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名师课堂

合集下载

走进名师的课堂——听《第一条鱼》有感

走进名师的课堂——听《第一条鱼》有感

走进名师的课堂——听《第一条鱼》有感两天的福州“听课之旅”,欣赏了台湾和大陆七位老师精彩的七节课,收获多多。

这七节课分别是台湾何佩珊老师的绘本作文《第一条鱼》,吴勇老师的生活作文课《我要》和周晓荣的作文课《写一写自己的长处或本领》,台湾袁宝珠老师的生活作文《当福州市的市树-榕树的代言人进行介绍》,何捷老师的《情节情节》,刘颖老师的绘本作文《子儿,吐吐》,蒋军晶的《鸭子过马路-新闻故事》。

在这次的观摩课上,名师们的课堂风采已经对这次主题“鼓励自由表达强化语言训练”做了最好的解释,下面我就何佩珊老师的绘本作文《第一条鱼》,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想。

何老师的绘本作文《第一条鱼》分成六部分来教学:一、连结,看图简述。

二、提取,找情绪词。

三、分析,利弊得失。

四、决定,提出想法。

五、收尾,提出想法。

六、习写。

整堂课何老师轻声细语,循循善诱,谢声不断,始终保持着不紧不慢节奏,在孩子回答问题时也从不催促孩子,鼓励孩子动口、动手、动笔,动力十足,精彩纷呈。

何老师的课是一道美丽的、慢的风景。

何老师的课能让孩子自由的表达,童真、童趣、童心在课堂中飞扬。

即使孩子说错也不给予批评。

如在“放鱼”与“不放鱼”这一教学环节中,她对孩子的说法没有做出个人评判,让孩子们尽情地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何老师的课让孩子自由的表达很真。

何老师的这堂课能够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巧妙的融入到课堂中。

高效的语言训练表现在何老师的认真倾听,对于学生问题能够及时的进行追问,能让学生有不同意见的进行补充,鼓励学生不同声音的表达。

何老师的课语言训练真高效。

何老师的绘本作文《第一条鱼》让学生在绘本的阅读中尽情享受的欢乐和自由,并将绘本与习作相结合,给我们以启迪。

以后在教学中,我将努力思索如何就绘本进行教学,争取让我们班的孩子也能在课堂中爱上绘本,爱上阅读。

走进名师课堂感受名师魅力——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星老师示范课心得体会

走进名师课堂感受名师魅力——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星老师示范课心得体会

走进名师课堂感受名师魅力——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星老师示范课心得体会三月的西安,春意盎然。

24日这天,我和杨妮老师有幸参加了陕西省2012年春季“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艺展示系列活动”的学习。

亲临会场,我们聆听了魏星老师讲授的苏教版六年级《古诗两首》(《墨梅》《石灰吟》)以及报告《语文教学新思维》,让我深刻感受到名师的魅力。

在赞叹之余,更多的是深深的沉思。

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1“实”是课堂的灵魂所在现在的语文课堂越来越俏,许多老师都想听一些实实在在的课。

在这次魏星老师的教学观摩活动中,听到的是原汁原味的“家常课”,没有丝毫“时髦”的元素,他注重学生个体及课堂的生成,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以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答,老师点拨的方式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入语文课堂。

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再讲解,倾注对学生基本的读书、阅读、想象、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等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魏老师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实实在在的探究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名师背后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努力。

正如全国名师窦桂梅老师所说的:“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

”魏老师不仅仅备课,而且达到了“备字”的程度。

一个字的书写,一个词的辨析,都体现了他做学问,传知识的严谨态度。

在导课环节中,魏老师让学生背有关春天的古诗《惠崇春江晚景》《咏柳》等。

学生背得富有韵味,老师问学生“二月春风似剪刀”能不能说成“二月春风似菜刀”?此时学生笑了。

一学生回答:我想不能吧。

一来,菜刀不是用来剪东西的,不是用来把叶子裁漂亮的,二来,用在诗中也俗了点。

魏老师及时做了评价:是的,换成菜刀不精致,没有韵味,太俗了。

“二月春风似剪刀”里有个“剪”字,“不知细叶谁裁出”里有个“裁”字,合在一起就是“裁剪”,这就是诗人用字的妙处。

魏老师教学生透过文字的表面看到了实质性的东西,这就是语文学习。

接着由裁剪联想到春姑娘。

趁机魏老师又让学生将《咏柳》这首诗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读出了春天的美,整个会场都沉浸在浓浓的春天的气息中。

