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病

运动神经元病
运动神经元病

什么症状是运动神经元病的特点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且危害性较大,相信很多人对于此病还不是很了解,这也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时,患者需要了解的问题,方能更好的治疗。那么,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是什么?下面请专家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症状是运动神经元病的特点。

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有:

运动神经元病它是选择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和脑神经细胞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的一组进行变性疾病,该病多发于中老年,快慢不一,可分别为进行性脊肌萎缩,进行性延髓麻痹和肌萎缩侧索硬化。该病初期多误诊为由颈椎压迫神经引起。病变部位有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病症状表现:

1、单侧或双侧手肌无力、并带有明显颤动,大小鱼际运动神经元病。

2、上肢肌肉及肩胛运动神经元病,抬手困难,梳头无力,下肢呈痉挛性瘫痪,行走缓慢,步态呈剪刀状。

3、声音嘶哑、舌肌萎缩、说话不清,吞咽困难,唾液外流,进食或喝水呛咳,呼吸困难,痰液不易咳出。

专家指出:积极了解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表现哪些突出对及时发现病情有很大的帮助,另外专家还提醒大家,在发现病情后要尽快的进行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帮助患者及早的康复。

在此专家向大家推荐神经细胞渗透修复疗法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神经细胞渗透修复疗法不会发生免疫排斥,患者不用担心治愈后复发,神经细胞重生疗法治疗是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细胞渗透修复疗法的治疗原则

细胞渗透修复疗法的治疗原则是根据细胞是多能细胞,终身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可以被诱导分化为各种类型的成熟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形成和发育的源泉,主要功能是作为一种后备储备,参与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或正常神经细胞凋亡的更新。通过将神经干细胞移植入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受损神经组织的结构重建、相应生理功能得到恢复,细胞渗透修复疗法在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疾病上已得到无数患者的认可,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运动神经元病的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

运动神经元损伤的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运动神经元损伤是一种可怕的高发疾病,很多人都认为是一种难治之症。在这个高科技的21世纪新时代里,彻底治疗运动神经元损伤已经不再是一个难题。目前治疗运动神经元损伤效果最显著的方法就是细胞渗透修复疗法。专家说,在治疗过程中,也要结合运动神经元损伤的康复训练,这样对患者的康复更有帮助。运动神经元病的康复训练方法具体如下:

1、运动神经元病康复训练要掌握好运动节奏。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锻炼,在时间间隔上有一定要求。肌肉有了足够的休息时间,疲劳才能充分消除,消耗掉的营养物质也才能得到充分补偿,并通过超量补偿使肌肉逐渐肥大。反之,若锻炼过于频繁,肌肉得不到充分休息,肌力也就不能增强。因此,锻炼要讲究节奏,并非越多越好。

2、运动神经元病康复训练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运动方式。

锻炼的方法很多,但为了达到尽快增加肌肉的目的,须遵循一条共同的原则:锻炼时,在不增加运动次数和运动时间的前提下,逐渐增加运动量,使肌肉迅速感觉疲劳,达到锻炼肌肉的目的。每次锻炼以能连续做10下为准,如超过10下,就需增加器械的重量;或每次锻炼连续做二、三下,每下坚持6~10秒,超过者也需增加器械的重量。

运动神经元病的康复训练,专家已经做出介绍,希望广大患者能够有所了解,积极的配合治疗,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对此专家向患者介绍细胞渗透修复疗法,细胞渗透修复疗法是细胞生物疗法,采用骨髓造血神经细胞,通过专业的技术进行细胞分离、提取、纯化,让具有高纯度、高活性、高浓度的细胞作为临床治疗;通过高端介入技术将细胞输入病灶,使得细胞在最短的时间内起到最佳的治疗作用。所以细胞渗透修复疗法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是患者的首选疗法!

帮助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早日康复的护理

近年来,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专家提示:在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同时,患者家属一定要做好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工作,科学的护理对运动神经元病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因此,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是很重要的。那么,帮助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早日康复的护理?接下来就请权威专家为大家具体介绍帮助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早日康复的护理。

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

一、平时注意调畅情志,保持心情愉快。饮食宜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及微量元素,以保证神经肌肉所需营养,有益于延缓病情进展,而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晚期患者吞咽无力,讲话费力,甚至呼吸困难,要给予鼻饲以保证营养,必要时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如果发生呼吸道感染,必要时马上进行气管切开,便于清除气管内分泌物,借助器械以维持呼吸功能。

三、鼓励前期患者坚持工作,还要进行简单锻炼和日常活动。过于剧烈的活动,高强度的锻炼、用力以及过于积极的物理疗法反而会使病情加重。

四、因运动神经元病影响日常活动的患者,应尽早使用保护及辅助器械,防止受伤并保持适当的活动量,给病变组织以适当的刺激,促使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尽可能地延缓病情进展。

五、疾病中期讲话不清,吞咽稍困难者,宜进食半固体食物,因为流质食物容易致咳呛,固体食物难以下咽;更要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腔中有食物残渣留存。

帮助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早日康复的护理?相信大家已经十分了解。科学的护理对运动神经元病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因此,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是很重要的。

有哪些比较好的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方法

有哪些比较好的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方法?如果发现患有运动神经元病,大家需要注意的不仅是治疗方法,还有一定的护理方法,才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的更快。科学的护理能起到一个辅助作用,那么,有哪些比较好的护理方法呢?

运动神经元病最好的护理方法

1、精神调摄:本病的特点是病程长且病情容易复发,感冒或劳累后加重。所以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在治疗中首先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定期复查,防患于未然。平日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思想静闲而少贪欲。

2、功能锻炼:患者都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或完全丧失,加强功能锻炼延缓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也非常重要。每2h翻身按摩肢体,活动关节,鼓励患者主动握拳,作深而慢有效呼吸运动,锻炼呼吸肌,保证和维持肌肉正常功能,瘫痪患者将肢体摆放为功能位。

3、健康指导:运动神经元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因此要提倡患者及家属的自我保健。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能随意停止或改变服药时间。注意保暖和休息,预防感冒,家中备好简易急救器械,如家用呼吸机、吸痰器等,以备应急使用。保持与医务人员的通讯联系,遇到紧急情况时有科学的指导,避免和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4、饮食护理:尽量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富含维生素,少量多餐,加强患者的营养,能提高疾病的耐受力,对疾病有积极意义。对于气管切开或吞咽困难的患者,可以采用鼻饲营养,注意营养均衡,监测营养指标。

做好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希望患者们都能够积极的配合。专家建议,目前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最好的方法就是神经组织修复疗法,所以采取此疗法进行治疗对患者是最有效的。神经组织修复疗法能够激活自身神经细胞实现自身细胞分化、自我更新作用,促进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激活自身产生新神经细胞,不断修复损伤的神经组织,达到完全修复的目的。

科学的进行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

科学的进行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近年来,因为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率的不断上升,所以专家表示在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同时一定要做好护理,科学的护理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那么,有哪些好的护理方法?

