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川博物馆 不屈战俘馆

合集下载

建川博物馆川军抗战馆观后感

建川博物馆川军抗战馆观后感

建川博物馆川军抗战馆观后感前阵子,我去了一趟建川博物馆的川军抗战馆。

这一趟下来,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刚走进馆内,那种凝重的氛围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一下子把我给紧紧抓住了。

展览的开篇,是一张张黑白的老照片,照片里的川军战士们,眼神坚定却又透露出一丝迷茫和无奈。

他们穿着破旧的军装,有的甚至连鞋子都没有,可那股子要保家卫国的劲儿,却从他们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里渗出来。

我在一个展柜前停下了脚步,里面陈列着一封川军战士的家书。

信纸已经泛黄,上面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我还是努力辨认着。

那一笔一划,写的都是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可最后却又坚定地表示要为国家赴汤蹈火。

想象着他在战火纷飞的间隙,借着微弱的灯光写下这些文字,我的心猛地一揪。

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一套川军的军装。

那军装补丁摞补丁,颜色也不再鲜亮,可就是这样一套军装,曾经陪伴着战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我仿佛看到了那个穿着它的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行,毫不退缩。

馆里还有一个模拟的战场场景,断壁残垣,硝烟弥漫。

看着那些逼真的模型,我仿佛听到了枪炮声、喊杀声,还有战士们受伤后的呻吟声。

在那个场景里,我站了好久好久,心里一直在想,当年的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勇气和决心,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中战斗的?有一个展区专门展示了川军使用过的武器。

那些武器,和敌人的相比,简直可以用简陋来形容。

可就是靠着这些落后的武器,川军打出了中国人的骨气!一把把生了锈的大刀,一颗颗自制的手榴弹,都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

在一个角落里,我看到了一双草鞋。

那草鞋已经破烂不堪,不知道走过了多少山路,踏过了多少泥泞。

川军战士们就是穿着这样的草鞋,走过了千山万水,奔赴战场。

想到这里,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面挂满了烈士照片的墙。

他们的脸上还带着青春的朝气,可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一张一张地看着他们的照片,心里默默地念着他们的名字,感觉他们仿佛就在我身边,看着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微笑着。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在一个阳光不算太热烈,但心情格外灿烂的日子里,我走进了建川博物馆。

这一趟,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心里头也像被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

一踏入博物馆的大门,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把我给“裹”住了。

可别以为这里只是死板地陈列着一些老物件,每一件展品背后,都像是藏着一个活生生的故事,迫不及待地要对你诉说。

我先来到了抗战文物陈列馆。

一进去,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眼前是一件件带着弹痕、锈迹斑斑的武器,有步枪、手榴弹,还有残缺不全的头盔。

看着这些,我心里头不禁“咯噔”一下,想象着当年的战士们是怎样拿着这些家伙,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的。

其中有一把步枪,枪托都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了,准星也歪了。

我凑近仔细瞧,仿佛能看到它的主人,一位年轻的战士,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紧紧握着它,眼神坚定而无畏。

他可能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满脸尘土,汗水湿透了衣衫,但手中的枪却一刻也没有放松。

再往前走,是一面挂满了老照片的墙。

那些照片里的人们,有的在欢笑,有的在流泪,有的一脸严肃。

其中有一张照片,是一群战士围坐在一起,中间放着一个破旧的锅,锅里煮着不知道是什么的食物。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不屈的劲儿。

