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论卢梭的哲学理论及其对于教育思想的影响-精品

合集下载

卢梭儿童教育思想意义

卢梭儿童教育思想意义

卢梭儿童教育思想意义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作家和政论家,他对于儿童教育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强调了对儿童天性的尊重、自由的培养以及关注个体的发展,这些观点为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首先,卢梭强调了对儿童天性的尊重与理解。

他认为每个儿童都是天生善良和纯洁的,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卢梭反对过早的教育干预,主张让儿童自然成长,并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他们天性中的良好品质和价值观上。

他认为,儿童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并发展,教育者应该成为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

这一观点引发了对于传统教育方式和权威主义教育的反思,为儿童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次,卢梭强调了自由的培养。

他认为儿童应该有足够的自由和空间,以便他们能够真实地体验和探索世界。

卢梭主张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倡导开放的学习环境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他提出了“儿童的自我教育”这一概念,强调儿童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发展,而非被动地接受教育。

他相信儿童在自由的环境下能够发展出他们的个性和潜能,并建议教育者应该将儿童视为独立思考和决策的主体,而非机械地灌输知识。

此外,卢梭关注个体的发展,主张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儿童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

卢梭认为儿童的教育应该关注其身心健康和道德性格的培养,而非只注重知识传授。

他主张儿童应该在与自然和社会的互动中学习,通过与同龄人的交往和环境的刺激来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

卢梭的这一观点为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素养提供了启示。

卢梭儿童教育思想的意义不仅限于理论层面,它对于当代教育实践也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教育中,教育者开始重视儿童的个性差异和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也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与实践。

然而,卢梭儿童教育思想也有其局限性。

卢梭的主张忽略了一部分教育者对于儿童教育的引导作用,有时过强调个体的自由与天性,可能导致另一种极端,追求无拘无束的个人主义。

卢梭的哲学理论及其对于教育思想的影响_1

卢梭的哲学理论及其对于教育思想的影响_1

卢梭的哲学理论及其对于教育思想的影响本文通过把握其在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所形成的哲学观点,对于人性论的解剖和对其教育思想的渗透,充分说明其自然教育和公民教育的思想源泉和哲学理论基础,并且用具体的教育实例来说明教育思想的意义。

并且通过用长远的眼光分析其思想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一、卢梭性善论的哲学观及其对于教育的影响卢梭认为人天生是善良的,这是《爱弥尔》这部巨作中的最重要的哲学命题。

人在出生的时候是一无所有的,而在长大成人之后却能够拥有健康的体魄,理性的思维和高尚的道德观念。

教育是使人向善的途径,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达到个人善和公共善。

由此,也是由他系统地说明了公共教育的思想,传至今日就是我们当今社会国家所创制实行的正规教育。

而个人善的培养需要的是培养自然人,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的,而公共善需要的是公民,即强调与社会的关系。

《爱弥尔》的写作目的就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对自己和别人都有用的人,是一个公民,他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价值,以便他能够承担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他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人,而是具有共同体利益的一部分。

《爱弥尔》在开篇写到“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在这里,体现了卢梭的性善论的哲学观点,反映出现代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价值扭曲,反映的是人的本性中的善良已被严重浸染和腐蚀而造成的一种结果。

但是他同样又反过来提到“我们生来就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

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

”早在启蒙时期,卢梭就天才地预见并揭示了社会及科学的发展对人性的摧残,同时提出了他的人性复归的教育主张。

对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对人性美丽的塑造是教育的功能,教育天然地担当着对人的教化的责任。

除却教育的手段,任何强制性地改善人性的措施都是非人性的,或者说是反人性的,所以教育是使人向善的唯一途径。

浅谈卢梭教育思想的论文

浅谈卢梭教育思想的论文

浅谈卢梭教育思想的论文卢梭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

他以自然主义哲学观为指导,批判了当时不合理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提出教育应“归于自然,发展个性”的主张,提出了教育的阶段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卢梭教育思想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卢梭教育思想的论文篇一《论卢梭自然主义道德教育思想的局限》摘要:卢梭的自然主义道德教育思想打破了封建统治下扼杀人性的道德教育制度,对康德的道德思想和近代资产阶级自然主义道德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由于历史身份和历史性认知的局限,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难免出现主观臆断和视域狭窄的缺陷。

