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音乐鉴赏第一单元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音乐鉴赏新教材 人音版 第一单元 第1节 音乐要素和音乐语言 课件(共28张PPT)

《一杯美酒》歌词简短,旋律的歌唱性强,采用鲜明的节奏, 切分音的使用恰到好处。
《一杯美酒》曲式结构
结构
小节 节拍 调性
前奏 1-10
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1=♭A)
A
B
A’
11-29
30-34
35-46
2/4拍
f和声小调
尾声 47-58
《一杯美酒》分析
A
《一杯美酒》所采用的乐曲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f和声
《轻骑兵序曲》介绍
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冯·苏佩 (Franz von Suppe1819-1895) 轻歌剧《轻骑兵》的序曲,管弦乐曲 1866年3月21日首次演出 这是作者流传广泛的一部代表性作品 乐曲采用复三部曲式创作
《轻骑兵序曲》分析
首先由小号和圆号以高亢喻亮的号角性音调奏出序奏主题 使人仿佛看到了一支英武潇洒、精神焕发的轻骑兵队伍。
2、聆听、感受 《一杯美酒》 委婉动人的旋 律并明晰其原 因。
1、感受并探知《一杯 美酒》独特的节奏特点。
1.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这首歌曲中的 节奏有什么特点?(或规律?)”2.学生 边听音乐边用手敲击节奏,找出其多次出 现的切分节奏3.教师进一步讲解:“音乐 中多次出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组合, 叫做节奏型”4.节奏型也是音乐要素,它 也可以起到“树立音乐形象、传递音乐情 感的作用”5.进而带领学生分析本歌曲的 节奏型有什么特点?(切分、弱起、附点 节奏是歌曲的一大特点,且歌曲的节奏律 动富有舞蹈性,强烈的带动着人们的情绪; 弱起节奏的使用与切分音型几乎是交织在 一起的,贯彻了整首歌曲,歌曲也因为弱 起节奏的加入,从中获得了强烈的动 力。 )
相关作品分析
03
《一杯美酒》介绍
歌曲《一杯美酒》由维吾尔族文学家艾克拜尔·吾拉木 (1952—)译配,是众多新疆民歌中的代表作品。其不论是在旋 律的发展还是节奏的律动上,都展现出新疆民歌的面貌特征。
《一杯美酒》曲式结构
结构
小节 节拍 调性
前奏 1-10
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1=♭A)
A
B
A’
11-29
30-34
35-46
2/4拍
f和声小调
尾声 47-58
《一杯美酒》分析
A
《一杯美酒》所采用的乐曲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f和声
《轻骑兵序曲》介绍
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冯·苏佩 (Franz von Suppe1819-1895) 轻歌剧《轻骑兵》的序曲,管弦乐曲 1866年3月21日首次演出 这是作者流传广泛的一部代表性作品 乐曲采用复三部曲式创作
《轻骑兵序曲》分析
首先由小号和圆号以高亢喻亮的号角性音调奏出序奏主题 使人仿佛看到了一支英武潇洒、精神焕发的轻骑兵队伍。
2、聆听、感受 《一杯美酒》 委婉动人的旋 律并明晰其原 因。
1、感受并探知《一杯 美酒》独特的节奏特点。
1.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这首歌曲中的 节奏有什么特点?(或规律?)”2.学生 边听音乐边用手敲击节奏,找出其多次出 现的切分节奏3.教师进一步讲解:“音乐 中多次出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组合, 叫做节奏型”4.节奏型也是音乐要素,它 也可以起到“树立音乐形象、传递音乐情 感的作用”5.进而带领学生分析本歌曲的 节奏型有什么特点?(切分、弱起、附点 节奏是歌曲的一大特点,且歌曲的节奏律 动富有舞蹈性,强烈的带动着人们的情绪; 弱起节奏的使用与切分音型几乎是交织在 一起的,贯彻了整首歌曲,歌曲也因为弱 起节奏的加入,从中获得了强烈的动 力。 )
相关作品分析
03
《一杯美酒》介绍
歌曲《一杯美酒》由维吾尔族文学家艾克拜尔·吾拉木 (1952—)译配,是众多新疆民歌中的代表作品。其不论是在旋 律的发展还是节奏的律动上,都展现出新疆民歌的面貌特征。
高中音乐鉴赏新教材 人音版 第一单元 第1节 音乐要素和音乐语言 课件(共28张PPT)

小调,由前奏、A、B、A’以及尾声组成。歌曲的A部分由四个乐
句组成,歌词简洁明了,旋律围绕骨干音发展,结构简单规整。
