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的生物
《表里的生物》课文原文与朗读.doc

《表里的生物》课文原文与朗读编辑:指导:日期:《表里的生物》课文原文与朗读15.表里的生物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
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动转,并且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答,滴答……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一天,我对父亲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小孩儿不许动表。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
“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这样过了许多天。
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主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住地摆来摆去。
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
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
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却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表里的生物》

新课导入 第1课时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大自然中的 什么声音?
牛 百灵鸟 鸭子
鹦鹉
除了这些有生命的生物外,有没有 能发出声音的无生命的东西?
雷
海浪
风
这块手表能够发出声音, 里面有生物吗?
16 表里的生物
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字典 或询问同学。
整体感知 默读全文,联系课题,想一想:课文
一天,我对父亲说: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 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小孩儿不许动表。”
2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
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 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有一回,父亲又把 表打开了,我问:
“我”当时还小,以为是表里的生物 发出的“嘀嗒,嘀嗒”的声音,并天真地 相信了爸爸的话,以为有一个小蝎子在表 里。后来“我”渐渐长大,明白了钟表的 原理,于是不说了。
拓展延伸
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发现,虽然这个发现 或许是那样的可笑,却是作者记忆中的珍宝,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仿写:请你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写一个 小片段。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 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 一动就要蜇你。”
课文回顾 “表里的生物”其实指的是什么?
表里的各种精密的元件。
作者结尾说“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 久”,其实表里根本没有生物,作者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也不知道到什 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又为什么不 说了?
合作学习 第2课时
小组合作学习,思考: “表里的生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
表里的生物事例

表里的生物事例
1.熊猫:熊猫看起来可爱无比,但实际上它们是肉食动物,以竹子为主要食物,但也会吃肉。
2. 蝴蝶:蝴蝶在幼虫时期是食草动物,而在成为蝴蝶后则是吸
取花蜜的食草动物。
3. 水母:水母看似柔软无骨,但实际上它们有针刺,可以刺伤
人类。
4. 猫头鹰:猫头鹰是夜行性动物,但它们的眼睛并不是真正的“夜视眼”,而是拥有超强的视力和听力。
5. 鲨鱼:鲨鱼表面粗糙,但实际上它们的皮肤非常光滑,能够
减少摩擦力并提高游泳速度。
这些表里不一的生物事例,让我们更加了解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
- 1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表里的生物》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表⾥的⽣物》主要讲了⼩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的都是活物,所以对⽗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亲说的表⾥有个⼩蝎⼦。
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表⾥的⽣物》课⽂原⽂ 我⼩时候住在⼀座⼩城⾥,城⾥没有⼯⼚,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
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的,都是活的⽣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有狗吠得很怕⼈,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个⽼⼈在敲,街⼼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那是⼀个盲⼈在弹。
哪⾥有死的东西会⾃⼰⾛动,并且能⾃动地发出和谐的声⾳呢? 可是⽗亲怀⾥的表有时放在桌⼦上,不但它的秒针会⾃⼰动转,并且它坚硬的表盖⾥会发出清脆的声⾳:滴答,滴答……没有⼀刻的休息,这声⾳⽐蝉鸣要柔和些,⽐⾍的歌曲要单调些。
⼀天,我对⽗亲说: “我爱听这表的声⾳。
” 我⼀边说⼀边向着表伸出⼿去。
⽗亲⽴刻把我的⼿拦住了,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
” 停了⼀会⼉,他⼜添上⼀句: “⼩孩⼉不许动表。
”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
“不许动”,⾥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也⼀天⽐⼀天增加。
树上的蝉,草⾥的⾍,都不轻易被⼈看见,我想:这⾥边⼀定也有⼀个蝉或⾍⼀类的⽣物吧。
这⽣物被⽗亲关在表⾥,不许⼩孩⼦动。
越不许我动,我的⼿指越想动,但是我⼜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这样过了许多天。
⽗亲⼀把表放在桌⼦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有⼀次,⽗亲也许看我的样⼦太可怜了,也许⾃⼰有什么⾼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 没有请求,⽗亲就主动给我看,我⾼兴极了,同时我的⼼也加速跳动。
⽗亲取出⼀把⼩⼑,把表盖拨开,在我的⾯前⽴即呈现出⼀个美丽的世界:蓝⾊的、红⾊的⼩宝⽯,钉住⼏个⾦黄⾊的齿轮,⾥边还有⼀个⼩尾巴似的东西不住地摆来摆去。
表里的生物主要内容

