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合集下载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病例分析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病例分析

对临床实践的启示与建议
加强病因研究
针对该病例的病因不明特点,建议加 强病因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
有针对性的方案。
个体化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个体 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重视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治疗 中具有重要作用,应重视康复治疗的
实施,以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病 例分析
目录
• 病例概述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病理机制 • 病例的治疗过程 • 病例的康复与预后 • 病例分析与讨论
01
病例概述
患者基本信息
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 病
患者性别:男
患者年龄:52岁
01
03 02
症状描述
01
02
03
04
吞咽困难
患者主诉吞咽固体和液体食物 时均有困难,感觉食物在喉部
停滞。
声音嘶哑
患者讲话时声音嘶哑,喉镜检 查显示声带麻痹。
眩晕和恶心
患者经常感到眩晕,伴有恶心 和呕吐。
肢体无力
患者右侧肢体出现无力,肌力 减退。
诊断过程
01
02
03
初步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初步诊断为延髓背外侧综 合征。
影像学检查
MRI显示延髓背外侧区域 存在异常信号。
确诊
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 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最终确诊为延髓背外侧综 合征。
压迫与浸润
某些肿瘤、炎症等病理性因素也可能 对延髓背外侧区域产生压迫或浸润, 导致该区域功能受损。
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为突发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这些症状通常 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达到高峰。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齐鲁医院小儿神经内科
傲娇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器猫先生
病因
小脑后下动脉梗塞引起
• 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
延髓背外侧解剖
• 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 • 绿圈内为延髓背外侧涉及的解剖结构
累及的解剖结构
1.脊髓小脑束
• 脊髓小脑后束:上行经同侧小脑下脚进入同侧小脑。 • 脊髓小脑前束:上行经小脑上脚进入同侧小脑。 • 小脑区受累为蚓部和中间区(古小脑),深部受累为内侧3个核团(栓塞状、球状
累及的解剖结构
3.三叉神经脊束核
• 从同侧面部接受传入感觉纤维,穿过中线,经三叉神经丘脑腹侧通路进入对侧丘脑 腹内侧核(VML)
• 由于延髓核损伤(而不是三叉神经丘脑束),同侧痛温觉消失。
累及的解剖结构
4.支配面部的交感神经通路
• 下丘脑脊髓束携带交感神经:从下丘脑到脊髓中间外侧细胞柱走形,向面部提供交 感神经支配。
和束状) • 与后柱携带的静态本体感觉信息相比,脊髓小脑束携带的是动态(运动相关)本体
感觉信息。
累及的解剖结构
2.脊髓丘脑束(前外侧系统)
• 穿过脊髓对侧接近其进入水平(进入后外侧束内上升或下降2-4个水平),并直接 或间接进入对侧丘脑腹后核(VPL)。
• 携带除面部外来自身体的疼痛、体温和粗糙/轻微的触摸信息。 • 脊髓丘脑外侧束:痛温觉。 • 脊髓丘脑前束:粗触觉。
累及的解剖结构
5.支配语言和吞咽的核团(疑核-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 疑核支配同侧软腭、喉、咽和食道上部的肌肉。 • 皮质核束从一侧大脑半球投射到双侧的疑核,但疑核主要接受来自对侧皮层的投射
纤维。 • 因此,延髓或下运动神经元(核和皮质延髓)损伤引起同侧无力,而假性延髓或上

Wallenberg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Wallenberg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Wallenberg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闭塞综合征也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是脑干梗死最常见类型。

导致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前庭神经核);交叉性感觉障碍(三叉神经背束核及对侧交叉的脊髓丘脑束受损);同侧Horner征(下行交感神经纤维受损);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疑核受损);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绳状体或小脑受损)。

小脑后下动脉解剖变异较多,常见不典型临床表现。

1、急性期治疗原则(1)超早期治疗:发病后立即就诊,力争在3-6小时治疗时间窗内溶拴治疗,并降低脑代谢、控制脑水肿及保护脑细胞,挽救缺血半暗带;(2)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年龄、缺血性卒中类型、病情程度和基础疾病等采取最适当的治疗;(3)防治并发症如感染、脑心综合征、下丘脑损伤、卒中后焦虑或抑郁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和多器官衰竭等;(4)整体化治疗:采取支持疗法、对证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

