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沉管灌注桩成桩深度分析
1、振动沉管灌注桩

1、振动沉管灌注桩沉桩机将带有活瓣式桩尖或钢筋混凝土桩预制桩靴的桩管(上部开有加料口),利用振动锤产生的垂直定向振动和锤、桩管自重及卷扬机通过钢丝绳施加的拉力,对桩管施加压力,使桩管沉入土中,然后边向桩管内浇筑混凝土,边振边拨出桩管,使混凝土留在土中而成桩。
(1)机具设备及材料要求径为,号普(1或泥浆较多,应拔出桩管,用砂回填桩孔后重新沉管;如发现地下水和泥浆进入套管,一向在沉入前先灌入1m高左右的混凝土或砂浆,封住活瓣桩尖缝隙,然后再继续沉入。
沉管时,为了适应没土质条件,常用加压方法来调整土的自振频率,桩尖压力改变可利用卷扬机把桩架的部分重量传到桩管上加压,并根据桩管沉入速度,随时调整离合器,防止桩架抬起发生事故;③上料:桩管沉到设计标高后,停止振动,用上料斗将混凝土灌入桩管内,混凝土一般应灌满村管或略高于地面;④拔管:开始拔管时,应先启动振动箱片刻,再开始卷扬机拔桩管。
用活瓣桩尖时宜慢,用预制桩尖时可适当加快;在软弱土层中,宜控制在0.6-0.8m/min并用吊砣探测得桩确已张开,混凝土已从桩管中流出以后,方可继续抽拔桩管,边振边拔,桩管内的混凝土被振实而留在土中成桩,拔管速度应控制在2(且大宜大于活瓣桩尖长度的2/3),在拔管过程分段添加混凝土,使客内混凝土面始终不低于地表面,或高于地下水位1.0-1.5m以上,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地面。
反插次数按设计要求进行,并应严格控制拔管速度不得大于0.5m/min。
在桩尖的1.5m范围内,宜多次反插以扩大端部截面。
在淤泥层中,清除混凝土缩颈,或混凝土落筑量不足,以及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宜用此法;但在坚硬土层中易损坏桩尖,不宜采用。
3)在拔管过程中,桩管内的混凝土应至少保持2m高或不低于地面,可用吊砣探测,不足进及时补灌,以防混凝土中断形成缩颈。
每根桩的混凝土灌注量,应保证达到制成后桩的平均截面积与桩管端部截面积的比值不小于1.1。
456 1.5m7沉拔桩机难于把桩管沉入设计标高。
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中应注意问题

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中应注意问题1. 引言振动沉管灌注桩作为一种常用的桩基施工方式,在各类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该施工方式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本低、桩体质量可靠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详细讨论。
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这些准备工作对于施工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因此需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地质勘察: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包括土层的性质、地下水位等。
这些信息对于施工方案的制订和后续的施工过程都有重要影响。
•施工方案设计: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工程要求,制订合理的施工方案。
考虑到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的特点,需要特别关注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小振动对施工区外的影响。
3.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振动沉管灌注桩的施工过程包括钻孔、设桩、灌注等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3.1 钻孔过程中的问题在钻孔过程中,可能遇到以下问题需注意:•岩层破碎:遇到坚硬岩层时,容易导致振动设备失效或损坏。
此时应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并预先进行试验,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钻孔稳定性:在软土层或淤泥中进行钻孔时,容易导致孔壁塌方或孔筒积塞。
应采取支护措施,如套管、套筒等,以保证钻孔的稳定。
3.2 设桩过程中的问题在设桩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水平控制:振动沉管灌注桩的设桩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桩的水平控制。