教师发言稿范文:教师的爱与责任 教师演讲稿范文:教师的爱与责任 教师演讲稿范文:教师的爱与责任 一:教师的爱爱,是一种情感;所谓的爱 是一种 不要求 回报的 宽容、 理解、 包容、 接 受。那么什么是教师的爱呢?我们认 为,教师 的爱就 是对学 生的尊 重、爱 护和信 任, 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 护。在 我们的 学校,广 大教师 每天都 是‚随车 潜 入校,润物细无声‛般的工作,这是因为: 1、我们深知:教师的爱一种‚一日为师,终生为 父‛最 高尚的 爱。教 师的爱 又完全 等 同于母亲的爱。她不是一直搀着孩子‚走路‛,也不是 把孩子 抱在怀 里,而是 把学生 装 在心里。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是他 们自己 的儿女,倾注全 部% *文有约& 的心血,关 注学生的身心的健康。教师还在他们 合适的 时间、 在合理 的场合 下及时 给孩子 们 指点方向,所以教师的爱是开导孩子们 心智的 爱。教 师的爱 就是用 自己的 汗水辛 勤 耕耘,不断浇开一朵朵美丽的心灵之花 的高尚 的爱。 2、我们深知:教师的爱是‚捧着一颗心 来,不带 半根草 去。‛的一种 无私的 爱。教 师 的爱是对学生的爱从不求回报,甚至如 潭千秋 一样舍 生忘死 的去呵 护自己 的学生 。 教师在工作,无论遇到学生、家庭、领 导的不 理智、 误解、 歧视、 压迫等,他们决 不
如何理解‘音乐要素’与‘音乐语言’
一部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就是将以上各个要素, 依据一定的体系,综合、组织、协调而表现出来的。
音乐各要素要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完美呈现作品的思想内容,须遵循 自然美与形式美法则,变无序为有序,从而形成富有艺术性的音乐作品。
句组成,歌词简洁明了,旋律围绕骨干音发展,结构简单规整。
教师发言稿范文:教师的爱与责任 教师演讲稿范文:教师的爱与责任 教师演讲稿范文:教师的爱与责任 一:教师的爱爱,是一种情感;所谓的爱 是一种 不要求 回报的 宽容、 理解、 包容、 接 受。那么什么是教师的爱呢?我们认 为,教师 的爱就 是对学 生的尊 重、爱 护和信 任, 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 护。在 我们的 学校,广 大教师 每天都 是‚随车 潜 入校,润物细无声‛般的工作,这是因为: 1、我们深知:教师的爱一种‚一日为师,终生为 父‛最 高尚的 爱。教 师的爱 又完全 等 同于母亲的爱。她不是一直搀着孩子‚走路‛,也不是 把孩子 抱在怀 里,而是 把学生 装 在心里。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是他 们自己 的儿女,倾注全 部% *文有约& 的心血,关 注学生的身心的健康。教师还在他们 合适的 时间、 在合理 的场合 下及时 给孩子 们 指点方向,所以教师的爱是开导孩子们 心智的 爱。教 师的爱 就是用 自己的 汗水辛 勤 耕耘,不断浇开一朵朵美丽的心灵之花 的高尚 的爱。 2、我们深知:教师的爱是‚捧着一颗心 来,不带 半根草 去。‛的一种 无私的 爱。教 师 的爱是对学生的爱从不求回报,甚至如 潭千秋 一样舍 生忘死 的去呵 护自己 的学生 。 教师在工作,无论遇到学生、家庭、领 导的不 理智、 误解、 歧视、 压迫等,他们决 不
如何理解‘音乐要素’与‘音乐语言’
一部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就是将以上各个要素, 依据一定的体系,综合、组织、协调而表现出来的。
音乐各要素要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完美呈现作品的思想内容,须遵循 自然美与形式美法则,变无序为有序,从而形成富有艺术性的音乐作品。
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音乐与人生课件

论著和文集
《曲式与作品分析》
刘德海
刘德海(1907— 2000),琵琶演奏家, 教育家。代表曲目《十 面埋伏》、《瀛州古 调》、《阳春白雪》、 《浏阳河》等。创造有 琵琶曲《天鹅》、《老 童》、琵琶协奏曲《草 原小姐妹》
(合作)等。
第六(悲怆)交响曲
——第四乐章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1840年5月7日—1893年11 月6日) 生活的年代正处 于沙皇专制制度腐朽没落的 时期,他热爱祖国,关心俄 国人民的命运。柴科夫斯基 是一位涉及范围广泛的作曲 大师。他在交响曲、歌剧、 舞剧、协奏曲、音乐会序曲 、室内乐以及声乐浪漫曲等 方面都留下了大量名作。代 表作:芭蕾舞剧《天鹅湖》 《胡桃夹子》《睡美人》。
音乐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反映社会生活,又 给予社会以深刻的影响。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互相 交流情感和生活体验。这在歌曲中这种作用表现 得最为突出。
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能听懂音乐 的人呢?
