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书道文化
浅析日本书道与中国书法的渊源及区别

的交 流 史 。本研 究从 历史 角 度 出发 , 讨 1本 书道 与 1本 书法艺 术 因受唐 文化 的影 响 而有 了较 大 的发 展 。 探 3 3
中国书 法 的渊源 。
一
在 这 个 时期 , 本 国 内佛 教 盛 行 , 们仿 照 中 国书 法 3 1 他 的样式 书写 佛经 , 建造 佛像 , 在 佛像 背 面 刻上 记 录 , 并
格 ” 世尊 寺 流” “ 的“ 和 法性 寺 流 ” 以及 以源赖 朝 、 义 和发 扬 书 道艺 术 价 值 的名 僧 寂严 、 源 良宽及 慈 云 等 , 这
经、 北条时政等将军为代表的“ 武家风格” 等流派 。 ]
法 的渊源 关系 , 日本 书法家 在 吸 收 中国 书法 精髓 的 同 时, 创造 了 日本 书 法 特有 的书 风 , 到 承前 启 后 的 作 起
日本 自古 以来 与 中国保 持着 密 切 的 交 流 , 文 化 圣 德太 子 为 了吸取 中 国文 化 , 在 派遣 小 野妹 子 等 人 到 中
方 面尤 其突 出 , 本 书道 的发 展 也有 力 的证 明 了这 一 国学 习并带 回中 国文 化 ; 后 又先 后数 次 派 遣唐 使 学 3 1 之 点。 1 3本书 道 的 发 展 历 史 可 以视 为 一 部 与 中 国书 法 习唐文 化 。从 奈 良时 期 开 始 , 国的 接 触 逐 渐 频 繁 , 两
具有 明显 北魏 书风 的《 治桥 断碑》 。 宇 ] 日本 带 去 了系统 的汉 字和 汉 文典 籍 , 字 和儒 学 在 1 本 最早 刻石 、 汉 3 本 贵族 社 会 中得 到缓慢 的传播 。此后 , 随着 佛 教 在 日 另外 , 本在 这一 时期还 出现 临摹 王 羲之 书 体 的 3 1 本 的盛行 及佛 教 文化典 籍 的 大量 传人 , 字在 1本 开 热潮 。王羲 之在 1本被 称为 “ 汉 3 3 书圣 ”, 天 台宗 始祖 日本
日本高中的书道教育

状 ” (即高 中教 师资 格 证 )后 ,还 需 通过 该 地 区或 学 校 设 立 的 自主 招聘 考 试 。高 中阶 段 的 书道教 师具 有 更 强的学 科专 业性 。
高 中 阶 段 书 道 课 的 学 习 内 容 包 括 “表 现 ”和 “鉴赏 ”两 个 层面 。
“表 现 ” 层面 涵 盖 “汉 字 假 名 调 和 体 ” 书 道 、 “汉 字 ” 书道 、 “假 名 ” 书 道 、 “篆 刻 刻字 ” 四方 面 的 学 习 内容 。高 中三 个 年级 的学 习各 有侧 重 点 (表 1)。
“鉴 赏 ” 层 面包 括 对 不 同 字体 的 书 法名 典 的 鉴赏 ,对 日常 生 活 中 出现 的 书 道 艺 术 的 鉴 赏 以及 对 中 日书 法 关 联 的传 统 文 化 和 理论 的理 解 (表 2) 。
二 、 日本 高 中书 道教 育 的实 施
日本 小 学 书 写 教 育 由本 班 班 主 任 任 教 , 初 中书 写 教 育 由国语 教 师 担 任 。 日本 高 中阶 段 的 书 道 课 教 师 必须 是 书 道 或 书 道教 育专 业 的毕 业 生 ,他 们 在取 得 “高 等 学 校 教 谕 免许
高 一 艺 术 科 书 道 笔墨 纸张 的灵 活选择
浓淡、润渴、连接 各种 字体 (楷 、行 、草 、隶 、 篆 )
高 二
} 。
高三
艺术效果
l技 能重 点 基 本 线条 、单体 、连 绵 根 据 书体 书风进 行 用笔运 笔 基 于主体 意念 和构 思进行 创作
l 鉴 赏重 点 书体 的 变迁
基础欲有保彳
日本 高 中 的 书 道 教 育
·张 月 雷 实
一 、 日本 高 中书 道教 育 的 目标 和 内容 说 ,三个年级的学习目标大致如下。
日本三道

