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的规范与实践
RTOG0225鼻咽癌调强放疗

这是RTOG0225鼻咽癌调强放疗的protocol。
protocol这个词有时候还真不知道咋翻译比较好。
就叫它治疗协议吧,或者实验方案也可以。
我们在看红皮书的时候,对于一些重要的RTOG实验往往只能看到结果,对于具体操作往往知之甚少。
尤其是在多医院跨地区的大型实验,统一的治疗方案对于实验的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具体的方案,对于年轻的放疗医生来说,不失是个很好的教材。
下面我尝试着把这个治疗协议中对于肿瘤勾画的部分翻译出来,和大家学习讨论。
这个关于鼻咽癌的RTOG0225两期临床实验是由Sloan-Kettering肿瘤中心的Nancy Lee主持的。
我主任在开ASTRO的时候和她见过一面。
一个很年轻的华裔。
看来是挺牛的。
我把原文附在文章里了,欢迎各位同道一起讨论6.0 放射治疗6.1 治疗计划,定位、影像获取略6.2 定义体积和ICRU参考点放疗相关的各体积定义根据ICRU50号文件:包括处方剂量,治疗参数记录和汇报。
6.2.1 肿瘤体积GTV。
肿瘤体积包括经活检确诊后,由临床检查、内镜检查、磁共振和CT多种信息所汇总的可知肿瘤范围。
临床受累淋巴结定义为直径大于1cm或中心有坏死。
GTV的勾画建议与神经放射科医师共同进行。
如有可能,尽量使用CT和磁共振融合的图像进行肿瘤的勾画。
6.2.2 临床靶体积CTV。
定义为GTV体积及其周围可能的亚临床病灶。
此体积由主管放疗医师决定。
本治疗协议中定义了三个CTV:CTV70,包涵大体肿瘤范围。
CTV59.4,包涵高危淋巴区域。
CTV50.4,包涵低危淋巴区域。
须注意GTV和CTV之间的边界至少保证5mm。
例外的情况时枕骨斜坡完全受累,GTV 非常靠近脑干,此时CTV边界可以缩小至仅1mm。
6.2.2.1 CTV70的范围包括磁共振所观察到的肿瘤范围。
CTV59.4包括整个鼻咽腔、咽后淋巴结区域(retropharyngeal lymph nodal regions)、枕骨斜坡、颅底、翼窝(pterygoid fossae)、咽旁间隙、下组蝶窦、后1/3鼻腔和上颌窦。
鼻咽癌的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与评估

鼻咽癌的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与评估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相对较少见但较为恶性的头颈部肿瘤。
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和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治疗鼻咽癌通常采用综合治疗,其中放射治疗是治疗鼻咽癌的关键手段之一。
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是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获得最佳疗效并最大限度减少危害的重要步骤。
下面将对鼻咽癌的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以及评估过程进行探讨。
一、放射治疗计划设计1. 患者评估和分期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的第一步是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合理分期。
这包括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MRI、CT等)、病理检查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分期、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信息。
2. 靶区划定根据鼻咽癌的位置及其淋巴结转移规律,需要合理划定治疗的靶区。
一般来说,放射治疗的靶区包括原发肿瘤灶、颈部淋巴结区域等,同时还需避开关键器官(如脑干、眼球等)。
3. 剂量分配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剂量的分配。
根据肿瘤的大小、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患者的整体状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剂量分配方案,确保肿瘤组织受到足够的放射剂量,同时尽量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
4. 照射技术选择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选择合适的照射技术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常用的照射技术包括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ation therapy,SRT)、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照射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提高治疗的精确性和疗效。
5. 治疗计划评估完成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后,需要进行治疗计划的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剂量分布、靶区覆盖情况、剂量与毒副作用之间的平衡等。
通过评估,可以进一步优化治疗计划,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和患者的安全。
二、放射治疗计划评估按照治疗计划的设计,进行放射治疗后,有必要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中两种规格多叶准直器的应用研究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中两种规格多叶准直器的应用研究作者:刘聪,李可孚,杨永新,成龙来源:《右江医学》2022年第10期【摘要】目的研究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中两种规格多叶准直器(MLC)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接诊的10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把患者均分为A组和B组。
A组给予1.0 cm宽的MLC进行鼻咽癌IMRT计划,B组给予0.5 cm宽的MLC进行鼻咽癌IMRT计划。
比较两组的靶区平均劑量(Dmean)、最大剂量(Dmax)、最小剂量(Dmin)、靶区适形度指数(CI)、剂量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受量。
结果两组的Dmea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I 、Dmin高于A 组,HI、Dmax低于A组(P<0.05),两组的视神经、脑干、腮腺、晶体和脊髓器官的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0.5 cm MLC在鼻咽癌IMRT计划中可以有效改善靶区适形度、均匀性,建议临床使用并推广。
