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实证分析——以中国城市居民消费支出为例

合集下载

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及对策

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及对策

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及对策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30年间国民经济实现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但是这样的增长速度主要是依靠出口和投资来带动的。

在带动经济的三架马车——出口、投资、消费中,消费并没有显示出其应有的能量。

本文开篇就明确指出了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绊脚石——消费不足。

然后总结了国内学者对1978—2002年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的分析,并回顾了西方消费理论的发展历程。

在此基础上,利用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以最简便的方式对2002—2008年的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简要总结了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进而从政府、企业、居民三方面构建了中国消费政策体系的合理架构。

关键词:边际消费倾向;扩大内需;消费政策体系1 引言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30年来,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30年间国民经济实现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

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然而我国国民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隐患,我国目前的消费状况可用两个“偏低”来概括。

第一,我国居民总体上最终消费率偏低,我国改革开放后,由于经济增长快,投资率较高,消费率出现稳步下降的趋势,在55%-65%的区间波动。

2001年以来,消费率一直处在60%以下。

2007年,我国储蓄占GDP的51%,消费仅占GDP的48.8%,其中包括13%的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只有35%。

消费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最终消费率如此之低,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第二,我国居民的消费档次偏低。

由于实施了一部分地区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我国形成了高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三个不同的收入群体。

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中美消费差异实证分析

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中美消费差异实证分析
维普资讯
20 第 8期 08年 总 第 10 7 期
黑龙 江 对 外经 贸
HI oeg c j F rinE 0 cR lt n eai s& T ae o rd
N . .0 8 o82o
S ra eilNo.7O 1
[ 务广场 ] 商
基 于凯恩斯 消 费函数 的 中美 消 费差 异 实 证 分 析
高 晶 晶
( 华东师范大学 商学院 , 上海 204 ) 02 1
[ 摘
要] 本文将 18 — O5 中国、 国消 费与收入的相关数据与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理论进行 了实证 96 2O 年 美
分析 , 对计 量模型进行 了参数估计和检验 , 通过建立居 民的消 费收入模 型, 出了我 国居民平均边 际消费倾 向 得 低 于美国居 民的结论 , 并对如何鼓励 消费政 策提 出了相应政 策建议 。
( ) 论 的发 展 二 理
率在 3 %( 6 港澳 台资 ) 4 %( 资企 业 ) 间 , 产 品出 与 2 外 之 其
口已 占到制造业出 口的 6 %。这种外源 型经济 为主导 的 4
凯恩斯 消费 理论 的基础 主 要 是心 理 分析 或经 验 归
经济增长潜 在着 很 大 的风险 性 , 因此 提 高消 费需 求对促
多的储 蓄 , 从而 当期消费降低。 三、 对美 国和我 国消费函数的实证分析
( ) 据 的 选取 和 处理 一 数
消费函数是指居 民的消费支 出和决 定消 费的变量 之 间的函数关系 ,0世纪 3 代 , 2 o年 凯恩 斯第 一 次引 入 了消
费函数 , 认为消费与 当期收入存 在 着稳定 的函数关 系 , 而 后 5 年代 , O 莫迪里安尼 、 弗里德曼分别提 出了生命周期 假 说和永久 收入假 说 , 为 消费取 决 于行 为人 一生 中财 富 认 现值 总和 , 以实 现跨期 最优。7 年 代末期 , 尔提 出了随 0 霍 机游走假说 和 预防 性储 蓄理 论 , 将不 确 定性 引入 消 费函

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模型的实证分析——以河南为例

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模型的实证分析——以河南为例

41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模型的实证分析 ——以河南省为例◇ 李玲玲一、引言消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投资、进出口”并称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需求的变动对于经济的增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研究河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依据,促进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

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自身收入、商品价格、消费习惯、经济体制、社会保障、预期、利率以及汇率等等。

对消费行为进行研究的理论主要有四种: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以及永久收入消费理论,这四种理论从不同角度研究论证了居民消费行为的特征与规律。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认为:消费是由收入决定的,且消费是收入的稳定函数。

在短期内,消费与收入成正比例发展关系,即消费会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但消费的增长量会低于收入的增长量,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消费者的现期消费取决于其现期收入,即“绝对收入”。