日本“三道”——茶道,花道,书道系别: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班级:2010级工程管理9班学号:02610941姓名:韩轩日本“三道”——茶道,花道,书道在日本有著名的 "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茶道也叫作茶汤(品茗会),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美感仪式受到上流阶层的无比喜爱;花道作为一种在茶室内再现野外盛开的鲜花的技法而诞生;书道也称日本书法,是日本人的琴棋书画四大艺术之一。
日本茶道是一种通过品茶艺术接待客人的礼仪活动。
日本的茶道最早是由中国唐朝贞观年间传到日本的,日本人民称“中国是日本茶道的故乡”。
中国唐宋时期饮茶盛行,这时日本派许多留学生到中国求学,他们把中国种茶、制茶、烹茶技术带回日本,使日本饮茶习惯推广到民间,后来形成“茶道”。
茶道有“四规”和“七则”,“四规”即“和、敬、清、寂”,“和”即平安和协的气氛;“敬”是尊敬长者、友人;“清”是环境清静;“寂”是达到幽闲境界。
“七则”包括:茶的浓淡、水的质地、水温的高低、火候的大小、炉式和方法、煮茶的燃料和茶室的布置、插花等。
日本的茶道有各种流派,其中最大流派是“三千家”,此外,薮内派、有乐派、宗和派、三齐派、远州派、久田派也很有名。
茶道一般在茶室进行,宾客入座后,主人按一定规程用竹制小匙将茶放入碗中,用沸水冲沏后依次递给宾客品茗,宾客接茶也有一定格式。
在日本,茶道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质和进行社交的手段。
花道日本人爱花,一般家庭的客厅都置有一瓶精心设计的鲜花,给人以清新别致的美感,这就是日本特有的传统艺术——花道,亦称插花。
花道起源于中国佛教的供花,宋元时代从中国传入日本,到东山时代(15世纪)发展成花道,并成为日本妇女品德、技艺修养的一项内容。
日本人在瓶中插花很有讲究,花道早先的插花方式,目的在于使人们注意欣赏瓶、强调瓶的美;后来茶室中也插花,要求避免以美炫人,须力求渗入自然深处,表示出纯洁和简朴,可以说,花道是属于美育范畴的。
浅谈日本书道

浅谈日本书道作者:孙梓钧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第07期摘要:作为东方传统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书法、绘画、俳句、茶道等艺术形式在内的日本传统艺术,在接受中国文学艺术影响与浸润的同时,也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这些特色一以贯之,日趋鲜明,一直保留在现代艺术中。
本文从历史角度出发,浅析日本书道起源及其发展与影响。
关键词:日本书道:唐代:书法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1-0056-01日本本无固有文字,男女老少都靠口耳相传,相互交流,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上代①末期汉字的传入。
古坟时代,日本与朝鲜半岛交往频繁,并希冀朝鲜把先进的中国文化带到日本。
汉字传入日本,早在公元五七年汉光武帝就曾为日本使节颁发过“汉倭奴国王”金印。
但金石文的历史并无法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两周时期的钟鼎文、春秋战国时代的石鼓文、以及秦代的李斯小篆、两汉的隶书、简帛书等等进行对比,其历史短暂,是与中国开始交往的时代的文字同步进行的,即以飞鸟时代以来的六朝书风占据着主流。
影响日本文化最为深刻且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中国式的佛教文化,佛教的传播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形成与艺术的发展,僧侣之间的文化往来更促进了日本书道的形成。
写经在日本书道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存在,通过写经,日本书道技艺始波及全国。
圣德太子笃信佛教,作为统一国家而确立了律令制度,并在宪法十七条中明确规定崇尚“佛家三宝”,即佛、法、僧。
并身体力行地撰写有关佛教研究的伟大著述——《法华义疏》,字里行间洋溢着六朝书风的遗韵,也是年代最古且书写在纸上的代表性遗墨。
公元七九四年,恒古天皇迁都平安,开启了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前期,大量的遣唐使赴唐学习,日本此时书法主要取法于晋唐书法。
被称为“三笔”的空海、嵯峨天皇、橘逸势以及最澄,代表了平安初期书法的成就。
嵯峨天皇的《李桥杂咏残卷》取法于欧阳询,空海的《风信帖》和橘逸势的《伊都内亲王愿文》则接近于王羲之的书风。
论日本“道”文化形成的社会背景

