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多种相关基因

胃癌的多种相关基因
胃癌的多种相关基因

胃癌的多种相关基因

研究发现胃癌与基因有些密切的关系,胃癌患者体内的某些特定基因与正常人的基因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西安国医肿瘤医院★分析认为这些基因可能是导致胃癌的真正元凶。

核黏蛋白是胃黏液的主要组成成分,可由多种上皮细胞合成,直接或以膜包颗粒的形式分泌至细胞外,主要起保护细胞,参与细胞间黏附和免疫识别的作用。目前,已成功分离并鉴定出12种编码人类核黏蛋白的基因(MUC1、MUC2、MUC3、MUC4、MUC5AC、MUC5B、MUC6-8、MUC11-12、MUC13)。Ho 检测正常、肠化生及胃癌的胃黏膜细胞黏蛋白基因表达情况,发现正常胃黏膜表达MUC1、MUC5、MUC6黏蛋白,肠化生胃黏膜表达MUC2和MUC3黏蛋白,而胃癌组织中则有MUC3、MUC4黏蛋白基因的高表达和MUC5、MUC6的低表达。提示胃黏膜癌变过程中黏蛋白基因的表达变化,可作为一项监测胃黏膜病变发展的指标。

研究人员检测了MUC1基因核心蛋白的表达,结果为正常胃黏膜均有MUC1基因的表达(100%),而肠化生为75.9%,胃癌为63.0%,这些结果可能预示MUC1基因在人胃黏膜向肠化生病变、胃癌的演进中的表达率是减少的。MUC6基因的检测表明,正常胃黏膜(100%),而肠化生(138%),异型增生(70%),胃癌为(7%),可能提示MUC6基因在胃黏膜的癌变过程中是下调衷达的,尤其是在肠化生和胃癌组织中更明显。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正常胃黏膜、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囊性扩张黏膜以及胃癌组织中MUC5AC核黏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发现,正常胃黏膜的浅表1/3范围内广泛分布MUC5AC核黏蛋白(100%),而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囊性扩张黏膜和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9.6%、100%、83.3%、40.0%,这一结果提示MUC5AC基因在胃黏膜的癌变过程中(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是下调表达的,正常黏蛋白基因表达的大量丢失,与胃癌发生可能相关,至少提示胃癌的恶变过程中涉及黏蛋白的基因的分子改变。总之,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MUC基因表达异常有三种,第一种为正常核黏蛋白基因表达的丧失,第二种为某些核黏蛋白基因表达的异常增强,第三种为表达了在相应正常胃黏膜中不表达的核黏蛋白基因。

环氧合酶同工酶(Cox)是由两种基因型,即Cox-1和Cox-2组成的催化前列腺素样物质合成的关键性酶。Cox-1在大多数组织和细胞中表达,被称为管家基因,有多种生理功能;而Cox-2mRNA和蛋白质在大多数正常组织检测不到,是一种诱导性即刻反应基因,可由多种因素所诱导,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促癌剂。Smith等发现,在胃腺癌中Cox-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和肠化生组织(P <0.00l)及异型增生(P=0.01)。国内学者的研究亦发现,Cox-2在浅表性胃炎(18.2%)、异型增生(33.3%)及胃癌(65.5%)中的表达呈平行性递增趋势,且在胃癌与胃炎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Cox-2表达的明显上调,提示其可能参与肿瘤的形成,可能是胃癌形成的早期事件。

多药耐药基因(MDR1基因)编码170000的跨膜糖蛋白,对该基因的研究多集中在与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面。但Volirath对MDR1基因产物P-糖蛋白在非肿瘤性胃黏膜中的表达进行检测,发现Ⅲ型肠化生区域的上皮细胞中有表达(7/12),认为是在细胞出现

肠型分化时,MDR1基因去抑制,表达P-糖蛋白。这一研究结果提示:MDR1基因不仅是一个疗效判定指标,而且是胃癌癌前病变的肠化生阶段出现的多种基因异常之一,其在肠型胃癌发生的早期阶段中是否起作用值得今后工作进一步探讨。

CD44为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参与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特异性粘连。Hi.gashikawa发现含有内含子的变异型CD44存在于所有胃、结肠的癌和腺瘤中,而与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无关。进一步发现在60%的肠化生黏膜中含有内含子9的变异型转录拼接CD44,提示CD44的异常可能与胃癌的发生亦有关系。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细胞内一种低分子量的对各种重金属(如锌、铜)有高度亲和性的蛋白,有4种MT基因(MT I-Ⅳ),定位于16号染色体。其编码蛋白被认为有助于如金属铁等复合物的解毒和代谢。有研究表明,在脑肿瘤、胃癌和乳腺癌中,MTa的过表达与预后差有关。其他研究表明,除癌细胞外,在增殖的正常细胞和再生细胞也有MTs的表达。国外学者运用差异显示技术,鉴定出编码MTⅡa mRNA的一个cDNA片段。运用抗MT的单克隆抗体对34例胃癌组织和20例健康人胃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以决定MT在胃

