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吴相对论第214讲:心怀敬畏
冬吴相对论

冬吴相对论第211期【信念的力量】[主题问题]信念为什么是不打折扣的去执行和完成?信念为什么堪称人生的灯塔?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拥有一以贯之的信念为什么尤其重要?纪律和原则为什么能避免行为和思维的飘忽?在各种知识、告诫、机会、诱惑等多种噪音不断干扰的情况下,人为什么要保持行为和思想的高信噪比?人的行为为什么要有连贯性?非积累性的、自我消解的行为和思想为什么是无信的小人行径?为什么一个组织中个体的智商越高,组织整体的智商就越低?为什么在一个浅薄化、碎片化的时代,聪明的人反而越来越没有竞争力?什么是手表定律?父母在教育问题上的分歧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正文摘要]梁冬:举个例子,感冒去看医生,好的医生会告诉患者没事,多喝水吃几粒维生素增加体质一周就会好,患者信任医生,去做,病就好了。
从而引发了一个关于信任的话题。
吴伯凡:孔夫子说的“人无信则不立”。
“信”的力量超过其他的方法、技巧这样一个层面上的东西。
梁冬:这个“信”指的是诚信呢?还是信念呢?还是信任呢?吴伯凡:其实都有。
弘一法师的一句话可以让我们明白“信”是什么东西。
他说“识不足则多虑”,见识不够的时候,就喜欢胡思乱想,去思前想后,患得患失;“威不足则多怒”说一个人内在的威严不足的时候,就容易生气容易发怒,真正有威严的人是威而不怒;“信不足则多言”,信不足的时候则会说很多话。
“信”字的右边是个“言”字,有人说“信”是“伸”,伸展的意思。
说了一个事执行出来、伸展出来这就叫“信”。
这个人言而无信,承诺了一个东西,他没有执行,没有伸展出来。
所以“信”是不打折扣的去执行、去完成。
这里面有个原则和纪律的问题。
原则和纪律他有一个什么样的好处呢?他有一个像灯塔一样的好处。
当你在大海里面行驶,灯塔并不能够说它能明确的告诉你应该怎么走,但有这个灯塔你就能够调整你的方向,它是个参照系、坐标系。
你该怎么走,你自己去寻找方向,但没有灯塔的时候,就像没有方向的船,什么风对它来说都是逆风。
冬吴相对论:看不见的旋律

冬吴相对论:看不见的旋律《冬吴相对论》--147.看不见的旋律之(上)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梁某人。
对面呢依然是《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
伯凡你好!吴伯凡:大家好!梁冬:话说这两天呢,跟你分享一个小有趣的事情:我呢附庸风雅,有些朋友呢说费城管弦乐团呢到中国“大蛋”里面去表演。
说这个是全球一流的交响乐团。
你听说过这个交响乐团吧?吴伯凡:当然听过 philadelphia orchestra。
梁冬:哈哈,哈哈……我真的不是很知道,我觉得应该纽约的比较好吧,或者起码是,中央人民广播乐团应该比较好,是吧?结果呢他们说费城比较好,那就去喽。
片花:为什么说交响乐队指挥的工作是总协调而不是总指导?如何将不同专业不同禀赋的人协调组织成为一个好的公司?将军型、教师型、独裁型和指挥型的领导各自有哪些管理特点?什么是发生学?为什么频率和波段对生命和组织至关重要?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
本期话题:“看不见的旋律”之上期。
梁冬:原来呢是一个朋友,他是做指挥家的。
他给我搞了张票,这张票呢完全颠覆了我的很多的印象。
它(音乐厅)那个不是有一圈圈很高的嘛,有一些是正面对着这个交响乐团的,还有一些呢就是一圈儿围着它的,在上面的。
我坐在这个比较高的位置呢,差不多就从上往下看整个交响乐团的表演,所以呢,看到的全都是一些秃顶,还有不同的这个“地方支援中央”的各种头发。
但是呢我看到了一个我终身难忘的东西,这一点呢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就是以前我们去偶尔听交响乐的时候呢,就看见有一哥们上来了,拿屁股对着我们,然后开始……好像变魔术一样,就是那个指挥家。
一会儿手伸又一下,然后就又收回去了,你是看不见他的手的,但是这一次呢,我得以完整的从上面俯视看了一个全世界最好的交响乐团的这个指挥家真正指挥干的什么事情。
我发现原来指挥家,真的不是打拍子的,哈哈,我一直以为他是打拍子你知道吧?就是“滴嗒嗒,滴嗒嗒”,画三角形而已。
东吴相对论