我盯着这张照片看了好久,心里头酸酸的,想着他们为了我们现在的生活,付出了太多太多。

接着,我又走进了“5·12”抗震救灾纪念馆。

刚一进门,一个巨大的时钟就映入眼帘,指针永远停在了 14 时 28 分,那一刻,地动山摇,整个世界都变了样。

展厅里摆放着一辆被砸得不成样子的救护车,车身扭曲,玻璃破碎。

我仿佛看到了在地震发生后,这辆救护车一路疾驰,在废墟中艰难穿行,去抢救每一个生命。

还有一顶顶救灾帐篷,上面布满了灰尘和泥水,仿佛还能闻到当时那紧张和混乱的气息。

在一个角落里,有一双小孩子的鞋,粉色的,上面绣着小花。

那鞋子小小的,看起来是那么可爱,可一想到它的主人可能经历了那场可怕的灾难,我的心就揪了起来。

建川博物馆——第4小组

建川博物馆——第4小组

4.中国壮士群雕广场 中国壮士(1931-1945)群雕广场位于本馆内, 面积约1万平方米。广场的雕塑建设与博物馆的 建筑以及抗战系列陈列馆藏品内容相统一,以纪 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主题。由朱成、谭云等20 多位雕塑艺术家,制作塑造了200多名1931年至 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全民族抗日将士英雄 群体形象。 中国壮士(1931-1945)群雕广场是一个大型的 当代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活动,整个塑造过程始终 坚持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1931年至1945年 14年的中国抗日事件为背景,充分尊重抗日战争 历史事实,忠实于历史文献资料、文献图片。所 塑造人物按照抗像高约2米,铸铁 合金材料。群雕突出排列阵式整体气势,强调 “阵仗”感,个体形态避免夸张。 中国壮士(1931-1945)群雕广场所有壮士造像 阵式都放置在一个“V字”型下沉式凹槽的空间 环境中。这个“V”字型下沉式凹槽总长81.5米 宽,宽45米,象征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 时刻。凹槽两侧壁各四段为红色花岗石影雕,表 现抗战历史报刊照片。凹槽地面为中国各战区和 战役示意图,并设置有关抗战文字数据和适当的 地景装置。“中国壮士”群体造型由疏至密组为 阵列,最后密集为浮雕人墙结束。观众自前面俯 看整体气势,然后进入阵列中穿行,与“壮士” 并肩,并细读人物与地景、侧墙浮雕,最后从 “人墙”两侧走出。
初二五班 第四小组
5.中国老兵手印广场 中国老兵手印广场占地面积3000 平方米,呈V字形,寓意胜利。 每座手印墙宽约1.2米,高约2.6 米,采用腐蚀钢化玻璃将老兵手 印表现出来。抗战老兵手印广场 是该馆与四川省老干局合作,并 从四川黄埔同学会以及部分慕名 而来的抗战老兵收集而得到的, 共有3810名抗战老兵的手模。 这些老兵都已届古稀之年,当年 正是他们的双手挥舞大刀、长矛, 投掷手榴弹、埋地雷、炸碉堡, 正是这些手当年挡住了来势汹汹 的日军侵略军,力挽狂澜,扭转 乾坤,将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托 起。这些功勋卓著的手怎样在历 史上长留下来,以表彰卫国勇士、 警示后代,这是修建手印广场的 目的。

建川博物馆 不屈战俘ppt课件

建川博物馆 不屈战俘ppt课件
1
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以战俘为主题的独立博物馆
战俘”——战争中的附带“产物”,向来就和战争形影 不离,而我们目力中却基本只有英雄和烈士,他们也曾 满怀抱负,也曾冲锋陷阵,却因被俘而饱受身心的摧残 ,悲惨的还远不是这些,而是随之而来“失节”的原罪 感以及被人们有意无意的忽视和遗忘。战俘经受着命运 的考验,反过来他们更考验着战争带来的“文明”。 为了曾经的忘却,有识的业主要为战俘建造一个纪念馆 ,让参观者了解战俘的事迹.体验、感受到他们曾经遭 受的苦难,从而“明白”自己看到的真相,这对设计者 来说责无旁贷,也应是设计的立足之本。
不屈战俘馆201519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以战俘为主题的独立博物馆战俘战争中的附带产物向来就和战争形影不离而我们目力中却基本只有英雄和烈士他们也曾满怀抱负也曾冲锋陷阵却因被俘而饱受身心的摧残悲惨的还远不是这些而是随之而来失节的原罪感以及被人们有意无意的忽视和遗忘
建川博物馆聚落
--------不屈战俘馆
展厅
通过几何分割空间的序列方式营造 气氛,在观展的同时亦能感受到身 为战俘的悲凉气息,并为之感叹和 平的生活来之不易。
2021/2/10
国人到此 低头致敬 9 Chinese people is bowed his head
通过几何分割空间的序列方式营造
放风院
气氛,在观展的同时亦能感受到身 为战俘的悲凉气息,并为之感叹和
国人到此 低头致敬 7 Chinese people is bowed his head
2021/2/10
序厅
在高大的水泥墙建筑烘托的氛围里 通过剪影、长城和透进来的光线下 场馆开始讲诉起了一个个动人的抗 战故事。
国人到此 低头致敬 8 Chinese people is bowed his head