癌中的表达和定位。用RT-PCR方法评估胃癌病人、其一级亲属及健康人胃组织MT的表达。用NoIthem blot证实胃癌组织中MTⅡa的过表达。在正常胃组织,MT的免疫反应发生在胃腺体的颈部。而在胃癌细胞有强烈的反应,其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类型无关。而且,在异型增生和肠化生区也有强烈的MT免疫反应。

RT-PCR证实与健康人相比,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有MT la的频繁表达(P(0 01),MT在胃癌的过表达及MT在肠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患者一级亲属胃黏膜的表达,说明其在胃黏膜恶性转化的早期阶段起作用。

胃泌素被认为是肠型胃癌的一种生长因子。对90例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轻中重度异型增生、肠型胃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发现,胃泌素及其受体表达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及肠型胃癌组织中。因而认为胃泌素可能是胃癌发生的一个重要生长因子。

端粒酶通过合成端粒DNA,阻止端粒丢失,维持端粒长度而使肿瘤细胞获得永生化。近来研究发现多种肿瘤存在其活化,Kuniyasu研究发现所有肠化生黏膜均有端粒酶活性,且Hp感染的程度与端粒酶mRNA表达和端粒酶阳性程度呈平行增长,表明Hp感染可在肠化生黏膜中强有力地触发端粒酶mRNA过表达,并由此引起端粒酶复活。杨仕明等采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RAP)对端粒酶进行检测,采用RT-PCR法检测端粒酶亚单位(TP1、hTR、hTRT)。发现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中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24.6% (14/57)、38.9%(7/18)、37.5%(3/8)及92.3%(60/65),正常胃黏膜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与以上各病变组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l),而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亦明显低于胃癌组织(P(001);RT-PCR 检测发现端粒酶亚单位hTR和TP1在大多数胃黏膜中都有表达,而hTRT主要在胃癌及部分癌前组织中高表达,且在胃癌中hTRT的表达与端粒酶活性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果提示,端粒酶不仅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在部分癌前组织中也有表达。说明端粒酶在胃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微卫星不稳定性(nucrosatelⅡlite instability,MSI)是指DNA中基因以外的核苷酸(一般小于4bp)重复序列发生突变,导致这些核苷酸重复序列的长度改变。Semba等发现,微卫星不稳定存在于33%的胃癌和33%的肠化生中,提示

微卫星不稳定性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胃癌的多种相关基因

胃癌的多种相关基因 研究发现胃癌与基因有些密切的关系,胃癌患者体内的某些特定基因与正常人的基因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西安国医肿瘤医院★分析认为这些基因可能是导致胃癌的真正元凶。 核黏蛋白是胃黏液的主要组成成分,可由多种上皮细胞合成,直接或以膜包颗粒的形式分泌至细胞外,主要起保护细胞,参与细胞间黏附和免疫识别的作用。目前,已成功分离并鉴定出12种编码人类核黏蛋白的基因(MUC1、MUC2、MUC3、MUC4、MUC5AC、MUC5B、MUC6-8、MUC11-12、MUC13)。Ho 检测正常、肠化生及胃癌的胃黏膜细胞黏蛋白基因表达情况,发现正常胃黏膜表达MUC1、MUC5、MUC6黏蛋白,肠化生胃黏膜表达MUC2和MUC3黏蛋白,而胃癌组织中则有MUC3、MUC4黏蛋白基因的高表达和MUC5、MUC6的低表达。提示胃黏膜癌变过程中黏蛋白基因的表达变化,可作为一项监测胃黏膜病变发展的指标。 研究人员检测了MUC1基因核心蛋白的表达,结果为正常胃黏膜均有MUC1基因的表达(100%),而肠化生为75.9%,胃癌为63.0%,这些结果可能预示MUC1基因在人胃黏膜向肠化生病变、胃癌的演进中的表达率是减少的。MUC6基因的检测表明,正常胃黏膜(100%),而肠化生(138%),异型增生(70%),胃癌为(7%),可能提示MUC6基因在胃黏膜的癌变过程中是下调衷达的,尤其是在肠化生和胃癌组织中更明显。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正常胃黏膜、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囊性扩张黏膜以及胃癌组织中MUC5AC核黏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发现,正常胃黏膜的浅表1/3范围内广泛分布MUC5AC核黏蛋白(100%),而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囊性扩张黏膜和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9.6%、100%、83.3%、40.0%,这一结果提示MUC5AC基因在胃黏膜的癌变过程中(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是下调表达的,正常黏蛋白基因表达的大量丢失,与胃癌发生可能相关,至少提示胃癌的恶变过程中涉及黏蛋白的基因的分子改变。总之,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MUC基因表达异常有三种,第一种为正常核黏蛋白基因表达的丧失,第二种为某些核黏蛋白基因表达的异常增强,第三种为表达了在相应正常胃黏膜中不表达的核黏蛋白基因。

