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与审美试题
旅游美学

旅游美学(期末试题)1. 怎样理解旅游者的感受层次?在实际旅游审美活动中,旅游者在欣赏不同景观或美的形态时,会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
由于审美感受不仅在原则上受制于审美对象,而且还受制于审美个性以及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
旅游者的审美感受层次可分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它们是一层一层往上递增,使旅游者从最初的感官欣赏上升到心灵的升华。
悦耳悦目是以耳、目为主的全部审美感官所经验的愉快感受。
这种美感形态,通常以直觉为特征,仿佛主体在与审美对象的直接交融中,不假任何思索便可以瞬间感受到对象的美,同时唤起感官的满足与喜悦。
悦耳悦目是广大旅游者最普通的审美感受形态,这是最初级的审美感受层次。
第二层次上的美感形态----悦心悦意,是透过眼前或耳边具有审美价值的感性形象,在无目的中直观的领悟到对象某些较为深刻的意蕴,获得审美感受和情感升华,进入一种“对心思一想到某种培育”的欢快喜悦状态。
这种悦心悦意的美感效果是一种意会,在许多情况下很难用语言加以充分而准确地表述,如我们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经验。
悦志悦神是审美感受的最高层次,指主体在观赏秀美或崇高、动态或静态的审美对象时,经由感知、想象、情感,尤其是理解等心理功能交互作用,从而唤起的那种精神意志上的昂奋或愉悦状态和伦理道德上的超越。
这种美感形态之所以高级而深刻,是因为它体现了主体大彻大悟、从“小我”进入“大我”的超越感,体现了个人与对象的高度和谐统一。
这些层次有助于我们心灵的充实和精神文明建设。
2. 审美的作用“美”、“审美”这两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接触到的,不可缺少的东西。
我们在穿衣、打扮、日常的言行及欣赏艺术作品都需要有它们的配合。
那么究竟什么是审美?审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通过审美中介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在一切旅游中占有共同目的、共同行为和共同效应的地位。
观一处盛景,听一曲音乐,赏一副国画,人们会情不自禁称奇叫好,发出“真美啊”的赞叹,这是欣赏者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对观赏对象的美的一种主动的肯定性判断。
旅游学模拟题

模拟试题一一、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旅游”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南朝梁诗人沈约的以下哪首诗………………()①《六艺诗》②《鸳鸯赋》③《悲哉行》④《衍波词》2.下列旅游资源中,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有………………………………………()①大运河②都江堰③故宫④云海3.按旅游资源的属性和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①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②人文旅游资源与潜在旅游资源③自然旅游资源与现实旅游资源④有形旅游资源与无形旅游资源4.世界旅游组织的英文缩写是………………………………………………………()①WTO ②UN③WHO ④IBRD5.二战以后,世界旅游流时空变化的一个最典型的特征是………………………()①高度集中于欧美地区②亚太地区迅速崛起③区域内国际旅游流十分显著④欧洲地区相对减少6.旅游活动的中心环节是……………………………………………………………()①行②住③食④游7.中国大陆公民前往港、澳、台地区旅行属于………………………………………()①国内旅游业务②出境旅游业务③入境旅游业务④边境旅游业务8.现代旅游突出的特点是……………………………………………………………()①大众性②集中性③持续性④稳定性9.我国制定并开始执行评定饭店星级的规定和标准的时间是……………………( )①1978年 ②1982年 ③1988年 ④1997年10.开创了近代旅游及旅游业先河的人是……………………………………………( )①W.Christaller ②R.W Butler ③Thomas Cook ④Alan Fyall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旅游活动的主体是( ),客体是( ),媒体是旅游业。
2.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可分为( )个主类,( )个亚类,155基本类型。