【关键词】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多叶准直器中图分类号:R811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2.10.008Application of two specifications of multi-leaf collimator in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LIU Cong, LI Kefu, YANG Yongxin, CHENG Long(Department of Oncology,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Yongzhou, Yongzhou 425000,Hunan,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two types of multi-leaf collimator(MLC) in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Methods100 patients with NPC treated in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Yongzhou from May 2020 to May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d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Group A was given 1.0 cm wide MLC in the IMRT plan, and group B was given 0.5 cm wide MLC in the IMRT plan. The mean dose (Dmean), maximum dose (Dmax), minimum dose (Dmin), conformity index (CI), homogeneity index (HI)and dose to organs at risk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mea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the CI and Dmin in group B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while HI and Dmax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P<0.05);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oses of optic nerve, brainstem, parotid gland,lens and spinal cord of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0.5 cm wide MLC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nformity and homogeneity of the target area in the IMRT plan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hich is recommended for clinical practice and promotion.【Key words】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plan; multi-leaf collimator(MLC)鼻咽癌是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其位置的解剖结构相对复杂,靶区周围有许多重要器官,靶区的形状复杂[1-2]。
《中国鼻咽癌放射治疗指南(2022版)》解读PPT课件

02
新版指南对鼻咽癌靶区的勾画和剂量规定进行了更详细的阐述,提供了具体的勾画原则和剂量参考,使得放射治疗更加规范化和个性化。
疗效评价标准更完善
03
新版指南在疗效评价标准方面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引入了更多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评价指标,使得疗效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
免疫治疗的应用
新版指南首次将免疫治疗纳入鼻咽癌的治疗方案中,介绍了免疫治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潜力和应用前景,为鼻咽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根治性放疗
总剂量DT70-74Gy/33-37次/6.5-7.5周,常规分割1.8-2.0Gy/次,每周5次。
同步放化疗
在放疗期间给予化疗药物增敏,常用方案为顺铂+5-氟尿嘧啶。化疗药物的使用时机、剂量和疗程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耐受性进行调整。
延时符
鼻咽癌放射治疗技术与方法
03
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
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如调强放疗、立体定向放疗等技术的应用,使得鼻咽癌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同时降低了正常组织的损伤。
技术进展与优势
主要治疗手段
通过指南的制定和推广,规范鼻咽癌的放射治疗行为,提高治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规范治疗行为
指南的制定基于大量的临床研究和经验总结,旨在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精准医疗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鼻咽癌的治疗将更加个性化,基因测序、生物标志物等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为患者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延时符
指南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
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医生放射治疗技术水平,确保治疗效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规范放射治疗技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分段调强放射治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的应用研究