致病基因检测结果样本胃癌变风险性筛查基因检测

致病基因检测结果样本胃癌变风险性筛查基因 检测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胃癌变风险性筛查基因检测 姓名:XX 性别: 出生日期: 编号: 检查目的:胃癌变风险性筛查 检查标本: 癌变相关重点基因:P53、IL-10、IL-1β P53基因突变热点核苷酸区域:EXON4 codon 72 检查目的:有无点突变 相关人种:见于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新加坡人; 意义:胃癌 基因测序结果: 测序图(见附件) 变异情况: P53 CC->CG, 对P53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发现SNP杂合突变位点。 IL-10基因: 检查目的:有无SNP突变位点; 相关人种:见于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新加坡人; 意义:胃癌 基因测序结果: 测序图:(见附件) 变异情况: IL-10 CC->TT, 对IL-10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发现一个SNP纯合突变位点。 IL-1β基因: 检查目的:有无SNP突变位点; 相关人种:见于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新加坡人; 意义:胃癌 基因测序结果: 测序图:(见附件) 变异情况: IL-1β CC->CT, 对IL-1β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共发现一个SNP杂合突变位点。

胃癌易感风险度评估: 1、P53是人体最重要的抑癌基因之一,对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p53基因72位密码子存在C>G多态,使氨基酸由Pro-Arg,研究发现, p53此位点突变后的基因型与胃癌联系较强,并在饮酒者中的患胃癌风险更高。 经检测,您的P53基因发现杂合突变;根据目前的测序结果显示P53基因轻度增加您对胃癌的患病风险, 易感风险度为 +/-。 2、白细胞介素 1β (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基因突变可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合并幽门杆菌感染发病危险大大增加。其中IL-10 G/A SNP是提高胃癌患者发病风险的独立因素,可影响胃癌的发展和进程。IL-1β位点发生突变会增加由幽门杆菌感染所致的慢性胃酸分泌过少和胃癌的可能性。 经检测,您的IL-10基因发生SNP纯合突变,IL-1β基因发生了杂合突变。根据目前的测序结果显示IL-10基因突变增加了您对胃癌的患病风险, 易感风险度为 +/+;IL-1β基因发生了杂合突变,通过胃幽门螺杆菌感染致癌环节导致您对胃癌轻度易感, 易感风险度为 +/-。 小结:根据目前对以上P53基因、IL-10基因和IL-1β基因的测序结果显示:与普通人相比,您对胃癌的易感风险度明显增高,应引起警惕,应避免高度接触胃癌的重要发病危险因素。禁酒,尤其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阻断您对胃癌的易感途径。建议您定期做胃镜检查,至少每半年一次。 胃癌预防建议: 一、注意警惕胃癌发病危险因素: 1、饮食因素:1)烟熏(熏鱼、熏肉)、盐腌的食品含有相当高的致癌物,如苯并芘、亚硝胺等;2)用高温油煎炸的食品也含有一定量的多环芳烃类致癌物;3)高盐食品如腌肉、腌鱼、咸菜、腊肠等也受到注意,因为高盐食物可损伤胃粘膜,使致癌物容易被身体吸收。 2、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幽门螺杆菌定为人类胃癌发生的一级致癌物。 3、亚硝胺等化学物质和霉菌毒素:在一些腌制的肉类、鱼类、禽类、蔬菜类食品、还有经亚硝酸盐处理的食品如香肠、火腿、午餐肉及腌制的肉类制品中也含有少量亚硝胺类致癌物质。杂色曲霉菌、黄曲霉菌、构巢曲霉等霉菌,由其产生的杂色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等可诱发胃癌。可以提示霉粮是一个与胃癌有关的危险因素。 4、吸烟饮酒及遗传因素:长期吸烟的人胃癌发病率明显提高,长期饮酒对胃有致癌和促癌作用。遗传因素在胃癌病因中的作用比较肯定,胃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的倾向。 5、胃癌与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缩性胃炎之间有密切关系;另外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胃溃疡,胃息肉患者也是胃癌的高危人群。 二、警惕胃癌的早期信号: 1、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等症状,而且比较顽固。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食后腹部饱胀及不适感、返酸、嗳气,同时伴有体重下降或贫血。 2、过去没有胃痛的人,近期内出现反复胃痛;或者以前虽然有胃痛,但近来疼痛强度、性质、发作规律改变,原来治疗有效的药物变得欠佳或无效。 三、高危人群及预防措施:

胃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胃癌细胞凋亡基因 西安国医肿瘤医院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研究分析发现,胃癌细胞凋亡是有相关基因控制的,目前发现的有以下三个基因:bcl-2基因、Bax和Fas/FasL。下面来详细介绍: 1.bcl-2基因 bcl-2基因编码26kD的膜蛋白,是第一个被确认有抑制凋亡作用的基因。bcl-2基因激活、过表达可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使细胞增殖和凋亡不平衡,而且会使具有遗传改变又得不到修复的细胞免于死亡而进入细胞循环,多种遗传成分改变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因此,bcl-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乳腺癌中,高表达的Bcl-2与乳腺癌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而且与有丝分裂指数呈正相关,提示在细胞增殖活跃期,Hcl-2阳性细胞凋亡减少,即Bcl-2过表达影响了细胞凋亡。Nakamum检测了肠型胃癌、胃腺瘤、肠化生及非化生胃黏膜,发现在肠化生中Bcl-2蛋白表达量最高(77.1%),胃腺瘤(37.5%)和肠型胃癌(10.8%)中较低。 因而认为,Bcl-2蛋白的过表达主要是在胃癌的早期阶段起作用,使转化细胞逃避凋亡,以进一步积累其他基因的异常。Lauwers采用单克隆抗体124检测正常、伴有肠化生的萎缩性胃炎及异型增生胃黏膜,发现正常胃黏膜仅在胃小凹与腺体交接处增生的干细胞中有Bcl-2蛋白的微表达,而在肠化生黏膜的过增生区域及胃小凹表面分化不良的细胞中均可检测到Bcl-2,这些分化不良的细胞正是胃癌癌前病变的一个特征。 因此推测,胃黏膜受损后增生加快,导致一些分化不良的细胞出现,这些分化不良的细胞又因Bcl-2蛋白的过表达而逃避凋亡,呈现生长优势,细胞寿命延长,基因变异积累的机会增加,为进一步向恶性细胞转化提供了条件。 2.Bax Bax是第一个被分离到的Bcl-2家族成员之一,与Bcl-2的同源区主要集中在BH1和BH2区。Bax的功能与Bcl-2相对,可促进细胞的凋亡。Bax与Bcl-2在体内的表达呈部位互补形式。Bcl-2倾向于分布在生长细胞、增殖细胞,而Bax倾向于分布在终末分化细胞、退化细胞,在凋亡旺盛的细胞中表达更强。 国外Komatauin报道,在胃黏膜癌变的早期阶段,即已发生Bax的表达异常。

综述 胃癌

综述 基因芯片分析在胃癌研究中的进展 摘要: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尽管一些成熟的治疗方案已经建立,但死亡率仍然在增加。目前,淋巴节转移情况被认为是胃癌的最可靠的预后指示器。尽管胃癌的早期诊断可以提高病人的存活率并增加成功治疗的可能性,然而,一方面内镜检查诊断方法在较贫穷的国家里价格仍然相对昂贵,因而其早期胃癌诊断率并不高。因此,许多创新的技术正研究开发出一种通过识别特定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来实施的新的非侵入性的筛检试验。DNA芯片技术是一种能够同时测定大量不同基因的表达水平的新技术。因此,确定肿瘤的基因表达谱并将之与肿瘤转移及预后的发生发展相关联。一些已发表的文献已经阐明芯片分析在胃癌研究以及胃癌发生和转移形成的机制研究中的作用。本篇综述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芯片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其临床应用,从而有助于更好的揭示出胃癌的遗传学特征并应用到更确定性的治疗中。 关键字:芯片,胃癌,基因,治疗,化疗 定义和流行病学 尽管欧洲在大范围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形成了一个胃癌发病率的持续的下降趋势,胃癌仍然在世界范围内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胃癌在发展中国家以及男性中的发病更为常见, 每年新诊断近一百万胃癌病例。 在美国,胃癌占据了每年肿瘤新发案例的2%,但是在韩国,胃癌的发生更为普遍,占据韩国所有癌症类型的20.8%。胃癌病人的半年生存率跟初次诊断胃癌时的胃癌临床分期相关,在这些新诊断出来的胃癌病人中,约65%的病人在胃癌发生的早期诊断出来,不到15%的胃癌病人在胃癌进展期被诊断出来。80%~90%的病人会发生侵袭性转移。 尽管已经存在一些胃癌的治疗方案,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在增加。 风险因素 胃癌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 60岁), 生活方式(吸烟、饮酒、摄入硝酸盐或富含硝酸盐的食品),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部疾病(Menetrier病、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肠上皮化生)、遗传学因素、个人或家族性的胃癌遗传史。 在这些危险因素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并且可能触发约65%~80%的胃癌病例。CagA 毒力因子可能通过慢性炎症导致潜在的胃癌发生。 相反,,抗氧化剂例如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包含的维生素A和C,典型的地中海式饮食以及绿茶被认为是保护因素,因此它们与减少胃癌的发病率相关。 雌激素被认为是胃癌发生的保护因素,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比女性(3:1)。 症状 不幸的是,胃癌的发生非常普遍,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恶心、消化不良、缺乏食欲、进食大量食物时感到困难、上腹部疼痛等都容易与胃炎或胃溃疡的症状相混淆。 此外,出现这些症状时,患者常常错误地处理,通过服用抗酸药或质子泵抑制剂来改善症状。更具体的症状,如持续疼痛、体重减轻、贫血、食欲不振、缺铁性贫血的出现通常在晚期,这往往会延误诊断。

