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若赓断鹅原文翻译及赏析
《钱太守断鹅》原文及翻译译文

《钱太守断鹅》原文及翻译译文《《钱太守断鹅》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钱太守断鹅》原文及翻译译文《钱太守断鹅》原文及翻译褚人获原文: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多异政。
有乡人持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耳。
”乡人不平,讼于管。
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
人无不惊讶。
已退食,,使人问鹅供状否?答曰:“未。
”少顷出,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
”因指一鹅曰:“此乡人鹅。
”众人怪之,守曰:“盖乡人鹅食野草,粪色清;店鹅食谷粟,粪色黄。
”店主伏罪。
(选自清·褚人获《坚瓠集》)译文:明朝万历年间,钱若赓(gēng)在临江当太守,有许多突出的政绩。
有个乡下人带着鹅到集市上,寄存在客店中就去了别的地方,回来后索要他自己的鹅,店主抵赖,说:“这群鹅,都是我的鹅。
”乡下人感到愤愤不平,便到衙门里去告那个店主。
钱若赓命人取来店里的鹅,共四只,给它们一张纸,笔和砚,分在四个地方,让它们写供状。
没有人不感到惊讶。
吃完饭,钱若赓派人问鹅有没有写供状。
差役回答说:“没有。
”不一会钱若赓出来,到堂下看过鹅后说:“鹅已经供状了。
”就指着一只鹅说:“这是乡下人的鹅。
”人们都对这件事感到奇怪。
太守说:“因为乡下人的鹅吃野草,鹅粪的颜色清淡;店里的鹅吃谷物粮食,鹅粪的颜色是黄的。
”店主认了罪。
2、《龚遂为渤海太守》原文及翻译译文《龚遂为渤海太守》原文及翻译汉书22.龚遂为渤海太守汉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①不能禽制。
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
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
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
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②遐远,不沾圣化③,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④中耳。
今欲使臣胜之耶?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钱若赓断鹅

古诗文系列:钱若赓断鹅
钱若赓断鹅:
明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有异政。 有乡人持一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还, 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也”。 乡人不平,讼于官。公令人取店中鹅,计 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 供状。人莫不讶之。食顷,使人问鹅供不? 答曰:“未”。又顷,下堂视之,曰: “状已供矣”。手指一鹅曰:“此乡人 鹅”。
古诗文系列:钱若赓断鹅
注释:
1)守:太守。 2)持:拿着。 3)索:讨取。 4)状:表达。 5)食顷:一顿饭的时间。 6)不:同“否”,没有。 7)万历:明神宗的年号。 8)临江:在今江西省境内。 9)讼:诉讼,告状。 10)于:向。 11)公:指钱若赓(gēng)。
古诗文系列:钱若赓断鹅
注释:
古诗文系列:钱若赓断鹅
注释:
但由于他没有文化,笨嘴拙舌的,辩不过 伶牙俐齿的店主,只好跑到衙门去击鼓告 状。
知府钱若赓细心听了乡下人的申述, 立即命令手下人将店里的4只鹅全部取来, 分关四处,每处配给一张纸、一支毛笔、 一方砚台,说是让这些鹅招供各自属于谁。
鹅又怎么能自己招供?真是天大的笑 话。城里的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都十分 好奇地前来观看,连府中差役对钱若赓这 种独特的审案方式也感到惊异和纳闷,无
古诗文系列:钱若赓断鹅
钱若赓断鹅: 众人怪之,守曰:“乡人鹅食草,粪色青; 店鹅食谷粟,粪色黄”。店主服罪。
谢谢!
