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档】古代对教师的称谓有哪些-古人怎么称呼老师-优秀word范文 (1页)
古代“老师”有哪些称谓:教授始于宋代先生被引申

古代“老师”有哪些称谓:教授始于宋代先生被引申“老师”一词是对在学校中从教者的称谓,“传道、授业、解惑”是其基本职责。
“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后来,人们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明清以来,一般称教师为“先生”。
19世纪末,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先生等辛亥革命元老将“西学”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遂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但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先生”改称为“老师”,则是从民国时期开始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其实,在“老师”之外,古代对教师的称呼还有很多,而且有些已经相当陌生。
师长: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
《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
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
”夫子: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
《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山长:是历代对山中书院的主讲教师的称谓,其出处源于《荆相近事》。
五代十国时期,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受业者众多,蒋维东被尊称为“山长”。
此后,“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元代时,各路、州、府都曾建有书院,设山长。
明清沿袭元制,乾隆时期曾一度改称院长,清末仍叫山长。
废除科举之后,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
师傅:古时老师的.通称。
“师傅”一词原本是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官职的合称,因为这些职位负责教习太子,所以师傅也成为老师的代称。
《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师傅这一称谓迄今仍在使用,但一般指工商曲艺戏剧等行业的老师。
师父:古代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所以也将老师尊称为师父。
中国古代学生如何称呼老师?

中国古代学生如何称呼老师?中国古代学生都怎么称呼自己的老师?(2015-09-10 07:28:07)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师节。
教师作为一个群体,最基本的职责是“传道受业解惑”,但作为肩负起历史脉络勾联的教师,他们不仅仅是承载着文化与科学的传播,而是双足踏之平凡之中,踞于伟大之上。
肩负着人类的历史使命,将风唤成风暴,将雨滴成磅礴,以教师为媒介而改变着历史。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教师成为名人,他们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凸显出价值来,在我上面所说的这些世界历史名人,不仅显赫,也很神圣,成了人类的骄傲,他们的伟大无与伦比。
教育需要智慧,教育需要伟大的智慧。
拥有伟大智慧的。
教师,将成为伟大的教师。
伟大的教师,创造出伟大的教育奇迹。
古希腊,人们称教师为“智者”;古代中国,教师必须具备“智者”和“仁者”。
教师是人类智慧的使者、是智慧的化身,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拥有教育的智慧。
教师的智慧贯穿教育的始终,拥有智慧才能教育好“人”。
中国古代学生对自己的老师的称谓颇多,看看究竟都有哪些?师,教师的统称。
《论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师长,官师(百官或官吏之长)和长者。
《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
”后用为对教师的尊称。
师傅,教师的通称,如对东宫太子的老师称为太子师傅。
《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今常用为学徒对传授技艺的业师的尊称,也用作对有生产技能的工人的尊称。
师父,对教师的尊称,含教师如父之意。
南唐尉迟《中朝故事》:“某乍到京国,未获参拜所有高手,在此致此小术不行,且望纵之,某当拜为师父。
”师资,先秦时代对教师的尊称。
《春秋谷梁传》杨士勋疏:“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今指能胜任教师职务的人才。
宗师,称受人尊重、奉为师表的人,掌管宗室(帝王的宗族)子弟的训导工作。
《后汉书·朱浮传》:“寻博士之官,为天下宗师。
”经师,汉代以经学教授学生的学官,后来指传授经学的教师。
中国古代对教师的称谓

中国古代对教师的称谓
一、师长
据《周礼•地官师氏》载:“三日顺行,以事师长。
”后来,通称教师为师长。
二、博士
自先秦以来对国家教师的称呼,相当于国立大学的教授,经学教师称博士。
到唐宋时期,各专业学校更有“律学”、“算学”、“书学”博士之分。
三、祭酒
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相当于现代国立大学的教授。
四、司业
古代主管音乐兼教国学的人。
后世称教师为司业,相当于国立大学的副校长。
五、学官
汉代太学教师的称谓,也称“校官”。
六、教习
我国封建社会主管课试事项的官员。
明代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清末新办近代学堂,也称教师为教习。
七、教谕
宋代在京城所设的小学和武学中的教师。
元、明、清时,县学皆设教谕,为正学官,掌管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
八、西席
又称西宾、讲席。
古代人们对家庭教师的尊称。
因古时人席地而坐,以西边为尊,给教师安排的座位坐西向东,故教师称为西席、西宾、讲席。
集锦:古往今来教师的别称