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

一、平时注意调畅情志,保持心情愉快。饮食宜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及微量元素,以保证神经肌肉所需营养,有益于延缓病情进展,而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晚期患者吞咽无力,讲话费力,甚至呼吸困难,要给予鼻饲以保证营养,必要时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如果发生呼吸道感染,必要时马上进行气管切开,便于清除气管内分泌物,借助器械以维持呼吸功能。

三、鼓励前期患者坚持工作,还要进行简单锻炼和日常活动。过于剧烈的活动,高强度的锻炼、用力以及过于积极的物理疗法反而会使病情加重。

相信大家只有选择正确的护理方法才能能帮助患者,大家一定要为患者做好护理工作,但是只有配合治疗才能让患者更快的恢复。什么治疗方法比较好呢?神经组织修复疗法,实现持续分化出新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实现自我更新,修复并代替大量损伤的神经细胞,起到长期稳定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运动神经元病最明显的表现是什么?大家可知道运动神经元病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而无法及时治疗又会严重影响大家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但是如果因为不了解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而错过治疗的时期,导致病情恶化,这样对大家不是太公平?所以,下面就来对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表现做一个介绍。

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

1、声音嘶哑、舌肌萎缩、说话不清、吞咽困难、唾液外流、进食或喝水呛咳、呼吸困难、痰液不易咳出。

2、单侧或双侧手肌无力、并带有明显颤动,大小鱼际肌肉萎缩。

3、上肢肌肉及肩胛肌肉萎缩,抬手困难,梳头无力,下肢呈痉挛性瘫痪,行走缓慢,步态呈剪刀状。

运动神经元病明显的症状表现就是以上几种,已经为大家详细介绍出来了,如果发现有此相似症状,请立刻去医院进行科学的检查治疗。针对治疗,专家建议,采取神经组织修复疗法来进行治疗。神经组织修复疗法能快速修复损伤神经元、填充缺失的神经组织,并激活自身神经细胞实现自身细胞分化、自我更新作用,促进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的目的。

详述得了运动神经元病易出现的症状

运动神经元病是我们所熟悉的一种疾病,但是运动神经元病症状很多人不了解,导致疾病的侵入而未能及时的发现,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专家在此详述得了运动神经元病易出现的症状,希望对大家所有帮助。

运动神经元病症状

一、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型:通常以手肌无力、萎缩为首发症状,一般从一侧开始以后再波及对侧,随病程发展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损害症状,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一般上肢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较重,但肌张力可增高,腱反射可活跃,并有病理反射,当下运动经元严重受损时,上肢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症状可被掩盖。

二、上运动神经元型:表现为肢体无力、发紧、动作不灵。因病变常先侵及下胸髓的皮质脊髓束,故症状先从双下肢开始,以后波及双上肢,且以下肢为重。肢体力弱,肌张力增高,步履困难,呈痉挛性剪刀步态,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若病变累及双侧皮质脑干,则出现假性球麻痹症状,表现发音清、吞咽障碍,下颌反射亢进等。本症称原发性侧索硬化症,临床上较少见,多在成年后起病,一般进展甚为缓慢。

三、下运动神经元型:多于30岁左右发病。通常以手部小肌肉无力和肌肉逐渐萎缩起病,可波及一侧或双侧,或从一侧开始以后再波及对侧。因大小鱼际肌萎缩而手掌平坦,骨间肌等萎缩而呈爪状手。肌萎缩向上扩延,逐渐侵犯前臂、上臂及肩带。肌力减弱,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束颤动常见,可局限于某些肌群或广泛存在,用手拍打,较易诱现。少数肌萎缩从下肢的胫前肌和腓骨肌或从颈部的伸肌开始,个别也可从上下肢的近端肌肉开始。

四、颅神经损害:常以舌肌最早受侵,出现舌肌萎缩,伴有颤动,以后腭、咽、喉肌,咀嚼肌等亦逐渐萎缩无力,以致病人构音不清,吞咽困难,咀嚼无力等。球麻痹可为首发症状或继肢体萎缩之后出现。

以上是专家对不同类型运动神经元病症状进行的介绍,生活中一定要多留意自身的症状,一旦发现类似情况,要及时的进行检查确定病情,以免错过治疗的好时机,在此祝所有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早日脱离疾病的折磨。

专家表示:“神经组织修复疗法”彻底改变传统药物、康复训练、物理治疗、手术矫正等不能从根源解决问题,而且又避免因手术造成患者的再次创伤,康复训练、物理治疗很难长期坚持和只能解决局部功能的恢复,无法从根源上修复神经元的弊端。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通常有什么异常现象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不仅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想要患者尽快的恢复健康就要及早的治疗,通过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我们可以发现患者病情,采取治疗,那运动神经元病患者通常有什么异常现象呢?来看看专家的介绍吧。

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

1、声音嘶哑、舌肌萎缩、说话不清,吞咽困难,唾液外流,进食或喝水呛咳,呼吸困难,痰液不易咳出。

2、僵直、四肢无力、行走困难、动作不协调、震颤、鹰爪手、声音嘶哑、鼻音重、构音不清,甚而失语、无力说话、吞咽困难、饮水返呛,甚而不会饮食、无力吞咽,有的出现苦笑面容、流涎、强笑、强哭等症状。

3、上肢肌肉及肩胛肌肉萎缩,抬手困难,梳头无力,下肢呈痉挛性瘫痪,行走缓慢,步态呈剪刀状。

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生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给患者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专家表示:了解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可以从根本上治疗该疾病。那么,致使运动神经元病患病的最大原因是什么?下面由专家为大家具体讲解致使运动神经元病患病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

一、金属元素:学者们认为,与某些金属元素缺乏和某些金属中毒有关。

二、病毒感染与免疫:有的学者认为是一种中毒性疾病,也有的学者认为可能损伤脊髓,引起运动神经元疾病,在患者身上测定的免疫功能发现免疫复合物形成,免疫球蛋白升高,抗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

三、遗传因素:有的学者统计5%-10%的病例有家族遗传倾向,所以认为有遗传因素。

致使运动神经元病患病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相信通过介绍大家已经十分清楚了。了解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可以从根本上治疗该疾病,可见,了解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是很有必要的。

4、单侧或双侧手肌无力、并带有明显颤动,大小鱼际肌肉萎缩。

5、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型:通常以手肌无力、萎缩为首发症状,一般从一侧开始以后再波及对侧,随病程发展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损害症状,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病程晚期,全身肌肉消瘦萎缩,以致抬头不能,呼吸困难,卧床不起。本病多在40~60岁间发病,约5~10%有家族遗传史,病程进展快慢不一。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通常有什么异常现象?以上就是专家的介绍,运动神经元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是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运动神经元病的患者逐渐趋于年轻化,因此大家要引起重视,一旦发现运动神经元病的存在,要马上就医治疗,尽快的治疗才能够降低疾病对我们造成的伤害。

运动神经元病病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基本,这种疾病对患者的伤害是渐性型的,所以运动神经元病严重残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给患者及家庭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了解运动神经元病的原因,才能对症药药,那么,运动神经元病病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下面就请专家来好好的介绍一下吧。

