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高)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知识要点1、透镜成像规律:透镜种类物的位置(物距u)像的位置(相距v)像的性质应用凸透镜u→∞v f→与物异侧焦点附近,实像望远镜的物镜2u f>2f v f>>与物异侧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2u f=2v f=与物异侧倒立、等大、实像精确测焦距2f u f<<2v f>与物异侧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 f=不能成像得到平行光u f<与物同侧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口诀:(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2)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物近像近像变小(虚像);3、凸透镜成像实验:(1)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2)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使像完整地成在光屏中央);(3)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的可能原因:①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蜡烛放在了一倍焦距内③光具座不够长(4)凸透镜破了一块(或遮住一部分)的后果;不影响像的完整性,像会变暗;(5)使光屏上的像变大或变小的方法:物近像远像变大.4、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1)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被照景物离照相机的距离应大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像成在胶片上,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要想使胶片上的人像大些,人离照相机的距离要近些,同时胶片离镜头的距离要调大些。
(2)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工作。
投影片(或幻灯片)上的图像是物,投影片(或幻灯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成在屏幕上,屏幕离投影仪(或幻灯机)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3)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工作。
被观察的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必须小于焦距,才能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4)望远镜、显微镜也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5、眼睛人的眼睛是一个高精度的光学器官,相当于一个可以自动调焦的照相机,其中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 像距(v)正倒大小虚实应用特点物,像的位置关系u>2f 2f>v>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摄像机-物像异侧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精确测焦仪成像大小的分界点物像异侧2f>u>f v>2f 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电影放映机、投影仪-物像异侧u=f - - - 不成像强光聚焦手电筒成像虚实的分界点-f>u v>u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虚像在物体同侧虚像在物体之后物像同侧规律总结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规律1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规律2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为于物的异侧。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3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4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应用:放大镜。
规律5记忆口诀(1)一倍焦点分虚实,二倍焦点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
实像总是异侧倒。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总是同侧正。
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追着物体跑,物距像距和在变。
(2)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注:这里所指的一倍焦距是说平行光源通过透镜汇聚到主光轴的那一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也可直接称为焦距;两倍焦距就是指该距离的两倍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分界点:2f点是成放大、缩小实像的分界点;f点是成实像、虚像的分界点。
薄透镜成像满足透镜成像公式: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注:透镜成像公式是针对薄透镜而言,所谓薄透镜是指透镜厚度在计算物距、像距等时,可以忽略不计的透镜。
专题35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解析版)

专题35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是初中物理中重难点之一,也是各省市中考必考考点之一。
凸透镜考查较为难些,有时还以多选的形式出现,综合考查整章内容,具有较高的选拔功能。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凸透镜静态成像规律物距(u)u>2f u=2f f<u<2f u=f u<f像距(v)f<v<2f v=2f v>2f不成像v>u正倒倒立倒立倒立正立大小缩小等大放大放大虚实实像实像实像虚像应用照相机、摄像机测焦距幻灯机、电影机、投影仪强光聚焦手电筒、平行光线放大镜特点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物像位置关系物像异侧物像异侧物像异侧物像同侧成像作图也可以结合下图记忆:例题1 (2021上海)凸透镜成像,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能成像的性质是()A.放大实像B.放大虚像C.等大实像D.缩小实像【答案】D。
【解析】凸透镜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考点透视迷津点拨与点对点讲练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选D。
【点拨】已知物距、像距或成像性质中的任意一项,都可以判断其他两项。
另外,已知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常常以图的形式已知),也可以判断像的性质,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v,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对点练:(2021江苏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三模)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若将凸透镜向右移动______cm,屏上即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答案】放大 15。
【解析】当如图位置时,物距u=25cm,像距v=40cm,u<v,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若将凸透镜向右移动15cm,此时物距u=40cm,像距为25cm,根据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可知,此时屏上可再次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讲解)(教师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讲解)【学习目标】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像倒立、缩小(或放大)实像的条件及应用;3.知道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条件;4.掌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过程。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要点梳理】要点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高清课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见下表:2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
弄清这些仪器的原理,头脑中有使用这些仪器时的情景,就不难记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