东吴相对论教改难以推进有没有行业原因?——《冬吴相对论》听后感(12)可以这么说吧,某一组织,只要它有求于别人比别人有求于它多,它就具有了前进的动力。
这种反差使它必须反思自己的问题,想方设法的改变自己以适应外部环境,否则自己就会被淘汰。
我想,这是不是也可以推广到某一个人,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这种反差的时候,他就会努力的提高自己,以缩小这种差距。
比如,一个学生的真正进步,应该是来自他内心的渴望,而不是别人对他的要求,他必须主动寻求改变,而不是别人要求他改变,这样他才能不断地反思自己,调整自己。
也就是说,老师应该把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激发起来,而不是生硬的把一些东西强加给他。
裸露的时代,德育的新环境——《冬吴相对论》听后感(13)王晓春《冬吴相对论•企业透明时代》这一话题中说:现在人们在网上发言的机会太容易得到了,搜索引擎又使得我们的搜索成本变得非常低。
过去要查找一件个人一件事,只有高级侦探才能做到,今则不然。
你和别人打交道的种种痕迹都留在了网上。
网络还能把不同时间的事情一下子聚在一起,好像是同时发生的。
于是,网络就成了无所不在的揭发者。
当利益相关者把视线集中到你身上的时候,你真的是不敢造次。
现在,你不得不做一个好人了,否则你就会完蛋。
诚如二位主持人所说,我们进入了裸露的时代,很难有什么秘密了。
毒奶粉事件最初就是温州一个工人受害者发现的,有人把事情写到了网上,后来又有一个陕西人也发现自己家里出现同样的问题,也在网上发表了。
于是产生了蝴蝶效应,类似问题都被揭发出来,形成一场巨大的风暴。
最近关于“戴表哥”的事情也是如此。
某官员在视察车祸现场时面带笑容,被有人拍照放到网上,于是愤怒的网民对这个官员进行了所谓“人肉搜索”,结果竟发现此人腕上戴过十几块名表,价格惊人。
于是网民就质问他这么多钱从何而来,他的工资是多少。
这样穷追不舍,终于把此人弄得撤职了,他的事情还在进一步调查。
毒奶粉事件和戴表哥事件是两个精彩的反腐案例,有趣的是,这两件事的发动者都不是有关监察部门,而是普通百姓,这就显示了网络的力量,真是大字报还厉害。
作文体裁-敬畏与无畏应因物而异- 精品

敬畏与无畏应因物而异?唯有无所畏惧,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敢于面对与尝试,勇于挑战与创新的人。
唯有有所敬畏,我们才会成为一个有原则有底线有信仰的人。
可见,人生在世无所畏惧的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敬畏之心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对合理的事物无畏,对恰当的事物敬畏显得尤为重要。
当我们面对规则、法律、文化、历史、真理、自然、生命时应有敬畏之心。
曾国藩曾言: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正是因为苏格拉底对法律的敬畏,最终才选择遵守错误的法律,选择监狱与死亡;正因为对历史的敬畏,《甄嬛传》才在各人物的穿着装束上费尽心思;正因为对生命的敬畏,国际红十字会成员才会在战争与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救死扶伤……朋友,若你能做到对挫折困难等无所畏惧,对自然生命常怀敬畏之心,理性的选择敬畏与无畏,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敢于挑战与创新但又不失原则底线的人,一个思想和人格健全的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有所贡献的人。
有人说人应该有无所畏惧的精神,也有人说人活着应该有敬畏之心。
似乎两者都有道理,然而不管是恐怖分子无所畏惧的眼神还是官员对上司唯命是从的敬畏之心,都应该引起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敬畏与无畏应因物而异。
当我们面对冷嘲热讽、荆棘坎坷、强权霸权应有无所畏惧的精神的。
正如陈州面对别人对自己残疾身体的冷嘲热讽毫不畏惧,最终成为了带给别人温暖与正能量的励志演讲家,正如陈化成面对侵略者对自己生命威胁毫不畏惧,用诗句人固有一死,为国而亡,死亦何妨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贞不渝,最终英勇牺牲。