旅游文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旅游文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选择单选15题15分+多选15题15分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人与景观的审美关系和()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导游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旅游者与旅游从业人员的审美关系D人与酒店服务人员的关系2、()是目前全球旅行旅游业唯一公认的可持续旅游标准体系。
A饭店及住宿设施标准B旅行社及旅游组织者标准C目的地国家语言培训标准D绿色环球21标准体系3、我国的本土宗教是( )ABCD教4、旅游企业文化结构中最活跃、最生动的层面是( )A旅游企业物质文化B旅游企业行为文化C旅游企业制度文化D旅游企业精神文化5、旅游休闲文化的类型不包括( )A怀旧型B文化型C生态型D信息型6、以下那项不是中国当代休闲文化的时代特点( )A追求生活科学化B追求知识品位C追求个性鲜明化D 追求健康文明化7、对我国旅游景区管理模式叙述错误的是()A科教基地模式、B中间模式C生态恢复模式D探险模式8、民俗文化的功能不包括()A变异功能C实用功能B教育功能D娱乐功能9、据规划布局形式来划分不包括以下那种()A自然式B混合式C几何式D规整式10、( )是文化结构的核心部分,是人与自身关系的反映。
A制度文化B精神文化C行为文化D物质文化11、旅游企业管理模式有()A游览社管理模式B旅游饭店管理模式C旅游景区管理模式D以上都是12.作为唯一的旅行旅游业世界性认证体系的是()A绿色环球21 B ISO认证体系C四标整合管理体系D生态旅游认证13、黄河中卑鄙及海河流域华夏生态文化区民族分布为( )A以回族为主B以汉族为主C以土家族为主D以白族为主14、“梁柱式建筑”的建筑结构原则为( )A以木料为首要构材B斗拱为结构的关键,并成为度量单位C采用构架制的结构D木石为主要材料的多层结构15.我国旅游饭店业的集团化管理进程起步于( )A 20世纪70年代初B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C 20世纪80年代末D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三、多项挑选题(每题1分,共15分)1、XXX的首要节日包括()A开斋节B圣纪节C忠孝节D巴达节2、旅游主体在旅游审美实施活动的心理过程也涉及以下哪些基本要素()A.感知B想象C理解D情感3、中国山水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包括一下那些()A形象美B动态美C声音美D生态美4、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与外部特征包括( )A采用构架制的结构准绳B斗拱为结构的关键,并成为度量单位C具有明显的外部特征D以石料为主要构材5、中国传统修建的文化理念包括( )A尚大观B尚中观C天人合一D和谐6、中国园林的分类从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来划分大体上可以分为哪几类( )A山居草堂、山庄别业B名胜风景区的公共游豫园林C自然式园林D城市山林7、民俗文化的基本特性包括哪些( )A历史性B地域性C集体性D传承性8.、生产民俗包括( )A种植与养殖民俗B工匠与坊作民俗C民俗D商业民俗9、旅游休闲文化具有以下的一般特点( )A大众性B群众性C周期性D个体性10、旅游企业文化具有以下企业文化共有的特性( )A群体性B融合性C稳定性D地域性11、旅游企业文化除了具有上述企业文化的共性之外,还具有以下明显的个性特点:( )A民主性B协同性C导向性D约束性12、生产民俗又称为经济民俗,大体上()形态,即A狩猎民俗B捕捞民俗C畜牧民俗D农耕民俗13、西方休闲文化的特点()A怀旧B主题性C信息化D猎奇14、饭店企业文化网首要包括以下要素:()A组织标识B服饰礼仪C仪式惯例、故事D服务流程、心事契约和组织控制15、一般来讲,美国人的审美文化心理表现为()基本特征A追新猎奇B考究场面与视觉感受C酷爱自然美D气于重行轻言的表达体式格局2、单项挑选题(每题1分,共15分)1-5 CDBAD 6-10 CCACD 11-15 DABCD三、多项挑选题(每题1分,共15分)1.ABC2.ABCD3.ABCD4.ABC5.ABC6.ABD7.ABC8.ABD9.ACD 10.ABC 11.AB12.ABCD 13.BC 14.ABCD15.AB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最早给“文化”下定义的是()A英国人类学家XXX美国人类学家XXXC法国人类学家XXXXXX2、()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情感、民族情结等文化因素的总和。
旅游文化学旅游文化学试题及答案

