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陇集团:一个控制着北朝影响直到隋唐的团体

合集下载

关陇集团关陇集团的兴衰演变

关陇集团关陇集团的兴衰演变

关陇集团关陇集团的兴衰演变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关陇集团的兴衰演变”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关陇集团的兴衰演变内容摘要:关陇集团是一个有地域性的军事政治集团,以府兵制为中心。

宇文泰奉行“关中本位政策”,创立府兵制,是关陇集团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

关陇集团产生于西魏,发展于北周、隋和唐初,衰亡于武则天时期。

集团自身的渐趋衰腐和武则天的破坏以及府兵制的衰败导致该集团的最终衰亡。

关陇集团的兴衰演变主要体现在府兵制和科举制的兴替变化之中。

关键词:关陇集团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府兵制科举制“关陇集团”的概念是陈寅恪先生最早提出的,他曾详细论述了关陇集团的内涵:“有唐一代三百年间其统治阶级之变迁升降,即是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所鸠和集团之兴衰及其分化。

盖宇文泰当日融冶关陇集团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以创霸业;而隋唐继其遗产,又扩充之。

其皇室及佐命大臣大都西魏以来此关陇集团中人物,所谓八大柱国即其代表也。

” [1]据陈先生所述,可以认识到,所谓关陇集团,即西魏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下所联合的以府兵制为中心的集团体,集团以府兵制“八大柱国”系统所建立的格局为基础,以六镇鲜卑或鲜卑化武人为主、联合关陇地区豪强、关陇本地化集团、以及随魏孝武帝入关的山东人士之胡汉一体,魏周开始以其为基础,隋唐继承其传统。

而陈先生所论述的关陇集团的概念,是在时代的不断变化中发生改变的。

关陇集团自西魏时产生,其后经过北周、隋和唐初不断的发展,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关陇集团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府兵制的发展改变之中。

因此,我将从宇文泰奉行“关中本位政策”,创立府兵制,以及府兵制的发展入手,来阐述关陇集团的发展演变。

一.关陇集团的产生北魏末年,爆发了六镇军民起义,关陇、河北各族纷纷起兵响应,北魏统治面临崩溃。

而起义打破了北方军镇以往的平静生活,武川镇民为了避难,开始以各种方式向各地流亡。

边镇军事豪强借此机会扩充实力,其中以尔朱荣实力最盛,收留了贺拔岳等众多武川流民。

为什么关陇集团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此之大呢?

为什么关陇集团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此之大呢?

为什么关陇集团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此之大呢?本文导读:谈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由于陈寅恪先生著作已经成为“文艺青年”的必读书目之一,关陇集团与北周、隋、唐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为一个常识性的话题。

不过实话说,陈寅恪先生的论述对于大部分非历史专业的读者而言,并不“亲民”,而他所生活的年代,与我们所处的时代之间又有太多的隔膜,所以,他理解的“关陇集团”概念和今人的普遍理解略有不同。

陈先生笔下的“关陇集团”、“关陇贵族”,其实是一个“研究性概念”,而非“党团”或是“阶级”的概念。

今人所受的基础教育影响至大,哪怕成年后主动抛弃了这一套话语格式,仍旧在观察问题的工具视角中不自觉地进行比附和平移。

比如“党”,某些“朝代粉”所热衷的“东林党”、“阉党”,虽有“党”之名,实际上并非真正有组织、有纪律的近代党团,但很多人的理解中,恰恰无法分别两者的区隔。

再比如“集团”,如“文官集团”、“军功贵族集团”、“勋贵集团”,则会不自觉地与“阶级”比附,认为其具有相同的利益取向,进而会成为一个完整的发声主体,甚至是政治实体。

