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东西方的先哲
合集下载
高三岳麓版历史总复习课件4-4-1东西方的先哲

(2)“克己复礼” ①“礼”是指周礼,其基础是以宗法分封为基础的礼 制。 ②为维护“礼”,提出“正名”的主张。 2.伦理思想:提出要遵循中庸之道,认为中庸是最 高品德。
3.教育思想 (1)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2)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原则,主张“不愤不启,不悱 不发”。
三、孔子思想的影响 1.对古代中国 (1)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逐 渐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 (2)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其形象逐渐被神圣化。
问题: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孔子在教 育方面有何贡献?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 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答案】(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 教学方法。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 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 后的;材料二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
2.对世界 (1)18 世纪前, 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 儒家学 说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2)18 世纪后,儒学传到西欧,使法、德等国先进思想 家受到很大启发。
考点 2 柏拉图 1.主要生平及政治实践 (1)出生于古希腊雅典的名门望族, 曾师从苏格拉底研 究哲学。 (2)公元前 399 年,因对民主政权失望,离开雅典,开 始游历。 (3)曾三次到叙拉古,企图建立哲人统治的理想城邦, 结果失败。 (4)公元前 387 年,重返雅典,建立了阿卡德米学园。
3.评价:其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思想令后人惊叹。 有人称他是“学者中的大师”,还有人称他是“所有真正 思想家中的永恒巨人”。
典题示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课件 新人教选修4

2.评价 (1)学识渊博,把希腊哲学的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精神发展到 顶峰,总结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的最高成就,为现代许多 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对西方思想文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2)其批判和发展的精神,使其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 人的成就。 (3)在柏拉图的基础上,将西欧教育学的理论发展到更高水 平。 (4)其基本哲学是徘徊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的。 (5)作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其著作中时时体现出这一阶级 的思想局限性。
国 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以仁、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内涵经历代 损益,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②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其形象逐渐被神圣化。 (2)对世界 ①18世纪前,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成为许多国家传 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②18世纪后,儒学传到西欧。欧洲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 借鉴和鼓舞。
(3)教育贡献——建立阿卡德米学园。不仅研究政治,还非常 重视自然科学知识。 2.评价 (1)作为苏格拉底的继承人,雅典学园的创立者,柏拉图受到 人们的尊敬。 (2)虽然对柏拉图的思想存在争议,但其在世界政治和文化史 1.相同点 (1)时代大体相同,其思想主张均处于文化源流的地位。 (2)二者的著作都属于对话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属于当时当 地公认的优秀文化成果,大体上都是集哲学、政论、伦理、道 德于一体的著作。 (3)二者都创办学校,重视教育,是著名的教育家。均主张因材 施教。进行启发式教学。 (4)都影响了东西方文化的走向,在东西方文化的发生发展中起 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民”
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
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
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请回答: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第(1)问要注意从教育实践和教育 思想两个大的方面来回答。第(2)问要注意两则材料都用阶级分析法,只是 侧重点有所不同。第(3)问要结合前两问来说明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标准, 要坚持重点论、两点论的统一。 答案:(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 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中的孔 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第2讲 东西方的先哲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2)教育思想:在中国开办私人办学先河,主张有教无类和 因材施教。
2.历史影响
(1)孔子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儒家思想成 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 (2)儒家思想传播到亚洲各国,与西方文化并称当今世界最 具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
(3)儒家文化对西方的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孔子政治思想内涵“礼”、“仁”和“中庸”的关系
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 “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 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
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解析: 本题解题关键是将孔子和柏拉图两位先哲放到具体
的时代背景下去分析,并找出两人观点的共性。第(1)问社会秩
材回答。
答案:(1)柏拉图。 (2) 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是真实的,没有感觉就没有认 知,批驳了柏拉图理念先于物质的唯心论。他还认为柏拉图关 于理想国的设想不符合实际。
(3)态度:尊敬但不盲从。体现了他追求真理的精神。
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 …… 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
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 观念和范畴。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
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
序的共性可从材料中的 “ 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 性 ” 概括出是和谐社会,个体品德的共性从 “ 具有美德的人 ” 概括出是个人美德,礼的作用从强调等级秩序方面回答,仁的 作用从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回答,柏拉图理想国各等级的品德包
2.历史影响
