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水与卤水点豆腐技术

卤水

学名为盐卤,是由海水或盐湖水制盐后,残留于盐池内的母液,主要成分有氯化镁、硫酸钙、氯化钙及氯化钠等,味苦,有毒。蒸发冷却后析出氯化镁结晶,称为卤块。是我国北方制豆腐常用的凝固剂,能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结成凝胶,把水分析出来。用盐卤做凝固剂制成的豆腐,硬度、弹性和韧性较强,称为老豆腐,或北豆腐、硬豆腐。谚语云: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用盐卤作凝固剂制作豆腐时,浓度一般为18~22°Be′,用量约为原料大豆重量的2%~3.5%。
盐卤对皮肤、粘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不可直接食用,人如不小心误服,会感觉恶心呕吐、口干、胃痛、烧灼感,腹胀、腹泻,头晕,头痛,出皮疹等,严重者呼吸停止,出现休克,甚至造成死亡。

卤水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卤水(氯化镁水溶液)点制的豆腐较石点制的豆腐,质嫩味鲜,还用作部分食品食物的添加剂。 指 标 名 称 化学成份 杂质含量(%) so4-2 k+na cacl2 cacl2 其它 mgcl2〉46% mgcl2.6h2o〉97% 0.4 1.5 0.4 balance 1.5 mgcl2〉44% mgcl2.6h2o〉95% 0.5 1.5 0.5 balance 2.0 卤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镁、氯化钠和金属离子。因为对胃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使人体器官的蛋白质凝固,而且镁离子被吸收后能抑制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所以对人具有毒性。做豆腐时,阳离子已与豆浆中的蛋白质起凝固作用,所以吃豆腐没有危险。

卤水的化学名称是什么?物性特征是什么 ?

卤水的化学名称卤水是盐业生产中,盐卤反复浓缩结晶食盐以后的残液,其成份除了饱和的氯化钠之外,以氯化镁和硫酸镁居多,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没有化学名称。这种卤水,因为含镁盐多,对蛋白质有凝固的能力,使用少量可以点豆腐,如果摄入量过大,能够致命,如杨白劳就是饮卤水自尽。现在卤水是盐业化工的原料,可以提取多种无机盐类。是什么?物性特征是什么


卤水的分子式是什么?

MgCI2

卤水点豆腐根据是什么原理

豆腐是这么制作的:把黄豆浸在水里,泡胀变软后,磨成豆浆,再滤去豆渣,煮开。这时候,黄豆里的蛋白质团粒被水簇拥着不停地运动,聚不到一块儿,形成了“胶体”溶液。要使胶体溶液变成豆腐,必须点卤。点卤用盐卤或石膏,盐卤主要含氯化镁,石膏是硫酸钙,它们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块儿,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脑。再挤出水分,豆腐脑就变成了豆腐。豆腐、豆腐脑就是凝聚的豆类蛋白质。 卤水点豆腐有一物降一物的意思。卤水的学名为盐卤,用卤盐水熬盐后,剩下的黑色液体即为盐卤,是氯化镁、硫酸镁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这也是它能要人命的原因。吃豆腐没事是因为点豆腐是化学变化。卤水本身是有毒,因为它是氯化镁氯化钠和硫酸镁的混合物。但是在点豆腐的过程中,其中的氯元素将豆浆中的钙离子置换出来,其卤水本身已经不再是卤水了,也就无毒了。 当然化学变化有个量的问题,一方多了会过剩,如果卤水加多了确实会因为反应不完全而使豆腐有毒。但是加多了卤水的豆腐就成黑的了,傻子也不会吃的,你看到的白的豆腐肯定是卤水完全反应掉了的。


卤水点豆腐的原理是因为,豆腐的原料黄豆富含蛋白质,蛋白质含量36%~40%,经水浸、磨浆、除渣、加热,得到的蛋白质的胶体(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浊液、乳浊液之间的混合物)。点豆腐就是设法使蛋白质发生凝聚而与水分离。 盐卤是结晶氯化镁的水溶液,属电解质溶液,可以中和胶体微粒表面吸附的离子的电荷,使蛋白质分子凝聚起来得到豆腐。 既然点豆腐是让蛋白质发生凝聚,所采用的凝胶剂就不一定是非盐卤不可,其他如石膏、酯酸、柠檬酸等都有相同的作用,都可用来点豆腐。这里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在市场上销售一种盒装豆腐,它洁白细腻,质量明显高于传统方法制做的豆腐,原来,它的凝固剂采用了一种新的化学物质——葡萄糖酸内酯,这也是新科技用于食品加工的一个例子。 简单点说,卤水豆腐就是用盐卤(氯化镁)点制的豆腐,石膏豆腐就是用硫酸钙点制的豆腐。 卤水豆腐口感绵韧,比较硬,有豆香味,含水量少、色泽白中略偏黄,质地比较粗老,俗称“老豆腐”“北豆腐”,主要用于煎、炸、酿以及制馅等。 石膏豆腐细嫩光滑、含水
量多、色泽洁白,俗称“嫩豆腐”“南豆腐”,主要用于做拌、烩、烧、制作汤、

豆腐卤水浓度怎么测 有么有什么仪器可以精确的测量出来

用波美计可测出浓度,但并不精密。因为你说卤水,本身就不精密。除了主要的是氯化镁外,含有其他杂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