集锦:古往今来教师的别称集锦:古往今来教师的别称我国每年的9月10号为教师节,我们都知道叫教师为老师,其实“老师”这个称呼在宋代仅仅是对小学教师的叫法,那么教师都有哪些别称:师:这个是历代对教师的简称,例如皇帝的老师就叫:帝师。
老师:为宋元时期对小学教师的别称。
师父、师傅:对老师的尊称。
师资:先秦之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
外傅:经学教师称“博士”。
至唐宋时期,各专业学校更有“律学”、“算学”、“书学”博士之分。
教授:原为学官的称谓,自宋始于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均设“教授”,以传授学业。
讲师:讲授武事或者讲解经籍的教师谓“讲师”。
助教:为“国子学”(即后“国子监”)教师,其任务是协助博士教授生徒,看来意义很现代挺接近的。
教谕:宋代京师所设小学和武学中的教师称谓,至元明清之县学循之。
教习: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即庶吉士)之师称“教习”,至清末,学堂兴起,其教师仍用其名。
经师:汉代之后历代在校或者学中传授经学的教师未至“经师”。
训导:明清时期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掌教育生员,其副职也称“训导”。
先生:古时对“门馆”、“私塾老师中中年长者之尊称”。
山长或院长,弟子对书院中授徒学教师的尊称,山长或院长并总领院务。
老师这一当今最广泛的称谓,在我国古代有着种种精彩的别称,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文史知识,对我们尊师重教,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不无裨益。
“师”是古代人对教师的通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先秦时代对教师统称为“师傅”,《谷梁·昭公十九年》载:“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这里所说的“师傅,即师也。
”先秦时代称国学教师为“先生”。
《礼记·曲礼》云:“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
”后世对塾师也称先生。
教师的“先生”之称沿用至今。
战国时,称国学教师为“博士”,据《史记·循吏列传》载:“公仪休者,鲁博士,以高弟为鲁相。
”先秦时至汉代也有将教师称作“师资”的。
如杨士勋疏《谷梁·僖公三十二年》:“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老师的别称

师:历朝对教师的约称。
老师:为宋元时期“小学”教师的别称。
师父、师傅:对教师的尊称。
师资:先秦尔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
外傅:古代对教师的特称。
博士:经学教师称“博士”。
至唐宋时期,各专业学校更有“律学”“算学”“书学”博士之分。
教授:原为学官称谓,自宋始于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均设“教授”,以传授学业。
讲师: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的教师谓“讲师”。
助教:为“国子学”(即后之“国子监”)教师,其任务是协助博士教授生徒。
教谕:宋代京师所设小学和武学中的教师称谓,至元明清之县学循之。
教习:明朝人选翰林院的进士(即庶吉士)之师称“教习”,至清末,学堂兴起,其教师仍用其名。
经师:汉代尔后历代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的教师称之“经师”。
训导:明清时府设教授。
州设学正,县设教谕,掌教育生员,其副职皆称“训导”。
先生:古时对“门馆”、“私塾”老师中年长者之尊称。
山长或院长:弟子对书院中授徒讲学教师的敬称,山长或院长并总领院务。
老师:原是宋元时代对地方小学教师的称谓。
后专指学生对教师的尊称,一直沿用至今。
先生:《礼记·玉藻》:“﹝童子﹞无事,则立主人之北南面,见先生,从人而入。
”孔颖达疏:“先生,师也。
”园丁:常喻指教育工作者。
柳仲甫《园丁之歌》:“好花要靠园丁育。
”蜡烛: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蜡烛有牺牲、奉献的象征意义。
所以,常用作对老师的尊称,可谓是最温馨动人的称谓。
春蚕:李商隐在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把春蚕的执着、坚贞、奉献精神表现到了极至,人们便生动地把教师比作“春蚕”,对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给予高度的评价。
著名教育家朱光潜说:“只要我还在世一日,就要吐丝一日,但愿我吐的丝,能替人间增一丝丝温暖,使春意更浓。
”春雨:教育是一场春雨,而老师就是这布施“春雨”的使者,当这“春雨”知节发生之时,便能滋润心灵,呵护成长,收到润物无声之效。
人梯:指为别人的成功而作自我牺牲的人,现亦用来做对老师的最高评价。
古人对老师的称谓作文

