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卢梭所界定的教育内涵

卢梭所界定的教育内涵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传递和塑造。
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思想家对教育的内涵进行了深刻的探究和分析,其中,卢梭是一位深受人们推崇的教育思想家。
他的教育思想在许多方面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所界定的教育内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教育这一复杂的概念。
一、卢梭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卢梭是18世纪法国的一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对教育的思考和研究,体现了他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观点。
卢梭的教育思想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 儿童本性善良卢梭认为,儿童是天真无邪的,他们的本性是善良的。
儿童的行为是由本性所决定的,而不是由社会环境所塑造的。
因此,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本性,不应该剥夺他们的自由和个性。
2. 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卢梭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和自主性。
教育应该为儿童提供一个自由、和谐、积极的环境,让他们自由地发展和探索自己的天性。
3.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个性品质和道德素质,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4. 教育应该是一种愉悦的体验卢梭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愉悦的体验,学生应该在愉悦中学习和成长。
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愉悦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喜悦。
二、卢梭所界定的教育内涵卢梭对教育的界定是一种全新的视角,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人格塑造和价值观传递的过程。
卢梭所界定的教育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由教育卢梭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自由的体验,学生应该在自由中学习和成长。
他主张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 爱心教育卢梭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爱心的体验,教师应该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爱的环境中成长。
让-雅克_卢梭的音乐美学思想

让-雅克·卢梭的音乐美学思想--------------------------------------------------------------------------------卢梭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
在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哲学和社会见解、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的同时,卢梭在音乐美学领域也有许多著述,并对音乐的本质、内容和形式有着独到的见解。
卢梭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他整个哲学-社会-文艺思想体系的有机成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启蒙思想和即将到来的浪漫主义文艺的新主张,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根据卢梭在这方面的主要著述,对其音乐美学思想做一初步的整理与探讨。
[关键词] 音乐的情感本质音乐的模仿性旋律的统一性引论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68)作为启蒙思想家和天才的抒情作家的地位是无人质疑的,但作为音乐家的卢梭在许多人看来却是十分奇怪的。
一方面,学者们承认他是个作曲家和理论家,也不否认他在音乐美学史上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中许多人认为他只是个“自称的音乐家”[1],并以一种轻蔑的口吻谈起他的音乐活动,似乎他贸然闯进一个本与他无关的境地。
事实上,卢梭的音乐生涯要远远早于他的文学和哲学生涯,他对音乐的了解和迷恋也在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之前。
他自己声称“可以肯定,我是为音乐而生的,”[2]不仅如此,在他一生的大多数时候,他的确是以音乐为职业养活自己的:在去巴黎之前,他曾做过音乐教师,在巴黎混迹的头几年,写了好些歌剧和小曲,当他的歌剧《乡村日者》大获成功后,他却干起了乐谱抄写员的工作。
在不自觉地成为百科全书派的主要思想家前,他一直盼望着能以作曲家的身份立足于社会;在空前激烈的歌剧论战中,他也是以音乐家而不是作家或哲学家的立场发表言论的。
终其一生,音乐对于他来说,实在和文字一样重要,即使在后世看来,作为音乐家的卢梭远不如文学家卢梭知名。
