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撒哈拉以南非洲—中图版(北京)八年级地理下册学案

合集下载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创新导学案(第1课时)(新版)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创新导学案(第1课时)(新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2.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并记住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的特征。

运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并记住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

第1课时【预习自测,组内交流】学习任务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A大洲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洲的以南,90%以上属于人种,因此有“”之称;以北我们称之为非,是以人种为主的阿拉伯世界。

B、海陆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临洋,西临洋。

其中大西洋沿岸最大的海湾是,非洲南端著名的尖角是。

C.纬度位置:穿过中部,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之间。

本区绝大部分处在五带中的带。

学习任务二:地形A.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区主要有高原、高原和高原,所以地形以为主,因此被称为大陆。

其中在非洲大陆还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断裂带。

B.山脉:本区具有非洲的最高峰,虽地处赤道附近,但山顶终年积雪,故名雪峰。

C.河流:世界第一长河,最终注入和非洲第二长河,最终注入。

学习任务三:从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上,可以看出本区气候主要有三种热带气候类型气候、气候、气候,还有地中海式气候和高山气候。

气候在本区分布的面积最为广大。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盆地和湾沿岸地区,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

【合作探究,协力攻关】学习任务四:阅读课本45页图E,分析非洲的气候特点。

1.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区的气候类型有5种,其中4种都是热带气候,因此可知本区气候以带气候为主。

所以本区也有大陆之称。

2.本区的气候类型分布很有特色。

位于中间,南北两边相似纬度有规律的分布着其他的几种气候。

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本区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是以为中心,南北分布。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应该是本区的位置独特,穿过本区中部,使得热量和水分自赤道地区向南、北。

学习任务五:本区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原因:1.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对标自查,达标检测】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有之称。

《撒哈拉以南非洲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北京》

《撒哈拉以南非洲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北京》

《撒哈拉以南非洲》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分布;2. 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经济活动和人口分布情况;3.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

二、导学内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撒哈拉以南非洲位于非洲大陆的北部,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如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尼日尔、尼日利亚等。

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特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多样,北部地区气候干燥,南部地区气候湿润,气温较高。

3.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分布:撒哈拉以南非洲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金银等,同时也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如水稻、玉米、棉花等。

4.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经济活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农业、矿产开采、旅游业等。

5.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分布情况: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密度较高,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地区。

6.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特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如艺术、音乐、舞蹈等。

7.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历史背景:撒哈拉以南非洲曾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如埃及、迦太基等古国,同时也受到欧洲殖民统治的影响。

三、导学方法:1. 课前预习: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分布;2. 教室讨论: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所学知识,加深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了解;3.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通过视听方式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4. 互动问答: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回答,稳固所学知识。

四、导学反馈:1. 请学生完成一份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标注地图作业;2. 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测验,考察他们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了解水平;3.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钻研报告,展示自己的进修效果。

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将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培养其对地理、历史和文化的兴趣,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第四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中图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第四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中图版
- 在线工具: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在线工具,让学生实时查询和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信息。
-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我国援助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展览或与相关专家进行交流,加深他们对援助政策及成果的理解。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4. 人文素养:通过学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提高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
(2)人口分布与经济增长: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分布特点,掌握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和综合分析能力。
2. 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从地图、文字和图片等资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3. 创新素养: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分析和解决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等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基本知识点。
拓展资源的使用应结合教学实际,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进行选择和调整。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拓展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撒哈拉以南非洲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

《撒哈拉以南非洲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

《撒哈拉以南非洲》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分布。

2.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分布、语言文化和宗教崇奉。

3.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主要产业。

4.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社会问题和挑战。

5.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与合作。

导学内容:一、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它包括哪些国家?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特点是怎样的?有哪些地理特点?二、自然资源分布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 这些自然资源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影响?三、人口分布、语言文化和宗教崇奉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分布情况如何?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语言和文化特点是什么?宗教崇奉有哪些?四、经济发展状况和主要产业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主要产业有哪些?2. 这些产业对当地经济起到了什么作用?五、主要社会问题和挑战1. 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哪些主要社会问题和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2. 这些问题对当地人民的生活有何影响?六、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与合作1. 撒哈拉以南非洲与其他地区的联系有哪些?主要合作领域是什么?2. 这些合作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影响?导学活动:1. 通过查阅资料和地图,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分组讨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3. 小组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分布、语言文化和宗教崇奉情况。