关键词:卢梭;自然主义道德教育;局限罗素说:“在研究前人的时候,正确的态度既不是尊崇也不是蔑视,而是应该首先有一种假设的同情,直到可能知道在他的理论里有些什么东西大概是可以相信时为止;唯有到了这个时候才可以重新采取批判的态度。

”“十八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们,也和他们的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时代所给予他们的限制。

”卢梭由于历史身份和历史性认知的局限,他的道德教育思想难免出现主观臆断和视域狭窄的缺陷。

一、局限性的表现卢梭的自然主义道德教育凸显了两方面的局限,使得他的教育理论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两大方面缺乏严密的论证和逻辑的联系,给后代的研究者们留下了颇多具有争论性的话题。

一是教育内容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划分缺乏科学的实证依据。

卢梭按照他所设想的人的天性发展的一般顺序,把未成年期划分为四个时期,并规定了每一时期的主要任务。

婴儿期注重体育训练,儿童期的主要内容是感觉教育,青年期是进行智育的时期,青春期则应以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为主,这种划分只是一般描述性叙述,缺乏定量和定性的实践研究。

而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人都知道,“无论体格锻炼、感觉训练、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绝不能过度集中放在某一阶段实施,而须适当放在每一发育阶段进行”。

知识的培养和道德思想的启发在幼小的年龄是不可忽视的,感觉训练和知识教育是不可分的,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也是不可分的。

卢梭的教师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卢梭的教师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让他们的身体、器官和思想得到自然的培育和成长,不让他们过早地受到与 他们的年龄不相称的负担。他指出:“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 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他认为理 想的教育道路应该使儿童“从各种事物中择其最真实、最必要、最有益的东西学 习”。这种教育才是真正自然的教育。
他提倡的自然教育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人道化和教育平等化的理想,使 每一个人都有接受自然教育的机会和能力。
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了以下主要的教育思想:
第一,提出了自然主义教育观。“自然的状态”在卢梭关于人类不平等和邪 恶的学说里,就是造成现实社会不平等和邪恶的主要原因。卢梭认为“自然人” 是最自由和幸福的。他主张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是应顺应自然的要求,顺应儿 童自然发展的程序,
1、尊重儿童的个性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提醒我们,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 各自的特点和天性。因此,教育者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并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 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的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还能够更好地发挥 他们的潜能。
2、注重儿童的经验和实践活动
卢梭主张让儿童在自然中自由嬉戏,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世界。这启示我们, 应该更加注重儿童的经验和实践活动。通过让儿童亲自动手、亲身经历,可以更 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二,提出了教育的分期思想。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 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他认为教育应该分期进行,对每个年龄阶 段的儿童进行不同的教育,“每一个年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适当的完 善的程度,都有特有的长处和价值”。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把教育分为四个阶段: 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

论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论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论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及其意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受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及其哲学观的影响,所以了解这些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必须首先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们的教育理念。

一.时代背景:卢梭生于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当时人们的思想被牢牢的禁锢在封建礼教之下,人们无丝毫的自由可言,封建制度严重压制着人的天性,所以,卢梭崇尚人性自由的教育思想对当时的封建制度是一个很大的抨击,被称为18世纪启蒙运动的卓越代表之一。

二.“自然教育思想”的思想卢梭崇尚“归于自然”的思想,其理论依据源于他的天性哲学(自然哲学观),他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教育应顺应人的天性发展。

”它的主要理论有:“归于自然”的教育。

自然是最好的教师。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

"因此,卢梭反对那种不顾儿童的特点,干涉并限制儿童自由发展,违背儿童天性的传统的古典教育,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卢梭的“自然人”概念。

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

这种"自然人",从小就被训练尽可能地自食其力,既没有永远求助于人的习惯,也没有向人夸耀的习惯;能够对事物进行观察、判断、独立的思考和分析;从小就以自然为师获得许多经验,而不以人为师;身体和头脑同时都得到锻炼,不仅身体健壮,而且头脑聪明,富有见识。

这种"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是能够尽到社会职责的社会成员,而不是回到原始社会的没有文化的人,也不是脱离现实的野蛮人。

教育阶段论。

从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和教育要培养“自然人”的目的出发,卢梭强调指出,教育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征,根据年龄的阶段分期,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是不同的。