(1)孔子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儒家思想成 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 (2)儒家思想传播到亚洲各国,与西方文化并称当今世界最 具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
(3)儒家文化对西方的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孔子政治思想内涵“礼”、“仁”和“中庸”的关系
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 “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 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
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解析: 本题解题关键是将孔子和柏拉图两位先哲放到具体
的时代背景下去分析,并找出两人观点的共性。第(1)问社会秩
材回答。
答案:(1)柏拉图。 (2) 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是真实的,没有感觉就没有认 知,批驳了柏拉图理念先于物质的唯心论。他还认为柏拉图关 于理想国的设想不符合实际。
(3)态度:尊敬但不盲从。体现了他追求真理的精神。
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 …… 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
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 观念和范畴。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
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
序的共性可从材料中的 “ 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 性 ” 概括出是和谐社会,个体品德的共性从 “ 具有美德的人 ” 概括出是个人美德,礼的作用从强调等级秩序方面回答,仁的 作用从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回答,柏拉图理想国各等级的品德包
课件1:东西方的先哲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 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 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 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 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 各等级的品德。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 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高中历史
东西方的先哲
主干回顾·夯基固源
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1.政治思想: (1)“礼”:即周礼。 ①尊尊:卑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其中最重要的是尊君。 ②亲亲:就是对亲人的爱,其中强调子对父母的孝顺,弟对兄长 的恭敬。 ③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提倡周礼的贵贱有序。 ④“正名”:就是用周礼去规范人的行为。
2.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是什么? 提示:(1)把希腊哲学爱好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 峰。他尊敬自己的老师柏拉图,但他更追求真理,“我爱我师,我 更爱真理”。 (2)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哲学方面,他不仅使哲学真正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还创立了逻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尊 为权威。在自然科学方面,他提出了很多观点,为现代许多学科 门类奠定了基础。 (3)是一位著名的教师,他的许多做法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东西方先哲孔子和柏拉图,两人都描 绘了理想的社会蓝图,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实现。但两人 对个人品德的观点,仍有现实意义。第(1)题,依据材料一中“相 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 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概括回 答共同性;结合孔子“仁、礼”的内涵和柏拉图理想国内容概括 回答第二、三问。第(2)题,依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春秋战国和 古希腊时代背景概括回答相似原因。
材料二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 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 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 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 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 各等级的品德。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 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高中历史
东西方的先哲
主干回顾·夯基固源
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1.政治思想: (1)“礼”:即周礼。 ①尊尊:卑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其中最重要的是尊君。 ②亲亲:就是对亲人的爱,其中强调子对父母的孝顺,弟对兄长 的恭敬。 ③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提倡周礼的贵贱有序。 ④“正名”:就是用周礼去规范人的行为。
2.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是什么? 提示:(1)把希腊哲学爱好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 峰。他尊敬自己的老师柏拉图,但他更追求真理,“我爱我师,我 更爱真理”。 (2)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哲学方面,他不仅使哲学真正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还创立了逻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尊 为权威。在自然科学方面,他提出了很多观点,为现代许多学科 门类奠定了基础。 (3)是一位著名的教师,他的许多做法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东西方先哲孔子和柏拉图,两人都描 绘了理想的社会蓝图,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实现。但两人 对个人品德的观点,仍有现实意义。第(1)题,依据材料一中“相 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 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概括回 答共同性;结合孔子“仁、礼”的内涵和柏拉图理想国内容概括 回答第二、三问。第(2)题,依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春秋战国和 古希腊时代背景概括回答相似原因。
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选修Ⅳ第42讲东西方的先哲与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二、中国古代政治家
(续表)
重难点 1 中国古代思想家主要协调的几种关系 1.天人关系:我国古代思想家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 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一致,以及由此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 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 (1)儒家。 ①《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 天、地、人的和谐发展问题。 ②孔子说过“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体现了孔子“畏天 命”的思想。