分段调强放射治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的应用研究陈传本;林翔;费召东;潘建基;陈荔莎;柏朋刚【摘要】目的研究局部晚期鼻咽癌(N PC )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肿瘤体积退缩、危及器官体积变化演变规律及分段调强放射治疗的必要性及实施的最佳时间。
方法20例局部晚期N PC患者入选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和同步化疗。
放射治疗前和放射治疗开始后CT和MR第2~6周每周扫描1次,根据CT图像与相对应的MR图像融合形成的CT-MR融合图像分别勾画原发鼻咽肿瘤(GTVnx)、转移淋巴结(GTVnd)、高危临床靶区(CTV1)、低危临床靶区(CTV2)及危及器官(OARs),将原始放射治疗计划映射到所得到的每周CT上获得新的计划,通过对比原始计划与新计划分析其体积及剂量变化。
结果GTVnx、GTVnd、CTV1和腮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缩小。
GTVnx、CTV1、GTVnd及左侧和右侧腮腺每周退缩率分别为14.70%,11.56%,11.40%,6.54%,6.78%。
在治疗过程中,GTVnx、GTVnd、CTV1、脑干和脊髓的剂量并无显著差异,而双侧腮腺剂量均显著升高(F=6.73,P=0.007;F=7.43,P=0.007)。
结论在治疗过程中,GTVnx、GTVnd、CTV1及腮腺体积显著减小,但是仅腮腺的剂量显著增高。
分段调强放射治疗可能有助于对腮腺的保护。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prospectively the volumetric and dosi-metric changes of target volumes and organs at risk (OARs) during the course of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 for local-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and the necessity and the best timing of phase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 Methods 20 local-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treated by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and IMRT were included . CT and MR images were ac-quired for each patient before treatment and at weeks 2 ,3 ,4 ,5 and 6 during treatment . The target vol-umes and OARs were contoured based on the fused CT-MRI images and hybrid plans were generated . The volumetric changes and the dosimetric changes were measured by comparing the original plan and hy-brid plans . Results Significant volumetric changes of target volumes and parotid gland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treatment course . The primary nasopharyngeal tumor (GTVnx) ,CTV1 ,involved lymph nodes (GTVnd) and left and right parotid glands ,shrank at a mean rate of 14 .7% ,11 .56% ,11 .40% , 6 .54% ,6 .78% per treatment week ,respectively .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osimetric differences in GTVnx ,GTVnd ,CTV1 ,the spinal cord and brain stem when comparing the initial CT imaging before treatment with the subsequent weekly CT imaging . On the contrary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osimitric parameters to the bilateral parotid glands were significant(F=6 .73 ,P=0 .007 ;F=7 .43 ,P=0 .007) . Conclusion Remarkably volumetric changes were observed ,however the dosimetric changes were incon-spicuous except parotid . Phase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might bring benefits for protecting the parotid gland .【期刊名称】《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5页(P93-97)【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疗法;辐射剂量【作者】陈传本;林翔;费召东;潘建基;陈荔莎;柏朋刚【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福建省肿瘤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14;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福州 350108;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福建省肿瘤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14;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福建省肿瘤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14;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福建省肿瘤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14;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福建省肿瘤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63;R445;R815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NPC的主要治疗手段。
鼻咽癌的放射治疗剂量计算

