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试题

年新课程标准考试试题

————————————————————————————————作者:————————————————————————————————日期:

2

2009—2010年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

1、新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从()()()()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使学生获得基本的()。

3、教育的最高宗旨是()

4、培养创新意识就是培养()()()的观念和意识。

5、识字是()和()的基础,是()的教学重点

6、新课程标准要求培植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掌握最基本的()。

7、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学习默读,做到()()、;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字。

8、五至六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

9、创新教育核心是培养()

10、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二、选择

1、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自主、合作、创新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D提高、发展、创新

3、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自评与他评

5、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三、判断对错

1、课堂教学是师生的生命所在()

2、课堂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3、新课程强调,教学更应注重过程而不得结论。()

4、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作用在于传授知识、解答问题。()

6、改变师生关系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

7、教学应注重思维结果、淡化思维过程。()

8、课改的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了课改而课改,课改是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

9、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少了。()

10、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四、名词解释

1、校本课程

2、赏识激励策略

3. 合作性学习的方式

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五、简答

1、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对写话的要求是什么?

2、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3、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六、论述

你认为生命课堂有哪些具体表现?

新课程标准测试参考答案于文会

一填空

1、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

2、全体学生语文素养

3、培养人

4、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

5、阅读写作整个语文学习活动

6、语言文字良好习惯语文学习方法

7、不出声不指读提出疑问300

8、60 100

9、创新思维

10、语文素养勇于创新

二、选择

1、D

2、A

3、D

4、C

5、D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8、√

9、×10、×

四名词解释

1、是学校根据当地课程资源、学校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而研制开发的课程。

2、指通过挖掘,激发调动学生内部的积极因素与内动力,使不同差异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与发展的规则与技巧。

3、3、指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一问题或完成某个任务,以小组或团队形式,进行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学习方式。

4、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的功能性基本要求。三维目标是课程标准的灵魂、统帅

五、简答

1、①.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②.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③.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2、答:(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

3、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途径,不是目的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六、论述

答:课程是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因教师教材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影响着对学习对象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全迸发出一些充满生命灵动的想法在

新课程理念试题-选择题

1、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

①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②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③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④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A.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2、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

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

3、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

A.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B.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C.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

A.国家统一管理课程B.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C.学校自主管理课程

5、下列属于课程改革提出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有()

A.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

B.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C.信息化课程资源

6、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

A.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B.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C.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

7、新课程体系下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

A.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基础上的教师自评为主

B.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C.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8、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任务有( )

A.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B.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C.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9.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考

试、选拔方式。

A.学生自由选择

B.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

C.综合评价的

10..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逐步实现()

A.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革B.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C.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11、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A)选择。A必然B必要C必需12、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B)。A改革B创新C变革13、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A)。

A发挥B发展C发扬14、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C)。A变革B改变C变化15、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B)条件。

A重要B基本C必要16、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C)环节。

A重要B必要C首要17、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B)。A、先进的教学观念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18、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A、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D、为了一切学生19、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20、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A)。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21、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B)。A、师生对话B、师生交往C、共同讨论D、课堂活动22、学科教学要以(C)为本。A、教科书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3、课程不是教学的(A)。A、权威B、方向C、目标D、计划24、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C)去实施教。A、嘴B、耳C、心D、眼25、学生的主体是(C)。

A、教师

B、家长

C、学生

D、学校26、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A)。A、服从B、尊重C、赞赏D、引导27、教师是学习的(D)。A、组织者B、引导者C、合作者D、以上都是

28、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B)时间的活动。A、1/3 B、2/3 C、1/2 D、1/429、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D选择教学方法

30、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31、许多人利用早晚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

A、双重抑制

B、单一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32、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33、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

A时代的要求B教学要求C家长的要求D学校的要求

34、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教材改革B课堂教学改革C课程改革D教师素质提高

35、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

A教学大纲B学生发展特点C国家课程标准 D课程改革纲要

36、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

A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B针对性、时效性、积极性

C针对性、科学性、主动性D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37、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

A国家、自治区、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B省、县、乡三级课程管理

C教育部、教育局、教务处三级课程管理D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

A保持距离,建立威严B加强了解,打成一片C积极互动,共同发展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