当然,还有另外的问题表现形式,比如“群体”拟人化的比喻等等,这些其实都在阻碍对“关陇集团”概念的正确理解。

事实上,关陇集团,严格来讲,只在西魏时代是一个“集团”,之后的“关系”,是研究辅助的一种溯源,而非现实的真正“集团”。

在北周、隋、唐三朝,是关陇集团中的一部分家族轮流坐庄,注意,是“一部分”,所以,在集团内部就存在一个因不同时代距离权力核心的亲疏远近而导致的身份沉浮。

这里的“题眼”,不是身份,而是“权力核心”。

北周以宇文氏代拓跋元魏,杨坚又以皇帝岳丈的身份受禅建隋,李渊则以皇帝表兄的身份举旗造反,完成隋唐易代。

这个过程中,“权力核心”家族一直在变化,而围绕他们的家族的身份和地位也在升降之中,在顶级贵族的遭遇上,李密就是一个显著例子,他的曾祖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用今天的话讲,根本就是北周建国的合伙人,祖父是北周国公,父亲就是隋朝的郡公了,到他这代,连内府三卫的实际上,他的家族的经历,就是三朝间无法保持最核心权力圈层身份的典范案例。

论初唐时期关陇集团的文学

论初唐时期关陇集团的文学

论初唐时期关陇集团的文学活动及其影响关陇集团自西魏至唐,已经历了几代的朝代变迁,然而政权的同质性,使得关陇集团的核心地位在初唐并未淡化,相反完成了“尚武”向“崇文”的历史转型。

作为初唐政治领导的核心,关陇集团出于对政治统治的需要,承担起了扭转社会风气尤其是浮靡文风的历史使命,形成了正确的文学指导思想;建立了弘文馆等机构,汇聚了当时社会几乎全部的文学精英,促使了创作主题结构的多元化,使得初唐艺术多样性有了可能。

弘文馆成员在其论述中呈现出的相似文学思想,无意识地组成了关陇集团文学创作的团队,关陇集团也由南北朝时期的倡导者,隋朝的参与者,完成了文坛领导核心的转变。

他们确立的雅正中和的诗歌标准和文质彬彬的诗美理想,为唐诗开辟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而那些致力于声律和词采的诗人和文论家,在格律诗的形成和诗歌艺术技巧的成熟方面,为盛唐诗歌创作高峰的到来也作了准备。

可以看出,从南北朝诗歌的靡靡之音逐渐走向雄健的盛唐诗篇的过程中,关陇集团在诗风转折时期起着关键作用,尤其在诗歌的发展中扮演了“加速器”的作用,事实上以群体力量推动了盛唐诗歌的到来。

关键词:唐初;关陇集团;文学活动;影响第一章关陇集团文学创作团体的形成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开篇,引了朱子一句话:“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2](P7),寥寥几句,便把关陇集团的源头一笔概括了。

关陇集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宇文泰在东、西魏的争夺战中,驱使关陇和河东等地豪强地主归附自己门下,依靠武装力量建立的军事贵族集团。

