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

一、定义

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为对象实施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

二、辅导目标

协助家庭消除异常、病态情况,以执行健康的家庭功能。

三、特点

不着重于家庭成员个人的内在心理构造与状态的分析,而将焦点放在家庭成员的互动与关系上;从家庭系统角度去解释个人的行为与问题;个人的改变有赖于家庭整体的改变。

四、基本概念

(一)人际交往环境

家庭治疗的基本前提是人是其所在环境的产物。个人与其家庭成员间的互相交往很大程度上影响他的行为。治疗师试图通过每周与来访者谈50分钟来对其进行治疗。这50分钟的影响力会少于他们在这周剩余的167小时中所接触的人的影响力。所以,通常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会见他们和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他人。

(二)互补性

任何人际关系中,一个人的行为都与其他人的行为联系在一起的。人的行动,大多数是互动的一半。如果一个人改变了,关系就改变了——另一个人自然会受到影响。家庭治疗师一旦听到一个人抱怨另一个人时就要考虑到互补性。例如,丈夫经常抱怨妻子唠叨。一个人被认为唠叨,可能意味着长时间没有人倾听她所关心的事情。互补性意味着互相影响。适当互补能使夫妇划分工作和相互支持。僵硬的互补限制个人充分发挥潜力,使关系僵化。(三)循环因果关系

行动通过一系列递推的回路或不断重复的循环而相互联系。这个理论认为,不要与家庭一起毫无结果地分析、搜寻到底是谁引发了什么事情,问题是由一系列正在进行的行动与反馈维系的。谁引发的,是无关紧要的。

(四)三角关系

Bowen认为,三个人组成的系统,是人类关系中变化最小的稳定团体。两个人的系统是不稳定的,当两个人的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一方或者双方将转向其他人的同情或冲突将吸引第三方。比如夫妻有争吵,有时无法解决,会抓一个孩子进来,把孩子牵扯进来。比如,丈夫工作忙,妻子会把快乐和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第三者并不是被动拉进来,而是自己会跑出来帮父母维持快乐家庭。一个人未能达到高度的自我分化,是因为他陷入了三角关系。三角关系导致家庭成员不能面对家庭的真正问题。如一家三口,儿子可能倾听了夫妻双方的抱怨,而与双方都很好,但这对夫妻问题却依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五)家庭结构

是指家庭中能够影响家庭成员相互交往的功能性结构。家庭由亚系统组成,亚系统可以按辈分、行为、共同兴趣以及功能划分,并由人际交往界线分割开。界线保护家庭及其亚系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例如,不许在晚饭时间打电话的规则就是一个界线,它保护家庭不受干扰。没有受到界线充分保护的亚系统会限制人际交往技能的发展。如果孩子被允许可能随便打断父母的谈话,辈分间的界线就被侵袭,夫妻关系就被父母角色所破坏。如果父母总介入孩子间的争执,孩子就无法学会如何打赢自己的战役。僵硬的界线可以培养自主,不利

的一面是缺乏温暖与感情。缠结的家长为孩子提供亲密感,但过分亲密会削弱主动性。(六)症状的意义

患者的症状对家庭有稳定的作用,把这种固有平衡的影响叫做症状的功能。在一片叫做《情绪障碍的孩子是家庭的替罪羊》的文章中,指出那些有情绪障碍的孩子毫无例外的都参与到父母紧张的关系中,父母的冲突转移到他们的一个孩子身上,这样他们就能够保持一种稳定的关系。症状服务于功能的观点已经被广泛质疑,但在一些案例中还是值得考虑这种可能性的。比如母亲的抑郁或孩子拒绝上学都有可能被证明是保护家庭的功能。

(七)家庭生命周期

是指家庭生活的不同阶段,从与自己父母分离到结婚、生子、年龄越来越大、退休、直至最终死亡。包括离开家的单身青年人、相爱之人通过婚姻联结形成家庭、第一个小孩的到来、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孩子离家独立生活、生命后期的家庭生活。生命周期就想一个校准的时钟,到点时家庭的内在功能和发展任务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就容易出现问题。比如离开家的单身青年人,要从经济和情感上与原生家庭有较好的分化,需要建立亲密的同伴关系,逐渐成为一个可以独立生活的成熟的人。这时需要原生家庭和青年人都要能够做出一些调整,家庭能够给孩子一个适度空间,对孩子在家庭以外的发展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

五、代表人物

(一)维吉尼亚·萨提亚(1916-1988)

1.简介

举世知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也是美国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发展史上最重要人物之一,她是第一代的家庭治疗师,从五十年代起已居于领导地位,向来被视为家庭治疗的先驱(Goldenberg, 1985),甚至被誉为“家庭治疗的哥伦布”(McLendon, 1999),意思是指家庭治疗是由她始创的,可见她在这方面的重大贡献,更因为她的建树良多,她的两所母校威斯康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曾分别颁授荣誉博士学位及“对人类杰出的贡献”金质奖章给她。

2.所属派别

经验性家庭治疗

3.主要观点

家庭问题是由情感意识的缺失、表达情感能力的丧失、对问题反应的刻板僵化以及对本能冲动的禁止所共同导致的。这种功能丧失的家庭十分害怕冲突的浮现,于是他们竭尽全力隐藏自己的真实体验,以营造一种表面的和谐和依附。对于他们而言,家庭不是为了获得满足感,而仅仅在用于寻求安全感。很明显回避绝不能解决问题,只能使问题在黑暗中不断发酵,直至喷发。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由于不能真诚的表达自我,也会逐渐地与真实的自我疏离,变得焦虑、冷漠。

4.基本信念

(1)人有自然的倾向去发展他的潜质,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和环境,人的潜质可以完全的发展。

(2)虽有足够的内在能力和资源去解决困难,但成长的经验可以使人忘记自己拥有的能力和资源,或使用得不适当。

(3)当某人在情绪或行为上出现病症,这表示他的成长遇上障碍,以致不能正常地发展。

(4)当人受到压力或遇上困难的时候,都会用他所知道最好的方法去处理(虽然这些处理方法或会对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

(5)只要受到鼓励和环境适合,任何人都可以重新学习新的处理方式。

5.家庭沟通模式:

(1)讨好型(placating) 表现为软弱的、试探性的、自我贬抑的,总是赞成、道歉、试图迎合。。

(2)指责型(blaming) 表现为支配、一成不变地找别人的不是、自以为公正地指责他人。

(3)超理性型(super-reasonable) 采取一种僵化的态度,像机器人一样,疏离、沉着、

冷静、保持理智控制同时确保不要情绪卷入。

(4)打岔型(irrelevant behavior) 使他人注意力分散并且看上去不能与任何进行中的事物相联系,害怕因表明自己的观点而冒犯或伤害他人。

(5)一致沟通者(congruent communicator)真诚表达的,在恰当的背景下尽职地传递直接的信息

5.治疗目标

促进成长,提升自尊及增进关系,协助家庭产生真诚的沟通与互动。

6.技术

(1)家庭雕塑(family sculpting):

一种非语言的经验性技术。

方法是让家庭成员将自己置于一种空间上的安排,构成一个戏剧性的场面。家庭成员取较为夸张各种姿态,相对静止地处于某个位置,形同一组雕塑。通常请家庭中某一个成员担任“导演”,决定每个成员的姿态和位置,所得出的场面就象征性地代表了这个成员对家庭关系的观点。每个家庭成员像一尊塑像身处“导演”的作品之中,治疗师提示他们体验自己身在其中的感知和感受,以达成对家庭关系的觉察或醒悟。

(2)家庭重塑(family reconstruction):

为一种心理剧的修改形式,目的在于让家庭成员去探索三代家庭生活的重要事件。

(3)沟通姿态

五种基本互动模式: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和表里一致。参与者可以将他们自己摆成各种姿势来代表这些沟通和交流模式。他们会配合对这些互动模式的言语描述,以讽刺夸张的形式表现出身体姿态。