4. 观看相关视频或资料,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主要产业。

5. 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6. 小组讨论撒哈拉以南非洲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与合作,探讨合作对当地发展的影响。

导学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综合报告,包括地理特点、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社会问题和合作联系等内容。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教材简析】教材选择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作为地区地理学习的案例,意在教会学生学习地区的方法。

虽然从地区分布上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同属非洲,但本区与北非的地理特征不尽相同,因此本节突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让自然地理特征为分析人文地理特征服务,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地理特征。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之后进行学习的,学生对于地区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既是对前面学习方法的检验,也是对学习能力的进一步锻炼。

多数学生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充满神秘感,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找出本区的位置、范围,并通过读图说出本区地理位置的特点;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3、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教学方法】本节课设想以“走近黑非洲——了解黑非洲”为主线,以一个旅行者的身份到该区旅行,力求让学生对所学的区域有较强的亲近感,尽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主动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本区的地理位置。

2.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气候特征对该地区的影响【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一段视频引出新课:辛巴的家乡在哪儿?生活环境怎样?今天我们就去他的故乡——撒哈拉以南非洲做一次旅行。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2撒哈拉以南非洲 名校学案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2撒哈拉以南非洲 名校学案

6.3.2 撒哈拉以南非洲一、预习案1、预习目标1.运用地图从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方面了解非洲丰富的物产。

让学生充分地利用各种地图,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学习兴趣,并更有效地学习地理知识。

2.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特点,了解非洲是一个存在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大洲,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

2、预习重点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物产丰富及农业发展状况。

能自己分析归纳非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梳理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

3、达标练习读图1.________和__________是世界上金刚石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南非的_________产量和出口量以及的________铜产量和出口量均长期居世界前列.2.非洲有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__________气候区,这里草场资源丰富。

_____是本地区重要的经济部门。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是()A、气候问题B、政治问题C、粮食供应不足D、国土问题4.“黑非洲”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的历史根源是()A.人口增长过快 B.长期的殖民统治C.生产方式落后 D.自然环境恶劣二、探究案1、要点回顾探究一:单一经济为主的地区1.读材料,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单一经济,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状况,了解本区域经济的发展概况。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农业讨论:回顾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与单一的经济模式,分析本区域的农业发展状况。

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矿产资源读图:说出撒哈拉以南的主要矿产?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金刚石、金和铜的主要出产国。

阅读南非的矿产资源,了解到南非被称为“非燃料化石的波斯湾”探究二:黑色人种的故乡出示图片,了解非洲的人种与非洲的传统文化。

探究讨论:假如你是本地区某国家总统,您会怎么做发展本区域的经济?学生小组探究,交流分析成果。

当堂训练1.图所反映的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外贸易特点。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制造业发达,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多B.许多国家的经济类型以出口初级商品为主C.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D.粮食产量高,出口量大2.“黑非洲”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的历史根源是()A.人口增长过快 B.长期的殖民统治C.生产方式落后 D.自然环境恶劣3.非洲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祥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撒哈拉以南非洲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北京》

《撒哈拉以南非洲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北京》

《撒哈拉以南非洲》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分布情况。

2.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分布、民族文化及经济发展情况。

3. 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国家及其重要城市。

4. 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缘政治格局及国际干系。

导学内容:一、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1. 撒哈拉以南非洲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其地理位置重要性不言而喻。

2. 该地区气候炎热干燥,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降水量较少,植被稀疏。

二、自然资源分布情况1. 撒哈拉以南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矿产等,其中尼日尔、尼日利亚等国家资源较为丰富。

2. 该地区的农业资源也很丰富,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大米等粮食作物,同时也发展了畜牧业。

