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

合集下载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全文带拼音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全文带拼音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全文带拼音yú gē zǐ xī sāi shān qián bái lù fēi zhāng zhì hé白鹭飞青沙浦畔鹭飞时背住南山不回视拂别高鸟出天地连空半宿忽西极细风驱散渔歌声碧浪凌空翻呼啸浪花淘尽残阳出中流击楫山临水怜君翁作打渔人知与东南为别离初忍浩歌阻巾外手兼鱼竹临槎岸欲携美酒上归船东鲁云山十万重西塞山前委波澜jiè xī shā pù pàn lù fēi shíbèi zhù nán shān bù huí shìfúbié gāo niǎo chū tiān dìlián kōng bàn xiǔ hū xī jíxì fēng qū sàn yú gē shēngbì làng líng kōng fān hū xiàolàng huā táojǐn cán yáng chūzhōng liú jī jí shān lín shuǐlián jūn wēng zuò dǎ yú rénzhī yǔ dōng nán wèi bié líchū rěn hào gē zǔ jīn wàishǒu jiān yú zhú lín chā ànyù xié měi jiǔ shàng guī chuán dōng lǔ yún shān shí wàn chóng xī sāi shān qián wěi bō lán解析:《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是明代文学家张志和创作的渔歌曲子。

关于白鹭诗歌

关于白鹭诗歌

关于白鹭诗歌1、《渔歌子》唐代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白鹭鹚》唐代李白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

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傍。

3、《白鹭汀》唐代顾况靃靡汀草碧,淋森鹭毛白。

夜起沙月中,思量捕鱼策。

4、《又题白鹭洲江鸥送陈君》唐代徐铉白鹭洲边江路斜,轻鸥接翼满平沙。

吾徒来送远行客,停舟为尔长叹息。

酒旗渔艇两无猜,月影芦花镇相得。

离筵一曲怨复清,满座销魂鸟不惊。

人生不及水禽乐,安用虚名上麟阁。

同心携手今如此,金鼎丹砂何寂寞。

天涯后会眇难期,从此又应添白髭。

愿君不忘分飞处,长保翩翩洁白姿。

5、《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唐代李白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6、《白鹭亭》未知黄度白鹭亭前白鹭飞,定知公子未忘机。

我来犹识难驯意,江际翩翩趁落晖。

7、《阻风白鹭洲招讷上人》宋代贺铸凤皇台下凤皇巢,白鹭洲边白鹭涛。

舟未解维先望见,风能传语更相招。

江南春物为谁好,淇上归心不自聊。

何日结茅锺阜尾,幅巾相对一方袍。

8、《咏双白鹭(一作崔少府池鹭)》唐代雍陶双鹭应怜水满池,风飘不动顶丝垂。

立当青草人先见,行榜白莲鱼未知。

一足独拳寒雨里,数声相叫早秋时。

林塘得尔须增价,况与诗家物色宜。

9、《白鹭亭次罗公愚韵》宋代叶辉白鹭洲边敞此亭,淮山江水瞰芦汀。

鹭飞点点星颜色,那似公山鹤有灵。

10、《白鹭》唐代白居易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

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11、《白鹭儿》唐代刘禹锡白鹭儿,最高格。

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

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

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

12、《白鹭鸶》唐代卢仝刻成片玉白鹭鸶,欲捉纤鳞心自急。

翘足沙头不得时,傍人不知谓闲立。

13、《鹧鸪天》宋代黄庭坚西塞山边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人间底是无波处,一日风波十二时。

14、《白鹭》宋代唐庚说与门前白鹭群,也宜从此断知闻。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赏析:展现了江南春钓的诗意画卷!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赏析:展现了江南春钓的诗意画卷!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赏析:展现了江南春钓的诗意画卷!《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江南水乡垂钓图,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以下是对《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的详细赏析:作品原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及注释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悠然自得地垂钓,就算下了雨也不回家。

注释渔歌子: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西塞山:在浙江湖州。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不须:不一定要。

创作背景此词当作于唐代宗大历八年(773)春。

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

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

这首词于唐宪宗时一度散失,唐穆宗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词中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悦性的渔人形象:春江水绿、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岸畔桃红,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青箬笠,绿蓑衣,渔人醉垂忘归时。

《渔歌子》译文

《渔歌子》译文

《渔歌子》译文远处涟漪起起落落,百舸争流渡溪河。

渔阳满目苍茫远,孤鸟飞翔云影多。

浩渺孤舟渔父出,梦里渔歌入村坡。

春风助我渡滚滚,船头净空似夕阳。

采掇渔家宋怀旧,披垂柳笠作歌谣。

朝日照村峰峦密,往日渔谣客遗留。

扁舟欲行云山隔,再回首望渔歌处。

烟波摇曳渔村外,长亭短亭渐飘荡。

天际渔翁还乡去,动人舞袖踏波荡。

一曲渔歌响天涯,劝君勿忘垂钓家。

渔歌子续天空中,白云朵朵,似绵延不绝的渔歌。

渔翁捧着鱼竿,徐徐地划过水面。

酷暑之下,水汽蒸腾,形成一层轻薄的雾气。

渔歌声伴着微风,在湖畔悠然飘荡。

这是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让人陶醉其中。

渔翁的船,虽然简陋,但充满了生活的痕迹。

木制的船体已经历了风雨,年深月久之后更显得坚韧。

船上摆放的渔网,细腻而有致;捕鱼的竿杆,被时间的磨砺打磨得温润光滑。

一双粗糙的手从船舱中伸出,握紧了鱼竿,渔翁凝视着水面,如同一尊静谧的雕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渔歌明媚地迎风而上,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它仿佛是大自然的赞歌,唤醒了每个人沉睡的心灵。