(4)关系剖析技术

(5)模拟家庭

(6)绳索技术

(7)“个性部分舞会”

(二)鲍恩(Murray Bowen)(1913-1990)

1.简介

Murray Bowen 是系统家庭理论的奠基人,他最初是精神分析取向的治疗师, 20 世纪40 年代末以来,他在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中对家庭关系的作用产生了兴趣。随着20 世纪50 年代中期他对精神分裂症的家庭进行的深入的研究 , Bowen 的系统家庭理念逐渐完善。

2.所属派别

家庭系统治疗

3.主要观点

倾向于把家庭当做一个系统理论去理解,而不是将其当做一套干预的方法。

4.基本理论

(1)自我分化(differentiation of the self)

指理智和情感的分离及自我能从他人那儿独立出来的能力。自我分化的个体能够接受自己情感的指引和接受思维的指引两者间做选择。当一个人无法分化感情与思维时,他可能

无法区分出自己与他人,很容易被家庭中最具支配力的情绪所影响。这种对家庭有自动化情绪依附的人,对于个体从家庭中分化出来会感到困难,于是成为影响家庭功能的人。

(2)三角关系(triangulation)

-焦虑很容易在亲密关系中产生,个体可能会引进第三人来减低焦虑与增进稳定性这现象称之为三角关系。

(3)家庭投射过程(the family-project process)

父母的自我分化水平对子女的影响(分化不佳的父母,自身未成熟,会选择他们所有孩子中最为幼稚的一个作为他们关注的客体,而不管他或她在家庭中的出生顺序如何)

(4)心家庭的情感系统(nuclear family emotional system)

分化不全的人选择分化不全的配偶,将问题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家庭系统理论家认为个体在婚姻选择和其他重要关系中倾向于重复他们在原生家庭中学到的相关模式,并把相似的模式传递给他们的孩子。(解决方法:改变个体与原生家庭的交互作用。)

(5)情绪隔断(emotional cutoff)

极端情感疏远,物理距离或心理距离,受不了情绪混淆的孩子,以情绪截断的方式来保持自己的自主。

(6)多代传递过程(multi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process)

在同一家庭中不同孩子显示出不同成熟水平的概念;过多地卷入家庭情感过程的孩子显示出低水平自我分化将问题传递到下一代。

(7)手足出生序的影响(sibling position)

婚姻中的双方在各自家庭中的排行越相近,婚姻成功的可能就越大。在有异性同胞的家庭中成长的人比仅有同性同胞的人婚姻成功的机会更大。

(8)社会性的退化(social regression)

整个社会因人口过度膨胀压力上升,整体自我分化逐步退化。

5.治疗目标

消除焦虑和减轻症状,及提高各个家庭成员的自我分化,化解三角关系。

6.技术

(1)家庭族谱图(代际图)

包含三代家庭成员及其配偶、标记出生、死亡、结婚、离婚等日期、家庭的重要特质(宗教、职业、种族根源、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地位,还有可能包括重大的生活事件等)

(2)程序询问

为了促使当事人去思考他们在家庭互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使自己从原生家庭及核心家庭中分化清楚。澄清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过程。治疗中需要由以问题为中心转移到澄清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过程,目的是说明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情感问题。

(3)治疗三角

何终止三角关系?例,妈妈抱怨爸爸,建议极力赞同她的抱怨。

(三)萨尔瓦多·米纽庆(SalvadorMinuchin)(1921-

1.简介

Minuchin出生在阿根廷,并在那里长大。他在以色列的军队做过军医,然后来到美国,在纽约接受了儿童精神医生的培训。1952年Minuchin回到以色列,为那些被家庭抛弃的儿童工作,在这段工作期间他极大地强调家庭的重要性。1954年,他回到美国在William Alanson White研究所接受精神分析训练,在那里他受Harry Stack Sullivan的人际精神病学的影响。1965年,他成为费城儿童辅导治疗中心的主任。

1974年出版《家庭与家庭治疗》。受训于美国,发展于二战,服务于儿童。

2.所属派别

结构派家庭治疗

3.基本概念

(1)结构(structure):人际交往的循环模式,用来界定和稳定人际关系的形态。

家庭结构(family structure家庭的功能组织,它决定家庭成员怎样进行交互作用。

等级结构(hierarchical structure)家庭的功能组织,建立在清晰的代际界线基础之上,父母保持控制和权威的地位

(2)次系统:家庭中一些小的单元,它们以辈分、性别或功能划分,如夫妻此系统,兄妹次系统、母子、父子等次系统;一个次系统包括2个或以上家庭成员。

(3)边界:结构家庭派中用来描述情感屏障的概念,该界线用来保护和提高个体、次系统和家庭的完整性。界线决定了次系统成员之间、次系统成员与其他成员之间的角色、权利和义务关系。如果没有界线,关系会混乱,出现病态现象。

(4)角色和责任分工。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都会担当一个或几个角色。不同角色各有其不同责任、权利和义务。正常情况下,成员应该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期待,恰当扮演自己的角色。各司其责。当有人不能承担责任时,其他人协助。

(5)权力架构:家庭中谁作决定、怎样作决定、谁是支配者等。家庭结构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了解家庭成员交往结构的动态过程,才能真正了解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以工作者要关注家庭成员交往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

4.基本理论

有问题的家庭共有两种模式:一些家庭缠结,处于混乱并且紧密的相互联结;另一种家庭则脱离,孤立并看似无关。这两种家庭类型都缺乏对权利的清晰界线,过于纠缠的父母过分卷入到他们的子女之间,由此丧失了父母的领导权和控制权。

5.主要观点

(1)关注家庭的结构,包括家庭规则、权力分配、界线;

(2)家庭功能模式的灵活性与改变的可能性;

(3)家庭的生活环境,包括扩展家庭、邻居、单位和学校等

(4)家庭所处的发展阶段;

(5)家庭成员围绕症状的交往模式;

(6)家庭功能的三个特征:家庭功能的丰富或者缺乏程度;家庭功能的灵活性或僵硬程度;家庭功能发挥的连贯性。

6.治疗技术

(1)加入与适应

指工作者接受和适应家庭以赢得家庭对其信任并成功地对付他们先发制人的抵抗(尊重和接纳)。

(2)重构

治疗师为了迫使家庭产生治疗性的改变,向家庭挑战及面质的干预方法。

(3)画结构图

初步评估是在第一次会面中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基此可以作出暂时的假设。在后面的会面中,这些模式不断被精练和修整。

例如,假如家长打电话说她12岁的孩子在学校里太害羞、退缩、社交困难,你会做什么假设?——这个家庭可能存在纠缠,父/母可能过分涉入女儿的生活,她被剥夺了自我发展的空间。你在他们来治疗时就要观察他们如何进来的,座次怎样。通过观察来检验你的假设是否正确。

(4)突出和修整交互作用

旦家庭开始互动,那么,有问题的交互作用方式就会显现出来。要弄清其结构的含义主

要关注其交互作用过程而不是内容。

例如:妻子说:我们有沟通问题,他(丈夫)不和我说话,从不表达自己的情感”。工作者这时用表演技术来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对丈夫)你妻子说那是沟通问题,你能对此作个回应吗?和她谈谈。如果你观察到他们谈话时,妻子专横且具批评性,而丈夫越来越沉默,工作者就可以认为问题不在于他不说话,也不仅仅在于她的唠叨,而是她唠叨越多,他越退缩,他越退缩,她越唠叨——工作者就要去修整。有时需要增加强度的技术。

增加强度——用来说明通过使用强烈的影响、反复的干预或延迟的压力技术来改变不良的交互作用。能力塑造(强化积极的事物而绕开不足——也是一种力量取向)是另一个修整交互作用的方法。