古人对老师的称谓作文
古人对老师的称谓作文
教师最早称“师氏”、“父师”、“少师”,由官吏担任。
“师氏”简称“师”,是周时掌管辅导王室、教育贵族子弟及朝仪得失之事的官,也是国学中的教师。
“父师”是退休的大夫,“少师”是退休的士。
他们在致仕之后,一般会在乡学中担任教师。
东汉经学家郑玄为《仪礼·乡饮酒礼》作注时说:“古者年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
大夫名曰父师,士名曰少师,而教学焉。
”
“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是对教师的尊称。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私学教师被称为“塾师”、“书师”、“馆师”、“馆宾”等。
塾是古代私人设立的学校,故称“塾师”。
“书师”是指汉时教启蒙的教师,王国维在《观堂集林·汉魏博士考》中解释道:“汉时教初学之所,名曰书馆,其师名曰书师。
”“馆”是旧时对私塾的别称。
故“馆客”、“馆宾”、“馆师”也指教师。
后人对教师的尊称还有西席或西宾、先生、夫子、绛帐等等。
西席:古人席地而坐,以居西而面东为尊,故教师被称为西席。
据《称谓录》卷八记载:“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
故师曰西席。
”
先生:起初是指年长而有学问的'人,后来指称老师。
夫子:起初指年长者,后来成为对孔子的尊称,再后来用于称呼教师,以示尊敬。
绛帐:汉代著名的学者马融在授课之时,常居于高堂之上,身边放下红色的帷帐,“前授门徒,后列女乐”。
后人因此将绛帐或绛帷作为师长的尊称。
教师的古今称谓

老师——最广泛流行的敬称先生——最历史悠长的尊称人类灵魂工程师——最富哲理的称谓园丁——最质朴无华的褒称慈母——最真情感人的爱称春蚕——最纯挚的称谓蜡烛——最温馨动人的称谓孺子牛——最具中国特色的喻称春雨——最生动形象的默称人梯——最高评价的专称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春天播种的季节。
辛勤的园丁撒下粒粒种子,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开始了又一次的耕种。
花丛,繁忙的地方。
勤劳的蜜蜂拎着小小铅筒,在这温馨而又充实的日子里采花酿蜜。
桑叶,渺小的舞台。
洁白的春蚕理着缕缕丝线,在这无众人瞩目的地方默默缝制棉袄。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您,伟大的老师。
您就是红烛,在漆黑的夜里为我照明,为我引路。
那烛身上滚落的滴滴烛油,是您激动与欢喜的泪水。
又是一个教师节,老师,您歇歇吧,在这短暂的一天里,把您头上那温暖的火苗暂时熄灭吧。
我,要对您说,您辛苦了!给分吧回答者:ぺ喜洋羊‖·- 试用期一级2009-9-7 17:50有人说您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有人说您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人说您是园丁一年四季辛勤耕耘有人说您是太阳温暖所有孩子的心有人说您是灯塔照亮学生人生的路有人说您是海洋日夜澎拜知识之音有人说您是粉笔磨短自己补长别人有人说您是路标巧把学生前程指引有人说您是桥梁直接通往胜利之门有人说您是城堡知识多的像聚宝盆有人说您是慈母博大的爱心贵似金有人说您是严父教会做人更要求真有人说您是朋友有人说您是智慧身有人说您是绿叶有人说您是灯捻芯有人说您是启蒙者有人说您是播种人形容您的词语数不尽歌颂您的美德用美文您有着特殊的使命您塑造着人民的灵魂您的事业在天底下最壮丽您的称号在人世间最可亲人们敬慕您是因为您努力奋斗拼搏的精神人们赞美您是因为您无私奉献为社会造就人您忘我工作用满腔的热忱您执著追求用壮丽的青春您放飞希望用闪光的语言您实现理想用智慧的化身您用一双灵巧之手描绘出祖国明天的蓝图您用两鬓的霜花把蓝图映衬得更美更真您用巨大的力量推动着社会飞速发展您用毕生的精力牵引着人类文明快速前进再动听的乐曲唱不尽您的伟大再优美的诗歌写不完您的功勋在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衷心祝愿全国所有的教师节日快乐万事称心幸福健康永葆青春回答者:116.20.98.* 2009-9-7 18:10送您一束鲜花表达我们对您的敬意;送您一首动听的歌曲,给您带来一丝甜蜜.老师——您辛苦了,是您带我们走过风雨,是您用知识的营养将我们哺育,却从来不求回报与索取.是您给我们解答一道道难题,是您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说放弃.从此我们的生命中,随时充满了欢喜.少了许多烦恼,增添了一份坚毅.又是一个收获的秋季,您仍紧握手中彩色的画笔.描绘着美好的蓝图,滋润着祖国的桃李.深夜里您还在认真地备课,睡梦中您仍回味着我们成功的乐趣. 我们是春天里盛开的鲜花,是您给我们奏出美妙的旋律.您是辛勤的园丁,我们会牢记您的谆谆话语.走好生命中的每一步,友爱,健美,求实,进取!2.老师的眼睛老师的眼睛,像夜晚的月亮,我们是一颗颗星星,在老师的微笑里,闪烁闪烁。
古人对教师都有哪些称呼等