假定消费与收入之间是线性的关系,可以建立如下函数模型:C T= α+ βY t +U t。

本文研究的理论支撑是凯恩斯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在该理论的基础之上建立模型,从而对河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实证分析。

二、数据与变量本文采用1978~2015年的河南省经济数据,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

用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分别反映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

考虑到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为消除物价变动对居民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用以1978年为基期的CPI对上述数据进行平减,推算出以1978年为基期的历年人均实际消费水平和人均实际收入水平。

分别用变量cs、inc表示以1978年为基期的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消费水平和人均实际收入水平。

cs=CS/CPI,inc=INC/CPI,其中,CS代表当年价格的居民消费,INC代表当年价格的居民可支配收入,CPI代表1978年为100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成都市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研究

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成都市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研究

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成都市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研究摘要本文根据2001年~2007年间成都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统计数据,用主成分分析和偏相关分析得出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消费性支出的主要因素。

据此,我们建立了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城乡居民消费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考虑到所用数据为时间序列,需对初始模型进行D-W检验,得到了最终的成都市城乡居民消费模型。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时间序列;D-W检验;居民消费模型0 引言近年来,我国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城乡居民之间收入水平等差异,使得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差异日益明显。

而成都市城乡也存在此类问题,影响了经济的一体化发展,这对成都市的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起着负面影响。

针对上述现象,对2001年~2007年间成都市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进行分析。

1 影响消费的因素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得知,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居民年实际收入、存入银行及存金会款、本地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

用SPSS软件对上述因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最大,可近似地用收入来代替这四个因素。

为提高结果可信度,现再用偏相关分析来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以人均实际收入作为控制变量,对存入银行及储金会款和消费性支出,本地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偏相关分析,知上述后三种因数与消费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为了更有力地说明问题,现以消费价格指数为控制变量,对收入和消费作偏相关分析,得知实际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已经证明了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而其他因素对收入的影响很小,可近似不计。

2 模型的建立和求解由上述分析可知,成都市的居民消费行为符合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于是我们建立了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城乡居民消费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表示总消费,表示总收入,参数表示边界消费倾向,为随机误差。

用SPSS软件对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作线性回归分析,得知:城市居民消费模型:;农村居民消费模型:。

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青海城乡居民消费实证分析

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青海城乡居民消费实证分析
镇居 民加强 消费引导 , 大对 就业和消费的刺激; 加 大力开发本地独特 的旅 游资源, 重点解决农业 生产 方式的有效提升 , 实现 农 业产业链 向工业方向的延伸 ; 改善农村 消费环境 , 促进农 民增收 , 而实现青 海省 经济的跨 越发展 、 色发展、 从 绿 和谐发展
与 统筹 发 展 。
迮 晓 明
( 海师 范大 学 , 青海 青 【 摘 西宁 800 ) 10 1
要】 通过选取 18-00 问青海省城 乡 民的人 均收入 与消费支 出统计数据 ,对城 乡 民的消 费行为特 点 952 1 年 居 居
进行 对比分析 。 结果表 明: 青海省城 乡居 民消费特点从整体上看 , 乡居 民收入消 费全 面增 长; 乡居 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 城 城 变化 ; 消费水平来看 , 从 农村居 民和城镇居 民在 消费量上依然有相 当大的差异 , 消费结构仍然有待改善。 青海省政府应对城

近年来 ,随着投资与出口在拉动经济增长j 面的疲
软 , 费越来越成 为推动一 个地 区经 济发展 的强大 动力 。 消
表糕措 甓谤费模壁
C ONS U - 3 .5 l+09 5 C 1 02 4 .8 0 2
4 _7 2 72 8 8 F=2 3 .3 2 52 6 t 35 56 =- 7 6 9 R =0 9 9 7 8 37

居民的消费结构以及消费倾 向作为研究居民消费行为的 重要参数 , 对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本文通过选 取 18—00 95 2 1 年的青海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的相关数
据 , 凯恩斯 函数建立计 量 经济模 型 , 图对 青海省 城 依据 力
F=2 0 5 8 98 5
DW =0 2 6 3 .25 3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实证研究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实证研究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实证研究提要本文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实证分析我国2007年31个地区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结果发现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均与可支配收入高度线性相关,省区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差距是明显的,省内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差距是也是明显的,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函数;城乡居民;消费差异中图分类号:F124.7文献标识码:A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收入为13,785.81元,消费支出为9,997.47元;农村居民收入为4,140.36元,消费支出为3,223.8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33,城乡居民消费比为3.101。