39、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有利于()

A教学方法的变革 B教学过程的变革

C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 D学习方法的变革

40、下列不属于校外课程资源的一组是()

A科研院所、科技馆、多媒体教室B教科书、实验室、博物馆

C家长、教师、工厂 D自制教具、校园草坪、阅览室

41、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A教材就是教科书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C教材就是课程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

42、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自主、合作、创新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D提高、发展、创新

43、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A人类至少有7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B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C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所以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D 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他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

44、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45、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

A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B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

C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D教学设计需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

46、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47、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48、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

①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②研究教材。③教师要从课程整体设计高度、从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编排审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④研究学生特点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49、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

A教师对教科书的忠实取向

B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

C不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并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入教学

D只需掌握具体性的专业知识,不需要掌握方向性的专业知识

50、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

A 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B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课堂统一

C让学生学会知识 D师生的交往互动

51、体现今后考试改革方向的是()

①突出考试的诊断、选拔和发展功能②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③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④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52、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问题性B开放性C过程性D综合性

53、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

A.科学、人文融合的理念B.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

C.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D.创新教育理念

54、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构成()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②德育目标③过程与方法目标④能力目标

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④⑤

55、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①教育功能观的转变②教师观的转变③学生观的转变④教学观的转变⑤评价观的转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56、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

①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②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③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

④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

57、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的弊端是()

①教学目标上只规定知识方面的内容

②内容偏难、深、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

③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

④“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②

58、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

①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标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②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

③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

④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⑤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

A.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59.课程标准对下列哪项内容没有做硬性的规定()

①课程目标、内容②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基本标准

③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和课时安排④评价基本标准和评价具体方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60、下列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①知识经济初见端倪②国际竞争日益激烈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④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⑤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⑥世界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教改的启示A.③④⑤⑥ B.①②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61、现行的课程体系形成于()

A.信息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经济时代 D.知识经济时代

30、新课程结构区别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及调整原则是()①均衡性②综合性③选择性④系统性⑤实用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

62.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63。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C.)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64。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4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A.斯腾豪斯B.斯腾伯格C.杜威D.赫尔巴特6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D.加涅

6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A.讲解——接受式B.示范——模仿式C.探究发现式D.情境——陶冶式

6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6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

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7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

7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B.上课C.批改作业D.考试

72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7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B )A.学生B.学校C.教师D.校长

7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 )A.学生B.教材C.教师D.校长

7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 )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

76、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 A )几部分。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7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及即( D)。A、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B、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C、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78.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 A )。A、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B、辩论C、合作性讨论D、异步讨论(如BBS、电子邮件讨论等)

79、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8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

8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因地制宜举一反三声名狼籍怨天尤人

B、荼毒生灵为富不仁安然无恙变本加利

C、走投无路漫不经心川流不息千头万序

D、随机应变因材施教再接再厉相提并论

83、与“课外阅读是否影响课内学习?它对课内学习能否起促进作用?。”衔接最合理的是()

A、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B、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C、这是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D、这是谁都无法明确的问题

84、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

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85、对话式教学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认知性或其他思维含量或智力价值不高的问题,而是能启发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这类问题的设计体现出()

A、平等民主性

B、多元互动性

C、自主探性

D、开放创新性

86、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科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A、单向性B、双向性C、多向性D、成员性

87、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88、某教师讲授“价格由6元变为2元”的数量问题,学生表述正确的是()

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两倍B、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三分之二C、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到三分之二D、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缩小了两倍

89、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

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

C、三言两语

D、三番五次

90、下面是上海实验小学的一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们真不忍心。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这则评语主要体现了()

A、结果评价

B、过程评价

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

91、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此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92、美国学生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然后通过辩论剔除混乱知识体系中的糟粕和谬论,从而获得迅速进步。这个现象说明了()

A、学习的实践性 B学习的渗透性 C思考的独立性D思想的开放性

93、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

A、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

B、社会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挑战

C、我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

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挑战

94、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B、顺次连接矩形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仍为矩形C、既为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四边形为正方形D、以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

95、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96、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刻背景是()

A、工业经济时代B知识经济时代C网络信息时代D农业经济时代

97、不属于引起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因素是()