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 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 家,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对 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都是人类的一种 基本素质,大家有那么多的知识积累,如果 学习一些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 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 情趣,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作品介绍
《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本交响曲旨在描写人生的恐怖、绝望、失败、 灭亡等,充满了悲观的情绪,而否定了一切肯定、 享受人生的乐观情绪。作者所体现出的这类情绪, 实际上反映的是在沙皇俄国末期,俄罗斯人民处于 一种被压抑状况下的真实心态。 第四乐章 终曲, 哀伤的慢板, 本乐章的主题极为沉郁、晦暗,悲伤 的旋律在两声圆号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凄凉片段。本 乐章在无限凄寂当中结束。这一乐章正如本交响曲 的标题,描写人生的哀伤、悲叹和苦恼,凄怨感人, 有深沉的悲怆之美。
《曲式与作品分析》
刘德海
刘德海(1907— 2000),琵琶演奏家, 教育家。代表曲目《十 面埋伏》、《瀛州古 调》、《阳春白雪》、 《浏阳河》等。创造有 琵琶曲《天鹅》、《老 童》、琵琶协奏曲《草 原小姐妹》
(合作)等。
第六(悲怆)交响曲
——第四乐章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1840年5月7日—1893年11 月6日) 生活的年代正处 于沙皇专制制度腐朽没落的 时期,他热爱祖国,关心俄 国人民的命运。柴科夫斯基 是一位涉及范围广泛的作曲 大师。他在交响曲、歌剧、 舞剧、协奏曲、音乐会序曲 、室内乐以及声乐浪漫曲等 方面都留下了大量名作。代 表作:芭蕾舞剧《天鹅湖》 《胡桃夹子》《睡美人》。
音乐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反映社会生活,又 给予社会以深刻的影响。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互相 交流情感和生活体验。这在歌曲中这种作用表现 得最为突出。
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能听懂音乐 的人呢?
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 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 家,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对 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都是人类的一种 基本素质,大家有那么多的知识积累,如果 学习一些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 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 情趣,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作品介绍
《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本交响曲旨在描写人生的恐怖、绝望、失败、 灭亡等,充满了悲观的情绪,而否定了一切肯定、 享受人生的乐观情绪。作者所体现出的这类情绪, 实际上反映的是在沙皇俄国末期,俄罗斯人民处于 一种被压抑状况下的真实心态。 第四乐章 终曲, 哀伤的慢板, 本乐章的主题极为沉郁、晦暗,悲伤 的旋律在两声圆号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凄凉片段。本 乐章在无限凄寂当中结束。这一乐章正如本交响曲 的标题,描写人生的哀伤、悲叹和苦恼,凄怨感人, 有深沉的悲怆之美。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节音乐与生活课件-(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
乐大师。
10
• 欣赏 • 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 作者:(俄)柴可夫斯基
11
• 欣赏 • 长江之歌(领唱与混声四部合唱) • 王世光(曲) 胡宏伟(词)
12
<长江之歌>
• 话说长江--主题曲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 啊!长江! 啊!长江!