正如屠呦呦面对困难与荆棘毫不畏惧,攻坚克难历经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抗疟疾的青蒿素……敬畏与无畏应因物而异。
千万不要像在红灯面前我行我素的司机或是受贿千万百万的高官一样对法律毫无畏惧,也不要像信邪教的人或是传销组织成员一样对虚假的东西心怀敬畏。
要有理性的思考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如此才能正确选择是敬畏还是无畏。
高二:贾天玉。
《冬吴相对论》经典语录——01期

《冬吴相对论》经典语录——01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意识雷达”,一旦产生了“这对我不公平”的念头,他就只能看到不公平的事情,而不会注意那些公平、美好的事情。
这就像说一个人的老婆怀孕了,他就会看到街上的孕妇多起来了。
其实并不是这段时间里增加了很多孕妇,只是他以前没有注意到而已。
在一个组织乃至一个社会里,批评家和评论家往往是不受欢迎的。
比如,影评家挣的钱远不如导演挣的钱多,股评家挣的钱远不如基金经理挣得多。
因为在这些领域里,前者不如后者对社会的贡献大。
一个人在没有取得成就以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
对公平的过分期待,其实是与病态的自尊联系在一起的。
抱怨也好,过分强调自尊也好,他最后的结果都是不作为。
他想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认为自己之所以不行是因为这个游戏规则不对,是因为有坏人当道;有些事情不愿意做不是因为自己不行,而是因为自己比别人更有自尊等,这些实际上是自我欺骗和自我麻痹。
让自己免于面对当下的艰苦劳作和努力,在一个相对没有危险的角落里自怨自艾,以获得心理上的暂时满足。
现代很多技术说到底都是为了节省时间,包括电话、电梯、电脑、火车、飞机,甚至是拉链、电动剃须刀,可大家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没有时间陪孩子玩、没有时间去树林里走一走、没有时间给朋友打个电话聊几句、没有时间回家看望父母等等。
现代人节省时间的手段越多,时间就越不够用。
古代人用的工具很简陋,但他们卓有成效,成就不凡。
现代社会是一个被速度之魔所裹挟的社会,所有的东西都只为让人们提高速度,但是大家没有停下来想一想到底要到哪儿去、到底要做什么。
所以,我们就会为速度而速度,为效率而效率,最后干了很多无关紧要的事情,真正应该干的事情反而没有干。
这就是很多人碌碌无为的原因。
德鲁克说,真正做到卓有成效,要做到五个方面:第一,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第二,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重要的是作出了什么贡献,而不是做了什么,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强调的是结果;第三,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自己和别人的长处,而不去管那些短处的事情。
206.爱的艺术_冬吴相对论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两脉,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依然是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
伯凡,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诶,老吴呀,就是延续我们较早之前提到的一个话题,话说呢就是这个阅读,尤其是对纸字的那种深度阅读的减少呢,我们人类开始出现了一次巨大的危机。
以前呢是车轮出现的时候,我们的脚力变差了,是吧?普遍大家都不会轻功,以前还有人会轻功呢,现在都不会了,是吧?现在呢随着这个互联网让到我们的注意力,和我们阅读的能力都变差了,那么其它呢我们大脑被置换出去了。
吴伯凡:由于这种大量的心理和身理机能被外包,导致的人的空心化,有一个诗人叫爱略特,他有一首诗就叫《空心人》,我们是空空洞洞的人,我们是稻草人,我们身上充满了稻草,我们无依无靠。
他最后那个诗的结尾是:当世界结束的时候,不再是“轰”的一声,而是“嘘”的一下。