旅游文化学旅游文化学试题及答案旅游文化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旅游活动发展规律的学问;狭义地说,它是研究商品经济运行环境下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过去时代所创造的旅游文化遗产,如何立足本国本地创造有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的学问。
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旅游文化学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
旅游文化学试题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1、“旅游”一词最早出现在【】A.隋唐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明清时期2、中国古代旅游文化最为辉煌的时代是【】A.隋唐时期B.魏晋南北朝C.春秋战国D.明清时期3、中国的近代旅游业开始出现于【】A.19世纪初B.19世纪中C.19世纪末D.20世纪初4、Tourism一词出现在英语中,最早在【】A.19世纪初B.19世纪中C.19世纪末D.20世纪初5、对大众旅游发展影响最大的交通方式是【】A.火车B.汽车C.飞机D.轮船6、旅游主体文化,其核心是【】A.旅游客体文化B.旅游介体文化C.商业旅游文化D.旅游者文化7、旅游作为旅游主体的一种消费行为,主要是【】A.文化性的行为B.经济性的行为C.社会性的行为D.生物性的行为8、最早使用“旅游文化”这一概念的学者是【】A.德国人罗特和英国人泰勒B.美国人克鲁克洪和克鲁伯C.美国人麦金托什和格波特D.英国人伯卡特和梅特里克9、作为文化交流的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近现代兴起的大规模的【】A.学术会议旅游B.休闲度假旅游C.外贸旅行D.游学10、旅游的两个基本外在条件是【】A.交通与食宿B.旅行社和旅行地C.旅行资料和旅行用具D.钱和时间11、将旅游的概念归为休闲理论的最著名的学者是【】A.英国学者伯卡特B.法国学者梅特森C.日本学者修雷纶D.中国学者杨时进12、旅游活动和旅游过程的主体和中心是【】A.旅行社B.旅游目的地人民C.旅游消费者D.旅游管理者13、旅游业的灵魂是【】A.旅游经济B.旅游文化C.旅游开发D.环境保护14、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旅游的一个重要动向是【】A.带薪度假旅游B.学术会议旅游C.外贸旅行D.游学15、个人要实现旅游,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客观条件,即【】A.旅行社和旅游目的地B.交通与食宿C.旅行资料和旅行用具D.钱和时间16、游学最早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A.法国B.意大利C.英国D.荷兰17、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生长点应该是【】A.引进外资B.增加世界遗产地C.文化开发D.私家车自驾游18、以下属于典型的人文旅游资源的是【】A.九寨沟B.黄石国家公园C.杭州西湖D.苏州园林19、旅游主体文化是关于【】A.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文化B.旅游经营者的文化C.旅游目的地人民的文化D.旅游策划者的文化20、一般而言,决定人的行为标准的最大因素是【】A.金钱B.文化C.广告D.遗传21、旅游者对一民族地区的习俗礼仪和婚丧嫁娶的审美属于【】A.自然审美B.社会审美C.艺术审美D.A和C第二大题:多项选择题1、组成旅游文化的两大部分是【】A.旅游消费文化B.旅游物质文化C.旅游精神文化D.旅游经营文化E.旅游服务文化2、世界三大宗教是【】A.道教B.基督教C.佛教D.伊斯兰教E.犹太教3、旅游文化还可从以下哪些基本要素来界定? 【】A.旅游主体文化B.旅游客体文化C.旅游制度文化D.旅游宗教文化E.旅游介体文化4、近现代欧洲学者根据肤色将人分为【】A.白种人B.黄种人C.黑种人D.金黄种人E.红种人5、以下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有【】A.历史古迹B.民族风情C.宗教D.博物馆和名人故居E.人造景观6、旅游动机有【】A.社会动机B.文化动机C.政治动机D.身心动机E.经济动机7、旅游审美的类型有【】A.旅游主体审美B.自然审美C.社会审美D.旅游客体审美E.艺术审美8、组成景观文化的内容有【】A.景观的“形”B.景观的“意”C.景观的“背景文化”D.景观的感官文化E.景观的阅读文化9、景观文化的特点是【】A.教育性B.空间性C.时间性D.娱乐性E.民族性10、旅游文化还可从以下哪些结构模式来界定? 【】A.旅游经营文化B.旅游物质文化C.旅游制度文化D.旅游精神文化E.旅游企业文化11、对中国文化产生最大影响的两个外来宗教是()A.道教B.基督教C.佛教D.伊斯兰教E.犹太教12、文化的结构包含有()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宗教文化D.制度文化E.行为文化13、旅游文化的地理基础是()A.民俗风情B.地理环境C.旅游资源D.地大物博E.