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与批评

合集下载

如何评价鲁迅的翻译及翻译批评

如何评价鲁迅的翻译及翻译批评

如何评价鲁迅的翻译及翻译批评,并为其在中国翻译史上定位,不单单是一个学术史问题。

因为技术问题既不是鲁迅翻译中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部分,也不是中国近现代翻译史的主导方向。

必须看到,翻译作为两种文化符号的转换活动,与文化交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正是中国文化转型的历史。

文化发展的方向规约着翻译的历史,翻译是文化转型的中介和缩影。

所以不站在文化史的高度就不足以看清翻译的方向,就不足以评价翻译家的历史地位。

鲁迅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文化巨人,指示着中国文化转型时期的翻译的发展方向,是其历史时代翻译主流的代言人。

因此,从探寻近现代翻译史的大致走向及鲁迅翻译和翻译批评的特质入手,对其作出思想史和文化史的评价,是重新走近鲁迅世界、走近历史,把握中国文化转型进程的重要途径。

一、“西学东渐”与救亡图存之路:中国近现代翻译思想发展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被拉进了世界历史发展的链条中,这是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相遇,中国人面对强势的西洋文明节节败退。

这个败退的过程是以军事上的失利为开端的,随着历史的展开,中国的精英们逐渐地承认了自己原有文化——器物、制度、思想观念各个层面的落后,也渐渐承认了西方文化——器物、制度、思想观念各个层面的先进性。

翻译的发展即是与这一认同的演进过程同步的。

中国人每承认一项自己的不足,赞叹西方文化于此项的先进性时,就在这一方面进行大量的翻译引进,中国近现代翻译史乃至中西文化交流史就是以这样一种心态和环节展开的。

因此,功利性追求从一开始就成为中国近现代翻译史的思想起点。

首先兴起的洋务运动,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思想基点的。

洋务派兴办兵工厂、造船厂,希望不改变中国文化的制度和观念层面,仅仅引进西方的坚船利炮即能以后者保卫前者。

基于此,其时的翻译也是为这一思想所规约的。

著名的“江南制造局”不仅引进和制造近代机器,而且成为近代翻译的重要基地。

当然,翻译的重点在兵工、科技类书,著名的翻译家有李善兰、徐寿、华蘅芳、傅兰雅、伟烈亚力、林乐知等。

文学翻译批评之骆驼祥子

文学翻译批评之骆驼祥子

译者主体性体现
• 译者的主体性是主体在对象 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本质特 性。 • 译者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 的全过程,具体的说,译者 主体性不仅体现在译者对作 品的理解,阐述和语言层面 的艺术再创造,也体现在对 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的文 化目的,翻译策略等方面。
主体性
翻 译 策 略 的 确 定
译 者 的 创 造 性
美国翻译家Jean M. James Rickshaw: 美国翻译家 the novel of Lo- t’ o Hsiang Tzu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 1979 ) 我国著名翻译家 施晓菁 Camel Xiangzi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88 )
• 短篇小说集 《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 、《贫血集》 • 作品集 《老舍文集》
创作风格
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 生活活和命运,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 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和对 民族命运的思考,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生活的严峻 和沉重。同时又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 在语言的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性 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性,在创造新 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性 的文学语言方面,他在现代作家中,是十分突出的。 小说和散文,都可以琅琅上口,话剧的对白,更是 活泼传神;作品中许多人物的语言,具有各自的性 格特点。他很好地解决了语文脱节的问题。 具有大 众化、 通俗性、 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 众化、 通俗性、 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从形式到内 容都能够雅俗共赏。 容都能够雅俗共赏
thing.” [3](p3)
B. 译者的创造性