A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存在极大的反差B、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C、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D、基础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千秋大业,振兴教育,全民有责

98、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以分科课程为主

D、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相结合

99、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均衡性发展性互补性

B、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C、针对性发展性综合性

D、针对性整合性自主性

100.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D)A十二大B 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10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C )A改革开放B“三个有利于标准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 和平与发展102.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是(B)

A人民当家作主B实现共同富裕C发展生产力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03.我国的立国之本是(B)A大力发展生产力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党的领导104.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C)A小康社会B信息化社会C学习型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6.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坚持(D )原则。A四项基本B直接“三通”C“一国两制”D一个中国105、综合实践活动是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互补性,它的本质属性是()

①整体性②实践性③开放性④生成性⑤自主性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106、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不包括的方面是()

A、兴趣化学习

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C、劳动与技术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107、下列对“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关系说法不当的是()

A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B、强调研究性学习是因为过去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C、彻底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D、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

108、对信息技术教育所承接的任务说法不准确的是()

A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B、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C、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D、提高课堂教学中制作及使用教学课件的力度和普及性

109、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

A、课程性质

B、基本素养

C、教学原则

D、评价建议

110、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111、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改革主要任务说法不准确的是()

A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B、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C、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D、构建新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12、“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

长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113、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4、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

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②树立教育民主思想③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④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15、学生张某长期不做作业,班主任将他安排在最后一排,并不许他与同学们交流,致使张某逐渐荒废学业。教师这种做法违背了课程改革教学行为的()原则A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B、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C、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自我监控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116、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

A、主动性

B、独立性

C、体验性

D、问题性

117、英国在99年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中强调四项发展目标和六项基本技能,传统的学业成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体现的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A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B、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C、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D、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18、当前,教育手段的运用出现了()

A、多媒体化、综合化、网络化

B、信息化、网络化、自主化

C、网络化、教具化、学具化

D、信息化、多媒体化、超文本化

119、人教社许多教材特别强调科学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加大了对能力培养的重视力度,其目的是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即体现()

A、发现法

B、演示法

C、指导法

D、实验法

120、“组织学生观看《林则徐》、《鸦片战争》、《甲午风云》等影片,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影片的历史背景,讲述历史故事。”这条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A、学习内容

B、学习方式

C、学习观念

D、学习过程

12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22、(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A、国家课程标准

B、地方教材

C、校本教材

D、教学大纲

123、高中课程结构是以( )为主。

A、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24、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 )的过程。

A、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B、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C、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为学服务

D、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

12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

A、以国家课程统一使用管理

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

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D、全部下放权力,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

126、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评价。

A、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

B、综合学科考试成绩

C、学科考试或考查成绩

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127、解决综合课教师尽快适应实验教学的极好方法是()。

A、交叉备课

B、准备实验

C、写好教案

D、学习课标

128、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次。

A、7

B、4

C、5

D、8

129、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放在中心位置。(C )A.学生B.教材C.教师D.教师和学生130、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意义更大。( A ) A.班主任B.科任教师C.校长D.教研组长131、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根据具体的,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C )A.教学目标B.情感态度价值观 C.教学要求D.教学过程

132、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B )A.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B.关注每一位学生C.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D.信任学生

133、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的圣殿。(D )A.情感体验B.师生交流C.学生成才D.人性养育

134、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A )A.民主平等B.关心学生C.以人为本D.鼓励学生

135、“教师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体现出(A )的发展观。A、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C、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36、(B )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A、建立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B、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137、新评价观强调评价主体应具有(B )。A、单一性B、多元性C、动态性

138、“新的评价体系打破唯一,倡导多元和创新。”体现出评价体系(B )的特点。A、科学性B、灵活性C、有创意

139、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A )。A、促进发展B、甄别与选拔C、展示激励

140、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C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C、自评与他评

1.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B ) B、无意注意

2.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B )

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C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4.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D )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8.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D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自由的人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

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C )

A、健康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10.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D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1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12.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C )A.说出、表演、展示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

1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1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 )A.斯腾豪斯B.斯腾伯格C.杜威 D.赫尔巴特1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A.加德纳 B.推孟C.韦克斯勒D.加涅