4
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 片头曲:草原赞歌
5
草原放牧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
• 吴祖强(1927- ) 作曲家。中国音乐 家协会名誉主席。代表作 有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 妹》(合作)。交响音画 《在祖国大地上》,舞剧 《鱼美人》等。
6
•
刘德海(1937--- )
琵琶演奏家,教育家。
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是
中国五十年代末期成长起
来的演奏家中的优秀代表。
人们称他为琵琶大师,国
宝,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7
• 欣赏 • 草原放牧
•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
其余四部分分别是: 与暴风雪搏斗 在寒夜中前行 党的关怀记心间 千万朵红花遍地开
8
9
• 柴可夫斯基
•
(1840---1893),
音乐鉴赏
音乐与人生
1
• 自古到今,无论是摇篮边的催眠曲还是 葬礼中的哀乐;无论是宗教仪式中的祭祀 音乐还是劳动中的呼喊号子......音乐始终 伴随着人类的生命历程,谱写着人类的生 命之歌。
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
乐大师。
10
• 欣赏 • 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 作者:(俄)柴可夫斯基
11
• 欣赏 • 长江之歌(领唱与混声四部合唱) • 王世光(曲) 胡宏伟(词)
12
<长江之歌>
• 话说长江--主题曲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 啊!长江! 啊!长江!
4
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 片头曲:草原赞歌
5
草原放牧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
• 吴祖强(1927- ) 作曲家。中国音乐 家协会名誉主席。代表作 有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 妹》(合作)。交响音画 《在祖国大地上》,舞剧 《鱼美人》等。
6
•
刘德海(1937--- )
琵琶演奏家,教育家。
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是
中国五十年代末期成长起
来的演奏家中的优秀代表。
人们称他为琵琶大师,国
宝,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7
• 欣赏 • 草原放牧
•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
其余四部分分别是: 与暴风雪搏斗 在寒夜中前行 党的关怀记心间 千万朵红花遍地开
8
9
• 柴可夫斯基
•
(1840---1893),
音乐鉴赏
音乐与人生
1
• 自古到今,无论是摇篮边的催眠曲还是 葬礼中的哀乐;无论是宗教仪式中的祭祀 音乐还是劳动中的呼喊号子......音乐始终 伴随着人类的生命历程,谱写着人类的生 命之歌。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节 音乐和生活 课件(共21张PPT)

课堂目标:
• 1、了解音乐与人生之间的关系 • 2、巩固音乐的基础知识 • 学会欣赏音乐
什么是音乐?
音乐的定义: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 间中展现,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
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 振幅与大小,频率与高低
简单的说:音乐就是一种声音的艺术, 一种时间的艺术,一种听觉的艺术,一种
1.人声的分类。(学生回顾) 2.听辨音色(分组抢答)
笛子 小提琴
古筝 大提琴
速度与力度 1.对比欣赏《隐形的翅膀》与 《保卫黄河》。问题;速度与力
度能不能换一下?
请用演唱来证明。
探究:聆听《草原英雄小
姐妹》第一部分,感受音 乐要素发挥的作用,体验 作品的音乐情绪
本课思路回顾:
什么是音乐;音乐基本要素是指什 么,包括了哪些形式要素;我们应
该怎样去欣赏音乐?
• 贝多芬曾说过:“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 哲学都具有更高的启示。”在我们的一生 中,让音乐随行,让我们都用心去谱写人 生中的每一个音符,使我们的“生命之曲” 更加完美,更加辉煌!