三、人口分布、民族文化及经济发展情况1. 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密集,主要居民为黑人非洲人,多数信仰伊斯兰教,同时也有基督教信徒。

2. 该地区文化多样,民族舞蹈、音乐、服饰等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3. 经济发展不平衡,南非等国家相对较为发达,而一些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经济发展较为滞后。

四、主要国家及城市1. 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国家包括尼日利亚、南非、刚果等,这些国家在地缘政治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 该地区的重要城市包括拉各斯、约翰内斯堡、阿尔及尔等,这些城市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文化中心。

五、地缘政治格局及国际干系1.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缘政治格局复杂,存在着一些地区冲突和矛盾,如南苏丹问题、索马里问题等。

2. 该地区的国际干系多元,与欧洲、亚洲、美洲等地区的国家有着密切的经济、政治联系。

导学活动: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

2. 小组讨论,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3.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民族文化及传统习俗。

4. 分组钻研,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国家及其重要城市。

中图版地理八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word教案

中图版地理八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word教案

中图版地理八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word教案“案例学习法”是以新课程标准为编写指导的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作为地区地理学习的一个案例,目的是通过对本区的学习,教会学生学习地区地理的方法,是学习方法出现的载体之一。

因此,就“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而言,教师应力求达到课标中的“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畴、要紧国家及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地势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势分布特点,说出地势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阻碍;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等,而不需要面面俱到达到所有课标要求,要有选择、有针对性。

二、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材内容打破了“八股式”的写法,以三个专题的形式突出了该地区的人文地理内容,自然地理知识看起来被淡化了。

实际上,人文地理现象差不多上以自然地理为基础的,要培养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自然地理知识。

因此,本节内容将自然地理知识“穿插、糅合”在各专题内容中,专门是安排在“活动”中。

如此的编排,符合学生思维的递进性,既丰富了教学活动,又实现了认知需要,利于学生对本区特点的整体把握。

大量的图表、资料、图片,既丰富、补充了教材内容,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得学生情愿读、喜爱读教材,从而把教材变成自己的“学材”。

影片《Lost in Africa》(《非洲历险记》)内容涉及到了非洲的自然风貌,如草原、沙漠、河流、瀑布、森林和几乎全部的野生动物等;情节也紧紧围绕着对野生动物肆意狩猎的土著居民与外国游客之间的冲突、斗争,深刻地反映了非洲所面临的“资源、环境、人口”问题。

影片与教材的结合专门紧密,是教材内容的部分再现。

三、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年龄小,在信息的接收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同意有味的感性知识。

专门是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不佳,因此,教学易以“引起爱好——加强交流与合作——引导摸索”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置和范围
1、半球位置:位于___东____半球,跨__南北_____半球
2、海陆位置:西临___大西____洋,东临__印度_____洋
3、纬度位置:___赤道____穿过本区中部,大部分地区位于__热带_____(五带)
4、范围:本区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___撒哈拉____沙漠以南,面积约占非洲总面积的__4/5_____。