古诗文系列:钱若赓断鹅
钱若赓断鹅: 众人怪之,守曰:“乡人鹅食草,粪色青; 店鹅食谷粟,粪色黄”。店主服罪。
古诗文系列:钱若赓断鹅
译文:
万历(明神宗年号)年间,钱若赓做 临江郡的行政长官。有个乡下人拿着鹅到 集市上,寄存在客店中,去别的地方。这 个乡下人回来后索要自己的鹅,店主抵赖, 说:“这群鹅都是我的鹅”。乡下人不服, 到衙门去告状。钱若赓命人取来店里的鹅, 共计四只,各给它们一张纸,笔、砚,分 在四个地方,让它们写供状。
《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原文及翻译译文1、《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原文及翻译译文《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原文及翻译原文:君讳家子宝子建宁同乐人也禀瑰伟之质长挺高邈之操通旷清恪发自天然冰洁简静道兼行苇。
淳粹之德,戎晋归仁。
九皋唱于名响,来帛集于闺庭。
抽簪俟驾,朝野咏歌。
州主薄治中别驾,举秀才本郡太守。
宁抚氓庶,物物得所。
春秋廿三,寝疾丧官。
莫不嗟痛,人百其躬。
情恸发中,相与铭诔。
休扬令终,永显勿剪。
其词曰:山岳吐精,海诞睹光。
穆穆君侯,震响锵锵。
弱冠称仁,咏歌朝乡。
在阴嘉和,处渊流芳。
宫宇数仞,循得其墙。
馨随风烈,耀与云扬。
鸿渐羽仪,龙腾风翔。
矫翮凌霄,将宾乎王。
鸣鸾紫闼,濯缨沧浪。
庶民子来,挚维同响。
周遵绊马,曷能赦放。
位才之绪,遂居本邦。
志业方煕,道隆黄裳。
当保南岳,不骞不崩。
享年不永,一匮始倡。
如何不吊,歼我贞良。
回抱圣姿,影命不长。
自非金石,荣枯有常。
幽潜玄穹,携手颜张。
至人无想,江湖相忘。
于穆不已,肃雍显相。
永惟平素,感恸忾慷。
林宗没矣,令名遐彰。
爰闺铭斯诔,庶存甘裳。
鸣呼哀哉!【注】爨宝子畔全柝为《晋故振威样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基啡),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出土,为全国首批重点保护文物。
译文:府君爨氏,名宝子,字宝子,是建宁郡同乐县人。
府君自幼具有奇瑰宏伟的资质,年长后更表现出高尚远大的操守,府君做人通达开朗,高洁谦恭,完全出自天性,他的风度人品,像冰一样高洁,像兰一样贞静。
他的忠厚之政,仁及草木;他纯朴的德化,在大晋是众望所归。
回忆府君居家尚未出仕时,修身洁行,如鹤呜在深泽一样,声誉早已传遍朝野。
慕名来访的人之多,礼品充塞了屋宇。
当时不论他蛰居退隐还是入朝侍君,都会受到朝野广大人士的称颂。
(由于这样)府君先后做了宁州的主簿、治中、别驾,被推举为秀才,最后就任了本郡太守。
府君他安抚教化百姓,施行忠厚之政,使百姓安居乐业,一切政事有条有理,各得其所。
不幸的是,府君才二十三岁,就卧病卒于任内,他的僚属和百姓无一不惋惜悲痛,愿以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府君的生还。
钱断鹅的文言文翻译

钱断鹅者,一奇闻也。
昔有富人甲,性好养鹅,凡家中所畜,皆珍视之。
一日,甲家一鹅,忽作异声,如金钱相击,声声不绝。
甲闻之,心异之,遂命家仆审视。
仆至鹅旁,见其羽毛鲜艳,无病无灾,唯鹅颈间有一金钱,长约三寸,金光闪烁,鹅以此钱为饰,故作金钱声。
仆将此情告知甲,甲闻之大惊,以为鹅得神物,遂以高价售之。
鹅售之后,甲心犹未安,恐鹅所获非寻常之物,或有害于己。
于是,甲密召一术士,欲令其占卜鹅之吉凶。
术士受命,设坛作法,以问鹅之事。
术士占卜良久,曰:“鹅得此金钱,非同小可,其来由也颇奇。
鹅之金钱,乃天上金精所化,得之者当大吉。
然鹅之金精,亦非久留之物,必将散去,鹅亦随之而亡。
主人宜速为之计,以免后悔。
”甲闻言,大惊失色,急问计策。
术士曰:“金钱既为天物,不可久留人间。
主人宜将金钱埋藏于地下,鹅亦随之而迁,则金精自散,鹅亦得安。
”甲从其计,遂将金钱埋于深山之巅,鹅亦随之迁往。
金钱埋藏之后,甲心犹不安,恐金精不散,鹅终有厄。
未几,鹅果病重,甲忧心如焚,不知如何是好。
术士闻之,曰:“主人不必忧,金精已散,鹅之病自愈。
然鹅得金精之助,已非凡鹅,宜善养之,以待其成。