运动神经元病的原因:

1、由于运动神经元病发病与免疫低下有关,所以患者在生活中适当的参加体育锻练,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生。

2、运动神经元病病毒感染:由于MND和急性脊髓灰质炎均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且少数脊髓灰质炎有病患者后来效果发生MND,故有人推测MND与脊髓灰质炎或脊髓灰质炎样病毒慢性术后感染有关。但ALS为人患者CSF、血清及神经组织均未发现病毒或相关抗原及抗体。

3、运动神经元病中毒因素:家族性病例由于恶劣SOD突变可能不耐烦导致锰、铜、硅等元素,以及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等均可能强烈与致病不给作用有关。

运动神经元病病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以上就是对运动神经元病的原因介绍相关。相信大家都有了很好的认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只有了解发病原因才能做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针对治疗方法专家向您推荐安全有无毒副作用的神经组织修复疗法。

神经组织修复疗法是生物疗法,对患者本身不会造成影响,神经组织修复疗法疗法,就是从神经系统疾病的根源入手,通过患者自身修复对神经系统具有重要再生促进作用的神经细胞,通过靶向定位、微创介入或穿刺的方式,注入患者体内。经多次毒性、遗传学、局部刺激、发热以及免疫毒性试验,结果研究表明,神经组织修复移植技术是最安全、无毒无副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是患者放心的选择。

帕金森综合征合并运动神经元病1例报告

帕金森综合征合并运动神经元病1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6-08-04T14:46:24.54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5期作者:赵京燕1 杨尾莲2 沈芳华2 [导读] 患者女性李某,67岁,主因“进行性四肢活动不灵活、肌萎无力、构音吞咽不利5年余”,于2014年9月入院。赵京燕1 杨尾莲2 沈芳华2 (1河北省以岭医院肌萎缩专科河北石家庄 050091) (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厦门 361000)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5-0231-02 帕金森综合征合并运动神经元病临床较少见,国内首先由杨任民[1](1980)报道,此后国外文献也有先关记载[2-4]。主要临床特点是既有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异常等帕金森综合症表现,又有肌肉萎缩、肌无力、延髓麻痹、腱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等运动神经元病症状,肌电图提示有广泛前角细胞损害,因而诊断相当困难,容易造成误诊误治,现报道1例如下。 患者女性李某,67岁,主因“进行性四肢活动不灵活、肌萎无力、构音吞咽不利5年余”,于2014年9月入院。患者于2009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指无力,右手握力及灵活性差,书写困难,无肢体麻木疼痛,偶有右手指震颤症状,未在意。随后右手无力症状缓慢发展,手指精细动作差,右上肢抬举费力,遂就诊于宁波市第三医院,考虑为“帕金森综合症”,给予“美多芭”治疗,症状未缓解。右上肢抬举活动逐渐费力,左上肢也缓慢出现活动费力,但生活尚能自理,行走步态未见明显变化,肢体震颤症状也不是很明显,于2013年2月开始出现双下肢僵硬无力,行走费力,易跌倒,为保持身体平衡,行走时上身前倾,小步态不明显,颈背也有僵直感,构音不清,吞咽缓慢,偶有饮水呛咳,双上肢不能平举,肢体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减少,曾于2009年至2013年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京同仁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上海华山医院),自诉查头颅核磁未见明显异常,均诊断为“帕金森综合症”,给予“美多芭”或中药等治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病情仍在缓慢发展,吞咽进食呛咳次数增多,张口困难,构音不清,咳嗽无力,双眼睑不自主痉挛闭合,颈部力弱,双手骨间肌萎缩,手精细动作差,行动缓慢,不能独立行走,于2014年9月来我院。门诊查肌电图示“广泛性神经源性异常”,头颅核磁示“双侧额顶叶多发缺血灶”,门诊以“运动神经元病”收住院。现主症:面具脸,肢体行动缓慢,间有强哭强笑,构音不清,饮水呛咳,吞咽缓慢,张口困难,咳嗽无力,底气不足,尚无胸闷气短,喉中少量粘痰,颈部力量弱伴有僵直感,双上肢不能平举上抬,双手骨间肌萎缩,手握力弱,精细动作差,下肢僵硬抽筋不适,需拄拐杖行走,为保持身体平衡,行走时上身前倾,小步态及肢体震颤症状不明显,肌跳不明显,无头晕不适,食欲可,有口苦不适,入睡困难,小便困难,尿意明显时才能排出少量尿液,大便干燥困难,约4天一次。家族中无类似患者。内科系统检查无特殊。神经系统检查:构音不清,记忆力计算力正常。嗅视觉正常,眼球各方向运动灵活,对光反射灵敏,咬肌力差,面部表情减少,呈面具脸,面部感觉正常,额纹对称,鼻唇沟无变浅,听力正常,咽反射减弱,软腭抬举乏力,伸舌居中,舌体活动慢,舌肌轻度萎缩,伴纤颤。颈软无力,双手骨间肌萎缩,双上肢肌力2级,双下肢肌力3级,四肢肌张力稍高,双侧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双侧膝腱反射(+++),双侧Hoffmann征(+),双侧Babinski征(+),指鼻稳、准,跟膝胫运动正常,双手轮替运动差,昂伯征阴性,步态宽,姿势反射慢。入院后查血、尿、便常规、血沉、肾功能、肝功能、血管炎组合及风湿组合大致正常。 讨论:本例为一老年女性患者,62岁发病,病程5年,进行性发展,先出现面具脸,肢体行动缓慢、强直等帕金森综合征的症状,再出现腱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和双手骨间肌萎缩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表现,并伴有构音吞咽不利的延髓麻痹症状,肌电图累及延髓、颈髓、胸髓等多个部位,而且病情缓慢加重,符合世界神经病学联盟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诊断标准[5],本患者入院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考虑是ALS出现运动神经元病之外的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笼统称为ALS叠加综合征。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认为帕金森综合征合并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重叠现象,其有一些相似的临床特征:①起病年龄比单独的运动神经元病晚10岁左右[6];②帕金森综合征以震颤、强直、运动迟缓为主,但亦可以姿势不稳、向后跌倒等症状为早期表现[4];③帕金森综合征可以出现在运动神经元病症状之前、之后或同时,而且通常对左旋多巴替代治疗反应差[7];④运动神经元病症状较明显,肌跳、肌萎缩、腱反射亢进均常见,而且病程与单独运动神经元病类似,大部分患者死于呼吸衰竭。 本患者起病年龄62岁,肌强直、运动迟缓的帕金森综合征出现在运动神经元病症状之前,对左旋多巴疗效差,大部分临床特点与文献报道的一致,但患者肌跳、肌萎无力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症状并不明显,仅肌电图提示相关神经受损指标,故临床上容易漏诊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 关于本病的治疗因西医疗效不佳,相关报道甚少,我科室将其归属于中医的“痿症”“虚劳”范畴,提出从奇经论治,并结合五脏分证,三焦分治的新的理论体系,辨为奇经亏损,元气虚弱,升降乖戾证,治疗以调补奇经、扶元起萎、升清降浊为治疗原则,给予参赭降气散、地木柔筋散、芪龙益气散及中药汤剂口服,配合针刺、骶疗、吞咽障碍治疗仪等综合措施。通过25天的中医综合治疗,患者部分症状有所改善,大小便较前通畅,睡眠好转,颈部发紧感减轻,头沉症状略有改善,双上肢抬举幅度较前增加,双手灵活性有改善,吞咽进食呛咳次数减少,构音略显清晰,肢体动作较前略灵活,下肢僵硬减轻。 【参考文献】 [1]杨任民等.家族性帕金森综合征-肌萎缩侧束硬化联合病征(附3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0,6(6):365-367. [2]QureshiAI,W ilmotG,Dihenia B,et a.l Motor neuron disease with parkinsonism[J].ArchNeuro,l 1996,53(10):987-991. [3]KlosKJ,JosephsKA,Parisi JE,et a.l Alpha-synuclein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two cases of co-occurring 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 and motor neuron disease[J].Mov Disord,2005,20(11):1515-1520. [4]Desai J,SwashM.Extrapyramidal involvement in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backward falls and retropulsion[J].J N eu rol Neu-rosurg Psychiatry,1999,67(2):214-216. [5]BrooksBR,MillerRG,SwashM,et a.l ElEscorial revisited: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diagnosis of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J].Amyotroph Lateral Scler Other Motor Neuron Disord,2000,1(5):293-299. [6]周凤琴,马丽丽.运动神经元病39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20):92-93. [7]Zoccolella S,PalaganoG,FraddosioA,et a.l ALS-plus:5 cases of concomitant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nd parkinsonism[J].NeurolSc,i 2002,23(S2):S123-S124.

