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语言赏析教案
初一语文第10讲教案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第十讲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适用学科语文适用年级新初一适用区域通用课时时长(分钟)120分钟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说明文语言生动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2.过程与方法:(1)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能力的提升。
(2)作文中恰当地运用一些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使得文章增加一些趣味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对说明文中的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判断和阐释。
教学难点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性。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1、明确十大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掌握说明方法判断的依据与答题格式。
2、记叙文的语言通常表现为生动性,那么说明语言呢?参阅五年级上册《鲸》。
仔细体会相关字词的意思,初步感知语言的特点。
二、知识讲解考点1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浅显、易懂,其中准确是前提。
在这个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活泼的。
考点2赏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往往体现在一些副词、连词、形容词、数量词以及其他限制性短语等词和短语上,语言强调准确、明白、简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事物之间的联系。
而表示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常见有:1、表限定时间: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等。
2、表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
3、表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4、表限定数量:多、有余、很少等。
5、表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屡次、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7、表质地的词语:软、硬等。
常见题型有如下:1.句子中加点词有何作用?○1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2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不能。
○2因为……(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若删去,就变成……的意思,不符合实际,“xx”(加点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021年六年级寒假语文专题教案-说明方法与说明语言

说明方法与说明语言(一)导入蓝鲸的自述大家好,我是在大海里快乐地游来游去的一头蓝鲸,可能许多人认为我是一条非常大的鱼,但是您猜错了,我不是鱼,是哺乳动物。
我们鲸和牛羊一样用肺呼吸、是胎生的,小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这都说明我们是哺乳动物。
我的身体呈纺锤形,全身几乎都是青蓝色,腹部是浅灰色,体侧有许多白色斑点。
我最喜欢吃营养丰富的磷虾,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
我平时游泳速度较快,每小时可达8~12海里,当我受惊逃跑时游速可超过每小时30海里。
我们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一般体长是24米,体重为150吨以上。
我的爸爸是最大的蓝鲸,它的体长可达33米,体重有190多吨,一条舌头就有4吨重,足以装满一辆大卡车,它只要张开嘴,可容十几个成年人自由出入。
我们的体重相当于32头大象、300多头牛的重量,要运走一头蓝鲸,需要5节火车车厢才能行。
我们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我们喷出的水柱最高达10~15米。
如果你看到鲸喷出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那就是我们须鲸;如果喷出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那就是齿鲸。
有些人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我们的种类和大小。
我们全身都是宝,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由于我们体形庞大,体内含油丰富,鲸须、皮、骨、肉、内脏都可用来作为工业、轻工业、食品加工业的原料。
所以人类都在猎捕我们,导致我们的数量锐减而濒临灭绝,人类的生存环境在不断扩大,我们鲸生活的区域也在不断缩小;再加上海洋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现在世界上仅存的蓝鲸只有20万头。
虽然现在全世界已经全面禁止捕杀蓝鲸,但仍有人在疯狂的捕杀,因此我代表我们鲸的家族向全世界呼吁:人类啊,别在捕杀我们了!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有权生活在这个蔚蓝色的星球!鲸——说明文鲸类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它具有和陆上哺乳动物相同的生理特征,例如用肺呼吸、胎生等,更具备了一些为适应水生环境所演化出的特殊生理构造(说明对象特征之一,并使用举例子。
理解分析说明文的语言教案

