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一)
食品加工15种风险分析和安全措施

食品加工15种风险分析和安全措施食品安全对于食品加工行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食品加工过程中的15种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安全措施,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1. 物理风险- 风险分析:包括异物(如金属片、玻璃碎片等)进入食品的风险。
风险分析:包括异物(如金属片、玻璃碎片等)进入食品的风险。
- 安全措施:使用金属探测器、筛网等设备来检测和防止异物进入食品。
安全措施:使用金属探测器、筛网等设备来检测和防止异物进入食品。
2. 化学风险- 风险分析:包括食品中存在有害化学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的风险。
风险分析:包括食品中存在有害化学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的风险。
- 安全措施:建立严格的供应链管理,确保原材料的安全性;定期检测食品中的化学残留物。
安全措施:建立严格的供应链管理,确保原材料的安全性;定期检测食品中的化学残留物。
3. 微生物风险- 风险分析:可能存在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风险分析:可能存在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 安全措施:采用严格的卫生标准和程序,包括定期清洁、消毒设备,确保工作人员的手部卫生等。
安全措施:采用严格的卫生标准和程序,包括定期清洁、消毒设备,确保工作人员的手部卫生等。
4. 交叉污染风险- 风险分析:将污染的食品接触到未污染的食品,导致交叉污染的风险。
风险分析:将污染的食品接触到未污染的食品,导致交叉污染的风险。
- 安全措施:使用分开的工作台、刀具和来防止食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安全措施:使用分开的工作台、刀具和容器来防止食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5. 过敏原风险- 风险分析:食品中存在过敏原(如花生、鸡蛋等)导致过敏反应的风险。
风险分析:食品中存在过敏原(如花生、鸡蛋等)导致过敏反应的风险。
- 安全措施:在食品标签中明确标识过敏原成分,并采取措施防止交叉接触和污染。
安全措施:在食品标签中明确标识过敏原成分,并采取措施防止交叉接触和污染。
6. 不正确的储存风险- 风险分析:食品储存温度不当导致食品变质和细菌滋生的风险。
食品行业的食品安全风险与管理建议

食品行业的食品安全风险与管理建议一、食品行业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1. 食品源头安全:饲料污染、农药和化肥残留、兽药使用不当等会影响到食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2. 加工环节安全: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交叉污染、添加剂过量使用等问题都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3. 销售环节安全:存放和运输条件不达标、销售时未能明示商品信息等都有可能产生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4. 消费者使用环节安全:消费者自身在储存和烹饪过程中,未能正确处理和保存食物,也会为其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防范和控制食品行业食品安全风险的管理建议:1.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严格执行HACCP计划(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从源头上把好关,确保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并轨迹可追溯。
- 强化内部质检机制,加强对产品的抽检和送检监管,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 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对食品原材料供应商进行评估,加强对其质量控制能力的监督和指导。
2. 加强生产过程管理- 食品加工企业应建立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确保所有生产环节可控。
- 指定专人负责危险源控制与监测,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
- 提高员工素质培训,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员工对食品安全的责任意识。
3. 完善流通环节控制- 建立健全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实施严格的货物检验和质量追溯制度。
- 对销售点进行定期巡查,加大违法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在销售点设置明显位置以及易于理解的食品安全知识提示。
4. 引导消费者正确使用食品- 加大对消费者关于储存、烹饪和食用食品的宣传和教育,提升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 鼓励消费者购买合格认证或有资质的商家销售的食品,并主动查看产品标签,了解产品信息。
- 推广健康、安全的饮食习惯,引导公众选择新鲜、清洁和质量可靠的食物。
三、加强监管力度1.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建立真正严格执法机制,对违法企业依法进行严厉处罚。
食品中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食品中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增加,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食品安全风险对人们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对食品中的风险进行准确的分析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食品中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探讨食品安全风险的来源和防范措施。
一、食品中的食品安全风险来源食品中的食品安全风险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农药和化肥: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含有有害物质,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2. 添加剂:为了改善食品的质感、口感和保鲜效果,食品中添加了许多化学添加剂。
然而,一些添加剂可能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3. 饲料污染:动物饲料中的污染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类食品中,影响人们的健康。
4. 食品加工和采购过程:食品在加工和采购的过程中,可能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例如使用不合格原材料、不洁净的生产环境等。
5. 毒素和有害物质:一些食品中自然存在的毒素和有害物质,如霉菌毒素、重金属等,可能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
二、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针对食品中的食品安全风险,我们可以进行风险分析来判断其危害程度和可能性。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风险识别:确定食品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包括食品的来源、处理方式、成分等。
2. 风险评估:评估潜在风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和可能性。
3. 风险管理:制定控制和管理措施,以减少或消除风险。
4. 风险沟通:向公众和相关部门传达风险信息,增加食品安全意识,促进合理消费。
三、食品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 加强监管:加强对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加大对农药、饲料、添加剂等的检测力度,确保食品质量符合标准。