片花:什么是人类的空心化?阅读有哪四个层次?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缺少分析性阅读的人就会缺少深入探索的能力?人脑和电脑存贮和处理信息的方式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人脑中储存的信息是可以自我生长和重组的?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如何阅读一本书。
梁冬:我们上一次节目中聊到一个话题啊,就是说其实阅读呢也是有技艺的。
技术的技,艺术的艺,就是说很多人到了六年级之后呢,基本上已经不再提升他的阅读能力了,那么我就想请问你一个问题,就是说这个阅读是一个什么样的能力呢? 吴伯凡:首先阅读是有层次的,有一本书啊,大家可以有时候去看一下,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爱德勒写了一本书叫《如何阅读一本书》在这本书里呢,他提出阅读是分为四个层次的。
梁冬:诶,哪四个层次? 吴伯凡:第一个层次呢是基础阅读,或者叫初级阅读,就是能不能认字,能不能够把一个句子弄懂啊。
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基本上是这样子一种基础阅读,或者叫初级阅读。
我们很多人学外语学了半天,基本上只达到这么一个层次。
心怀敬畏

心怀敬畏作者:徐文东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2年第10期现在,已经很少看到这样的人了:他仰望高山,崇尚自然;他面对蝼蚁,敬畏生命;他双手捧着书本,赞美知识。
能够心怀敬畏之心的人真的越来越少了,是我们自己丢失了它。
高度发达的现代物质文明,让我们空间更广,脚步更远;但也正是它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将我们原本就少的敬畏心挤走,再用自大、自私填补了它的空缺。
于是,我们就以自我为中心,开始了愚蠢的行径。
我们想要征服自然,可就在我们不计后果地开发时,迎来的却是地震、海啸、台风等难以承受的报复;想要支配生命,却被现在的战争、辐射、有毒食品带走了自己的生命;想要创造新的知识,却被现有的知识束缚,永远也走不出这个怪圈。
貌似果敢的行动一步步证实着自大、自我的错误,失去了敬畏之心是我们衰落的第一步。
人贵有自知之明,既然我们的力量不很强大,甚至是弱小,那又何必去骗自己呢?以高姿态去渲染自己,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幸。
但幸好,还有部分人没有踏出这一步。
他们呵护生灵,保护自然,虔诚地追求知识与科学。
因为这部分人明白,心怀对万物的敬畏之心,就是我们存在的关键。
我们敬畏自然,是因为它孕育万物的能力;我们敬畏生命,是因为它的崇高与美好;我们敬畏知识,是因为它的改变世界的力量。
我们的先人在这一点上就要好得多。
在以前,也许是无法弄清这世界的一切东西,先人们的敬畏之心将自己从一无所知带到对现在许多事物的认知,是它帮助我们有了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力量。
或许有人会认为心怀敬畏这种低姿态会让我们低人一等,可是低姿态并不是卑躬屈膝,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赞美、敬仰。
低姿态并不是比别人差,而是我们明白自己与万物的差距,从而产生压力感,让我们不断前行。
我相信,终究有一天,心怀敬畏之心的我们,能够真正地掌控自己,掌控应该属于自己的一切。
而敬畏万物,却是这个世界想要更加美好所必需的!徐文东,湖北麻城第一中学学生。
冬吴相对论

冬吴相对论第245讲——本期主题:直面恐惧(上)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都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吴伯凡:大家好!梁冬:话说呢这两天啊,我碰见一个人,这个人呢他跟我说,他说领导安排他一个事儿,去收集驻中国的各个驻外媒体联络人的名单,因为他是做公司的这个PR的,这个公共关系的这部分人的,结果呢,他也没有门路,于是呢,自己跑到报刊杂志上买一些杂志,《商业周刊》什么的,看看人家编辑部门,然后打电话过去,想约一约,结果编辑部没人接电话,然后他就告诉我说,没办法了,我找不到他们了。