表里的生物主要内容表里的生物:探索生命的奥秘人类对生命的探索从未停止,而生物学作为研究生命的科学,一直在努力揭示生命的奥秘。
表里的生物是指那些在外貌上看起来相似,但内部结构、功能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的生物。
本文将以人类的视角,通过几个不同角度来探索这些生物的特点和秘密。
第一章:外貌与内部差异人类通常通过外貌来判断一个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然而,有些生物外貌相似,却在内部存在巨大的差异。
例如,蝙蝠和鸟类都有翅膀和飞行的能力,但它们的内部结构却完全不同。
通过解剖和研究,我们发现蝙蝠的翅膀是由皮肤组成的,而鸟类的翅膀则是由羽毛构成的。
这些差异使得它们在飞行方式、适应环境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第二章:功能与生活方式的差异生物的功能和生活方式也是它们表里差异的重要方面。
以鲸鱼和鱼类为例,它们在外貌上很难区分,但它们的生活方式却截然不同。
鲸鱼是哺乳动物,它们在水中生活并通过肺呼吸,可以远游千里。
而鱼类则是冷血动物,通过鳃呼吸,并且在水中的生活方式也与鲸鱼不同。
这些差异使得它们在生活环境、繁殖方式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第三章:进化与环境适应生物的进化和环境适应也是它们表里差异的原因之一。
以狼和狐狸为例,它们在外貌上非常相似,但却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狼生活在群体中,它们以群体合作的方式狩猎。
而狐狸则更适应独自行动,在夜晚狩猎。
这些差异是它们长期适应不同环境的结果,使得它们在行为、繁殖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
第四章:共生与互利关系生物之间的共生与互利关系也是它们表里差异的一种体现。
以花草和蜜蜂为例,花草通过花蜜吸引蜜蜂来传播花粉,而蜜蜂则从花草中获取食物。
这种互利关系使得花草和蜜蜂之间形成了共生关系,互相依存并受益。
这种共生关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们的存在使得生物之间能够相互合作,共同生存。
第五章:生物多样性与保护表里的生物展示了生命多样性的奇妙之处。
每个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应能力,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6表里的生物(课件)

16表里的生物(课件)16种表里的生物1. 细菌细菌是一类简单的单细胞生物,非常小巧,它们可以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
细菌使用许多外部养分来进行生长,而它们的分布范围也非常广泛,可以在沙漠、水下和人体内生存。
某些细菌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例如肠道中的益生菌,能产生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酶和维生素。
2. 眼虫眼虫是单细胞有足动的原生生物,它在眼睛上寄生,并以眼球中的营养为生。
由于身体构造较为简单,眼虫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地理分布范围广泛。
3. 甲壳动物甲壳动物可以在淡水和海水中生存,它们的身体外部被覆盖着坚硬的外壳,不容易受到伤害。
甲壳动物的许多种类已经灭绝了,但是仍有大量的甲壳动物种类存在。
4. 珊瑚珊瑚生长在深海中,它们有着独特的细胞组织,能够吸收周围环境中的养分。
正常情况下,珊瑚只会在适当的环境下形成,一旦环境过于恶劣,珊瑚就会死亡。
因此,珊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着巨大的影响。
5. 鱼鱼是脊椎动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有着脊椎骨、养分摄取和呼吸系统,能在水中自由游动。
鱼可以分为淡水鱼和海水鱼两类,适应了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生存条件。
6. 海星海星是有足动物的一种,它们可以在许多不同的水生环境中游动,并以贝类、藻类和甲壳类为食。
海星能使其胃口翻倍,以适应食物消化的需要。
7. 海胆海胆是一种圆形的海生动物,它有着坚硬的外壳和刺,外壳表面上有个孔,在该孔中的刺可以摇摆自如。
阴茎蓼刺“私房菜”中的地位可谓不小。
8. 鲷鱼鲷鱼是常见的海洋食品,它们的肉质细嫩鲜美。
鲷鱼是群居生活的鱼类,它们可以栖息在淡水和海水中,适应性非常强。
9. 海象海象生活在北极圈与亚北极圈的海域中,它们非常擅长游泳,并可以在冰雪中迅速地行动,来回于海洋和陆地之间。
在食物方面,海象以鱼、贝壳、甲壳类和海草为食。
10. 鳄鱼鳄鱼是一种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水域的爬行动物,有着坚硬的外壳和尖锐的嘴巴。
鳄鱼以鱼类、鸟类和其他水生动物为食,但它们也会攻击人类。
《表里的生物》优秀课件

来生产更健康、更营养的食品,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
量。
02
环境保护
通过研究和应用表里生物技术,未来有可能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例如通过改造植物和微生物来吸收和转化污染物,降低环境污染对
生态系统的破坏。
03
经济与就业
表里生物技术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例如
在农业、食品、医药等领域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表里生物可以用于检测农产品中 的有害物质和营养成分,保证食 品安全和质量。
农业环境的监测
表里生物可以用于监测土壤、水质 等农业环境因素,帮助农民了解和 改善环境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
环境监测领域
空气质量的监测
表里生物可以用于监测空气中 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 化物等,帮助环保部门及时发
现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03
表里的生物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表盘生物的特 性和生存环境。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 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
了解生物与环境之 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材料:表盘、放大镜、水盆 、镊子、纸巾等。
5. 记录实验结果,分析表盘生物的特性 和生存环境。
4. 用镊子轻轻夹起表盘,观察表盘背面 及边缘的情况。
《表里的生物》优秀课件
2023-11-05
contents
目录
• 导入 • 表里的生物概述 • 表里的生物实验 • 表里生物的应用场景 • 表里生物的未来展望 • 总结与反思
01
导入
主题介绍
主题名称
《表里的生物》
主题内容
探索人体内部器官及其功能
适用对象
初中生物课程,八年级学生
背景介绍
《表里的生物》 知识清单

