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萌出过程
牙齿的萌出规律

牙齿的萌出规律
牙齿的萌出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生理过程,它不仅是人类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我们口腔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牙齿的萌出规律可以说是一个奇妙而又精确的过程,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1. 乳牙的萌出
在人类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乳牙是最早萌出的牙齿。
一般来说,乳牙的萌出时间是从6个月到3岁不等,但个体差异较大。
乳牙的萌出是从下颌开始,先是中切牙,然后是侧切牙、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最后才是上颌的乳牙。
2. 恒牙的萌出
随着儿童的成长,乳牙逐渐松动并脱落,取而代之的是恒牙的萌出。
恒牙的萌出时间一般是从6岁到12岁不等。
与乳牙相比,恒牙的数量更多,种类更丰富。
首先是下颌的第一恒磨牙和上颌的第一恒磨牙先萌出,紧接着是其他的恒牙陆续萌出。
3. 智齿的萌出
智齿是人类最后一颗萌出的牙齿,一般在18岁到25岁之间萌出。
智齿的萌出会导致一些问题,如牙齿拥挤、疼痛等。
有些人的智齿可能无法正常萌出,需要通过拔牙来解决。
牙齿的萌出规律可以从时间、位置和顺序三个方面来总结。
首先,牙齿的萌出时间是有规律的,从乳牙到恒牙再到智齿,每个阶段都
有特定的时间范围。
其次,牙齿的萌出位置也是有规律的,一般是从下颌开始,然后是上颌。
最后,牙齿的萌出顺序也是有规律的,从中切牙到侧切牙再到磨牙。
牙齿的萌出规律是人类生长发育中的一个奇妙过程,它反映了我们身体的智慧和完美设计。
通过了解牙齿的萌出规律,我们能更好地保护口腔健康,预防牙齿问题的发生。
让我们珍惜每一颗牙齿,保持健康的笑容。
儿童牙齿生长和发育过程的营养素需求

氟化物可以促进 牙齿的再矿化, 修复早期龋齿
氟化物可以抑制 口腔细菌的生长, 减少龋齿的发生
氟化物可以促进 牙齿的生长和发 育,提高牙齿的 质量和硬度
其他营养素的影响
01
钙:牙齿的主要成分, 对牙齿生长和发育至 关重要
02
磷:牙齿的形成和矿 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元素
03
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 收和利用,对牙齿生 长和发育有积极作用
研究如何优化儿 童牙齿生长和发 育的营养素摄入
研究如何通过营 养干预改善儿童 牙齿健康和发育
问题
感谢您的观看与聆听
汇报人:XXX
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2
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和利用,对牙齿生长和发 3
育至关重要
维生素C:参与胶原蛋白
的合成,对牙齿的结缔组 4
织和牙龈健康至关重要
氟:预防龋齿,增强牙齿
的抗酸能力
5
蛋白质:牙齿的主要结构
成分,对牙齿的生长和发 6
育至关重要
Part Two
营养素对儿童牙齿 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钙质的作用
Part One
儿童牙齿生长和发 育的基本过程
乳牙的萌出和脱落
乳牙萌出:婴儿 出生后6个月左 右开始萌出,2-3 岁全部萌出
乳牙脱落:6-12 岁开始脱落,被 恒牙替换
乳牙脱落顺序: 通常从中间开始, 向两侧依次脱落
乳牙脱落原因: 恒牙萌出,乳牙 牙根吸收,导致 乳牙脱落
恒牙的替换和成熟