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就是什么东西阻碍了他进一步把这个事情往下做下去?我后来发现很可能是一些,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恐惧,比如说被人拒绝的恐惧,或者说不好意思的恐惧,或者诸如此类。
吴伯凡:嗯,就是那种麻痹症啊,那种习惯性的遇到一个事情以后,那种茫然,然后就陷入了那种焦虑以后……梁冬:就不作为。
吴伯凡:不作为,我也经常在想这个问题,你觉得是怎么回事儿?梁冬:我觉得呢,因为我经常问我们同事一个问题,说这个事儿,你说你今天做不到,对不对!好!这个事情是不是存在有一个人,在同样你的这个资源,你的这个位置上,他就会做的比你好一点呢?他说有可能的,我说那你想想看,你和那个人之间主要的差距在哪里?大部分的时候,这些人会有答案,他告诉我说,嗯,他可能比我会更勇敢一点吧,他愿意去尝试,或者大部分人说,他也许比我更坚持一些。
那我就在想,是什么东西阻碍了一部分的人他不愿意坚持自己的想法,人们有些时候甚至会害怕和人发生语言上的冲突,比如说,我明明是这样想的,结果开会的时候,那个人强制的表达意见之后呢,我就不说话了,但是我自己很难受,我又觉得我被噎住了,我后来认真观察了一下,我周遭的朋友们,包括我自己,我发现我们其实,许多时候是活在某一种的不知道哪里来的恐惧当中,这些恐惧一定是有原因的,它一定是从某个地方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吴相对论第214讲——本期主题:心怀敬畏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都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对面的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吴伯凡:大家好!梁冬:诶,较早之前呢,我们谈到这样一个话题,因为工业化而带来的心智模式的改变,比如说我们针对某些问题呢迅速的提出解决方案了,规模化生产了,等等等等。
但是这些观念一旦跟农业结合、跟食品结合的时候,就带出来了一系列的必然的乱象,我们今天看到啊,每隔到个半个月,你就会听到某一种的食品,又变成了一次化工产品的科普,对吧?从苏丹红开始,到三聚氰胺,到最近的……我已经完全忘记各种名字啦,那么当我们明白这一点时候,也许你会发现很多地方可能不能够随意的半工业化,或者是说把那种所谓的简单的创新思维应用到食品和医疗和教育这一种跟生命有关的领域里去。
片花:为什么说线性的因果思维是工业化的产物和特点?系统思维为什么反对动机和效果的简单相连?什么是后果延迟?小说《狼图腾》阐述了怎样一种草原生态?为什么说狼是草原的守护神?现在的中国人为什么会产生一种赶超思维?为什么说贪婪是不可持续和破坏整体的?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心怀敬畏。
吴伯凡:这种线性的因果思维啊,是工业化的一个特点,给出命令,得到结果。
而且是越快越好,工业跟农业相比,一个是它的产能大大提高,第二它生产的速度会非常地快,过去一只鸡,要长多长时间?梁冬:现在的鸡是不落地的,就是在地上跑了,一段时间之后,那叫走地鸡啊,买的很贵的,我所知道的很多鸡从出生的时候,就长在那个像工厂厂房一排排的架子上面,然后呢拿灯照,然后拿食物喂,打激素,如果市场好的时候呢,30天就出,如果市场不是那么好,搞45天再出,它可以精准地控制到天为单位的出栏,这也不光是鸡啦,猪也是这样,鸭也是一样,对吧?吴伯凡:这里头呢就违反了一个系统思维里头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后果延迟。
我们以前讲到过,对系统的敬畏,原因呢就是说,一个结果它如果不是一个线性的因果关系的话,在时间上就会延迟,因为,你加入了一个变量,这个变量呢,它要跟诸多变量,跟这个系统里头的很多的要素相互作用,最后呢在某一个时间,你不可预期的一个时间里头产生一个结果出来。
梁冬: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吴伯凡:对,它不是一个速战速决的过程,而农业跟工业的差别就表现在这种非速战速决的,动机跟效果之间的那种简单的关联,《庄子》里头讲到那个寓言:一个老头,抱着那个像一个水瓮啊那种……非常费力地去灌园,而不是说用一个杠杆,把它转起来,然后引一条小渠灌过去,别人问他为什么的时候?这个老人说了一句话嘛,有机事者毕有机心。