p53基因与胃癌的关系

p53基因与胃癌的关系 樊毓综述于燕妮审校 【关键词】胃癌;p53基因;突变;基因治疗 胃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参与、多步骤进行的过程,而p53基因突变作为一种重要抑癌基因失活方式,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p53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并对胃癌中发现的p53基因突变类型、方式、与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针对p53进行肿瘤基因治疗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肿瘤的发生演变是多阶段和多基因参与的极为复杂的过程,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53基因的缺失或失活与50%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1]。研究发现,难治的肿瘤p53基因突变率较高,而相对容易治疗的肿瘤较少发生p53基因突变。因此p53基因的抑癌作用倍受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一直为医学生物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并冠以”明星分子”的称谓。医学科技工作者期望从p53基因的研究中进一步探求癌症发生机理,寻找一条有效的抑癌途径。在短短的20多年里,对p53基因的认识经历了癌蛋白抗原,癌基因到抑癌基因的三个认识转变。 1 p53基因结构及生物学功能 1.1 p53基因的结构人类p53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7号染色体短臂(17q13.1),约20 Kb长,由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组成,其中第1个外显子不编码,其上游400 bp处有启动子p1,下游1 kb处有启动子p2,二者为转录起始点。正常的p53基因又称野生型p53基因(wt-p53),其功能的改变或缺失与大量不同种类的人类肿瘤细胞有密切关系,同时还被认为是细胞应激的关键性调控分子之一,能整合各种不同的细胞危急事件的信号,通过转录或非转录途径对这些信号做出包括细胞生长抑制或凋亡在内的不同反应[2],监视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 p53编码的蛋白质是由393个氨基酸组成的、与细胞分裂周期相关的蛋白质,分子量53 KD,称为p53蛋白。p53蛋白是一种半衰期短的核内磷酸化蛋白,含有3个主要功能区[3]:①N端酸性转录激活区,含转录激活域(1~70)和含5个PXXP重复序列的富脯氨酸(60~97)。p53作为转录因子的转录激活功能依赖于转录激活域。PXXP重复序列区为SH3结合域,,参与信号传导,p53的某些非转录激活依赖性功能与此有关[2]。PXXP重复序列的缺失还可使野生型p53的转录激活功能减弱,从而使其诱导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的功能下降。②序列特异性结合区(中央保守区),即是p53与DNA相结合的区域,p53与DNA序列特异性地结合是p53行使抑癌功能的中心环节。p53蛋白有5个进化高度保守区,其中4个(Ill~V)位于中央保守区内,并且是肿瘤细胞最常发生突变的区域,含有6个突变热点,占已知p53错义突变的40%。③C端既是独立的功能区域,是一段能控制p53与特异序列DNA结合的调控区域。p53蛋白的C端存在一个四聚化功能域,由β片层和α螺旋共同形成二聚体,完整的四聚体即是该二聚体的二聚

胃癌常见三个致癌基因

胃癌常见三个致癌基因 西安国医肿瘤医院研究人员发现导致胃癌的癌基因是比较多的,但是绝大多数患者中有三种基因是最为常见的,它们是Met基因、Ras基因和c-myc基因。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 1.Met基因 Met基因编码190kD的跨膜糖蛋白,属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间质起源的细胞(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产生的肝细胞因子(HGF)或离散因子(SF)作为Met受体的配体,形成HGF/SF-Met内分泌信号系统。 HGF激活可使Met的两个相邻酪氨酸残基磷酸化,进而激活多个信号通路,从而促进细胞的增殖、分裂,腺管和分支结构的形成,血管生成以及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Met的过表达在乳腺、卵巢、甲状腺、胰腺、胃、脑、前列腺、子宫内膜等多种器官的肿瘤和细胞系均有报道。 Soman等利用RT-PCR技术检测胃癌癌前病变各期胃黏膜细胞,发现浅表性胃炎(2/4)、萎缩性胃炎(5/7)、肠化生(2/5)、胃癌(1/2)各期均有tpr-met mRNA 的高表达。tpr-met重排基因是-met原癌基因活化的一种形式。所以认为,c-met 的激活及表达增高出现于胃黏膜病变的早期——在胃黏膜损伤后的炎症反应时即有过表达。 在此情况下,胃黏膜处于旺盛的增殖状态,DNA的合成和分裂活跃,易受各种致癌因子的损伤,发生染色体基因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使细胞具备了向恶性转化的条件。另有研究发现,在浅表性胃炎c—met蛋白表达率较低,而随着病变从肠化生_+异型增生_+癌变演变,阳性表达率逐步升高,以进展期胃癌最显著,同时胃黏膜增殖程度与c-met阳性表达强度关系分析,两者有显著相关性,表明-met蛋白表达反映胃黏膜细胞的增殖状态并具有恶变倾向。 有人研究了110例胃癌癌前病变和-met表达,结果也发现随着胃黏膜病变的进展,-met过量表达率逐渐升高。因此,c-met原癌基因蛋白的过量表达是与胃癌发生相关的蛋白表达异常。 2.Ras基因 Ras基因(K-ras、H-ras、N-ras)编码一种鸟苷酸结合蛋白(P21蛋白),其在细胞增殖分化信号从激活的跨膜受体传递到下游蛋白激酶的过程中起作用。