1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 B )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1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1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2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

2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B.上课C.批改作业D.考试

22.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2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A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2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C )A.学生B.教材C.教师 D.校长2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26.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C )的整体提高。A、语文知识B、语文能力C、语文素养

27.(A)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A学生B教师C学生和教师

28.阅读是学生的(A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29.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B )、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A、学习态度B、学习方式C、学习目的

30.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①)(1)生活即教育(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

31.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①)(1)培养创造性人才与真善美的人(2)培养全面发展

的人与创造性人才

32.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③)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1)因材施教;(2)实践与思考;(3)民主化;(4)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33.(②)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4.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②)(1)建构主义理论;(2)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3)多元智能理论;

35.所谓“自我反思”是指(③)(3)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36.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①)(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37.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①)等教学方法。(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2)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3)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38.(①)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

39.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的四大要素是(②)(1)理解、记忆、协作、交流;(2)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3)自主、合作、探究、记忆;

40.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A )A.①②③④

41.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A\B\C)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

42、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A\B\C )A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B.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C.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3、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B )A.国家统一管理课程B.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C.学校自主管理课程

44、下列属于课程改革提出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有(A\B\C )A.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B.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C.信息化课程资源

4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A\B )A.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B.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C.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

46、新课程体系下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A\B\C )

47、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任务有( A\ B\C )

48.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B\C ) 考试、选拔方式。

49..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逐步实现(A\B\C)

50、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A)选择。A必然B必要C必需

51、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B)。A改革B创新C变革

52、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A)。A发挥B发展C发扬

53、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C)。A变革B改变C变化

5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B)条件。A重要B基本C必要

55、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C)环节。A重要B必要C首要

6、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B)。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57、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58、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

59、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A)。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60、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B)。 B、师生交往

61、学科教学要以(C)为本。 C、人的全面发展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62、课程不是教学的(A)。A、权威

63、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C)去实施教。A、嘴B、耳C、心D、眼

64、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A)。A、服从B、尊重C、赞赏D、引导

65、教师是学习的(D)。A组织者B引导者C合作者D以上都是

66、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B)时间的活动。A、1/3 B、2/3 C、1/2 D、1/4

67、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 )A、确立教育目的

68、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B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69、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A )A、针对性

70、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A )A时代的要求

7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C )C课程改革D教师素质提高

72、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C )A教学大纲B学生发展特点C国家课程标准D课程改革纲要

73、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A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B针对性、时效性、积极性C针对性、科学性、主动性D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74、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D )D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7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 C )C积极互动,共同发展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

76、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B )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C教材就是课程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

77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A)A自主、合作创新

78、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B)B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

79、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D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80、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B )A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B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

新课程标准有答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测试题 物理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新课标提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 C )自信 A.信仰 B.理想 C.文化 D.信念 2.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理解物理模型的适用条件,“模型建构”是属于哪一类核心素养(B ) A.物理观念 B.科学思维 C.科学探究 D.科学态度与责任 3.新课标课程方案中选择性必修课程要求所有学生( C ) A.必修 B.必考 C.选修选考D必修选考 4.新课标中关于学科课程标准:更新了教学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 C ),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A.科学化 B.社会化 C.情景化 D.生活化 5.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 B ) A.发展规律 B.运动规律 C.变化规律 D.作用规律 6.高中物理课程在结构上注重为全体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C )和科学实践作为必修模块内容。 A.基础知识 B.科学知识 C.核心素养 D.核心概念 7.高中物理课程重视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重视评价的诊断功能和(C) A.激励功能 B.检验功能 C.反馈功能 D.惩罚功能 8.物理课程目标一共提出了( C )条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 A.2 B.3 C.4 D.5