论日本“道”文化形成的社会背景日本的“道”文化是指日本社会中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强调道德修养、自律和遵守规则。
这种文化形成的社会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历史传承是形成日本“道”文化的重要因素。
日本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自古以来就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学者提出了关于“道”的理论。
佛教中的“道”强调超脱尘世的境界,修行者通过修身养性来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层次的提升。
而儒家思想中的“道”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要求人们遵守规则和道德准则来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这些思想的影响深远,为后来的“道”文化奠定了基础。
自然环境对日本“道”文化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日本是一个长期受到自然灾害威胁的岛国,地震、台风、火山喷发等都是日本人常常面临的困扰。
这种自然环境的影响使日本人培养了一种敬畏自然和自助自救的意识。
在这种环境下,日本人把“道”理解为顺应自然规律和尊重自然的重要价值,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社会结构和道德观念的演变也是形成日本“道”文化的因素之一。
日本古代社会主要是由武士阶级统治的,武士道的精神要求武士们忠诚于主人、勇往直前、忍耐和自我奉献。
这种精神也渗透到了日本社会的其他方面,形成了一种认真工作、尽责尽职、强调个人自我约束的社会氛围。
这种价值观念对后来的“道”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宗教信仰也对日本“道”文化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日本是一个宗教多元的国家,佛教、神道教、基督教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这些宗教教义中强调的自我反省和修行,以及宗教仪式的规范和庄重,使得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我反省和修行,追求道德和精神的升华。
尤其是禅宗的影响,使得日本人强调静心修行和内省,崇尚简朴的生活方式和对事物本质的体悟。
日本“道”文化形成的社会背景包括历史传承、自然环境、社会结构和道德观念的演变,以及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促进了日本“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这种文化对于日本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也使得日本人在思考和实践人生道路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自律、规则和道德准则的尊重。
中国书法对日本书道起源及历代发展的影响

中国书法对日本书道起源及历代发展的影响作者:李树一来源:《人文天下》2019年第16期中國书法自古以来一直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媒介,影响至深。
自中国书法传入日本后,中国书法对日本的文化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虽说日本书法源自于中国书法,但两者又有着些许差别。
可以说,中国书法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研究中日两国书法不仅对书法继承、还是中日两国文化传承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从历史角度出发,浅析中国书法对日本书道起源及历代发展的影响。
一、日本书道的起源日本最早接受的中国文明是由百济国(今韩国)传入的书法,那时名为“书艺”,从那时起,汉字和儒学就开始渗透到日本的贵族社会中。
日本开始普及中国汉字,是源于圣德太子倾心于佛教,在传播佛教的同时,中国汉字也随之传入。
据记载,圣德太子书写的《法华义疏》中用笔多为偏为圆形的扁平字体结构,顺畅自然。
众多专家认为这极有可能是受到六朝北魏写经体的影响。
这时通过佛教文化传入的中国书法,开启了中日书法的文化交流先河。
同时,在中国书法的影响下,日本也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的书法家。
现如今,日本也日益重视书法教育,日本不仅建立了众多书道组织及日本书道艺术院,还建立了四所本科四年制专业书法教育大学,另其他专业学校也设有专业的书法课,日本的学生也多次留学中国与中国学生进行书法学术交流。
可见,书法作为中日邦交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起到了纽带作用,把两国关系更加紧密地接起来。
二、中国书法对日本书道历代发展影响早在公元前3世纪,中国的农耕技术、金属冶炼等技术传入了日本,同时随之传入日本的,还有中国的汉字,当时的日本几乎无人通晓汉字。
到了公元285年,百济国(今韩国)的阿直歧和王仁带着中国的《论语》和《千字文》东渡日本,他们还向日本的皇太子讲授汉籍、传授书艺,这使汉字真正渗透到日本,自此以后,汉字在日本也越来越广泛地使用起来。
(一)飞鸟时代(公元593——710年)公元593—710年的飞鸟时代,佛教在圣德太子的支持推广下传入日本。
日本有著名的三道