集团的特征是胡汉结合,以八柱国为核心,以大将军、开府为主要成员,人员成分遍及北魏六镇武将、代北武川鲜卑贵族和关陇地区豪族。

陈寅恪在其隋唐史的系列书籍中认为,从西魏、北周、隋代至初唐的几代皇族和宫廷贵族中,关陇集团占据了统治地位。

尽管朝代更替,但是政权的同质化却得以延续。

当初宇文泰创立关陇集团的目的在于同仇敌忾、战胜对手①,所以他提出的“关中本位政策”(即“就其割据之土依附古昔,称为汉化发源之地,不复以山东江左为汉化之中心也。

陈寅恪先生“关陇集团理论”解析

陈寅恪先生“关陇集团理论”解析
cn aee fC e'men g ot vn Po. ns i . r r h an
Te no b w s r d m r s ad i e dr g e n l g c dsoe b e p sWu vnhd i t rg h G a-n l a e y y e u o t n a s un h i e o Hun n. it bs snpi o Po C e. y amt g f a TugTi s a l do t r . n O lb d in ts s s h s h a t e a n f f h n y i h i v w cn f d r l ai . s s dm ntt t t e etl i , w i h e m n g T i t i e osa s t s na e a e i a e n h h s n s e re h h s i a e ca c r G a-n b c " t ri br rao ad i ao" t hr t o unog i ie an a az i n c l tn; a e f l l s g tg b i tn i i i o n vz h e
一"的消失,关陇集团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了,
关陇集团个性特征消失的过程是在与山东士族的矛盾,斗争和融合中发生 的.两者互为参照,关陇集团 具有政治性和中央性;山东士族具有文化性和地方 性.关陇集团对山东士族既警惕又需要,既反感又羡慕.身为统治阶级的便利, 他们对山东士族实行了包 括政治, 经济和文化等诸方面的压制和打击.在此过程 中,它自 也受到了 己 来自 士族潜移默化的影响,日 山东 渐远离 化而 胡 走上汉化的 道路,自 身的文化素养日 渐提高, 从而日 益消解了自 身的个性特征, 走向了消亡.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60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60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考点60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

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

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益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

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

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

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

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节选自《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

答案(1)功能:征发民力;控制人民;征收赋税;统计人丁。

(任答三点即可)(2)特点:户籍逐渐成为控制人口的重要手段;历史悠久,由复杂到简单;与土地和赋税制度紧密结合;户籍制度逐渐被废除。

(任答两点即可)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财政危机;统治者的改革;农民的反抗斗争。

(任答三点)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

其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直至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

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

战国时期,随着以郡领县的“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以上行政组织渐具雏形,成为基层组织。

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朝廷命官至郡县而止,其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

史上最强集团——关陇集团的兴衰起伏

史上最强集团——关陇集团的兴衰起伏

史上最强集团——关陇集团的兴衰起伏导言:“关陇集团”这个概念,是陈寅恪先生半个多世纪前在其著作《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提出的,借此阐释北周、隋、唐三代政权更迭的内部关系。

最初,清朝学者赵翼认为,北周、隋、唐三朝开国之祖都是因为出身“王气所聚”的武川镇,从而具备了开创霸业的基本条件。

虽然这个说法充满了唯心主义论调,不过谈关陇集团,我们的确要从武川镇说起。

血腥政变中诞生的军事集团:(一)自武川镇而起的故事:相较于现在只是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一个小县城,1500多前年的武川镇明显地位要超然的多。

鲜卑部落首领拓跋硅立国北魏后,最终将首都定在了平城,这个地方距离当时雄踞草原的柔然人的根据地不是很远。

出于战略防御的需要,政府在北部阴山一线(今河北北部,内蒙古南部)设立了六个军镇: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以鲜卑贵族为军事统帅带领镇兵抗击柔然。

北魏六镇然而随着柔然的衰落和孝文帝迁都洛阳,抓住机会迁居的鲜卑勋贵和汉人士族在洛阳过着奢靡的生活,而戍留在边镇的将兵却失去了原来的军事地位和政治特权,待遇一落千丈:“丰沛旧门,仍防边戍。

自非得罪当世,莫肯与之为伍。

征镇驱使,但为虞直侯白;一生推迁,不过军主;然其往世房分留居京者得上品通官,在镇者便为清途所隔。

”这种差距在迁都后的30年间越拉越大,不满的情绪也就越积越多。

当六镇军户的生存状况已经恶劣到饿着肚子去跟柔然干仗的地步后,他们选择了在沉默中爆发。

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沃野镇民破六韩拔陵杀镇将起兵造反,其他五镇群起响应,掀起了整个北部边镇大动乱,即吹响北魏末日号角的六镇起义。

北魏末年变乱图(二)从武川镇中出来的少年:在义军南下的队伍中,有一个跟父亲从武川镇跑出来的少年,懵懂地随大流东奔西跑,力图找一处安身立命之所。

谁都没想到,这个默默无闻的鲜卑化匈奴人,便是日后关陇集团的领军人物——宇文泰。

手下马仔少得可怜的宇文泰当然还不是那个天选之子,没资格登上北魏最高权力舞台大放光彩,只有眼巴巴围观老板尔朱荣意气风发的份。

关陇集团纵横两百年,为何被一个女人击得粉碎?