对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减少复发率和降低病残率。

2、治疗方法(1)对症治疗:包括维持生命功能和处理并发症。

①缺血性卒中后血压升高通常不需紧急处理,病后24/48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 120mmHg或平均动脉压>130mmHg时可用降压药,如卡托普利(captopril)6.25-12.5m g含服;切忌过度降压使脑关注压降低,导致脑缺血加剧;血压过高(舒张压>140mmHg)可用硝普钠0.5-10μg/ kg.min,维持血压在170-180/95-100mmHg水平;②意识障碍和呼吸道感染者宜选用适当抗生素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常、吸氧和防治肺炎,预防尿路感染和褥疮等;③发病后48h-5d为脑水肿高峰期,可根据临床观察或颅内压检测用20%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1次/6-8h;或速尿40mg静脉注射,2次/d;10%白蛋白50ml静脉注射;脱水剂用量过大、持续时间过长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肾损害、水电治紊乱等;④卧床病人可用低分子肝素4000IU皮下注射,1/2次/d,预防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⑤发病3日内进行心电监护,预防致死性心律失常(室速和室颤等)和猝死,必要时可给予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脑干综合征之一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脑干综合征之一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Wallenberg syndrome
病变位于: 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区。常见于小脑后下动脉、椎-基底动脉或外侧延髓动脉缺 血性损害 主要表现为: ①前庭神经核损害→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 ②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 同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 绳状体及脊髓小脑束、部分小脑半球损害→病灶侧共济失调 Homer 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 三叉神经脊束核损害→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 脊髓丘脑侧束损→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
男,53岁,
典型病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主诉:头晕伴恶心、呕吐5天,加重1天
现病史:5天前因劳累后出现阵发性头晕,以站立、活动后加重,休息
后缓解,伴站立不稳、走路晃动。当地诊所治疗,效果差。1天前劳累
后自觉头晕程度较前加重,几乎不能站立,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上述症状持续不缓解。
这一区域实际上是一锥形立体三角,它在 后颅窝的前外侧。由前内侧的桥脑外缘、 前外侧的岩骨内缘及后下方的小脑半球前 外侧缘构成一个锥形窄小的空间,而锥交 则正于岩骨尖。此区的重要性在于集中了 听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及岩静脉、小 脑前上动脉等。此区若出现听神经瘤或脑 膜瘤等,便会逐渐损害上列组织而产生桥 小脑角区综合rome
病变部位:延髓中腹侧损害,见于椎动脉及其分支或基底动脉后部血管阻塞 主要表现为: 舌下神经损害 →病灶侧舌肌瘫痪及肌肉萎缩 锥体束损害→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 内侧丘系损害→对侧上下肢触觉、位置觉 振动觉减退或丧失
查体:痛苦病容,被动体位,左侧跟膝胫、左侧指鼻试验阳性。交叉
性感觉障碍:同侧面部及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课件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课件
由于三叉神经感觉核受损,患 者可能出现患侧面部痛温觉消 失的现象。
眩晕、恶心、呕吐
由于前庭神经核受损,患者可 能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 状。
共济失调
小脑下脚受损导致共济失调, 表现为步态不稳、动作不协调 等。
其他症状
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 肢体无力等症状。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典型表现
病因与病理
病因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常见病因包括血 管病变(如栓塞、出血等)、肿瘤、 炎症等。
病理
病变主要位于延髓背外侧区域,包括 前庭神经核、红核、小脑下脚等重要 结构,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受损。
临床表现
眼球运动障碍
病变影响动眼神经核,导致眼 球运动障碍,如眼消失
03
前庭神经元炎
患者多有病毒感染前驱症 状,眩晕持续时间较长, 可伴有听力下降,无后组 脑神经症状。
迷路炎
患者多有中耳炎病史,眩 晕程度剧烈,可伴有头痛、 发热等症状,无后组脑神 经症状。
脑干梗死
患者多有高血压、糖尿病 等基础疾病,眩晕程度较 轻,可伴有肢体瘫痪、共 济失调等症状。
辅助检查
头颅CT或MRI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康复 • 预防与日常护理 • 案例分析
01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为 Wallenberg综合征,是一种由于 延髓背外侧区域病变引起的神经 系统综合征。
特点
该综合征主要影响人体的自主神 经系统、感觉系统以及小脑共济 失调,导致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症 状。
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治疗手段将更加丰富和有效。未来可以通过深入研究该疾病 的发病机制,探索更加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加强预防措施,提高公众 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助于降低发病率和复发率。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Lateral Medullary Syndrome, LMS),又称韦尼克脑病(Wernicke encephalopathy),是一种罕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该病主要影响脑干的背外侧部分,特别是延髓、脑桥和小脑。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通常与维生素B1(硫胺素)缺乏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慢性酒精中毒患者中更为常见。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1. 眼球运动障碍:表现为眼球运动范围缩小、垂直凝视麻痹和眼肌瘫痪。