一例运动神经元病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一例运动神经元病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讨论目的 ?通过一例运动神经元病病例,了解运动神经元病的知识及相关护理要点。 ?提高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保证护理安全及质量。

?患者XXX ?性别:男名族:汉 ?年龄:76 婚姻:已婚 ?诊断1.运动神经元病 ? 2.糖尿病 ? 3.肝脏肿瘤 ? 4.肾囊肿 ? 5.颈椎病 ?职业退休 ?入院时间:2015年1月18日入住我院神经内科,1月29日转入康复科治疗

?婚育史:适龄结婚,育有两女一子,爱人极其子体健。 ?心理社会评估:患者性格外向,能较好的应对压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子女在次照顾,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诊疗的依从性较好,信任医护人员,能积极配合治疗。

?病史:患者因“四肢进行性无力1+年”于2015年1月18日9:40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经我科医生会诊后以运动神经元院病转入我科继续治疗,入院时生命体征:T37.0,P76,R19,BP138/76mmHg,扶入病房,神志清楚,医生查体:病人神清配合,吐词清楚,双上肢近端肌力4+级,双上肢远端肌力2级,伴大小鱼际肌萎缩,键反射(++),右侧肢体肌张力高,双侧病理症(+)。 ?既往史:既往有糖尿病史,结核性胸膜炎、肾囊肿病史。现合并肝脏肿瘤。

辅助检查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糖化血红蛋白,6.6%;血细胞分析(三分类) +HS-CRP:中性粒细胞比率,82.6%,淋巴细胞比率,10.9%,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14g/L,超敏C反应蛋白,15.23mg/L;尿沉渣+尿干化学:酮体,+-mmol/L,葡萄糖,3mmol/L;电解质3+电解质2+葡萄糖测定+肾功:葡萄糖,16.6mmol/L ?TCD提示脑动脉硬化、两侧椎动脉及基地动脉供血不足。 ?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怀疑左前分支传到阻滞,R波递增不良,T波地 平,房性期前收缩。 ?胸片提示1.双肺纹理增多2.主动脉迂曲 ?泌尿彩超提示1.肝实质回声增粗、不均匀;肝内实质占位;肝囊肿; 2.胆囊结石; 3.右肾囊肿

孔祥成分析运动神经元病三种典型症状表

临床上运动神经元病是种可怕的疾病,对于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我们是必须要引起重视的,在此孔祥成专家介绍到,及时的了解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表现,才能及早的发现和治疗此病,避免危害的出现,对于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表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看看。 一、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型: 平常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表现以手肌无力、萎缩为首发症状,一般从一侧开始以后再波及对侧,随病程发展浮现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损害症状,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病程晚期,全身肌肉消瘦萎缩,以致抬头不能,呼吸困难,卧床不起。本病多在40~60岁间发病,约5~10%有家族遗传史,病程进展快慢不一。 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症状是: 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表现多见于30岁左右发病。平常以手部小肌肉无力和肌肉逐渐萎缩起病,可波及一侧或双侧,或从一侧开始以后再波及对侧。因大小鱼际肌萎缩而手掌平坦,骨间肌等萎缩而呈爪状手。肌萎缩向上扩延,逐渐侵犯前臂、上臂及肩带。肌束抖动常常,可局限于某些肌群或广泛存在,用手拍打,较易诱现。少数肌萎缩从下肢的胫前肌和腓骨肌或从颈部的伸肌开始,个别也可从上下肢的近端肌肉开始。 三、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症状是: 肢体无力、发紧、动作不灵。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表现先从双下肢开始,以后波及双上肢,且下面肢为重。肢体力弱,肌张力增高,步履困难,呈痉挛性剪刀步态,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若病变累及双侧皮质脑干,则发现假性球麻痹症状,表现发音清、吞咽障碍,下颌反射亢进等。本症临床上较少见,多在成年后起病,通常进展甚为缓慢。 上述孔主任对于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表现上面已给大家介绍了,想必大家应该有了更深的了解了,一旦患上运动神经元病,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最好治疗效果,及早日康复。