卢梭的审美追求及其现实批判价值

第27卷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27 2008年第2期J ournal ofH en an Instit u te ofE du cation(Ph ilosophy and Soci al S ci en ces)No 2,2008文章编号:1006-2920(2008)02-0034-05卢梭的审美追求及其现实批判价值张红军摘要:卢梭美育思想集中表现在他对审美追求的论述中。
卢梭对审美主体的审美欲望、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有着独特的理解,他关于自然欲望和社会欲望的区分、自然美和人工美的比较以及对人与自然的统一作为美育最高理想的思考,对于批判当下泛审美化的现实和启示陷入困境的美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审美追求;自然欲望;自然美;人与自然的统一作者简介:张红军,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音乐分院教师(郑州450046)。
卢梭是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其著述涉及哲学、宗教、政治、教育、文学和艺术等多个方面。
作为对现代性的第一次全面批判,卢梭思想即使在今天依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1]257卢梭的教育思想由于强调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而具有强烈的美育色彩。
卢梭美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对审美追求的论述中,本文拟对其美育思想中的审美追求作一番初步梳理。
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一种以主体内在的审美需要为根据和动因的活动。
审美追求就是包含了生理需要和人的社会、历史、文化与精神需要在内的整体的审美需要,在审美活动中具体化为主体特有的审美欲望、审美兴趣、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2]103卢梭美育思想因其对审美追求的独特理解从而对当下的审美现实和美育实践具有不可忽视的批判性价值。
一、审美欲望:自然欲望和社会欲望审美欲望是人的生理层次上的审美追求,也是审美需要最初的表现形态。
欲望是人的自然生命力的表现,欲望的对象 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对象[3]168。
欲望的满足伴随着强烈的快感。
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其对今天的启示

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其对今天的启示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让我终身受益的专业,在大学期间,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实践方面的能力,比如画画,跳舞,还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我还从教育史中领略到了思想家们的思想的闪光点,下面是我对卢梭思想的阐述及认识。
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音乐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卢梭的教育思想也被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启蒙运动中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现代民主政体之父,1754年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对当时的社会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卢梭的《论社会和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民俗》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两篇论文中,体现了其教育要回归自然的思想。
《爱弥儿》公开否定了以成人的能力和需要为标准的旧式传统教育,主张教育应归于自然,培养自由,平等,独立,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孔子就提出了人本性善的理论,卢梭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卢梭认为人的本性及性善和人的本能及感觉的理论,卢梭认为人类的原始时代是人类的黄金时代,与善恶的现实社会是不可比的,自然是善的,人性是善的,只是社会把人变坏了,种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遇到社会向罪恶,伪善,欺诈等的不良倾向的发展,对人们道德的形成有一定的冲击影响,对当时的专制统治有批判性,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
卢梭还提出感觉论:认为人的心灵中存在着认识世界的巨大力量,人生从来就有学习的能力,历史上有很多学者和卢梭一样,承认感觉是知识的来源,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和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原则都体现的是一个道理,卢梭强调一切都是通过感官进入脑中的,在感性的基础上,人的理性才会形成,突出学习要采纳主要接受外界事物的学习,不赞成用书来代替感官,这样的观点,似乎是有点片面,应采取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法,而不能只强调直接经验,有时,只采纳间接经验会带来时间的浪费,资源的浪费等的后果,卢梭的感觉论在一定程度上使儿童的直接经验增加,促进了儿童自我操作技能的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是片面的。