9.选择性必须课程有( B )个模块 A.2 B.3 C.4 D.5 10.必修1模块的主题是:( A )与物理模型和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 A.机械运动 B.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C.万有引力定律 D.曲线运动 11.选修1模块的主题为( B ) A.物理学与技术应用 B.物理学与社会发展 C.近代物理学初步 D.物理学与环境 12.物理必修课程共( B )学分 A.4 B.6 C.8 D.10 13.物理选修课程共( B )学分 A.4 B.6 C.8 D.10 14.学生要参加高中毕业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需要( B )学分 A.4 B.6 C.12 D.18 15.学生如果要参加高中毕业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需要( C )学分 A.4 B.6 C.12 D.18 16.新课程标准关于培养目标的表述是( D ) A.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 B.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C.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科学素养 D.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17.新课程标准关于课程内容的表述是(D ) A.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 B.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关注科社会发展 C.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关注科技进步 D.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18.下列不属于物理核心知识的是( D ) 儿核心概念 B.核心规律 C.重要物理实验 D.主要的物理学史19.下列不属于物理核心能力的是(C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篇一:最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最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3、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5、(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8、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9、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1-5每小题2分,6-10每小题3分,共25分) 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C )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面哪个词语的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 A. 机智 B. 脑子 C. 强壮 D. 发明 答案:C 2. 下面哪组词语的意思相同? A. 称赞、夸奖 B. 心疼、关心 C. 高兴、喜欢 D. 羡慕、嫉妒 答案:A 3. “草地上有一只小鸟在欢快地歌唱”中的“小鸟在欢快地歌唱”是表示什么意思的句子? A. 肯定句 B. 疑问句 C. 感叹句 D. 被动句 答案:A 二、填空题 1. "汗如雨下,浑身是血"是形容人体出了很多___。 答案:汗水 2. “天空中的白云像棉花糖一样___。” 答案:柔软 三、判断题

1. 诗歌通常有严格的押韵要求。 答案:正确 2. 小说是以记叙真实或虚构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体裁。 答案:正确 四、简答题 1. 请用一个词语概括诗歌的特点。 答案:抒情 2. 简述一下小说和散文的区别。 答案:小说是通过故事来描写人物和事件,虚构世界;散文是以平实的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感受和思考,真实世界。 五、作文题 请根据下面的图片写一篇不少于80字的作文。 (这里给出一幅插图,插图内容可以根据具体要求自由设定) 【作文】 今天,我在公园里看到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它的身体被困在树上,无法自己下来。我赶紧找来了一把梯子,小心翼翼地放到了树下。然后,我慢慢地爬上去,把小猫抱了下来。小猫看起来有些害怕,但是当我亲切地拍了拍它的头时,它放松下来,开始舔我的手。我用袖子

擦干了它身上的泥巴,温柔地问它是否受伤。小猫似乎明白了我的话语,安静地坐在我的腿上。 通过这次经历,我明白了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就像我帮助小猫一样,只要我们用心去帮助他人,我们就能收获到别人的感激和快乐。我希望今后能多做一些善事,让更多的人和动物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幸福的力量。 六、解答题 请根据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这里给出一篇短文,可以根据具体要求自由设定) 【短文】 某天,小明去图书馆借书。可是他发现图书馆里的书太多了,他找不到自己想借的那本书。于是,他向图书管理员寻求帮助。图书管理员很耐心地听完小明的需求,然后带领他到对应的书架上找到了目标书籍。小明很高兴地借走了那本书,感激地向图书管理员道了声谢。 问题:为什么小明去图书馆借书?他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答案:小明去图书馆借书是因为他找不到自己想借的那本书。他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向图书管理员寻求帮助,最后成功找到了目标书籍。 以上所给的试题及答案是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旨在帮助学生提升语文能力,培养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希望小学生能够认真完成各项题目,并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新课程标准试卷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新课程标准试卷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 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小学语文课和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正确把握语言的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太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4、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 1600--1800个,其中 800—1000 个要求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会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5、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默读时不出声不指读。 6、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7、3 至 4 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 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 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篇次。

8、5至6年级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逗号与顿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二.选择 1、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C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B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4、()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A.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B.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 D.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名词解释 1、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 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