肿瘤基因检测的解读流程

从临床进入基因检测流程是入口,检测结果结合临床信息进行合理解读是出口,这一入一出之间需经历检测前临床咨询部分、实验室部分、信息分析部分、临床解读部分共四个环节。其中的第四部分临床解读部分即是根据检测结果、患者信息、医生共识综合判断,临床和遗传咨询有效衔接、充分沟通,最终出具临床解读报告。 在做成临床解读报告之前,首先需要将解读的各个环节进行明确,包括解读的步骤流程,解读的技术细节。这样才有可能真正的做到解读的规范化,使解读过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才能出具一份好的临床解读报告,基因检测才能更好的服务患者和临床医生。从大的框架讲,基因检测数据解读可分为三个步骤:原始数据→分析数据、基于数据库的解读→与患者个体表征/临床病例结合的解读。1、读懂原始数据 将测序的原始序列数据(FASTQ)去除接头及低质量序列,经BWA软件比对至GRCh37/38(NCBI版本)或hg19/hg38(UCSC版本)人类基因组参考序列上,Picard 去除重复序列,使用GATK检测SNV与Indel变异,使用ANNOVAR进行变异注释。最后获得一份.vcf文件(图1)。

Func.refGene:变异所处参考基因的功能区(exonic,intronic,UTR3,UTR5,splicing,upstream,downstream,intergenic)(此处的exonic特指外显子编码氨基酸区,不包括外显子的UTR区) Gene.refGene:变异所处参考基因名称(如果是基因间,则是两侧的基因)GeneDetail.refGene:非外显子区处于特定转录本中的具体位置(如果是基因间,则是距离两侧的基因的距离) ExonicFunc.refGene:外显子区的变异类型(frameshift insertion,frameshiftdeletion,stopgain,stoploss,nonframeshift insertion,nonframeshiftdeletion,synonymous SNV,nonsynonymous SNV),如果这一栏是一个“.”的话,就说明该变异不在外显子区 AAChange.refGene:氨基酸水平的改变(同一个基因可能具有多个转录本,氨基酸改变的位置在不同的转录本中有可能不一样) 经注释后的vcf文件还会包含如下信息: CLINSIG:该变异在ClinVar数据库中的临床意义(Benign,Likely benign,Uncertain significance,Likelypathogenic,Pathogenic,Drug-response)CLINDBN:该变异所引起的疾病名称 CLINACC:该变异的登记号和版本号(VariantAccession and Versions)

癌症全基因检测

癌症全基因检测 到目前为止,对于癌症的化学治疗总体有效率为30%到40%之间,而通过全基因检测,筛选出对于某种新药物(主要为靶向治疗药物)能够获益病人,其有效 率就可以提高到80%。通过分子水平的基因检测为癌症治疗模式带来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癌症治疗也开始迈入个性化治疗的新天地。 在美国,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强制要求在癌症治疗用药前必须进行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KRAS(肉瘤病毒癌基因)等基因检测。美国另一癌症权威机构美国癌症综合治疗网络(NCCN)已经将EGFR、KRAS、ERCC1(纠正突变细胞切除修复缺陷基因1)、RRM1(核苷酸还原酶)、HER2(人类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等基因检测纳入到《癌症治疗指南》中。目前癌症基因检 测主要技术是实时荧光定量法PCR(RT-PCR),它具有准确率高、特异性强、灵 敏度高、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高通量等特点。在国内,随着国际学术交流 及政府交流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临床专家已经意识到此类检测项目对于癌症治 疗的意义重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在国内癌症基因检测主要针对一些实体瘤,如肺癌、乳腺癌、胃癌、食 管癌、结直肠癌、肝癌、胆管胆囊癌、胰腺癌、胃肠道间质瘤、头颈部癌、宫 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肾癌、黑色素瘤等。而且多 只是对单一癌症种类进行的,数个基因的单独检测。 在美国癌症基因研究领域最前沿的公司,美国基础医学公司(Foundation Medicine)近期推出两项临床癌症全基因检测项目,包括针对实体瘤的“Foundation one检测”和对血液恶性疾病、淋巴瘤、白血病、肉瘤、儿童癌 症的“Foundation one Heme检测”。患者只需提供10余个病例组织切片或者 一管几毫升的血液,该公司即可为癌症患者提供了最全面的基因图谱分析,了 解癌症患者的分子学改变,提供相关的靶向治疗药物和临床试验信息。 虽然目前美国有关癌症的全基因检测价格还比较昂贵,但是由于其对癌症 治疗的显著作用,全基因检测依然被美国肿瘤科医生广泛推荐,癌症患者不仅 从中收获了更长的肿瘤无进展生存期而且生活质量也大幅提高。据悉,已故苹 果公司CEO史蒂芬·乔布斯在患胰腺癌时,曾花费10万美金对肿瘤及自己的全基因组进行过测序,并因此创造胰腺癌患者生存超过8年的奇迹。