过大的水平偏差会导致后续施工的困难,甚至影响桩基的安全性能。
•桩顶的保护:在设桩过程中,需要保护好桩顶,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桩顶损坏。
可以采用合适的保护措施,如安装桩帽等。
3.3 灌注过程中的问题灌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灌注混凝土的浇筑方式和工艺参数的选择:根据施工条件和灌注混凝土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浇筑方式和工艺参数。
灌注过程中需要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以保证灌注后桩体的质量。
振动沉管夯扩灌注桩质量事故分析及处理措施

( hn sa Pann &Dei Is C a gh 10 7C ia C agh ’ l ig s n s nn , hn sa4 0 0 , hn) g
【 b t c] ho g n e gn e n x mpe f s g te ir A sr t r u ha n i r ge a l a T ei ,o i bo un h v
管 夯 扩灌 注 桩 质量 事 故 来 探 讨如 何 完 善 该 技 术 , 供
类似 桩施 工参考 。
40 m, 0m 系放样引起 的系统误差, 对单桩承载力本身
没有 影 响。东北 部桩 偏位 是 由于施工 方赶进 度 , 在该
段 采取 边打 桩边 开挖 的施 工方 案 ,又 在开 挖 时把土 堆 在东 北角 空地 处 ,造 成 该处 和其 他 位置 处土 体 高 差悬 殊 , 施工 振 动沉 管 过程 中, 体受 到强 烈挤 压扰 土
析 比较 , 结 和 归 纳 了各 方应 注 意 的技 术 措 施 , 确保 工程 质 总 以
量。
架 结 构 , 筑 面 积 1 0 m 重 要 性 等级 二 级 , 震 建 6O 0 , 抗
设 防烈度 6度 。采用天 然基础 , 力层 为硬塑状 粉质 持 黏 土 , 基 承 载 力 特 征 值 地 2 k m 局 部 持 力 层 0 N/ ,
为粉 土 , = 8 k m:考 虑 到实 际 的场 地情 况 , 地 l0 N/ ; 场
地 质 条件 较差 ,地 下水位 高 且持 力层 顶标 高变 化 幅
【 文献 标 志 码 】 A
【 键 词】 动 沉 管夯 扩 灌 注桩 ; 制措 施 ; 术措 施 关 振 控 技
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的优势与适用场景

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的优势与适用场景振动沉管灌注桩作为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多项显著优势。
本文将介绍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的优势以及适用场景,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施工方法。
一、振动沉管灌注桩的优势1. 承载力强:振动沉管灌注桩通过振动沉入土壤,利用振动造成土壤松动,随后灌注浆液填充孔隙。
由于振动沉管灌注桩在灌注过程中实现与土壤的紧密结合,因此具有较高的承载力。
通过增加振动频率和振动力度,可以进一步提高承载力。
2. 灌注质量可控: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振动频率和振动力度,以及浆液的注入速度和浆液的成分。
这使得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实现灌注质量的可控,确保施工过程和灌注效果的稳定可靠。
3. 施工周期短:振动沉管灌注桩具有施工周期短的优势。
相比其他地基处理方式,振动沉管灌注桩的施工速度更快,可以快速完成桩基施工。
这对于一些工期紧迫的项目尤为重要,可以有效缩短工程时间和降低成本。
4. 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振动沉管灌注桩是一种无挖土、无排土的施工方法,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相比传统的挖掘施工方式,振动沉管灌注桩可以减少土方开挖和运输,并且可以降低施工噪音和颗粒物的排放。
这使得该施工方法在一些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区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振动沉管灌注桩的适用场景1. 多种土层:振动沉管灌注桩适用于各类土层,包括砂质土、粉土、黏土等。
由于振动沉管灌注桩的振动作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性质,使得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2. 土质较软:振动沉管灌注桩在土质较软的情况下施工效果较好。