情何其凄美。千百年来, 人们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不断 地演绎着或平凡或动人或悲壮或 低沉的生命之歌。
• 卞祖善是我国著名指挥家。年近 古稀的卞先生以五十多年的亲身 经历与感受,用音乐为我们总结 出人生三部曲——《摇篮曲》、 《婚礼进行曲》和《葬礼进行 曲》。
• 《摇篮曲》代表着 人一生的开始。闭 上眼睛,听着恬静、 柔和的曲调,可以 感受,到母亲对孩 子无限的关爱与无 私的祝福。伟大的 母亲,可爱的孩子, 世间最美好 最纯
音乐语言
• 用音乐形式要素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 段
聆听音乐,根据感受选择相应的词语
《二泉映月》 《喜洋洋》
欢快活泼 雄壮有力
• 1、了解音乐与人生之间的关系 • 2、巩固音乐的基础知识 • 学会欣赏音乐
什么是音乐?
音乐的定义: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 间中展现,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
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 振幅与大小,频率与高低
简单的说:音乐就是一种声音的艺术, 一种时间的艺术,一种听觉的艺术,一种
1.人声的分类。(学生回顾) 2.听辨音色(分组抢答)
笛子 小提琴
古筝 大提琴
速度与力度 1.对比欣赏《隐形的翅膀》与 《保卫黄河》。问题;速度与力
度能不能换一下?
请用演唱来证明。
探究:聆听《草原英雄小
姐妹》第一部分,感受音 乐要素发挥的作用,体验 作品的音乐情绪
本课思路回顾:
什么是音乐;音乐基本要素是指什 么,包括了哪些形式要素;我们应
该怎样去欣赏音乐?
• 贝多芬曾说过:“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 哲学都具有更高的启示。”在我们的一生 中,让音乐随行,让我们都用心去谱写人 生中的每一个音符,使我们的“生命之曲” 更加完美,更加辉煌!
情何其凄美。千百年来, 人们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不断 地演绎着或平凡或动人或悲壮或 低沉的生命之歌。
• 卞祖善是我国著名指挥家。年近 古稀的卞先生以五十多年的亲身 经历与感受,用音乐为我们总结 出人生三部曲——《摇篮曲》、 《婚礼进行曲》和《葬礼进行 曲》。
• 《摇篮曲》代表着 人一生的开始。闭 上眼睛,听着恬静、 柔和的曲调,可以 感受,到母亲对孩 子无限的关爱与无 私的祝福。伟大的 母亲,可爱的孩子, 世间最美好 最纯
音乐语言
• 用音乐形式要素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 段
聆听音乐,根据感受选择相应的词语
《二泉映月》 《喜洋洋》
欢快活泼 雄壮有力
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音乐与影视_课件1

歌曲赏析
鉴赏提示 这首插曲出现在第十集中的一个表现宝玉与黛
玉在园中偷看禁书--《牡丹亭》和《西厢记》的场 景。歌曲的旋律柔美缠绵,表现了宝黛志趣相投, 情深意笃。
活动与探究 1、通过对影视音乐的欣赏,你发现影视音乐有
哪些基本特点? 2、影视音乐通常有主题曲、插曲、主题音乐、
场景音乐、背景音乐,根据欣赏以上影视音乐的体验, 将你熟悉的影视音乐名称进行交流。
音乐与影视
艺苑撷英
单元概述 影视音乐是指为电影和电视剧而创作的音乐,是指电影和 电视剧这一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演奏是通过录音技 术与影视对白、音响效果合成一条声带,随着影视片的放映而 被观众感知。影视音乐是20世纪新出现的音乐体裁,有音乐的 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在当代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 位置。下面让我们欣赏几部影视剧音乐,体验她的魅力。
冰山上的来客音乐选段 剧情介绍
1951年夏,境外敌特企图利用假古兰丹嫣出嫁回 家的机会,派遣特务对我国边疆进行破坏,这个阴谋 被驻守在萨里尔山的解放军及时识破,并在边疆各族 人民的协助下,一举消灭了入侵匪徒。
歌曲赏析
鉴赏提示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电影中一首重要的插曲。
全歌短小精炼,旋律悠扬,清新,抒情中略带一丝伤 感。它在电影中反复出现了三次。三次的出现,有对 比,有呼应。深刻的揭示了任务的内心活动,使插曲 与剧情的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今天的学习Biblioteka 此结束,大家都学会了么?谢谢
辛德勒的名单音乐选段
鉴赏提示
这是一段非常优美抒情的旋律,如果不和电影联在一起, 也是一段很好听的音乐。但是,当这段音乐被放在一部反映第 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残害犹太人的电影中就大不一样了。它标 志着善终于战胜了恶,证实了辛德勒的善良,也体现着上千犹 太人终于的到生存权利、人性终于获得了尊严的一种充满酸楚 的欣慰。
高一音乐鉴赏第一单元ppt课件

琵琶