恒牙替换:乳牙脱 落,恒牙萌出,替 换过程持续数年
04
刷牙频率:每天至少刷牙两 次,饭后漱口
05
定期检查:定期带孩子进行 口腔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06
牙齿生长顺序及换牙期注意事项

牙齿生长图牙齿的萌出、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生长、钙化和萌出。
整个发育过程与机体内、外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与机体的代谢平衡、神经系统的调节、以及营养、内分泌等都有关。
牙胚(未发育成熟的恒牙胚芽)埋于上下颌骨内,随着颌骨的生长发育,牙胚亦发育化,直至牙冠突破牙囊,穿破牙龈而显露于口腔。
牙冠破龈而出称为出龈。
从牙冠出龈到上下牙咬合正常,此时牙根尚未完全形成,牙周附着不牢固,牙槽骨也较疏松,易受外力的影响。
若唇、颊舌的压力大小和方向不正常、不平衡,或有不良的吮指、唇的习惯等,恒牙萌出时乳牙早失牙间隙不足,都可造成牙齿异位畸形。
牙齿萌出的特点是:(1)牙齿萌出有一定次序,萌出先后与牙胚发育的先后基本一致。
(2)牙齿的萌出有一定的时间,但其生理范围较宽,个人差异较大。
(3)左右同名牙大致同时出龈。
(4)下颌牙萌出略早于上颌的同名牙。
一、乳牙的萌出乳牙胚在胚胎2个月即已发生,5~6个月钙化。
新生儿的上下颌骨内已有20个乳牙胚。
乳牙萌出顺序及时间见表1。
(Ⅰ代表乳切牙、Ⅱ代表乳侧切牙、Ⅲ代表乳尖牙、Ⅳ代表第一乳磨牙、Ⅴ代表第二乳磨牙)表1 乳牙萌出顺序和时间表二、恒牙的萌出第一恒磨牙牙胚在胚胎4个月即发生,是恒牙中发育最早的牙。
6岁左右第一恒磨牙在第二乳磨牙的远中萌出,是最先萌出的恒牙,不替换任何乳牙。
恒牙萌出时间及顺序见表2。
表2 恒牙萌出的顺序及时间在整个换牙期间,是儿童保护牙齿的重要时期。
首先,最早萌出的第一个恒磨牙,即六龄磨牙对孩子颌面部的生长有定位、定高的作用,对其他牙齿萌出,排列整齐与否都有影响,保护好它可终生受益。
其次,换牙期间要注意矫正儿童的各种不良习惯。
在长达6—7年的换牙期间,儿童通常易出现的不良习惯,如咬指甲,咬唇、咬舌、伸舌、舔牙等,可直接影响牙列不整齐美观,面部发育不对称,从而留下容貌上的终身遗憾。
还有的恒牙虽已萌出,但个别乳牙仍不脱落,应到口腔科拔除。
对于个别顽固的、自己不能改正的不良习惯,应尽早到口腔科就诊,配戴矫治器以协助纠正。
牙的发育—牙的萌出和替换(口腔组织病理学课件)

➢ 牙尖进入口腔牙根的1/2—3/4形成
单选题:
牙萌出期的正确说法是
A.牙胚破龈而出的过程
C
B.牙胚经钙化、穿破牙囊、突破牙龈而暴露口腔的过程
C.始于牙根形成持续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
D.牙的发育过程就是萌出过程
E.牙齿在小孩两岁时开始萌出
➢ 牙槽骨密度增加
➢ 牙周膜主纤维建立
➢ 根尖孔在形成
响牙的发育和萌出
➢ 保健应当从发育开始
2.萌出前期——位置
➢ 恒前牙、前磨牙牙胚在乳牙胚的舌侧发育,
恒磨牙在乳磨牙牙胚的远端发育
➢ 萌出前期末,恒前牙在乳牙舌侧近根端
1/3,前磨牙在乳牙根的下端
(二)萌出期
➢ 开始于牙根的形成,持续到牙进入
口腔达到咬合接触
缩余釉上皮(结合上皮)
➢ 保护
➢ 分解酶,溶解结缔组织
➢ 形成上皮袖(与口腔上皮细胞形成上皮团)
➢ 根尖孔在2-3年内形成
➢ 面磨损由牙轻微 向运动补偿
➢ 出龈到建 易发生咬合异常
➢ 牙萌出是连续,与周围支持组织相协调
的
➢ 牙萌出主要发生在夜间
乳恒牙交替
➢ 乳牙的作用
➢ 刺激牙弓、颌骨发育引导恒牙的萌出
➢ 牙根的吸收、乳牙的脱落
乳
恒
牙
交
替
(
前牙)乳来自恒牙交
替
(
后
牙
)
牙齿萌出的次序和时间
2022
➢ Ⅰ、Ⅱ、Ⅳ、Ⅲ、Ⅴ
➢ 6、1、2、4、3、5、7、8
2022
牙萌出的特点
➢ 牙萌出有较恒定的时间性,生理范围较宽
➢ 左右同名牙大致同时出龈
➢ 下颌牙萌出略早于上颌同名牙
描述牙萌出的生理特点及顺序