鼻咽癌的放射治疗剂量计算鼻咽癌,又称鼻咽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
放射治疗作为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对于确定适当的放射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鼻咽癌的放射治疗剂量计算的相关内容。
一、放射治疗剂量计算的重要性放射治疗是通过针对癌细胞的射线照射来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其增殖。
而放射治疗剂量的准确计算和调整是保证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的关键所在。
合理的剂量计算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免受放射线的伤害。
二、放射治疗参数的选择与计算1. 靶区的确定靶区是指肿瘤存在的区域,其中包括实体肿瘤和可能存在的淋巴结转移区域。
在鼻咽癌的治疗中,一般选择鼻咽部和颈部为靶区。
2. 剂量的计算方法常用的剂量计算方法有等效单次剂量(EQD2)和总生物等效剂量(TBD)。
通过这两种方法的计算,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肿瘤对于不同剂量的反应,并制定相应的放疗计划。
3. 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选择放射治疗计划系统是专门用于放射治疗过程中剂量计算和剂量分布模拟的软件。
常见的计划系统有Varian Eclipse、Philips Pinnacle、Elekta Monaco等。
根据临床需求和医疗设备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剂量计算和评估。
三、放射治疗剂量的调整与评估1. 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剂量体积直方图是在放疗计划系统中生成的一种图形,用于显示患者接受的剂量分布情况。
通过观察剂量体积直方图,医生可以了解患者靶区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及其对应的体积。
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的结果,可对剂量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治疗计划的评估在确定了适当的剂量分布后,医生需要对治疗计划进行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确保合理的治疗剂量可以覆盖整个肿瘤区域,同时尽量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通过计算各种评估指标,如剂量覆盖率、同构指数等参数,可以对治疗计划进行全面评估。
四、放射治疗质量保证放射治疗质量保证是确保放射治疗剂量计算和实施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中国鼻咽癌放射治疗指南(2022版)》解读PPT课件

剂量分割模式及优化策略
剂量分割模式
根据肿瘤的特点和患者的耐受性,可采用不同的剂量分割模式,如常规分割、超 分割、加速超分割等。合理的剂量分割模式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减轻患者的不 良反应。
优化策略
针对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剂量学优化,可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 疗(IMRT)等先进技术,实现更精确的靶区勾画和剂量分布。同时,结合图像 引导放疗(IGRT)等技术,进一步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指南首次将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纳入放射治疗流程,强调了对患者 的全面关怀和支持。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挑战分析
精准医疗与个体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鼻咽癌放射治疗将更加注重个 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包括基因测序、生物标志物检测等 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与放射治疗
人工智能技术在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剂量优化和质量控制 等方面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鼻咽癌放射治疗的精准度和效 率。
目标人群
本指南的目标人群为鼻咽癌患者及其家属、放射治疗医师、护士等医疗团队成员。
指导意义
通过本指南的解读和实施,有助于提高鼻咽癌放射治疗的规范化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
02
鼻咽癌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鼻咽癌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地区分布
鼻咽癌主要分布在南方地 区,如广东、广西、福建 等省份,与地理位置、气 候环境等因素有关。
挑战与应对
鼻咽癌放射治疗的挑战包括治疗抵抗、复发和转移等。未 来需要深入研究鼻咽癌的生物学特性和放射敏感性,探索 新的治疗策略和技术,以应对这些挑战。
提高鼻咽癌放射治疗水平建议
01
加强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
通过定期举办专业培训班、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放疗医师的
应用电子射野影像对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靶体积确定的研究

4 9 m , 腹背 4 7 .0m Y . 7mm, Z头 脚 4 9 . 7mm。结 论 采 用 体 位 固定 方 法 及 摆 位 技 术 对 鼻 咽 癌 患 者 行 调 强 放 射 治
疗, 临床 靶 区 体 积 确定 外 扩 间距 5 IF 至计 划靶 体 积 是 适 宜 的 。 I1 TI
应 用 电子 射 野 影 像 对 鼻 咽 癌 调 强 放 疗 计 划 靶 体 积 确 定 的 研 究
罗 晓 东 , 春 红 艾
( 昌大学第二 附属 医院肿 瘤科 , 昌 3 0 0 ) 南 南 3 0 6
摘 要 : 目的 验 证 鼻 咽 癌 患 者 采用 调 强 放 射 治 疗 时 摆 位 的精 确 度 和 重 复 性 , 析 摆 位 误 差 的 分 布 情 况 , 治疗 计 分 为
6 8
南 昌 大学 学 报 ( 学 版 )2 1 医 0 o年第 5 0卷 第 8 期
J u n l f n h n iest ( dc 1 c n e 0 0 V 15 . o r a 0 Na c a g Unv ri Me i i c )2 1 , o. 0 No 8 y aSe
1 2 3 拍 摄 验 证 片 ..
l 对 象 与方 法
1 1 研 究 对 象 .