理解分析说明文的语言教案第一章:说明文的基本概念1.1 说明文的定义解释说明文的概念,强调其目的在于解释、阐述或描述事物。
1.2 说明文的特点描述说明文的主要特点,如清晰性、准确性、逻辑性和条理性。
第二章:说明文的结构与要素2.1 说明文的结构介绍说明文的常见结构,如引言、主体和结论。
2.2 说明文的要素强调说明文中重要的要素,包括主题、论点、证据和解释。
第三章:理解说明文的语言3.1 说明文的词汇解释说明文中常用的专业词汇和术语,以及它们在文中的含义。
3.2 说明文的语法强调说明文中的语法结构,如从句、定语和状语的使用。
第四章:分析说明文的逻辑4.1 逻辑关系词介绍说明文中常用的逻辑关系词,如因果、转折和递进。
4.2 逻辑结构解释说明文中的逻辑结构,如分类、比较和对比。
第五章:评价说明文的质量5.1 准确性强调评估说明文准确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识别和纠正错误。
5.2 清晰性和条理性解释如何评估说明文的清晰性和条理性,以及如何改进。
第六章:案例分析说明文的典型例子6.1 选取说明文的案例提供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说明文案例,供学生分析和练习。
6.2 分析案例中的语言和逻辑指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词汇、语法、逻辑关系和结构。
第七章:实践练习写作说明文7.1 说明文的写作指导提供写作指导,包括如何选择主题、构建逻辑结构和使用恰当的语言。
7.2 学生练习写作让学生练习写作短篇说明文,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第八章:批判性思维与说明文8.1 批判性思维在说明文中的作用解释批判性思维在阅读和分析说明文中的重要性。
8.2 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指导学生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如质疑、分析和评估信息。
第九章:评估与反思9.1 学生自我评估让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
9.2 小组讨论和反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提供反馈,并共同解决问题。
第十章:总结与拓展10.1 课程总结总结整个教案的要点,强调重要的概念和技能。
10.2 拓展阅读和资源提供拓展阅读材料和资源,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说明文。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初步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2、学会分析简单准确的说明语言。
二、教学重点:初步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理解用不确定的词语表示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观事实)米,这是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
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
小结:综观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
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使语义更具层次感,突出说明内容的重点,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二字。
概括规律:1、在语境中体会中心词语的准确性。
把话说得恰如其分是准确性的一种表现,即用词要斟酌、注意分寸;2、重视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
恰当地使用表程度、范围的副词和数量词,可使语言表达得更具体、更全面,增强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3、留心关联词语在表意准确性上的特殊作用。
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使语义更具层次感,突出说明内容的重点,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总之,要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只有认真阅读,仔细推敲,结合语法功能和具体语言环境去分析,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注意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和数量词。
在说明文中最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主要是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等,应重点注意这类词语的使用特点和规律。
在说明文中,用表示肯定的语气的句子和确定的数据,自然能准确说明,这也是同学们容易接受的;而另一方面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了解尚未达到全面、精确的一种估计和推测,要用表推测、估计的语气,就要运用到表概数、约数的词语,这其实也显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学以致用,学会分析简单准确的说明语言。
关于说明文的教案分析

关于说明文的教案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说明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4. 提高学生表达清晰、逻辑严谨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与特点解释说明文的概念,分析说明文的主要特点,如事实性、客观性、条理性和逻辑性等。
2. 说明文的结构与要素介绍说明文的常见结构,如引言、和结论等,并强调每个部分的功能和重要性。
3.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教授如何运用事实、数据、例证和比较等技巧来支持论述,并指导如何进行清晰、简洁的表达。
4. 阅读与欣赏说明文提供经典的说明文范文,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并欣赏说明文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5. 实践写作说明文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结构和写作技巧。
2. 示例法:通过分析经典范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说明文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写作,提高说明文的写作能力。
4.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增强课堂的参与性和实效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讨论和分享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实践写作中对于说明文写作技巧的应用情况,以及表达清晰、逻辑严谨的程度。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五、教学资源1. 说明文范文:收集和整理经典的说明文范文,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2. 写作指导资料:提供详细的写作指导,包括写作技巧、构思方法和修改建议等。
3.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和计算机等,进行教学演示和练习反馈。
六、教学步骤1. 引入说明文的概念: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说明性实例,如产品说明书、地图说明等,引发学生对说明文的兴趣。
2. 讲解说明文的特点:详细讲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包括事实性、客观性、条理性和逻辑性,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分析说明文结构:介绍说明文的常见结构,如引言、和结论,并强调每个部分的功能和重要性。
说明文语言赏析教案

理解分析说明文的语言包钢十二中刘世华教学目标:1、学生能识记说明文语言的特征。
2、引导学生讨论归纳、练习巩固,使学生熟悉说明文阅读中说明文语言的常考题型,学习常考题型的解题方法。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感悟。
教学重点:学生识记说明文语言特征,借助例题归纳解题对策,学习相关题型的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
二、明确本节课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题型示例——对策归纳——“实战演练”1、题型一、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归纳:答:(1)表态(能删还是不能删)。
(2)定性。
“大约、比较、几乎、相当、左右”等词语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等词语表……(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或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2、题型二、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归纳: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后意思有何改变,符合或不符合实际。
3、题型三、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对策归纳:答:(1)加点词的意思(2)句子的意思(3)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
4、题型四、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归纳: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找有精确数据、概数、限制性词语(如:“一般、经常、几乎、可能、目前”等)的句子。
(2)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特征或者事理。
5、题型五、表指代的词句指代的内容。
“这、这些、这种现象、同样道理……”具体指什么对策归纳:一般指前文相关内容。
四、练习《未来,木星会取代太阳吗》小结:回顾题型及对策。
学生谈收获。
五、布置作业:《扇子的学问》。
说明文指导教案(公开课)