龙源期刊网 古人对教师都有哪些称呼?等作者:来源:《晚晴》2010年第09期文化拾珠古人对教师都有哪些称呼?教师最早称“师氏”、“父师”、“少师”,由官吏担任。
“师氏”简称“师”,是周时掌管辅导王室、教育贵族子弟及朝仪得失之事的官,也是国学中的教师。
“父师”是退休的大夫,“少师”是退休的士。
他们在致仕之后,一般会在乡学中担任教师。
东汉经学家郑玄为《仪礼·乡饮酒礼》作注时说:“古者年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
大夫名曰父师,士名曰少师,而教学焉。
”“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是对教师的尊称。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私学教师被称为“塾师”、“书师”、“馆师”、“馆宾”等。
塾是古代私人设立的学校。
故称“塾师”。
“书师”是指汉时教启蒙的教师,王国维在《观堂集林·汉魏博士考》中解释道:“汉时教初学之所,名曰书馆,其师名曰书师。
”“馆”是旧时的私塾的别称,故“馆客”、“馆宾”、“馆师”也指教师。
后人对教师的尊称还有“西席”或“西宾”、“先生”、“夫子”、“绛帐”等。
为什么用“桃李”来指代学生?培养、教育了众多学生的老师往往被誉为“桃李满天下”,为什么用“桃李”来指代学生呢?“桃李”原本就是指桃和李。
桃花和李花盛开的时候纷繁艳丽,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华如桃李”的诗句,因此后世用桃李来形容貌美,也喻人青春年少。
《韩诗外传》中曾说:“夫春树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得其实。
”后遂以“桃李”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
据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唐纪·则天后久视元年》记载:狄仁杰推荐了姚元崇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皆为名臣,时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后世使用“桃李满天下”来比喻所培育的人才极多,遍布各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档】古代对教师的称谓有哪些-古人怎么称呼老师-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古代对教师的称谓有哪些-古人怎么称呼老师
古代对教师的称谓有哪些
“老师”一词是对在学校中从教者的称谓,“传道、授业、解惑”是其基本职责。
“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后来,人们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明清以来,一般称教师为“先生”。
19世纪末,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先生等辛亥革命元老将“西学”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遂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但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先生”改称为“老师”,则是从民国时期开始的,并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