课程标准测试题

语文课程标准练习题 一、填空;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于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2、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3、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应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4、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游览; 5、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6、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语言、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7、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8、语文课程总目标第四条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9、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0、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1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1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13、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14、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5、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16、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17、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判断; 1、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是反指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要求学校与社会建立密切联系,打破学校在时间和空间 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2、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3、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的内涵是: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思想;× 4、“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教师对待学生的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5、亲历性、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的基本品格;√ 6、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典型性事件或故事,把这些事件或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作者的反思或感悟,就是案例研究;√ 7、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课堂教学时提出的分层教学是说把一个班学生明显划分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学生都知道自己在哪一个层次中;× 8、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 9、加德纳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五种智能;× 10、每节课中应同时应用加德纳的全部智能来教,并同时训练全部智能;× 11、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最新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卷(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卷(测 试卷含答案) 数学课程标准》考核试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3、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 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力求通过数学研究,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8、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 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

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11、研究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研究和改进教师教学。在实施评价时,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第二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2.“综合与实践”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活动经验,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一、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作用? 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根底②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根底; ③为学生的全面开展和终身开展打下根底。 2.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和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 交际工具信息载体 3.语文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实践性综合性 4.语文课程的任务?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5. 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工具性人文性 6.语文课程根本理念?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7.语文教育的特点? ①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②加强语文教育的实践性; ③遵循汉语言的规律,培养语感。 8. 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表达、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 ,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气,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熏陶感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爱国主义改革创新社会义荣辱观

9. 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五个方面提出要求。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10,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 ,表达语文课程的和。各个学段 ,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九年一贯整体整体性阶段性相互联系螺旋上升 11.课程目标从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 的整体提高。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素养 12.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背诵优秀诗文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字以上。 2 4 0 4 0 0 万 13.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 ,会用多种。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独立 识字检字方法 3500 14.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的根底上,学写标准、通行的 ,提高书写的速度。临 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正楷字行楷字审美价值15. 能用普通话、地朗读。养成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 每分钟不少于字。能较熟练地运用和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正确流利有感情默读 5 0 0 略读浏览 16. 在阅读中了解等表达方式。表达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17. 能够区分作品与作品,了解等文学样式。 写实虚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18,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 ,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非连续19性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和理解根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注释工具书 20. 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方案,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名著。背诵优秀诗文篇〔段〕。260万两三部 80 21.注重写作过程中、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搜集素 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新课程标准试卷测试题附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新课程标准试卷测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小学语文课和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正确把握语言的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太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4、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个,其中800—1000个要求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会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 2500 个左右会写; 5、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默读时不出声不指读 ; 6、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的话,写想象中的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 7、3至4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课内习作每学年 16篇次; 8、5至6年级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 字;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逗号与顿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背诵优秀诗文 60篇段;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 二.选择 1、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C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B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4、 2 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名词解释 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

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高陌中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学校姓名总分 一、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1-5每小题2分,6-10每小题3分,共25分) 1、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 A. 知识与技能 B. 过程与方法 C. 教师成长 D. 情感、态度、价值观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 教教材 B. 用教材教 3、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 )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4、“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 )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6、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C) ①合作精神②创新意识③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7.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 D ) ①有明确的教学目的②恰当地组织教材

③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8、《新课标》强调“从双基到四基”的转变,四基是指:( C ) A.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 B. 基础知识、基本经验、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C.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D. 基础知识、基本经验、基本思想和基本过程 9、《新课标》强调“从两能到四能”的转变,“四能”是指( B ) A.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讨论问题的能力。 B.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 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D.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10.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D )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含A、B、C 二、填空题 1、《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2、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每小题1.5分,共15分) 1、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X ) 2、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V ) 3、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X )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 (2022 版)测试试题及答案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3版)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您的姓名:* 1.信息科技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部分,主要研究以O形式表达的信息及其应用中的科学原理、思维方法、 处理过程和工程实现。* [2分] A.数据 B.信息 C.媒体 D,数字(正确答案) 2.具备O的学生,具有自主动手解决问题、掌握核心技术的意识。* [2分] A.信息意识(正确答案) B.网络安全常识 C.网络学习能力 D.编程思维 3.信息科技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划分为O个学段。 * [2分] A.二

B.三 C.四(正确答案) D.五 4.“自觉保护个人隐私”是O在第一学段的学段目标。 * [2分] A.信息意识 B.编程思维 C.网络安全常识 D.信息社会责任(正确答案) 5.“选择恰当的数字设备支持学习,改变学习方式,具备利用信息科技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是O在第四学段的学段目标。* [2分] A.信息意识 B.计算思维 C.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正确答案) D.信息社会责任 6.按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信息科技课程的知识体系,能体现 “数据”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发展要求的排序为()。① 数据来源的可靠性②数据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③数据的