(5)设定界线

在纠缠的家庭中,所设计的干预是加强界线。

(6)打破平衡——在设定界线中,工作者旨在重新组合次系统间的关系。在打破平衡中,旨在在次系统中改变关系。有时,传统双方处于平衡,结果双方冻结在无行为的状态中。在打破平衡中,工作者与个体或次系统建立关系并支持个体或次系统。

工作者可以偏袒某一方以打破平衡。

(7)挑战案主没有效果的假设

虽然结构家庭治疗主要不是采用认知疗法,但有时工作者也挑战案主看待事物的方式。改变他们看待他们所处的情景的方式有助于改变他们彼此作用的方式。

(四)米尔顿·艾瑞克森 Milton H. Erickson(1901一1980)

1.简介

心理治疗史上一位独特的影响人物。虽然没有师承于名家,他自我锤炼而成为二十世纪催眠界的领导人物,同时也是短期心理治疗的创始人。很多人主张,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贡献在于治疗理论,艾瑞克森的贡献在于治疗实务。艾瑞克森发表在心理治疗文献的案例多过任何临床工作者;他所发明的技术多过任何一位执业医师,而且他还有一些发明至今仍然没有被清楚地阐释。

艾瑞克森是举世闻名的天才催眠师,他为催眠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2.所属派别

策略派的家庭治疗

3.治疗技术

以咨商师、分析师、鉴定人、仲裁者、倡导者、激励者、心灵导师、接纳的权威或严厉的父母等不同的面貌来面对每一个病人,他强调每个个体的独特性,每个人会被独特的需求和不同的防卫模式所激发,每个人都需要原创的介入模式,而非正统、缺乏想像空间和教条式的治疗方式。他认为他自己、他的话、语调、说话的举止,还有以身体动作当成影响的媒介都能促发改变。他感兴趣于实际的改变而不是理论,他认为传统的理论是一项障碍,将治疗师系在一块彻底无望的基石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暗示、诱骗、计谋大量个别化多层次沟通的刺探、语言和非语言讯息,为了让病人在不全然意识到受操弄的状况下产生影响。有时候他没有成功,但这只是提供他新的刺激,让他去克服病人为了改变而使用潜在资源和潜力的抗拒。

六、案例分析

(一)家庭治疗运用于治疗社交恐惧症案例

来访者不上学,害怕与人交往,出门时总是闭着眼睛。父母都是小学文化程度,母亲工人,父亲保安。当事人觉得世界很黑暗,很多不公平的事情,看都不想看。女儿与母亲联盟,父亲被孤立。女儿不听父亲的话,女儿和母亲的界限过于亲密。女儿要去买什么东西都差母

亲去。在家里,女儿凌驾于父母次系统之上。疗师采取了家庭雕塑技术来促进他们对于家庭互动和关系的认知和体验。女儿单脚站在椅子上,爸妈站在地上扶着她。没到半分钟,女儿就受不了了。治疗师点明,女儿能够凌驾于父母的次系统之上,是有父母的允许或是支持为前提的。父母一直支撑着女儿,女儿才可以单脚站立在椅子上。母亲在过程中也知道不能一直扶着,一直扶着很累。就像在生活中,母亲要叫女儿起床,要给女儿烧饭做菜。很累的时候,女儿要买周瑜民的磁带,还是会帮女儿去买。

由于女儿在家中很霸气,在父母说话的时候会插嘴。这样破坏了夫妻子系统和家庭间的界限,治疗师在于父母谈话的时候要求女儿和父亲换位置(原本女儿和母亲坐在一起,父亲坐在离母女比较远的座位上)。换位的技术是结构家庭治疗中比较重要的一种,结构家庭治疗师认为空间结构一定程度上是心理结构的隐喻。改变空间结构对心理会造成冲击和影响,换位则有助于划清父母次系统和女儿间的界限。

治疗师在给家庭做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是家庭的互动模式并需要挑战症状。在了解了家庭的互动模式后,将家庭成员的关注点从带症状的个人身上转移到家庭的结构上。让家庭成员意识到某位带症状患者的问题不是患者自己的问题而是家庭互动模式的问题。

在这个案例中,家庭治疗师主要是综合使用多种家庭治疗的理论,结构家庭治疗技术和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使家庭治疗融合使用。

(二)家庭治疗运用于治疗青少年吸毒的案例

求助者李丽,女,21 岁,身高160cm,皮肤白皙,体型偏瘦,精神状态较差。某大专院校学生,有两年的吸毒史且以吸食 K 粉、冰毒等新型毒品为主,目前的喝药计量为每日 70 毫克。父母为私营企业老板,家庭经济情况良好。父母生意忙,李丽很早就去寄宿学校上学。父母很少去看望李丽。只是满足她物质上的需求。缺少了对李丽情感上的关心与关怀。

第一阶段治疗,治疗师主要采用咨询与治疗中的共同要素共情和倾听来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和消除紧张感。接下来治疗师采用循环提问的方式向家庭成员提问,旨在使父母意识到自己在照看子女的不当之处。启发家长联想自己的行为与还自己吸毒之间的关系。

李丽有意愿戒掉自己吸毒的行为。在和一些吸毒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想到吸。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并不很主动吸,除非觉得很难受。李丽觉得自己很孤单,有时想着自己一个人不如和那些朋友们一起。这也是她渐渐沾染上瘾的原因。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采用结构家庭治疗中的重构家庭策略,采用了系统派中的正向解读策略。布置李丽的父母和李丽每周打3次电话,李丽记录下自己在和父母打电话前后的感受,展示出对父母的不满之处。治疗师从积极的角度,对这些“不满之处”重新赋义。使信息中的积极一面展现出来,这样更利于家庭的改变。治疗者用的较多的技术是安排任务,使家庭成员从行动上开始改变。行动的改变能给家庭成员带来不一样的认知。

家庭治疗和药物的结合,有明显的效果。案主SCL-90结果在治疗前后的改变显著。治疗师力求塑造一种多维度的家庭治疗方法,将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系统式家庭治疗法以及萨提亚家庭治疗法这三种传统的治疗方法予以融合,从更加全面的视角,运用更加丰富的治疗技巧来帮助个案家庭解决家庭问题。

从治疗结果来看,这种多维度的家庭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有效性。不仅患者的个人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且隐藏在其后更深层的家庭问题也成功得到了解决。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评述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评述 摘要:萨提亚家庭治疗是由国际着名心理治疗大师维吉尼亚·萨提亚创立的一套以整个家庭系统为治疗对象,由内而外帮助治疗主体提高自我价值感、改善沟通方式的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模式。通过介绍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理论来源、基本理念以及治疗方法与技术,并对此种治疗模式进行简单的评述,可以对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有一个更深的认识,以求此模式能够更好地运用在家庭社会工作中。 关键词:家庭社会工作萨提亚家庭治疗 维吉尼亚·萨提亚是家庭治疗流派的创始人之一,国际着名心理治疗大师,被誉为“家庭治疗法的哥伦布”、“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则是由她所创立的一套心理治疗模式。这是一种注重家庭系统的体验式/人本主义治疗模式,不仅关注每一个单独的家庭成员(治疗对象/治疗主体/来访者),也注重整个家庭系统,通过一些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使两者从一种功能不良和紊乱的状态蜕变为一种功能健全、良性运转、令人满意的内部关系的状态。萨提亚相信每个人都具有内部资源和选择,并拥有改变的可能——不论他(她)拥有怎样的外部条件和环境,都可以在内部加以改变。所以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又被称为“联合家庭治疗”或“人本学派治疗”,它在家庭治疗领域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1.理论来源 系统论和家庭治疗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萨提亚在大量的个案治疗实践中渐渐认识到家庭系统对个人有巨大的的影响。于是她开始研究以整个家庭作为治疗对象