2. 提高种植和养殖技术: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促进科学种植和养殖,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3.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传递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4.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制定和修订相关的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法律监管。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篇一」为切实加强我单位的食品安全工作,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我单位组织了仓库、配料中心以及生产部门针对食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深入探讨,结合消费者对我单位产品反应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了认真地反思,从而提高了认识,立即对各个环节进行了一次细致的检查,并进行了相关整改,现汇报如下:一、严格把关食品原料采购验收操作规程严格筛选供应商,供应商资质必须齐全,采购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要求并做到及时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出库时并做好相关记录。
二、严格规范食品粗加工与切配操作规程原料加工前进行二次筛选,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有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必要时进行消毒,原料加工后在规定时间内如不及时使用要进行分类冷藏。
三、严格把控食品加工流程中的各个生产关键控制点生产车间在加工食品时应对加工好的原料进行检查,如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有异常的,不得进行制作加工,蒸煮类食品必须蒸熟煮透,品控部门必须做好产品的留样工作以及相关台帐记录。
食品卫生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卫生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抱着对广大消费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也希望广大消费者及相关单位对我们进行监督并提出宝贵意见。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篇二」为切实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在校师生的餐饮食品安全,我校主要管理人员和全体后勤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宜良县县教育局关于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检查情况的通报》,结合我校实际,尤其是上星期县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对我校食品安全检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认真地反思,从而提高了认识,立即对学生食品安全进行了一次细致的检查,并进行了相关整改,现汇报如下:一.学校成立了食品卫生领导组。
校领导级高度重视,坚持每天巡查、检查签字,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组长:计家良副组长:刘发云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分析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和热点问题,因此,对于食品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并提出建议。
食品安全风险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农药残留、添加剂超标、转基因食品等。
尽管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来保障食品安全,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加强措施以预防食品安全风险。
一、健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是食品安全风险防范的基础。
政府应加强监管职能,加大对企业的检查力度,并对食品市场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控,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二、加强食品生产全过程管理食品安全风险的产生往往与食品生产环节密切相关。
企业应加强对原材料的检测和筛查,确保食品生产所使用的原材料符合国家标准。
此外,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加工工艺,确保每个环节符合卫生标准。
三、加强农药残留监管农药残留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政府应加强对农药的使用管理,定期开展农产品的农残检测,对于农药超标的产品要进行严厉的处罚,以提高农民对于农药使用的敏感性。
四、规范市场行为市场是食品流通的重要环节,对于市场上的食品安全隐患,政府应发布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并进行监督。
同时,消费者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选择有资质的商家购买食品,并严格查看产品标签,避免购买不合格的食品。
五、改善饮食结构饮食结构的合理调整可以减少食品安全风险。
政府应加大对健康饮食的宣传力度,引导消费者减少生活中的高糖、高盐、高脂肪食品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比例,以提高人们的身体免疫力。
六、加强科技研发科技的进步为食品安全风险的防范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政府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比如,利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发展快速检测技术,提高食品安全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七、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执法政府应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对于违法行为严重的企业,要坚决采取行政和经济制裁措施,以震慑非法经营者,确保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和管理流程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和管理流程食品安全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食品安全事故不仅对人民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也会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各国纷纷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并制定适当的法律法规来管理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风险。
一、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识别和评估食品安全风险的过程,需要全面、客观、科学地分析潜在风险和其潜在影响。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主要步骤包括:1. 数据收集和整理: 收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数据,如流行病学调查、污染源分析、生产加工环节和食品留样监测数据等。
2. 风险识别: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了解,确定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3. 风险评估: 对已经识别出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包括确定危害的严重性、可能性和人群暴露风险。
4. 风险管理: 基于评估结果,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包括修订政策法规、加强监管措施、提升食品企业的自我管理能力等。
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流程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在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控制和降低风险,确保消费者获得安全可靠的食品。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流程:1. 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起点,通过科学评估确定食品安全风险的严重性、概率和影响范围。