在实 际照射前 用 瓦里安 电子射野 成像 系统 以双 曝光方 法拍 摄 机 架 2 0 和 9 。 7。 O 验证 片 , 位 患者 每 每
周 拍 摄 1 , 个 疗 程 6 , 拍 摄 6次 。双 曝 光 方 次 整 周 共
关 键 词 :鼻咽癌 ;电子射野影像 ; 调强放疗计划靶体积
中 图分 类 号 : 85 R1
文献 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10 —29(000 —06—0 00 242 1)8 08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009-9-3
物理参数设置(protocal)
• • • • • 优化算法:DMPO 照射野数:9野 (等分角度) 子野数量限定:100 最大子野跳数:5MU 最大子野面积:5cm² 靶区
GTVnx PTVnx PTV GTVnd PTV1 PTV2
计划处方剂量(protocal)
分次剂量 cGy
验证结果
计划结果
3.0 3.0 96.7%
7
2009-9-3
调强验证结果(第三野)
DVH(靶区I+II)
验证结果
计划结果
96.1%
I+II计划优化结果(靶区)
• • • • • •
• • • •
I+II计划主要危及器官的剂量
器官 Brain_stem Spinal_cord Parotid_L Parotid_R Lence_L Lence_R Optic_nerve_L Optic_nerve_R Optic_chiasm Temple lobe_L Temple lobe_R MaxDose(cGy) 5117 3840 3000 3000 537 588 1447 1354 1292 5662 5875 5400 4000 3000 3000 800 800 5400 5400 5400 6000 6000 Volume 0 0 32% 39.2% 0 0 0 0 0 0cm³ 0cm³
CT扫描与靶区、器官勾画 • CT扫描影像经网络传输至ADAC治疗计划系统 • CT模拟定位时设置MARK点随影像传送至计划系 统,一般情况下MARK点尽量设置恰当,可作为摆位 中心点使用,减少重新对位环节产生的误差 中心点使用 减少重新对位环节产生的误差 • 按统一命名的靶区、器官名称脚本,医生进行靶 区和重危器官的勾画
病例一:编号090445(GTVnx、GTVnd较小)
MaxDose(cGy)
5400 4000 3000 800 5400 5400 6000
Volume
0 0 <30% 0 0 0 <1cm³
去CT床
water
设置假器官
2
2
2009-9-3
设置假器官
Outline GTVnx_ex0.2
设置假器官(protocal)
设置IMRT 参数(Parameters)
(protocal)
4
2009-9-3
设置IMRT Objectives(靶区)
(protocal)
设置IMRT Objectives(靶区)
(protocal)
设置IMRT Objectives(危及器官)
(protocal)
设置IMRT Objectives(危及器官)
7260cGy 6996cGy 6996cGy 6006cGy 6006 G 5096cGy
• 子野数量 • 总跳数
100 1126MU
I+II计划主要危及器官的剂量
器官 Brain_stem Spinal_cord Parotid_L Parotid_R Lence_L Lence_R Optic_nerve_L Optic_nerve_R Optic_chiasm Temple lobe_L Temple lobe_R MaxDose(cGy) 5377 3818 3000 3000 680 525 3317 2826 2470 6137 5810 Volume 0 0 36.6% 26.5% 0 0 0 0 0 6000=0.03cm³ 0cm³ 2009/06/25
GTVnx_ex0.2 PTVnx_ex0.2 GTVnd_ex0.2 PTV1+2ex0.5 PTV1+2ex1.0
设置假器官(protocal)
Ring=PTV1+2ex1.0-PTV1+2ex0.5
设置假器官(protocal)
NT =outline-PTV1+2ex1.0
设置假器官(protocal)
器官 Brain_stem Spinal_cord Parotid_L Parotid_R Lence_L Lence_R
I+II计划主要危及器官的剂量
MaxDose(cGy) 5331 3922 3000 3000 537 528 1575 1291 1372 4049 5611 Volume 0 0 24% 33.9% 0 0 0 0 0 0cm³ 0cm³
我院鼻咽癌调强计划设计的规范与实践标准
• 统一的靶区和重危器官命名(临时假器官除外) • 统一处方剂量 (允许特殊情况除外)、统一剂量归一标准,使同 等分期病人的受照剂量有可对比性,从而有临床统计意义 • 调强计划设计由鼻咽癌计划组物理师负责,按脚本化(Protocal) 的计划设计流程进行 • 计划验证由剂量测量组专人负责进行验证,比对采用DTA方法,条 件为TH10.0、%Diff 3.0、mm3.0、Pass标准≥94% ,等中心点剂 量误差≤3% • EPID摆位验证由剂量测量组专人负责进行,对病人进行垂直(0 度)和水平(90度)二个方向照射前投照,影像与计划的DRR影 像比对,确定X、Y、Z轴方向误差σx 、σy、 σz ,Pass标准σx 、 σy、 σz均小于3mm
谢谢!