的治疗方法,由此创立了萨提亚治疗模式。萨提亚治疗模式是建立在家庭治疗的基础之上的,它注重对整个家庭系统的治疗而非单独个人的治疗。同时,受系统论影响,萨提亚抛弃亚里士多德的线性、单一因果论的看法,主张全面、系统地看待问题。 人本主义与积极存在主义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也深受人本主义和积极存在主义的影响,认为人性本善,相信人类能够展示出积极的生命力量并具有潜能能够改变自己和让自己生活得更好,注重人的价值和人格的发展,强调人的成长。这也是萨提亚家庭治疗的基本信念支撑。 2.基本理念 世界观、人性观——等级模式和成长模式 等级模式和成长模式是萨提亚提出的两个对立的世界观和人性观,又叫“威胁—奖赏”模型和“种子”模型。它们的区别在于对关系的定义、对个体的定义、对事件的解释、对改变的态度这四个方面。 在“威胁—奖赏”模型中,关系被假定为以支配—服从式为基础的等级关系,例如父亲—孩子、老师—学生、老板—工人等等。个体在一生中扮演一些社会角色,但却没有与对他(她)本人的定义加以区分,反而严格要求自己去符合这些角色的期望,用各种标签来代表自己,否认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用他人和社会的准则来定义自己。“威胁—奖赏”模型用线性、简单化的方式解释事件,不考虑解释实际情况的变量具有多样性。那些以“威胁—奖赏“模型为基础的人对改变的恐惧使他们致力于保持现状,熟悉感比舒适感更具有价值。[1]

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试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本试卷为家庭教育指导师认证考试理论部分,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整个家庭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___实现的。教学活动 2、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执行具有内潜性,_______________。对象具有观念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3、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在10岁以前,的道德主要处于_________发展阶段。法律道德 4、家庭教育活动是为实现教育目的,在以学校__ __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____活动。课堂教学正规教育 5、课程结构最常见的结构形态有____、____和_____。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6、根据国内外有关教师教育的研究,新教师一般都关心以下八大问题:、激发学生动机、因材施教、、、教学组织和管理、备课不充分和处理学生的个别问题。课堂纪律、评价学生的学习、与家长的关系 7、学生学习了m(a+b)=ma+mb后,错误地得出lg(a+b)=lga+lgb,这在迁移中称。负迁移 8、观察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认为、品德等方面是通过对社

会环境中他人的观察模仿而获得的,因此,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发展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情感、态度 9、马斯洛提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最高级的是需要。自我实现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孔子;苏格拉底 10、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教学环境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A) A.认识活动 B.智育活动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B) A.《学记》 B.《师说》 C.《论语》 D.《春秋》 3、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A) A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B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 D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4、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C )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内部动力 5、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A) A.避免失败者 B.力求成功者 C.自我实现者 D.追求荣誉者 6、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B)。

结构式家庭治疗 理论与方法

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一、领军人物简介 Minuchin生长于阿根廷。他曾在以色列的军队里做过医生,1954年来到美国,在纽约开始精神分析训练。他于1965年成为了费城儿童指导诊所的主任,那时侯这个诊所只有近10个职员。Minuchin将这个规模不大的诊所,变成了 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且最具有声望的儿童指导诊所之一。在费城,Minuchin和他 的同事们创立了结构式家庭治疗。1981年,Minuchin退休,他在纽约建立了他自己的中心,继续家庭治疗的临床治疗和教学,为了表达对他的尊重,位于纽 约的中心被更名为Minuchin家庭中心。李维榕是Minuchin家庭中心的唯一华 裔治疗师。 二、理论建构 初学者因为没有理论基础帮助他们看到家庭动力的模式,很容易深陷入家 庭问题的内容之中。结构式家庭治疗为分析家庭互动过程提供了一个蓝图。结 构式家庭治疗有三个重要的构造:结构、子系统和界限。家庭结构,家庭成员 互动的组织模式,是一个决定论的概念;(厌食症孩子和父亲的争吵,不去关注到底吐了几次,而是关注每当父亲一说话,女儿就会训斥父亲这种的互动模式)缠结的子系统虽然能给予很大程度的相互支持,但却以牺牲独立和自主为代价;人际界限程度从僵化到弥散有所不同。僵化的界限具有明显的约束力、限制与 外部子系统的接触,这样就导致了疏离。疏离的个体和子系统虽然独立,但却 被孤立。从积极的角度来来讲,这样促进了自立。而从另外的角度上来讲,疏 离限制了情感和互动。疏离的家庭如果不能相互支持,必定面临严重的应激。 僵化的界限清晰的界限弥散的界限 疏离正常范围缠结 三、家庭治疗的工作概念 ㈠、互补性

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技术

第十三章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技术 一.家庭治疗的历史及在中国的发展 系统式家庭治疗( systemic family therapy)是集体治疗的一种特殊形式。现代心理治疗最初是以个别会谈的方式进行的,心理治疗者通过与来访者的个别接触来实施治疗,如精神分析疗法等。大约从本世纪三分之一阶段开始逐渐出现了集体心理治疗的方式,每次接受治疗的不再是单个个人,而是一群就诊者,这就是小组治疗。这样一来,发挥治疗效应的除了治疗人员的热心和技巧以外,还加上了治疗小组这个集体的作用。家庭治疗就是集体治疗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这里,治疗对象不是临时组织的接诊者集体,而是一个家庭。目前家庭治疗已经成为继精神分析、行为治疗、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之后极有影响力的四大治疗流派之一。 家庭治疗产生于本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当时曾有几个有关家庭环境对精神分裂症之影响的大型研究。研究者为 Murray Bowen ,Gregory Batson等,他们发现了不良家庭关系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这些研究对一些原本从事精神分析治疗的医生产生了影响,他们开始试行以病人的整个家庭作为心理干预的对象,并试图通过调整家庭关系来解决个人心理问题。 在 50 年代,家庭研究和家庭治疗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向前发展。一般人们将 50 年代确定为家庭治疗的奠基年代。根据高登拜克的意见有五种相互独立的学科及临床发展为家庭治疗的出现提供了舞台:(1)精神分析理论和疗法被用于更广泛的情绪问题,如触及家庭的治疗取向;(2)系统论致力于研究构成整体的、相互关联的各部分的关系并将其知识应用在对家庭系统的观察方面;(3)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家庭研究,如家庭成员(如母亲)在疾病形成中的作用;(4)儿童教育及婚姻咨询两个领域的发展;(5)对新技术如集体治疗的兴趣日益增长。 1962年是家庭治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一年。这一年“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 这一名称得到学术界正式确认,本专业的第一份学术刊物《家庭作用》(Family Process) 也在这一年里创刊。尔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事实证明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疾病、心身疾病、儿童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障碍以及婚姻问题都有相当疗效。