本区的国家都属于___发展中____国家
二、地形
1、地形以___高原____为主,“___高原____大陆”
2、地势___东南____高,___西北____低(__东南_____向___西北____倾斜)
3、主要地形区:_____埃塞俄比亚_________高原、__东非____________高原、_____南非_________高原
4、特殊地形区:
①世界最大的盆地:___刚果____盆地
②世界最大的裂谷带:__东非_____大裂谷,由板块___张裂____形成,多_火山______、___地震____,被称为“地球表面_____最大的伤疤_________”
③非洲最高峰:__乞力马扎罗____________山,“__赤道雪峰____________”(海拔高,气温___低____)
5、撒哈拉以南非洲海岸线____平直______,海湾、岛屿较___少_______
①非洲最大的海湾:__几内亚________湾
②非洲最大的岛屿:___马达加斯加_______岛
③非洲最大的半岛:____索马里______半岛
三、气候——“__热带______大陆”
1、气候类型及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____高温多雨_________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___高温__________,分_____干湿________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____炎热干燥_________
地中海气候:夏季____炎热干燥_________,冬季____温和湿润_________
高原山地气候:___乞力马扎罗__________山等海拔高的高原山地
2、气候分布特征:以_____赤道________为轴,呈___南北对称__________分布
3、非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____热带草原_________气候
【例题】
1.沿非洲西海岸自驾旅行,从赤道向南依次看到的景观是
A.热带沙漠——热带雨林——热带沙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高山草场——热带雨林——热带沙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草原——热带沙漠——高山草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下列关于非洲,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西半球,跨南、北半球
B.赤道穿过其中部,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C.地形以高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
D.海岸线比较平直,半岛、岛屿、海湾较少
四、河流与湖泊
1、尼罗河:自南向北注入____地中海_________,是世界____第一长_________河
2、刚果河:自东北向西南注入__大西___________洋,是世界上第二大河
3、维多利亚湖:非洲__最大的___________湖泊,世界___第二大__________淡水湖
【例题】
1.关于非洲的河流叙述正确的是
A.尼罗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B.刚果河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
C.尼罗河主要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下游定期泛滥
D.尼罗河支流比刚果河多
五、资源——“__富饶______大陆”
1、矿产资源:种类____多___,储量__丰富_____。

___黄金_____、_金刚石_______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2、热带动物:_河马_______、__非洲象______、__斑马______等
3、植物资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___咖啡_____、__油棕______、_____椰枣___的原产地
4、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本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六、“___黑种人_____的故乡”
1、人种:90%以上为___黑种人_____
2、民居:__茅草屋______。

_就地取材_______
3、黑种人大多能歌善舞,具有__唱歌______、___绘画_____、___雕刻_____等方面的天赋
【例题】
1.来自撒哈拉以南的一位非洲游客介绍家乡情况,你认为不可信的是
A.我的家乡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
B.我的家乡自然资源丰富,南非的黄金产量居世界之首
C.我的家乡长期受殖民统治,经济水平比较低,现在有的国家还未独立
D.你喝过咖啡吗?告诉你,它的原产地就在我的家乡
2.以下别称所描述的地理事物都位于非洲的是
A.“地球之巅”、北半球的“寒极”B.“富饶大陆”、“赤道雪峰”
C.“世界人种大熔炉”、“高原大陆”D.“玉米的故乡”、“热带大陆”
七、经济发展
1、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___缓慢_____,在国际贸易中处于____不利____地位
2、出口农矿等__初级______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
3、经济特点:___单一_____的经济结构
4、现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努力改变经济过分依赖初级农矿产品的生产情况,进行多样化的改革,使经济稳步增长。

21世纪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例题】
1.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B.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C.很多国家形成了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
D.有一部分国家经济、文化都很发达,迈进了发达国家行列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主要的出口商品是
A.矿产、木材、畜产或农产品B.机械、电子电器等工业制成品
C.棕油和蕉麻等产品D.食品和农业机械等产品
3.下列关于非洲的描述,正确的是
A.自然资源匮乏,不利于经济发展
B.地势特点为东南高,西北低
C.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D.出生率高,死亡率低,是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八、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
1、人口问题:非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过_快_______,人口问题严重
2、粮食问题:该区农牧业生产____落后____,粮食供应不足
3、环境问题: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___粮食_____和__肉类______,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来扩大__耕地______面积,或在草原地方放牧更多牲畜→导致土地肥力___下降_____和草原___退化_____,加剧____水土流失__________和土地荒漠化
4、措施:
①控制人口__数量______,提高人口素质
②保护生态环境
③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事物短缺问题
【例题】
图中数据为2015年世界部分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元)。

读图,完成下题。

1.尼日利亚人口过亿,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过多对该国产生的影响是
①人口老龄化②教育水平低
③劳动力短缺④粮食需大量进口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许多国家粮食不能自给,其原因是
①人口增长过快②常年受旱灾威胁,沙漠面积广
③种族复杂④过度放牧,草原退化,土地肥力丧失
⑤气候湿热,农作物生长缓慢⑥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影响生产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C.①④③⑤D.①②③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