(3)影响。 ①对古代中国: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 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了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其形象逐渐被神圣化。 ②对世界:18 世纪前,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并 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18 世纪之后,儒学传到西 欧,欧洲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选修Ⅳ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第42讲 东西方的先哲与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东西方先哲 1.孔子的思想。 (1)政治。 ①“仁”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其最基本的含义是“爱 人”,但它是一种有等差的爱,主张统治者要施“仁政”,认 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忠恕”之道。
(3)康熙帝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 战争。
2.经济上:都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1)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 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2)唐太宗提倡节俭,注意发展农业生产,轻徭薄赋,调动 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3)康熙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派人治理黄河水患,六 次南巡,视察河工;改革赋制、减免赋税、厉行节俭等措施都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道家:老子指出,“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主张人 之形体与精神合一。
《东西方的先哲》课件

西方先哲:指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欧洲等西方国家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如柏拉 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等。
东西方先哲的共同点:都探讨人类存在、真理、智慧等问题,对人类社会和人类 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西方先哲的不同点:东方先哲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道德伦理;西方先哲 则更注重逻辑推理和理性思考,强调科学和理性精神。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体系:介绍东西方先哲的思想体系,包括儒家、道家、墨家等 思想流派,以及古希腊哲学、罗马哲学等西方思想体系。
东西方先哲的智慧:介绍东西方先哲的智慧,包括他们的思想、言论、著作等, 以及他们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东西方先哲的对比:对比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智慧等方面的异同点,探讨东西方 文化的差异与联系。
东西方先哲的影响
对各自文化的影 响:东西方先哲 的思想和学说对 各自的文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塑造了不同的文 化传统和价值观。
添加标题
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东西方先哲的贡献 不仅局限于各自的 文化领域,他们的 思想和学说也对人 类文明的发展产生 了重要影响,推动 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和发展。
添加标题
对后世思想的影响: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 和学说对后世的哲 学、政治、文化等 方面产生了重要影 响,成为了后世思 想的重要来源和基
础。
添加标题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 和学说对现代社会 仍然具有重要的启 示作用,它们所蕴 含的智慧和思想可 以为我们解决现实 问题提供有益的借
鉴和参考。
添加标题
东方先哲
孔子
简介: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 教育:孔子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政治: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的封建等级制度,强调君主的权威和臣子的忠诚
东西方先哲的共同点:都探讨人类存在、真理、智慧等问题,对人类社会和人类 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西方先哲的不同点:东方先哲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道德伦理;西方先哲 则更注重逻辑推理和理性思考,强调科学和理性精神。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体系:介绍东西方先哲的思想体系,包括儒家、道家、墨家等 思想流派,以及古希腊哲学、罗马哲学等西方思想体系。
东西方先哲的智慧:介绍东西方先哲的智慧,包括他们的思想、言论、著作等, 以及他们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东西方先哲的对比:对比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智慧等方面的异同点,探讨东西方 文化的差异与联系。
东西方先哲的影响
对各自文化的影 响:东西方先哲 的思想和学说对 各自的文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塑造了不同的文 化传统和价值观。
添加标题
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东西方先哲的贡献 不仅局限于各自的 文化领域,他们的 思想和学说也对人 类文明的发展产生 了重要影响,推动 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和发展。
添加标题
对后世思想的影响: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 和学说对后世的哲 学、政治、文化等 方面产生了重要影 响,成为了后世思 想的重要来源和基
础。
添加标题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 和学说对现代社会 仍然具有重要的启 示作用,它们所蕴 含的智慧和思想可 以为我们解决现实 问题提供有益的借
鉴和参考。
添加标题
东方先哲
孔子
简介: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 教育:孔子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政治: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的封建等级制度,强调君主的权威和臣子的忠诚
东西方的先哲体系精要-PPT课件

4
2、柏拉图的“法治”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 思想有何异同?
同:都主张用完备的法律制度来统 治国家。
异:柏拉图认为“人治”优于“法治”, 其“法治”思想是在哲人统治不能实现的 前提下提出的次优选择;
而亚里士多德认为 “法治” 优于 “人治”。
5
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商鞅的“法 治”和我们现代社会主义“法治”有什么不同?
11
三、伦理思想
12
请回答:
试比较孔子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 德的“中道”思想有何异同。
同: ①德性的一致:孔子把“中庸” 和亚里士多德把“中道”,都看作是至 高的美德。
②理性的一致:无论是孔子的 “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中道” 思想,均主张适度原则,不走极端。
13
③知性的一致:无论是孔子的 “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中 道”思想,都共同反对折中主义, 反对将“过”和“不及”简单的调 和或折中。
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岳麓版)
东西方先哲
1
一、政治思想
2
请回答:
1、孔子和柏拉图在政治主张上有什么异同?