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试大纲

《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技术资格认证 为贯彻落实中央十八大关于“促进人民身心健康”的精神,为准备做父母的夫妻、准备隔代教养的法定监护人和家长学校的教师提供正规专业的家庭教育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对家庭教育心理辅导人才的培训,并选配《家庭教育学基础》、《家庭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三本教材作为考试用书并组织标准考试,以达到《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技术资格的标准认证。各培训机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本考试大纲的要求,自行制定教学大纲。论文部分附有论文撰写要求和答辩要求,中级和高级的学员在笔试通过后再进行论文部分的考核。 一、考试目标科目 本考试对报考者实行笔试。通过考试,核查报考人对本专业知识的识记、理解、掌握、运用程度和解决基本实务问题的能力。 《家庭教育学基础》吴航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家庭教育心理学》庞海波暨南大学出版社 《发展心理学》雷雳人民大学出版社 二、试卷结构 本试卷为综合考卷,总分计150分。 由(1)选择题(30分)(2)填空题(30分)(3)判断题(10分)(4)简答题(20分)(5)论述题(60分)构成。 本职业技术资格认证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三个级别的试卷为相同考核内容。中级考核增加论文考核,旨在加强学员的综合能力与水平。高级考核学员应具备论文,并需有专家答辩,旨在考核学员的全面综合能力与水平。 三、考试范围 (一)《家庭教育学基础》 本书是考试的主要教材。通过对《家庭教育学基础》的学习,要求对家庭教育学的基本内容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重点章节为: 第一章第一节“家庭的概念”、第二节“家庭教育的概念和作用”、第三节“学习型家庭的要素”。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精华”。 第三章第二节“家庭生活方式与家庭教育”、第三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祖孙关系与家庭教育”、第四节“家长教养方式的类型”。 第五章全部为本书考核重点。 第六章第一节全部;第九章第一节“家庭治疗的定义、模式、原则”,第二节家庭治疗案例介绍。 (二)、《家庭教育心理学》 本书是考试的基础教材。通过对《家庭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要求掌握家庭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做合格的父母、法定监护人,重视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教育协作,让孩子更健康、更优秀、更幸福。 重点掌握: 第一章第三节家庭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第二章第二节学习型家庭的成功经验、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第三节个性化教育借鉴的加纳德多元智能理论、家长怎样平等对待孩子、新世纪家庭教育新理念的内容。 第三章第三节父母实践篇。 第四章第一节胎教的四种措施、第二节婴幼儿行为管理(0~3岁)、第三节父母使孩子有良好情绪体验的六种方法。

结构家庭治疗案例

Lala,希望你健康快乐地成长 ——运用“结构家庭治疗法”做儿童个案社会工作(说明:本案为真实案例,为对案主负责,案主姓名采用其英文名字)一、接触案主 有个朋友在艺术设计学院读书,课余在外边做家教,教小孩子画画。一天她问我对教一个六岁孩子学外语有无兴趣。起初我说没有时间。但是听完她对那个孩子以及他的家庭状况的介绍后,我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可能是专业使然,推测出那个孩子受家庭的影响多少有些问题,最后同意了。于是开始接触到了一个叫lala的六岁的男孩。二、案主资料收集与问题诊断 Lala是他的英文名字,这个名字是他小姨kitty给他起的。后来我了解到在这个家庭里边,lala最爱的就是他的小姨。Kitty以前在经三路ef做外语培训工作,现在在北京新东方教口语,lala的外语一直都是跟她学的。 Lala的家在富田丽景花园(东风路与南阳路交叉口附近),** 市最具典型的富人社区,当然lala的家境相当好。Lala的爸爸有一家公司,Lala的妈妈也有一家公司,而且生意都很好,因此两人也都很忙。虽然两人已经离婚了,并且又有了各自的家庭,但他们依然爱着lala。

这个家庭平时就住着Lala和他的姥姥。Lala的姥姥很有修养,是个老年知识分子。她能够理解而且可以接受Lala父母的选择,直到现在他对Lala的爸爸依旧很好。只是后来我发现她不愿意让Lala 去他奶奶家,这是Lala不喜欢她的最大的原因。 我一直以为结构不全的家庭中的孩子精神上会受到影响而留有阴影,其必然在个人行为上有所古怪与异常。Lala表现的并不明显,但他并不是完全的健康正常,最突出的问题一个是他的想法,语言与年龄不符,可以说是提前畸形社会化了;一个是他不爱他的爸爸妈妈以及姥姥。下面举几个例子具体描述一下Lala所存在的问题:例一:一天谈到最喜欢的汽车,我问Lala是喜欢爸爸的现代还是妈妈的别克。他说都不喜欢,只喜欢楼下的法拉利跑车(后来听他的姥姥说每次Lala的爸爸来看他或带他出去玩,Lala总是嫌他爸爸的车破)。然后他又说了很多让我吃惊的话,比如他说,我最喜欢抽大中华烟,最喜欢喝茅台酒,我抽着烟,喝着酒,身边再有个美女。Oh-oh,我厉害吧。 例二:一次我问Lala最爱家里哪个人。他说最爱小姨kitty,因为kitty经常和我玩。不喜欢爸爸妈妈和姥姥吗?我问。不喜欢,他说。为什么?我问。就是不喜欢。然后他不说话了。

家庭教育指导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培训(高级)考试复习大纲(草稿) 前言: 1. 什么是家庭教育指导师?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师应具备哪些素质?(答案要点) 家庭教育指导师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事家庭教育知识传授、问题咨询、信息服务、活动组织等专业指导的人员。或者简要的说,家庭教育指导师是能以科学的方法帮助父母做好家庭教育的专业工作者。 2. 五元家教法的理念与方法是什么?(答案要点) 1)现代的教育理念2)科学的教育方法3)健康的心理4)良好的生活方式5)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 家庭教育理论篇: 第一章 1. 什么是家庭教育? (答案要点)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持续不断的、自觉或非自觉的教育影响。狭义是指父母等成年人对子女,尤其是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广义是指对包括父母在内的所有成员的教育。 2. 家庭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要点) 家庭教育体现着家庭群体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特殊价值和作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教育内容的全面性2)伴随家庭生活而进行的3)是以亲子为中心的 3. 家庭教育的局限性有哪些? (答案要点) 1) 家庭间的条件差异,造成家庭教育效果良莠悬殊;2) 家庭人际关系的特殊性容易使家庭教育感情用事; 3) 家庭生活范围狭窄,教育内容和方式受到限制。 第二章 1. 家庭教育是家庭履行社会职能的载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 第一,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以群体为特征的,家庭是人类群体的一种特有形式; 第二,人类的社会生活是规范化的,为了实现人类生活的规范化,人们制定了各种复杂而有系统的行为规则; 第三,人类社会生活是靠各种社会关系来维持的,社会中各种事物联系的方式不同,所以关系性质也不同。 2. 为什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 (答案要点) 第三章 1. 举出5部我国历史上家庭教育名著和作者。(答案要点)

第三讲 结构派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第三讲结构派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1. 代表人物 萨尔瓦多·米纽秦(Salvadar Minuchin ) 1974出版《家庭与家庭治疗》《Families and family therapy》 出生在以色列 受训于美国 发展于二战 服务于儿童 李维榕 《家庭故事—心理随笔》(上、中、下),199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婚姻:多人之舞》,2004,李维榕,北京出版社 《婚姻:无形之塔》,2004,李维榕,北京出版社 2. 主要观点 (1)关注家庭的结构,包括家庭规则、权力分配、界线; (2)家庭功能模式的灵活性与改变的可能性; (3)家庭的生活环境,包括扩展家庭、邻居、单位和学校等 (4)家庭所处的发展阶段; (5)家庭成员围绕症状的交往模式; (6)家庭功能的三个特征: A家庭功能的丰富或者缺乏程度; B家庭功能的灵活性或僵硬程度; C家庭功能发挥的连贯性。 3. Minuchin的比喻 结构派治疗师像一位使用可调焦镜头的技术师一样,可以使用较远的焦距来观察,在他想要分析内在精神层面时,可以调整焦距,来一个特写镜头。 案例一:洗手的康康 十六岁,男,每天洗手三四十次,双手发白,皮肤浮肿。被诊断为强迫症。 急坏了父母。尤其是母亲,整个心都在儿子身上。 每次洗手必向母亲报告。母子之间的对话全围绕洗手或不洗手的话题。 太空人家庭 一家三口来到咨询室 4.主要内容 核心概念 结构 亚系统 界限 行为障碍的发展