《表里的生物》知识清单一、作者简介《表里的生物》作者冯至(1905 年-1993 年),原名冯承植,是中国现代诗人、学者。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字词积累1、生字脆(cuì):容易折断破碎。
拦(lán):阻挡,不让通过。
玻(bō):一种质地硬而脆的透明物品。
璃(lí):通常指玻璃。
恶(è):不好,凶狠。
怖(bù):惧怕。
2、多音字调(tiáo):调节、调整。
调(diào):调查、调动。
3、词语解释和谐:配合得适当。
清脆:声音清楚悦耳。
单调: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
神秘:使人摸不透的;高深莫测的。
三、文章内容1、主要内容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对表的好奇心,他认为表里面有生物,并且凭借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不断地探寻表里面的世界。
2、段落大意第一段(1-9 自然段):写作者小时候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
第二段(10-19 自然段):写作者进一步猜测表里面有一个小蝎子,并向父亲求证。
第三段(20-21 自然段):写父亲打开表让作者看到了里面的世界,但作者仍然觉得里面有小蝎子。
四、写作手法1、心理描写文章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作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例如:“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2、语言描写通过作者与父亲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表现了作者的天真和父亲的慈爱。
比如:“‘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五、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写作者对表的好奇和探索,表现了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展现了童年生活的天真无邪和美好。
六、问题思考1、作者为什么会认为表里面有生物?因为作者小时候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而表能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说法。
文章第一人称来写,以时间为序,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从作者儿时的生活环境和认识写起,引出“我”的疑问。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写了父亲不让“我”动表,更激发了“我”
的好奇心,“我”猜想有个生物被关在父亲的表里。
第三部分(10~19自然段):父亲作了让步,打开怀表让“我”看,怀表里摆动的机件和父亲的解说让“我”印证了自己的猜想:表里有一只小蝎子,但又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什么要把蝎子放在表里?最后“我”
用自己的方式回答了自己的疑问:也许这个蝎子与众不同,声音好听。
第四部分(20~21自然段):写儿时的“我”见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而“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儿时对生物的认知
阅读提示:
故事发生在“我”和“爸爸”之间,那么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课文具体是怎样来描写人物的呢?
“不许动”,里面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细腻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充分写出了我渴望打开表一探究竟。
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一天,我对父亲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了一句:“小孩不许动表。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这样过了许多天。
1、你能用哪些词语概括一下“我”此时的状态?
可怜兮兮、可怜巴巴、度日如年、欲罢不能
2、因没有满足好奇心,“我”感到很痛苦,课文还怎样写了我的“痛苦”?
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思考:
“表里的生物”究竟是什么,我多想知道啊,强烈的好奇心使我备受煎熬。
也许是“我”的“可怜”打动了父亲,父亲最终两次打开怀表满足了我的愿望,那么这块表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的猜测证实了没有?“我”又产生了什么想象?
“表里的生物”的特别之处:
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
(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
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
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
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了我的猜
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
物。
思考:“我”为什么“吓了一跳”,却还“感到愉快”?
(表现出我强烈的满足感。
)
我只想,大半因为它
有好听的声音吧。
但是一
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
的声音,也许这里面的蝎
子与一般的不同。
从加点词中,我们感受到作者心中充满了美妙而奇特的想法,这些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
了多久,也不知道到
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1、“这样的话”是什么话?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你知道是什么时候吗?为什么?
说一说:
文中的“我”是一个什
么样的孩子?
“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和探索,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做事执着的孩子。
同时又表现出天真、可爱的一面。
同学们,作者冯至回忆了儿时的趣事,文章没有运用太多的写作技巧,而是以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
通过抓住典型的心理、行为和感受,如实写来,自然真切有味。
文章对“表里有生物”这一论断的产生、求证,以及推理过程中的“大胆想象”,看似幼稚、荒谬,但也并非没有道理、不讲逻辑。
这个“胡思乱想”的过程,也体现了探究和思考的过程。
而这些就是作者最珍贵的童年记忆。
写作特点:
1、以时间为序展开故事情节。
2、以第一人称讲述,娓娓道来,更具亲切感。
3、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且将心理描写夹杂在叙事之中,使得对故事的理解变得更容易。
小练笔:
童年是美好的,它充满了七彩光芒;童年是珍贵的,它留给我们的无尽的记忆和怀念。
本文的作者叙述了自己童年的发现,这个发现或许是那样的可笑,但是它确实作者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就让我们也用自己的笔记录下自己童年难忘的点点滴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