振动能够改善土层的密实度和稳定性,提高承载力,对软弱土层和沉积土层的加固效果显著。
3. 土层深厚:振动沉管灌注桩适用于土层深厚的地区。
振动沉管灌注桩可以一次性完成较大直径和较深深度的施工任务,提高施工效率。
4. 地下水位较高:振动沉管灌注桩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仍可进行施工。
由于灌注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地下水流动,因此即使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土层中,振动沉管灌注桩也可以提供稳定的地基处理效果。
振动沉管碎石灌注桩

4.1.1.6 振动沉管碎石灌注桩(1)适用范围振动沉管碎石灌注桩,辅以土工格栅和砂砾垫层共同对过湿土层厚度≥5米的一般路段及过湿土层厚度≥4米的高填路段的处置。
(2)振冲碎石桩试验段施工振冲碎石桩施工前,根据施工规范要求施工前须通过试验段的施工,记录冲孔、清孔、制桩时间和深度、记录冲水量、水压、填入碎石量及电流的变化等,验证设计参数和施工控制的有关参数,选定科学合理的技术参数作为振冲碎石桩施工的控制指标。
根据现场试桩的结果,需要取得如下的施工技术参数:造孔电流、造孔水压、加密电流、加密水压、留振时间、填料量和加密段长度等。
施工时应密切注意对周围结构物的影响。
试桩施工直接在振冲碎石桩施工范围内进行布置,根据振冲碎石桩施工图设计的分区要求,每区段振冲碎石桩施工前都必须进行试验桩施工,且每区不小于20根。
试验段施工前将试验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实施细则、进度要求、质量控制等)报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审批。
试验桩施工过程如下:①首先用吊机将振冲器吊起垂直对准桩位,启动水泵和振冲器,水压控制在400~600KPa之间,水流量为每分钟350~400L(喷水中心偏差≤50mm),将振冲器徐徐沉入土中,观察此过程电流变动范围,振冲器继续以每分钟1.5m左右往下沉,通过造孔电流和造孔水压的变化判断是否已进入粉细砂层。
②提升振冲器进行“清孔”两次,造孔完毕,记录整个成孔过程所用时间。
③向孔内倒入碎石料,并将振冲器沉入孔内进行振密,如果因地质较弱,碎石料扩散较大,电流一时难以提高,继续向孔内加碎石料并振密,观察电流何时达到密实电流(初定为50A),为保证不卡死振冲器,填料采用“间接填料法”随着碎石料不断下沉至孔底,孔内碎石也逐渐被振实成桩,记录整个制桩过程共用时间和填料量。
④观察几根试验振冲碎石桩的成桩过程和记录数据:该区段淤泥层厚度情况,地质分布情况,是否经常发生塌孔现象,振冲碎石桩成桩时间的长短。
如果因地质较差,碎石填料扩散系数也较大,平均扩散系数较大,每米填料量相应增大,随着制桩的增多填料量和扩散系数会相对减少,可加快制桩进度。
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的原理与技术解析

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的原理与技术解析振动沉管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层的承载能力,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的原理与技术解析。
一、振动沉管灌注桩的原理振动沉管灌注桩是通过振动将钢管逐渐沉入土层中,同时灌注混凝土,形成一根连续的桩体。
其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土层排除。
振动沉管施工时,钢管的振动可以有效地降低土与钢管间的摩擦力,从而使钢管更容易进入土层。
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中,土方会因振动而松动,排除至钢管周围。
2. 桩中灌注混凝土。
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中,钢管的下端会与土层接触,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混凝土会从钢管顶部灌注至钢管内部,可通过泥浆管进行施工灌注。
3. 卸载静载力。
施工完成后,桩体内部的混凝土会逐渐凝固,形成一根具有一定强度的灌注桩。
在振动沉管灌注桩的设计中,会考虑到桩体的承载能力,因此可以通过静载试验获得桩体的设计参数。
二、振动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技术解析振动沉管灌注桩的施工过程需要注意一些关键技术细节,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效率。
下面对几个重要的技术环节进行解析:1. 桩的定位和预处理。
施工前需要通过土壤勘察等方法确定桩的位置和长度,并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包括清除桩位上的杂物、松土和浸水等操作,以便更好地施工。
2. 振动沉管施工。