僵硬界限-脱离 模糊界限-缠结 5.核心概念-结构 结构(structure):人际交往的循环模式,用来界定和稳定人际关系的形态。 家庭结构(family structure) 家庭的功能组织,它决定家庭成员怎样进行交互作用 等级结构(hierarchical structure) 家庭的功能组织,建立在清晰的代际界线基础之上,父母保持控制和权威的地位 家庭成员互动的组织模式 在家庭成员之间反复互动的过程中形成 常见的家庭互动方式 妻子罗嗦→丈夫逃避→妻子更罗嗦→丈夫更逃避…… 母亲严格,子女松散;母亲干净,子女邋遢;母亲紧张,孩子放松 一旦形成,反过来影响互动 互动模式→规则→强化结构 如何发现家庭的结构? 通过观察家庭成员的互动,结构才会凸现出来 不断变化:随家庭的发展,也需要形成新的结构 如,第一个孩子出生后 6.核心概念-亚系统 亚系统(subsystem) 靠辈分、性别或功能等划分而成的家庭中的一些小单元 由辈分、性别、兴趣或功能组成 夫妻亚系统: 亲子亚系统:父子亚系统、母子亚系统 兄弟姐妹亚系统 个体本身也是一个亚系统 家庭系统借由亚系统来分化与执行功能 保证亚系统的相对独立性 孩子的需求常常让父母忘记了夫妻亚系统 亚系统的功能 保证个体自我分化,练习不同层次的人际技巧 每一个人隶属于不同的亚系统 有不同的角色 学习不同的技能 拥有不同的权力 7.核心概念-界线 界线(boundary) 结构家庭治疗中用于描述情感屏障的概念,情感屏障保护和加强个体、亚系统和家庭的完整性

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 一、定义 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为对象实施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 二、辅导目标 协助家庭消除异常、病态情况,以执行健康的家庭功能。 三、特点 不着重于家庭成员个人的内在心理构造与状态的分析,而将焦点放在家庭成员的互动与关系上;从家庭系统角度去解释个人的行为与问题;个人的改变有赖于家庭整体的改变。 四、基本概念 (一)人际交往环境 家庭治疗的基本前提是人是其所在环境的产物。个人与其家庭成员间的互相交往很大程度上影响他的行为。治疗师试图通过每周与来访者谈50分钟来对其进行治疗。这50分钟的影响力会少于他们在这周剩余的167小时中所接触的人的影响力。所以,通常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会见他们和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他人。 (二)互补性 任何人际关系中,一个人的行为都与其他人的行为联系在一起的。人的行动,大多数是互动的一半。如果一个人改变了,关系就改变了——另一个人自然会受到影响。家庭治疗师一旦听到一个人抱怨另一个人时就要考虑到互补性。例如,丈夫经常抱怨妻子唠叨。一个人被认为唠叨,可能意味着长时间没有人倾听她所关心的事情。互补性意味着互相影响。适当互补能使夫妇划分工作和相互支持。僵硬的互补限制个人充分发挥潜力,使关系僵化。(三)循环因果关系 行动通过一系列递推的回路或不断重复的循环而相互联系。这个理论认为,不要与家庭一起毫无结果地分析、搜寻到底是谁引发了什么事情,问题是由一系列正在进行的行动与反馈维系的。谁引发的,是无关紧要的。 (四)三角关系 Bowen认为,三个人组成的系统,是人类关系中变化最小的稳定团体。两个人的系统是不稳定的,当两个人的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一方或者双方将转向其他人的同情或冲突将吸引第三方。比如夫妻有争吵,有时无法解决,会抓一个孩子进来,把孩子牵扯进来。比如,丈夫工作忙,妻子会把快乐和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第三者并不是被动拉进来,而是自己会跑出来帮父母维持快乐家庭。一个人未能达到高度的自我分化,是因为他陷入了三角关系。三角关系导致家庭成员不能面对家庭的真正问题。如一家三口,儿子可能倾听了夫妻双方的抱怨,而与双方都很好,但这对夫妻问题却依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五)家庭结构 是指家庭中能够影响家庭成员相互交往的功能性结构。家庭由亚系统组成,亚系统可以按辈分、行为、共同兴趣以及功能划分,并由人际交往界线分割开。界线保护家庭及其亚系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例如,不许在晚饭时间打电话的规则就是一个界线,它保护家庭不受干扰。没有受到界线充分保护的亚系统会限制人际交往技能的发展。如果孩子被允许可能随便打断父母的谈话,辈分间的界线就被侵袭,夫妻关系就被父母角色所破坏。如果父母总介入孩子间的争执,孩子就无法学会如何打赢自己的战役。僵硬的界线可以培养自主,不利

2018年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试试题

2018年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试试题 1. 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的对象主要有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__________ 和对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指导的组织管理者。( ) A. 学校教育机构 B. 指导者和组织指导者 C. 社会教育机构 D. 大众传媒 2.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由四类对象、四个过程、__________ 和社会大背景等四个要素构成。( ) A. 学校环境 B. 三种环境 C. 两种环境 D. 家庭环境 3. 行动研究的兴起始见于20 世纪30 年代后期的美国,但其主张和方法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是在( ) A.20 世纪50 年代 B.20 世纪60 年代 C.20 世纪80 年代 D.20 世纪90 年代 4. 属于群婚制家庭,又称为团体婚姻的是( ) A. 普那路亚家庭 B. 对偶家庭 C. 一夫一妻制家庭 D. 血缘家庭 5. 我国家庭规模的发展变化状况呈现出__________ 的倾向。( ) A. 多极化和小型化 B. 大型化和核心化 C. 核心化和小型化 D. 联合化和大型化 6. 在家庭关系中被称为家庭中第一关系的是( ) A. 亲子关系 B. 夫妻关系

C. 祖孙关系 D. 婆媳关系 7. 以下属于家庭的历史的功能的是( ) A. 教育功能 B. 抚养赡养功能 C. 生育功能 D. 性生活功能 8. 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史隆管理学院20 世纪90 年代提出的“系统思想、学习型组织”管理科学新技术中迁移过来, 产生了__________ 的概念。( ) A. 活动性组织 B. 优化型组织 C. 发展性组织 D. 学习型家庭 9. 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称为( ) A. 亲子关系 B. 父子关系 C. 母子关系 D. 亲情关系 10. 日本心理学家广泛研究了双亲教养方式与儿童个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双亲如果采取__________ 的教养方式,儿童就显得幼稚、神经质、依赖性等性格特征。( ) A. 拒绝、干涉、支配、独裁、压迫 B. 溺爱 C. 非干涉性、合理、民主宽容 D. 忽视型 11. 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的对象主要有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__________ 和对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指导的组织管理者。( ) A. 学校教育机构 B. 指导者和组织指导者 C. 社会教育机构 D. 大众传媒

家庭治疗导师——王继堃老师简介

王继堃——家庭治疗导师 专业背景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 同济大学医学博士 美国常春藤盟校-布朗大学访问学者 中美精神动力学治疗培训(CAPA培训项目)中美精神分析联盟 中美叙事治疗培训 治疗流派:团体咨询,家庭治疗,心理动力学 工作经历 京师博仁教育中心心理专业人才培养事业部特聘讲师 京师博仁“心众筹”项目特聘讲师 中国心理卫生学会心理治疗与专业委员会会员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会员 上海精神分析联盟(CSC)学术部理事 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hinese and American Psycho-analysis Association, CAPA)会员, 中美精神分析联盟上海委员会(CSC)理事, 代表性论文: 抑郁症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 McMaster临床评定量表在中国抑郁症家庭中的应用 从系统观点看青少年抑郁症与家庭功能 McMaster模式家庭功能评价及家庭治疗 抑郁症患者家属的社会支持及家庭功能研究 家庭与儿童青少年功能性躯体症状的关系研究进展 Wang Jikun, XD Zhao. Perceive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depressed couples;a cross-sectional study.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2013, 15: 9–14; Wang Jikun, XD Zhao. Family functioning and social support for older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in an urban area of Shanghai, China.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2012, 55: 574-579; 擅长领域 丧失,亲子关系(和父母关系、和子女关系),亲密关系(包含情感问题、婚姻问题),依恋,孕产