琵琶是我国的一种民 族弹拨乐器。曲颈,半梨 形音箱,四根弦。音色清 脆柔和,演奏技巧多样, 表现力极为丰富。
长调民歌: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 美流畅,节奏自由而悠长。 短调民歌:节奏欢快,活泼,曲调简洁, 旋律线起伏不大。 • 引子:奏出“小姐妹”的主导动机。 • 第一主题(A):刻画“小姐妹”天真、 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短调” 色彩的旋律。 • 第二主题(B):表现“小姐妹”的内 心世界:她们热爱家乡,热爱草原,热爱祖国。 “长调”色彩的旋律。
回顾《草原放牧》
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 乐章
请思考问题(二)
• 1、主奏乐器是什么? • 2、音乐演奏时的情绪是怎样? • 3、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乐曲的节 奏有什么变化? • 4、对比《草原放牧》与《第六(悲 怆)交响曲》力度和速度有何不同?
请您欣赏(三)
《长江之歌》 领唱与混声四部合唱 歌曲热情的歌颂了长江的雄浑、壮丽、表达了炎黄 子孙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拓展与探究(三)
比较《草原放牧》及《第六(悲 怆)交响曲》第四乐章以及《长江之 歌》的音乐主题,分析其相关形式要 素上的特点,说说这些形式要素发挥 了什么样的艺术作用?(请参考课本 第12页)
结束语
• 我们欣赏艺术作品,要有历史的眼光— —要知道当时的生活、思想是怎样,当 时艺术家的理想是什么,和什么是当代 艺术家的技术
• 旋律:通常指若干乐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 有组织、节奏的序列。按一定的音高、时值和 音量构成的、具有逻辑因素的单声部进行的。
导入
同学们知道“草原小姐妹”的故事吗?
草原英雄小姐妹,是1964年2月9日中国内蒙古自治 区达茂旗草原的蒙古族姐妹龙梅和玉荣为生产队放 羊时遭遇暴风雪,为了不使生产队的羊群遭到损失 ,两人顶风冒雪追赶羊群20多个小时,直到在雪地 里晕倒冻伤,后二人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截肢。她们 的英雄事迹后来在中国内地广泛传扬,因此两人被 誉为“草原英雄小姐妹”。 2008年,姐妹俩光荣地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2009年9月14日,龙梅和玉荣被评为100位新中国 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ppt

●了解教材编写意图,了解教材基本框架和设计思路。
●熟读和内化教材内容与教学要求。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
●了解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 ●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以及接受新知的兴趣与可
能;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教学目 标,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重组、补充、删减, 等使之成为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资源。
4
◆深度解读教材, 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根本。
●教材对教学的影响,不应是“束缚”而应该是“引 领”。 ●新教材承载着新的教学理念,是新课程的重要载 体,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具有 较强的政策性。
●新教材的编写审定是慎重而严谨的,具有较强的 科学性和权威性。
5
◆深度解读教材, 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根本。
对学生而言: 关注音乐的非语义性、非具象性特征,了解音乐要素
在音乐表现规律中的重要作用,是形成音乐学习有效策略 或“听懂”音乐的必经之路。
10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调整稿:
1、乐于聆听相关音乐作品,参与课堂 教学实践活动; 2、能初步说出音乐要素(如旋律、节奏 等)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对“音乐能够告诉 我们什么,不能告诉我们什么”进行简单 的描述,并能说出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 乐的基本含义。
新教材特点:
坚持以审美为核心,打破了以知识技能为主线的教材体系。
●重视音乐审美体验与审美创造的有机统一;
●强调教材内容的经典性与大众性的有机统一;
●注重教材内容的人文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关注教材内容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 “听赏与体验”、“鉴赏提示”、“阅读材料”、 “相关链接”、“互动地带”等栏目。