施工时需使用振动设备将钢管振入土层,同时逐步沉入地下。
振动设备要选择合适的频率和振幅,以克服土层的阻力,保证钢管顺利进入土层。
3. 同步注浆。
在钢管沉入的同时,进行同步注浆操作。
注浆可使用混凝土泵将混凝土从管顶注入钢管内部。
注浆需均匀并保证注浆管与工作面的接触紧密,以避免浆液漏出。
4. 桩的加固与静载试验。
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完成后,需对桩体进行加固处理,常见的方式包括预埋钢筋和喷涂混凝土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静载试验,验证桩体的承载能力。
5. 施工质量控制。
在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例如,对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进行监测、检查桩的垂直度、检查桩长的准确性等。
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中的质量检测与评估方法

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中的质量检测与评估方法振动沉管灌注桩作为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础施工中。
在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与评估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检测与评估方法,以保证施工质量。
一、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质量检测方法1. 钻孔质量检测在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前,需要先进行孔洞钻探,以了解地层情况。
钻孔质量检测主要包括土样采集和岩芯取样。
采集的土样可以用于室内试验,通过对土样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分类。
岩芯取样可以对钻孔中的岩石进行分析,以确定岩石的种类和强度,为施工提供基础数据。
2. 钢筋质量检测在振动沉管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钢筋是起到加固桩身的作用。
钢筋的质量检测主要包括验收试验和抽样试验。
验收试验是对进场的钢筋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检查、重量检查等。
抽样试验是从进场的钢筋中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材料性能试验,比如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等。
3. 灌注桩桩身质量检测振动沉管灌注桩的桩身是由混凝土灌注形成的。
桩身质量检测主要包括混凝土骨料试验、混凝土强度试验、混凝土密实度试验等。
骨料试验用于检测混凝土中的骨料的质量,以确定骨料是否符合要求。
混凝土强度试验用于确定灌注桩的抗压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密实度试验则用于判断灌注桩的工作质量。
二、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质量评估方法1. 施工工序评估振动沉管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工序进行,包括钻孔、吊装钢筋、灌注混凝土等。
针对每个施工工序,可以制定相应的施工规范和评估标准,通过对每个工序施工质量的检查和评估,确保每个工序的质量达到要求。
2. 设备状态评估振动沉管灌注桩的施工依赖于专用设备,包括桩机、灌注机等。
设备的状态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振动沉管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因此,对施工设备的状态进行评估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设备状态评估可以采用设备运行记录、设备巡检记录、设备维修记录等。
3. 施工人员评估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态度对施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振动沉管灌注桩

其中为了验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由施工单位现场将236#桩开挖,实践证明检测结果正确,236#桩在2.65米处断裂。