结构式家庭疗法

治疗技术 (1)治疗目标 结构式家庭疗法认为正常的家庭并非没有问题,而是拥有处理问题的功能结构。家庭功能不良是应激以及未能重新组合结构以应对应激两者结合的结果。结构式家庭治疗师相信,家庭结构的功能失调是产生和维持问题的主要因素,所以治疗的目标在于改变家庭结构,促进整个家庭成长,问题的解决只是整体目标的副产品。治疗注重此时此地的现实情况,而不注重对家庭历史的回顾与家庭成因的追溯。 (2)治疗步骤和策略 结构式家庭疗法的具体策略有以下7个步骤: ①加入与顺应(joining and accommodating)。加入是治疗师直接和家庭成员或家庭系统建立关系。治疗师与家庭成员打招呼,了解每个人的名字,询问澄清问题,给予赞许的意见,或扩大某一要点。顺应则指治疗师为了达到加入的目标所做的自我调适工作,目的是使家庭解除防御,接纳治疗师,为增强治疗师的引导作用打基础。包括接纳和尊重他们的做事方式、尊重个体,也尊重家庭等级结构和组织,消除防御,缓解焦虑,和每个成员建立理解的联盟以及仔细倾听家庭成员对问题的看法,回应认可每个人的观点。 ②引起并处理互动(working with interaction)。引起家庭成员内部的沟通和互动,家庭结构会在家庭成员互动的过程中显现出来,可以采用表演技术。治疗师激发一个交互作用,如让一对夫妻就某件事情展开讨论或让父母把自己吵闹的孩子控制下来,来观察和发现家庭结构是怎样的,互动中需要适当的干预。 ③勾画结构(structural mapping)。勾画家庭结构图,描述所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将症状视为整个家庭不良模式的一种表达,并且渐渐开始重构他们的家庭结构。 ④强调和修饰互动(highlighting and modifying interactions)。治疗师指导家庭调整活现,即在现场情境中观察和调整家庭结构。治疗师可以让家庭成员变换位置,给他们指定作业,来拆开原本过于缠结的关系,强化原本已经弱化的亚系统,使家庭对问题有新的认识。 ⑤明晰界限(boundary making)。设定个人界线的性质和亚系统的界线。目的:保证家庭功能良好,即维护整个系统的完整性(相互依赖)以及系统内部各部分的良好自主能力。对于僵化的家庭——弱化界线,对于缠结的家庭——强调界线。 ⑥去平衡(unbalancing)。改变亚系统内部成员的关系。可以采用的方式有阻断互动模式、凸现隐藏的冲突、加入某个家庭成员或者联盟:形成偏袒假相。 ⑦挑战无效的假设(challenging unproductive assumptions)。结构式家庭治疗从本质上并非采用认知模式,但偶尔也会挑战家庭成员看待事物的方法,像一个教师一样,讲解家庭治疗方面的知识并且给与忠告。 简单来说,整个过程就是顺应和重构,重构是为了迫使家庭产生治疗性的改变,治疗师向家庭挑战及面质的干预方法,目的是改变导致家庭功能失调的互动模式。在治疗过程中主要有三种方法: ①模仿技术:指治疗师模仿家人的态度、风格、情绪表达的广度或者沟通的内容来加入和顺

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试题及答案

21.孩子告诉我说:因为说实话挨了老师的批,另一个同学说谎逃过一“难”,以后他也不说实话了。我知道不对,也无法说服孩子,该怎么办? 答:孩子说谎的原因是为了逃避事实。孩子说谎,家长怎么做? 一、不能主观臆测 如果仅仅是因为孩子表达不明确或认知局限导致的理解上的错误,而家长错怪了孩子或者对他进行了批评,就会严重伤害到孩子。这种时候,爸爸妈妈应该进行询问、深入了解,搞清楚孩子是不是真的在说谎,并适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认知。 二、家长要以身作则 在孩子的眼里,爸爸妈妈是最值得信任和亲近的人,他们一旦发现父母骗自己或者骗别人,他们会感到失望、委屈和生气,进而开始怀疑父母,或者不自觉地模仿父母“说谎”的行为。 三、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说谎往往不是为了故意造成伤害,家长切勿因孩子一次的表现而把他定性为“小骗子”、“吹牛大王”等,对他进行全盘否定,更不能因此而实施过激的惩罚甚至体罚,因为这样做非但不利于孩子改正错误,还容易导致孩子“叛逆”,进而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谎。更有甚者,他们会为了逃避惩罚而努力在以后把谎话编得更加巧妙、更加圆满、更加不容易被父母识破。

说谎是人人都会有的一种行为,爸爸妈妈要认识到,孩子说谎并不是洪水猛兽,多从自身和孩子平日的经历找找原因,用爱心、耐心、关心,去帮助孩子纠正错误的认知! 22、孩子上小学二年级,总是咬手指头,做了微量元素检测,结果也正常。该怎么办? 答:1、教给孩子分辨识别习惯性行为出现的情况,例如想办法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最爱咬手指头。 2、教给孩子掌握在习惯性行为出现时运用的对抗反应,例如对自己说“妈妈说了,咬指甲容易生蛔虫。我不要长虫子。” 3、让孩子想象用对抗反应控制习惯性子行为时的情景,如想象肚子里不再有蛔虫,不再闹肚子疼了。 4、父母要给予必要的督促,当孩子成功地使用对抗反应不再出现习惯性行为时,一定及时给以表扬,这叫作社会支持。 对抗反应应该是一种容易做而且与神经性习惯不相容的自然行为。例如,对有咬指甲习惯的学龄期儿童来说,对抗反应就应该是用手握紧铅笔1—3分钟或攥紧拳头1—3分钟。因为握铅笔不论在教室里还是在家里学习时都是一种自然的行为,对抗反应不会引人注意。让孩子先学习辨认每一次开始咬指甲的时间和情境。一旦察觉到这种行为(例如,当手指接触到牙齿时,当手正向嘴移动时),就应立即中止行为并握紧铅笔。如果孩子当时没有笔可握,对咬指甲的对抗反应就应该用拳头,用另一只手握住它1—3分钟或把手放到口袋里1—3分钟。对孩子使用习惯扭转法时,父母应给予具体指导。

结构式家庭治疗

结构式家庭治疗 尹平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 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心理治疗界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一些治疗师们把心理治疗的视角从个体自身,扩大到个体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于是被称为心理治疗领域中的第四势力,家庭治疗学派在战后的美国拉开了序幕。在随后到来的家庭治疗百家争鸣的时代里,结构式家庭治疗(structural family therapy)像是一匹异军突起的黑马,驰骋在众多家庭治疗流派的洪流之中。 结构式家庭治疗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是由萨尔瓦多.米纽钦(Salvador Minuchin)创建的。此流派以简洁和实用两大特点,在20世纪70—80年代称雄于整个家庭治疗界,成为家庭治疗学派中影响最深、应用最广泛的一个流派,同时也带动了家庭治疗的发展。家庭治疗在进入21世纪后,虽然后现代和整合式的家庭治疗是主流,但结构式家庭治疗,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技术方面,通过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依然是家庭治疗界最具特点的主流学派之一。 第一节:发展历史与代表人物 同其它的家庭治疗流派一样,结构式家庭治疗起源于现实的需要以及新理论的影响。对结构式家庭治疗的产生起主要影响的方法论是系统论和控制论,同时还吸收借鉴了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理论和心理学中的依恋理论。当然这些理论也对整个家庭治疗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创立和发展,与米纽钦极具个人魅力的人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技术大师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有人怀疑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流行是其流派特点所致,还是米纽钦的个人魅力所为。因此,介绍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发展历史,还需从米纽钦的个人发展经历谈起。 米纽钦1921年出生于阿根廷的一个叫圣·萨瓦多的小镇,其中四分之一是犹太人。父母都是有着犹太人血统的俄罗斯移民,父亲经营一家杂货店。他从小生活在一个犹太人的大家族里,受犹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下长大成人。米纽钦是家中老大,有一个妹妹和弟弟。在米纽钦眼里,父亲是慈祥、公正但有距离感的人,母亲是一个始终陪伴着孩子并保护和约束他们的人。家规很严谨,父亲是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母亲则是主要的照顾者。父母亲分别统治不同的世界,他们的相处之道在于彼此互相需要和支持。 1940年,米纽钦离开家庭开始读医学院,大学第四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捕入狱三个月。这段经历对他影响很大,使他开始注意制度的不公性,这也成为他日后工作的动力来源之一。大学毕业后,米纽钦在一家医院的儿科当一名住院医生,并修医学心理学的课程。 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米纽钦受社会目的的感召,从阿根廷远赴以色列自愿在军队当了18个月的军医。1950年,阿以战争结束后不久,他来到美国芝加哥学习儿童精神病学,打算以后回到以色列当一名儿童精神科医生。在此期间他得到了家庭治疗的先驱者之一纳森.阿克曼(Nathan Ackerman)的指导,阿克曼是一