干细胞在治疗运动神经元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干细胞在治疗运动神经元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陈 博※(综述),王丹丹(审校) (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巿脐带血干细胞库,天津300384) 中图分类号:R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2084(2010)0821147202 摘要:运动神经元病病因至今不明,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成体干细胞因为具有自我复制和多项分化潜能等特点,其移植治疗运动神经元病也成为研究热点。成体干细胞包括脐血源性神经干细胞、自体神经干细胞、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各种细胞在取材、临床应用、治疗效果方面都有优缺点。国内外对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研究较少,细胞的选择尚需探索。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A Rev i ew on Research Progress of Appli ca ti on of Ste m Cells to Trea ti n g D isea ses i n M otor Neu2 ron D isea se CHEN B o,WAN G D an2dan.(U nion S te m Cell&Gene Engineering L i m ited Co m pany, Tianjin Cord B lood B ank,Tianjin300384,China) Abstract:The cause ofMot orNeur on D isease(MND,mot or neur on disease)re mains unknown,and s o far,there are not effective drugs.Due t o its capability t o differentiate int o multi p le cell types as well as self2renew continuously,ste m cell,es pecially Somatic ste m cell′s researching on treat m ent of the MND with trans p lanting has als o become int o a hot s pot in medical arena.Somatic ste m cells include neural ste m cells,mesechy mal stem cell and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 mal ste m cells.Vari ous cells has its res pective advantage in s ource,clinical app licati on and treat m ent.There is less research on MND treat m ent,s o it′s i m portant t o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measure ments. Key words:Mot or neur on disease;Bone mesenchy mal ste m cell;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2 chy mal ste m cells 运动神经元病(mot or neur on disease,MND)是以 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大脑皮 质锥体细胞和锥体束为主的一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 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有效药物。临床 表现分为肌萎缩侧索硬化、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进行 性延髓麻痹、原发性侧索硬化。干细胞移植为神经 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干细胞按其 起源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由于伦理性、 取材困难及致瘤性等原因,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与使 用受到了限制[1]。目前多数研究中的干细胞为神经 干细胞(neural ste m cells,NSC)和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 mal ste m cells,MSCs),现就这两种干细胞 在治疗MND的应用予以介绍。 1 脐血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 国内有研究报道,脐带血体外培养分化为神经 干细胞,对33例因创伤性脊髓损伤和硬膜外血肿造 成的急性压迫性损害患者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植 术后7~10d,33例患者损伤的脊髓功能均有改善, 神经干细胞移植后2周至16个月随访资料显示,33 例患者的脊髓功能呈继续改善的趋势[2]。也有研究 者将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分离、培养以及诱导 其向NSC分化,并应用于MND患者的治疗。通过对 11例MND患者治疗前后场致离子显微镜检查评分 及总T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检测发现:脐带血间充质 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短期内通过一定 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改善MN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 日常生活能力[3]。2 自体神经干细胞移植 国外有研究者将鼠嗅鞘细胞和鼠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肌萎缩侧索硬化动物模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显示,两种细胞移植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中嗅鞘细胞组与对照组临床差异不明显,而MSCs组(雌性)比对照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4]。多发性硬化症(multi p lescler 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多部位脱髓鞘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期免疫反应导致的轴突损伤 以及慢性期的脱髓鞘导致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免疫调节治疗和免疫抑制治疗是目前治疗MS的主要方法,但仅对部分患者有效。因此,NSC移植有可能成为治疗MS的另一种方法。研究显示,将NSC或者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移植到MS模型大鼠脑内后,在脱髓鞘部位可见到髓鞘再生[5,6]。恰当的移植途径以及病变部位的免疫微环境,对髓鞘再生的抑制作用是NSC移植治疗MS的关键。 3 自体骨髓M SC s移植治疗M N D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存在于骨髓网状间质内的非造血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各种间叶组织细胞的潜能,在一定条件下可自我复制并能分化成多种细胞,其中包括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同时骨髓干细胞还能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细胞的修复产生促进作用。神经干细胞在临床上较难获得且在伦理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而骨髓基质干细胞可以作为同种同体来源细胞,较易获得且不存在伦理问题;作为移植供体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同样具有以下特性:①可以在体外迅速扩增。 ②无或低免疫原性。③能够在宿主脑内长期存活并与宿主神经元整合形成突触联系。④可以稳定的分化并长期表达外生性基因,例如酪氨酸羟化酶。此外,骨髓基质干细胞对神经于细胞还有着明确的促存活和分化的能力[7]。骨髓基质干细胞较神经干细胞更具临床优势,有可能作为自体细胞应用于组织工程和作为良好的移植细胞应用于替代治疗[8]。 在治疗MND的基础研究方面。主要使用人

运动神经元病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运动神经元病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系列以上、下运动神经元改变为突出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护理常规】 1.休息与运动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 2.饮食护理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蛋白质摄入,宜清淡,避免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忌辛辣食物。 3.用药护理利鲁唑的不良反应为无力、嗜睡、眩晕、恶心、呕吐、腹泻、厌食、口周感觉异常等密切观察患者用药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吸烟、高脂肪的饮食可能降低单剂利鲁唑的吸收。 4.心理护理保持心情愉快,给予心理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5.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面色改变、吞咽困难、构音不清等,及时通知医师处理。观察有无呼吸肌无力的表现,警惕呼吸肌麻痹的发生,并做好急救的准备,保持呼吸道通畅。 6.基础护理定时翻身,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如已发生压疮应根据分期积极治疗,加强全身营养促进愈合;尿潴留者需留置导尿管,定时夹管,定时放尿,以训练膀胱功能,鼓励患者多饮水,预防膀胱结石;便失禁者,要保持会阴部及肛周清洁,便秘者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经常叩背,鼓励并帮助患者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预防肺部感染,必要时给予人工呼吸或气管切开。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护理避免感染,增加机体抵抗力;减少与铝的接触,生活中避免使用铝制用品。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因此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同样是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不可缺少的,患者可以做一些医疗体操、太极拳或保健气功,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2.饮食指导饮食要有节,不能过饥或过饱,给予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戒烟、酒。有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流食。 3.用药指导利鲁唑能透过血脑屏障,产生神经保护作用。利鲁唑12h空腹服用1次,饭前至少1h或饭后 2h服用。吸烟、高脂肪饮食可能降低单剂利鲁唑的吸收。 4.心理指导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相关信息,让他们参与治疗决策并尊重其选择。 5.康复指导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指导深呼吸、有效咳嗽训练;早期运动瘫痪肢体,鼓励主动运动,瘫痪肢体置于功能位,避免肌肉萎缩、足下垂。注意保暖,但禁用热水袋取暖,以防烫伤。 6.复诊须知出院2周后门诊复诊。

运动神经元病吃什么药

运动神经元病吃什么药 文章目录*一、运动神经元病吃什么药*二、运动神经元病的典籍偏方*三、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知识 运动神经元病吃什么药1、维生素E和维生素B族口服。 2、辅酶肌注,胞二磷胆碱肌注等治疗,可间歇应用。 3、针对肌肉痉挛可用地西泮,口服,氯苯氨丁酸,分次服。 4、可试用于治疗本病的一些药物,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干扰素,卵磷脂,睾酮,半胱氨酸,免疫抑制剂以及血浆交换疗法等,但它们的疗效是否确实,尚难评估。 运动神经元病的典籍偏方飞步汤(《千家妙方》) 组成:龟板,熟地黄,知母,黄柏,陈皮,白芍,牛膝,狗骨,杜仲,续断,菟丝子,当归,茯苓,白术,炙甘草。 功效:滋阴降火,强筋健骨,健脾益气。 适应证:肝肾不足,阴虚火旺兼见脾虚肉痿之运动神经元病 患者。 用法:每日剂,每日2次,水煎温服。 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知识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2、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忌烟酒。 3、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牛奶、甲鱼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消化的滋补食品。少吃油腻过重的食物;少吃狗肉、羊肉等温补食物;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少吃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的饮料和零食。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等刺激物。 饮食: 治疗运动神经元损害和肌源损害以及等症的同时,无论病人的病情是脾虚所弱型、脾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血不足型、气血两亏型、心血不足型、肺虚痰湿型等哪种类型,都是少食寒凉,多食温补。 例如:芥菜、绿豆、海带、紫菜、西泮菜、白菜、黄花菜、西瓜、苦瓜、冬瓜等都属寒凉食品,病人尽量避免服食。 一般患者宜多食甘温补益食品,如:小米、大枣、山楂、山药、当归、赤小豆、莲子、葡萄干、核桃仁、生姜、牛肉、羊肉、乌鸡等,还可以买瓶纯天然蜂王浆,最有利于增强自身免疫力。