走进名师课堂,感受魅力数学

走进名师课堂,感受魅力数学
生 : 度。 速
师 : 们还 能提 出什 么教 学 问题 ? 你 生: 6 他 0分钟 可 以走 多 少 米? 生 : 0分 钟 走 了 3 0 米 6 00 师 : 里的 6 这 0分 钟 是 什 么 . 0 0 米 是 什 么 ? 30
生 :0分 钟 是 时 间 . 0 0米 是 路 程 。 6 30 、
我 们 不 难 感 受 到 学 生 对 这 几 个 词 已 经有 了深 刻 的体 会 。 学 生 是 学 习 的 主 体 . 其 本 身也 是 一 种 真 实有 价 值 的课 程 而 资 源 . 课 堂 教 学 中重 要 的 课 程 资 源 , 全 可 以为 教 学 所用 。 是 完 如 果 利 用 好 了 . 仅 可 以 化 繁 为 简 , 间 接 为 直 接 , 静 态 为 动 不 变 变 态 . 且 能 让 枯 燥 平 淡 的 课 堂 充 满 生 机 与 活 力 . 课 堂 教 学 产 而 使 生 意 想 不 到 的 效 果
师: 度、 速 时间 、 程 有 怎 样 的 关 系? 路
生 : 度 ×时 间 =路 程 . 程 一速 度 =时 间 , 程 ÷时 间 =速 速 路 路 度。
师 : 两 个 学 生上 台表 演 . 面 对 面 地 站 着 , 照 老 师 的 口 请 先 按 令进 行 表 演 学 生 在 吴 老 师 的引 导 下 表 演 , 解 相 对 ( 止 中 的 相 对 , 理 静 运 动 中 的相 对 ) 同 时 ( 时 出 发 , 时 行 走 ) 相 遇 、 距 等 概 念 。 , 同 同 、 相 课 件 出 示 例题 : 强 和 小 丽 同 时 从 甲 、 小 乙两 地相 向 出 发 . 小 强 每 分 钟 走 l O米 ,小 丽 每 分 钟 走 5 O 0米 , 钟 后 两 人 相 遇 , 4分 甲 乙两 地 相 距 多 少 米 7 吴 老 师 引 导学 生 通 过 实 物 ( 笔 和 橡 皮 擦 ) 拟 演 示 等 手 铅 模 段 理 解 题 意 师 : 下来 是 让 吴 老 师 讲 明 白 怎 样 列 式 . 接 怎样 计 算 . 是 你 还

走进名师课堂

走进名师课堂

走进名师课堂,感受魅力数学[引用]2010-01-12 11:46:28| 分类:数学| 标签:论文发表名师学周刊河北师大课堂教学|字号订阅学周刊的走进名师课堂,感受魅力数学秦丽(商丘市实验小学,河南)怎样的数学课才是好课?怎样的数学教师才称得上是好教师?回味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笔者不仅感到获益匪浅。

一、设计新颖下面是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教师的《相遇问题》教学片断:师:请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男同学走到讲台前,上来溜达溜达,散散步。

师:他这么一走路,你们能提出有关走路的数学问题吗?生:陈琪同学每秒钟走几步?生:陈琪同学每分钟走多少米?师:假如陈琪同学每分钟走50米,这50米在数学上有个重要的名字,叫做什么?生:速度。

师:你们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他60分钟可以走多少米?生:60分钟走了3000米。

师:这里的60分钟是什么,3000米是什么?生:60分钟是时间,3000米是路程。

师:速度、时间、路程有怎样的关系?生: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师:请两个学生上台表演,先面对面地站着,按照老师的口令进行表演。

[学生在吴老师的引导下表演,理解相对(静止中的相对,运动中的相对)、同时(同时出发,同时行走)、相遇、相距等概念。

]课件出示例题:小强和小丽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出发,小强每分钟走100米,小丽每分钟走50米,4分钟后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吴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实物(铅笔和橡皮擦)模拟演示等手段理解题意。

