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产业园对周边城镇公共经济发展的影响_以广东省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为例

合集下载

松山湖产业园案例

松山湖产业园案例

从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到产业地产——松山湖国家高新产业园的发展之路近年来,以产业聚集为特征的园区开发获得了长足发展。

作为实体经济的助推器,相对于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产业地产更具时代意义。

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穗深港”黄金走廊中段,地处东莞几何中心的松山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园区开发,就经历了从住宅地产到商业地产再到产业地产的发展历程。

一、开发住宅地产,完成园区基建松山湖产业园2001年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成立。

成立之初,园区发展主要模式是政府出让土地给开发商建住宅,开发商则为整个园区修建高水准的市政道路。

这段时期,松山湖产业园完成了基本的基建,一幢幢高端商品房小区拔地而起,一条条大道连接南北。

这一时期的主要开发商代表是东莞本地的光大地产,代表作品有锦绣山河、山河语岸、山河印象等大型高端商品房小区,以及由松山湖控股公司开发的主要居住对象为政府公务员的松湖花园、和堂等普通住宅、别墅小区。

这一时期开发商的作品,基本都是管委会批地、开发商盖楼兼修建周边市政道路。

因为风景优美、环境好,当时房价都在万元以上,但因为人烟稀少,商业配套基本没有,楼盘入住率一直在10%以内。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东莞致力于实现发展模式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施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

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升级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松山湖产业园地理位置优越,经历了住宅地产开发的第一阶段,松山湖园区周边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铁路、水路及航空立体化交通网络发达,香港、深圳、广州、惠州、珠海、中山均在松山湖一小时经济圈范围。

除了地理位置的优越,松山湖的自然环境也十分优美。

园区拥有8 平方公里淡水湖,14 平方公里原生态绿地,位于园区内的松湖烟雨景点位列东莞八景之首,年均游客数量达450 万人次。

二、做强商业地产,集聚园区人气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得天独厚的地方,直到2011年底,其常住人口只有7.8万,这其中还包含了4.5万大中专院校学生,2.2万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产业工人。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由于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创新能力,不断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科技人才。

本文将探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和机制。

首先,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显著的带动作用。

这些园区通常位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其设立和运营本身就是政府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视和支持。

园区内的企业集中了大量高科技产业,这些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吸引和孵化高科技企业,园区为当地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并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此外,由于园区内企业的集聚效应,园区周边的相关产业链也会得到发展,形成了产业链向上和向下的拓展,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其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创新和科技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园区内的企业通常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等方式,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园区内通常集聚了大量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专业机构,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科研合作机制。

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相结合,在技术创新方面形成了良性循环。

园区也常常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通过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此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也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些园区通常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吸引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到园区工作和创业。

同时,园区也积极推动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创新创业孵化器、人才培训基地等方式,为企业输送了更多的人才资源。

这些人才的流入和培养,进一步增加了园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人才引进方面也倾向于引进海归人才和国际留学生,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了区域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投资和人才资源,一些欠发达地区往往缺乏这些条件,无法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获得充分的发展机会。

高科技产业园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高科技产业园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高科技产业园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当今世界,高科技产业园区在各地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就高科技产业园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其在经济转型和创新方面的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一、经济转型与创新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可以为地方经济提供良好的机遇和平台,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

首先,高科技产业园区聚集了各类高科技企业和人才,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

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以及与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密切合作,加速了科技创新的进程。

其次,高科技产业园区以其较高的科研水平和技术含量,吸引了大量投资和外资企业,推动了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

同时,园区所带来的人才流动和创新文化,也促进了当地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产业升级与提质增效高科技产业园区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带来了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的效果。

园区的引进和培育的高科技企业,往往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及更好的市场竞争力。

这些企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为地方提供更多的高薪就业机会,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同时,高科技产业园区所带来的新型产业和新兴服务业,也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促使传统产业向高端、绿色和智能方向转型,提升了地方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环境影响与生态平衡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对地方经济还带来了环境影响与生态平衡的问题。

一方面,园区的高密度建设和大量的科技人员进驻,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忽视的压力。