14
PTV1-(PTVnx+GTVnd) PTVnx-GTVnx
设置假器官(protocal)
3
2009-9-3
设置假器官(protocal)
Fan-up&Fan-down
设置假器官
OA(口咽限量区)
8
设置等中心点
九野角度均分
照射野设计
设置处方剂量
给予GTVnx 200x33的剂量,以GTVnx平均剂量归一
Optic_nerve_L
• 子野数 • 总跳数
98 1165.5MU
Optic_nerve_R Optic_chiasm Temple lobe_L Temple lobe_R
病例三:编号090377(GTVnx较大、GTVnd较大)
IMRT Objectives
GTVnx、PTVnx、GTVnd的目标函数
• 2009年鼻咽癌调强治疗EPID监测摆位误差统计
•
• 2009 1~2009 3 2009.1~2009.3 • 2009.4~2009.6
σ≤3mm
88 2% 88.2% 91.0%
小结
• 加强与放疗医师的沟通与探讨,提高专业知识,充分发挥 物理师在放疗计划设计中的主动性 • 鼻咽癌的调强放疗是目前最值得研究与探讨的放疗技术之 一,需要一份认真、严肃和科学的态度对待放疗计划设计 中的每一个细节 鼻咽癌靶区与危及器官众多,需要更多的耐心与细致, • 鼻咽癌靶区与危及器官众多,需要更多的耐心与细致,一 个相对完美的计划脚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摸索 和优化 • 规范化的计划设计可以获得相当的收获,计划设计效率显 著提高
(protocal)
DVH(靶区)
DVH(靶区)
5
2009-9-3
DVH(靶区)
DVH (靶区)
DVH(脑干、脊髓)
DVH(腮腺)
DVH(晶体、视神经、视交叉)
DVH(颞叶)Leabharlann 62009-9-3
DVH
EVAL(等剂量分布)
EVAL(脑干)
EVAL(脊髓与口咽)
EVAL(腮腺)
调强验证结果(第一野)
220 213 213 186 186
照射次数 cGy
33 33 33 33 28
总剂量
7260 6996 6996 6006 5096
靶区剂量指的是≥95%靶区体积所达到的剂量
主要危及器官的剂量限量(protocal) 器官
Brain_stem Spinal_cord Parotid Lence Optic_nerve Optic_chiasm Temple lobe
100 1155.5MU 400~500MU/min 3min≤
病例二:编号090440(GTVnx较小、GTVnd较大)
IMRT Objectives
(protocal)
GTVnd的目标函数
8
2009-9-3
DVH(靶区)
DVH(串行器官)
DVH(腮腺)
DVH(颞叶)
EVAL(多层等剂量分布)
EVAL(靶区及脑干)
• • • • • • • • • • •
ROI命名规范(Protocal)
GTVnx PTVnx GTVnd PTV1 PTV2 Brain_stem Spinal_cord Parotid_L Parotid_R Lens_L Lens_R • • • • • • • • • • • Optic_nerve_L Optic_nerve_R Optic_chiasm Larynx/trachea Mandible_L TMJ_L TMJ L TMJ_R Temple lobe_L Temple lobe_R Pituitary Cochrea_L • • • • • • • • • Pituitary Cochrea_L Cochrea_R Ring NT PTV1-(PTVnx+nd) PTVnx-GTVnx Fan_up Fan_down
GTVnx(D95) PTVnx (D95) GTVnd (D95) PTV1 (D95) PTV2 (D95)
子野数量 总跳数 剂量率 总出束时间
计划结果 7260cGy 7050cGy 7010cGy 6010cGy 5060cGy 5060cG
预置处方 7260cGy 6996cGy 6996cGy 6006cGy 5096cGy 5096cG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应用硬件设备 • GE80cm大孔径CT模拟系统 • (带ADW后处理工作站) • ADAC pinnacle计划系统,版本7.6c • (带DMPO,EUD功能) • 医科达Precise加速器 • (80叶MLC、带EPID) • Sun Nuclear Mapcheck 1175二维验证系统,专用 测量体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