浅谈卢梭“返回自然”的当代美学意义

心情 来到山 区游玩 , 他 的思 绪却禁不住不 时被 四周的美景所 吸引。 他充 满激情 的写到 : “ 高 山上的空气清新 , 使人 的呼吸更加畅快 , 身体轻松 , 头脑 非常清醒 , 心情愉 快而不激动 , 情 欲也得到 了克制 。 在这样的地方 ,心中思考 的问题 ,都是有意义 的大问题 ,而且 随 着所 见到 的景物 的大小而增减其 重大的程度 ,感 官也得到一种 既 不令人过于兴奋 ,也不令人产 生肉欲的美 的享受 。看来 ,站在 比 人居住之地 高的地方 ,就会抛弃 所以一切卑下 的尘世感情 ;当我 们愈来愈接近苍穹 时 ,人的心灵就会濡染苍 穹的永恒 的纯 洁。” 卢梭对 “ 自 然 ”的理解 ,是秉承 了古 希腊的人本主 义传 统和 人文观念 的精髓 ,是指人性完 整发展基础上 的圆满态 ,而并非 单 的 、本能 的欲 和情的 冲动 。人 性是人类在创造 文明的进程 中不 断建构和 丰富 、自然形成 的并 具有着社会性 、文化 内涵 和美学尺 度的心理 图式 ,它潜藏在人类 的集体无意识 之中 ,对人类 的发展 具有潜在 的塑性 和引导作用 。从 古希腊和现代人 性 的典范 中我们 看到 , 自 然人性 是一个 以欲情 为内核 的开放 性结构 ,是具 有多种 需要和多种本性 的并力求 圆整与和谐 的心理 系统 。完美 的人生指 的就人性 中的这 些需要和本性 由低层到高层都得 到 了合理 的满足 和实现 。如果人性 中的某 些需 要和本性 ( 如物欲 、权利 欲 、爱欲 等) 过于膨 胀而排挤 了其他 的需要和本性 ,破坏 了人身 内 自然 的 和谐 ,那我们 就说这是 “ 人性 的异化或分裂 ” ,说人性失 去了 自 然 ,与 自然分离 。自然 的人性状态也就是 席勒所说 的人 性的 “ 素 朴” 状态 。 我们认 为人与 自 然 的关 系问题 , 不仅是一个 审美问题 、 环境 问题 ,更是一个哲学 和美学高度上 的问题 。卢梭 的 “ 返回自 然 ”体现 的是一种对人类 本性 的维护 , 是对 “ 人的自 然 完整态 ” 的 向往 。 “ 返 回自然 ”的美学意义在 于提示 了人要 主动 追求健全 的人性 ,要 在人的 自然本 能的基础上走 向超 越 ,使人 的感 性生活 和理性 生活达到和谐 ,物质层面上不 匮乏 ,精神层 面上不变异 , 并且充分 发挥 自己的个性 和潜力去创造更 新更高 的价值 。在对 自 然 的审美 中陶冶性灵 ,滋养身心 ,把有 限的人生投入 到无限 的 自 然 中 ,在局促 的生 活中达到心灵 的 自由,这才是人 类过去和未来 永恒 的追 求—— “ 返 回 自然”。
卢梭美育思想及其对当前美育工作的启示

从善。其次是感觉论 。由于相 信感觉 是知识 的来 源, 卢梭重视感官的训练 , 在教育上主张实物教学和
直观教学 , 这是针对 当时教育只注重书本的不 良现 象提出的对后来 的教学方法产生了巨大影响。卢梭
认为谁就是受了最好教育 的人。 可见 , 蚍刮 卢梭所倡 导的 自然教 育是一种兼具 功利性和超越性 的美育
十八世纪的法 国是一个封建 的农业国家, 社会
极其腐朽黑 暗, 等级森严。“ 教育 中 占统治地位 的 价值观是 ‘ 原罪说 ’ 。这 种观点认 为儿童 的种种约 束, 限制和惩罚而改 变儿童 的本 性 , 除儿童 的恶 根 源 。 作为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之一 , ” 卢梭(enJc Ja - a
无独有偶 , 早在三百多年前 , 卢梭倡导的自然主
美育一向被看作是实施德育 、 智育 、 体育 、 劳动教育 等的手段或途径 , 是一种 以涵养人 的德性为主的德 性教育或修身教育 , 而没有独立地位 。人们从美育 的学科建设 、 美学的基础理论 和美育基本理论等方 面对美育进行 研究使 越来越多 的人认 识到 , 9 “ o年 代以来中国美育 的发展呈现出大众化 、 生活化 、 社会 化的走 向。 …但在美育的学科概念、 和美育的本 ” 美
锋相对 , 提出了 自然教育思想。卢梭 的教育思想是 以他的天性哲学 ( 包括性善论 和感觉论 ) 为基础 的。
首先是性善论 。“ 卢梭认 为在人 的善 良天性 中, 包
括 两 种 先 天存 在 的 自然 感 情 , 自爱 心 和怜 悯 即 心。 自爱心是一种原始 的、 ” 内在的 自我保存 的 自
情感教育, 主张通过 审美实现感性和理性的沟通和融会 ; 三是在美育实施上 , 卢梭从人与自然、 人与 社会 和人 与 自我 三 方 面全 面启 动 美育 系统 工程 。 关键词 生命意义 情感教育 生态美育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 中. , 艺术和审美教育的功用 主要被限定为“ 陶冶性情” 寓教于乐” 或“ 的框架中。 生存重构审美活动 , 从而抵御物质世界对人的侵犯 。
论卢梭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论文论卢梭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摘要】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著名的平民思想家,浪漫主义运动之父他提出的自然与文明对立的美学观在理性主义美学占据主流的启蒙时代不被人重视,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当人们反思启蒙理性给人类带来的物质繁荣与精神失落时,他的这一观点也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弄清卢梭美学观产生背景其内涵,既有助于对启蒙运动时代美学思潮的全面把握,也有助于理清近代西方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同时也对我们当下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借鉴义。