生态环境14、近现代欧洲学者根据肤色将人分为()A.白种人B.黄种人C.黑种人D.金黄种人E.红种人15、当今旅游需要主要属于()A.生理需要B.高级需要C.政治需要D.多样性需要E.物质需要16、根据李泽厚的研究,人的美感可分为()A.悦耳悦目B.灵魂洗礼C.悦心悦意D.精神升华E.悦志悦神17、组成景观文化的内容有()A.景观的“形”B.景观的“意”C.景观的“背景文化”D.景观的感官文化E.景观的阅读文化18、旅游资源可分为()A.缩微旅游资源B.自然旅游资源C.人文旅游资源D.都市旅游资源E.乡村旅游资源19、旅游文化还可从以下结构模式来界定()A.旅游经营文化B.旅游物质文化C.旅游制度文化D.旅游精神文化E.旅游企业文化20、旅游的文化内涵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A.旅游是人们求知的课堂B.旅游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自由的文化活动C.旅游是个体审美和个体人格的一种升华D.旅游是文化交融的一种需要E.旅游者的旅游动机21、旅游动机满足的需要主要有哪几个方面()A.贵族旅游文化B.探新求异的需要C.谋求知识和发展的需要D.逃避紧张现实的需要E.寻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22、旅游文化的最为显著的特点表现在几个方面()A.旅游文化的地域性B.旅游文化的延续性C.旅游文化的民族性D.旅游文化的实用性E.旅游文化的多样性23、旅游动机有几种类型:()A.社会动机B.文化动机C.身心动机D.经济动机E.效应动机24、影响旅游动机的社会文化因素有哪几方面()A.自身年龄、性别B.受教育程度和个人素质C.个人心理特征D.观念因素E.社会因素25、我们对旅游文化的哲学基础的讨论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A.价值观B.理想观C.思维方式D.审美心理E.艺术审美26、旅游活动除“游”之外,一般还涉及哪几个方面()A.吃B.住C.行D.购E.娱27、中国园林的基本特征是:()A.寓情于景B.步移景换C.因地制宜D.自然美与人工美的高度结合E.身份与地位的象征28、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是:()A.外在的线条美B.内在的意境美C.结构的和谐美D.民俗文化E.思维方式29、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A.历史源远流长B.体系完整科学C.内涵博大精深D.拓展潜力巨大E.传统绚丽多彩30、中华文明史的基本特征是:()A.悠久性B.持续性C.兼容性D.实践性E.永久性第三大题:名词解释题1、旅游资源2、旅游文化3、艺术审美文化4、家国同构5、宗法制度6、有形的人文旅游资源7、社会审美8、与民偕乐第四大题:简答题1、旅游的文化内涵具体表现在哪四个方面?2、我们对旅游文化的哲学基础的讨论应从哪三个方面进行?3、旅游动机满足的需要主要有哪四种?4、影响旅游动机的社会文化因素有哪四个方面?5、旅游文化的最为显著的特点表现在哪五方面?6、旅游活动除“游”之外,一般还涉及哪五个方面?7、当代旅游者消费行为中的文化走向表现在哪三方面?8、旅游资源包括哪三部分内容?第五大题:论述题1、试论中国旅游文化的封闭性特点。
旅游文化试题及答案

旅游文化试题及答案【篇一:旅游文化学概论—闫红霞—习题参考答案】txt>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有谢灵运、徐霞客、玄奘。
3旅游文化研究方法.模式分析法、区域比较法、演绎法和归纳法。
二、简答题1.旅游文化的功能是什么?一般说来,旅游文化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一是保存与传承(认知)功能。
旅游文化是对各种旅游文化事象的记录和储存,是各种旅游文化成果的凝聚和沉淀。
二是教育与启智功能。
旅游文化不仅有积极的教化,而且还具有启智功能,能启发人的思维、启发人的智力,有助于人类的不断创新。
三是愉悦与审美功能。
人类对异国他乡的文化自有一种特别的新奇感,对优秀的文化自有强烈的愉悦感,旅游活动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四是规范与凝聚功能。
施游文化特别是一些传统习惯和民间禁忌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功能。
五是交流与经济功能。
旅游文化和旅游文化之间可以通过旅游介体(旅行社、旅游交通和导游等)实现沟通。
2.旅游文化的特征是什么?地域性。
不仅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不同的国家,甚至一个国家不同地域也有不同的旅游文化特征。
.民族性。
不同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的文化传统,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旅游文化传统,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性还有旅游亚文化。
