一个大补穴,很多人觉得自己肾虚,如感觉腰酸膝软,头晕眼花,按按太溪,当时就会见效,比吃补肾药快得多。
具体地说,太溪穴可以治疗性功能减退、足跟痛、失眠、耳聋、牙齿松动、耳鸣、支气管哮喘、小儿抽动症、经期牙疼、肾虚脱发、内耳眩晕症、高血压、遗精、遗尿、假性近视以及妇女们的习惯性流产。
总之按揉这个穴,能够改善体质,是治本强身之穴、我认识的一个女性朋友,才30出头,却患了难言之隐,总是憋不住尿,不敢跑,不敢大笑,甚至不敢咳嗽,因为只要稍有大的身体活动就会发生状况。
她是一家外企公司的职员,人也长得漂亮,但就是这个病患使她非常自卑,同事们的聚会她从不参加,甚至不敢交男朋友。
人们觉得她性情孤傲,也都对她敬而远之。
她断断续续吃了3年的汤药,竟无显效。
我看了这些方子,都对症,都是固涩缩尿补肾的方子,只是因为她脾胃虚寒,药物在脾胃被阻隔,无法真正被吸收,所以不能收到补肾缩尿的功效。
我让她在后背肾俞位置左右各拔一个真空罐,同时按揉左右的太溪穴10分钟。
每天如此,10天后她来电话说,肾俞穴在拔到第8天时出了大水疱,就没敢再拔,而且太溪穴已经揉得痛不可摸了。
我对她说,这一切证明她肾脏的功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可以暂时休息,让身体自己去调节。
又过了一周,她兴高采烈地来到我家,告诉我她的遗尿已经彻底好了。
其实用肾俞配太溪来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虚都是最佳的配伍,尤其对于肾虚腰痛马上可以见效。
用穴位补肾,躲过了胃肠吸收这道关,所以不会有“虚不受补”的情况,而且补得直接、迅速。
复溜(经金穴):在太溪穴直上2寸。
溜,水迂回缓流的样子;复溜,就是让死水重新流动起来的意思。
此穴专能通经活络,利水消肿,去腐生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里巴人(郑幅中)讲经络专家资料:郑幅中,又名中里巴人,家学渊源甚深,其父是八卦掌第四代传人。
自幼师承父亲的道家导引养生之功,更从祖父的亲书秘笈中汲取中医之精髓,尽得医道同源之意趣。
新世纪来临之际,中里巴人蒙87岁的太极名家李宝良先生厚爱,被收为关门弟子,老师将其终身所悟大法倾囊相授。
著有《求医不如求己》上下两册,被誉为“改变中国人健康生态之第一方案”,“这是一本用手指和语言拯救了无数陷入苦海中人的书”,“这是一本被广大老百姓强烈建议加入国家中小学课本或中老年保健操大纲的书”。
中里巴人做客本期《健康大学堂》,开始为大家系统地讲解人体十二条经络及重要穴位。
他首先提纲挈领地介绍了经络的总体概念,以便使大家对经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经络其实是两个概念。
经,是主干;络,是旁支。
经络,即所谓由主干、旁支组成的内连五脏六腑、外通四肢百骸,经络之间又互相通联着的一张网,它可以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所以也可以说,身体里各处是无不相通的。
而我们的穴位,则相当于一个一个的阀门,它跟脏腑直接相通。
经络和脏腑之间的关系,就像是风筝和风筝线——我们脏腑出现问题了,通过经络就可直接进行内部调治。
那么为什么学习经络呢?或者说,学习经络有什么好处呢?中里巴人送给大家一句话:“只要经络畅通,您就百病不生”。
大家在为获得健康的这一秘诀而兴奋不已之余,不禁又产生了些许疑惑:“经络能有这么神奇的作用吗?是不是夸大了它的功效呢?”中里巴人旁征博引,畅谈古今,精妙的中医理论与鲜活的实例使大家的疑云倏忽而逝。
下面正式开讲经络。
第一条肺经,从中府到少商,共十一个穴位。
肺经通常适于治疗咳喘、感冒、皮肤方面的疾患。
首先讲云门穴。
云门是气体宣发的一个穴位。
通常我们感觉四肢烦热,心里堵闷,就是体内的浊气排不出去,此时按揉云门穴,通过打嗝,即可将浊气排出。
云门下一横指是中府穴,这是专门调治中气不足的一个大穴。
它是肺经的一个募穴,也是脾肺两边的一个交汇穴,所以这个穴调气最好。
如果人身体的气乱了,觉得老是气比较乱。
比如,经常的咳嗽哮喘、上气不接下气、气堵闷等等,一定要多揉中府穴。
此外,中府穴还可以预防心绞痛和咳喘。
中府穴和云门穴这两个穴位可以一起来推。
用大拇指按着中府穴,然后向上推云门穴。
有心血管方面疾病的、经常有咳喘问题的朋友,如果一推之下觉得这块儿很痛,要把这痛的地方给推开了,把气给它散掉,会立刻感觉胸腔里面特别舒服。
天府穴。
古代中医讲,“鼻窍通于天”,“天府”一词暗含着一个含义,即治疗鼻子的各种疾患。