”甲依言,善待鹅,鹅果日渐强壮,复得昔日之态。
甲喜出望外,乃知术士之言不虚。
自此,甲更加珍视鹅,视如己出,鹅亦不负甲之厚爱,日日欢鸣,如金钱相击之声。
钱断鹅之事,传遍遐迩,世人皆称奇。
或有好事者,效仿甲之行为,养鹅求财,然皆不得其法,鹅亦不能作金钱声。
钱断鹅之事,遂成千古佳话,流传至今。
钱断鹅,非寻常鹅也,其得金精之助,乃天意也。
鹅之所以能作金钱声,乃金精之妙用也。
然鹅之金精,终非长久之物,必散而去,鹅亦随之而亡。
钱断鹅之事,虽奇,亦不可效仿,须知天意不可强求,世间之事,自有其规律,顺其自然,方为上策。
纪昀《河中石兽》和褚人获《钱若赓断鹅》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纪昀《河中石兽》和褚人获《钱若赓断鹅》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明万历①中,钱若赓守临江有异.政。
有乡人持一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
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也。
”乡人不平.,讼于官。
公②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
人无不讶。
食顷,使人问鹅供状否?答曰:“未。
”又顷,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
”守指一鹅曰:“此乡人鹅。
”众人怪.之,守曰:“乡人鹅食野草粪色青店鹅食谷或粟粪宜黄。
”店主服罪。
(褚人获《钱若赓断鹅》)注释:①万历:明神宗的年号。
①公:指钱若赓。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众服.为确论/朝服.衣冠C.转转不已./是亦不可以已.乎D.钱若赓守临江有异.政/渔人甚异.之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其言(依照)B.寄.店中后他往(寄存)C.乡人不平.(抑止怒气)D.众人怪.之(责怪)3.请用三处“/”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乡人鹅食野草粪色青店鹅食谷或粟粪宜黄4.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钱若赓断案文言文

钱若赓断案文言文
钱若赓案发于庚午年(1610年),当时钱若赓任职福建岭南
专使。
岭南地区流传一种稀有且珍贵的珍珠,称为“岭南珠”。
岭南珠在当时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引起了许多人的贪婪之心。
钱若赓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暗地里与一些商人勾结,相互合谋,秘密贩卖岭南珠。
他们通过私下交易,抬高了岭南珠的价格,以获取巨额利润。
这样的行为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也侵犯了人民的利益。
然而,这样的勾当终究难逃官府的耳目。
聪明的侦察官员得到了线索,并开始展开调查。
他们暗中监视着钱若赓和他的同伴,并搜集了大量的证据。
终于,在一个晚上,侦察官员逮捕了钱若赓和其他涉案人员。
他们搜查了他们的住处,发现了大量的珍珠,以及与私下交易相关的书信和账目。
此案得到广泛关注,引起了社会的愤慨。
大家纷纷谴责钱若赓的不法行为,认为他的行为背离了官员应有的廉洁之风,也违背了为人民谋福祉的初衷。
最终,钱若赓被定为贪污受贿的罪行,并被判处极刑。
他的财物被没收,接受了应有的惩罚。
这个案例表明,不论职位高低,不论财富多寡,官员都应秉持廉洁为官的原则,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钱若赓的悔过书说:
“贪官污吏,皆是我辈之耻,须旗帜鲜明地揭露、批判和严惩。
”这为后人树立了一个明确的榜样,也提醒着我们时刻保持清正廉洁的行为。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鳝救婢原文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