组织与呈现* [2分] A.①②③ B.①③②(正确答案) C.②③① D.③①② 7.按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信息科技课程的知识体系,能体现“信息安全”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发展要求的排序为()。①文明礼仪、行为规范、依法依规、个人隐私保护②规避风险原则、安全观 ③防范措施、风险评估* [2分] A.①②③(正确答案)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8.O是计算思维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人工智能得以普 遍应用的三大支柱之一。* [2分] A.算法(正确答案) B.编程 C.建模

(完整)义务教育艺术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 副本

(完整)义务教育艺术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 2、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 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5个学科,以艺术实践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抓手,有机整合学习内容,构建一体化的内容体系。 3、艺术表现是在艺术活动中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展现艺术美感的实践能力。 4、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5、艺术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6、评价结果可以采用分项等级制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呈现,避免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 7、艺术教材是艺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 8、艺术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呈现形式应适合核心素养的培育,突出 活动性和实践性。 9、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 10、义务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使学生有理想、由本领、有担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1.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各科目安排及占九年总课时比例,国家课程占比中课时比重最高的是(语 文)(20%~22%),其次是(数学)(13%~15%),再次是(体育与健康) (10%~11%)。 12. 学习经验结构化有两条路径、三种策略。两条路径是指(横向结构化) 与(纵向结构化)。三种策略包括(横向结构化),组织者是真实活动:纵 向结构化- 自下而上,组织者是已有的知识与技能:纵向结构化- 自上而下,组织者是已学过的学科基本概念与原理。 13. 新评价有三条变革路径:(纸笔考试)仍是选拔性考试的主要方式,(表现评价)是素养导向评价改革的着力点, ( 过程数据)是评价与技术融合新方向。14. 课程核心素养是该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指该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独特贡献,是学 生通过该课程学习之后而逐步养成的关键能力、 必备品格与价值观,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 ( 情境性 ) 、 (反思性)。 15. (学业质量) 是学生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综合表现。 二、简答题 (一)简述义务教育艺术课程的设计思路答:1.适应学生发展,分段设计课程 遵循艺术学习规律,体现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连续性的特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分阶段设置:第一阶段(1~2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体现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与衔接;第二阶段(3~7年级)以音乐和美术为主,有机融入姊妹艺术,为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第三 阶段(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 与高中模块化教学相衔接。 2.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 聚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围绕欣赏(欣赏·评述)、表现(造型·表现)、创造(设计·应用)和联系/融合(综合·探索)4类艺术实践活动,以任务驱动 的方式遴选和组织课程内容。 3.体现艺术学习特点,优化评价机制 围绕学生艺术学习实践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特点,将学生的课 程学习与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 (二)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教学评价的原则包 括哪几点? 答: (1)坚持素养导向。 围绕核心素养内涵、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依据课程的内容要求、 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2.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 3.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5.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 6.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7.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使学生获 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的 获得与发展,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8.课程内容呈现。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适当考虑(跨学科主 题学习)。 9.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包括数感、量感、符 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 10.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 11.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模型意识 或模型观念、应用意识)。 12.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 13.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 14.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感悟”“探索”)等。

(完整word版)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8、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9、《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个学习领域。 10、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选择(1-10题为单选题,11-15题为多选题)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A.联系生活学数学 B.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教师成长 D.情感、态度、价值观 3、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 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交际工具、信息载体 2、评价方式除了以外,还有平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法。 2、纸笔测试 3、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3、综合性、实践性 4、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4、立意、构思 5、“总体目标”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及和谐发展所应具备的综合语文素养而提出的,它的基本精神体现了、的统一。具体说来,突出了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三个思想。 5、人文性与工具性、思想性与审美性 6、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6、工具性、人文性 7、新课程标准整合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语文教改探索的成果,借鉴了西方先进国家母语教育的经验,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和,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7、人文性、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 8、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 8、语文实践、语文实践 9、课程目标从、、 三个方面设计。 9、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0、初中语文课程的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 10、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 11、语文课程标准包括、、 三部分内容。 11、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 12、语文教学要注重、,注重,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12、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13、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13、表达和交流 14、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的开放、的开放、的开放。 14、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空间 15、对于“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应注意、、 特点。15、前瞻性、三维设计,整体提高、操作性 16、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和。