一位年轻的汉子,听到这美妙的旋律,心中涌动起滔滔昔日的回忆。

他回想起小时候与渔翁一起下河打鱼的情景,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仿佛就在昨日。

曾经,他也曾是村里最活跃的渔童之一。

清晨,他和伙伴们背着竹篓,跟着渔翁一同来到湖边。

他们以游泳的方式迅速穿过水面,将河流的秘密一一揭开。

渔翁教会他们选择渔具,认识鱼类,了解河流的脉络。

他们学会了耐心,学会了等待,学会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岁月匆匆,时光荏苒,如今的他已经长大成人。

随着年华的流逝,河边的村庄渐渐被现代化的城市所改变,曾经湖光山色的景致,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模样。

现在,更多的人选择了忙碌的都市生活,忙于追求物质,却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

渔歌中,唤起了他对自然的眷恋。

他意识到,内心深处埋藏的渴望,是与大自然相融合的愿望。

他不再满足于城市的喧嚣,他想要追逐自己的梦想。

于是,他辞去了高薪的工作,回到家乡的渔村。

他决定重拾童年的梦想,成为一名渔翁,奔赴大海的怀抱。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

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

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

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

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作品原文: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诗词注释: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4、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鱼:俗称“花鱼”、“桂鱼”。

扁平、口大、鳞细、黄绿色,味道鲜美。

5、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

6、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诗句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创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

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

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作品鉴赏: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

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

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

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

“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

“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

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

渔歌子的课堂笔记

渔歌子的课堂笔记

渔歌子的课堂笔记一、诗人简介《渔歌子》的作者是张志和,他是一位唐代诗人,博学多才,擅长书法和绘画。

他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二、诗歌背景《渔歌子》创作于唐代,这是一首描绘渔夫悠闲生活的诗歌。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

三、词句解析“西塞山前白鹭飞”描绘了西塞山前的景色,白鹭飞翔,画面感强烈。

“桃花流水鳜鱼肥”中,“桃花流水”形容春天的景色,“鳜鱼肥”则形象地描绘了鱼儿的肥美。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则进一步描绘了渔夫的形象和心境。

他头戴青色的斗笠,身穿绿色的蓑衣,即使面对斜风细雨也不愿回家。

这表现出渔夫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他对简单生活的满足。

四、主题思想《渔歌子》的主题是对自然和生活的赞美。

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简单生活的满足。

诗歌中的渔夫形象,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寄托,也是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五、艺术手法色彩描绘:诗人运用丰富的色彩词汇,如“白鹭”、“粉红桃花”、“青箬笠”和“绿蓑衣”,使画面更加生动和鲜明。

景中含情:在描述自然景色时,诗人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例如,“斜风细雨不须归”不仅描绘了风雨中的渔夫,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动静结合:诗歌中既有动态的描绘,如“白鹭飞”和“鱼儿游”,也有静态的描绘,如“桃花流水”和“斜风细雨”。

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

简洁明快:整首诗语言简练,不做过多的修饰,直接表达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这种明快的语言风格使得诗歌更加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和接受。

六、课堂小结《渔歌子》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渔夫形象的生动刻画,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

通过对这首诗歌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唐代的山水田园诗风貌,也体会到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张志和的渔歌子诗意

张志和的渔歌子诗意

张志和的渔歌子诗意张志和的渔歌子诗意 1《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自由飞翔,河面上,丰满的鳜鱼快乐地游着,浮在水面上的桃子是那么鲜艳饱满。

银行里的一位老人,戴着绿色的竹帽雨衣,穿着绿色的雨衣,冒着风雨,悠闲自在地钓鱼,他被美丽的春光迷住了,连雨也没有回家。

译文:西塞山前的白鹭在自由飞翔,河里,肥美的鳜鱼在欢快地游动,水面上漂浮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饱满。

河岸上一位老人,头戴蓝竹帽,身披绿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垂钓。

他被美丽的春光迷住了,下雨的时候甚至没有回家。

注释:1、渔歌子: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着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2、西塞山:浙江湖州。

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4、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6、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7、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8、不须:不一定要。

赏析: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

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

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

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

“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

“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

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

《渔歌子》的意思

《渔歌子》的意思

《渔歌子》的意思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介绍: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祖籍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