卢梭的美学,带给我们自然的感受,像一种宁静而又富含力量的美,它蕴含的价值,带给我们无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下面,就让我们来走进卢梭美学·····一、卢梭简介让·雅克·卢梭 ( Jean J acques Rou sseau 17 12 - 1778年 ) 出生于日内瓦一个贫穷的钟表匠家庭 , 自小失去双亲,过着悲惨的流浪生活。
他靠自己的努力奋斗从一个不知名的下层知识分子成为了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尽管他不谙人情世故其思想又与时代的主流思想格格不入,生前历经挫折和磨难,但这些丝毫不能掩盖他思想的光辉他,的思想涵盖哲学,文学、美学、宗教、伦理、教育等诸多领域。
他的著作《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新爱洛伊斯》、《爱弥儿》以及《忏悔录》都是影响人类思想进步的重要精神财富。
三、卢梭美学观的涵义卢梭是从“回归自然”的思想出发,从而否决艺术具有培养大众审美趣味和提高道德修的良好作用。
因此,“回归自然”作为卢梭美学观的出发点,对它的正确理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弄清其含义就须知道卢梭所谓的“自然”是指什么?自然一词的英文为 natu re, 它具有自然界和事物本性两层含义。
而卢梭思想中的自然这一概念正兼具了自然( natu re) 的两层含义。
浅谈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浅谈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卢梭是一位重要的教育思想家,他的思想影响了很多教育家,尤其是在教育领域。
在他的著作中,他强调了个人自由发展和社会正义,这些思想对教育模式和课程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
本文将从卢梭的教育思想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一、卢梭的教育思想1.个人自由发展卢梭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个人的自由和自主性,让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
教育应该包括让学生了解和发掘自己的才能和兴趣,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
2.自然课程卢梭主张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通过自然环境和活动来学习。
课程应该是连续的,以建立知识体系。
他提出了一些教育方法,如教育游戏和自然散步,以帮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学习。
3.社会正义卢梭认为社会正义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他认为,教育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个人能力,而是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热心公共事务和社会服务。
4.爱和关怀卢梭认为爱和关怀对于个人自由发展非常重要,家庭和教育机构应该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爱和关怀。
二、卢梭的教育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1.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卢梭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拥有自主性和自由度。
在实践中,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参与课程的规划和设计,让他们选择自己有兴趣的课程,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探索自己的未来,以实现自己的自由发展。
2.实行个性化教育卢梭强调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和特长。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个性化教育来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习惯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
此外,个性化教育还可以让学生避免不必要的竞争和压力,以实现更好的自由发展。
3.注重社交技能的培养卢梭认为社会正义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除了拥有个人的能力外,还应该具备交往和合作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团队合作和社会实践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他们和在不同环境下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卢梭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摘要】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著名的平民思想家,浪漫主义运动之父他提出的自然与文明对立的美学观在理性主义美学占据主流的启蒙时代不被人重视,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当人们反思启蒙理性给人类带来的物质繁荣与精神失落时,他的这一观点也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弄清卢梭美学观产生背景其内涵,既有助于对启蒙运动时代美学思潮的全面把握,也有助于理清近代西方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同时也对我们当下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借鉴义。