2. 风险管控策略制定: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策略。
这包括确保食品生产环节的卫生和安全,建立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食品原料和供应商的管理和监控等措施。
3. 风险管控措施实施: 将风险管控策略转化成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标准,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能够理解和落实。
4. 监测和验证: 监测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点,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同时,通过验证措施的有效性,持续改进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5. 通报和沟通: 及时向相关方面通报食品安全风险和控制措施,保持透明度,并与消费者、监管机构和食品企业开展及时有效的沟通。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范文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范文1. 引言食品安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关切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食品质量的更高要求,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分析,以揭示食品供应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食品供应链概述食品供应链是指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生产和供应过程,包括农业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
食品供应链的可追溯性和食品安全问题的控制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3. 食品安全风险类型食品安全风险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3.1 生物性风险生物性风险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生物因素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典型的例子包括食源性疾病和食品中毒等。
3.2 化学性风险化学性风险是由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常见的化学物质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添加剂等。
长期暴露于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3.3 物理性风险物理性风险是由于食品中存在的异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这些异物可能是金属碎片、玻璃碎片、塑料碎片等,摄入这些异物可能会导致身体创伤或窒息等危害。
4.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方法为了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分析,我们采用了以下两种常见的方法:4.1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分析HACCP分析是一种系统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法,主要通过识别食品供应链中的危害以及相应的关键控制点来控制和预防食品安全风险。
4.2 事件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是一种图形化的分析方法,用于识别与特定事件相关的可能结果和潜在风险。
通过建立事件树,我们可以评估不同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的后果,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风险。
5. 食品安全风险案例分析5.1 例子一:饲料污染事件在某个养殖场,使用了污染的饲料给动物饲养,导致一定量的污染物进入食品供应链。
通过事件树分析,发现这可能导致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5.2 例子二:农药残留问题某个农场使用了过量的农药来防止害虫,结果导致农产品中残留了较高的农药含量。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食品供应链的不断延伸和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食品安全风险也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
为了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进行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本文将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
一、食品安全风险的概念和意义食品安全风险是指与食品相关的潜在危害事件,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风险。
这些风险可以来自于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目的在于识别和评估这些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二、食品安全风险的分类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的来源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微生物风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威胁,比如致病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2. 化学物质风险: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添加剂等在食品中的残留物,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慢性毒性影响。
3. 物理因素风险:包括异物混入、食品包装破损等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物理因素。
4. 新兴风险:指的是近年来出现的、以前未被发现或认识到的食品安全问题,比如转基因食品引发的争议。
三、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方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和定量分析的过程。
评估的主要目标是确定食品安全风险的大小和概率,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1. HACCP体系: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是一种对食品生产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和控制的方法,通过确定关键控制点并建立监控措施,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2. 模型预测:利用数学和统计模型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预测和定量分析,可以评估不同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预测风险的发生概率。
3. 专家咨询: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借助专业知识和经验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判断。
四、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策略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以采取以下控制策略来降低风险:1. 强化生产管理: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员工培训、工艺控制、设备维护等方面,确保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和卫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一)
风险分析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风险分析包括三个部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与风险情况交流。
1.定义