三、综合分析桩基检测资料,造成严重工程桩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桩间距偏小,根据规范《JGJ94—94》规定:对于饱和软土中的挤土灌注桩,最小桩距为4d(d为桩径),而该桩距仅为3d(即1.2m),当已灌砼初凝后,在邻桩沉管过程中,土受挤压产生水平推力使桩产生断裂。
2、由于是属于挤土桩,土体受挤后,向薄弱处传递挤压力,而使地面出现隆起现象,形成对邻桩的摩擦,构成一个向上的拉力,而使桩断裂。
3、砼的级配不太合理,坍落度较小,施工灌注砼的坍落度为3~5厘米,而规范中规定对于挤土桩的坍落度至少为8~10厘米,由于坍落度小极易造成桩身砼离析,夹泥和蜂窝。
4、拔管速度过快,根据规范规定振动沉管灌注桩在管内灌满砼后宜振5~10s,再开始拔管,应边振边拔,每拔0.5~1.0米停拔振动5~10s,如此反复,软弱土层中宜控制在0.6~0.8m/min,由于拔管速度快,停拔振动时间短,或根本不停振,极容易造成缩径、夹泥,桩身断裂,造成工程桩质量事故。
四、为了保证上部建筑的安全,对桩基质量事故提出如下三种处理方案:1、对于数量比较多的断桩,不宜单独逐个处理,可将原桩基上断面500X500mm2的承台梁改为片筏桩基础,片筏基础厚度为250mm,片筏配筋为Φ14@200。
2、对于缺陷深度在1~3米的断桩,可将原来断的桩段挖去,加套略大于原桩径的钢箍或钢筋砼水泥管,清理干净断裂位置,设素水泥浆一道,再重新灌注砼补做桩段。
3、对于缺陷深度在3米以下的桩,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和土质较软,开挖补桩对于施工是较为困难的,可采取在原500X500mm2承台梁下作放大角,放大角宽度在1200~1800mm (根据单桩承载力和桩基在建筑平面上的位置确定),下设Φ12@180受力筋及Φ6@200分布筋,放大部分长度以相邻轴线长度为准,组成一个复合的桩~梁~土受力体系,以保证荷载的重新分布,减轻原缺陷桩的荷载负担(具体如图2示)五、通过该工程振动沉管灌注桩质量事故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得出:1、振动沉管灌注桩从成孔、灌注砼及成桩的整个过程看,都是处于隐蔽工程,因此桩基施工除应严格按照规范中的有关规定精心施工外,对于不同的工程施工,还应制定出相应的施工方案,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工程的施工管理与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振动沉管灌注桩成桩深度分析
庞英杰,江宇京
(浙江建协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杭州,310009)
摘 要:在一般多层房屋的桩基础中,振动沉管灌注桩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在沿海软土地基区域。
正确估计下沉深度是提高振动沉管灌注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要手段。
作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推导出振动沉管成桩深度的经验公式,为桩基设计、施工的同时提出一个实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振动沉管灌注桩,下沉深度,下沉阻力
在一般多层房屋的桩基础中,振动沉管灌注桩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在沿海软土地基区域。
正确估计下沉深度是提高振动沉管灌注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要手段。
本文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推导出振动沉管成桩深度的经验公式,为桩基设计、施工的同时提出一个实用有效的方法。
一、 振动沉管基理
振动沉管是将振动打桩机和沉管(φ325、φ377、φ425)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振动体系,
启动电动机时,锤内两组对称偏心块在驱动齿轮带动下,以相同的速度相反的方向作旋转运动,转动产生的水平离心力相互抵消,垂直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从而产生上下周期性的激振力,使沉管上下振动。
当沉管的振动频率与地基土的自振频率一致时,土体发生共振。
对于粘性土,土中定向排列的结合水分子被打乱,弱结合水丧失分子引力的约束而成为自由水,颗粒间粘聚力急剧下降,土体产生触变现象;对于饱和无粘性土,在振动荷载作用下将产生液化现象,这将大大降低沉管侧磨阻力和沉管的端阻力,从而使沉管在自重和附加荷载的作用下沉入地层;对于淤泥和淤泥质粘土,往往在桩锤和沉管的自重作用下,无需振动,切割内摩擦角偏低的土体,土体发生剪切和挤压破坏,沉管下沉。
二、 影响振动沉管成桩深度的主要因素
1.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沉管下沉过程中受到地基的阻力,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主