因此,在园区建设之初,就应考虑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问题,合理规划和设计园区结构,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保障园区和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

同时,也应加强对园区企业和居民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教育,共同建设绿色、低碳的园区。

四、市场变化与政策支持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还面临市场变化和政策支持的双重挑战。

一方面,随着全球市场的变化和科技进步,园区的技术和产品竞争力也需要不断提升。

科技产业园区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科技产业园区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科技产业园区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近年来,科技产业园区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科技产业园区是根据国家和地方政策,集聚科技人才、科技企业和各种创新资源的区域。

它们的兴起既得益于中国科技创新飞速发展的背景,也反哺了城市经济的蓬勃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科技产业园区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首先,科技产业园区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

为了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科技企业入驻,园区的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必须先行完善。

这无疑提高了园区周边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其次,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带动了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

园区优先发展的科技产业往往是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其发展对城市的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刻的变革和升级。

这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新产业生态系统。

其次,科技产业园区对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园区集聚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和科技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科技人才的集聚催生了更多的创新创业活动,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这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另外,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动。

这种投资不仅包括来自政府的资金支持,还包括来自企业和个人的投资。

这些投资激发了创新活力和活动热情,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再次,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对城市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科技产业园区不仅仅是一个集聚科技人才和企业的地方,更是创新创业文化的培育场所。

园区内举办的各种活动和赛事既能够促进科技成果的互通交流,也能够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潜力。

科技产业园区也经常组织各种培训和交流活动,为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展示平台,提高了科技人才的整体素质。

这种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的方式不仅丰富了城市的人才资源,也提升了城市的整体文化氛围和软实力。

关于东莞市发展高新产业园区的思考——以东莞市松山湖西部研发区

关于东莞市发展高新产业园区的思考——以东莞市松山湖西部研发区

关于东莞市发展高新产业园区的思考——以东莞市松山湖西部研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成为国家、城市和企业竞争的焦点,是城市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空间拓展和传统产业改造的助推器。

进入新世纪,东莞谋划着从“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的转变,而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即是这场伟大转变中最活跃的分子。

本文在分析其他高新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松山湖西部研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该规划的创新之处,以期对其他相关规划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标签:高新区松山湖规划1区域发展背景1.1知识经济背景下科技工业园区的大发展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科技工业园区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条件为依托,依靠区域内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最大限度的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城市发展建设。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成为国家、城市和企业竞争的焦点,是城市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空间拓展和传统产业改造的助推器。

科技产业园在当今世界的发展非常迅速,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台湾的新竹等已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象征。

1.2东莞市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内在需求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东莞市发展态势持续高速,但支撑条件迅速弱化,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无法有效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是东莞市产业转型的重要载体,以打造产业升级龙头为目标,延伸IT产业的产业连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产业升级的内动力,找准松山湖的最佳定位,在产业创新中迎接国际产业大转移。

1.3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战略意义重大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在东莞市经济社会双转型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松山湖的开发,使东莞市由国际制造业基地向国际制造业名城迈进,以新空间发展新产业,促进全市的可持续发展,以此来应对区域产业转移的必然趋势。

随着松山湖产业新城的发展,必将成为城市化以及城市文明的高地,对周边城镇产生巨大的影响,大大提高这些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以生态为核心的科技产业园规划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分析