3、通过作品实例的感受和认知,能用简单的语言 说出乐表现要素(如节奏、旋律、力度等) 在作品中的作用。
●熟读和内化教材内容与教学要求。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
●了解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 ●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以及接受新知的兴趣与可
能;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教学目 标,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重组、补充、删减, 等使之成为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资源。
4
◆深度解读教材, 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根本。
●教材对教学的影响,不应是“束缚”而应该是“引 领”。 ●新教材承载着新的教学理念,是新课程的重要载 体,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具有 较强的政策性。
●新教材的编写审定是慎重而严谨的,具有较强的 科学性和权威性。
5
◆深度解读教材, 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根本。
对学生而言: 关注音乐的非语义性、非具象性特征,了解音乐要素
在音乐表现规律中的重要作用,是形成音乐学习有效策略 或“听懂”音乐的必经之路。
10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调整稿:
1、乐于聆听相关音乐作品,参与课堂 教学实践活动; 2、能初步说出音乐要素(如旋律、节奏 等)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对“音乐能够告诉 我们什么,不能告诉我们什么”进行简单 的描述,并能说出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 乐的基本含义。
新教材特点:
坚持以审美为核心,打破了以知识技能为主线的教材体系。
●重视音乐审美体验与审美创造的有机统一;
●强调教材内容的经典性与大众性的有机统一;
●注重教材内容的人文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关注教材内容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 “听赏与体验”、“鉴赏提示”、“阅读材料”、 “相关链接”、“互动地带”等栏目。
3、通过作品实例的感受和认知,能用简单的语言 说出乐表现要素(如节奏、旋律、力度等) 在作品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与探究(一)
聆听《草原放牧》及《第六(悲 怆)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体验 两首乐曲的音乐情感。相比之下,两 首乐曲在音乐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他 们使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想象?将 你现象中最深刻的内容用散文或绘画 的形式表现出来。
拓展与探究(二)
• 美国作曲家科普兰说:“音乐有意义吗?— —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有的’。你 能用文字来说明它的意义吗?——对这个问 题,我的回答是:‘不能’”。 1、难题就在这里。”你怎样理解科普兰的话? 2、针对音乐的艺术特征,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呢?
乐曲背景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创作于 1972年,首演于1977年。乐曲表现 的是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容---抗严寒、斗风雪、保护集体财产的内 容。全曲共分五部分。 《草原放牧》 是其中一部分。
请思考问题(一)
1、主奏乐器是什么? 2、音乐演奏时的情绪是怎样? 3、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乐曲的节奏有什 么变化? 4、对比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
草原英雄小姐妹,是1964年2月9日中国内蒙古自治 区达茂旗草原的蒙古族姐妹龙梅和玉荣为生产队放 羊时遭遇暴风雪,为了不使生产队的羊群遭到损失 ,两人顶风冒雪追赶羊群20多个小时,直到在雪地 里晕倒冻伤,后二人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截肢。她们 的英雄事迹后来在中国内地广泛传扬,因此两人被 誉为“草原英雄小姐妹”。 2008年,姐妹俩光荣地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2009年9月14日,龙梅和玉荣被评为100位新中国 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拓展与探究(三)