如是累年。
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
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亦愈。
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
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翻译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经营鳝鱼面。
他每天要杀数千条鳝鱼。
有一位女仆人十分怜悯鳝鱼,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出一部分鳝鱼,把它们从后窗扔进河中,像这样做了许多年。
有一天,,面店被火焚烧,女佣仓皇逃出,被火所烧伤,困在了河岸边。
夜深时睡着了,等到醒来后感到伤口的疼痛减弱,连烧伤的部位也马上要痊愈了。
仔细看伤口,发现有河中的污泥敷在伤口上,但周围有鳝鱼的行迹。
她才知道:是从前她放生的鳝鱼来救她了。
高怀中感慨这件事的奇怪,就从此停业了。
等她拆除灶台,发现灶台下面有洞,无数条活鳝鱼在洞中,就把它们全部放到河里。
注释(1)以千数:意为用千来计算,即数千条。
(2)悯:怜悯。
(3)比:等到。
(4)业:经营。
(5)婢:女仆。
(6)周:四周。
(7)诸:之于(在文中用作代词兼介词)。
(8)滨:河岸。
(9)向:从前。
(10)罢业:停止营业。
(11)是:这样。
(12)累:积累。
(13)累年:过了几年。
(14)纵:放走。
(15)始:才。
(16)困:疲倦。
(17)婢:侍女;此指女佣。
(18)扬州:今江苏扬州市。
(19)之:此指鳝。
选自《讱庵偶笔》文言知识说"诸".常用作代词.也可用作兼词,兼词是1个单音节虚词兼有2个词的意义和作用,通常是合音词. “诸”用在句中,是“之于”的合音,代词兼介词。
用在句末,是“之乎”的合音,代词兼语气助词。
文中的“诸”是“之于”的和音。
启示从婢的角度来说:好人有好报,应当乐于助人。
七年级语文周周清试题

6、根据情境补出未说完的话。
(3)张晖同学经常不上课,到校外去打电脑游戏,学习成绩急剧下降,该怎样劝说他呢?作为同学的你对他说:7、综合实践。
(10分)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你所在的班级将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的语文专题教育活动。
(1)请围绕本次语文专题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2)围绕活动主题,你认为在班级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能帮助身边的同学了解党的历史?(4分)(3)请围绕其中一项语文活动,设计活动步骤。
(4)8、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完成下列练习。
(10分)(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他是_国人。
(2)、汤姆索亚住在谁的家里?;家里还有谁__________________。
(3)、“汤姆的姨妈罚汤姆干一件事,汤姆却把这件事当作快乐游戏引诱小朋友为他干,并交换得到了许多小朋友的苹果、风筝、铜门把手、石头弹子、鞭炮、小铁兵、刀把……”这件事指的是。
(4)、汤姆背不出《圣经》,但他却想出一个办法从校长那里得到了一本《圣经》,他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洞中历险》为例,分析一下汤姆索亚身上所具有的量好品质。