描述牙萌出的生理特点及顺序牙萌(Yameng),又称为智人牙齿,是一种人类的生理特点,是人类牙齿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征。
牙萌的顺序和特点可以根据人类牙齿的生长过程来描述。
1. 乳牙阶段:在婴儿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乳牙开始生长。
乳牙是人类生命中的第一组牙齿,一般在6个月至3岁之间全部长出。
在这个阶段,牙齿的生长顺序是从中央到外侧。
首先出现的是两颗下中切牙,然后是上中切牙,接着是上下两侧的中尖牙和两颗第一磨牙。
2. 恒牙阶段:当乳牙开始松动并脱落后,恒牙开始长出。
恒牙是人类生命中的第二组牙齿,一般在6岁至12岁之间全部长出。
在这个阶段,牙齿的生长顺序是从前至后。
首先出现的是两颗上中切牙和下中切牙的替换牙,然后是上下两侧的中尖牙的替换牙和两颗第一磨牙的替换牙。
接着是两颗第二磨牙的替换牙和两颗第三磨牙的生长。
3. 智齿阶段:智齿是人类生命中的第三组牙齿,一般在17岁至25岁之间长出。
在这个阶段,牙齿的生长顺序是从后至前。
智齿是位于上下颌最后一颗牙齿的位置上的齿齿齿齿齿齿齿齿齿齿齿齿齿齿齿齿齿。
智齿的生长顺序和数量因个体差异而异,有的人可能只长出一颗或两颗智齿,而有的人可能长出四颗智齿。
牙萌的生理特点和顺序可以解释为人类牙齿生长的自然过程。
在乳牙阶段,乳牙的生长顺序是从中央到外侧,这是为了帮助婴儿在吃奶和咀嚼食物时能够更好地适应。
在恒牙阶段,恒牙的生长顺序是从前至后,这是为了确保儿童在长大后能够更好地咀嚼食物和发音。
在智齿阶段,智齿的生长顺序是从后至前,这是为了适应人类颌骨的发育和变化。
牙萌的生理特点和顺序反映了人类牙齿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适应食物和环境变化的结果。
牙齿的生长顺序和数量因个体差异而异,受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牙齿的生长过程对人类的口腔健康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在咀嚼食物、发音和面部美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牙萌是人类牙齿生长过程中表现出的生理特点,具有特定的顺序和特点。
83牙的萌出与替换

1 萌出前期
牙根形成:牙胚在牙槽骨中的移动 随颌骨的生长,乳牙胚向前庭方向和咬
合面移动 牙胚萌出前移动的方式:
整体移动 一部分固定,其他部分生长:如上皮隔
2 萌出期
缩余釉上皮的保护 上皮袖:缩余釉上皮与口腔上皮接触并融合覆盖
在牙冠上方 引导索:牙囊通过结缔组织条索与黏膜固有层相
连,内可含牙板上皮剩余 主动萌出-牙颌向运动 被动萌出-牙龈的根方移动
3 萌出后期
改建:牙咬合建立后,牙槽骨密度 增加、牙周膜主纤维束形成、 根尖孔由喇叭口状----狭窄 一生中牙颌面不断磨损-牙轻微颌向、 侧向移动补偿
牙齿萌出小结
牙的萌出是一逐步断续的过程,使支持组 织与牙的萌出移动相协调;
牙刚建立咬合时,不稳定易发生咬合异常; 若儿童养成不良习惯,如咬唇、吮手指
等—牙异位畸形
牙齿的替换:6-12岁
乳牙的作用: 刺激牙弓、颌骨发育 引导恒牙的萌出
乳牙脱落:牙根的吸收
图片来自网络
乳恒牙交替
图片摘自《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牙齿萌出的次序与时间
1、牙萌出有一定次序,并与牙胚发育的先后基本一致; 2、牙萌出有较恒定的时间性; 3、左右同名牙大致同时出龈; 4、下颌牙萌出略早于上颌同名牙; 5、牙从突破牙龈至到达咬合平面一般1.5-2.5个月。
牙的发育小结
总结:牙发育的全过程与机体内外环境密 切相关,如营养、代谢、疾病、内 分泌等,若上述紊乱则影响牙的发 育及萌出—异常
牙的保健从发育期开始
小结与思考
1.乳恒牙交替的时间? 2.牙齿萌出的机制是什么?