如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经常流鼻血,等等,都可以通过天府穴来得到缓解。
天府穴既然能治疗过敏性鼻炎,那它就有一个消炎抗过敏的功能,因而皮肤经常容易过敏的,也可以揉这个天府穴。
侠白穴。
它是给肺经补充力量的一个穴位。
如果肺气不足,侠白穴就会令你感觉力气劲头饱满。
侠白穴主要治疗由于肺气不足造成的经常恐惧、心跳过速。
为什么人会恐惧呢?因为人首先会忧虑,忧虑解不开,就恐惧了,就会伤肝,就会气上两肋,所以这个穴位还可以治疗肋间神经痛。
凡是跟恐惧忧虑有关系的气不足、心跳快,就要赶紧揉这个侠白穴。
尺泽穴。
尺泽是补肾的要穴。
揉这个穴位,可以把肺经多余的能量补到肾上去。
因为尺泽是合穴,“合穴属水,内应于肾”,而这条经是肺经,属金,金能收水,所以这个穴是专门补肾的,这个补肾方法就叫“泻肺补肾法”。
通过揉这个穴位,我们就能够令身体的能量在自身转化。
如果患有上实下虚之症,高血压、头重脚轻、哮喘,都可以使用这个穴位,以便很好地实现气血的转化。
鱼际是一个退热的穴,它善于退热:心里有火,它能去;肺燥咳嗽,它也能去。
什么是肺燥咳嗽?就是夜里两三点钟那会儿老爱咳嗽,比较烦热,睡不着觉。
其实大家不用担心,这种咳嗽非常普遍,通常就是肝火引起的。
因为肝火在夜里两三点钟的时候比较旺盛,会造成这种咳嗽。
这时候按摩鱼际穴会缓解。
鱼际还有一个其它的效用,它在小孩的幼科里又叫板门穴,专门调节小孩不爱吃东西,肠胃功能不好。
鱼际穴还是一个治疗哮喘的要穴,哮喘了,夜里尤其哮喘了,赶紧揉揉这个鱼际穴,通常也都会有缓解。
少商穴效果最好的就是治疗嗓子疼,尤其急性咽喉肿痛。
但是这个穴,必需强刺激。
通常末梢的穴位,即井穴,都需要用三棱针点刺,放一滴血。
但是有好多人怕放血,为安全起见,大家不妨拿指甲掐一掐。
到这个穴位为止,肺经的11个穴位中里老师就为大家讲完了,下面讲的是大肠经。
大肠经的循行路线是从手走头,起始于商阳穴,结束于迎香穴。
大肠经有些什么功能?简而言之,“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肺上面有什么积块儿可以通过大肠经来调理;另外,它是主皮头病也主便秘。
第一个穴讲商阳穴。
这个穴是一个专门治疗便秘的要穴。
具体说来,治疗什么类型的便秘呢?它的作用有点像开塞露这种感觉,就是好像大便已经到了肛门这块了,这个穴就管用了。
所以大家如果觉得有问题,不妨一边蹲着,一边按摩商阳穴,会有较理想的通便效果。
支沟穴在哪里呢?位置很好找,在腕子上,腕横纹上三寸。
支沟穴是调节情志的,主要调节的是头部的情志。
有的人是心里不舒服,有的人是头昏脑胀,都可以多揉支沟穴。
如果头也不痛快,心也不痛快,全身上下似乎没有舒服的地方,那就应该先拨动阳陵泉,再揉支沟穴。
可见,支沟穴是调节肝胆的,那么它可以治疗什么呢?中里巴人告诉大家,它可以治疗肋间神经痛、气滞引起的便秘,所以多揉支沟穴还有通便的效果;另外就是风寒引起的头痛、偏头痛,女士们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揉揉这个穴位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曲池穴,是献给老年人的穴位。
因为它有平和地、平稳地降血压的功效。
而且它对大肠经的合穴,所谓“合治内腑”,它也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另外它还是治疗各种疹子的要穴。
比如老爱起疹子,老屁股瘙痒,大家不妨多揉这个曲池穴。
最后也别忘了告诉大家怎样找到曲池穴。
这个穴位位于肘横纹尽头处,一揉有点酸胀,就表明您找到了。
现在老年人,甚至中年人经常被腰痛所困扰。
中里巴人接着就跟大家谈谈腰痛的问题。
腰痛的位置,大家都知道在后背。
而后背是什么经所主?哪条经络通过那里呢?膀胱经,后背基本上全是膀胱经占领了。
这里穴位很多,不过不必担心记不住,因为中里巴人只消带领大家找到三个穴位就完全可以解决腰痛的问题了。
先找一个叫昆仑穴。
昆仑穴在什么位置?在脚后跟儿,位于脚外踝外后侧的凹线当中。
怎么揉这个穴呢?大拇指的指甲要铰平,抠进去,拨动里边那根筋,效果才最好。
昆仑穴能及时地解决好多问题。
比如感冒引起的头痛、鼻塞,腰痛,此外,降血压也很有效。
不过治疗降血压,要采用拔罐的方法,而且要先把气血引下来。
讲到这里大家一定还记得中里巴人此前讲给大家的跪膝法。
只有先引下来新鲜的气血,这个穴位的功效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下一个讲委中穴。
我们看到,委中穴是位于膝盖背面,腘部位的中间,大家要取俯卧位,让人用大拇指按着那个穴位,攥着脚踝,像杠杆那样把小腿一上一下地抬起。