以生态为核心的科技产业园规划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分析
各个工业分区专门设立生活 区,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需 要。
A区 用地规模:约1.74平方公里 B区 用地规模:约1.32平方公里 C区 用地规模:约1.48平方公里 D区 用地规模:约2.53平方公里 E区 用地规模:约1.50平方公里
功能与布局
2.中心区:教育研发区
是松山湖的城市核心区,集行政、商务、教育、研发、商住、旅游等多项功能。 行政服务:是园区管委会及市直部门分支机构的办公场所,为企业提供一条龙的高效 优质服务。 研发:建成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创业园、虚拟大学园等一批科技创新载体,聚集中 小创业企业130多家;引进东莞中子科学中心、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华南工业设计院等 一批大型科研机构。 教育:拥有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等 院校,形成了从幼儿、中小学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纵向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 并举的横向教育链。 商住:拥有松湖花园、锦绣山河、万科松山湖1号、长城地产等居住配套,及酒店、 银行、超市等生活配套。 旅游:拥有东莞新八景之首的松湖烟雨,以及沟谷、紫薇园、中心公园等一批生态旅 游景点,是市民休闲旅游的理想场所。
功能与布局 教育区
旅游度假区
功能与布局
东部区:台湾高科技园 东部是松山湖重点打造的台湾高科技园,规划建设大型晶圆项目基地、先进IT制造基地和生 活配套区,以承接台湾高科技产业大项目和研发龙头企业,建成一个具有浓郁台湾特色的国 际一流高科技园区。
滨湖区:国际总部研发区 这片区域将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的总部、研发中心等,成为松山湖的科技核 心区。这里将适度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打好生态“牌”,做好水“文章”,彰显松山湖的生 态之美,以生态之美带动园区的科技招商,聚集科技资源和人才。
开发与控制

东莞松山湖案例研究

东莞松山湖案例研究
“山”、“水”、“园”

体育中心


山地公园

知识家园
医院 文化走廊
高尚住宅区
商业区
酒店公寓
生产力促进基地 商务办公区
五星级酒店
行政办公区
管委会大厦
规 划 总 平 面 图
管委会大厦
总体规划鸟瞰图
商务办公区
酒店
规划总平面图
总 体 规 划 鸟 瞰 图
文化走廊
总体规划鸟瞰图
控制指标
容积率为 0.5-0.8 密度≤30% 绿地率≥40% 公共建筑最高高度小于 60 米 居住建筑最高高度小于 20 米 公共岸线长超过 3000 米 自然及公共开放空间用地 85 万平方米(1278亩)
1号组团:牛津区 (学校)
设计理念: 参考牛津大学庄严的建筑特征创造街区,结 合以灰色板石为材料的大坡度尖屋顶、米色 莱姆石外墙、草坪里院和回廊,使整个街区 都可以感受到犹如知识殿堂般的氛围。
1号组团:牛津区 (学校)
规划: ■ 建筑物以三层为主,从巴士站经过庭院,可以与其他设施相连接。 ■ 巴士乘客可以在沿着环湖路的巴士站下车进入,私家车用户则可以从环湖路通过专用出入口进入地下停车场。 ■ 轨道交通是向其他区域移动的主要交通方式。 ■ 各个建筑物都以中庭为中心展开,人员经过中庭进入建筑物。 ■ 保存古建筑的外观,并在内部设计最先进的研究用办公室。 ■ 中庭的规模与实际的牛津校园相同,作为午餐时的休憩空间。
功能布局
•中心区 •科教区 • 中试产业弹性用地 • 食品科技工业区 • 机械装备科技工业区 • 生物产业区 • 综合科技工业园 • 生活居住区 • 市政设施用地 • 物流产业区 • 产业弹性发展用地
中心区规划