卢梭的美学,带给我们自然的感受,像一种宁静而又富含力量的美,它蕴含的价值,带给我们无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下面,就让我们来走进卢梭美学·····一、卢梭简介让·雅克·卢梭( Jean J acques Rou sseau 17 12 - 1778年) 出生于日内瓦一个贫穷的钟表匠家庭, 自小失去双亲,过着悲惨的流浪生活。
他靠自己的努力奋斗从一个不知名的下层知识分子成为了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尽管他不谙人情世故其思想又与时代的主流思想格格不入,生前历经挫折和磨难,但这些丝毫不能掩盖他思想的光辉他,的思想涵盖哲学,文学、美学、宗教、伦理、教育等诸多领域。
他的著作《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新爱洛伊斯》、《爱弥儿》以及《忏悔录》都是影响人类思想进步的重要精神财富。
二、时代背景作为法国启蒙运动时代的学者,卢梭的美学观必然会受到启蒙运动, 特别是法国启蒙运动美学思潮的影响因此,要弄清卢梭美学观的涵义就须从启蒙运动说起。
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掀起的又一次反封建的大规模思想解放运动,它发端于17世纪的英国,在18世纪的法国达到高潮,此后波及欧洲各国。
法国启蒙运动是整个启蒙运动中最为彻底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法国新兴资产阶级与处于衰退阶段的法国封建势力在思想领域里的斗争。
在这场争夺话语权的斗争中,“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做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恩格斯的这句话准确形象的概括了法国启蒙运动具有的两大特点:一是批判范围之广,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是批判的武器是理性。
理性主义就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主流思想。
毫无例外,美学也在这场思想斗争中成为了双方争夺的一块主要阵地,并且其斗争的激烈程度并不亚于其它领域。
可以说,法国启蒙运动美学就是对17世纪盛行于法国的新古典主义美学的反叛。
卢梭和其他启蒙学者都一致反对新古典主义的审美理想,要求建立新的审美观。
但是,以孟德斯鸠、伏尔泰和狄德罗为代表的启蒙学者站在理性主义的立场上主张通过变革艺术来提高大众的审美修养和道德修养,而卢梭则断然否决了艺术与审美、道德之间的这种联系。
卢梭的这一立场与他的美学观是密不可分的。
三、卢梭美学观的涵义卢梭是从“回归自然”的思想出发,从而否决艺术具有培养大众审美趣味和提高道德修的良好作用。
因此,“回归自然”作为卢梭美学观的出发点,对它的正确理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弄清其含义就须知道卢梭所谓的“自然”是指什么?自然一词的英文为natu re, 它具有自然界和事物本性两层含义。
而卢梭思想中的自然这一概念正兼具了自然( natu re) 的两层含义。
就自然界这一含义来说,在卢梭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对自然景物的动情描写,这与卢梭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分不开的。
就事物本性这一意义来说,卢梭正是在大自然中体会到自然事物的美好,并认识到它们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们是依事物的本来面目,即本性而存在的。
卢梭把事物的本性看作是事物的自然状态,并由此作出推论,认为人类在进入社会之前也具有一种“自然状态”。
人类的这种自然状态就表现为人人都具有的善良天性。
一个人的自由与独立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处。
人类只有在这种状态下生活才是幸福的。
然而,人类的现实状况却并非如此。
善良的天性已经被虚伪狡诈的利益之心所蒙蔽。
个人的自由与独立被所谓“强者”的特权所摧毁,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处也被奴役和被奴役的社会关系所取代。
所以,人类生活的并不幸福。
因此,卢梭为了恢复人类应享有的自然状态提出了“回归自然”的思想,力求帮助人们找回我们人类已经失去了的本性———良心和自由。
既然“回归自然”就是要恢复人类已经失去了的善良与自由的天性。
而在卢梭看来,人类之所以会失去这种天性正是由于文明的破坏。
毫无疑问,作为文明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的艺术就必然遭到卢梭的控诉。
他的控词是艺术败坏了人类道德。
卢梭在他的成名作《论科学与艺术》中就大胆的提出了这一控诉,在这篇作品中,卢梭一方面从历史的角度证明了在科学与艺术产生之前,人类的天性是自然,真诚的,风尚是纯洁质朴的,人类生活的十分自由安全。
二但自从有了科学与艺术,人类就失去了原有的率真天性,风尚也变质了,忌、恐惧、虚伪、忧虑、仇恨与背叛取代了质朴与善良的天性,人类再也听不到发自本性的声音。
正如卢梭“着科学与艺术的光芒在我们的地平线上升起,德行也就消逝了。
”他还进一步举例说明埃及、希腊、罗马、拜占庭以及中国这些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都是由于科学和艺术造成的道德堕落而走向沉伦的。