(4分)阅读理解与赏析。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一)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9、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传统节日?你知道它的哪些习俗?(可从文中找)(4分)10、你能用现代汉语把“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两句诗的意境描述出来吗?(3分)1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说说你对这首诗的主旨的理解。
(3分)(二)完成下列各题(20分)钱若赓断鹅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多异政。
有乡人持鹅入市,寄店中他往。
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耳。
”乡人讼与郡。
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若赓断鹅原文翻译及赏析
钱若赓断鹅原文翻译及赏析
钱若赓断鹅原文翻译及赏析1
明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有异政。
有乡人持一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
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也。
”乡人不平,讼于官。
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
人莫不讶之。
食顷,使人问鹅供不?答曰:“未。
”又顷,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
”手指一鹅曰:“此乡人鹅。
”众人怪之,守曰:“乡人鹅食草,粪色青;店鹅食谷粟,粪色黄。
”店主服罪。
译文
万历(明神宗年号)年间,钱若赓做临江郡的行政长官。
有个乡下人拿着鹅到集市上,寄存在客店中,去别的地方。
这个乡下人回来后索要自己的鹅,店主抵赖,说:“这群鹅都是我的鹅。
”乡下人不服,到衙门去告状。
钱若赓命人取来店里的鹅,共计四只,各给它们一张纸,笔、砚,分在四个地方,让它们写供状。
人们没有不感到惊讶的。
一顿饭的时间,派人问鹅写完供状没有?差役回答说:“没有。
”又过了一顿饭的时间,到堂下看看,说:“鹅已经招供了。
”并指着一只鹅说:“这是乡下人的鹅。
”人们感到很奇怪,钱若赓说:“乡下人的鹅吃野草,粪便的颜色是青色的;店主的鹅吃谷物粮食,粪便的颜色是黄色的"。
店主于是认罪。
注释
守:太守。
持:拿着。
索:讨取。
状:表达。
食顷:一顿饭的时间。
不:同“否”,没有。
万历:明神宗的年号。
临江:在今江西省境内。
讼:诉讼,告状。
于:向。
公:指钱若赓(gēng)。
索:索要。
其:它们。
少顷:一会儿。
因:于是。
盖:原来。
莫不讶之:人们没一个不感到惊讶。
众人怪之:人们都感到很奇怪。
赏析
明朝万历年间,钱若赓就任临江府(今江西省清江县西临江镇)知府。
一天,一个乡下人拎了一只鹅到城里,为了办事方便,便将鹅寄存在一家旅店里。
可是,当他办完事回来取鹅时,那店主竟耍赖说:“那群鹅是我养的,没你的鹅!”乡下人气愤与店主评理。
但由于他没有文化,笨嘴拙舌的,辩不过伶牙俐齿的店主,只好跑到衙门去击鼓告状。
知府钱若赓细心听了乡下人的申述,立即命令手下人将店里的4只鹅全部取来,分关四处,每处配给一张纸、一支毛笔、一方砚台,说是让这些鹅招供各自属于谁。
鹅又怎么能自己招供?真是天大的笑话。
城里的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都十分好奇地前来观看,连府中差役对钱若赓这种独特的审案方式也感到惊异和纳闷,无不替他捏了一把汗。
钱若赓似乎对案子漫不经心,刚布置完毕,就若无其事地用餐去了。
过了一会儿,他派人出来探问;“鹅招供了没有?”
不久,钱若赓步出内室,亲自下堂巡视分关着的鹅,他看过以后,微笑着颔首捋须,自言自语:“嗯,好,好,它们已经招供啦。
”差役们望过去,只见4只鹅除各自拉了些屎外,纸笔砚台丝毫未动。
他们真的不知道钱知府卖的什么“关子”。
突然,钱知府伸手指向其中
的一只鹅,语气肯定地说道:“这只就是那乡下人的!”