要是抗剪强度)的差异决定了振动沉管下沉阻力的大小。
沉管时,在土层中将产生很高的孔隙压力,对于饱和粘性土,孔隙水压力短时间内很难消散,土体难于被挤压密实,其强度大幅度下降,沉管较容易,同时土体发生隆起现象。
在砂土和粉土中,孔隙水压力很快消散,土体被挤密,沉管难度增大,因此砂土和粉土层的厚度与密度是影响沉管成桩深度的重要因素。
当非粘性土层较薄(小于桩径的3倍时)沉管在振动下可穿透该土层;当非粘性土层较厚时,桩尖沉入该土层深度为5倍的桩径较为困难。
由于振动能量传递到桩尖时已有很大消耗,所以桩尖穿越深度密实土层难度更大。
2.桩机设备。
通常各打桩的施工单位都不大可能具备大而全的施工用桩机设备,如振动锤DZ—90型(电动机功率达90KW)的就很少。
现场打桩施工时经常出现机械设备不配套的现象,人为地造成资源的浪费或不满足设计需要,如桩机底盘偏小,型钢主梁抗弯刚度小,压重堆不足等。
应而施工单位应全面地了解当地地质条件、设计意图确定需要的设备。
3.现场条件。
现场的电源供电能力、电源至桩机施工点的距离、电缆规格,同时施工的各种机械的总
用电量等都制约着桩机设备能力的充分发挥。
因而进场施工前应全面了解现场条件,正确地选择和确定施工技术参数。
4.施工技术水平。
沉管灌注桩承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打桩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当地质条件复杂时,例如桩尖持力层起伏坡度大,或地层构造差异很大时,打桩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对沉管灌注桩的质量影响很大。
故在施工前应制定出合理的施工工艺,确定适宜的施工参数,特别是振幅、功率、压重的确定,应根据土质情况、施工图、桩机振动频率和桩径正确地确定之,同时落实经济技术责任制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三、下沉阻力分析
桩机振动锤的激振力使桩管产生强迫振动,桩管在自重及外加荷载的作用下沉入土中。
在下沉过程中,桩尖一定范围内的土体被剪切挤压破坏,桩尖穿过后,由于桩管外壁与土体之间相对位移,产生侧磨阻力。
当桩管顶部的激振力,加压或配重克服了侧磨阻力和端阻力后,桩管下沉。
在下沉过程中,桩管侧磨阻力可分为三段:上段,靠近地面部分由于上覆土重量较小,桩管的垂直振动和水平振动使土体被挤开,桩管与土体之间形成空隙,并破坏了土体结构,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因而此段的摩阻力较小,深度也较小,约占桩管入土的三分之一。
中段,由于上覆土重和桩管振动的共同作用,在桩管中部形成一个软化区,该区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其摩阻力主要是由上覆土体的垂直压力引起的水平力对桩管的挤压而引起,其大小与土体的扰动程度有关。
中段的长度约占桩管总长度的三分之二。
下段,桩尖长度范围内,这部分摩阻力由于上覆土体量较大等使这部分侧摩阻力增大,其大小与桩尖形状、类型(预制桩尖、铸铁桩尖或活瓣桩尖等)有关。
桩管下沉过程中,桩端处土体对桩尖产生端阻力,其大小与土体强度和桩尖截面大小有关。
因此,桩管下沉阻力可按下列经验公式估算:
P=U q si L i+q p A p (1)
式中q si——桩管动摩阻力(kPa)
q s1 =0.2q sik ,q s2=0.7q sik ,q s3=1.2 q sik
q sik——预制桩桩侧极限静摩阻力标准值(kPa)
L i——第i段桩管长(m),L1=h/3,L2=2h/3-h尖,L3=h尖
h——桩管入土深度(m)
h尖——桩尖长度(m)
U——桩管外侧周长(m)
A p——桩尖处最大截面积(m2)
q p——桩尖处土动阻力(kPa)(q p=0.6q pk(kpa)
q pk——桩端处土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a)
n——桩分段数,n=3
四、沉管下沉深度的判别
设桩机振动锤的电动机激振动力为N,桩机自重为G1,振动锤及桩管重为G2,则可根据地基条件、设计桩长、桩管外径、桩尖形状和尺寸估算桩管下沉难度系数如下:
η=P/[(N+1/3G1+G2)η,]………⑵
式中激振力N可查桩机设备说明书,例如对DZ-60型振动锤,N=486KN。
式中η——桩管下沉难度系数,当η<0.95时,沉管容易,当η=0.95~1.05时,沉管较困难,当η>1.05时,沉管很困难;
η,——电机工作效率系数,与电源电压、电源距离、电缆芯线材质等因素有关,一般可取0.6-1.0。
五、结论
从上述分析可知,预估振动沉管的成桩深度即下沉深度是可能的。
由于实践尚有限,该公式的准确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以使沉管灌注桩的设计和施工更加合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振动沉管灌注桩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