根据CAC工作程序手册(1997年,第10版),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风险分析术语的定义如下,需要说明的是,风险分析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理论体系,因此有关术语及其定义也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危害(hazard):食品中可能导致一种健康不良效果的生物、化学、或者物理因素或状态。
风险(risk):一种健康不良效果的可能性以及这种效果严重程度的函数,这种效果是由食品中的一种危害所引起的。
风险分析(riskanalysis):包含三个部分的一个过程,即: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情况交流。
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包含下列步骤的过程:(ⅰ)危害识别,(ⅱ)危害描述,(ⅲ)暴露评估,以及(ⅳ)风险描述。
危害识别(hazardidentification):识别可能产生健康不良效果并且可能存在于某种或某类特别食品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
危害描述(hazardcharacterization):对与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有关的健康不良效果的性质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
对化学因素应进行剂量-反应评估。
对生物或物理因素,如数据可得到时,应
进行剂量-反应评估。
剂量-反应评估(dose-responseassessment):确定某种化学、生物或物理因素的暴露水平(剂量)与相应的健康不良效果的严重程度和/或发生频度(反应)之间的关系。
暴露评估(exposureassessment):对于通过食品的可能摄入和其他有关途径暴露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
风险描述(riskcharacterization):根据危害识别、危害描述和暴露评估,对某一给定人群的已知或潜在健康不良效果的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和/或定量的估计,其中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
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备选政策进行权衡,并且在需要时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控制选择、包括规章管理措施的过程。
风险情况交流(riskcommunication):在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管理人员、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的团体之间就与风险有关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相互交流。
2.基本内容
(1)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以及风险描述。
危害识别采用的是定性方法,其余三步可以采用定性方法,但最好采用定量方法。
相对于微生物危害而言,这
一方法更适用于化学危害,这主要是因为考虑许多混淆因素比较困难。
因此,对微生物危害来说,这一方法仍停留在概念应用阶段。
风险评估是一种系统地组织科学技术信息及其不确定度的方法,用以回答有关健康风险的特定问题。
它要求对相关信息进行评价,并且选择模型根据信息作出推论。
风险评估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自资料和选择模型两个方面,前者源于可获得资料的有限性以及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实际资料的评价和解释;后者是当试图采用某一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具体事件的资料来估计或预测另外一种条件下类似事件的发生时产生的。
风险评估的毒理学试验应采用标准化规程,并且具备有关权威组织认可的最少数据量。
有时,为了克服知识和资料的不足,在风险评估中可以使用合理的假设。
简单来说,对于化学因素(包括食品添加剂、农药和兽药残留、污染物和天然毒素)而言,危害识别主要是指要确定某种物质的毒性(即产生的不良效果),在可能时对这种物质导致不良效果的固有性质进行鉴定。
由于资料往往不足,因此最好采用所谓的“证据力”(weight-of-evidence)方法。
这种方法要求对从适当的数据库、同行评审的文献以及可获得的其它来源(如企业界)未发表的研究中得到的科学信息进行充分的评议。
通常按照下列顺序对不同的研究给予不同的重视:流行病学研究、动物毒理学研究、体外试验和定量的结构-活性关系。
阳性的流行病资料以及临床资料对于危害的识别十分有用,但是由于流行病学研究的费用较高,对于大多数危害的研究而言提供
的数据有限,因此实际工作中,危害识别一般采用动物和体外试验的资料作为依据。
动物试验包括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它们必须遵循广泛接受的标准化试验程序,同时必须实施良好实验室规范(GLP)和标准化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程序。
最少数据量应当包含规定的品系数量、两种性别、适当的剂量选择、暴露途径和足够的样本量。
动物试验的主要目的在于确定无可见作用剂量水平(NOEL)、无可见不良作用剂量水平(NOAEL)或者临界剂量。
通过体外试验可以增加对危害作用机制的了解。
通过定量的结构-活性关系研究,对于同一类化学物质(如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二恶英),可以根据一种或多种化合物已知的毒理学资料,采用毒物当量的方法来预测其它化合物的危害。
简单来说,危害描述一般是由毒理学试验获得的数据外推到人,计算人体的每日容许摄入量(ADI值)(严格来说,对于食品添加剂、农药和兽药残留,为制定ADI值;对于污染物,为制定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值,针对蓄积性污染物如铅、镉、汞)或暂定每日耐受摄入量(PTDI值,针对非蓄积性污染物如砷);对于营养素,为制定每日推荐摄入量(RDI值)。
目前,国际上由JECFA制定食品添加剂和兽药残留的ADI值以及污染物的PTWI/PTDI值,由JMPR制定农药残留的ADI 值)。
由于食品中所研究的化学物质的实际含量很低,而一般毒理学试验的剂量又必须很高,因此在进行危害描述时,就需要根据动物试验的结论对人类的影响进行估计。
为了与人体的摄入水平相比,需要把动物试验的数据外推到低得多的剂量,这种剂量-反应关系的外推存在
质和量两方面的不确定性;此外,剂量的种属间度量系数也是目前争论很大的问题。
致癌物可分为遗传毒性致癌物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前者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引起靶细胞的遗传改变,其主要作用靶是遗传物质,后者作用于非遗传位点,可能导致细胞增殖和/或靶位点的持续性的功能亢进/衰竭。
某些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称为啮齿类动物特异性致癌物)在剂量大小不同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致癌或不致癌),相反,遗传毒性致癌物没有这种作用。
因此,从原则上讲,非遗传毒性致癌物可以采用阈值方法如NOEL-安全系数法进行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据NOEL或者NOAEL值除以安全系数得出ADI值。
目前,安全系数一般选为100,用以估计试验动物与人体、以及人群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
遗传毒性致癌物应当采用非阈值法进行管理,一是禁止该种化学物质的商业性使用,二是制定一个极低的可忽略不计的、对健康影响甚微或者社会可接受的风险水平。
后者需要对致癌物进行定量的风险评估。
暴露评估主要根据膳食调查和各种食品中化学物质暴露水平调查的数据进行的。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人体对于该种化学物质的暴露量。
进行暴露评估需要有有关食品的消费量和这些食品中相关化学物质浓度两方面的资料,一般可以采用总膳食研究、个别食品的选择性研究和双份饭研究进行。
因此,进行膳食调查和国家食品污染监测计划是准确进行暴露评估的基础。
风险描述是就暴露对人群产生健康不良效果的可能性进行估计,对于有阈值的化学物质,就是比较暴露和ADI值(或者其它测量值),暴露
小于ADI值时,健康不良效果的可能性理论上为零;对于无阈值物质,人群的风险是暴露和效力的综合结果。
同时,风险描述需要说明风险评估过程中每一步所涉及的不确定性。
将动物试验的结果外推到人可能产生两种类型的不确定性:(ⅰ)动物试验结果外推到人时的不确定性。
例如,喂养丁基羟基茴香醚(BHA)的大鼠发生前胃肿瘤和甜味素引发小鼠神经毒性作用可能并不适用于人。
(ⅱ)人体对某种化学物质的特异易感性未必能在试验动物上发现。
例如人对谷氨酸盐的过敏反应。
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不确定性可以通过专家判断和进行额外的试验(特别是人体试验)加以克服。
这些试验可以在产品上市前或上市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