历史性。
旅游活动是人类历史渊源久远的一项文化活动,旅游文化的积淀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
传承性。
在历史时问序列上代代相传、承续不绝的特征。
当然,旅游文化的传承性包含进化、冲突和整合。
3.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是什么?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从旅游文学中突出地表现出来,概括起来,就是重游传统,重人传统,政治传统和与民同乐传统。
4西方古代旅游文化的特征是什么?这种特征主要是早期旅游的宗教性。
希腊人对奥林匹斯诸神的崇拜构成了西方原始宗教的主要源头,也构成了西方古代旅游隐含的精神资源。
进入中世纪以后,基督教的一元神取代了多神教的统治,为数不多的外出旅游者又主要是赤足敝衣,一路苦行的朝圣旅游者。
旅游文化试题一及答案.doc

《旅游文化学》试题一一、填空:(1*30 )1、______________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汉朝着名的文学体裁是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
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为___________ , ____ 朝首办第一所医校。
3、道教在宋元时期形成了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两大派别。
4、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________________。
5、北京故宫的三大殿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6、歌特式建筑又称____________ 建筑,首先在_______ 国天主教堂出现。
7、满汉全席是______ 时期兴起的一种规模盛大、程序繁杂、满汉饮食精粹合壁的宴席。
8、茶艺主要包括人、茶、______ 、 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 六大要素。
9、第一个以山水为主体,大量写作山水诗的着名诗人是_______ ,最早的对联是________ 。
10、《女士箴图》作者为东晋___________ ,《晚钟》作者为___________ 。
11、楷书可具体分为___________12、古希腊雕塑的题材主要取材于和 ____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 。
13、我国清真菜中二、选择题:( 2*10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四大名菜均出自南京。
1、“王”姓的姓氏来源为(A 祖先的族号 B)分封的国名 C 赏赐的爵位 D 谥号2、秋闱是指()A 院试B 乡试C 会试D 殿试3、道场在山西五台山的是()菩萨。
A 普贤B 文殊C 观音D 地藏王4、巴黎圣母院是()建筑。
A 罗马式B 文艺复兴式C 洛可可式D 哥特式5、“帮典”——围裙,是()的传统民族服饰。
旅游审美考试试卷

旅游审美考试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道,每道题1分,共30分)1.以下哪个景点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A. 古城巴尔的摩– B. 长城– C. 金字塔– D. 大峡谷2.哪一种建筑风格以雅典帕台农神庙为代表?– A. 古罗马建筑风格– B. 古希腊建筑风格– C. 摩洛哥建筑风格– D. 法国巴洛克建筑风格3.大堡礁位于哪个国家的海域?– A. 阿根廷– B. 新西兰– C. 澳大利亚– D. 巴西4.以下哪个国家拥有世界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A. 印度– B. 尼泊尔– C. 中国– D. 不丹5.以下哪个城市被称为“浪漫之都”?– A. 巴黎– B. 东京– C. 纽约– D. 北京…第二部分:填空题(共5个,每个题2分,共10分)1.“国家公园”是指控制规划、经营和管理方法的保护地区。
2.哪个国家的茶文化最为丰富?中国。
3.自然景观的元素包括山脉、__湖泊__、__河流__等。
4.以下哪个城市是印度的首都?新德里。
5.哪个城市以独特的运河系统而闻名?威尼斯。
第三部分:简答题(共3个,每个题10分,共30分)1.请简要介绍下巴厘岛的旅游资源和特色。
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个旅游胜地,以其美丽的海滩、神秘的寺庙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
这里有壮丽的海岸线,沙滩上的日落景色令人叹为观止。