关陇集团纵横两百年,为何被一个女人击得粉碎?

关陇集团纵横两百年,为何被一个女人击得粉碎?本文导读:所谓“强汉”自不必说,逐匈奴于漠北,辟西域为通途,封狼居胥,开疆万里,其军功之盛,后人只有仰望的份。

而“盛唐”则更无须多言,不只军功强大,文治也十分拿手,杜甫有诗为证:“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这是何等的富足场景,比之今日也只能望其项背,可谓中原王朝治国的最佳范本。

不过,大唐风采固然青史留名,而缔造出这个璀璨盛世的却鲜有人知,实际上,这个将华夏文明推向新高度的王朝,一直有一股强大势力在背后加持,即横行中国二百年的“关陇集团”。

说起关陇集团,就不得不提一下北魏“六镇之乱”。

所谓六镇,即北魏迁都平城之后,为巩固北方疆土而设立的六大军事要塞。

当时的六镇地位极其重要,北御柔然,南护京畿,乃北魏命脉之所系,因此,其将领也清一色都是鲜卑贵族,可谓位高权重,实打实的金饭碗。

但好景不长,孝文帝亲政以后,开始大力实行汉化,国都也由平城迁到了洛阳,北魏的重心随之转移至中原一带,六镇地位大打折扣。

于是,在洛阳的鲜卑贵族吃香喝辣,不断加深汉化的同时,驻守六镇的土生鲜卑将领只能喝西北风,光鲜亮丽的身份没有了,还变成戍边的穷困破落户,这还了得。

公元524年,混成叫花子的六镇将士一拍即合,群起响应,“六镇起义”爆发!一时间,北魏遍地烽火,政权几乎散架。

而乱世之中,很快也涌现出一名“金庸新”式的“曹操新”人物——尔朱荣。

这位原本的西北羯胡首领,一看形势不对,赶紧招兵买马扩充实力,继而又招降纳叛,挖六镇起义军墙角,几年时间,竟变作威震西北的一方诸侯。

而如此枭雄人物,手下当然也不乏猛士,日后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侯景、贺拔岳、高欢、宇文泰等,此时都在其帐下打工。

由此,尔朱荣一边镇压起义,一边扩张势力,最终借口魏明帝之死,挥师洛阳,成功从“曹操新”过渡到了“曹操第二”,有样学样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公元528年,万俟丑奴在关中称帝,尔朱荣派部下贺拔岳率军征讨,叛乱平息之后,尔朱荣却被自己立的傀儡皇帝所杀,震惊之余,贺拔岳决定不去洛阳凑热闹,转而大力经营关中。

隋唐史名词解释

隋唐史名词解释

隋唐史名词解释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1.史无定法我把一切理论都看成是方法。

在方法论上不应抱有倾向性,而是根据所论问题的需要和资料等条件的可能,作出选择。

——吴承明“史无定法”这一治学箴言的提出,是中国现代史学走向成熟的直接证明。

在研究具体历史问题时,一切理论都可视为方法论:思维的方法或者论证的方法,没有例外。

把所有理论都还原为从事历史分析的具体工具,从而为大规模引进和使用西方社会科学通则洞开方便之门,这可能就是“史无定法”论所将起到的革命和解放作用。

——王学典:《近五十年的中国历史学》,《历史研究》2004年1期。

2.关陇集团指的是在中国历史上士族世家豪强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时期关中和陇西地区的几大贵族集团的统称。

关陇贵族最早起源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当时孝文帝制定了严格的士族制度,而北魏的士族大部分起源于关中和陇西一带,故史称关陇贵族。