]师:接下来是让吴老师讲明白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还是让你们自己试试看?生:自己先试试。

师:绝大部分同学选择第二种学习方法。

好!尊重你们的意见。

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

生:100×4+50×4,(100+50)×4。

师:请板演的同学当“老师”,主持学习活动,请全班同学针对他们的解法提问。

这节课,为了让三年级的学生形象准确地理解“相对”、“同时”、“相距”、“相遇”这几个数学概念,吴老师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

熊芳芳八年级教案 走进语文教材名师课堂

熊芳芳八年级教案 走进语文教材名师课堂

熊芳芳八年级教案走进语文教材名师课堂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能够听懂、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分析课文并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难点:1.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的正确用法。

2.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能力和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学生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2.复习上节课的重点知识。

二、小组合作活动(10分钟)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课文。

2.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找出课文的重点信息,并互相提问和回答。

三、整体呈现(15分钟)1.每个小组向全班呈现他们分析的课文片段,并解答其他小组提问。

2.教师指导、评价学生回答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四、针对问题学习(15分钟)1.教师根据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讲解。

2.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内容,改进他们的答案。

五、课文理解深化(15分钟)1.教师提问学生: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体现的?2.设置小组讨论问题:学生讨论人物形象的特点和细节,并进行展示。

3.教师点评学生讨论的深度和思考的全面性。

六、朗读训练(10分钟)1.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2.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逐个小组进行点评。

七、归纳课文要点(5分钟)1.学生讨论并整理本课的重点内容。

2.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八、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布置课后阅读任务。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阅读本课文以外的相关文章,拓展课程内容。

2.学生可使用课本提供的课外参考书籍进行进一步学习。

以上是熊芳芳八年级语文教案的一个简要版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实际教学中,您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材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教学更加灵活和有效。

名师进课堂教研活动方案(3篇)

名师进课堂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了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我校特举办“名师进课堂”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为教师提供观摩、学习、研讨的平台,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活动目标1. 通过观摩名师课堂,让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共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创新能力。

4.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活动时间2023年10月15日至10月19日四、活动地点学校多媒体教室及各学科教室五、活动对象全校教师六、活动内容1. 名师示范课展示2. 教学研讨活动3. 教学经验分享会4. 教学问题解答会七、活动安排第一阶段:名师示范课展示(10月15日-10月17日)(1)名师示范课安排- 10月15日:语文、数学、英语学科- 10月16日:物理、化学、生物学科- 10月17日:政治、历史、地理学科(2)观摩要求- 全体教师按照安排的时间参加观摩,不得迟到早退。

- 观摩时认真记录,做好笔记。

- 观摩结束后,及时进行反思,撰写观摩心得。

第二阶段:教学研讨活动(10月18日)(1)研讨主题-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研讨形式- 分组讨论:各学科教师根据研讨主题,分组进行讨论。

- 汇报交流: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交流汇报。

- 集体研讨:全体教师共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阶段:教学经验分享会(10月19日)(1)分享内容- 教学方法与技巧- 教学经验与心得- 教学案例与反思(2)分享形式- 邀请优秀教师进行经验分享。

- 教师自由报名,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

八、活动要求1. 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本次教研活动,认真参加各项活动。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通用5篇)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通用5篇)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

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师课堂心得体会(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120xx年11月22日,我校一行7人走出自己的课堂,经过近七小时的长途颠簸,到达目的地石屏,走进了来自江苏、浙江两省的四位名师的课堂,听了他们的讲座。

在这次活动中,我领略了著名教师盛新凤、张学伟、虞大明、许习白的课堂教学风采,欣赏了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深感受益匪浅,他们的课堂上,无时不闪动教改之光,无处不洋溢和谐的氛围。

一、充满魅力的和美语文教学在第一天的教学观摩活动中,我们就欣赏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的和美语文教学。

盛老师幽默的个性特点在课堂上显露无疑。

盛老师所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

第一课时通过说说、读读、写写三种方法聚焦了居里夫人的三个特写镜头:画像上的居里夫人、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和实验室居里夫人。

第二课时重在引导学生找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理解淡薄名利的里的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并学习发表自己的议论。