比较《草原放牧》及《第六(悲 怆)交响曲》第四乐章以及《长江之 歌》的音乐主题,分析其相关形式要 素上的特点,说说这些形式要素发挥 了什么样的艺术作用?(请参考课本 第12页)
结束语
• 我们欣赏艺术作品,要有历史的眼光— —要知道当时的生活、思想是怎样,当 时艺术家的理想是什么,和什么是当代 艺术家的技术
琵琶
琵琶是我国的一种民 族弹拨乐器。曲颈,半梨 形音箱,四根弦。音色清 脆柔和,演奏技巧多样, 表现力极为丰富。
长调民歌: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 美流畅,节奏自由而悠长。 短调民歌:节奏欢快,活泼,曲调简洁, 旋律线起伏不大。 • 引子:奏出“小姐妹”的主导动机。 • 第一主题(A):刻画“小姐妹”天真、 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短调” 色彩的旋律。 • 第二主题(B):表现“小姐妹”的内 心世界:她们热爱家乡,热爱草原,热爱祖国。 “长调”色彩的旋律。
高一音乐鉴赏第一单元
《草原放牧》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 作曲:吴祖强 王燕樵 刘德海
作曲家:吴祖强
(1927--)中国音乐 家协会名誉主席。代 表作品有琵琶协奏曲 《草原小姐妹》(合 作),交响音画《在 祖国大地上》,舞剧 《鱼美人》、《红色 娘子军》(合作)等。
作曲家:刘德海
(1937--)琵琶演奏家。他演奏的代 表曲目有《十面埋伏》、《瀛洲古 调》、《阳春白雪》、《浏阳河》 等;创作有琵琶曲《天鹅》、《老 童》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 (合作)等。
笔记
• 第四乐章 终曲,哀伤的 慢板,b小调,3/4拍, 自由的三段体。 本乐章 的主题极为沉郁、晦暗 (一般交响曲的终曲都是 最为快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壮丽的乐章, 而本交响曲正相反,充分 强调了“悲怆”的主题), 悲伤的旋律在两声圆号的 衬托下显得更加凄凉。 本乐章在无限凄寂当中结 束。这一乐章正如本交响 曲的标题,描写人生的哀 伤、悲叹和苦恼,凄怨感 人,有深沉的悲怆之 美。
回顾《草原放牧》
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 乐章
请思考问题(二)
• 1、主奏乐器是什么? • 2、音乐演奏时的情绪是怎样? • 3、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乐曲的节 奏有什么变化? • 4、对比《草原放牧》与《第六(悲 怆)交响曲》力度和速度有何不同?
请您欣赏(三)
《长江之歌》 领唱与混声四部合唱 歌曲热情的歌颂了长江的雄浑、壮丽、表达了炎黄 子孙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蒙古舞
再次播放
第一课时结束
第六(悲怆)交响曲 柴科夫斯基(俄)
作家介绍
• 柴科夫斯基(1840--1893)俄国作曲家。他 的创作基本上可划分为两个时期。 • 创作前期:正值俄国民主阶层普遍觉醒、反对农
奴制的斗争走向高潮的时期。此时,他的作品充满 了明朗、乐观、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 创作后期:出于亚力山大三世血腥统治的黑暗年 代,悲观主义的思想情绪强烈的影响着俄国知识分 子。柴科夫斯基这个时期的作品,常常表现出一种 苦闷彷徨,不知所措的思想情绪。具有很高艺术成 就的第六(悲怆)交响曲集中地反映了他的这种世 界观。
音乐形式要素
• 节奏: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 成音乐的第一要素。 • 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度 • 速度: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 旋律:通常指若干乐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 有组织、节奏的序列。按一定的音高、时值和 音量构成的、具有逻辑因素的单声部进行的。
导入
同学们知道“草原小姐妹”的故事吗?
《草原放牧》
• 乐曲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引子。 • 乐曲第二段描写草原的小姐妹们在蓝蓝 的天空下,绿绿的草原下放牧,马儿在 欢快的奔跑,羊群在愉快的嬉戏。 • 乐曲的第三段描写了草原小姐妹和羊群 们玩耍累了在休息,乐曲描写了,草原 的美丽景色。同时表达了草原小姐妹与 羊群的亲密感情。
请同学们聆听全曲,当第一部分主题出现时,可按 X 0 | X 0 | X 0 | X X |的节奏为主题拍手伴 奏 ;当第二部分主题出现时,可随音乐轻轻晃动身 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