岛上还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如乌鲁瓦图寺和密格兰寺,这些寺庙是巴厘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巴厘岛还有丰富多样的水上活动,如冲浪、潜水和帆船等。
2.请解释一下“旅游审美”的概念。
旅游审美是指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对于景观、建筑、文化等方面的审美感受和评判。
旅游审美不仅体现在对于自然景观的欣赏,也包括对于建筑风格、文化遗产等方面的欣赏。
通过旅游审美,人们可以增加对于美的感知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3.请列举三个世界遗产旅游景点,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
–雅典帕台农神庙:古希腊建筑风格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罗马斗兽场:古罗马建筑风格的代表,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家竞技场。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三章试题有答案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第一节旅游者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越是开放,国家对旅游的政策越是宽松,人们就具备了更充分的()A 旅游费用B 旅游时间C 旅游权利D 旅游动机2、孙先生喜欢旅游,能决定他去何处旅游、逗留时间长短及消费水平高低的条件是()A 闲暇时间B 旅游动机C 身体条件D 可随意支配收入3、世界旅游组织在1991年6月召开的旅游统计大会上所提出的新概念是()A 国际旅游者B 当日游客C 游客D 游览者4、人们的旅游权利是旅游者构成条件中的()A 社会条件B 个人条件C 旅游动机D 心理因5、闲暇时间是指()A 时间B 可支配的时间C 可自由支配的时间D 非自由支配的时间6、除了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非常住国访问的人是()A 游客B 旅游者C 游览者D 当日游客7、我国()年实行周末“双休日”,促进旅游市场趋向常态化。
A 1992B 1993C 1994D 19958、以下各项不属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的是()A 旅游者B 旅游资源C 旅游设施D 旅游业9、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中,旅游的课题是()A 旅游者B 旅游资源C 旅游业D 旅行社10、旅游者旅游行为的内驱力是( )A 开支结余B 闲暇时间C 旅游动机D 身体健康11、“当日游客”提出的时间和机构是()A、1937年国际联盟专家统计委员会B、1963年罗马会议C、1991年世界旅游组织加拿大会议D、1999年世界旅游组织13届大会12、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A、人、才、物B、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行社C、旅游资源、设施、服务D、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13、下列闲暇时间中能促进长途旅游得以实现的是()A、每天都有的较短空闲时间B、周末的闲暇时间C、带薪假期D、前三种都不是14、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超过24小时以上的人。
这是哪一年的定义。
()A、1937年B、1963年C、1991年D、1999年15、旅游动机产生于()A、旅游供给B、旅游需要C、社会富裕D、社会闲暇16、凡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华入境旅游人员统计为()A、旅游华客B、外籍游客C、来华入境旅游者D、来华游客17、国家的旅游政策鼓励居民外出旅游,就能赋予旅游者以()A、社会富裕B、社会闲暇C、旅游权利D、旅游义务18、在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中,旅游的主体是()A、旅游者B、旅游业C、旅游设施D、旅游资源19、推动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是()A、有钱B、有闲C、旅游动机D、身体健康二、简答题1、构成旅游者的个人条件有哪些?2、旅游者的定义?3、什么叫“可随意支配收入”?4、什么叫闲暇时间?具有现代意义的闲暇时间可分为哪三种?三、案例分析1、王先生是企业的老员工,享受带薪假期,收入较高,喜欢体育运动,爱好旅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财经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文理基础任选课《旅游文化与审美试题》课程期末考试答题纸(开卷)2、中国古建筑的形式主要有古城建筑、宫殿建筑、陵园建筑、寺庙建筑等。