在盛老师的课堂上,贯穿其间的是一个“和”字。

课后又联系其课堂教学,讲解了她的“和美语文”理论(即讲座)。

历时三个多小时的公开课及讲座,一千多人的会场鸦雀无声。

可见盛老师的课堂充满魅力。

二、令人振奋的高效课堂“新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新的课堂应该是充满问题探索的课堂,新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知识魅力的课堂,新的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

”张学伟老师用这样的课堂新理念,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他的课堂上,我们可以聆听到师生民主而融洽的平等对话,我们可以直视到学生思维碰撞时闪现的串串火花,我们可以感受到师生之间始终飞扬着的人文情怀------这种课堂活力是怎样营造出来的呢?1、产生于教师亲和力。

张老师语言亲切、随和,加上热情的鼓励,产生一种磁性,深深地抓住了学生的心,营造出了一种鼓舞人心的学习氛围。

熊芳芳八年级教案 走进语文教材名师课堂

熊芳芳八年级教案 走进语文教材名师课堂

熊芳芳八年级教案走进语文教材名师课堂教案:《冯唐诗词鉴赏》一、教学目标:1.理解冯唐诗词,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鉴赏他的作品;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冯唐诗词鉴赏;2.学习冯唐的文化背景和创作风格。

三、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冯唐的诗词朗读,引起学生对冯唐诗词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入及认知(15分钟)师生共同讨论,学生讲述自己对冯唐的了解,并结合诗词朗读的感受进行交流。

3.学习冯唐的文化背景和创作风格(3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冯唐的生平背景和他的代表作品,在学生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说明。

4.分析冯唐的诗词(30分钟)教师将冯唐的几首诗词展示给学生,辅导学生分析诗词的意境、表达方式和艺术特色。

5.针对冯唐的诗词进行创作(30分钟)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冯唐诗词的理解,进行创作。

教师适时巡视课堂,重视对学生的指导和鼓励。

6.课堂展示和分享(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创作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并与大家分享各自的创作体会,通过互相欣赏和交流,互相借鉴。

7.总结归纳(1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要经常阅读诗词,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辅助手段:1.多媒体投影仪;2.冯唐的诗词选集;3.学生创作的诗词展板。

五、学生作业:1.阅读冯唐的其他诗词作品;2.尝试自己鉴赏其他诗人的作品,并进行写作。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冯唐的诗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通过自己的创作,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下一步教学中,应该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帮助他们展示自己的特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名师课堂,感悟全新理念
九襄镇小学刘一华李纪军
何妍曹清春2013年11月8日至10日,我们有幸到西昌市第四小学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展示教学观摩会”深度解析研讨会,聆听了谌业锋、李雪梅、刘延革、刘松、钱守旺五位来自全国各地名师的演示课和讲座,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教学理念和教学特色,每一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谌业锋老师所做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报告,来自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刘延革老师所执教的演示课《转化解决问题》及讲座《新课程背景下“解决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谌业锋老师所做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报告包括“认识有效课堂教学、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三个板块。

他认为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理想课堂是师生平等交流、互动生成、智慧碰撞、情趣横生、心灵融合、共同发展的课堂。

在课堂中教师能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问题化、活动化、情趣化;
依靠知识本身内在的魅力或者创设童趣化的课堂情景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开展合作学习;灵活地处置好生成性教学资源;实施发展性的教学评价。

理想课堂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理想课堂应具有以下六个特征:一是参与度,即有学生的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二是亲和度,即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三是自由度,即自主地选择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四是整合度,即整体地把握学科知识体系;五是练习度,即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的程度;六是延展度,即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

谌业锋老师还分析了现有课堂存在的弊端:
1. 教条化。

突出地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唯教材、唯教参、唯教案上。

教学中这样的“三唯”现象,可以说是较为普遍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是现有的考试制度;二是现有的教学评价制度;三是现有的教研制度;四是现有的教师教育制度。

2. 模式化。

表现在两个方面:教学结构的模式化和教学具体行为的模式化。

不论什么课型、学科,清一色地运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即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知、练习巩固、布置作业。

教师把教学程式化了。

教学需要模式,但教学切忌模式化,用唯一来替代多样,用刻板来替代灵活。

3. 单一化。

表现在三个方面:教学目标上的单一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单一化和活动角色的单一化。