不屈战俘馆

不屈战俘馆

不屈战俘馆
博物馆入口处曲折的廊道上的肖像感觉就像 进入两面高墙之中,而一面面的照片让人感到民族 气节的刚硬,同时粗狂的石材等给人一种压抑感。
所以在刚进入博物馆时,让人感受到的整个 空间环境氛围给人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在陈列设 计中巧妙合理地设计空间氛围打动观众传递展览信 息
不屈战俘馆
这是经过序厅后的展厅,整个建筑开高 窗给人一种被囚禁的压抑感
不屈战俘馆
在一个四周都是围墙的院子里 有一幅涅槃的画面飞向天空, 突破重围,而与现实的处境对 比则更让人心情承重
不屈战俘馆
从整个建筑出来之后,视野一下就开阔了 心中的郁结似乎有所缓解,而平静的水面 又让人静静的反思,苦难已过,明天会更 好
不屈战俘馆
陈列特色
不屈战俘馆
陈列特色——不屈——材质,环境的渲染
红色年代章·钟·印陈列馆一层
在即将离开展馆的最后,这 里的空间顶部布满了密密麻 麻的各种像章。展示的主题 由钟表回到了印章。排列如 此密集的像章,会给每一个 参观的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 象,就像是那段红色岁月在 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 的痕迹一样。
红色年代章·钟·印陈列馆一层
如果说时间是生命的度量, 那么在这样的空间里,这些 记录时间的钟表仿佛被赋予 了生命。没有同步的钟表的 滴答声在错落中反而让人觉 得这样的声音有一种超越了 秩序的力量。
红色年代章·钟·印陈列馆一层
经过狭窄的时钟长廊之后, 就进入了展馆中心院落,地 面上是排布整齐的圆形印章, 圆形的空间里不设一物,仅 有天光投射到地面和弧形的 墙壁上。同时,利用圆形空 间特有的声学现象,形成了 “回音壁”和“中心聚焦” 等特殊的建筑声学现象,使 人在经过迷宫般曲折回绕的 路径之后,突然进入静谧封 闭的声学空间,感受声音, 光影和时间。

无形·有形·无形:四川建川博物馆战俘馆创作札记

无形·有形·无形:四川建川博物馆战俘馆创作札记

士 们 的 命 运 。 作 为 建 筑 师 .就 是 要 调 动 一 切 有 形 、 无 形 的 手 段 , 来 营造一 种更 有艺术 感染 力的意境 和氛 围。 4 m 4 的 方 形 平 面 不 规 则 地 分 为 两 个 部 分 . 一 实 一 虚 。 0 x3 m 实 为 展 厅 .虚 为 水 院 .其 间 以 有 墙 无 顶 的 放 风 院 作 为 过 渡 。
, 广三= E r ’ 1 £
总 平 面 /i l sep n t a
位 ■ 面 / i at n st a st i i pln u o e
为 瓦 全 ” 战 俘 们 没 有 玉 碎 .这 便 是 他 们 的 原 罪 。 但 是 .这 种 几 . 千 年 被 国 人 奉 为 圭 臬 的 陈 旧观 念 还 需 要 保 留 下 去 么 7 这 种 落 后 以至 残酷 的 ” 体 无 意 识 ”难 道 不 应 该 被 冲 破 吗 7我 以 为 战 集
当 时 我 就 想 . 一 定 要 在 建 筑 物 的 ” 式 。上 下 点 功 夫 .使 观 众 形 在 远 处 看 到 战 俘 馆 的 时 候 他 会 想 : 啊 ,这 是 什 么 馆 .看 看 去 。 如 果 战 俘 馆 的 建 筑 形 式 能 抓 住 人 们 的 眼 球 . 吸 引 他 们 来 战 俘 馆 参 观 , 那 么 .这 也 许 就 是 成 功 的开 始 了 。 谁 能无视 形式 的存在 和它 的重要性 呢 7
维普资讯
无 形
有 形
无 形 : 四 川 建 川 博 物 馆 战 俘 馆 创 作 札 记
f l s ・vi ・f l or es m il s be Or ss:desi of PO W hal m e n g I of J a c u nS M u e m n Sih a i n h a ’ s u i c u n