2. 共济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协调能力下降和平衡功能受损。

3. 眼球震颤:表现为在眼球快速运动时出现的不自主、有节奏的眼球摆动。

4. 面神经麻痹:表现为面部肌肉无力、口角歪斜和闭眼困难。

5. 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谵妄、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维生素B1缺乏被认为是其主要诱因。

维生素B1缺乏可能导致硫胺素酶活性降低,进而影响脑内能量代谢和神经递质合成,最终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受损。

诊断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

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关键在于及时补充维生素B1,以及其他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42例临床分析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42例临床分析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42例临床分析作者:张京滨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24期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是由于小脑后下动脉或一侧椎动脉闭塞所致延髓背外侧部损害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现对我院2005年3月至2009年9月所收治的42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37~79岁,平均57.8岁。

其中高血压病史32例,糖尿病 19例,冠心病 12例,其中房颤2 例,高脂血症 20例,吸烟 21例,饮酒 18例,脑血管病家族史 5例。

1.2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眩晕、共济失调、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及感觉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及体征见表1。

表142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例数百分比(%)临床表现例数百分比(%)眩晕3685.7恶心、呕吐3071.4眼震1945.2构音障碍2559.5吞咽困难2252.4饮水呛咳2866.7共济失调2969.0感觉障碍2661.9Horner征2354.8交叉性感觉障碍2150.0软腭麻痹1842.9病理征阳性1228.6轻偏瘫1535.7呃逆716.71.3 影像学检查 42例患者均于发病后1~3 d内行头颅CT检查,未显示责任病灶。

所有患者均于7 d内行头颅MRI检查,40例显示延髓背外侧长T1、长T2信号,其中3例合并有新发小脑梗死,1例未见异常;TCD显示有椎动脉闭塞者2例,椎动脉狭窄60%以上者5例。

1.4 治疗及预后本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降纤、活血等作者单位:102600北京市大兴区医院神经内科1区治疗,5例患者因有进展性加重,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了抗凝治疗,同时配合以降血糖、降压、降脂等综合治疗。