3、框架式结构是中国古建筑的最大特征之一。
4、木构架屋项的造型有庑殿顶、歇山顶、卷棚顶、攒尖顶等形式。
2、中国名山中,具有其特美的是( D )。
A. 泰山B. 华山C. 黄山D. 青城山3、“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表现的民俗文化的特征是( B )。
A. 民族性B. 地方性C. 传承性D. 变异性4、下列不属于川菜的是( D )。
A. 宫保鸡丁B. 鱼香肉丝C. 开水白菜D. 九转大肠5、霜叶红于二月花描绘的是风景美的什么形式( D )。
A动态美 B朦胧美 C形象美D色形美6、“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表现的民俗文化的特征是( B )。
A. 民族性B. 地方性C. 传承性D. 变异性7、关中十八陵中最有代表性和迄今保存最好的一座陵墓是()。
A、秦陵B、昭陵C、乾陵D、明十三陵8、苏轼咏西湖诗云:“水光涟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说明观赏自然物不同的()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A、时间B、角度C、距离D、心情9、人们把黄山的奇峰怪石称为“喜鹊登梅”、“猴子观海”,是基于()。
A、审美直觉B、类似联想C、通感D、审美动机10、中国古典园林在配植花木时,十分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谐调。
例如,牡丹富贵娇艳,宜配()。
A、峭壁奇峰B、疏篱修竹C、雕栏玉砌D、茅舍清斋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假山叠石的审美标准是(BCD )。
A、丑B、做假为真C、瘦、透、漏、皱D、象形E、美2、杜甫诗句:“两个黄鹂鸣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体现出大自然的()A、色彩美B、朦胧美C、雄壮美D、动态美E、声音美3、黄山四奇指的是( BC )A土、柏 B石、松 C云、泉 D云、雾4、以下属于自然景观的是A泰山之雄 B华山之险 C峨眉之秀 D青城之幽5、传统习惯上的四大菜系指的是()。
A、京鲁菜B、淮扬菜C、上海菜D、川菜E、粤菜四、术语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静态观赏静态观赏是指旅游者在一定的位置上,面对风景,缓慢的移动视线,仔细玩味其中奥妙的一种欣赏活动。
静态观赏需要的时间较长,感受量较大,便于体察感悟或想象理解对象的审美价值或内涵。
2、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3、点景抓住园林绿地中每一景观的特点及空间环境的景象,再结合文化艺术的要求,进行高度概括,点出景色的精华,点出景色的境界,使观赏者有更深的感受。
4、借景中国园林的传统手法。
即为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
5、宫殿建筑的“中轴对称”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别及其审美特征?答: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别及其审美特征如下:(1)古城建筑。
对于现代人来讲,古城建筑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由于其实用功能完全消失,在现代人眼中外形高大、厚实的城墙,恢弘的布局,具有雄浑、磅礴之美。
(2)宫廷建筑。
中国的宫殿建筑在形式上既体现出一种崇高、辉煌、雄伟的壮美,又象征着古代的封建礼仪制度,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3)陵园建筑。
我国历代的陵园建筑,一般都是选址于风水地脉最佳的环境。
不仅在外在形式上体现出一种幽静、幽深之美,而且,中国的陵园建筑还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4)寺庙建筑。
寺庙是我国佛教建筑之一。
我国古代的寺院大都远离城市的喧嚣,隐身山林,体现出一种恬静、淡雅与平和。
寺庙建筑在审美上呈现出象征性、神秘性和崇高性的特征。
(5)石窟建筑。
石窟建筑是佛教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
现今留下的石窟中保存有有大量精美的泥塑和壁画,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6)佛塔建筑。
佛塔建筑也是佛教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
我国佛塔建筑比例合度、结构精密、宏伟壮观、静穆安闲,给人以崇高的美感。
(7)桥梁建筑。
我国桥梁建筑形式多样,但在总体造型风格上都体现出曲线柔和、韵律协调和雄伟壮观的形象。