钱若赓确实说对了。
钱若赓并不认识乡下人的鹅,他的判断是如何作出来的呢?原来,他是位富有生活经验的官吏。
他知道,乡下的鹅吃的是野草,粪便是清淡的;城里的鹅吃的是谷子,粪便呈现黄色。
要确定鹅的主人是乡下的还是城里的,只要查看一下鹅粪便一清二楚。
钱若赓把自己断案的依据讲出后,那个贪婪而又狡猾的店主顿时脸色煞白,连忙磕头谢罪。
褚人获
褚人获(1635—1682),字稼轩,又字学稼,号石农、没世农夫等,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末清初文学家。
一生未曾中试,也未曾做官。
但他有多方面的才能,著作颇丰。
传世的有《坚瓠集》、《读史随笔》、《退佳琐录》、《续蟹集》、《宋贤群辅录》、《隋唐演义》等。
他交游广泛,与尤侗、洪升、顾贞观、张潮、毛宗岗等清初著名作家来往甚密。
钱若赓断鹅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明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有异政。
有乡人持一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
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也。
”乡人不平,讼于官。
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
人莫不讶之。
食顷,使人问鹅供不?答曰:“未。
”又顷,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
”手指一鹅曰:“此乡人鹅。
”众人怪之,守曰:“乡人鹅食草,粪色青;店鹅食谷粟,粪色黄。
”店主服罪。
译文
万历(明神宗年号)年间,钱若赓做临江郡的行政长官。
有个乡下人拿着鹅到集市上,寄存在客店中,去别的地方。
这个乡下人回来后索要自己的鹅,店主抵赖,说:“这群鹅都是我的鹅。
”乡下人不服,到衙门去告状。
钱若赓命人取来店里的鹅,共计四只,各给它们一张纸,笔、砚,分在四个地方,让它们写供状。
人们没有不感到惊讶的。
一顿饭的时间,派人问鹅写完供状没有?差役回答说:“没
有。
”又过了一顿饭的时间,到堂下看看,说:“鹅已经招供了。
”并指着一只鹅说:“这是乡下人的鹅。
”人们感到很奇怪,钱若赓说:“乡下人的鹅吃野草,粪便的颜色是青色的;店主的鹅吃谷物粮食,粪便的颜色是黄色的"。
店主于是认罪。
注释
1)守:太守。
2)持:拿着。
3)索:讨取。
4)状:表达。
5)食顷:一顿饭的时间。
6)不:同“否”,没有。
7)万历:明神宗的年号。
8)临江:在今江西省境内。
9)讼:诉讼,告状。
10)于:向。
11)公:指钱若赓(gēng)。
12)索:索要。
13)其:它们。
14)少顷:一会儿。
15)因:于是。
16)盖:原来。
17)莫不讶之:人们没一个不感到惊讶。
18)众人怪之:人们都感到很奇怪。
赏析:
故事
明朝万历年间,钱若赓就任临江府(今江西省清江县西临江镇)知府。
一天,一个乡下人拎了一只鹅到城里,为了办事方便,便将鹅寄存在一家旅店里。
可是,当他办完事回来取鹅时,那店主竟耍赖说:“那群鹅是我养的,没你的鹅!”乡下人气愤与店主评理。
但由于他
没有文化,笨嘴拙舌的,辩不过伶牙俐齿的店主,只好跑到衙门去击鼓告状。
知府钱若赓细心听了乡下人的申述,立即命令手下人将店里的4只鹅全部取来,分关四处,每处配给一张纸、一支毛笔、一方砚台,说是让这些鹅招供各自属于谁。
鹅又怎么能自己招供?真是天大的笑话。
城里的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都十分好奇地前来观看,连府中差役对钱若赓这种独特的`审案方式也感到惊异和纳闷,无不替他捏了一把汗。
钱若赓似乎对案子漫不经心,刚布置完毕,就若无其事地用餐去了。
过了一会儿,他派人出来探问;“鹅招供了没有?”
不久,钱若赓步出内室,亲自下堂巡视分关着的鹅,他看过以后,微笑着颔首捋须,自言自语:“嗯,好,好,它们已经招供啦。
”差役们望过去,只见4只鹅除各自拉了些屎外,纸笔砚台丝毫未动。
他们真的不知道钱知府卖的什么“关子”。
突然,钱知府伸手指向其中的一只鹅,语气肯定地说道:“这只就是那乡下人的!”
钱若赓确实说对了。
钱若赓并不认识乡下人的鹅,他的判断是如何作出来的呢?原来,他是位富有生活经验的官吏。
他知道,乡下的鹅吃的是野草,粪便是清淡的;城里的鹅吃的是谷子,粪便呈现黄色。
要确定鹅的主人是乡下的还是城里的,只要查看一下鹅粪便一清二楚。
钱若赓把自己断案的依据讲出后,那个贪婪而又狡猾的店主顿时脸色煞白,连忙磕头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