结构家庭治疗—个案工作介入模式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一、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起源和理论基础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萨提亚所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该介入模式的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非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其核心理论集中在人性论、自我价值观、人的需要、家庭规则以及沟通形式等主要内容之上。 (一)人性论 萨提亚对人性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她认为人性是善良的,如果有适当的环境,人性的善良就会真正发挥出来。相反,如果得不到适当的环境,人性的善良就会受到阻碍,人也会因此产生无能和无奈的负面感觉。 (二)自我价值 萨提亚对人充满了人本主义的期待,她认为一个人的良好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对于个人以及家庭非常重要,良好的自我价值感能够带来良好的个人行为以及家庭健康,负面的自我价值观则会导致个人的自我贬低以及家庭发展的困难。个人的自我价值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对自己的看法、对他人的看法、对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应以及根据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做出的对自己进一步的看法。很显然,自我价值主要是一种主观评判,而且是后天可以培养的,萨提亚的目的是用来强调自我的本质重要性。

(三)人的需要 人是由身体、理智、情绪、精神和感觉等多重因素组成,人的快乐源自于这些因素的和谐组织。每个人都有生存、成长和亲密的愿望,满足这些愿望是人们的基本权利和需求,当人的这些需要顺利满足时就会产生一个良好的自我,相反,人的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则容易产生自我评价的失落甚至偏差问题的滋生。 (四)问题本质 正因为非常强调人性的乐观以及自我价值的主观,所以,萨提亚认为,尽管我们一生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不可怕,因为,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如何处理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这是萨提亚非常著名的一个发现,本质上还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意义。在此基础上,萨提亚认为,面对问题科学的处理方式应该具有如下四个特征:首先,对现实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其次,对自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再次,充分调动自己的资源;最后,对问题有一个灵活性处理方式。 (五)家庭本质 萨提亚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家庭,她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家庭,家庭构成了家庭成员非常重要的成长基础。家庭成员个人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和家庭系统有关,家庭系统大致可以分为开放与封闭两种,相对来说,开放家庭对于家庭成员个体以及家庭系统整体具有更多的积极影响 二、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主要内容

系统式家庭治疗

系统式家庭治疗 添加时间:2009-6-1 15:40:48 浏览量:269 编辑:admin barefoot running shoes five fingers vibram vibram five fingers Five Finger Shoes vibram fivefingers FiveFingers KSO GHD Styler GHD IV Styler MTB shoes anti shoes一、家庭治疗的历史及在中国的发 展 现代心理治疗最初是以个别会谈的方式进行的,心理治疗者通过与来访者的个别接触来实施治疗,如精神分析疗法等。大约从本世纪三分之一阶段开始逐渐出现了集体心理治疗的方式,每次接受治疗的不再是单个个人,而是一群就诊者,这就是小组治疗。这样一来,发挥治疗效应的除了治疗人员的热心和技巧以外,还加上了治疗小组这个集体的作用。家庭治疗就是集体治疗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这里,治疗对象不是临时组织的接诊者集体,而是一个家庭。家庭治疗产生于本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当时曾有几个有关家庭环境对精神分裂症之影响的大型研究。研究者为 Murray Bowen , Lyman Wynne , Gregory Batson 等,他们发现了不良家庭关系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这些研究对一些原本从事精神分析治疗的医生产生了影响,他们开始试行以病人的整个家庭作为心理干预的对象,并试图通过调整家庭关系来解决个人心理问题。如美国的 Nathan Ackerman, Carl Witaker, Murray Bowen, Don Jackson, Virginia Satir, 原西德才的 Helm Stierlin, 意大利的 Mara Selvini-Parazzoli 等。在 50 年代,家庭研究和家庭治疗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向前发展。一般人们将 50 年代确定为家庭治疗的奠基年代。根据高登拜克的意见有五种相互独立的学科及临床发展为家庭治疗的出现提供了舞台: 1 、精神分析理论和疗法被用于更广泛的情绪问题,如触及家庭的治疗取向; 2 、系统论致力于研究构成整体的、相互关联的各部分的关系并将其知识应用在对家庭系统的观察方面; 3 、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家庭研究,如家庭成员(如母亲)在疾病形成中的作用; 4 、儿童教育及婚姻咨询两个领域的发展; 5 、对新技术如集体治疗的兴趣日益增长。在这些异源性的发展中,所谓的“第二代精神分析家”在这个阶段扮演着主要角色。由于这种治疗确能解决问题,所以很快引起注意,经过一番试验和发展,家庭治疗终于在理论构想和治疗技术上成熟。1962年是家庭治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一年。这一年“家庭治疗” (Family therapy) 这一名称得到学术界正式确认,本专业的第一份学术刊物《家庭作用》 (Family Process) 也在这一年里创刊。尔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事实证明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疾病、心身疾病、儿童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障碍以及婚姻问题都有相当疗效。目前家庭治疗在北美、欧洲及拉丁美洲各国都颇具规模,从业人员众多,医疗业务兴旺,理论及临床研究都很活跃,围绕这一领域的专业杂志已达8 0多种。 中国专业人员与家庭治疗的接触始于八十年代。1987年,有四名来自中国昆明和北京的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受德国邀请前去考察德国的心理学状况。在短暂的访问接触后,家庭治疗这样一种当时对他们来说很陌生的治疗方法,留给了他们深刻的印象。1988年德国著名精神病学家和心理治疗家Helm Stierlin 和 Fritz B. Simon 博士,在昆明通过“中德心理治疗讲习班”第一次将家庭治疗传入

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试题及答案(2)

家庭教育指导师理论考试试题 准考证号:姓名: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分数 说明:本试卷为家庭教育指导师认证考试理论部分, 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整个家庭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___实现的。 教学活动 2、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执行具有内潜性, _______________。对象具有观念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3、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在10岁以前,儿童的道德主要处于_________发展阶段。他 律道德 4、家庭教育活动是为实现教育目的,在以学校__ __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__ __活动。课堂教学正规教育 5、课程结构最常见的结构形态有____、____和_____。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教科书 6、根据国内外有关教师教育的研究,新教师一般都关心以下八大问题:、激发 学生动机、因材施教、、、教学组织和管理、备课不充分和处理学生的个别问题。课堂纪律、评价学生的学习、与家长的关系 7、学生学习了m(a+b)=ma+mb后,错误地得出lg(a+b)=lga+lgb,这在迁移心理学中 称。负迁移 8、观察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认为、品德等方面是通过对社会环 境中他人的观察模仿而获得的,因此,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发展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情感、态度 9、马斯洛提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最高级的是需要。自我实现 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孔子;苏格拉底 10、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教 学环境 二、单项选择题 1、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A) A.认识活动B.智育活动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B) 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 3、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A) A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