要点诠释: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平行光源或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室提供的凸透镜的焦距有5cm、10cm和30cm,我们所选的透镜最好在10cm—20cm之间,太大或太小都不方便)2、操作过程中,应固定好蜡烛、凸透镜,然后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读出物距与像距的大小。
3、当物距小于像距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也找不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应去掉光屏,让眼睛在光屏另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火焰的像的情况。
4、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简要归纳成“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1)“一焦分虚实”: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
(2)“二焦分大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
(3)“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逐渐变大。
(4)“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也靠近透镜,像逐渐变小。
要点二、凸透镜成像光路图1、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2u f >,像距2f v f >>如下图所示:2、成倒立放大实像时,物距2f u f >>,像距2v f >如下图所示:3、成正立放大虚像时,物距u f <如下图所示:要点诠释:1、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一):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外。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的条件,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难点】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提出问题:请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思考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所成的像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教师引导: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进而引出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新课讲授猜想与假设:学生猜想离凸透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教师讲解: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
出示实验器材:蜡烛、白色纸板、光具座等,介绍光具座的作用:使烛焰、凸透镜、光屏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可测量物距和像距。
小组讨论:根据现有实验器材如何判断成像的特点呢?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请学生以物理兴趣小组为单位,进行为时十分钟的小组讨论。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教师总结: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f有关系,所以在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物距在焦距整倍数前后的成像情况。
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实验步骤为:(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记录物距和像距,同时观察像的大小及正倒的变化规律;(2)不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调节光屏的位置,多测几组,记录数据;(3)继续向凸透镜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位置,撤去光屏,从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记录数据。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PPT课件(人教版)

2. 此处的“高度”不可改为“直线”;调节时,应先点燃蜡烛。
3. 清楚像的确定:光屏向前移,烛焰的像变模糊;光屏向后移,
烛焰的像也变模糊,则这个位置就是成清楚像的位置。
感悟新知
知1-讲
4. 移动光屏的方法:每次实验中,应先让光屏贴近凸透镜,再 逐渐远离凸透镜,直至视察到光屏上出现清楚的像(或一直 都没看到清楚的像),而不能意左右移动光屏。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凸透镜成像规律
知Hale Waihona Puke -讲1.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情 况
物距u
像的性质 正倒 大小 虚实
像距v
应用
1 u > 2f
倒
缩小
实
2f>v>f
照相机、摄像 机、摄像头
2 u=2f 倒 等大 实
测焦距、微焦
v=2f
摄影
感悟新知
知2-讲
情 况
物距u
像的性质 正倒 大小 虚实 像距v
应用
3 2f>u>f
知1-讲
(3)在光具座上做实验时,最好选用焦距为10 cm 左右的凸 透镜。若焦距过大,将无法调节物距和像距。
(4)在探究物距满足f<u<2f 的情况时,物体不能太靠近焦点, 否则像离凸透镜太远,像太大,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感悟新知
深度理解:
知1-讲
1. 成像物体为烛焰,利用烛焰进行实验,可以成更清楚的像。
答案:C
感悟新知
知2-练
2-1. [中考·乐山] 如图6 所示, 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 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将蜡烛移至a处时,移动光屏,可 看见放大、正立的实像 B. 将蜡烛移至b处时,移动光屏,可 看见缩小、倒立的实像 C. 将蜡烛移至c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倒立的实像 D. 将蜡烛移至d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虚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点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心得: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联想它的应用来加以记忆,典型的三个应用是: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
弄清这些仪器的原理,头脑中有使用这些仪器时的情景,就不难记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
2、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简要归纳成“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1)“一焦分虚实”: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
(2)“二焦分大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
(3)“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逐渐变大。
(4)“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也靠近透镜,像逐渐变小。
要点二、凸透镜成像光路图1、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2u f>,像距2f v f>>如下图所示:2、成倒立放大实像时,物距2f u f>>,像距2v f>如下图所示:3、成正立放大虚像时,物距u f<如下图所示:类型一、探究凸透镜成像1、(•河北一模)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物体放在a点时,成、的实像,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当物体由a点运动到c 点,所成的像(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