2、各举三例说明自然景观的“雄”与“秀”之美。
雄伟景象举例:泰山:五岳之首,位于齐鲁平原,与开阔的平地相比,亦显得高大雄伟。
有赞为“泰山天下雄”。
杜甫《望岳》云:“会当凌绝顶(泰山之顶),一览众山小”。
汉武帝游泰山赞其“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
”钱塘江潮:惊涛巨澜、汹涌澎湃、排山倒海、雷霆万钧,声如金鼓。
苏东坡描写其为“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长江第一湾、三江并流、黄果树瀑布、北国风光、大漠驼行等。
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许多形象,也具有雄伟的特征。
如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秀——柔和、秀丽、优美。
其所表现的形象线条为曲线状、质地柔润、过渡色,无强烈对比,比较安静。
从线条看,秀美使人想到依依杨柳、婀娜身姿、柔美的维纳斯。
从色彩看,它使人们想起清澈的溪水、中和色、过渡色。
从音响看,它使我们想起《二泉印月》、小夜曲。
从自然风景中,它使我想起泉水叮咚、想起泸沽湖、江南烟雨、苏堤春晓、柳浪闻莺。
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溕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状浓抹总相宜。
”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时无声胜地有声”,“独坐幽篁里·····明月来相照”,都是表现优美、秀美的佳句。
秀美的形象给人一种甜美、安逸、舒适的审美享受。
使人情绪得到安慰。
3、简述自然美的主要观赏方法(1)动态观赏与相结合的方法;(2)选择合理的观赏距离;(3)选择正确的观赏角度;(4)选择适当的观赏时间。
动态观赏:动态观赏是指游人在游览过程中,沿着一定的风景线,或步行、或乘车、或乘船于移动过程中欣赏玩味风光胜景的一种观赏方法。
静态观赏:静态观赏是指旅游者在一定的位置上,面对风景,缓慢的移动视线,仔细玩味其中奥妙的一种欣赏活动。
静态观赏需要的时间较长,感受量较大,便于体察感悟或想象理解对象的审美价值或内涵4、中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最大特点是什么?二者的区别是什么?A、皇家园林:特点:规模宏大,华丽富贵,其造园思想主要在于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B、私家园林中国的私家园林主要分布在江南苏州、无锡、南京、扬州等地。
江南园林大多建于明清时期。
风格是精巧素雅、玲珑多姿、讲求山林野趣。
其造园特点是善于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巧妙地组合成千变万化的园林景色,利用咫尺山林及花草、水和建筑,再现大自然的美景,把自然美、人工美有机地统一起来,追求以少胜多、小中见大,以精取胜、富于变化。
江南园林的杰出代表是苏州园林。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六、论述题1、试述园林的构成要素及其审美特征。
(10分)山水花木是园林的基本要素。
1)、山:是园林的筋骨可,可分割空间,以布置景物,构成不同特点的风景点。
同时用假山分割园林,会使园林有层次感。
园林内的山有真有假。
依山建园是一种造园方法,在园中造假山,是另一种手法。
假山创始于秦汉。
最初是“筑土为山”,到北魏时,才出现石叠假山。
以后假山手法趋精。
叠石假山要做到“存真为假,做假为真”。
假山叠石的审美功能:点缀空间,增添园林野趣的自然美。
2)、水:是园林的血脉。
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水,山水相映成趣。
水还可以造成许多景观;水能使山活;使园活;消除沉闷感。
3)、建筑建筑是园林的眼睛。
亭台楼阁、桥榭厅廊是中国园林的主要建筑,也是中国园林建筑的主要形式。
园林建筑的要体现意境,要有助于感大空间,丰富审美感受,以达到“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作用。
总之,要使人在有限空间中欣赏到无限的景色,扩大审美的想象的联想。
桥:桥可以连结风景,也可以点缀风景。
中国园林中的桥有平直桥、曲桥、拱桥三种形式。
亭:在园林风景中起着“左右游人,奴役风月”的作用,起着引导游览,点明主题的作用。
廊:即长廊,有直廊、典廊、波形廊四种。
根据所处位置不同,又分水廊、爬山廊。
4)、花木:花木是园林的毛发。
园中有山方显俊美,有水则显生机,有花木则显秀媚。
花木能增添生气,造成各种气氛,引起丰富的联想。
2、请结合你实际去过的景点论述观赏风景的方法。
(15分)观赏黄果树瀑布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最佳位置观赏自然景观,需要选择合适的观赏距离、最佳的观赏角度(2)适当距离仰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