松山湖产业园案例研究

松山湖产业园案例研究

3
园区发展历程
松山湖产业园区发展配套先行,产业紧随其后, 松山湖产业园区发展配套先行 产业紧随其后,房地产 产业紧随其后 在初期埋下伏笔。配套完善后企业纷纷投产, 在初期埋下伏笔。配套完善后企业纷纷投产,各大房地 产商竞相推出产品。 产商竞相推出产品。
2001
松山湖 正式立 项,最 先开发 10平方 公里工 业园
滨湖区:国际总部研发区
这片区域将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的总部、 研发中心等,成为松山湖的科技核心区。这里将适度发展 生态休闲旅游,打好生态“牌”,做好水“文章”,彰显 松山湖的生态之美,以生态之美带动园区的科技招商,聚 集科技资源和人才。
北部区:高科技产业带
松山湖大道北边重点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目前已聚集华为、易 事特、生益等52家科技含量高、能耗低、效益好的高端产业,初 步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制造等产业集群。 以南区域重点引进研发中心、总部,已引进产品质量检测基地、 万科住宅研发基地等27家研发、总部企业。 月荷湖周边区域是创意生活区,已全面启动超市、住宅、餐饮、 学校、医院、邮政、体育等配套设施。
7
虹溪诺雅
万科松山湖系列产品虹溪诺雅凭借区位优势、 万科松山湖系列产品虹溪诺雅凭借区位优势、产品创 新和高科技建材成为了东莞09年的楼王 年的楼王。 新和高科技建材成为了东莞 年的楼王。
基础条件分析 虹湾83.73%的土地,是绿化、道路、小区公园。 单位住宅面积的配套比例高达50.6% 万平米小区私家公园:山顶亭登山道 .虹溪诺雅虹湾南部规划有原生山体公园 私家岸线最长的华南小区.项目拥有3000米的私家湖岸线 华南第一美景松湖烟雨,8万平方米的浩瀚湖面峰峦环抱、烟波浩淼 产品创新 车库:每户双车位、人车全分流;车库公建化、地下地上大堂复式化;地下车 库阳光化:位均2.21㎡采光通风面积;消防车道隐形化 采用纯剪力墙结构,全混凝土外墙,而通常只有30层左右的高层住宅结构采 用这种;采用石材钢挂,提高外墙保温性,建筑品质可媲美上海外滩百年建筑 小区无对视、阳台可垂钓 小高层户型地面独立化:每梯一户 全天候窗户 高科技建材 首个采用憎水玻化微珠保温层的住宅项目 预制件工厂化 中空隔音节能玻璃 四层防水屋面 ,不漏雨又保湿隔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 将会成为寮步镇吸引外资的一个极 为重要的卖点。
(2) 在 产 业 上 与 松 山 湖 产 业 园 的 协 调发展。 松山湖产业园作为东莞市重点 投资发展的产业园, 毋庸置疑对于整个 东莞市各个镇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挑战 和竞争。 这主要体现在资本、技术和配套 产业等方面,大朗镇也并不例外。 但从另 一个角度看, 松山湖产业园发展的主要 是产业的高端部分, 即科研开发和高端 技术产品的生产, 与其他各镇的工业生 产并不构成直接的冲突, 而松山湖产业
1、 从与周边区域的空间关系看,松 山湖科技产业园是一块飞地。 行政上松 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是高于周边镇的 独立行政单元;规划上规模庞大、功能齐 全、自成一体。
2、从 开 发 方 式 看 ,松 山 湖 科 技 产 业 园依靠东莞市政府的大量前期投资,开 展积极的对外营销和引资, 是区域投资 的焦点。 对平衡区域的空间发展格局,带 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策略控制的内容包括:控制合理的建 设规模,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预留策略 性发展用地; 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城 镇空间格局; 大型的基础设施尽量参照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进行建设;对 今后进驻镇的企业必须有所选择, 保证 镇的产业发展与区域的长远发展不矛 盾。
总之, 面对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带来
的种种机遇, 科技产业园的周边城镇也 需要采取积极的策略抓住这个机会,在 有序的规划下发展公共经济,改善民生, 建设环境优美适宜生产和生活的现代化 新城镇。 S
3、整合原则。 基于不同企业各自的 发展状态, 需要在同一园区内整合多种 单体组织形式与空间组合模式, 强调使 用空间的灵活性, 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自 身孵化、 成长的发展规律, 应对不同规 模、不同阶段的企业发展需求。 同时在这 一基础上, 亦应强调对整个园区形象的 整合设计,形成完整的园区印象。
二、东莞松山湖科技产 业园的特点