文学文体学_文学翻译批评的试金石_评介_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_

文学文体学_文学翻译批评的试金石_评介_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_

最严峻的课题小说( 特别是现实主义小说) 的研 究与翻译批评研究结合起来, 在国内外翻译界 都有一定的开 创性意义。 1998 年获得 中国第 二届青年学术奖。 作者在 引言里简要 说明了本 书的基本 宗 旨: 研究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批评的关 系, 以期 用更为标准、 更为深入的文体学模式和方 法取代英汉翻译批评中传统的印象主义方法。 ( p. l) 全书共八章 , 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论述 了作为一门学科的文学文体学; 第二部分论述 了文体学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作用。 第一部分主要涉及三个问题: 1 文体学关心的问题 作者界定了文体 学研究的典型对象 , 讨论了文体 ( 即风格 ) 的概 念, 如 : 风格即类型或文学创作阶段的特点; 风 格即作者的习惯性特征 ; 风格即出自于美学和 主题考虑的语言形式选择。从语言形式在文学 中的美学意义、 美学效果与小说事实、 小说事实 与叙事风格的关系等方面讨论了文学文体学研 究的对象。她指出, 要把握文本所产生的全部 意义 , 必须把形式和内容同时加以考虑。 2 语言形式与文学意义的关系 作者从 文学文体学典型的分析方式出发, 明确批判了 当代文学理论家 Pearce 和 Fish 从不 同角度对 文体学的典型分析方式所持的否定观点, 阐述 了文体学的理论基础、 分析程序以及主要特点, 捍卫了文学文体学的地位 , 她指出 , 语言形式与 文学阐释是客观现象与主观反应的关系。在语 言形式与文 学阐释之间 , 直觉起着 重要作 用。 因此 , 形式与阐释的关系不能像两个自然事实 之间的因果关系一样用科学手段检验 ; 但语言 Chinese Translators J ournal
主要参考பைடு நூலகம்献
Culler, J. 1982. O n D econstr ucti on . N ew Y ork: Cornell U ni versit y Press. Fish, S. 1980. I s There a Tex t in Thi s Class ? Harvard U ni versit y Press. Fowler, R. 1977. L i nguist ics and the N ov el . London: M et huen. Fowler, R. 1986. Linguist ic Criticism. O xf ord U niversity Press. Halliday, M . A . K, M cIntosh, A , and Lt revens, P. 1964. T he L ingu isti c S ci ences and L anguage Teachi ng . London: Longman. 慈继伟 , 1985, 小说对 文体 学的挑 战 , 外 语教学 与研 究 1985 年第 2 期 , 第 7- 13 页。 刘宓庆, 1986, 文体与翻译 ,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S hen, Dan. 1995. L i terary S tyli stics and Ficti onal Tr ans lati on . Peking U niversit y Press. 作者地址 : 100081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

中国古典诗词翻译原则与翻译批评

中国古典诗词翻译原则与翻译批评

中国古典诗词翻译原则与翻译批评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诗词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凝练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和思想。

翻译古典诗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准确传达原作的内涵和韵味。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的原则以及相关的翻译批评。

一、翻译古典诗词的原则1. 忠实保留原作意境:古典诗词常常传达一种抽象的情感或意境,翻译时应尽量保留原作的表达方式和意境,使译文能够给读者带来类似的体验。

2. 考虑目标语言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和语言特点,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以避免歧义和翻译失真。

3. 保持韵律与韵味:中国古典诗词有独特的韵律和韵味,翻译时需要注意保持原诗的韵律和平仄,同时保留原作的美感和意境。

4. 保持语言简洁凝练:古典诗词以其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境,译文应尽可能保持简明扼要的特点,避免冗长和赘述。

二、古典诗词翻译的几个典型问题1. 译者是否应该保留原作的古文风格:古典诗词常使用古文表达方式,译者在翻译时应权衡古文的韵味和现代读者的理解能力,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

2. 如何处理古典诗词中的典故和文化背景:古典诗词中常常融入了丰富的典故和文化背景,译者需要在翻译中给予解释或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以帮助读者理解原作的深意。

3. 如何处理押韵和音韵:中国古典诗词注重音韵的配合和谐,译者需要在跨文化翻译中寻找适当的平衡,既要保持原作的韵律美感,又要考虑目标语言的音韵特点。

三、翻译批评对古典诗词翻译的影响古典诗词翻译批评是对翻译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的过程。

通过对翻译作品的批评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方法,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

翻译批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古典诗词翻译进行评价:1. 语言:评价译文的语言是否准确、通顺、地道,是否保留了原作的美感和韵味。

2. 文化:评价译文是否能够准确传达原作的文化内涵,是否适应了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