这充分显示了我国经济的二元化特征,客观上造成了农村消费和城市消费模式上的差异性。

在研究我国居民消费行为问题时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区别农村和城市分别进行研究,从而全面了解我国居民的消费模式以及城乡之间的差异,并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来拉动我国的消费需求,推进我国经济的科学发展。

一、基本理论1、理论解释。

在诸多的消费理论中,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决定消费支出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收入分配状况、利率水平、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年龄构成以及制度、风俗习惯等,其中收入水平是最重要的因素。

假定在决定人们消费的众多因素中,除收入以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则消费函数反映的是消费支出水平与可支配收入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

如果用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那么可以把消费函数写为:c=f(y)。

对此,凯恩斯认为,存在一个基本的心理规律,即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2、模型构建Ci=C0i+βiYi+μi(1)LCi= C0+γiLYi+μi(2)其中:Ci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Yi为居民人均年收入;μi为随机误差项;C0i为人均年基本消费需求;βi为居民边际消费倾向;LCi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取对数后的值;LYi为居民人均年收入取对数后的值;γi为消费弹性;i=1、2,1为城镇、2为农村。

凯恩斯消费函数实证分析[精品资料]

凯恩斯消费函数实证分析[精品资料]

凯恩斯消费函数实证分析-精品资料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众多因素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例如商品的价格水平、收入水平、家庭财产状况、消费者偏好和消费信贷状况等。

但影响消费支出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和争论的热点。

凯恩斯认为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在众多的因素中有决定意义的是居民收入水平。

本文根据收集的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居民最近33年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年消费性支出的数据,用实证方法来验证凯恩斯消费函数在我国内蒙地区经济是否仍然有效。

最终得到如下结论: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支出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消费函数;消费性支出;可支配收入;预防性储蓄;流动性约束凯恩斯(Keynes,1936)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消费函数”的概念。

认为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在他看来,“无论从先验的人性看,或从经验中之具体事实看,所得之绝对量愈大,则所得与消费之差距亦愈大。

一般而论,实际所得增加,则储蓄在所得中所占的比例增加”。

该理论就是凯恩斯著名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消费变动同收入变动始终保持着函数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

一、凯恩斯消费函数假设在决定居民消费的众多因素中,除收入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

凯恩斯用C=C(y)来表示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其中C是消费支出,y是收入水平。

边际消费倾向MPC=△c/△y,平均消费倾向APC=c/y。

如果消费支出和收入水平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趋向为一常数,可以线性化地表示为:Ct=a+bYt,其中Yt表示第t期的可支配收入,Ct表示第t期的消费性支出,系数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MPC),和增加一单位的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增加部分,系数a表示自发消费,消费函数表示自发消费与收入的引致消费之和。

二、凯恩斯消费函数实证检验(一)模型构建本文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消费理论,建立以下消费函数模型:Yi=β1+β2Xiμi。

eviews计量经济学实验论文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实证分析分析我国人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修改)

eviews计量经济学实验论文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实证分析分析我国人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修改)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实证分析—分析我国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因素我国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分析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绝对数逐年增长,农村居民的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长到2008年的4760.6元,增长了33.63倍;城镇居民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增长到2008年的15780.8元,增长了44.95倍。

从1997年开始,我国的GDP年平均环比增长率保持在12.8%左右,而同期我国农村居民实际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26%,城镇居民的实际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59%。

根据相关经济理论与实践,投资、出口和消费一向被认为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

温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扩大居民消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国家的经济政策也反映了这一点,“增加消费,扩大需求,启动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

因此,对于消费的研究就显得极为迫切且具有重要意义。

著名的凯恩斯消费理论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消费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在我国居民消费还存在着两个几乎完全不同的消费群体: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

对于两个不同的消费群体,他们各自的消费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孰轻孰重呢?即我国政府应该将经济的增长点着重放在刺激哪个消费群体上呢?是农村居民呢还是城市居民呢?对此我们展开了关于我国人均居民消费的研究分析。

二、模型设定(1)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

因此《宏观西方经济学》中假定消费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函数关系,即凯恩斯消费函数: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