5例患者因呛咳、吞咽困难给予鼻饲饮食;4例患者因合并有吸入性肺炎给予抗炎治疗;2例患者因合并有应激性溃疡给予抑酸保护胃粘膜治疗。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是终动脉。故当小脑后下动脉主干闭塞时,
仅发生其到延髓的小分支供血区的梗塞,即
延髓背外侧梗塞
前庭神经
功能:传导平衡觉。 解剖:如图 损害表现:眩晕、眼震及
平衡障碍。
疑核
为特殊内脏运动核 疑核位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下橄榄核之间的网状结构
中,纵贯延髓的全长,发出的纤维先向背内侧走行, 然后折向腹外方出脑,此核接受双侧皮质束纤维的传 入。 疑核是个细长的细胞柱,发出的纤维加入3对脑神经:
并发症
眼球震颤:较常见,可为水平性、旋转性、 水平-旋转性或水平-旋转-垂直性,以水平旋转最常见。少数患者还可出现跷跷板样摆 动性眼震,或眼睑-眼球震颤(注视时可诱发)。
持久性凝视障碍:表现为患者常感觉到身体 被拉向一侧,而只有向另一侧倾斜方能与之 抗衡。这是由于持久性凝视功能损害,眼球 易于被拉向病灶侧的影响所致。
咽反射消失—舌咽迷走神经疑核受损。 3,同侧面部痛温觉障碍—三叉神经脊束核受损。 4,同侧肢体共济失调—脊髓小脑束受损。 5,同侧Horner征,表现为同侧瞳孔缩小,眼球内陷,
眼裂变小,同侧面部出汗减少—颈交感神经受损。 6,对侧偏身痛温觉障碍—脊髓丘脑束受损。
学习小结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护理问题:
治疗
4 抗凝冶疗:目前临床上常用低分子肝素如速 避凝0.4 ml,每日2次皮下注射,共10日,6 个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它保留了普 通肝素的抗凝作用,却没有普通肝素的一系 列副作用,用药时无需监测凝血功能。
5 降纤治疗:适用于脑梗死发病在6小时内者, 但个别患者72小时内纤溶酶原过高,为预防 再次梗死,仍可酌情应用,用药前后需监测 凝血功能及纤维蛋白原。
度的评估时用到的实验叫什么名字?该实验分 为几级? 5,防止误吸的护理有哪些? 6,温痛觉障碍的护理最重要的是注意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治疗
2020/3/12
治疗原则应遵循缺血性脑卒中治疗
1.在溶栓时间窗且无溶栓禁忌症者应给予溶栓 治疗,首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 2.超过溶栓时间窗者,应给予积极抗血小板聚 集、改善循环、调脂等治疗。考虑发病机制 为动脉-动脉栓塞者,可给予双重抗血小板聚 集治疗,同时给予强化他汀治疗,考虑心源 性栓塞稳定后应给予抗凝治疗。 3.同时积极查找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针对性的 给予二级预防治疗。
2020/3/12
概念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即Wallenberg 综合征,又称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系 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引起的延髓背外侧梗 死。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20/3/12
解剖基础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20/3/12
解剖基础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20/3/12
解剖基础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August 16, 2014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20/3/12
体征
查体:血压:165/97mmHg,神志清,言语不利, 构音障碍,右眼眼裂稍变小,双眼可见水平性眼震, 无凝视,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约1.5mm,左侧约2.5 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额纹和鼻唇沟尚对称,右侧 面部浅感觉稍减退,右侧软腭上抬力弱,悬壅垂偏左, 咽反射减弱,伸舌居中,颈软无抵抗,颈部血管各听 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心肺腹未见异常,四肢肌力5级, 肌张力、腱反射正常,左侧肢体及躯干浅感觉稍减退, 右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欠稳准,闭目难立征阳性, 向右侧倾倒,双侧巴彬斯基征(-),双侧克匿格征()。NIHSS评分:4分,洼田饮水试验3级。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治疗
2020/3/12
注意要点
1. 发病早期一般不给予降压治疗,除非血压明显偏 高达SBP>220mmHg、DBP>120mmHg。
2.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易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 难等,故其进食以前应行吞咽功能检查(如洼田 饮水试验),明确球麻痹者应该给予鼻饲饮食, 否则很容易出现吸入性肺炎。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病例特点
1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57岁。 主诉:眩晕伴视物不清、行走不 稳7小时 平素有高血压病史5年,近2年来 测血糖偏高,无头痛、头晕和口干、 多饮、多尿、消瘦等,因患者不重 视而未曾正规用药治疗。
August 16, 2014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病史
患者于入院前7小时在休息状态下突然出现头晕, 伴有视物旋转和自身不稳。患者眩晕呈持续性,时 轻时重,眩晕加重多见于患者起坐、翻身等体位变 动时,经静止休息后可缓解。后患者眩晕加重并加 伴视物不清、行走不稳和言语不利、饮水呛咳等, 独自行走时向右侧偏斜,患者眩晕明显时伴有恶心、 呕吐,呕吐呈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患者 无耳鸣、听力下降和耳部胀满感等,无头痛、意识 障碍、大小便失禁和发热等,无胸憋闷、心悸、气 短、紫绀等。
2020/3/12
分析
定性诊断: ➢一般特点:患者系一57岁男性,有高血压病 史5年,有血糖偏高近2年,且未正规用药治疗。
➢起病形式:于休息状态下急性起病,起初表 现为眩晕,后加重并伴视物不清、行走不稳和
➢头颅MRI:延髓右侧急性期梗死灶。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20/3/12
诊断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20/3/12
解剖基础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20/3/12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20/3/12
临床表现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20/3/12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20/3/12