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原因 运动神经元疾病概述

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原因运动神经元疾病 概述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层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下面是整理的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原因,欢迎阅读。 1、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病因,还有的人认为其与遗传因素相关,并且两者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具资料统计5-10的病例有家族遗传倾向,此外椰油学者认为与营养障碍、代谢内分泌、神经递质、酶缺乏和缺氧有关。 2、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病因,我们常见的还有一些外因,外界的一些环境因素,主要是金属元素的影响。有学者认为与某些金属中毒和某些金属元素缺乏有关。 3、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病因,首先此病与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以及一些病毒的感染有关。专家称,有的学者认为是一种嗜前角细胞毒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也有的学者认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能损伤脊髓,可能引起运动神经元疾病,在患者身上测定的免疫功能发现免疫球蛋白升高,免疫复合物形成,抗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 运动神经元疾病概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又称渐冻人症,是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是累及上运动神经元(大脑、脑干、脊髓),又影响到下运动神经元(颅神经核、脊髓前角细胞)及其支配的躯干、四肢和

头面部肌肉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合并受损的混合性瘫痪。疾病病因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通常以手肌无力、萎缩为首发症状,一般从一侧开始以后再波及对侧,随病程发展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损害症状,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一般上肢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较重,但肌张力可增高,腱反射可活跃,并有病理反射,当下运动神经元严重受损时,上肢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症状可被掩盖。 迄今还不知道确切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致病原因。目前归纳可能有关的因素有以下各种可能: 1.遗传因素: 此类病人占全部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大约5~10%,但无法解释散发性病人的原因。 2.毒性物质: 比如铅(Pb)、锰( Mn) 等重金属中毒; 过多激活性胺基酸(excitotoxic amino acids)及自由基(free radicals)的刺激造成运动神经元的死亡。 3.自体免疫: 由不明的因子激活的人体的免疫反应去对抗运动神经元,造成运动神经元的死亡。 4.病毒的侵犯: 有人提出运动神经元的伤害有可能类似小儿麻痹病毒侵犯运动神经元的结果。 5.神经营养或生长激素的缺乏: 目前在体外贾验结果发现运动元的存活必须依赖某些激素比如BDNF,FGF,CNTF,IGF-2及NT3-5等等。疾病诊断

运动神经元病临床诊断治疗指南

运动神经元病临床诊断治疗指南 【概述】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tlron disease,MND)为一组病因不清的系统性疾病。主要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根据受损的病变部位不同而分为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进行性延髓麻痹、原发性侧索硬化和肌萎缩侧索硬化数种类型。 一、肌萎缩侧索硬化 【临床表现】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可分为三型,即散发型(或称经典型)、家族型(5%~10%)和关岛型。 散发型表现为中年或中年以后起病,40岁以下起病者亦不少见。国内报告最早发病为18岁。男性多于女性。起病隐袭,呈慢性进展病程,部分患者为亚急性病程,少数起病后呈急剧进展,可于病后半年左右死亡。早期出现肌肉无力、肌肉萎缩及肌纤颤。常自上肢远端手部肌肉开始,可自一侧手肌

开始,数月后可波及对侧;也可双侧手肌同时受累,随后波及前臂肌肉及上臂和肩胛部肌肉。部分患者可以三角肌或冈上、下肌无力开始,造成肩胛下垂,抬肩或臂上举无力。少数患者可以下肢起病,表现为下肢无力、沉重、走路无力,骨盆带肌肉受累后可有上台阶、楼梯、蹲下起立困难,下肢肌肉萎缩。随着病情的发展,肌无力和萎缩可延至颈部、躯干、面肌及延髓支配的肌肉,表现为抬头困难、转颈障碍,呼吸肌受累出现呼吸困难,延髓支配肌肉受累则有吞咽困难、咀嚼费力、舌肌萎缩、发音障碍等。延髓麻痹通常出现于疾病晚期,但也可于手肌萎缩不久后出现,少数情况下为首发症状。肌纤颤为常见的症状,可在多个肢体中发生。在舌体由于肌膜薄而可看到肌纤维颤动。本病很少有感觉障碍,客观感觉异常少见,有少数患者可有痛性痉挛。绝大多数患者无括约肌障碍。本病的生存期随临床类型而有不同,短者数月,长者可十余年,最长可至35年,平均生存3年左右。严重者多因延髓麻痹或呼吸麻痹而死亡。

运动神经元病

什么症状是运动神经元病的特点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且危害性较大,相信很多人对于此病还不是很了解,这也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时,患者需要了解的问题,方能更好的治疗。那么,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是什么?下面请专家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症状是运动神经元病的特点。 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有: 运动神经元病它是选择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和脑神经细胞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的一组进行变性疾病,该病多发于中老年,快慢不一,可分别为进行性脊肌萎缩,进行性延髓麻痹和肌萎缩侧索硬化。该病初期多误诊为由颈椎压迫神经引起。病变部位有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病症状表现: 1、单侧或双侧手肌无力、并带有明显颤动,大小鱼际运动神经元病。 2、上肢肌肉及肩胛运动神经元病,抬手困难,梳头无力,下肢呈痉挛性瘫痪,行走缓慢,步态呈剪刀状。 3、声音嘶哑、舌肌萎缩、说话不清,吞咽困难,唾液外流,进食或喝水呛咳,呼吸困难,痰液不易咳出。 专家指出:积极了解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表现哪些突出对及时发现病情有很大的帮助,另外专家还提醒大家,在发现病情后要尽快的进行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帮助患者及早的康复。 在此专家向大家推荐神经细胞渗透修复疗法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神经细胞渗透修复疗法不会发生免疫排斥,患者不用担心治愈后复发,神经细胞重生疗法治疗是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细胞渗透修复疗法的治疗原则 细胞渗透修复疗法的治疗原则是根据细胞是多能细胞,终身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可以被诱导分化为各种类型的成熟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形成和发育的源泉,主要功能是作为一种后备储备,参与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或正常神经细胞凋亡的更新。通过将神经干细胞移植入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受损神经组织的结构重建、相应生理功能得到恢复,细胞渗透修复疗法在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疾病上已得到无数患者的认可,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运动神经元病的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 运动神经元损伤的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运动神经元损伤是一种可怕的高发疾病,很多人都认为是一种难治之症。在这个高科技的21世纪新时代里,彻底治疗运动神经元损伤已经不再是一个难题。目前治疗运动神经元损伤效果最显著的方法就是细胞渗透修复疗法。专家说,在治疗过程中,也要结合运动神经元损伤的康复训练,这样对患者的康复更有帮助。运动神经元病的康复训练方法具体如下: 1、运动神经元病康复训练要掌握好运动节奏。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锻炼,在时间间隔上有一定要求。肌肉有了足够的休息时间,疲劳才能充分消除,消耗掉的营养物质也才能得到充分补偿,并通过超量补偿使肌肉逐渐肥大。反之,若锻炼过于频繁,肌肉得不到充分休息,肌力也就不能增强。因此,锻炼要讲究节奏,并非越多越好。 2、运动神经元病康复训练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运动方式。 锻炼的方法很多,但为了达到尽快增加肌肉的目的,须遵循一条共同的原则:锻炼时,在不增加运动次数和运动时间的前提下,逐渐增加运动量,使肌肉迅速感觉疲劳,达到锻炼肌肉的目的。每次锻炼以能连续做10下为准,如超过10下,就需增加器械的重量;或每次锻炼连续做二、三下,每下坚持6~10秒,超过者也需增加器械的重量。 运动神经元病的康复训练,专家已经做出介绍,希望广大患者能够有所了解,积极的配合治疗,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对此专家向患者介绍细胞渗透修复疗法,细胞渗透修复疗法是细胞生物疗法,采用骨髓造血神经细胞,通过专业的技术进行细胞分离、提取、纯化,让具有高纯度、高活性、高浓度的细胞作为临床治疗;通过高端介入技术将细胞输入病灶,使得细胞在最短的时间内起到最佳的治疗作用。所以细胞渗透修复疗法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是患者的首选疗法! 帮助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早日康复的护理 近年来,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专家提示:在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同时,患者家属一定要做好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工作,科学的护理对运动神经元病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因此,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是很重要的。那么,帮助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早日康复的护理?接下来就请权威专家为大家具体介绍帮助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早日康复的护理。 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