2、亲和原则。 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 一是对使用者 的 “亲 和 ”,这 点 是 通 过 控 制园区建筑的容积率和尺度感得以实 现。 因为归属感来自于人们对其场所精 神的认同, 而适宜的开发强度和空间氛 围是产生这一认同感的基本保障, 故建 议容积率在 0.8~1.6 之间。 其二是对自然 环 境 的 “亲 和 ”,即 对 场 地 所 属 气 候 条 件 、 地形地貌的尊重和利用,从而实现环境、 人、建筑三者之间的和谐对话,塑造富于 地域特色的园区建筑与景观, 提供多样 的公共活动空间, 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营造环境氛围。
3、从 规 划 功 能 上 看 ,松 山 湖 科 技 产 业园将具有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 高新 技术研发及成果培育转化、先进制造、会 务旅游、管理服务、高品质生活居住、生
2010 年第 8 期下半月·总第 464 期 67
发展论坛
FAZHANLUNTAN
态和文化等各方面功能。 总之, 松山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
中心;实现东莞产业升级;转变产业发展 方式,调整东莞的空间发展格局的重要区 域。 总之,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开发是东 莞建设“国际制造业名城”的重要战略。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与一般传统的依 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发展起来的科技产业 园有所不同。 它是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 依靠大量的投资,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和条件,以“筑巢引凤”的方式进行发展 的, 其所依靠的是原有较发达的制造产 业基础:良好的市场纽带关系、发达的基 础设施条件、 直接的生产试验场所及生 产制造的管理经验等。 因此松山湖科技 产业园的建设必然要求高起点、 高水平: 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以吸引科技和创业 人员;良好的配套服务设施,方便的内外 联系和沟通以促进技术的交流和提高; 另外新的高科技产业簇群在发展初期也 必须依靠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和倾斜, 如行政权力的倾斜,区域宣传的倾斜,创 业资源(资金、服务、房地产) 的扶持等。 因此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开发存在以下 特点:
区都将面临重构的问题。 “城市进圈、 工业进园、农民进城”的三进政策是东莞 市为改变地方经济分散发展的格局,提 高发展效益而提出的一项策略。 对于东 莞市来说, 松山湖产业园的建设旨在促 进城市进圈,工业进城的一项重大举措。 而对于寮步镇而言, 松山湖产业园征用 了分散于村的发展用地后, 客观上促进 集约集中的使用发展城镇的用地, 有助 于实现农民进城,工业进园。
1、引 导 城 镇 的 空 间 发 展 格 局和发展方向的改变
寮步镇和许多珠三角城镇 一样有明显的马路经济特点, 表现为过境交通沿线比较发 达, 城镇内部道路与国境方向 平行的较完善。 寮步镇本身要 与作为东莞市未来新经济中心 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保持较紧 密地联系, 产业园本身向外辐 射的多条通道必须由此经过, 这就为寮步镇改善镇的空间结 构提供了外部的动力。
3、 对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和 产 业 结 构 的 影 响
(1)经济地理位置的改变 ,接触投资 者视线的机会增多。 寮步镇主要以吸引 外商投资,以地生财的方式发展经济,因 此积极的向外沟通和交流对于镇发展经 济非常重要。 松山湖产业园是东莞未来 的经济中心和创新中心, 是东莞经济发 展的焦点。 大量的资本、技术、人才、信息 通过不同的路径向松山湖园区集聚,寮 步镇由于是主要的通道之一, 由此可以 获得大量对外联系的机会。 靠近松山湖 产业园的地理位置, 较完善的基础设施 和产业建设环境, 较低廉的土地使用价
参考文献: [1]王萍等.基于熵值法的高新园 区 自 主 创
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07。 [2]王 晓 姝.高 新 园 区 风 险 投 资 环 境 分 析 [J].
山 西 财 政 税 务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2009.08 。 [3]郭岭.科技园的风险资本营运 模 式 研 究