3. 钟情节:评价译文是否能够准确传达原作的内涵和情感,是否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文学翻译批评学诞生的宣言书——《文学翻译批评论稿》评介

文学翻译批评学诞生的宣言书——《文学翻译批评论稿》评介
学 科 地 位 等 。从 翻 译 批 评 的 理 论 建 设 来 说 . 这八 个 部 分 既 比 较 全 面, 构 成 了有 逻 辑 关 系 的理 论 系 统 . 章 节 衔 接 自然 、 又 各
王宏印的《 稿》 20 论 于 0 6年 由上 海 外 语 教 育 出版 社 出版 ,
全 书 由序 言 、 言 和 九个 章节 组 成 。兹 做 一 介 绍 和评 点 。 前
于 这方 面 努 力 . 运 而 生 的产 物 。 应
到 了庞 而 不 杂, 全书 结 构 合 理 , 络 清 晰 。《 稿 》 脉 论 理论 构 架 分 成八部 分: 论 准备 ; 质 、 型与功能 : 体 、 法 与程序 : 理 性 类 主 方 原 则 、 准 与 等 级 ; 本 、 体 与 互 文 性 ; 化 参 与 ; 作类 型 ; 标 文 文 文 写
Ma . 0 9 y2 0
V0 _ . l6 No5
文学翻译批评 学诞生 的宣言书
《 学 翻译 批 评 论 稿 》 介 文 评
王 建 丰 , 伟 刘
( 北 煤 炭 师 范学 院 大 学 外 语 教 育 学 院 , 徽 淮北 2 5 0 ) 淮 安 30 0

要 : 宏 印 的 著 作 《 学翻 译 批 评 论 稿 》 对 中 西哲 学 、 论 和 译 论 进 行 相 互 阐发 的 基 础 上 . 文 学 翻 译 批 王 文 在 文 对
的 主体 条 件 , 这 个 学科 的建 立 创 造 条 件 。从 客 观 条件 而 言 . 为 我 们 可 以按 照学 科 发 展 的 理 想 条件 提 出一 些 基 本 设 想 .作 为 介 入 这 一 学 科 的第 一 步 因 为 缺 乏关 于学 科 建 设 的 各 种 理想 条 件 的设 想 .就无 法 讨 论 文 学 翻译 批 评 学 的建 设 问 题 。 因 此 《 稿 》 第 一 章从 译 作 问 世 、 员 准 备 、 作 研 究 、 论 发 表 、 论 在 人 译 评 学 派论 争 、规 律探 索 和 学 科 建设 七 个 方 面提 出建 立 文 学 翻 译 批 评 学 的条 件 和设 想 。 些 条 件 之 间彼 此 不 是 孤 立 的 , 是 辩 这 而

文学翻译批评论稿

文学翻译批评论稿

文学翻译批评论稿
文学翻译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它要求翻译者既要把握原文的文学风格、思想内容及语句艺术,又要能够将原文的精神准确地移植到目标语言中并且具有原文的艺术表现力。

对文学翻译的批评论稿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通常会要求评论者对翻译者的翻译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批评,以此来指导和提高翻译的水平。

首先,在进行文学翻译批评论稿时,应该从文学翻译的整个过程出发,对其理解和把握原作内容、文学特色、文化背景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以确保翻译者有足够的实力去准确表达作者本意。

为此,评论者需要深入研究原作背景、原作中语言表达特点以及文学风格,并运用翻译理论原理和方法,把握译文的表达准确性和恰当性,以此来评价翻译者的翻译水平。

其次,文学翻译批评论稿也应当从译文的语言使用方面作出评价。

在此方面,评论者需要参照目标语言的文学技巧和文学表现力,深入研究译文的语言来源以及词语语义、句子结构和排版设计等方面,并通过比较原文和译文来分析和衡量翻译者对语言表现力的运用能力。

最后,在进行文学翻译批评论稿时,也应当注意翻译者的文字表达,主要关注其用词、语句结构、视角及情感态度等方面,以及其翻译时文学风格的变换能力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情况,以此来批评译文的准确性和原作的代入感。