运动神经元病的饮食治疗方法

运动神经元病的饮食治疗方法 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饮食对于我们人体的重要性吧,饮食不但能给我们的身体提供营养和能量而且还能起到预防疾病和治 疗疾病的功效,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非常注意自己的饮食才行,运动神经元病是对人体危害很大的一种疾病,不过我们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来治疗运动神经元病,下文我们就介绍一下运动神经元病的饮食疗法。 在治疗运动神经元损害和肌源损害,以及重病肌无力、肌肉萎缩、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症的同时,无论病人的病情是脾虚所弱型、脾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血不足型、气血两亏型、心血不足型、肺虚痰湿型等哪种类型,都是少食寒凉,多食温补。 例如:芥菜、绿豆、海带、紫菜、西泮菜、白菜、黄花菜、西瓜、苦瓜、冬瓜等都属寒凉食品,病人尽量避免服食。 一般患者宜多食甘温补益食品,如:小米、大枣、山楂、山药、当归、赤小豆、莲子、葡萄干、核桃仁、生姜、牛肉、羊肉、

乌鸡等,还可以买瓶纯天然蜂王浆,最有利于增强自身免疫力,有帮助病情恢功效。甘味食物能够起到补益、和中、缓急的作用,因此来说滋补强壮,调节人体五脏、气、血、阴、阳,任何一亏虚症 预防常识: 本病迄今病因未明有学者认为是慢性病毒感染引起,起病后病情呈缓慢进行性加重但可用神经生长因子或细胞生长肽肌注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措施能阻止病情的进展,患者往往在后期出现并发症。但若能精心护理,加强对症支持综合治疗,就能较大限度缓解症状、延长生命。劝告患者及其亲属,因本病诊治专科性较强,发病后应到有条件的神经疾病专科诊治,切勿轻信社会游医,以免误诊误治,浪费钱财。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饮食对于人体的重要性,我们建议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我们如果出现了疾病也可以采用饮食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上文就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运动神经元病的饮食治疗方法。

牟文松--运动神经元病的康复治疗

运动神经元病的康复治疗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层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发病率约为每年1-3/10万,患病率为每年4-8/10万。MND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同时进展较快;因此,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特征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症状和体征并存,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与锥体束征不同的组合,而感觉和括约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每个人需要依据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康复方案 一、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 1.功能锻炼的目的是维持功能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维持肌肉的功能,而不是增强受疾病影响已减弱的肌肉力量。 2.患者每天要通过功能锻炼活动受疾病影响的每一个关节,防止关节僵硬,保持关节功能。推荐进行等长肌力训练,训练的运动量以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为标准。医生要根据患者自身需要和能力制定个体化的计划,并规定合适的时间。

3.功能锻炼要适度,疲劳只会使患者更加衰弱,疾病进一步加速进展。如果发现现治疗方案使患者感到疲劳或者疼痛,应及时对康复方案进行调整。 4.主动运动——辅助性主动运动——被动运动 疾病后期主要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指导患者日常生活锻炼,及支具的使用。通过主动运动——辅助性主动运动——被动运动,保持患者生活能力,或者通过支具的使用,维持个人日常生活。 二、构音障碍和吞咽障碍 1.大多数患者存在构音障碍,交流困难。主要是训练患者减慢讲话速度,仅说关键词,提高清晰度。通过讲话增加肌力训练,仍要注意训练强度,防止过度疲劳。 2.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多见。应改变食物的形状和保持正确的进食的姿势,并适当进行吞咽训练,改善吞咽反射。 三、呼吸衰竭 多数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存在呼吸肌无力,容易发生肺炎。因此在于平素体位,注意痰液的引流,一旦发生肺炎,尽早治疗。 四、情感康复

《运动神经元病》word版

较广为流传的所谓“下肢静脉栓塞”是一种谬误。栓塞指的是由血栓或异物等脱落游移阻塞于血流远侧某部所形成的循环障碍,此症在动脉系统中虽颇为常见,而在静脉系统中最典型者似只有肺动脉栓塞。既无下肢静脉栓塞,也就不存在下肢栓塞性静脉炎。由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所致静脉炎称为血栓性静脉炎,常见于下肢浅静脉,可由药物静脉注射,或由大、小隐静脉曲张的并发症或脉管炎的伴发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部分而存在着。浅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不易引起肺栓塞。而深部血栓性静脉炎则大多数继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此病易并发肺栓塞,且常与手术、妊娠、分娩、长期卧床及以往存在的下腔静脉阻塞有关,在我国某些地区则常与布加综合征有关。临床上常见者急性期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亚急性与慢性期则成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后者在临床上也十分常见,而重点述于后。症状体征用药治疗饮食保健预防护理病理病因疾病诊断检查方法并发症 症状体征 1.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位于髂-股静脉,发病率比小腿肌肉丛静脉血栓形成低,左侧多见,为右侧的2~3倍。在一组1432例的统计中,左侧占69.3%,右侧占26.6%,双侧4.1%。 髂-股静脉是整个下肢静脉血回流的主要通道,一旦发生血栓形成,迅速发病。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①患肢疼痛和压痛;血栓激发的炎症反应可致局部持续性疼痛;远侧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则导致胀痛,站立时症状加重。在髂-股静脉行径上常可触及条索和压痛。②肿胀:由严重静脉回流障碍所致,故一般均颇严重。③患肢皮色发紫,严重者可致花斑状以至坏疽。④严重病例肢端动脉搏动明显减弱以致消失。⑤浅静脉曲张为代偿性,急性期多不明显。 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结局为:①纤溶和再通。②局限和机化。③血栓扩展:逆行扩展可累及整个下肢深静脉系统;顺行扩展可能侵犯下腔静脉,如血栓脱落,则可导致致命性肺栓塞。 2.继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起源于小腿肌肉静脉丛,顺行扩展时可累及整个髂-股静脉系统。此谓混合型,它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其特点是:

下运动神经元疾病表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下运动神经元疾病表现 导语:任何疾病都有它自己表现,治疗疾病前需要对它的表现进行了解,这样疾病治疗的时候,才能够选择到正确方法,下运动神经元疾病是很多人不熟悉 任何疾病都有它自己表现,治疗疾病前需要对它的表现进行了解,这样疾病治疗的时候,才能够选择到正确方法,下运动神经元疾病是很多人不熟悉的,这样疾病很复杂,治疗的时候也是有多种方式,那下运动神经元疾病表现都有什么呢,这类疾病表现也是有很多方面的。 下运动神经元疾病表现: 起病缓慢,病程也可呈亚急性,症状依受损部位而定。由于运动神经元疾病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于颅神经运动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锥体束,因此若病变以下级运动神经元为主,称为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若病变以上级运动神经元为主,称为原发性侧索硬化;若上、下级运动神经元损害同时存在,则称为肌萎缩侧索硬化;若病变以延髓运动神经核变性为主者,则称为进行性延髓麻痹。临床以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肌萎缩侧索硬化最常见。 本病主要表现,最早症状多见于手部分,患者感手指运动无力、僵硬、笨拙,手部肌肉逐渐萎缩,可见肌束震颤。四肢远端呈进行性肌萎缩,约半数以上病例早期呈一侧上肢手部大小鱼际肌萎缩,以后扩展到前臂肌,甚至胸大肌,背部肌肉亦可萎缩,小腿部肌肉也可萎缩,肌肉萎缩肢体无力,肌张力高(牵拉感觉),肌束颤动,行动困难、呼吸和吞咽障碍等症状。如早期病变性双侧锥体束,则可先出现双下肢痉挛性截瘫。 在对下运动神经元疾病表现认识后,治疗下运动神经元疾病的时候,患者要积极配合,而且这样疾病治疗后,患者也是要进行康复训练,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一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护理.

一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护理 moter neuron disease(MND 目的 通过本次学习,使全科护士对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转归有所了解,并能更好的提出护理问题,制定出相关的护理措施。 概念 是以损害脊髓前角,桥延脑颅神经运动核和锥体束为主的一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上以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瘫痪为主要表现。 与癌症,艾滋病齐名,只要患了此病,先是肌肉萎缩,最后在病人有意识的情况下因无力呼吸而死,这种病人也叫“渐冻人”。 什么原因引起MND 本病病因至今不明,虽然经过许多研究,提出过慢性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因素,重金属中毒,营养代谢障碍以及环境等因素致病的假说,但是均未被证实。 临床表现 1.肌萎缩侧索硬化:最常见,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锥体束受累,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同时并存的特征。 40岁左右起病; 男性>女性; 远端肌无力和肌萎缩;痉挛性截瘫;

延髓麻痹较晚出现; 病程持续进展,死于呼吸肌麻痹或/和肺感染; 生存期数月~10余年; 2.进行性脊肌萎缩:运动神经元变性仅限于脊髓前角细胞 30岁左右发病,男性多见隐袭起病。 首发症状为手小肌肉萎缩、无力。 无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不受累。 延髓麻痹。 3.进行性延髓麻痹:病变主要侵及延髓和脑桥运动神经核。 中年后起病。 构音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和咀嚼无力。 舌肌萎缩、肌束震颤,咽反射消失。 后期可以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并存。 病情进展较快,1~3年死亡。 4.原发性侧索硬化:损害仅限于锥体束。 极少见; 中年或更晚年起病; 首发症状为双下肢对称性强直无力,痉挛步态,进展缓慢。无肌萎缩,感觉正常。假性球麻痹。

樊东升教授谈运动神经元病(完结篇)——ALS的治疗

樊东升教授谈运动神经元病(完结篇)——ALS的治疗 1、治疗ALS目前是否有新的突破?在基础研究上还是有一些突破,我们不能小看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往往是我们临床研究的前奏。比如说早期使用呼吸机,这样一个很简单的建议,就是来源于基础研究。有时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研究也是很快的,比如EGF基因,通过动物模型发现以后,两年以后,就从临床验证,很快转入相应的临床治疗。还有胶质细胞的发现,对于新的药物的开发,对于疾病的认识都将有很大帮助。目前国际上有很多研究者正在进行ALS的基础研究,很多临床学家,比如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的顶尖研究者也在做临床研究。 个人认为,ALS的治疗前景没有那么悲观。ALS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际神经科学界的关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热点,每年都有很多文章发表在顶尖的杂志上,相信肯定会有突破的希望。 2、如何看待干细胞移植在运动神经元病治疗的应用及前景?干细胞研究在国内来说,有一个很大的困惑,就是把一个未来的希望当作现实来处理。干细胞对于神经变性疾病肯定是很有希望的。干细胞替代对于局部环境的改变,比分子更有把握一些。干细胞研究是国际上最前沿的一个关注热点,并且神经变性病是特别好的靶向性疾病。但是现在有很多问题

还没有搞清楚,需要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逐渐解决。但是国内有一个不好的现象,并不是以科学探索的态度来做这件事,而是以赚取钱财的形式,收取病人的高额费用,来做一件完全没谱的事。我是非常反对这样做的。首先是有违医学伦理,甚至是起码的做人道德。病人生病已经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了,而且对于家庭来讲也面临很大的压力,很多病人经济条件有限,用于标准化治疗可能会有帮助,但是将钱投在一个没谱的治疗当中,说是在“谋财害命”一点也不为过。在许多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把治疗变成商业行为是极不可取的,更不要说科学态度了。 一方面对这种现象要指出来,另一方面,干细胞治疗的研究一刻也不能放松,这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研究方向,但是不应跟现实混淆在一起。总之,干细胞移植现在还远不成熟。 3、在ALS的治疗上取得突破的关键是什么,哪一种方法和思路是最可能实现的?我觉得现阶段是“鸡尾酒”疗法。因为运动神经病的总体发病机制不清楚,有时候单用一个药,在某一环节上能够改善,在整体上可能却不能解决问题。虽然本病的确切病因还不清楚,但是我们知道有神经兴奋毒性的问题、应激损伤的问题等,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能够考虑多环节地,针对不同途径联合用药,或许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在神经保护方面,有一些研究显示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效果要好,当然还没有最后的突破性结果。但是这是一个思路,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