说明文指导教案(公开课)章节一:说明文概述1. 理解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说明文的结构与要素3. 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目的和作用教学步骤:1. 引入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概念。
2. 分析说明文的结构与要素,如引言、主体、结论等。
3. 讲解说明文的写作目的和作用,如提供信息、解释事物、阐述原理等。
章节二:说明文写作技巧1. 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2. 学会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教学步骤:1. 介绍说明文写作技巧,如清晰、简洁、逻辑性强等。
2. 教授如何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如使用定义、分类、比较等。
章节三:说明文实例分析1. 分析说明文实例2. 学习实例中的写作技巧和特点3. 进行实例讨论和思考教学步骤:1. 提供一个说明文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 分析实例中的写作技巧和特点,如结构、语言表达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实例讨论和思考,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章节四:说明文写作实践1. 进行说明文写作实践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3. 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教学步骤:1. 给学生提供写作任务,要求编写一篇说明文。
2.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如指出优点和不足,提供改进建议等。
章节五:说明文修改与完善1. 学习说明文修改技巧2. 掌握完善说明文的方法3. 提高说明文写作质量教学步骤:1. 介绍说明文修改技巧,如检查逻辑性、语言表达等。
2. 教授如何完善说明文,如增加细节、修正错误等。
3. 强调修改和完善的重要性,以提高说明文写作质量。
章节六:说明文中的定义与解释1. 学习如何在说明文中有效地给出定义2. 掌握解释复杂概念的技巧3. 练习编写定义和解释性的段落教学步骤:1. 讲解在说明文中给出定义的重要性,并示范有效的定义方法。
2. 分析如何解释复杂概念,强调使用易懂的语言和比喻。
3. 给学生提供练习题,让他们编写定义和解释性的段落,并提供反馈。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教案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教学目标:1、让学生去发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2、让学生从问题中寻找方法。
3、明确说明文语言的两种基本题型和答题思路。
教学重难点:1、在三篇课文中发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归纳两种基本题型及答题思路。
教学篇目:《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课堂类型:群文复习归纳综合课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这学期已经学了一个单元的说明文,那请大家通过练习来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说明文知识。
1、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分为:()说明文和()说明文。
2、一般的说明方法有()、()、()、()、()、()、()、()等。
3、说明顺序一般是哪三种:()顺序、()顺序和()顺序。
4、说明文的结构一般分为总分式和递进式。
5、学习说明文的方法一般是明确说明对象,把握说明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明白说明方法。
(齐读以上知识)除了以上的知识点之外我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那就是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今天我们就来归纳学习关于说明文语言准确和周密的知识。
二、寻找语言:小组寻找《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三课里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和“严密”的例子(老师没有讲过的),选1—2个有代表性的例子记录在导学案上,并设置成问题。
(1-3组找《中国石拱桥》、4-6组找《苏州园林》、7-9组找《故宫博物院》)三、挑战对抗:1、针对设置的问题,各组指定小组回答。
(要求:指定回答,其他同学们注意听提问的小组问题是否提得恰当,回答的小组是否条理清晰。
)2、评价四、归纳题型和答题思路:1、小结常见题型:典型试题一: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典型试题二:加点词语可否删除?为什么?典型试题三: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典型试题四:句中加点的词能否被某个词替换,为什么?2、实战练习:(1)一张普通课桌的重量大约30斤。
这句话中“大约”有什么作用?(表估计、猜测的副词)答案:“大约”指大概;表估计、猜测;这里指普通的课桌个体重量在30斤上下,而不是只有30斤;“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包钢十二中刘世华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识记说明文语言的特征。
2、引导学生讨论归纳、练习巩固,使学生熟悉说明文阅读中说明文语言的常考题型,学习常考题型的解题方法。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感悟。
教学重点:
学生识记说明文语言特征,借助例题归纳解题对策,学习相关题型的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明确本节课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题型示例——对策归纳——“实战演练”
1、题型一、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归纳:
答:(1)表态(能删还是不能删)。
(2)定性。
“大约、比较、几乎、相当、左右”等词语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等词语表……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或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2、题型二、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归纳:
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后意思有何改变,符合或不符合实际。
3、题型三、加点词语有何作用?
对策归纳:
答:(1)加点词的意思(2)句子的意思
(3)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
4、题型四、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归纳: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找有精确数据、概数、限制性词语(如:“一般、经常、几乎、可能、目前”等)的句子。
(2)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特征或者事理。
5、题型五、表指代的词句指代的内容。
“这、这些、这种现象、同样道理……”具体指什么?
对策归纳:一般指前文相关内容。
四、练习《未来,木星会取代太阳吗》
小结:回顾题型及对策。
学生谈收获。
五、布置作业:《扇子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