Foundation One癌症全基因检测

Foundation One癌症全基因检测 到目前为止,对于的化学治疗总体有效率为30%到40%之间,而通过全基因检测,筛选出对于某种新物(主要为靶向治疗物)能够获益病人,其有效率就可以提高到80%。通过分子水平的基因检测为治疗模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治疗也开始迈入个性化治疗的新天地。 在美国,美国FDA食品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强制要求在治疗用前必须进行EGFR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KRAS(肉瘤病毒癌基因)等基因检测。美国另一权威机构美国综合治疗网络(NCCN)已经将EGFR、KRAS、ERCC1(纠正突变细胞切除修复缺陷基因1)、RRM1(核苷酸还原酶)、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基因检测纳入到《治疗指南》中。目前基因检测主要技术是实时荧光定量法PCR(RT-PCR),它具有准确率高、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高通量等特点。在国内,随着国际学术交流及政府交流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临床专家已经意识到此类检测项目对于治疗的意义重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在国内基因检测主要针对一些实体瘤,如肺癌、乳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肝癌、胆管胆囊癌、胰腺癌、胃肠道间质瘤、头颈部癌、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肾癌、黑色素瘤等。而且多只是对单一种类进行的,数个基因的单独检测。 在美国基因研究领域最前沿的公司,美国基础医学公司(Foundation Medicine)近期推出两项临床全基因检测项目,包括针对实体瘤的“Foundation one检测”和对血液恶性疾病、淋巴瘤、白血病、肉瘤、儿童的“Foundation one Heme检测”。患者只需提供10余个病例组织切片或者一管几毫升的血液,该公司即可为患者提供了最全面的基因图谱分析,了解患者的分子学改变,提供相关的靶向治疗物和临床试验信息。

基因检测报告(单项)

疾病易感基因检测报告 Gene Testing Report

一、基本信息 个人信息: 姓名:XXX 身份证号:XXXXXXX 性别:男 邮寄地址:XXXX 联系电话:XXXX 检测信息表:

二、友情提示及特别声明 友情提示 提供样本者应对受检者与样本的一致性负责。样本保存期暂定为一年。 疾病易感基因检测不是临床诊断,其检测结果不能作为判断是否患有某种疾病的标准。即某种易感基因检测结果阳性或阴性,只代表受检者患病的风险较高或较低,而不代表其已经患有该种疾病或不会患有该种疾病。疾病易感基因检测结果可以提供临床医生诊断疾病和判断疾病后时作为参考资料。 罹患相关疾病的风险1或者其他数字,1表示其易感程度和正常人群一样。<1代表其易感程度低于正常人群。>1代表其易感程度高于正常人群。高于1时,特别是外界环境不利时,您较他人更易罹患此类疾病,但并不代表必定患此疾病。受检测者依据检测结果所做出的民事行为,由受检者自行承担一切法律后果。 由于科技不断发展,世界范围内数以万计的科学家正在夜以继日地致力于揭示基因和健康的研究,我们会随时关注相关的研究进展,根据最新科研成果调整和丰富基因检测的内容。本检测只对检测结果的当前正确性负责并承诺检测服务的准确率将保持在国际先进水平上。 本公司承诺在当前科学技术条件下所有检测结果是真实的、有效的,有关基因检测结果的解释权归弘康生物科技集团所有。 特别声明 您的基因检测信息纯属您个人隐私,您有权力保护您的基因隐私,资料的泄密可能对您本人及您的家庭造成不利影响,我们也对您的检测信息负有保密义务。 检测结果可能会给受检测者带来一定心理压力,故需慎重对待。 未经本中心书面批准,不得复制(全文复制除外)检测报告的内容。

癌症治疗最新方法——基因检测

癌症治疗最新方法——基因检测 癌症病人用哪类化疗药或分子靶向药物最有效,毒副作用最小,可以先通过肿瘤基因检测进行个体化治疗。湘雅医学检验所开展了肿瘤个体化靶向治疗新技术推广应用,可避免肿瘤医生和病人盲目用药。 先查基因再用药,有效率从30%提高到80% 据悉,目前乳腺癌、胃癌、肠癌、肺癌四大常见肿瘤在基因检测和靶向药物中获益最多,效果也最明显。 湖南省湘雅医学检验所周宏灏院士介绍,肿瘤治疗早期诊断很重要,可是“精准治疗”更重要,就是要找到肿瘤的靶点,准确消灭肿瘤,减小对身体的伤害,降低治疗费用。肿瘤化疗六个疗程,每个疗程药费成千上万,如果用药不对,不仅治疗无效,还增加巨额医疗费。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发现患者对哪些药物敏感,哪些药物可能有不良反应。在选择时就可以选择有效的、毒副反应很轻的化疗药物进行治疗。目前化疗药总体有效率在30%,而通过基因检测筛选出获益病人,有效率可以提高到80%。对于无效病人,可以避免使用无效的化疗药物。 基因检测一次最低300元,封顶6800元 据悉,最基本的基因测序一项300元,最高封顶6800元。因为很多市民对基因检测不了解,认为价格昂贵,基因检测目前应用并不广泛,但在北京、广州等地一些基因检测已纳入医保。周院士认为,相对于数十万元的分子靶向药,花几千元检测是否“用对药”,还是很必要。基因检测可以节省昂贵的肿瘤药费,据悉,美国大肠癌患者用靶向药物“爱必妥”前,必须先做基因检测,仅此一项,美国一年可以节约601亿美金。我国今年对此也作出同样要求。 中南大学湘雅检验所基因检测技术已在今年上半年在湖南全面开展,病友可进行基因检测。抽点血,就能进行家族基因检测,从而得出自己的基因类型,得出本身基因内型的患病风险,提供个体化预防方案,以推迟甚至避免疾病的发生。还可根据基因资料开具药方,如,哪些药物要慎用,哪种药对患者毒副作用大。从而筛选出最适合的药物,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反应,同时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让患者花最短的时间、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致病基因检测结果样本胃癌变风险性筛查基因检测