2. (•大丰市校级一模)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蜡烛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的物距是 cm,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的实像;投影仪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变式】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7.5cm B.12.5cm C.4.5cm D.10cm类型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3.(•通辽模拟)某人照相,拍了一张后,他向照相机移近了几步,再拍一张,如果照相机的位置不变,拍照的人应该()A.把镜头向外拉一些,人像变大B.把镜头向里缩一些,人像变大C.把镜头向外拉一些,人像变小D.把镜头向里缩一些,人像变小类型三、综合应用4. 下列光学仪器的应用,哪个得到的实像比物体大()A. 放大镜B. 幻灯机C. 照相机D. 潜望镜【变式】(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使用幻灯机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应倒立放置C.只要是放大镜,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成放大的像D.平面镜能成等大的实像巩固练习一、选择1. 凸透镜所成正立像一定是( )A.像比物大 B.像比物小 C.像物分立透镜两侧 D.像物等大2.(•鄂州模拟)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A.5 cm B.10 cm C.20 cm D.30 cm3.(多选)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像距v和物距u所在的范围是()A.v<f B.f<v<2f C.u>2f D.f<u<2f4. 物体沿凸透镜主光轴从2倍焦距处匀速向外移动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速度将()A.像变大,速度变大 B.像变大,速度不变C.像变小,速度变小D.像变小,速度不变5. 用同一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分别探究甲、乙两物体的成像情况.实验时甲、乙两物体直立于光具座上,且甲物体比乙物体长些,它们经凸透镜成像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它们都成放大的实像,则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长B.若它们都成等大的实像,则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短C.若它们都成缩小的实像,则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长D.不论成放大还是缩小的实像,甲的像都有可能比乙的像短二、填空7.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考点解读)(学生版)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考点解读)(原卷版)a. u﹥2fb. f﹤u﹤2fc.0﹤u﹤fd.u=2f(2)凸透镜成像规律需要牢记,同学们可以自己总结其规律。
也可以背下下面口诀:“物大焦,倒立实,物越大,像越小;物小焦,正立虚;物为焦,不成像”。
这里的“物”指物距,“像”指像距,“焦”指焦距。
(3)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4)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5)凹透镜成像规律: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如图所示。
注意:大家还要记住:虚像,物、像同侧;实像,物、像异侧。
2、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考点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典例1-1】(2023•秦淮区二模)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光具座上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如图放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B.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20cmC.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向左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D.只将蜡烛移至光具座46cm处,将光屏来回移动,光屏上能接收到像【典例1-2】(2023•九龙坡区校级三模)(1)利用如图1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加热。
安装实验装置时,应遵循(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图1乙为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在6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2)课堂上,小明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了相关实验探究。
通过如图2甲所示实验,测出凸透镜焦距为cm。
实验时,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
图2乙中,光屏上恰好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规律与此相同。
【典例1-3】(2023•东营区校级模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
(1)如图甲,用平行光法找到凸透镜的焦点,测得焦距为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
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将一支高1.5cm发光棒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时,u
>2f,所以在透镜的右侧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因为该发光棒高1.5cm,当把它立于凸透镜前,在光屏上成了3cm
高的像,说明此时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
类型三、综合应用
4. 【高清课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例1】下列光学仪器的应用,哪
个得到的实像比物体大( )
A. 放大镜
B. 幻灯机
C. 照相机
D. 潜望镜
【答案】B
【解析】放大镜、潜望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A、D选项错误;照相机成
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选项错误;幻灯机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
像,所以B选项正确。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思路点拨】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等于像距时,成等大、倒立、实 像,物距在2倍焦距处,根据图像可得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再根据凸 透镜成像规律找出正确的选项。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随着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当u=20cm,v=20cm,说 明此时像物等大,物距像距都等于2f,得f=10cm。所以A、B、C不符合 题意。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 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D 符合题意。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 实像时,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这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 一定要熟练掌握。
1、 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像距如下图所示:
2、成倒立放大实像时,物距,像距如下图所示:
3、成正立放大实像时,物距如下图所示:
要点诠释:
1、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一):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
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 距外。
的像应是图3中的
。
【答案】(1)同一高度(2)60cm~70(3)投影仪;A
2.(2012 泉州)下面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请你和 他一起完成这项探究: (1)小明将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 F(如图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
f=
cm; 将一支高1.5cm发光棒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移动光屏
B.12.5cm
C.4.5cm
D.10cm
【答案】A
类型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3.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 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时2f>u>f,C选项符合条件。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特点,在学习过程中