浅谈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浅谈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浅谈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卢梭是一位重要的教育思想家,他的思想影响了很多教育家,尤其是在教育领域。

在他的著作中,他强调了个人自由发展和社会正义,这些思想对教育模式和课程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

本文将从卢梭的教育思想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一、卢梭的教育思想1.个人自由发展卢梭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个人的自由和自主性,让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

教育应该包括让学生了解和发掘自己的才能和兴趣,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

2.自然课程卢梭主张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通过自然环境和活动来学习。

课程应该是连续的,以建立知识体系。

他提出了一些教育方法,如教育游戏和自然散步,以帮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学习。

3.社会正义卢梭认为社会正义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他认为,教育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个人能力,而是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热心公共事务和社会服务。

4.爱和关怀卢梭认为爱和关怀对于个人自由发展非常重要,家庭和教育机构应该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爱和关怀。

二、卢梭的教育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1.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卢梭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拥有自主性和自由度。

在实践中,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参与课程的规划和设计,让他们选择自己有兴趣的课程,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探索自己的未来,以实现自己的自由发展。

2.实行个性化教育卢梭强调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和特长。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个性化教育来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习惯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

此外,个性化教育还可以让学生避免不必要的竞争和压力,以实现更好的自由发展。

3.注重社交技能的培养卢梭认为社会正义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除了拥有个人的能力外,还应该具备交往和合作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团队合作和社会实践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他们和在不同环境下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卢梭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卢梭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卢梭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

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

卢梭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

人物介绍
让-雅克·卢梭(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贫苦家庭,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

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

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

1762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避居瑞士、普鲁士、英国,1778年在巴黎逝世。

浅谈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浅谈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浅谈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卢梭是一位著名的法国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在18世纪有着重要文化影响。

他在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思想和贡献,对后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卢梭的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出发,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一、卢梭的教育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以他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爱弥儿》两部著作为主要的理论依据。

其中,《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被视为卢梭最为典型的作品,其主要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自由教育:卢梭认为教育应该在儿童自由发展的基础之上进行。

儿童个体的自由发展应该得到尊重,他们应该在自由与约束中自主地学习和成长,而不是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2. 自然观:卢梭教育思想中重要的一种理论基础是自然观。

他认为,自然是一个完整、有机的整体,人类与自然一样,也是个体、有机体。

因此,他主张尊重儿童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尤其要格外重视他们的感性认识,让儿童能够自然生长和发展。

3. 教育目的:卢梭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儿童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人,而不是备受控制的机器。

他认为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由自己主导,并且应该与社会和自然环境相互交互、通过互相理解来建立人际关系。

4. 适当约束:虽然卢梭主张自由教育,但是他也强调教育应该有一定的约束,约束应该是合理的,能够保障儿童的安全和自由。

在自由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儿童进行一定的规范和引导,这种约束需要建立在关爱、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不能过度限制儿童的自由。

5. 家庭教育:卢梭认为家庭教育是教育最基本的形式。

他强调家庭应该是孩子最重要的社交场所和学习场所。

父母应该具备一定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意识,他们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去引导儿童的成长。

二、卢梭教育思想的实践应用卢梭的教育思想在18世纪和19世纪后期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实践。

在实践中,卢梭的教育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娃娃梦:娃娃梦是一种受卢梭教育思想影响的教育模式。

娃娃梦认为,学习应该是自然、有趣的,孩子们从婴儿时期就应该有自己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自己学习和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卢梭的哲学理论及其对于教育思想的
影响
卢梭的思想将人的天性和人的社会性分离了,那么,卢梭的理论及其对于教育思想的影响是?
本文通过把握其在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所形成的哲学观点,对于人性论的解剖和对其教育思想的渗透,充分说明其自然教育和公民教育的思想源泉和哲学理论基础,并且用具体的教育实例来说明教育思想的意义。

并且通过用长远的眼光分析其思想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一、卢梭性善论的哲学观及其对于教育的影响
卢梭认为人天生是善良的,这是《爱弥尔》这部巨作中的最重要的哲学命题。

人在出生的时候是一无所有的,而在长大成人之后却能够拥有健康的体魄,理性的思维和高尚的道德观念。

教育是使人向善的途径,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达到个人善和公共善。

由此,也是由他系统地说明了公共教育的思想,传至今日就是我们当今社会国家所创制实行的正规教育。

而个人善的培养需要的是培养自然人,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的,而公共善需要的是公民,即强调与社会的关系。