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库(历史)试题

新课程标准理论测真题库〔历史〕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2022年新课标与时俱进,对2011年课标进行了修订完善。新课标的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素养教育。〔〕 A. 指导思想 B.努力方向 C.根本任务 2、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表达了本次新课标坚持的修订原则。 A.问题导向 B.目标导向 C.创新导向 3、加强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这是新课标在的主要变化。〔〕 A. 课程方案 B. 课程目标 C. 课程标准 4、以下不属于历史课程性质的一项为哪一项〔〕。 A、思想性 B、逻辑性 C、人文性 5、初中历史课程通过开掘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育人功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表达了历史新课标的哪个理念 A、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和方法,发挥评价促进学习和改良教学的功能 B、精选和优化课程内容,突出思想性和根底性 C、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开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 6、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行和关键能 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表达,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A、核心素养 B、课程性质 C、课程理念 7、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根底及开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使历史成为一门科学。 A、史料实证 B、家国情怀 C、唯物史观

数学新课标教师测评试卷

数学新课标教师测评试卷 1.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原则不包括什么? A、坚持目标导向―― B、坚持过程导向 C、坚持问题导向 D、坚持创新导向 正确答案:B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哪些性质? A、基础性、普遍性、整体性 B、基础性、一致性、发展性 C、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D、发展性、整体性、普及性 正确答案:c 3.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扮演的是什么角色?A、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B、合作者、指导者、组织者 C、引领者、组织者、合作者 D、管理者、引领者、合作者 正确答案:A 4.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以下选项中错误的是( )·方 A、会用数学的形式呈现现头世明D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正确答案:A 5.哪一种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是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主观感知,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的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 ) A、数感 B、抽象能力C.量感D、模型意识 正确答案:c 6.主要针对学习内容和达成相关核心素养提出的教学建议是指( ) .A、内容要求B、学业要求C、教学提示D、成果评价正确答案: C 7.小学阶段的统计与概率包括的主题有哪些?下面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B、数据的分类 C、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D、数据的分析

正确答案:D 8.课程目标的确定,立足学生()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 ) .A、育人价值、核心素养B、核心素养,育人价值 c、终身、应用价值 D、素质教育发展、应用价值 正确答案:B 9.运用数与字母表达数量关系,通过运算或推理解决问题,形成与发展学生的 ( ) . ( )和( ) . A、模型意识、推理意识、初步的创新意识﹑ B、模型意识、推理能力、初步的创新意识、符号意识、推理能力、初步的应用意识﹐D、符号意识、推理意识、初步的应用意识 正确答案:D 10.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场景,通过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物体,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图像与观察方位对应,发展( )和( ) . A、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B、几何直观和想象能力 C、空间观念和抽象能力 D、几何直观和抽象能力 正确答案:A 11.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具有( )、 ( )和( ),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A、独立性、一致性、阶段性―B、独立性、统一性、阶段性 C、整体性、一致性、阶段性 D、整体性、统一性、发展性 正确答案: c 12.学业质量标准是以()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A、研究对象 B、核心素养 C、学习过程 D、学习方法s 正确答案:B 1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 )( ) . ( )与( ) . A、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创新意识 B、抽象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1、课程目标是整个小学阶段的设计。 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以及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5、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6、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7、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8、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大约3500个常用汉字。

9、在语文研究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0、能主动进行探究性研究,在实践中研究,运用语文。 11、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2、第一学段:识字和写字中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3、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4、教材应当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同时关注人类和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5、教材应当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他们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精神。 16、语文教学应当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17、教师是研究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18、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19、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当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20、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选择题 一、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中,到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数为2500个,其中会写2000个左右。 二、在1—2年级学段中,学生要学会汉语拼音。能够读准声母、韵母和声调,准确地拼读音节,并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带。同时,学生应当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