介绍建川博物馆

介绍建川博物馆

介绍建川博物馆
大家好,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建川博物馆。

建川博物馆坐落在成都市区内,是一座以抗战为主题的博物馆。

它于2007
年12月29日落成,占地面积14340平方米,建筑面积6668
平方米,展厅面积4700平方米,展品约有25万件。

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阔的大厅,大厅两侧有两个展厅。

左侧展厅展示了“抗战时期重庆地区文物及文化遗产保护”和“抗战时期文物及文化遗产保护”两部分内容;右侧展厅则展示了“抗战时期文物及文化遗产保护”部分内容。

大厅中央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雕塑,雕塑高3.85米,象征着我们伟
大的祖国在经历了无数次战争后终于站起来了。

大厅两侧有一幅巨大的油画:一位解放军战士和一位八路军战士手牵手站在一起。

他们身后的墙上,是一些反映当时真实情景的照片:有很多战士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自己的行踪,把自己藏在山洞里;有很多战士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自己的行踪,把自己绑在树上;还有很多战士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自己的行踪,被敌人无情地杀害了。

—— 1 —1 —。

建川观后感

建川观后感

建川观后感《建川观后感》去建川博物馆游览的那天,天气不错,怀着一种好奇与崇敬交织的心情走进了这个满是故事的地方。

一进去,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就扑面而来。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中流砥柱馆里陈列的各种抗战时期的文物。

看到那些锈迹斑斑的枪支、破旧的军旗还有当时战士们简陋的生活用品,我感觉自己仿佛被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那个场景让我不禁想到,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士兵们是凭借着怎样坚定的信念在战斗啊。

我眼前好像浮现出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杀敌的画面,他们穿着破旧的衣衫,握着并不精良的武器,却毫无惧色。

当时我就不理解,为什么敌人有着先进的装备而我们却拿着这么简陋的东西,但同时又深深敬佩先辈们,明知力量悬殊,却依旧顽强抵抗。

在正面战场馆看到淞沪会战部分那惨烈的描述时,我震撼极了。

大量牺牲将士的名字和照片呈现在眼前,这背后可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他们有的可能才新婚不久,有的可能还只是十几岁的孩子。

他们告别家人,走向战场,却再也没能回来。

我当时就特别难受,战争是多么的残酷,它无情地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毁掉了那么多幸福的家庭。

走到不屈战俘馆的时候,我内心又有了新的感受。

这里打破了我以往对于战俘的固有看法,原来战俘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与伟大。

他们有些在被俘期间依旧坚强不屈,想尽办法和敌人斗争。

看完后我明白了,战争不只是在阵地上打仗,每一个被卷入的人,无论是战场上的战士还是俘虏,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做出贡献。

建川博物馆之行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这些记忆不应该被遗忘,就像在里面看到的一块展牌写的一样,只有铭记历史,才能珍惜现在,更能激励我们创造美好的未来。

这不仅仅是一个博物馆,更像是一本活着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往昔的血与泪,每一个故事都能给我们带来深深的触动和无尽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建川博物馆 不屈战俘馆
展馆分析 姓名:
目录
1
2 3 4
战俘馆概况 诚于中而形于外
意境营造 从有形到无形
战俘馆概况 1
位置 四川省大邑县 安仁镇
2
内容
文革、抗战等时期 的文物
4
特点
狭小的空间里创造 无限的意境
3
名称 程泰宁 不屈战俘馆
从有形到无形再到有形的创作过程,加深了建筑的感染力。
诚于中而形于外

THANKS FOR WATCH!
形式不是无厘头的表演
特殊的内涵 形式和空间的独特性
意境营造
一实一虚 实为展厅 虚为水院来自意境营造高墙夹峙
迂回曲折 虚实结合
意境营造
压抑光感
囚笼铁栅
互为对景
意境营造
放风中的
不屈战俘
铸炮为钟
意境营造
回味思考
特殊人群
理解尊重
有形到无形
大象无形
营造意境 审美境界
遗憾

遗憾的艺术
建筑是遗憾的艺术
但有很多遗憾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