关陇和河东等地豪强地主的力量,在东、西魏的争夺战中,这些豪强地主都归附了宇文泰。

为了把北方六镇武将和关陇豪族的力量统一起来,宇文泰组成了以八柱国为核心,以大将军、开府为主要成员,以府兵系统为基础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这是一个依靠武装力量建立起来、胡汉结合的集团。

在西魏、北周、隋和唐初他们都占据着统治地位.其鼎盛时期在北周、隋,到武则天时期基本结束。

乃是北周统一北方,以至隋唐统一全国的基础。

3.府兵制度府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

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

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

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趋完备,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唐玄宗天宝年间)停废,历时约二百年。

这一措施不但使农业户口大增,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而且更适应了民族融合和时代趋势,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4.八柱国西魏时期受封的八位柱国大将军,史称“八柱国”,分别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陇集团:一个控制着北朝影响直到隋唐的团体
虽然历史上称呼宇文泰和高欢建立的两个魏国叫做西东魏国,但是对于宇文泰来说,他的魏国才是正版的魏国,东边的那个魏国是冒牌货,同样的,对于高欢来说,他的魏国才是正版的魏国,西边的那个魏国是冒牌货。

西魏和东魏隔着黄河和潼关对峙。

两边都说自己是正版的北魏,但两边其实都是盗版的北魏,都是傀儡政权。

原来的北魏的皇室现在只不过是个受人摆布的幌子。

幌子的背后是一个大的集团,这个集团叫做关陇集团。

关陇集团
关陇集团是一个大的政治集团的统称,最早由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按照陈先生的观点,最初的时候,关陇集团的成员就是一群靠打仗发家的胡人,后来掌握了政权,既从事军事活动,也涉及政治事业,两手抓,两手都很硬。

这个集团中大多数都是靠打仗起家的,叫做军事贵族,和以前魏晋南北朝时候大家族的人是文化人出身不同,这个集团的人是打仗打出来的家族。

李渊一家就是关陇集团的代表。

它的起源很早,要早到北魏的时候。

那个时候的?方,乱成一锅粥。

你杀我,我杀你。

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

能够活下来的,就是精英中的精英,白骨里面的白骨精,自然就会成为很大的家族,一个人是活不下来的。

和平年代可以卖弄文化,战争年代,只能靠刀枪。

战争就是无数人打架。

打到最后,总有身强力壮的人击败所有的对手,最终存活下来。

北魏末年的动乱,自然就有人在战火中成长,接过时代的旗杆。

关陇集团最早源自宇文泰的八柱国,由北魏的武将、鲜卑贵族和关陇地区汉族的豪门如河东柳泽、太原郭彦、河内司马裔、敦煌?狐整等所组成,它的核心是八柱国,前面提到过,八柱国就相当于今天的八位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都是实力派的人物。

八柱国分别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侯莫陈崇。

他们创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辉煌的历史。

历史书上说,唐朝能称之为大家族的,首先要提到八柱国家。

这说明他们的地位之特殊。

这其中,宇文泰是八柱国之首,但是他控制了国家,地位已经不是其他柱国可以比的,而元欣是皇帝,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地位还摆在那个地方,也是无可动摇的。

实际上,八柱国只有六柱国,每个柱国下面有两个大将军,一共十二个大将军,每个将军下面有两个府,每个府有一支军队,一共二十四支军队,这就是北魏的核心统治力量。

日后,背叛隋王朝的人里面,除了农民起义,更是有很多直接从统治者内部分裂出来的大家族,他们之中还有八柱国的后代,例如后来的李密就是李弼的孙子,李渊是李虎的孙子。

他们的背叛也在后来读历史的人的意料之中,因为,大家族之间互相背叛在魏晋南北朝以来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他们背叛隋?,也只是模仿隋朝。

隋朝的建立者杨坚是北周的大家族,但是他窃取了北周的政权,自己建立了隋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