梁冬:对,就是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你会发现说,诶,我要提高效率,然后呢就要把水呢用这个机车把它引过来,开始的时候可能都是没有什么伤害的,的确效率高了很多,但是呢,如果你把这个问题放得更长远的角度看,为什么我们就今天再看《庄子》的时候,你发现他有他的道理呢?我们的食物刚开始的时候你可能添加的是一些很自然的纯生态的一些添加剂,后来呢添加一些非纯生态的,间杂着来的,开始的时候呢是一年才添加一次,现在呢一个月一次,最后是一天一次,它一旦走上了这样的一个道路以后啊,它就没有回头路了。
吴伯凡:贪婪的起源就在于对效率和效果的无节制的追求,本来这一次解决了一个问题,挺好,诶,我能不能够解决更大的问题?用更极端的手段更具所谓创新性的手段,让这个结果呈现得比原来的大出好多来,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贪婪叠加的一个过程。
这个贪婪的缺点呢就是用我们以前的那个评判道德的一个标准:第一它不可持续,因为你是不断地想得到嘛,你是在破坏整个系统的运作的情况下,得到一个单一的结果和指标,这种过程呢它一定是不可能持续的;第二呢,就是这种贪婪,它最终的结果还是由整个系统所笼罩下的一切个体来承担的。
梁冬:我有一个好奇哈,你说我们今天讲工业化的思维对食品业和农业的影响,但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在当今的中国显得尤其突出呢?按道理说工业化也不是在中国一个国家进行的,你觉得原因在哪里?吴伯凡:我觉得我们有一种思维进入近代以后,我们有一个所谓的3000年未有之大变局嘛,就过去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嘛,后来一下子发现自己被人抛得老远老远以后,就有一种赶超思维,怎么可能用最快的速度,来把别人给超过去,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呢,那我们可以采取很多很多的那种极端的手段。
梁冬:非常规手段。
吴伯凡:诶,对,不管是以那种冒进的方式也好,都是为了在短期内迅速地达到一个指标。
我们以前讲过的那个《狼图腾》里头的那个故事,实际上就是一种用极端的手段达到我自己眼下一个非常明确的一个需求,比如说狼,如果你没有系统思维的话,狼肯定是很有害的嘛,它吃我们的羊,吃我们的马,甚至是吃人。
你没法对狼有什么感情,所以草原的年轻人听见老人说这个草原狼是草原的守护神,他们觉得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所以后来呢以最简洁明快、最恨、最准的那种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把狼给打掉,打得他一个都不剩,用这种方式呢,是解决了好多问题,一下子放羊的时候就不担心狼啦,放马的时候觉得非常安全了,但是狼一旦消失以后,他们才知道这个后果延迟啊,这个延迟的后果它不是一下子就显现出来的,它是一点一点地显现出来,所以说我们有时候那种灾难的可怕性,它不是说突然一下子来,突然一下子来,反正就接受了嘛,但是如果一个灾难是一点一点的来临的时候,让你会陷入那种极度崩溃的状态,狼一旦消失以后,兔子就无节制的繁衍,导致整个草原上到处都是兔子洞,好多马就废了。
梁冬:为什么呢?吴伯凡:它一踩那个兔子那个洞,空了嘛,那个脚就崴掉了。
这还是小事儿,关键是由于兔子本身吃很多草,而且呢那个兔子洞是破坏那个草原的,所以对草原的这种表面的这种生态的伤害非常大,紧接着就是旱獭繁殖得也非常快,旱獭的洞是隧道式的,这种洞呢就梁冬:土行孙。
吴伯凡:呃,对,在里头呢就弯弯曲曲像那个迷宫似的,这样它就可以取暖嘛,一绕那个寒气就进不去,所以呢,它们过的非常舒服。
但是当那个旱獭洞越来越多的时候,蚊子也会越来越多,因为蚊子找到了这个藏身之所,每年的冬天来临的时候,它会冻死好多蚊子,但是有了这个旱獭洞以后,这个蚊子就大量的就聚集在这个旱獭洞里。
梁冬:防空洞里面了啊。
吴伯凡:啊,对,来年夏天的时候,整个的草原上就出现了蚊灾啊,这个蚊灾什么概念呢?就是所有的马的身上都像扑了一面毡子似的,其实就全是那个蚊子。
马呢用它的马尾巴那么刷的全都是红的沾满了鲜血,但是蚊子还是打不死,所以最后那个一头头的就活活地就被那个蚊子叮死。
狼不吃马啦,结果最后那个毁灭的程度还可怕,过去那是那些弱的马,跑的慢的马被吃掉,现在是不管什么马,一下子都死掉。