同学们下节课再见!
宝宝牙齿发育全过程

宝宝牙齿发育全过程宝宝牙齿发育宝宝牙齿发育全过程宝宝长牙时间宝宝的牙齿发育包括乳牙与恒牙发育两个阶段。
其实,宝宝出生时,乳牙已经在牙床里发育完成。
1岁内:宝宝生后6个月(可早自4个月,晚至10个月)冒出第一颗牙,以后大约每个月冒出1颗新牙,出牙数可概括为一个公式:月龄-4(或6)。
乳牙的萌出很守秩序,顺序是:下面的两颗正中切牙——上面的两颗正中切牙——上面紧邻中切齿的侧切牙——下面的侧切牙。
1岁后:乳牙继续萌出,顺序是:下面两颗第一乳磨牙——上面两颗第一乳磨牙——下面的侧切牙与第一乳磨牙之间的尖牙——上面的尖牙——下面的两颗第二乳磨牙——上面两颗第二乳磨牙。
2岁半~3岁左右:乳牙出齐,上下各10颗,左右对称,共20颗。
特别提醒:1.宝宝乳牙的萌出有一个大致时间表,但不固定,并受到遗传、营养、地区等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明显,前后相差半年都属正常,可早自4个月,也可晚至10个月,早产儿更要晚几个月才出牙。
只要宝宝身体健康,营养正常,即使晚至1周岁时才出第一个乳牙也没有关系,不必担忧。
另外,出牙早晚尚有性别差异,一般女宝宝略早于男宝宝。
2.如果到了1岁还没有出牙迹象,很可能有问题,如患有佝偻病等,需要向医生咨询。
3.出牙是一种生理现象,可能有流口水、牙龈肿胀等不适感,但较轻,如果较重,宝宝总是使劲大哭,也要看医生,弄清是否存在病理情况,并给予正规处理。
4.宝宝的乳牙掉了要及时就医,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7岁时掉了乳门牙可以不用处理,因为这正是恒门牙快要萌出的时间。
宝宝牙齿发育吃什么好一、普通稍偏软的食物代表:米饭、面条、大豆等二、半固态的食物代表:马铃薯泥、蛋黄泥、麦片粥作用:可以让宝宝意识到他的食物开始有所变化,为日后添加固态食物让宝宝锻炼用牙齿咀嚼打基础。
三、营养价值高的食物代表:肉泥、肉末、西红柿、豆腐、水蒸蛋,蔬菜四、离乳食物代表:米粉、麦糊、土豆泥、水果泥、蛋黄等“糊状”食物五、硬质食物代表:芹菜、玉米、苹果等温馨提示:硬质食物主要适用于,门牙、磨牙已经长出来的宝宝。
牙齿的发育- PPT

形成过程
终棒(terminal bar apparatus)
位于胞体和托姆斯突之间 特化的附着结构 含肌动蛋白的细丝穿过连接复合体进入到胞浆
之中,在成釉细胞的近中和远中形成终棒
形成过程
包括两阶段
分泌有机基质,并立即部分矿化 釉质进一步矿化,大部分有机物和水被吸收
形成过程
(一)管的形成
上皮根鞘的连续性破坏 根分叉处上皮隔的舌侧突起融合不全
诱导成牙本质细胞形成 牙本质缺损
牙髓和牙周膜直接相通
牙本质过敏
上皮根鞘不断裂 牙囊间充质细胞无法 与根部牙本质接触 不能分化出成牙骨质细胞
牙骨质缺损
五、牙周膜的发育
由牙囊发育形成 牙囊细胞分化为纤维母细胞,形成胶原纤维 胶原纤维束的排列与牙齿的萌出有关 随着牙齿行使不同的功能,纤维束变得更厚、
颈环处内釉及外釉上皮根方增生 无星网状层和中间层 在牙乳头底部水平状折转,名上皮隔(epithelial