一、高新技术产业园的 产业特点与规划策略
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比较,具 有不同于以往的、鲜明的自身特点,可从 以下四方面加以概括:第一,创新能力成 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小型企业比重大;第 二,人力资源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就业 群体年轻化;第三,园区多集中在具有活 力和创新能力的大中城市, 并聚集成为 具有影响力的地区特色产业 (如以电子 信息产业闻名的东 莞 市 等 );第 四 ,从 业 者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普遍受过良 好教育, 因而也格外注重高品质的工作 生活环境。
松山湖产业园的建设被提 上日程后, 多条产业园的对外 快速交通干线正在规划建设 中, 这些举措将极大地改变寮 步镇的交通路网格局, 改善南 北的交通状况, 最终形成东西 和南北交通协调的镇区路网结 构, 同时为寮步镇的拓展提供 了条件和动力, 有助于寮步镇 空间发展结构的完善。
2、促进地方发展由分散向集聚转变 过去寮步一直都处于分散发展的状 态,各个行政村内都有一定数量的工业, 而镇本身的工业园区的规模和质量则相 当有限。 这种分散发展的模式无论从环 境还是从经济的角度上看效益都非常 低,这是寮步镇发展调整的重点和难点。 松山湖产业园在寮 步 镇 征 地 9.46 平 方公里, 沿湖区的部分未建设的土地基 本都已被划入松山湖产业园的地界,松 山湖附近被征地的行政村, 工业和居住
高科技产业园是一种现代的产业空 间组织形式,是通过制造业企业在空间上 的集聚,利用规模优势和集聚优势形成的 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其概念的渊 源 来 源 于 “出 口 加 工 区 ”,并 随 着 产 业 的 发 展逐步演化为 “工业园区”、“技术城”等 一系列概念,其中,高科技产业园区便是 由一系列以从事高科技产业的企业为主 体构成的产业园区。
有极大的风险。 目前, 松 山 湖 科 技 产 业 园 仍 处 于
开发建设初期。 因此在行政、空间、产 业等方面难免存在一定的 “飞地”特 性,但作为区域性的增长极,产业园将 成为区域的龙头, 带动整个地区的可 持续发展 。 同时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经 营的效益有赖于周边区域(城镇)的配 合与协调,科技产业园的周边城镇,必 须把与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相互融合, 协调发展作为远期的发展策略, 在一 定的规划控制下有序地进行公共经济 发展和城镇的建设。
发展论坛
FAZHANLUNTAN
高科技产业园
对周边城镇公共经济发展的影响
— ——以广东省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为例
●刘文博
我国 的 科 技 产 业 园 是 伴 随 改 革 开 放 , 高新技术日新月异进步以及经济 全球化他国的经验借鉴, 一路成长发展 起来的。 目前它已成为一类经济增长最 快、最具活力的特殊区域之一。
20 世纪末以来, 高新技 术 产 业 园 在 我国快速、蓬勃地发展起来,针对这样的 发展现状, 迫切需要一种与其产业特点 相适应的、 全新的园区规划理念来指导 当前的园区建设。
1、复合原则。 主要强调园区内各种 功能空间的复合, 即除占主体部分的办 公、研发空间外,还应具有相应规模的商
业、居住、餐饮、娱乐、健身、金源自等其他 服务性配套设施, 形成富有人情味的社 区氛围,满足人们身心需求,从而提高工 作效率。
(3)与 周 边 其 它 镇 的 竞 争 地 位的改变。在“以地生财”为主导 的发展模式下,城镇之间的相互 竞争相当突出。 过去寮步镇的 经济发展在东莞只能排在中 游水平,与虎门、常平、塘厦等 镇自然不能相提并论,与周边 其他镇相比也并未能显示自 身的优势与特色,未能处于较 优的竞争地位。 松山湖产业园 的开发,首先在基础设施方面由于政府 大量的投入,改善了局部地区的产业发 展环境;同时,寮步镇由于临近松山湖, 在地理位置上有天然的优势,与其他镇 相比更容易接受来自松山湖的辐射,大 量的市场机会将促进寮步镇产业向更 高层次的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寮步镇的 竞争力。
园的发展意味着整个东莞市的 产业向高级化发展,对于整个区 域的产业环境的提升是大有裨 益的。像寮步这样位于产业园旁 边的城镇更有可能与松山湖存 在产业和生产上的互补和承接。 松山湖产业园孕育的将是一个 集高新技术科研和高端产品生 产的产业集群,寮步镇就有可能 在工业生产和配套服务方面为 松山湖提供服务,争取在更高层 次领域的合作,以提高产业的增 加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