另一方面,卢梭又从科学与艺术的产生、目的和后果等方面,进一步论证了人类道德伴随科学与艺术的进步而堕落。
他认为从起源上说,科学与艺术并不是诞生于美德,而是诞生于罪恶。
他说:“天文学诞生于迷信;辩论术诞生于野心、仇恨、献媚和撒谎;几何学诞生于贪婪;物理学诞生于虚荣的好奇心;这一切,甚至于道德本身,都诞生于人类的骄傲。
”从目的上说,科学和艺术的目的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
在他看来,科学和艺术很难给人提供真理,例如在科学研究中,真理是很难发现的,反而充满了错误, 而这些错误的危险要比真理的用处大千百倍;至于艺术,它根本不表现用美德来捍卫祖国的伟大人物,而是表现被歪曲了的心灵与理智。
三从后果上说,科学和艺术不但对社会无用,而且是有害的、危险的。
因为科学滋长闲逸,艺术培养奢侈,而奢侈闲逸的后果就是趣味的腐化,道德的堕落,勇敢的削弱,武德的消失,以致产生人间致命的不平等。
总之,科学和艺术并没有使我们臻于完美,反而使我们的灵魂变得越发腐败了。
卢梭还在《致达朗贝论戏剧的信》中通过对戏剧艺术的责难进一步说明了艺术并不能培养良好的道德。
作为启蒙运动美学的代表人物,达朗贝也强调艺术的道德教育作用。
他在为《百科全书》撰写的“日内瓦”词条中建议在日内瓦设立剧院、但遭到卢梭的反对。
卢梭在致达朗贝的驳斥信中围绕构成剧场生活的要素———编剧、演员、观众和剧场等论证了戏剧并不能起到陶养人的道德情感的作用。
他说, 就编剧而言,他必然要考虑观众口味。
为了吸引观众,不惜以媚俗的方式取得喜剧效果,而自己则被淹没在观众的笑声中;就演员而言,他是为了赚钱而演出,因此他的表演从根本上说是虚假的,是一种把他人性格置于自己性格之上的伪艺术;就观众而言,人们仿佛是在剧场里聚到了一起,而实际上,恰恰是在剧场里使人彼此分隔开,因为观众在那种情况下都只注意戏剧的演出而忘记了周围的朋友、邻居和亲人。
四即使人们能从戏剧演出中获得一些道德教训,但等到戏剧演出结束,这些东西也很快就被遗忘;就剧场本身而言,它使人们产生的兴奋、惊恐、惋惜等情感并不能克服和抑制激情。
也就不能起到如亚里斯多德所说的戏剧具有的净化情感和恢复道德的作用。
“总之不论什么原因,不论是总体的还是局部的,都不可能使戏剧演出达到它们所应有的那种完善,这些原因阻碍了它们产生人们显然期待于它们的那种良好的作用。
即使它们可能达到最完善的境地,而人民即使心情再好不过了,但由于戏剧缺乏必要的手段,在这种条件下,它的作用也等于零。
”五除了上述两部作品以外,卢梭在他的教育论著《爱弥儿》和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斯》中也深刻阐发了他的美学思想。
前一本书中有不少论美和审美的文句,但真正对于美学史有意义的就一句话:“一切真正的美的典型是存在在大自然中的。
”后一本书中也谈到:“假如美的性质和对美的爱好是由大自然刻印在我的心灵深处的,那么只要这形象没有被扭曲,我将始终拿它作准绳。
”可见,卢梭是自然美的推崇者。
在他看来,只有出自自然的事物才是美的事物,它来自上帝,本于天然,而由人类文明造就的事物则是不美的。
六卢梭还认为对自然事物的审美能够激发人们心中的道德感, 使人们感受到道德的美。
他本人就是在大自然的陶冶中获得高尚的道德情操的。
总之,文明(艺术)败坏了人类道德,而自然则重塑了人类道德。
因此,卢梭的美学观可以归结为自然与文明的对立。
透过卢梭自然与文明对立的美学观。
可以发现其中更为深层的隐蔽意义。
卢梭在谴责人类“文明”:歌颂“自然”的同时。
已经赋予了这两个名词以特殊的含义。
就“文明”来说。
从表面上看。
卢梭是在一般的谴责包括艺术在类的人类文明。
但他在《致达朗贝论戏剧的信》中又提出了“全民娱乐”的主张。
赏人民大众的各种节庆、婚礼、舞会、体育竞赛等文艺娱乐方式。
并在《爱弥儿》中指出音乐、画等艺术形式作为审美教育手段的重要作用。
七《新爱洛伊斯》更是采用小说这一艺术形式来传达他对自然之美的讴歌和对实践美德的称颂。
那么这与卢梭否认艺术具有培养审美趣味和提高道德修养的作用的观点是否相矛盾呢? 其实不矛盾。
因为卢梭并不想从根本上否定包括艺术在类的人类文明,他所否定的只是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法国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上的文明。
这种文明表现在美学上就是上文所说的新古典主义的文艺审美理想。
就“自然”来说,这个自然也是带有阶级性的,他是资产阶级小私有者理想化了的社会生活。
不管卢梭承认与否,他所维护的都是一个资产阶级小私有者理想社会被外化了的“自然”。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启蒙运动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在反封建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充当了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综上所述,卢梭的美学观是“启蒙时代思想史上的里程碑之一,标志着美学理论的一个新高峰。
”它的贡献在于揭示了启蒙美学中具有特征意义的矛盾:即启蒙运动者通常都把变革艺术看成是达到新的道德修养和审美修养的途径, 而卢梭却从自然与文明对立的美学观出发否定了艺术与道德、审美之间的这种联系,否定了依靠艺术可以改变民族风尚、培养人的精神道德这一正统的启蒙信念,从而为西方近代美学的发展开凿出了一条新的思路:即“以情感对抗理性、以自然对抗文明的新的审美旨趣。
”四、卢梭美学观的当代意义随着启蒙运动,尤其是法国启蒙运动的蓬勃开展,启蒙理性主导了社会的发展方向, 它所体现出的自然科学精神开启了人类历史的现代化进程。
那么,现代化进程究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首先,我们得承认现代化进程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空前发达的物质文明。
电话、电视、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出现和应用、卫星和航天飞机的太空探险、机器人的发明使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