临床表现
典型临床表现为:
1.眩晕、恶心、呕吐和眼震,系前庭神经下核受损所致。 2. 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和对侧躯体痛温觉丧失, 其面部痛温觉丧失系三叉神经脊束及三叉神经脊束核受损 导致;对侧躯体痛温觉丧失系对侧交叉过来的脊髓丘脑侧 束受损所致。 3.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上抬力弱、声带瘫痪和 咽反射消失等真性球麻痹表现,系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 损害所致。 4.同侧共济失调,为绳状体及脊髓小脑束或小脑损害所致。 5.同侧Horner综合征,即眼睑下垂、瞳孔缩小和眼球内陷, 为中枢性交感神经束受损表现。
如何记忆延髓背外侧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征
3 神经内科疾病的分析诊断思维
August 16, 2014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35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总结
1
及时识别恶性眩晕
正确诊治良性眩晕
2
识别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如何记忆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3 神经内科疾病的分析诊断思维
August 16, 2014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快速记忆
August 16, 2014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总结
1
及时识别恶性眩晕
正确诊治良性眩晕
2
识别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20/3/12
分析
定位诊断:
症状:言语不利、饮水呛咳 体征:右侧软腭上抬力弱,悬壅垂偏左, 咽反射减弱
体征:右侧面部和左侧肢体及躯干浅感 觉稍减退,即交叉性感觉障碍。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20/3/12
辅助检查-MRI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20/3/12
辅助检查-MRI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病史
患者于入院前7小时在休息状态下突然出现头晕, 伴有视物旋转和自身不稳。患者眩晕呈持续性,时 轻时重,眩晕加重多见于患者起坐、翻身等体位变 动时,经静止休息后可缓解。后患者眩晕加重并加 伴视物不清、行走不稳和言语不利、饮水呛咳等, 独自行走时向右侧偏斜,患者眩晕明显时伴有恶心、 呕吐,呕吐呈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患者 无耳鸣、听力下降和耳部胀满感等,无头痛、抽搐、 意识障碍和发热等,无胸憋闷、心悸、气短、紫绀 等。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20/3/12
发病机制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主要是缺血性病变所致,但极 个别为延髓出血,其可能为血管畸形引起。
缺血导致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1.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其占比约75%, 2.心源性栓塞,约占17%, 3.少数为椎动脉夹层等,其占比约8%,(但在 青年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中椎动脉夹层较多见,其 多有颈部外伤史)
August 16, 2014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20/3/12
体征
查体:血压:165/97mmHg,神志清,言语不利, 构音障碍,右眼眼裂稍变小,双眼可见水平性眼震, 无凝视,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约1.5mm,左侧约2.5 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额纹和鼻唇沟尚对称,右侧 面部浅感觉稍减退,右侧软腭上抬力弱,悬壅垂偏左, 咽反射减弱,伸舌居中,颈软无抵抗,颈部血管各听 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心肺腹未见异常,四肢肌力5级, 肌张力、腱反射正常,左侧肢体及躯干浅感觉稍减退, 右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双侧巴彬斯基征 (-),双侧克匿格征(-),NIHSS评分:4分,洼田 饮水试验3级。
Company
LOGO
任任朔朔神神经经内内科科主主治治医医师师,, 分 住管 院神 总经 医内 师科 ,电 分生管理神实经验内室科, 毕 电业 生于 理山 实西 验医 室科 ,大毕学业,于山本西科 学 医历 科, 大曾 学进 ,修 本于 科西学安历市,西曾京进 修医于院第神四经军内医科大,学擅西长京于医脑院血 管 神疾 经病 内、 科眩 ,晕 擅症 长及于脱脑髓血鞘管疾 病的 、诊 眩治 晕。 症及脱髓鞘疾病的 诊治。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20/3/12
辅助检查-MRI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20/3/12
辅助检查-MRI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20/3/12
辅助检查-MRI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20/3/12
辅助检查-MRI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20/3/12
辅助检查-MRI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Company
LOGO
W 延髓all背en外be侧rg综合征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20/3/12
眩晕
眩晕诊治两大关键点
➢及时识别恶性眩晕---挽救患者生命
➢正确诊治良性眩晕---提高生活质量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20/3/12
PCI恶性眩晕的特点
➢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多有高血压病、糖尿 病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急性起病,以眩晕为主诉。 ➢可伴有后循环缺血的相关症候,如:构音 障碍、视物成双(视物模糊)、饮水呛咳、 行走不稳等。 ➢相当一部分病例发病后短时间内病情进展, 出现意识障碍或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者可 危及患者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