在总结全面的文学翻译批评论稿时,评论者需要全面对翻译者的文学翻译水平、技能和思路展开深入的评价,指出优点以及需要改进
的地方,以便更好地推进文学翻译的发展。

总之,文学翻译论稿的批评与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需要评论者能够全面把握原作的内容和文字表达,并结合翻译理论和原文对比,对翻译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学风格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批评和指导,以此来推动文学翻译的进步和发展。

文学翻译的各方面

文学翻译的各方面
忠实
在文学翻译中,忠实是指译者应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包括情感、风格和语言特点等 。同时,还需尊重原文的文体和修辞特点,以保持原作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通顺
通顺是指译文应流畅、自然,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在保持原文忠实性的同时,译者需确保译文 的表达清晰易懂,以便读者理解和欣赏。
文学风格的传达
推动文学创作与发展
引入新元素
翻译将不同文化的文学作 品引入到其他语言和文化 环境中,为文学创作提供 了新的元素和灵感。
促进跨文化交流
翻译使文学创作者能够借 鉴和吸收不同文化的元素 ,从而丰富自己的创作素 材和手法。
推动文学创新
翻译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 的视角和表达方式,有助 于推动文学创新和变革。
影响读者审美与思考方式
文化差异的处理
文化差异
由于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 、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存在差异,文学 作品中常常包含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元 素和表达方式。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 充分了解原作的文化背景和语境,以便 准确传达其中的文化内涵。
VS
跨文化交流
文学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通过 翻译,读者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 值,增进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了解和尊重 。译者在处理文化差异时,应保持开放和 包容的心态,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和理解。文学翻译的各方面汇报人:日期:contents
目录
• 文学翻译的定义与特点 • 文学翻译的历史与发展 • 文学翻译的核心概念与原则 • 文学翻译的技巧与策略 • 文学翻译的评价标准与批评模式 • 文学翻译的实际应用与影响
01 文学翻译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文学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文学作品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行为。
感谢您的观看

文化翻译理论视角下的翻译批评——以《第七天》社会文化负载词为例

文化翻译理论视角下的翻译批评——以《第七天》社会文化负载词为例

068《名家名作》·翻译[摘 要]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文学作品翻译对于传播中国文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对中国成熟作品的现有外译进行翻译批评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对等的重要工具。

从文化翻译理论视角来看,《第七天》社会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涉及语言、文化和社会层面的交互,翻译时必须考虑到目标语言受众的理解背景,以确保在使用目标语言传达原文的社会文化信息时更得当,关注和处理与特定文化相关的词汇和概念的方式可能会对这一过程产生积极影响。

[关 键 词] 文化翻译理论;小说翻译;翻译批评;社会文化负载词;《第七天》文化翻译理论视角下的翻译批评——以《第七天》社会文化负载词为例潘若兰 何均洪一、引言文化因素极为深刻地塑造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展示中华文化所具备的独特魅力。

我们要通过向全球推介卓越文艺作品、弘扬优秀文学作品,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在这一呼吁下,众多优秀文学作品迎来了多语言翻译的高潮,形成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而在其中,余华小说的译本虽不是最广泛的,却是最成功的范例。

二、文化翻译理论翻译在促进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主要任务之一是确保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

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何精准地传递原始文化的内涵,以达到促进文化交流的目标,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文化翻译专注于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转换与接受,以文化为视角对翻译活动进行研究。

通过对特定文化“含义”的阐释,文化翻译将源语文化传达给目的语读者。

文化翻译理论的创新性在于突破了传统翻译学对语言和功能对等的限制,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拓展了人们对翻译过程的理解。

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仅挑战了既有的概念框架,还为翻译研究领域提供了丰富而具有前瞻性的探索方向。