胃癌变风险性筛查基因检测 姓名:XX 性别: 出生日期: 编号: 检查目的:胃癌变风险性筛查 检查标本: 癌变相关重点基因:P53、IL-10、IL-1β P53基因突变热点核苷酸区域:EXON4 codon 72 检查目的:有无点突变 相关人种:见于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新加坡人; 意义:胃癌 基因测序结果: 测序图(见附件) 变异情况: P53 CC->CG, 变异解析: 分析结论: 对P53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发现SNP杂合突变位点。IL-10基因: 检查目的:有无SNP突变位点;

相关人种:见于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新加坡人; 意义:胃癌 基因测序结果: 测序图:(见附件) 变异情况: IL-10 CC->TT, 变异解析: 分析结论: 对IL-10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发现一个SNP纯合突变位点。 IL-1β基因: 检查目的:有无SNP突变位点; 相关人种:见于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新加坡人; 意义:胃癌 基因测序结果: 测序图:(见附件) 变异情况: IL-1β CC->CT, 变异解析: 分析结论: 对IL-1β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共发现一个SNP杂合突变位点。

胃癌易感风险度评估: 1、P53是人体最重要的抑癌基因之一,对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p53基因72位密码子存在C>G多态,使氨基酸由Pro-Arg,研究发现,p53此位点突变后的基因型与胃癌联系较强,并在饮酒者中的患胃癌风险更高。 经检测,您的P53基因发现杂合突变;根据目前的测序结果显示P53基因轻度增加您对胃癌的患病风险, 易感风险度为 +/-。 2、白细胞介素 1β (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基因突变可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合并幽门杆菌感染发病危险大大增加。其中IL-10 G/A SNP是提高胃癌患者发病风险的独立因素,可影响胃癌的发展和进程。IL-1β位点发生突变会增加由幽门杆菌感染所致的慢性胃酸分泌过少和胃癌的可能性。 经检测,您的IL-10基因发生SNP纯合突变,IL-1β基因发生了杂合突变。根据目前的测序结果显示IL-10基因突变增加了您对胃癌的患病风险, 易感风险度为 +/+;IL-1β基因发生了杂合突变,通过胃幽门螺杆菌感染致癌环节导致您对胃癌轻度易感, 易感风险度为 +/-。 小结:根据目前对以上P53基因、IL-10基因和IL-1β基因的测序结果显示:与普通人相比,您对胃癌的易感风险度明显增高,应引起警惕,应避免高度接触胃癌的重要发病危险因素。禁酒,尤其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阻断您对胃癌的易感途径。建议您定期做胃镜检查,至少每半年一次。

基因检测报告范文

第一篇基因检测报告:三博远志基因检测报告书 (模版) 北京三博远志健康人群基因检测项目价格 男性肿瘤易感基因检测A(高风险基础型13个位点,合计3900元)基因风险评估项目 检测位点 价格 全选 非小细胞肺癌风险基因检测 3个位点 900元 肝癌风险基因检测 1个位点 300元 胃癌风险基因检测 3个位点 900元 结/直肠癌风险基因检测 4个位点 1200元 食管癌风险基因检测

600元 男性肿瘤易感基因检测B(低风险扩展型25个位点,300元/位点)基因风险评估项目 检测位点 价格 单选 膀胱癌风险基因检测 4个位点 1200元 胰腺癌风险基因检测 4个位点 1200元 白血病风险基因检测 3个位点 900元 淋巴癌风险基因检测 3个位点 900元 脑肿瘤风险基因检测

600元 前列腺癌风险基因检测 1个位点 300元 肾癌风险基因检测 4个位点 1200元 甲状腺癌风险基因检测 3个位点 900元 睾丸癌风险基因检测 1个位点 300元 女性肿瘤易感基因检测A(高风险基础型19个位点,合计5700元)基因风险评估项目 检测位点 价格 全选 乳腺癌风险基因检测

1200元 非小细胞肺癌风险基因检测 3个位点 900元 结/直肠癌风险基因检测 4个位点 1200元 肝癌风险基因检测 1个位点 300元 胃癌风险基因检测 3个位点 900元 宫颈癌风险基因检测 4个位点 1200元 女性肿瘤易感基因检测B(低风险扩展型31个位点,300元/位点)基因风险评估项目 检测位点

单选 卵巢癌风险基因检测3个位点 900元 胰腺癌风险基因检测4个位点 1200元 食管癌风险基因检测2个位点 600元 子宫癌风险基因检测3个位点 900元 脑肿瘤风险基因检测2个位点 600元 肾癌风险基因检测 4个位点 1200元 膀胱癌风险基因检测4个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