日本有著名的三道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
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刀。
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中国传入日本的格斗运动。
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仅使用拳和脚,与其它格斗运动相比,是一种相当具有实战意义的运动形式。
合气道原来只是一种用于练习“形式”的运动,其基本理念是对于力量不采用力量进行对抗。
与柔道和空手道等运动相比,没有粗野感的合气道作为一种精神锻炼和健身运动,很受老年人和女性的欢迎。
书道,提起书法,相信不少人会认为它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
其实,书法在日本不仅盛行,更是人们修行养性的方式之一。
古代日本人称书法叫「入木道」或「笔道」,直到江户时代(十七世纪),才出现「书道」这个名词。
在日本,用毛笔写汉字而盛行书法,应当是在佛教传入之后。
僧侣和佛教徒模仿中国,用毛笔抄录经能剧是日本的传统戏剧,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戏剧之一。
能剧源于古代舞蹈戏剧形式和12世纪或13世纪在日本的神社和寺院举行的各种节庆戏剧。
“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义。
演员通过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暗示故事的本质,而不是把它表现出来。
现在这一剧种在日本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寿司是以生鱼片【刺身(さしみ)】、生虾、生鱼粉等为原料,配以精白米饭、醋、海鲜、辣根等,捏成饭团后食用的一种食物。
寿司的种类很多,不下数百种,各地区的寿司也有不同的特点。
大多数是先用米饭加醋调制,再包卷鱼、肉、蛋类,加以紫菜或豆皮。
吃生鱼寿司时,饮日本绿茶或清酒,别有一番风味。
日本传统文化

和 服 kimono
浮世绘 Ukiyoe
樱 花
中文名: 中文名:樱花 日文名:さくら/桜 读音 读音sa 日文名:さくら 桜(读音 ku ra) 英文名: 英文名:Cherry Blossom
樱花深受日本人欢迎而在日本广
为种植, 为种植,与象征皇室的菊花一起 被指定为日本国花。 被指定为日本国花。
神道教简称神道,原本是日本的传统民 神道教 族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属于泛 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 种动植物为神祇。神道教起初没有正式 的名称,一直到公元5至8世纪,佛教经 韩国传入日本,渐渐被日本人接受,为 了与“佛法”一词分庭抗礼,创造了“神道” 一词来区分日本固有的神道与外国传入 的佛法。
书道是日本书法的综合艺术, 书道 它追求意境、情操和艺术美。 日本书法分两类,一类是汉字 书法,另一类是假名书法。 当今,日本的书道依然兴盛。
茶道
tea ceremony teaism
日本茶道源自中国。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 源自中国。日本茶道是在“
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 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 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 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 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 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 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 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
incense appreciation,
香艺术
是日本的一种传统艺术。 香道是日本的一种传统艺术。 香道与花道、茶道并称日本的“雅道”。 香道与花道、茶道并称日本的“雅道” 日本闻香习俗源于中国, 日本闻香习俗源于中国,中国很早就 有焚香沐浴、 有焚香沐浴、妇女使用香袋和寺院焚 香祭祀的习惯。 香祭祀的习惯。日本最先是将这些习 惯照搬回去,但是, 惯照搬回去,但是,由于生活环境和 条件不同,日常生活中的用香没有得 条件不同, 到推广,只有寺院的焚香兴盛起来。 到推广,只有寺院的焚香兴盛起来。 因此也可以说, 因此也可以说,日本的香道直接源于 佛教香事。 佛教香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书道历史
• 在日本,用毛笔写汉字而盛行书法,应当是在佛教传 入之后。僧侣和佛教徒模仿中国,用毛笔抄录经书, 中国的书法也随之在日本展开。
• 平安中期随着假名(日本文字)的出现,书法也开始和 化(日本化)
• 镰仓时代在与宋朝做生意时引进了宋代的书法 • 江户时代幕府奖励儒学,「唐风」再度盛行。 「书道
」就产生在这一时期,并成了日本固有艺道的代表。
日本书道在当代的地位与影响
• 参加人数众多,是日本书法界的骄傲,据统计13%的日本人在业余时 间参加过书法活动
• 日本书道在海外的影响:从1954年起书道作品随日本书道展赴欧美展 出,在海外有巨大的影响。其中最有名的是手岛右卿,他在1955年的 欧洲巡回展和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万国和平展览会上展出的《抱牛 》,使外国艺术家对他趋之若殊的美学含义。
前卫派作品
少数字派作品
THANK YOU
• 战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日本书道与中国书法的交流也十分频繁。
日本现代书道流派概观
• 少字数派:少数字派追求字义与形式的和谐 • 汉字派:极力追求中国式书法传统,与唐风书法一脉相承
。 • 假名派:追求日本式书风的传统。 • 近代诗文派:以日本近现代诗文为素材,汉字与平假名混
用,与现在的应用日文最为接近。 • 前卫派:不拘于文字的限制,更接近于抽象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