最一个意想不到的一个结果是草原人口的膨胀,牧民啊,男人他是白天出去放马,很辛苦的,放马放羊的时候,他必须得时时刻刻盯着啦,因为狼时时刻刻都可能会来袭击他的羊群,袭击他的马群,这样呢,他一天下来,就累个半死,回到家里的时候就呼呼大睡,那个晚上呢妇女呢就承担了一个赶狼的一个职责,就羊群回到羊圈的时候吧,狼还会来骚扰,这样呢妇女呢就不能睡觉的,就要带这猎狗不停地要赶那个狼,这样呢导致他那个人口啊非常地少。
在草原上人梁冬:他们能够产人的这个机会少了。
吴伯凡:嗯,对。
后来这个狼被打掉的时候啊男人白天放马放羊的时候都是在睡觉。
梁冬:晚上回家之后就可以不睡觉了,精力无限。
吴伯凡:对,啊,女人呢晚上也不用赶狼了,所以导致这个草原的人口的膨胀很厉害,这样呢你想想,本身的,兔子在破坏草原,然后这个旱獭在破坏草原,人口巨量的增加导致这个一块土地上靠牧业是不再能养活这些人的时候,这就开始开垦草原,施行农业,农业它的产能,它要比牧业的产能要高嘛。
这样整个草原就毁了。
这个时候他们才明白过来,哦,狼是草原的守护神!后果延迟。
这有点像那个四环素牙(由四环素族药物引起牙着色;其后又后续报道四环素沉积于牙、骨骼以至指甲等,而且还能引起釉质发育不全。
)一样的,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是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四环素能够治病,结果多年以后,好多很帅的小伙子、姑娘都是一口那样的牙。
梁冬:就间接地催生了另外一个行业,就是烤瓷牙行业,是吧?所以,你刚才这个故事啊我觉得它让我想起了张载的那句话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命请命”这话,这话的本质是什么呢?儒家思想一直认为啊,世界是一个完整的共同联系体,所以叫大悲同体呀。
吴伯凡:叫“民胞物与”嘛,民胞就是所有的老百姓都是我的兄弟,都是我的异母同胞嘛,所有的我得到的这些物质、财富都是老天赐予我的,这不是你的。
所以呢在这样一种前提下你对整体的,你所生存的这个环境,这个系统是保持的一种敬畏之心的,你不要乱改它的局部程序,你觉得某一个局部的问题非常困扰你的时候,你用一种方法来把它来消除来解决的时候你发现一下子捅了大篓子了。
因为背后那支看不见的手就开始起作用了,往往当它被破坏的时候我们享受的这些免费的东西就不再免费了。
我们以前说过嘛,大自然和人的身体它都是免费的,阳光、空气、水,而这些免费的东西我们平时是不在乎的,包括我们的身体,我们能有这个身体,我们有几亿分之的出生机率,这是多大的一个荣幸啊,来到这个世界上。
梁冬:对,比中福利彩票大多了,其实。
吴伯凡:对,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没有一个什么感激啊,没有这种庆幸之心啊,还总觉得有这样的不满那样的不满嘛。
有的人特别身体健康的时候他真的不把身体当回事,因为是免费的嘛,但什么时候不免费就是你的哪个器官出问题的时候,你才知道一个肝脏值多少钱,一个心脏值多少钱。
所以呢当这个系统被破坏它无法自我疗愈,自我管理,自我修复的时候呢,所有的后果成本都是要你承担了。
所以我们在解决一个问题得到的收益往往是跟某种你看不见的那种隐形成本是匹配的,在某个限度内这个系统是可以消化这个问题的。
就像这个计算机网络一样,如果这个网络足够大的话,在某个区域的服务器出问题,路由器出问题通过这个整体的系统它是可以把这个错误消化掉的,但是如果大范围的长期的对局部的要素进行更改,进行破坏的话,那整体的系统最终会以一种相当具有灾难性和毁灭性的面目呈现在你面前。
梁冬:你说到这个地方让我想起了刚才我们的那个问题,就是说为什么工业化时代来临之后,这种食品的危机问题在我们国家显得更加地明显呢?其实我觉得啊,跟另外一个因素有关,到底是什么?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冬吴相对论》。
片花:人为什么应该对赖以生存的环境整体保持敬畏?宣扬无所畏惧、我行我素的广告会造就怎样的心智模式?又会带来那些负面效应?信仰、道德和法律作为规范社会行为的三道防线分别具有怎样的节制力?为什么说单单依靠法律的力量无法建成一个良性运转的社会?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心怀敬畏。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继续回来《冬吴相对论》,对面依然是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