同:①柏拉图的哲人统治其实也是人 治 ,和孔子一样;
②孔子主张的“周礼”柏拉图《 理想国》中主张的“正义”,都认为应 该把国民按不同等级、角色分成几 部分,各个等级按照不同的职责, 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①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 主张用完备的法律实行统治,君民 共同纳入“法治”的范畴,它建立在 雅典奴隶制基础之上,维护的是雅 典少数人的利益,即占人口少数的 公民的利益。
6
②商鞅的“法治”,其“法”为严刑酷法, 主张轻罪重罚,它建立在重刑主义基石 之上,但其“法治”是让君主利用刑律强 化集权,君主凌驾于法律之上,根本目 的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实质是一 种“人治”。
2、柏拉图的“法治”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 思想有何异同?
同:都主张用完备的法律制度来统 治国家。
异:柏拉图认为“人治”优于“法治”, 其“法治”思想是在哲人统治不能实现的 前提下提出的次优选择;
而亚里士多德认为 “法治” 优于 “人治”。
5
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商鞅的“法 治”和我们现代社会主义“法治”有什么不同?
11
三、伦理思想
12
请回答:
试比较孔子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 德的“中道”思想有何异同。
同: ①德性的一致:孔子把“中庸” 和亚里士多德把“中道”,都看作是至 高的美德。
②理性的一致:无论是孔子的 “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中道” 思想,均主张适度原则,不走极端。
13
③知性的一致:无论是孔子的 “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中 道”思想,都共同反对折中主义, 反对将“过”和“不及”简单的调 和或折中。
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岳麓版)
东西方先哲
1
一、政治思想
2
请回答:
1、孔子和柏拉图在政治主张上有什么异同?
同:①柏拉图的哲人统治其实也是人 治 ,和孔子一样;
②孔子主张的“周礼”柏拉图《 理想国》中主张的“正义”,都认为应 该把国民按不同等级、角色分成几 部分,各个等级按照不同的职责, 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①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 主张用完备的法律实行统治,君民 共同纳入“法治”的范畴,它建立在 雅典奴隶制基础之上,维护的是雅 典少数人的利益,即占人口少数的 公民的利益。
6
②商鞅的“法治”,其“法”为严刑酷法, 主张轻罪重罚,它建立在重刑主义基石 之上,但其“法治”是让君主利用刑律强 化集权,君主凌驾于法律之上,根本目 的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实质是一 种“人治”。
高考历史 一轮复习 1.2东西方的先哲(选修4)

【名师指津】 3.孔子和柏拉图对统治者的不同要求 孔子从道德层面出发,要求统治者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遵循礼数, 推行仁政;柏拉图从知识层面出发,要求统治者拥有智慧,掌握知识。
2.亚里士多德: (1)对柏拉图思想的继承和突破。 ①人要追求尽善尽美,但不要放弃现实的幸福。 ②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指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 ③理念属于人的思维抽象,客观上不存在理念世界。 ④人的认识产生于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不彻 底。 (2)博学家: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①哲学:确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著《形而上学》。 ②生物学:对五百多种动植物进行了分类研究。
第2讲 东西方的先哲
一、孔子 1.思想主张: (1)伦理观:仁为其思想核心。 (2)政治观:克己复礼;为政以德。 (3)哲学观:中庸,主张恰到好处。 (4)教育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
【名师指津】 1.孔子开创儒家学说的原因 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周礼被破坏,社会动荡,人际 关系紧张,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 社会道义,成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游历、从教
相 根本目的
同 政治思想 点
教育思想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重视统治者的作用,体现“人治”
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历史影响
政治理想都未成功,对后世都产生了 深远影响
二、中西方思想中的“中庸”比较 1.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2.不同: (1)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想,而孔子的“中庸”是出 于礼法,没有更 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 (3)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 的。
【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一中“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 可能性……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 睦的政治社会”概括回答共同性;结合孔子“仁、礼”的内涵和柏拉 图理想国内容概括回答第二、三问。第(2)题,依据材料二信息并结 合春秋战国和古希腊时代背景概括回答相似原因。 答案:(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礼的作 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 制)。 (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 病显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仁”的思想。 ①仁首先是“爱人”,仁爱应有差别,首先是亲亲(亲人),其次 是朋友,而后才是其他人,这种爱是建立在自然感情基础之上的。 ②行“忠恕”之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礼与仁结合:孔子认为,只有礼与仁相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 的理想社会。 2.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扩大教育对象。
二、柏拉图的主要思想及其影响 1.思想观点:政治思想——理想国。 (1)认为理想国家应由统治者、武士、劳动者三个阶级的人构 成,各安其位、各司其职。 (2)国家的统治者应由所谓的哲学家王来担任。 (3)理想国的实现办法首先是为统治者提供教育,直到他们掌握 哲学的知识;其次是废除统治者的私有财产与家庭,使权力和财 产、家庭分离。