随着中西方学者对文化翻译研究的深入,其内涵也在不断深化。

英国翻译家巴斯奈特对文化翻译理论做出了杰出贡献,强调语言只有在文化背景中才能存在,文化也只存在于拥有自然结构的语言之中,从而凸显出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琪译文:单身汉如果手中拥有一笔丰厚的财富,必定要考 虑娶房妻室,这已成为众所公认的真理。 这样一来的单身汉,每逢乔迁新居,左邻右舍对他的感受和 观点一无所知,但是,既然以上的真理早已在人们的心目中 根深蒂固,所以邻居仍总将其视为自己某一个女儿应该得到 的一份财产。 孙致礼译文: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举世公认的 真理。这条真理真够深入人心 的。每逢这样的单身汉新搬到 一个新地方,四邻八舍的人家尽管对他的性情见识一无所知, 却把他视为自己某一个女儿的合法财产。
文学翻译与批评
吕晓菲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吴钧陶:When the scenery is fine in the Southland, I meet you again in a shower of fading blooms. 许渊冲:The south with flowers is no longer sweet; We chance to meet again in parting spring.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Nineteen years old, six feet two inches tall, long of bone and muscle, with sunburned faces and deep auburn hair, their eyes merry and arrogant, their bodies clothed in identical blue coats and mustard-colored breeches, they were as much alike as two balls of cotton. 傅译:他们的年纪是十九岁,身材六呎二寸高,长大的骨骼, 坚固的肌肉,太阳晒黑的面皮,深金褐色的头发,眼睛和乐 之中带几分傲慢,身上穿着一模一样的蓝色褂儿,芥末色裤 子,相貌也一模一样,像似两个难分彼此uart and Brent Tarleton in the cool shade of the porch of Tara, her father’s plantation, that bright April afternoon of 1861, she made a pretty picture. 傅东华译:一八六一年四月一个晴朗的下午,思嘉小姐在陶 乐恳植场的住宅,陪着汤家那一对双胞胎兄弟— 一个叫汤司 徒,一个叫汤伯伦,— 坐在一个阴凉的走廊里。这时春意正 浓,景物如绣,她也显得特别的别致。 陈良迁译:1861年4月,有一天下午阳光明媚,她在父亲的 塔拉庄园宅前门廊的阴处,同塔尔顿家两兄弟斯图拉和布伦 特坐在一起,那模样真宛如画中人。
They attacked him in various ways— with barefaced questions, ingenious suppositions, and distant surmises— but he eluded the skill of them all; and they were at last obliged to accept the second-hand intelligence of their neighbour Lady Lucas.
陈译:他们今年十九岁,身高六英尺二,骨胳高大,肌肉结实, 脸庞晒得黝黑,头发呈深枣红色,眼睛神采飞扬,傲气十足。 身穿一模一样的蓝上衣,一模一样的芥末色马裤,哥俩活象 两个一模一样的棉桃。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However little known the feelings and views of such a man may be on his first entering a neighbourhood, this truth is so well fixed in the minds of the surrounding families that he is considered as the rightful property of someone or other of their daughters.
Her new green flower-muslin dress spread its twelve yards of billowing material over her hoops and exactly matched the flat-heeled green morocco slippers that her father had recently brought for her from Otlanta. 傅译:她身上穿着一件新制的绿色花布春衫,从弹簧箍上撑 出波浪纹的长裙,配着脚上一双也是绿色的低跟鞋,是他父 亲从饿狼驼买给她的。 陈译:她穿着那件绿花布新衣,裙箍把用料12码的波浪形裙 幅铺展开来,跟她父亲刚从亚特兰大给她捎来的平跟摩洛哥 羊皮绿舞鞋正好相配。
许渊冲: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straw-cloak’d man afloat, behold! Is fishing snow on river cold. 吴经熊:Myriad mountains—not a bird flying, Endless roads—not a trace of men. Only an old fisherman in a lonely boat, Angling silently in the river covered with
“ Don’t keep coughing so, Kitty, for heaven’s sake! Have a little compassion on my nerves. You tear them to pieces.” 赵译:“ 基蒂,看在老天爷的份上,别没完没了地咳嗽了! 体谅体谅我的神经吧。你快把他们吵碎了。” 孙译:“ 别老是咳嗽个不停,基蒂,看在老天爷的份上!稍微 体谅一下我的神经吧。你咳得我的神经快撕裂啦!” “ Oh!” said Lydia stoutly, “ I am not afraid; for though I am the youngest, I am the tallest.” 赵译:丽迪雅满不在乎地说:“ 对这一点我毫不担忧。我的年 龄虽然倒数第一,但我的个头却是最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