有道是:“腰背委中求”,只有这么“求”,它的功效才最明显。
最后中里巴人又教给大家一个穴位——飞扬穴。
怎么找呢?大家踮起脚尖,把脚后跟翘起,小腿肚子上的肉就会绷起来。
这时候,您会发现小腿肚子底下出现个窝儿,这个窝儿旁、外侧下一寸,就是飞扬穴。
也可以先找到昆仑穴,飞扬穴就位于昆仑穴上边直上七寸的地方。
比如腰肌劳损、慢性腰痛,多揉这个穴位,效果非常好。
掌握了这三个穴位,相信大家也不会在腰痛面前低眉折腰,而将神采飞扬地享受精彩每一天。
太溪穴是肾经的一个大补穴,在内踝上面。
有人是虚不受补,吃什么都不消化、不吸收;还有人肾虚牙痛,走路蹒跚不稳;有的是常年哮喘,肾不纳气,都可以多揉揉太溪穴,以便从经络上面直接补上。
它还有一个相配的穴,就像太冲和行间相配一样,正好还挨着它,它俩一块揉才效果好,这个穴叫复溜。
复溜在太溪穴直上两寸。
这个复溜穴,是一个活血的一个穴位,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但是中里巴人讲到这里提醒大家,孕妇尽量不要在怀孕的时候多揉穴位。
因为这些穴位都特别敏感,都特别有效果,不适合孕妇。
复溜穴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故而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非常有效,另外还可以防治高血压。
前一段时间有观众问到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其实肾主骨,它在腰椎上,是由肾来主的,原因并不在腰椎上,而是在腰椎两边的瘀血。
怎么让两边的瘀血散掉呢?要在两侧刮痧,把里面的瘀血刮出来。
如果为了缓解症状,其实揉复溜穴也很有效果。
尺泽穴非常好找,我们看肘横纹靠近大拇指这侧一个凹陷,那就是尺泽穴。
它是肺经的合穴,可以治疗咳嗽。
所以久咳不止,尤其是那种上腻引起的咳嗽,就是气老堵在这里似的一种呛咳,这种咳要揉尺泽穴,它有降气的作用。
三阴交这个穴位正好压在三条阴经的交点上,它的功用极为强大,它可以通治妇科各种疾病。
例如,妇科月经不调、盆腔炎、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疾病等,都能适用。
三阴交还是调经的要穴,对于痛经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
所以对于女性来讲,三阴交一定要作为一个常用的保健穴来使用。
三阴交在什么位置呢?非常简单,在内踝尖上三寸。
有的男士问,三阴交只限于女性使用吗?男性可不可以用呢?也可以的。
它主要是调节阴经的,也就是说,火气大的人适合这个穴位,它有去火的效果。
体内有湿热的人,口干舌燥,总想喝水,也可以多揉三阴交。
男子以气为主,女子以血为主,所以女性血要充足,如果贫血,可以揉血海穴位。
怎么找呢?这个穴在膝盖上方内侧,将一手搁在别人膝关节上,大拇指的位置就是血海穴。
血海又名“百虫窝”,它是治疗各种搔痒病的要穴。
比如起疙瘩了起疹子了,皮肤瘙痒了,大家就赶紧点揉这个穴位。
足三里,这个穴的作用非常巨大,效果最好的方法是艾灸。
这个穴位它相当于一个宝藏藏在那里,通常情况下用不上;如果您有意识用它,就是艾灸它、激活它一下。
你胃痛的时候,一揉这个足三里,马上就缓解,非常有用。
而且还有一个醉酒了,就觉得要吐又吐不出来,这时候你一按足三里马上就吐出来了,吐出来后吃几粒藿香正气。
足三里什么位置这很重要,在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
足三里肉特多,确实找起来有一定难度。
平常的时候大家没必要找这穴,胃不舒服的时候,轻轻一找就找着了,这时它就自己显现出来了。
所以这个穴位也像一个报警器一样,又像挂在网上的小铃,鱼一来铃就响了。
足三里确实是一个大穴,那什么时候适用呢?大家如果想长寿想身体更健壮,在冬三月不妨把足三里当作一个艾灸的穴位多做做艾灸。
丰隆穴,中里巴人又给它自创了一个别名——“化痰穴”。
丰隆穴是专门化痰的穴位,不仅可以化无形之痰,还能化有形之痰。
所以它能降血脂,也能够预防脂肪瘤的发展。
最后一个是劳宫穴。
劳宫穴是给心脏补足气血十分快捷的穴位。
每天觉得心里有点劳累了、有点慌乱了、有点紧张了,就揉揉劳宫穴。
此外,刮痧或者拔罐的时候感觉不舒服了,随手揉揉劳宫穴也能很快恢复。
劳宫穴还是治疗晕车的要穴。
二十个养生大穴到这儿就全部讲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