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要求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做到深刻理解,
并能灵活应。
举一反三:
【变式】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
上成了4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7.5cm
(1)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处时,为了能使像清晰的成在光屏
的中央位置,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
屏的中心大致在
。
(2)重新调整后,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了找到清晰的
像,应将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
的刻度范围内,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3)当把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
(1)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丙所
示,则光屏上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将发光物体由a点移到b
点,要想找到像的位置,应移动光屏,直到
为止。
(2)用这种发光物体和光屏做实验,最主要的一条优点是:
。
(3)如图乙所示,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1,当
发光物体在b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2,则s1
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
规律相同的是
。小明做完实验后,想进一步研究透镜成像的情
况。他又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表盘及指针的位置,然后把
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
射,如图2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高)
【学习目标】 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像倒立、缩小(或放大)实像的条件及应用; 3.知道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条件; 4.掌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过程。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 能力,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 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 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 变大。 【典型例题】
类型一、探究凸透镜成像
1.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装有6个发光二极管的 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又用这种同样大小有方格的 白纸板做光屏,然后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 好。
1、【高清课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见
下表:
物的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u>2f 2f>v>f
缩小、倒立、实像 照相机,眼睛
u=2f
物像
特点:实像大小
v=2f
等大、倒立、实像 异侧
转折点
2f>u>f v>2f
放大、倒立、实像 幻灯,电影机
特点:像的虚实转
u=f
不成像
折点
放大、正立、
u<f
物像同侧
虚像
放大镜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联想它的应用来加以记忆,典型的三个应用 是: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 弄清这些仪器的原理,头脑中有使用这些仪器时的情景,就不难记住凸 透镜成像的规律了。 要点诠释: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平行光源或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室提供的凸透镜的焦距有5cm、10cm和30cm,我们所选的透镜最 好在10cm—20cm之间,太大或太小都不方便) 2、操作过程中,应固定好蜡烛、凸透镜,然后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 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读出物距与像距的大小。 3、当物距小于像距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也找不到一个清 晰的像,此时应去掉光屏,让眼睛在光屏另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火焰的
s2(填“>”“=”或“<”)
(4)小明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接着又做了一个观察实验。他把
光屏取下来,把发光物体放在凸透镜左侧,从凸透镜右侧沿主光轴向凸
透镜方向观察,如图所示,当眼睛离凸透镜较远时看到了发光物体倒立
的像,离凸透镜较近时就看不到这个像了,请分析并说明其中原因。
【思路点拨】(1)根据像在方格纸上所占格的大小来比较像与物体的 大小关系,要得到像的位置,必须调节光屏使像最清晰为止。(2)将 发光二极管与烛焰比较,找出其优点。发光二极管的亮度更大,更容易 观察其像,同时其形状规则,利用方格纸,更容易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大 于二倍焦距,而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且物距增大时,像距 无限靠近一倍焦距.(4)根据实像的概念,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 的,要知道在像点之前光线还未会聚成像。 【答案】(1)缩小;光屏上的像清晰 (2)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 < (4)因为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所以说是实像,成像点在凸透镜的右 侧;发光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是会聚的,经过成像点后是发 散的,所以眼睛必须在成像点以外的光线发散区域才能看到这个像 【解析】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实像,从光屏上可以看出,此像比物 体小,因此是缩小的实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远离凸透镜 成实像时,物距增大,此时像距变小,所以应将光屏向凸透镜靠近,直 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为止;用这种发光物体和光屏做实验,能使成 在光屏上的像变得更清晰,且便于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使实验现象 更加明显。 【总结升华】这是一个有一定创新性的装置,利用这一装置更容易比较 像与物体的大小、倒正的关系。在物距和像距同时变化的过程中,当物 距变远时,像距会变近,而且像会变小,即“物远、像近、像变小”根 据这一规律可轻松判断像的变化情况。 举一反三: 【变式】(2012 威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 透镜的焦距是10cm。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 固定在50cm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像的情况。 4、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简要归纳成“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 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1)“一焦分虚实”: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实 像。 (2)“二焦分大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 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 (3)“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远 离透镜,像逐渐变大。 (4)“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 也靠近透镜,像逐渐变小。 知识点二、凸透镜成像光路图
可以得到一个
、
的实像。
(2)把该发光棒立于凸透镜前,在光屏上成了3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
镜的距离可能是
A.9cm
B.12cm
C.18cm
D. 27cm
【答案】(1)12;倒立;缩小 (2)C
【解析】(1)如图,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平行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