1.孔子开创儒家思想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周礼被 破坏,社会动荡,人际关系紧张,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 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成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2.如何理解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才标准? 提示:“内圣”指具有高度道德修养的人,“外王”指施行仁政, 建立事功者。儒家把能够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视为古 代社会理想的政治人才。
2.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是什么? 提示:(1)把希腊哲学爱好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 峰。他尊敬自己的老师柏拉图,但他更追求真理,“我爱我师,我 更爱真理”。 (2)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哲学方面,他不仅使哲学真正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还创立了逻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尊 为权威。在自然科学方面,他提出了很多观点,为现代许多学科 门类奠定了基础。 (3)是一位著名的教师,他的许多做法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据《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 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 想回到西懦的方面。
——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问题: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 有何贡献?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 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思想 (1)背景:春秋末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2)内容: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强调 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 为符合礼的要求。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1)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他的代表作是《理想 国》,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 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要点归纳·重点突破
主题1 孔子 【典题例证1】(2009·广东单科·T3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 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 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 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 献。
2.影响: (1)其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重要理论来源。 (2)其自然观在中世纪乃至近代都备受推崇。 (3)对正义与民主的讨论仍然是当代社会的重要话题。 (4)其名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影响深远。
1.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1)亚里士多德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 全书式的学者”。 (2)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 文化遗产。
3.地位及影响: (1)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对后世的影响巨大。 (2)教育上。 ①创办私学,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 ②“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促使文化教育下移。 ③“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3)政治上:“举贤人”以施行仁政,提出了理想贤人的标准是 “内圣外王”,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一个人 治社会中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 (4)思想上。 ①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成 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在中国思想界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成为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高中历史
东西方的先哲
主干回顾·夯基固源
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1.政治思想: (1)“礼”:即周礼。 ①尊尊:卑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其中最重要的是尊君。 ②亲亲:就是对亲人的爱,其中强调子对父母的孝顺,弟对兄长 的恭敬。 ③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提倡周礼的贵贱有序。 ④“正名”:就是用周礼去规范人的行为。
2.雅典社会环境怎样影响了柏拉图的哲学思考? 提示:雅典混乱的政局引发了柏拉图对现存民主制度的失望和反 思,促使他寻找心目中的理想国家。
三、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及其影响 1.主要思想: (1)自然观。 ①将自然分类,加以等级化;认为最高等级是人。 ②认为理性是人的本质,提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 (2)自我实现:认为善是万物能够实现自己的本质。 (3)政治观。 ①认为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动物。 ②把奴隶与妇女排除在城邦公民之外。 ③倾向于民主制政体,主张由中产阶级执政。
2.主要评价: (1)作为苏格拉底的继承人,学园的创立者,柏拉图受到人们的 尊敬。 (2)其设想的理想国被人们称做是最早的乌托邦。 (3)其哲学著作成为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献。
1.如何认识柏拉图学园的特点? 提示:(1)为城邦培养政治人才是柏拉图学园最主要的目的之一, 学园是一个带有政治性的学校。 (2)它与当时许多城邦都有政治联系,一些城邦的统治者也经常 向学园寻求政治咨询,学园的一些弟子也经常用所学的理论为一 些城邦提供立法指导,有的甚至直接参与城邦的立法和行政活动, 因此柏拉图学园被人喻为政治思想的“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