具体表现在每一堂课和每一具体的教学行为上;目的与目标、理想与现实、观念与行为之间的脱节。

现在教学中之所以以知识为唯一目标导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在各种各样的考试中知识是测量的主要对象,判断一个学生学业水平、评判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还是依靠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不管是讲授,还是讨论;不论是班级内学生人数众多,还是较少;清一色地都使用几何图形排列的课桌椅形式。

在这样的狭小空间中,学生日复一日地从事着单一化的学习活动,厌学等情绪也就难免会滋生出来;在课堂上只能看到、听到教师和少数学生的声音,缺乏大多数学生的真正的参与活动。

教师的“独脚戏”式的表演几乎成了所有课堂中最常见的一幕。

4. 静态化。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中无真正的互动、无交往。

真正的互动与交往应该是平等展开的、在相互倾听的基础上逐步深入,达到对问题的互相理解与把握的;有效的互动与交往应该是引发教师与学生双方面变化的。

二是课堂上只教固定化了的知识,而极少涉及探究知识的方法。

“学会学习”在许多的小学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已,鲜见有真正将“学会学习”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

无效的教指的是阻碍学生学的教,它也有两种表现:
其一是显型的,教师不得要领、冷漠无情、枯燥乏味的教,使学生的学大倒胃口,从而失去学的兴趣和热情;其二是隐型的,
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便能看懂的课本知识,这种教剥夺了学生学(独立学习)的机会,从而阻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发展,阻碍学生学的所谓教是糟糕透顶的误人子弟。

鉴于以上几点,谌业锋老师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克服无效和低效教学的五条基本措施
第一,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第二,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

第三,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

第四,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第五,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从而既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又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

刘延革老师的课使我感受到了她的幽默和机智,对她的演示
课《转化解决问题》以及讲座充满了感慨。

在课前谈话中,刘老师风趣地让学生猜测自己的年龄,并给出两个提示:一是4的倍数,二是工作了22年,从而告知学生:推理,便是根据已知的推算出未知的。

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中,刘老师引领学生尝试解决三个生活中的问题,对于这三个问题的设置,我相信刘老师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而最终确定出三个典型的问题,都是让学生由已知的推算出问题的答案,使学生明确地理解利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接下来聆听了刘延革老师的讲座《新课程背景下“解决问题”的思考与实践》,我更是收获良多。

刘老师从过去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新课程下应用题的特点、实际教学中老师们产生的疑惑、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新课程背景下“解决问题”教什么等展开阐述,列举了许多案例以及自己所做的一些调研材料,给在场的一线数学教师上了非常宝贵的一课。

在钱守望老师的讲座中,给我们印象最深,帮助最大的是,他教育孩子管理班级的一套办法,对于孩子我们多以鼓励奖励的办法去激励他们,钱老师说他是用对于孩子最实用、最有吸引力的东西去激励,对于小学的孩子他们最在乎的是什么呢,无非就是能多一点时间去玩,那钱老师就是用玩的时间来给予奖励,钱老师独家创作了“免死金牌”,也就是作业做的好,正确率较高的可以获得免去做作业的奖牌,学生们为了得到这个奖牌,做作业可都是认真仔细,一点不敢懈怠,并以此为荣耀,但获得奖励的
学生并不是就没事了,他们必须帮助班里的那些后进生,如果班级的后进生有进步,他们可以继续免死,想想挺有意思,看起来挺好玩,其实这之中不乏很多教学手段,以奖励带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以学生教学生,让学生们学起来更深刻。

还有钱老师的平时的数学作业里每次都有一道数学日记,这是我闻所未闻的,做数学作业还要写日记,钱老师认为数学日记能反应孩子学的情况以及老师教的效果,这样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听过钱老师的讲座,想想自己平时教学是如何实施如何运用的,感到自己不足之处还是很多,自己的眼界还是不够开阔,听了他们的成功之处,对自己真的是一次深刻的启发,作为一位教师,不光要会教,更要会学,我们的工作就是在教学相长。

总之,这次去西昌聆听了著名教育专家公开课和专题报告,让我们收获颇多,收益匪浅,让我真正领略到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理论素养,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借鉴著名教育专家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013年11月1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