《爱弥尔》的写作目的就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对自己和别人都有用的人,是一个公民,他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价值,以便他能够承担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他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人,而是具有共同体利益的一部分。

《爱弥尔》在开篇写到“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在这里,体现了卢梭的性善论的哲学观点,反映出现代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价值扭曲,反映的是人的本性中的善良已被严重浸染和腐蚀而造成的一种结果。

但是他同样又反过来提到“我们生来就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

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

”早在启蒙时期,卢梭就天才地预见并揭示了社会及科学的发展对人性的摧残,同时提出了他的人性复归的教育主张。

对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对人性美丽的塑造是教育的功能,教育天然地担当着对人的教化的责任。

除却教育的手段,任何强制性地改善人性的措施都是非人性的,或者说是反人性的,所以教育是使人向善的唯一途径。

教育在培养人的善的方法途径上,卢梭所主张的是遵从人之天性和顺应自然法则的思想。

这种思想重要的是培养人的个人善。

其实善在卢梭认为就是实行道德教育,而在道德教育上,只有一条路适合孩子而且对于各种年龄的人都是很重要的,这条路就是“绝不损害别人”。

如何教人为善,他认为最高的道德是消极的,所以他的性善论的思想体现在其消极的教育主张之中。

他主张教师“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

不在于教孩子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他的思想产生谬见”。

卢梭认为,“自然法则”是使人成长的基础,“自然”本身即能发挥教育的功能。

他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象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
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对于老师的要求,要首先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去做出各种评价,消极的对待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要让大自然先教导很长时间之后才能去接替他的工作,以免与自然的冲突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卢梭的认识论及其对于教育的影响
卢梭对于洛克的感觉经验论还是持赞成的态度的,并且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展,提出了他的认识论思想。

他认为客观世界是认识的唯一对象,说明他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其次,他也强调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出发的,人的感觉是联系主体和客观世界的枢纽,他认为外界事物都是由感觉产生的,对我的感官发生作用的东西都称为物质并且它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而引起的感觉是人的一切精神活动的出发点。

所以卢梭作为一个唯物主义感觉论者,始终强调教育中要回归实践,回归自然。

例如,卢梭用孩子撒谎的例子说明不能为了惩罚他们而惩罚,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要使他们明白如果撒谎,谎言的种种不良后果就会落到他们身上。

他们就会懂得这不是人为的原因,不是人的恶意报复,从而他们的想法会更加单纯。

在自然教育下,孩子是没有必要去撒谎的。

只要我们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要求,不采取溺爱和超越于他们心智的方式就能教好孩子。

“因为大自然从来没有欺骗过我们;欺骗我们的,始终是我们自己。

”所以,卢梭在道德教育中力主坚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强调要根据儿童的认识发展程度,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主张教育的过程要与认识的过程相适应,倡导顺应自然,按照自然本来的面目去认识事物,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会中,培养善良的情感、正确的判断和坚强的意志。

三、卢梭的教育思想存在的局限性
(一)乌托邦式的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将人的天性和人的社会性分离了,将人的生物成长的价值提到了很高的位置,却没有更加深层次的挖掘出人处于社会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所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这也是卢梭代表小资产积极的局限性导致的结果。

现实的社会并不是真空存在的,各种社会习俗和人为的传统会使得人的天性并不光朝着理想的状态发展,因为社会中存在的,经济,背景会使得人的天性变得浮躁并成为一种习惯而难以改变。

因而他培养的“自然人”带有浓重的生物主义色彩,同时也是小资产者的化身。

(二)缺乏系统知识的学习
卢梭过度强调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经验中成长,对于课本中的系统知识的学习就会欠缺,忽视了人类文化传统在教育中的作用,从而导致自然科学知识的相对缺乏。

其次把认识过程和教学的过程等同起来会是不科学的。

而且这种教学过程需要花费的人力和师资力量的投入会很大,实践性不强。

而且,卢梭又是极端的直观教学的倡说者。

拒绝使用仪器、模型势必会缩小学习空间,影响学习效果,使得学习效率不高,对于质量无法形成一种考察制度,不能保证每个儿童都能得到平等的教育效果。

而且对于课程的安排和孩子成长阶段的划分具有机械性,并且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