diaphram) 环绕的开口为原始根尖孔
四、牙根的形成
赫特威氏上皮根鞘
牙乳头 成牙本质细胞 牙本质 上皮根鞘断裂 马氏上皮剩余
牙本质
牙囊细胞 成牙骨质细胞 根部牙骨质
形成过程
成牙骨质细胞
牙齿的发育
(二)
二、牙釉质的形成
(amelogenesis)
牙本质沉积仅几微米,牙釉质即开始沉积 釉质由成釉器形成
牙本质
内釉上皮
与中间层细胞有密切关系
成釉细胞 (ameloblast)
形成过程
成釉细胞的超微结构
高柱状 有极性 含合成蛋白质细胞器 近牙乳头侧有锥形突起
即托姆斯突起(Tome’s process)
更致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齿的萌出过程
牙齿的萌出是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它类似婴儿的出生,即在萌出前者一个“胚胎时期”,当埋在颌骨里的乳牙或恒牙发育(相当于婴儿在子宫里的胚胎发育)基本完成后,就不断向着口腔方向移动,突破口腔粘膜而萌出。
各个牙齿的萌出时间并非一致,您了解您的孩子或自己的牙齿萌出的时间吗?
在正常情况下,婴儿到了半岁左右就开始萌出乳牙,从第1对乳牙萌出之后,大约每块长4个月左右,萌出1对牙齿,到2岁半就可以长齐20 个乳牙,见下表:
乳牙到一定时期,牙龈逐渐被吸收而脱落,由继承恒牙萌出而代替,此即乳牙替换。
乳牙牙根未吸收或吸收不完全,乳牙不能按时脱落,称为乳牙滞留。
乳牙滞留可使恒牙不能萌出或异位萌出。
而乳牙过早脱落,因长期缺牙区的牙龈咀嚼,使牙龈粘膜紧韧肥厚阻力大,常致恒牙萌出困难。
乳牙的外伤的疾患也可导致恒牙胚发育部分或完全停止而使恒牙不能萌出。
恒牙的萌出则从6岁时第一恒磨牙的萌出而开始,第一恒磨牙也称“六龄牙”是负担咀嚼压力最大的牙齿,在人一生中使用时间最长,它的位置影响到其他恒牙的正常萌出,因此,第一恒磨牙也被称为“牙合关键”,应予充分的重视和保护。
其后,大约每隔一年萌出一对牙齿,直到12岁左右萌出28个恒牙,而第三恒磨牙一般在20岁左右萌出。
见下表:
第三恒磨牙,俗称“智齿”,为人类逐渐退化的器官,临床变异较多,它萌出时常发生各种类型的阻生,导致智齿冠周炎的也很多见。
正常牙齿的萌出有比较恒定的规律性。
据很多资料表明:各牙的萌出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女性的萌出略早于男性,下颌牙的萌出早于上颌牙,左右两侧的同名牙萌出的年龄大致相同等,牙齿的萌出与牙齿发育的迟早有关,发育早者,萌出也早;发育晚的迟萌出。
各人牙齿萌出
的年龄差异较大,如有的小儿在1岁左右乳牙才开始萌出,仍属正常现象。
牙齿的萌出也没有不舒服的症状。
若牙齿早萌(距换牙6个月以内)或迟萌(距换牙6个月以上),乳牙或新生恒牙疾患、乳牙滞留等,切勿盲目着急或随意处理,应找口腔专科医生详细检查其原因,看是否有局部或全身性疾病,有无先天性恒牙缺失,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