唐代诗人。

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万字,《大易》十五卷,有《渔夫词》五首、诗七首传世。

注释:
渔歌子:词牌名。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是民间的渔歌。

“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西塞山:浙江湖州。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不须:不一定要。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山水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婉丽
曲折缠绵著称,所以,她被人们称为是 “词国女皇” 之一。她还被人们称为 唐 《渔歌子》是 水乡 的 代词人
张志和 。
婉约
派的代表人物
所作,描绘了春天秀 悠然自得丽 的 的热爱。 词牌 ,我们还知道的词 等。 、
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 大自然 《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 清平乐 忆江南 水调歌头
①知诗人,解诗题。 ②抓字眼,晓诗意。 ③入诗境,悟诗情。
渔 歌 子
唐 张志和
思考:
这首词写了哪几种景物?构成了 一幅怎样画面?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白鹭 桃花、流水、鳜鱼
箬笠、蓑衣
斜风、细雨
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雨垂钓图。
欣赏几种景物
西塞山
欣赏几种景物
名作欣赏
渔歌子

zhà
张志和
霅溪湾里钓渔翁,
zé měng
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
zhuó
笑著荷衣不叹穷。
注释:1、霅溪湾:水名,在浙江吴兴。
2、蚱艋:船名。极其小而灵便。 3、浦边:江河边。 译文: 霅溪湾里一钓鱼为生的渔翁,舴艋小舟做家一会向西一会 向东。江上的白雪,水滨的清风陪伴,面带笑容,身着荷叶做 的衣服并不感觉自己贫穷。
白 鹭
欣赏几种景物


欣赏几种景物
桃花流水
欣赏几种景物


欣赏几种景物


欣赏几种景物


欣赏几种景物
斜风、细雨
读背这首词
千百年来,当人们再次来到浙江湖州,一定会看到哪一座山?一 定会想起哪一个人?一定会和他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哪一首词?Βιβλιοθήκη 渔 歌 子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①知诗人,解诗题。 ②抓字眼,晓诗意。 ③入诗境,悟诗情。
渔 歌 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 桃花流水鳜鱼肥。 桃花盛开,水流湍急,这时节水中的
鳜鱼很肥美。
青箬笠,绿蓑衣, 江上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
着绿色的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他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
就是题目。这首词的词牌就叫“《渔歌子》”,但只有词牌没有题目。
渔歌子简介:
词牌名。《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作者写了五首《渔歌 子》,这是第一首。据记载,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 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学习诗词的方法

① 知诗人,解诗题。 ② 抓字眼,晓诗意。 ③ 入诗境,悟诗情。
①知诗人,解诗题。 张志和:唐朝人,自称“烟波钓徒”。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
画家。相传公元774年,大书法家颜真卿赴湖州任刺史。一天,他大 宴宾客,张志和也在座。酒酣耳热之际,颜真卿吟唱了张志和的 《渔歌子》,后来,张志和又即兴连吟五章,当中表演他神奇的书
画才艺。只见他面对绢纸,酒酣之余,一边击鼓,一边挥笔作画,
渔 歌 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① 知诗人,解诗题。
渔 歌 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ruò lì suō guì
sài

① 知诗人,解诗题。
渔 歌 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填一填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是 宋 代词人 李清照 所作。词人 情景,因 沉醉 在归途中误入 藕花丛中 ,把栖 回忆了一次愉快的 郊游
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 情趣 和心境。
这首词在对 大自然 的赞美之中,又渗透着词人热爱生
活、热爱 自然 、热爱 美好事物 的思想感情。 宋词有“婉约”、“豪放”两大派,李清照的词以轻柔
不想 回去、 回家
句意: 江上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他
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久久不愿回家。
赏析: 这句话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
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他 为什么久久不愿回家呢?因为,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 迷住了。他热爱这种怡然自得的生活。
词两首
渔 歌 子
唐 张志和
简介词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
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 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
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
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或“词牌”,常见的词牌有:忆江 南、卜算子、浣溪沙、采桑子。词牌下面一般都有题目,如: 《沁园春 雪》《清平乐 村乐》,沁园春和清平乐都是词牌名,雪和村居
① 知诗人,解诗题。
渔歌子
词牌名
①知诗人,解诗题。 ②抓字眼,晓诗意。 ③入诗境,悟诗情。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在今浙江 一种白色 湖州西南。 的水鸟。
俗称花鱼 肥美 或桂鱼。
句意: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桃花盛开,水流湍急,
这时节水中的鳜鱼很肥美。
赏析: 1、“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
随兴挥洒,笔下好象神助,妙伦天成,速度快得令人惊讶,一会儿, 山水云石就出现在大家面前,五首词的意境尽在画中。从此以后
《渔歌子》风靡全国,不仅许多人在吟唱,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
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当时的日本天皇的《渔歌子》五首 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① 知诗人,解诗题。
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2、“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 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 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渔父的生活环 境。
①知诗人,解诗题。 ②抓字眼,晓诗意。 ③入诗境,悟诗情。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用竹篾编 用草编制 微风 成的斗笠。 成的雨衣。
久久不愿回家。
①知诗人,解诗题。 ②抓字眼,晓诗意。 ③入诗境,悟诗情。
词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赞美了渔人寄情
山水,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寄托了作者热爱自由、热爱 自然的情怀。 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而怡然自得的 渔父,而是江南水乡二月桃花盛开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 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 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